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精选20篇)
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注意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太过冗长而显得啰嗦。5、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一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康纳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作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康纳学校校长樊越波带领39健康网的编辑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并分享在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努力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收获与成功。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越波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康纳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越波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越波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越波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越波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越波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自闭症的老师讲座。通过听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技巧。在此,我将通过五个部分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认识自闭症。
在讲座中,讲师详细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多发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了解了自闭症的特点之后,我感到自闭症学生与其他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需要更为细致和专业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理解自闭症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学生的需求,讲师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自闭症学生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例如,自闭症学生对于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他们容易被外界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安静、稳定的学习环境。此外,自闭症学生对身体接触的敏感度也较高,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并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保持适度的距离。通过理解他们的需求,我明白了要想与自闭症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个别化关怀。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讲座中,讲师针对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例如,使用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自闭症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这包括利用图片、图表、计划表等工具,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此外,讲师还提到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逼真的情景模拟,可以激发自闭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这将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部分: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自理能力。
讲座中,讲师还重点强调了自闭症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自理能力通常较低,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自理能力,例如,教他们如何穿衣、如何用餐、如何打理个人卫生等。通过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自理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五部分:教师角色的思考。
通过听讲座,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在与自闭症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更是他们成长的伙伴。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相信他们的潜力,并通过耐心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自闭症学生。
总结起来,这次自闭症老师讲座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了解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学生发展潜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角色,我将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自闭症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三
从有机会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以来已近两年,虽然特殊教育并非我的专业,但探计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与关心残障同胞却成为我的兴趣。阅读过一些国内外有关自闭症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报告后,给我的启示是:没有任何自闭症的人是不能训练的,不管是中度、重度的低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一定会有进步的、会成长。
自闭症者对家庭造成的压力,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报告,那就是母亲所受的压力一般较父亲为大。这除了与女人的生理状况有相关外,也和个性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然如宋医师曾讲过的,身为自闭症者,亲人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建设。从一些训练自闭症者成功的范例皆可看出,自闭症者父母亲从积极训练孩童的过程中学到了比他们原来所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训练孩子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耐性和毅力也就更胜一般人了。本人在高雄办理巡回电脑辅助特殊教育时即深深感受到,有些孩子的妈妈原来不会骑机车的,为了送孩子上学也学会了骑机车;而原来不会开车的人也为了孩子的缘故学会了开车。
我想这都是因为孩子而增强了母亲的本能,发挥了母亲的潜力,若我们能够把自闭症的孩子看成是训练我们技能,培养我们的能力与耐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且把我们对待孩子的心去对待别的孩子,那生活就会更有意义了。因此,个人愿意将研究的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在训练孩子时的参考。
1、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于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这些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生活训练起。如刷完牙后,牙刷、牙膏、漱口杯要归定位;鞋子脱下时要摆整齐等,这些生活自理的事项不是只有在“儿心”或“弘爱”训练时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须随时注意,不能马虎。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过群体的生活,愈有学会这些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愈有帮助。孩子们长大还有很能很多社交、技能及知识性的事务要训练,要学习,若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做好,长大后就不需要费时去训练了。许多父母也许是爱儿心切,常常帮孩子把有关生活技能的基本事项都做好,这并非是真正的照顾了他们,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要开始下达口令叫他们自己动手的确是很难的,但做父母的绝对不能没有耐心,一定要把握原则“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做”。
2、随时随地保持孩子们整洁的外貌
自闭症的孩童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数有洁癖固定性行为的孩童或许会注意到自己外观上的整洁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俗话说:“费要金装,人要衣装”,自闭儿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让一般人无法看出他们的毛病何在。因此,若能随时帮他们保持整洁,不仅是小朋友,就连大人也会愿意接近他们。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孩子们与人互动的频率。小朋友愿意接近他们,不排斥他们,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能够到处讨人喜欢,也就是孩子们的福气。
3、教导孩子们熟练问候的语句
自闭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也是他们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并熟练日常的问候语: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等,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语句并不长,也较容易教,但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讲这些话的习惯。有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最起码孩子们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些问候语,不会让人家一眼就觉得与常人不一样。
4、擅用机会教育孩子们关心周围
