看花灯教学心得(模板19篇)
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在撰写总结时,应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注重合理的论证和论据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一
趵突泉是济南著名的景点之一,每年的元宵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次我有幸参观了趵突泉的花灯展览,深深被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所感动。在这次的观赏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传统元宵节的魅力,也更加深入了解了趵突泉的历史与文化。以下是我对趵突泉看花灯的心得体会。
首先,“趵突泉看花灯”这一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趵突泉是济南的地标性景点,是我国第一大名泉,名气远扬。而元宵节则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趵突泉与元宵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花灯为媒介展示,不仅突出了趵突泉的特色,也让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我在花灯展览中看到了各种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花灯,这些花灯犹如艺术品一般,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这些花灯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既有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有现代的时尚元素,使观众在欣赏花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其次,趵突泉看花灯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是济南水文化的重要代表。与其他泉相比,趵突泉水势汹涌,充满了活力。而在花灯展览中,趵突泉的水景成为了花灯的背景,使整个展览更加独特而精彩。夜晚的趵突泉不仅灯光明亮,而且还有月明星稀的倒影,形成了一道华美的风景线。我还看到了一些花灯是利用水面反射形成的,这种设计使花灯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一种恍若置身于童话世界的感觉。整个景区灯火辉煌,光影交错,犹如一个奇幻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再次,趵突泉看花灯也给我带来了文化上的启迪。趵突泉是济南历史悠久的景区,也是一座文化名泉。在花灯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表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花灯。比如,有儒家经典的《论语》花灯,有山东特产的兰花花灯,还有展现趵突泉历史的泉眼花灯等等。这些花灯不仅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观赏这些花灯,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趵突泉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承,也对儒家文化和山东特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趵突泉看花灯给我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花灯展览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带着孩子前来观赏花灯,他们兴奋地指着一个个花灯,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声。我也看到了很多情侣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趵突泉畔,一边赏花灯,一边谈笑风生。这种欢乐的氛围感染着我,使我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疲劳,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总的来说,趵突泉看花灯是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旅行体验。在这次的观赏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花灯,也领略到了趵突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这次的体验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也更加自豪地向身边的朋友们推荐这个美丽的景点。我相信趵突泉看花灯这样的活动将会持续举办,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并为济南这座城市增添新的魅力。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新春佳节,花灯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到大,每年春节都会与家人一同出门观赏花灯,那一份喜庆和浓浓的年味总是令人难忘。今年春节也没例外,我和家人一起前往广场观赏花灯。回想刚进入广场时,我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愉悦的情绪。这篇文章将会分享我在春节看花灯时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感受与细节(200字)。
广场内闪烁着各种形态各异的花灯,有些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想多看几眼。爆竹的声音与花灯的灯光夹杂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氛围。看着孩子的兴奋神情,我不禁感叹一年一度的春节带给人们的欢乐。除了花灯和烟火,广场上摆满了小吃摊,人们和家人一起边走边吃,边聊边看。美食与花灯相得益彰,边吃边玩,让人更加享受春节的氛围和乐趣。
第三段:回忆与情感(300字)。
回忆起小时候与亲人一同看花灯时的快乐时光,我不由得感慨万分。每年一到春节,和家人一同出门看花灯成了我心中的一种信仰,能够体验到浓浓的年味、家的温馨,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看着花灯里面流淌着的灯光,仿佛温暖了人们的心房,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些难得的时光和美好的情感。
第四段:思考与反省(300字)。
回忆春节看花灯的点点滴滴,我不由得感受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在一旁看到随地乱扔垃圾的市民,我感到难过和无奈。这些行为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身为一个市民,应当承担起维护环境的责任,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花灯的管理也可以更加严格,避免部分市民将其当成私人财产,毁坏了这些美丽的文化瑰宝。
第五段:总结(200字)。
回到家中,回想起一晚上的感受和反思,更加珍惜春节看花灯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全民欢乐的氛围中,我们可以分享到喜悦与幸福,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关爱。春节不仅是团圆的时刻,也是一个展现美好与向往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品味每一个细节,玩味每一道风景,享受生活的美好。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三
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针对我而言,除了春节除夕夜的家庭团聚外,我最喜欢的就是到花灯会去赏花灯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背景介绍。
每年的春节期间,在我居住的城市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会。这个活动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欣赏。开幕前的准备工作繁琐,花灯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一旦花灯会开幕,这里的热闹喧哗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到愉悦和兴奋。