自闭症孩童一向是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要教会关心别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谓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们体会那些感受时,可以用较为夸张的动作来表示。例如,当孩子们看电视节目出现这些画面时,父母可在身傍强化这些表情及动作的反应,并且不断的跟孩子们解说其原因。在外面活动若遇有小孩哭泣时,就教会他们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总之,机会就在您身傍,做父母的要头脑灵活,随时把握机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众面前献“丑”,常以消极的做法避开各种的场合,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则会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有“孩子的训练重要,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体验,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有颜面之失。若能教会孩子关心别人,那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5、训练孩子在学习或技能上的某专长
自闭症,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潜能,若能将其潜能善加培养并加以发挥,不但可以获得周遭同学的接纳,也可能成为其日后谋生的技能。众所周知的周于翔小朋友已在绘画的才能表现出他一片的天空。周于翔在其班上不论是老师还或是同学都喜欢接近他,这对他来说讲不啻增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有些参加电脑训练班的小朋友自从参加了电脑班后,班上的同学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态来与他做朋友了。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四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首写给自闭症儿童的诗,联合国的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在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达100多万,发生率是1%,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一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的局限、智力发育障碍。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缺乏与他人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而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闭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在医学上也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交发展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感知模式: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发展方面: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情绪及行为方面: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生活习惯: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强项和兴趣: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以个案分析为例: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症结。
为此,我特意约彦彦的妈妈进行了访谈,向家长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在她出生后十二个月內即出现异常行为,经检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她并不是父母后天的疏忽伤害所造成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我们知道,自闭症倾向的幼儿不会像正常的幼儿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况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她玩时表现躲避、反抗,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她无关,很难引起她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她注意的事情上面,她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她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飘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单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我们打招呼。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五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常常面临社交沟通困难和行为特殊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师对自闭症学生的了解和支持能力,我参加了一场自闭症老师讲座。在讲座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体会。
首先,讲座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自闭症的基本特征。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社交技巧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他们可能出现交流困难,不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此外,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也比较特殊,例如重复性行为和狭隘的兴趣。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了这些特点,对自闭症学生的行为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讲座还介绍了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支持自闭症学生。我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教学中使用简洁和清晰的语言,并通过图表和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在与自闭症学生交流时,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等候时间,不要急于打断或补充他们的话。这些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些策略让我对如何有效地指导自闭症学生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所帮助。
第三,讲座的重点之一是探讨自闭症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划。自闭症学生常常面临焦虑、情绪失控等问题。讲座中提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为学生提供安全感的环境和规律的日常活动,以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自我控制能力。此外,通过与学生的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合作,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提供适当的支持。了解到这些技巧后,我会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情绪的引导和行为规划,并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士保持密切沟通。
第四,讲座还强调了培养自闭症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自闭症学生往往面临生活自理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及社交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主动尝试新的事物和面对挑战。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了培养自闭症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我将在教学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讲座的结尾处强调了教师的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对自闭症学生的关爱。我们需要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自己对自闭症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自己在自闭症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将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总之,这次自闭症老师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了解自闭症的特征和支持方法,我对自闭症学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收获了许多实用的策略和技巧,并且对自闭症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通过这次讲座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自闭症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六
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人数的增加,教师们也面临着更多与他们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多年的自闭症老师,我有幸在评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从过程、心得和启示等角度,分享我在评课过程中的体会。
评课是一项极为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在评课时,我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学生群体。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因此,评课时我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我关注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社交技能以及注意力集中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坚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自闭症儿童通常有局限性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常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帮助他们理解我的意思,并通过积极的肯定和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评课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由于他们对变化和压力的不适应,自闭症儿童往往容易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问题。在评课时,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支持。我会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此外,评课过程中,我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我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并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家庭支持措施。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家庭背景,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在评课过程中,我认识到自闭症儿童有助于我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的存在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调整和适应。我会根据评课的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自闭症老师评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教学和学生的宝贵经验。通过明确目标、积极参与学习、关注情绪与行为、与家长合作以及反思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实现他们的潜力和成长。希望我的评课心得和体会能够启发更多的教师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自闭症的老师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关于自闭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享。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很多启发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闭症的特点和教育方法(250字)。
在讲座中,演讲者介绍了自闭症的特点和教育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兴趣上存在困难。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对于教育和帮助自闭症儿童非常重要。在教育方法方面,演讲者强调了个体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潜力,需要一对一地指导和关注。此外,构建良好的环境和情境,提供结构化和可预测性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方法。
第三段:家庭的支持和重要性(250字)。
演讲者强调了家庭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家长应该从早期开始,提供持续的、及时的支持和关注。与孩子建立信任、提供稳定以及建立规则和结构的环境都是帮助孩子发展的关键。此外,家长还应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人士和其他父母分享经验,以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实现他们的潜力。
第四段:教师的角色和责任(250字)。
在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教师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了解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社交互动、沟通和学习,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特殊需求和个性。我们需要成为他们的榜样和支持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信心,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第五段:我在讲座中的感悟(250字)。
这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和潜力,也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也意识到自闭症儿童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总结: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和潜力。家庭在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支持者。对于我来说,我将会在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更多关注和支持自闭症儿童,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八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患者在沟通、社交和行为方面存在困难。然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适当的教育和指导下,他们仍然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作为一名自闭症老师,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关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培训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评估自闭症孩子的学习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评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评估是确保个性化教学的关键。每个自闭症孩子的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我会观察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并与他们的家长和其他教育专家进行交流。通过这些评估结果,我能够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和目标,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教学。
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课程和教学计划非常关键。自闭症孩子的学业水平和生活技能差异较大,因此,制定符合每个孩子需求的课程和教学计划非常重要。例如,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语言和社交技能培养,而另一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制定课程和教学计划时,我会根据评估结果和每个孩子的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确保他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第三,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对于评估进展至关重要。作为自闭症老师,我经常要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通过持续的观察和记录,我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善。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个学科表现出困难,我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直到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式。记录也有助于我监测孩子的进展,并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四,积极激励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闭症孩子往往缺乏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成绩不自信。因此,在评课中,我会注重对孩子的激励和支持。我会通过奖励和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自闭症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在课堂上,我也会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评估是一个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自闭症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每一个评估结果都会为我指明调整教学计划的方向和方式。在评估后,我会与其他教育专家和家长进行讨论,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自闭症孩子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自闭症老师,评估对于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至关重要。通过评估,我能够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并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在评估过程中,观察、记录、激励和调整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评估不仅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社交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九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我们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是可教育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他们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遵从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训练自闭症儿童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生活中处处是教学场景、因势利导注意延伸、贵在坚持等。
1善于抓住每个时机。
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训练自闭症孩子,在孩子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穿衣服:能自己穿吗?能自己分辨前后反正吗?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吗?吃饭:能自己吃吗?能坐在餐桌旁边吃吗?能不挑食吗?吃完饭能帮助大人收拾餐具吗?上厕所:能自己完成吗?能选择正确的排便地点吗?能在穿好裤子之后再走出厕所吗?坐公共汽车:能按顺序上、下车吗?知道坐公共汽车要买票吗?知道售票员验票时出示车票吗?知道不能丢掉票吗?在商场里:知道先交钱才能打开饮料吗?知道把钱交给谁吗?在朋友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吗?想拿东酉时知道问谁吗?教孩子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就必须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指令,而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循指令就是训练的开始,行为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就贯穿于其中了。
2抓住孩子与要求的时机。
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首先要把握此时此地是否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应该,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要求);如果不应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并对他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强化物,而反要求就是指令的开始。