第二段:欣赏花灯的过程。
欣赏花灯的过程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每一盏花灯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一般会有各种不同形状和主题的花灯,比如龙、凤凰、狮子、花鸟、建筑、人物等等。这些花灯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同时也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在人流涌动的人群中,我独自站在那里欣赏每一个花灯,体验着这美妙的氛围。
第三段:花灯会的文化内涵。
花灯会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个传统活动已经存在数百年,每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花灯会都热闹非凡。花灯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看花灯不仅是为了欣赏,还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第四段:花灯会的意义。
花灯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标志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中国的文化中,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被称作“正月”,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季节和新的希望。花灯会就是在新年开始的时候,为了迎接新的时代而举办的。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彼此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看花灯也是为了庆祝这一深刻的文化意义。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春节看花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它是一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活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互相祝福的方式。花灯会的浪漫和趣味,仍然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观看花灯也成了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我希望未来的花灯会将会更加美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感动。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四
每年的元宵节,璀璨的花灯总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中,小学生是最喜欢看花灯的群体之一。他们纯真的眼神总能发现花灯中独特的细节,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收获。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看花灯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美。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让他们感动的是花灯创作所体现出来的美。他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形态、色彩中,每一个花灯都充满了设计师的心血和匠心独运。在这种美的感受中,小学生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美学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段:理解文化。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花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欣赏花灯的过程中,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理解这些花灯不仅仅是一道灿烂的风景,而且它们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比如,孔明灯代表着人们向上梦想的祈福;莲花灯寓意纯洁自然、吉祥安康。这些花灯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够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第四段:增强归属感。
花灯作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在欣赏花灯的时候,小学生能够感悟到这种民族精神和身份认同。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属于这个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会感悟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使命。这种身份认同能够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第五段:感受快乐。
最后,小学生看花灯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花灯让他们感到欢乐和兴奋,同时也让他们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解放出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小学生如果能够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欣赏到花灯的美丽,就像在快乐中获得一种美的穿透力。这种快乐的体验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总之,小学生看花灯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过程,他们在欣赏花灯的时候会获得很多的收获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不仅仅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五
每年的中秋节,看花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地方都会布置成千上万盏漂亮的花灯。很多小学生也会和家人一起去看花灯,感受节日的气氛。本文就来谈谈小学生看花灯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欣赏花灯的美。
小学生看花灯,首先需要欣赏花灯的美。在看花灯的过程中,可以仔细地观察花灯的形状、颜色、图案。许多花灯都是由彩纸、玻璃灯管、面粉糊等材料做成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别人花费的心血和用心。
第三段:了解文化背景。
小学生可以通过看花灯来了解文化背景。例如,在南方一些城市,人们会用花灯来表达他们的祝福,如团圆、祥瑞等。在北方,人们则更喜欢使用各式各样的灯笼,因为灯笼既可以代表中秋节的庆祝,同时也可以用于辟邪。这些文化背景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
第四段:准备个人花灯。
除了欣赏和了解外,小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花灯,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纸张、手工具或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花灯。在亲自动手制作中,小学生可以体验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满足感。
第五段:展示良好素质。
最后,小学生在看花灯的过程中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例如,不踩别人的脚,不乱扔垃圾等。同时,也应该遵守规则,不爬上不该爬的地方,不碰不该碰的花灯等。在与家人一起欣赏花灯的时候,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和与人分享这样的美和乐趣。
总结:
看花灯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它可以使小学生在追求乐趣的同时,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和自己成就感的满足。本文的主要结论在于,小学生在看花灯里可以学习到许多有趣的事情,他们可以欣赏花灯的美,了解文化背景,尝试亲手制作花灯,并且展示良好的素质。让我们共同期望,小学生可以在这种简单的活动中感受到人文的情感,学习到基本的美学知识和引领美好品德的力量。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六
《看花灯》是一篇描写我国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看花灯的课文,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看花灯的快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花灯多而且漂亮,体会看花灯的快乐。然而由于我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花灯,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观赏花灯的地点,鼓励学生前去观看。课上为了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供上课使用,学生们看着花灯,说着自己家乡的趣事,都觉得非常有意思,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朗读课文时更加积极踊跃了。
二、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看花灯》一课时,不仅重视了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学花灯真漂亮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想象,了解了“金鱼”、“蝴蝶”、“玉龙”漂亮的样子后,结合课件图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展开联想说一说。学生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言,有的说:“‘大公鸡’仰着脖子,好像在唱歌。”有的说:“‘天鹅’在水中游来游去,像是在跳舞。”……漂亮的课件图片为学生说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日后的习作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是一举数得。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多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爱学、乐说。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 看花灯教学反思。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七
本课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花灯,有哪些花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元宵节赏花灯的喜悦之情有一定的认识。另外,识字教学也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生字较多,除一、二类生字外,还有少数课外生字,因此本节课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识字,主要方法有:听读识字、拼音识字以及使用查字表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识字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在检查的时候,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本课时我放弃了以往的集中识字的环节,因为生字过多,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但是不集中识字,课文无法顺利的学习,所以这是一个困惑,值得深思。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索更好的识字方法,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二课时主要是以写字教学为主,但是仍是集中写字教学,只有在书空笔顺的时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对于字形的分析,仍然是教师在指导,孩子属于被动写字,而且写字课往往较为枯燥,需要改变教学策略,还有待于思考写字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主动分析、主动写字的积极性。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八
师:你们在灯展上都看到那些灯?说说你最喜欢的等什么样子。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学习有条理地说清自己的观察所得。)。
师: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灯。
1出示课文,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下来的。(表扬预习得好的学生,倡导预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识字。强调方法: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教同学;同学互相考一考。小组长用卡片让本组人抢读。注意帮助认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3教师检查:快速强读;开火车轮读;组成词语认读。挑部分鼓励学生组词:灯、夜、街、金、奇、花。
4再读两遍课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争取不看拼音读。
1读课文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说说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体会“人欢腾”的热闹场景。
2你最喜欢什么灯?(质疑,讨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猫追鼠”等,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花灯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词。)。
3试补充句子()真奇妙!
这个()真好吃,我觉得()。
这个()(),我觉得()。
4比赛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灯写得这么生动,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花灯,能不能敢不敢也编一首诗,把你们看到的说出来啊?(鼓励学生写元宵灯展上所见所闻)。
第二课时。
读课文,试着背诵。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九
去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街上看花灯。
街上人头攒动,川流不息,都往灯展的地方赶。我和爸爸随着人流慢慢往前走,只见那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各种花灯形态各异,非常逼真。我个子矮,看不到花灯,只好使劲从人缝里钻到前面来。花灯真多呀!有猴子吃桃;小鲤鱼吐泡泡;双龙戏珠;武松打虎…我都看入迷了。最有意思的是武松打虎,英雄武松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根很粗的木棒,两眼紧盯着老虎,以只手抓着老虎身上的皮,使劲按在地上,另一只手抡起木棒,用尽全身的气力,不停地打着老虎,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被打死了。这时,我只听“噼啪”一声,我抬头往上看,色彩缤纷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空中绽开。
夜深了,街上的人逐渐离去,我和爸爸妈妈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
一个人不是孤独,思念一个人才会孤独,思念一个失去的家就会满怀孤独——陈樟玙璠。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一
《看花灯》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讲授本课时,我着手从培养阅读习惯入手!
教学中结合课文设计了三个问题:
(1)什么时间,谁去看花灯?
(2)这些花灯都挂在哪了?
(3)说说本文中介绍了哪些花灯,各是是什么样子?课堂的学习在读文理解中展开!