13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而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的动机和兴趣,对外界丰富的语言刺激常常充耳不闻,一般不能自然习得语言。即使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和正常儿童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儿童是在对语言符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而孤独症儿童说出的话对交际而言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不具有交际工具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语言。但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并不是可以通过你教我学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必须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内容应与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连。既要引导孤独症儿童向正常儿童一样,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同时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语言。
自闭症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身为特教教师和家长,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播种总会有收获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朵小花会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
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
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
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一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对患者的社交交往、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在每年的4月2日,我们举办了一次自闭症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自闭症儿童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在活动现场,我首先参观了自闭症儿童的手工作品展览。这些作品精美绝伦,充满了艺术家们的独特思维和创造力。我被他们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拼贴而成的画作所打动。一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构图堪比艺术家的杰作。通过这些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自闭症儿童在艺术表达方面的潜力和天赋。同时,也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才能。
随后,我参加了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互动游戏。这个环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游戏中,自闭症儿童往往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他们倾向于独自行动,很难融入到群体之中。作为参与者,我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但我也理解到,这需要更多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他们需要我们给予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社交能力。
活动中,我还参加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与自闭症家庭成员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在座谈会中,我了解到自闭症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家长们常常需要承担比常人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同时也需要从社会上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专家们向我们介绍了自闭症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这场座谈会让我更全面地认识到自闭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也让我更加关注自闭症家庭的困境与需求。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困境,也增加了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我意识到,自闭症儿童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教育和康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予他们发展。同时,我也明白到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同情和偏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自闭症日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更公平的发展环境。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二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社交能力、语言和情感交流能力。现实中,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自闭症所困扰。我们应该关注自闭症,了解它的表现和症状,以帮助那些受到困扰的人和家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自闭症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展现出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第一段:了解自闭症。
学习自闭症是了解这种神经发育障碍的关键。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自闭症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焦虑、固执、独立性高和社交能力低等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了解这个问题,以更好地帮助那些受到困扰的人和家庭。
第二段:扩大自闭症的认识。
对于那些没有与自闭症患者接触过的人来说,很难真正地了解这种病症。因此,我们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将自闭症的知识传递给他们。在社会上,有许多组织和慈善机构已经开始进行自闭症的宣传和意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向其他人传达。
第三段: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为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提供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服务也很重要。优质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克服这些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家长和老师应该花时间了解孩子的个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鼓励。同时,相关机构应该开展各种培训和课程,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协助自闭症患者和家庭。
第四段:促进社交和交流。
自闭症患者往往面临社交和交流方面的困境。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资源。例如,在学校中举办更多的集体活动、运动会和文艺比赛,促进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能力。同时,家庭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卑感和自信。
第五段:建设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建设一个更友好和理解的社会环境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和生存也至关重要。社会和相关机构应该为自闭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为他们的生活和需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注。这种友好、理解的环境不仅有助于自闭症患者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感情。
总结:
总之,了解自闭症并积极主动地关注和协助自闭症患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的责任。只有加大宣传和传达这种信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支持和鼓励,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融入社会,在未来有贡献。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三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闭症,了解它,但很多人仍然面对着诸多困惑和挑战。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需要支持和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近年来对这一话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自闭症的风险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闭症的风险因素。自闭症大多数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这些风险因素包括有家族史的家庭、早产儿和母亲怀孕时受到病毒或毒物的影响等。
自闭症的症状和表现因患者而异,包括沟通困难、刻板行为、社交障碍、感官过敏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可能在两岁前就开始表现出来,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到四岁或五岁才显现出来。尽快诊断和治疗自闭症可提高疗效。
第四段:如何支持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家人和社会也需要接受培训和指导,以了解如何更好地与自闭症患者相处,创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环境。
第五段:结论。
总之,自闭症是一种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刻的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体会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和有爱的社会环境。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四