第一个问题,学生呢个理解很容易,但是第二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点困难!学生对哪,什么地方不太理解,这也跟孩子们认知有很大的关系,如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图片,会容易的多!对句子的比较一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有限,完成的不是很好!在理解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读文,画一画,学生理解的`很好!在此,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描写花灯的样子,为学生写话埋下伏笔!就此,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呢个自己说一说,但是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有困难,说的不是很好!在此,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三个自然段句语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课前的预习,这么长的课文,没有很好地预习,没有课前的朗读,学好说呢个理解起来肯定有一定困难!为此,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些事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的!我们真应该合理地组织学生课前的预习!预习的方法一定要教给学生!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二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看花灯。
这里平时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今晚怎么就变成拥挤的人群呢?原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霄节呀!大家都要来看花灯。
瞧,那只小老鼠多可爱呀!全身是土黄色的,只有肚子是白色的,它的身边还有一个大萝卜。我拉拉爸爸手恳求地说:“老爸,你的肩膀让我用一下。”爸爸说:“哦。”我猴子似的爬到老爸的肩上,再拿起手机“咔嚓”一声,把这只老鼠照了起来。然后我把这群十二生肖拍了起来。
看,花车来了,我快速地站在每辆花车前摆了个pousi,叫妈妈帮我拍照。
时间像火车一样,转眼就到了8点半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花灯真美呀!
三年级:快乐美洋洋。
上一篇:小区里的大树。
下一篇:快乐雪中行——崂山北九水游记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看花灯》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主题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本课是紧密联系上一课《元宵节》安排的,是一篇洋溢着欢腾喜庆气氛的儿歌,它以生动活泼、极富动感的词语配以充满年味的画面,将元宵夜看花灯的热闹场面及各种花灯的奇妙之处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但对于元宵节看花灯,学生很多只是从电视上看见过,很少有孩子亲自经历过,在课上,通过播放录像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书写6个生字。
能力目标:1、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想像花灯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并能把自己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听,感受看花灯的欢乐。
情感目标:调动相关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看花灯时欢腾场面。读好多音字、轻声和长句中的停顿。
五、教学准备:
六、课时数: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现在知道什么时候是元宵节吗?(知道,是正月十五。)孩子们真棒!那么元宵节吃什么呢?你还知道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让学生回答)。
2、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这些美丽的花灯吧!(课件演示:花灯欣赏)大家愿意去感受看花灯的热闹场景吗?我们来学习看花灯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课文,然后激发其他同学读课文兴趣,展开竞赛,看谁读的好。
3、师范读。(课件演示:课文朗读)。
三、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孩子们,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美丽的花灯!你们想拥有它吗?(想。)可是,老师带来的“花灯精灵”只喜欢爱学习和认真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得到“她”吗?(有!)。
1、出示花灯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小组认读,有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3、我们是好朋友,我来读你来听,你来读我来听。(同桌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
4、听音跟读。(课件演示:学习生字——我会读)。
(此环节中给表现较好的孩子奖励一些花灯样式的生字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细读课文,体会花灯之美。
看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些什么样的花灯?
2、感情朗读,由读的好的当小老师领读。(课件演示:课文朗读)。
3、抽生回答:文中写了什么样的花灯?你还看过什么样的花灯?
4、你问我答。
a、什么花灯吐泡泡?
b、什么花灯眨眼睛?
c、花灯怎么做?(纸糊、纱做)。
d、走马灯里有什么?
e、荷花灯里有什么?
f、你最喜欢课文中哪种花灯?
五、拓展训练,结束全文。
1、比赛读一读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你喜欢的花灯?
3、画一画它是什么样的吗?
4、动手和爸爸妈妈学做花灯。(综合实践活动)。
5、总结,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全班感情朗读。
2、试着背诵。
3、学生之间互读并进行评价,指名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学习生字。
1、快读13个生字。
2、认读生字“花”(课件演示:学习生字——我会写)。
a、抽生读,跟读。
b、扩词、扩句。
c、学生当小老师分析字形(边说边书空),跟着课件写一写。
3、学习生字“金”“吐”“立”“各”“年”,由各个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4、看课件演示,你刚才写正确了吗?