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师资科组织的到东胜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和在乌兰察布举办特殊教师培训学习。这两次参观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种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想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对于首次参加此类培训的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认识更深刻。我来自普通学校,参加此类的培训的机会比较少,本次的培训使我思想上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赤峰市方教授给我们提到:作为特殊教育我们要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光荣的,要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为一名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师所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与神圣。正如他所说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是特殊的行业更是大爱的行业,绝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它不但为家庭解困,更为社会分忧。我们做为一名特教教师就应该立足本岗位,关心爱护学生,最大限度地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挖掘其潜力,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自立于社会的人。
可谓是精彩纷呈。特别方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幽默大方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特殊教育教学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他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他以自身的所见所闻,详细解读了他们学校特殊教育立法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通过对特殊教育立法,来展现赤峰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引发在场的每一位特殊教育者对我们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深思。梁洪-志教授用极其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很多方法,特别是如何做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方教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与方法揉碎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给我们有条不紊地细细分解与阐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我觉得这样的讲座对我们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最乐于接受的,我们期待这样的讲座。我认为现阶段根据我校的实际,必须完善现时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协调者作用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与普通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培训,我个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知道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前提,知道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特教资源教师,明白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 ,以及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素养,研究方向。
2
2、了解了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特殊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启示,为今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3、了解了三残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以及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心理学知识,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总结提高,容易走弯路,当方法运用不当时不仅会事倍功半,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就是给随班就读的老师、家长提供各种专业指导和服务,使随班就读工作不再停留于形式,而是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开展。
5、知道了随班就读的理念,以及如何开展随班就读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个案管理等等。
虽然这次培训收获很大,但是还有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需要去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尽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用的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学习特教专业知识,特教理论知识,虚心向同行请教,力争最快的时间做一名称职的特教教师。
2、积极和家长沟通,齐心协力,促使孩子的进步。
因为我深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一样倒塌下来。所以在今后工作中要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孩子有什么情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3、以真挚的爱,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严励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如果这样做了,就能使教师的教育向油一样浸润到学生的心田,使师生间能产生心与心相契,情与情的交融这样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每一次的学习培训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认识的升华,观念的转变、境界的提升。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师资科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但愿通过专家们的引领,能把他们和名师的成功经验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丰硕人生。
2015.1.20
自闭症康复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我是2012年毕业的新进教师,现从教于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中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孤独症更是了解甚少。通过这次为期六天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孤独症一些概念特点、教学方法等。
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谢鸣教授的自闭症选学课中,由于是学前教育系所以在实习也是在幼教机构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类型的儿童。这次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孤独症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王梅教授的学识渊博、刘劲老师的风趣活泼、刘明清老师的严谨认真、柳瑞兰老师的来自于实践、胡金秀老师的学术的专业,这些都让我为他们的知识所折服!深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孤独症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一想到即将入学的两位孤独症学生,我身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课,她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实践,实心实意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精神。我觉得这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实践的专家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给我上课时生动有趣又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印象中记得王教授在课中举了一个列子:一个孤独症儿童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她回答了七八次"因为近视"等原因,最后在儿童第九次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时她把眼镜摘掉了,这时儿童笑了,不再继续问了。此刻我想到了来我们学校预报名时那个一直问她妈妈"这里有个洞"问了10遍的孤独症男孩他想表达什么。他是否是想让他妈妈把手放进洞里,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来?他是否只是问问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柳瑞兰老师,在课的开始了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而在之后又知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断学习孤独症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她的孩子同时又创建了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那是怎么一种胸襟才让她忍着内心同样的剧痛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她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敬!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这些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有机会学习孤独症的知识同时也是给了我一次向同行经验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了解各个学校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情况,这也是值得我去学习了解的!因为我从事的学校和我一样年轻,它没有经验它是空白的! 总之,此次培训既是给我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来我们学校指导教学工作,一起把特殊教育事业做好!把特殊儿童发展好!