5、跟着课件学一学,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三、课堂练习。
课件演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讨论、抽生回答。
四、知识拓展。
课件演示:知识扩展。
1、了解元宵节知识。
2、猜一猜,元宵灯谜。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看花灯。
吐眨追立。
纸糊纱做。
做花灯。
第二课时。
看花灯。
花金吐立各年。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四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笼,欢度新年。其中,观赏花灯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我今年有幸在城市的花灯展览中观赏了各种奇妙的花灯,深深地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文化底蕴。以下是我在观赏花灯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美丽的花灯景色。
一走进花灯展览区域,漫天的彩灯犹如星星点点的繁花,美轮美奂。这些花灯形状各异,仿佛世界上的万物都被激发出来,有红色的福字,有五彩缤纷的龙凤,还有灵动的动物和美丽的花草。它们五颜六色,灯光闪烁,就像是童话世界的仙境,让人瞬间陶醉其中。每一盏花灯都用心制作,既有华丽精致的小型花灯,也有巨大而壮观的巡游灯。观赏花灯是一种享受,每一盏花灯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熠熠生辉的灯光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人不禁生出探寻其中的欲望。
第二段:花灯背后的寓意。
花灯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福字花灯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花开富贵花灯寓意着家庭兴旺。每一盏花灯都是寓意深远的,例如爱情专属的鸳鸯灯、聪明智慧的狐狸灯、和平友好的和平鸽灯等等。看着这些花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更加珍视起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三段:花灯背后的制作工艺。
花灯制作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艺,它结合了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科技,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心血。传统的花灯主要是用竹木来制作骨架,再用纸张裱糊而成,使用的色彩有限。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花灯制作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使用金属骨架和塑料材料,使花灯更加耐久和逼真。而且,现代的花灯除了灯光效果之外,还加入了电子音乐和互动元素,使观众的体验更加丰富和互动性更强。
第四段:花灯背后的环保意识。
在观赏花灯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花灯制作对环境的影响。过去,花灯制作使用的是易燃材料,一次性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现在,人们开始重视环保意识,选择更环保的材料来制作花灯,例如纸质材料和可降解塑料。此外,观赏花灯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但制作花灯的过程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盏花灯制作的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应该意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段:花灯背后的文化传承。
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观赏和欣赏的艺术品,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和传承。观赏花灯不仅是欣赏美丽的视觉盛宴,更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我们应该加深对花灯的认识,了解花灯的历史渊源,传承花灯制作的技艺,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花灯的照耀下更加辉煌。
总结:通过观赏花灯,我不仅仅感受到了美丽的视觉享受,更意识到了花灯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底蕴。每一盏花灯都是心血结晶和智慧的体现,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人们的创造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花灯的照耀下继续发扬光大。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五
这篇课文较长,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上完这节“赏灯课”,经过老师们的集体评课,我深切地认识到,要想使学生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必须按照课程标准低年龄段的要求认真备课,先制定符合孩子们的教学目标,再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从字词入手,将阅读和识字相结合。比如说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可以把“花”字朋友给学生进行讲解。朗读课文的时候,尽量减少齐读,要有意引导学生跟老师学习范读,可以先进行一遍范读,再问问:“有没有同学可以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一读”,“还有没有”?“大家都这样读一读。”
经过评课和反思,我会将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六
春节刚过,新春的喜悦还没有退却,又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这一天,所有人都出来看花灯和烟花,很热闹。