2015—2015(上)特教工作总结
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也结束了,回顾这一期的工作有苦也有甜。为了能更好地总结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特对本学期的特教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我
我是第一次从事特教工作,因此,我必须认真学习特教教育教学理论,全面了解特殊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认真专研教材,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特殊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二、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我们学校的特殊孩子虽然不多,但情况却很复杂,有智残的、肢残的以及病弱儿童等等。其中有两个小学的孩子,根本无法自己走路。每次我们搞活动,都必须是把她们背到场。看到这些孩子病弱无助的状态,我常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更需要关爱,他们更需要老师能帮他们重树自信。于是,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真正快乐起来。找回欢乐,也就找回了自信。
(一)读书活动
每周二的中午,是我们特教班的读书活动时间。孩子们早早地开始动步,被搀扶着的,被背着来的,无论是怎样来的,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一样的笑容。我们特教室有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书籍,他们可以挑喜欢的书来看。有一个孩子既不能走路,也不能说话,但她看书却很认真。有时还要带上笔记本,把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有时我们会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分头去读,读完来谈自己的感想。涉及的主题往往都是身残志坚的,乐观自信的等等励志的文章。孩子们从书中吸取营养,找到精神的支撑。
(二)礼仪教育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完,老师都要对全校同学作礼仪示范讲解,因此我们特教班便配合学校的教育,也搞一些礼仪训练。但由于我们的孩子比较特殊,所以,我们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先后教孩子们基本的站姿、坐姿的方法,不能走路的孩子在一旁观看,为做得好的孩子鼓掌加油。这时你会看到孩子们来自内心深处的快乐与自信。
(三)兴趣活动
1、计算机兴趣活动
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四次计算机培训,是请专职的计算机教师来授的课。内容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来定的。一说上计算机课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设计的图画不比正常孩子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
2、乒乓球活动
这个活动仅限于初中的孩子参加,小学的两个孩子不能走路。我们每周有一两次的固定活动的时间。值得骄傲的是,前不久其中一个智残孩子王旭涛,参加成都市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拿了乒乓球男子单双打的冠亚军。这个荣誉的取得,更让王旭涛和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曾经丢失的自信。
3、下棋活动
男孩子大都喜欢下棋,学校里没有象棋,孩子们就从家里带来。有空的时候就杀它两盘。有时我们也开展比赛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赢棋的同学得到奖品自然高兴无比,而没有赢的同学也能分享孩子分给他们的礼物,算是同乐。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到的快乐。
4、篮球活动
男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一说到打篮球,他们就兴奋得很。由于孩子们不太方便,我们的活动时间常选在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球还打得不错,我于是常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他们真的很棒!
三、心理疏导
特殊孩子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缺陷和教育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扩大,不单是智力的问题,多动症、自闭症、病弱儿童纷纷入学,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这些特殊孩子常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这更使他们的精神可能被扭曲。因此,对这些孩子作心理的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可以这样说,身体的残疾还不算真正的残疾,唯有心灵的残疾才是最致命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快乐自信得生活。因此,我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孩子们谈心,因为,我同时又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孩子们沟通,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四、家校联系
特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学校可以单独胜任的。它需要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耐心地向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我尊重了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家长也就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了。 总之,作为一个特教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细心,更要有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要挂在心里,要成为孩子最信赖的朋友。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感受着孩子们的进步,我无比欣慰!