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也来到龙山大道看花灯,只见一个个花灯在道路一边一字排开,红红火火,花灯前人头攒动。看,那个花灯,复古式墙上有九条威风凛凛的神龙,旁边的花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站在那里举着金箍棒,孙悟空旁边的花灯是一个上面写着“梨园春”三个大字,这个花灯是一段抬轿的戏,四个轿夫和一个坐在轿上的人是用布和铁丝做成的假人,那五个假人脚下有个钢管移动,所以他们才会动,还带着戏。下一个花灯是一帆风顺,蓝蓝的大海上有一艘华丽的船它在蓝蓝的大海上行驶,它有一面帆,下一个花灯是猪八戒在推磨,还有他妻子在帮他,背景是高老庄在高老庄旁边是水帘洞,孙悟空站在一个很高的石头上,在看有妖怪没有,沙僧和唐僧还有猪八戒在一旁等着,下一个花灯是麒麟送宝,威武的麒麟拉宝物,拉杆是两条神龙,神龙后面还带火焰,好像都是真的似的。还有一个是熊出没,最让我难忘,红红的太阳放射出不同颜色,光头强站在那里,脸上得意的表情和手摆的造型都意味着光头强又砍树了,桌上摆满里各式各样的水果,看着都流口水,熊大在向我们拜年,熊二看着我们,伸出手好像在问我们要什么。
正月十五的花灯实在是太好看了,在这里我要祝大家心想事成、财源滚滚、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祝同学们新的学期有新的成绩!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过后,元宵节是最值得纪念的节日。又是一年新春到,又是一年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一家去看花灯,尽管有小雨,但是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这一路上说说笑笑,车道都快变成“人行道”了。到了侨乡体育馆,我兴致勃勃的看起了花灯,花灯有星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在场馆的'西面有一盏是“兔子放鞭炮”一只兔子拿着鞭炮,意思是说:大家要快快乐乐的生活。咦?那里怎么有那么多人?哦!是“年年有鱼”灯吸引了大家。六条小鱼跳了上来,这小雨的形象很可爱。在场馆的东面是“大家喜气洋洋”,一只小兔子在大街上走路,手里还拿着爆竹。在场馆的西南面。在桥乡体育馆这里的花灯各式各样,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细致,真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茫茫的灯海中,要数有趣的就是龙灯了。一条“巨大巨大”的金龙了,她那炯炯有神的两只大眼睛,龙舌吐在外面,银光闪闪的龙须,是呐样的精神,那样逼真!微风习习,金龙摇头摆尾,一副威风的样子。另一盏龙灯更好玩。一只兔子站在他的背上,仿佛在戏弄它,龙须飘然,龙尾摆来摆去,那只兔子笑得嘴巴咧开了,眼睛笑得眯着。还有一盏龙等更威风。龙威大摇大摆,龙爪刚劲有力,扶摇直上,龙眼只等前方,好像它要往上腾飞,老师有讲过一篇课文叫“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也要加速前进。
人群渐渐稀疏,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但观灯的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渐渐地下起了小雨,人们撑起了小伞,与灯笼在一起,大家都是分不清哪是灯笼,哪是花伞。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八
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元宵节也叫灯节。正月十五送灯是一直以来流传的风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去给祖上送灯,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让他们也有感受到亲人的问候和温暖。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三点半前结束。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上班了。还有个原因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所以,记得小时侯大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有什么讲究。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这种习俗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据说这样会让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西汉时代,就有了简单的庆祝活动,但还没有元宵挂灯的习惯,只是在正月十五日晚祭祀天帝。东汉时,明帝刘庄信仰佛教,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关于挂彩灯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看花灯教学心得篇十九
绘画活动《看花灯》是主题《正月里》的一个教学活动,其活动的重点是绘画仰望天空的人物五官的变化,这是和绘画一般人物的五官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头发和眼睛、嘴巴在仰望天空时是相反的。我分析教学目标后,在看看《小朋友用书手工》提供的绘画参考和绘画纸张时,有了自己的思考,如果就利用书上的绘画纸可能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为纸张是横向的,对“看”的空间很难表现;绘画的范画有侧面的.妈妈,小朋友在模仿时难度增大,达不到效果。在此我改了我们提供的绘画白纸,而且要求小朋友采用纸张竖着绘画的方式,加上绘画前的孩子们经验的准备以及绘画相关的添画,结果看到小朋友的作品时,效果和我想象的基本一致,看来在教学活动前的教学目标分析,幼儿教学前的经验准备以及材料的改变是有必要的。我的教学收获是:
抓住主题中的“看”
从看花灯中的看字可以理解为活动的重点,能在绘画中体现看的五官特征。我利用纸张的改变给幼儿提供更开阔的材料,使幼儿在创作中正真能绘画出“看”的场景,达成目标重点,而且画面更真实和合乎逻辑性。
凸显主题中的“真”
为了完成目标,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我给幼儿提供真实的场景,去操场上看头顶的云彩,让他们真实体验抬头望天空的头部变化是怎样的?在观看同伴时,发现同伴的五官变化又是怎样的?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真实的体验。
紧扣主题中的“闹”
看花灯应该是一个热闹的场景,除了在人物的衣服上增加亮丽的色彩,在花灯上涂上各种红色,有火红的感觉。其实在画面上再增加绚丽的烟花和焰火,更为丰富了。有大块的内容是孩子们看,有火红的花灯挂天空,还有细细碎碎的点状、线状的烟花和焰火。整个画面内容丰富,色彩丰满,主题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