2015年12月10日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五
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孩子,无疑都是家里最亮的那颗星。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个孩子却也是最遥远的人。他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远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意识。其中,同样也包括他们的父母;他是“星星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儿童患者——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最早发现于1943年。当时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t”。而进入1990年代后自闭症患者激增,平均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自闭症症状。随着统计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这一疾病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正视。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存在于社会角落的孤独群体:学者探究病史及病灶为预防与治疗方案提供最大的科学依据;爱心人士成立公益组织给予关怀与呵护;一些机构甚至是设立专门的学校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教育,同时以便于为病症的治疗提供辅助性的帮助。时至今日,自闭症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然而迄今为止,作为一种先天性障碍疾病,对于自闭症,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完全治愈”或”根治“的方法。据东方启音技术总监崔广利介绍,“目前只是经过正确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让孩子融入校园、融于社会。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经过正确和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已经可以达到去学校上学的程度。就干预和训练而言,目前社会上普遍的做法无外乎都是坚持药物与非药物两者搭配从而进行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并且必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多年来,“东方启音”致力于解决自闭症患者语言能力发展、促进其成长的研究与治疗。他们开设star(自闭症、发育迟缓、自闭症倾向课程)课程,严格按照美国star原版课程(level1-3)的课程内容(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学前概念、游戏及社交技巧及日常功能性互动等方面)进行授课,运用三大策略”dt/prt/fr“按照star数据记录表对孩子情况进行精准量化跟踪,对孩子言语能力不同方面进行干预和训练;同时在评估师对孩子进行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口肌训练、启智认知及逻辑表达训练、运动表达、多感官训练、视听训练、专注力及社交行为能力训练等方面。
2017年4月2日,在第十届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东方启音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明天”公益基金启动“自闭症早期干预公益联盟计划。”联合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专家团队通过自闭症早期筛查、干预康复等形式帮助贫困及偏远地区儿童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建立自闭症家庭与社会融合的渠道,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自闭症治疗专家曾表示,虽然自闭症儿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拥有完全异域的思维方式。但来自社会的关注、了解、接纳、包容、关爱,可以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其融入社会大家庭。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足以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就这一层面而言,很显然来说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病症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原因也能有迹可循。但也有部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产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毫无征兆地出现语言沟通障碍,以至于在一开始家长往往无法察觉。如果家长有留意到孩子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缺乏目光对视,兴趣狭隘或有刻板重复动作,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等情况,就要及时找专业言语治疗师进行干预和训练。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其次,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谈话的内容要以孩子喜欢的话题为准。每周至少要抽出半天跟孩子在一起,把自己交给孩子。平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孩子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读物进行亲子阅读。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
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
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
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
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
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
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
——这是一首写给自闭症儿童的诗,联合国的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在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达100多万,发生率是1%,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一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的局限、智力发育障碍.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缺乏与他人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而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闭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在医学上也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交发展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感知模式: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发展方面: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情绪及行为方面: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生活习惯: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强项和兴趣: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三、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积极应对自闭症儿童。
以个案分析为例:。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症结。
为此,我特意约彦彦的妈妈进行了访谈,向家长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在她出生后十二个月內即出现异常行为,经检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她并不是父母后天的疏忽伤害所造成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我们知道,自闭症倾向的幼儿不会像正常的幼儿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况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她玩时表现躲避、反抗,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她无关,很难引起她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她注意的事情上面,她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她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飘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单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我们打招呼.
一、机构理念。
家长的选择一所机构时,首先需要了解这所机构的理念,尤其是机构领导者的理念,也就是他认为机构整体的理念是什么。自闭症儿童的训练目标不同于正常儿童,它不在于测试分数可以达到多高,不在于研究探索的脚步走得多远,它更多是通过训练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帮助其融入社会。
二、教学规模。
好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并不一定是规模大的,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干预过程中适宜小班教学。因此,选择一所机构时需要了解该机构对“数量”与“质量”矛盾的看法。目前,国外很多机构师生的比例都是1:1的,但是它的收费很高。在我国,还做不到这样,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师生比例越接近越好,一般是1:2或1:3,如果出现1:6的情况,这样的机构可以说不是一个好的机构。
三、教学方式。
当家长走进一所机构,不要看它的房子有多么漂亮,也不要看它的绿化有多么完善,这些都是次要的,应该观摩一下他们如何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现场的机会,也应该与他们的老师了解教学的方式。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应该是“轻知识、重能力”的,例如教孩子认识什么是绿色,不仅是能在一堆图案里找出哪个是绿色,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懂得交通灯是绿色时才能过马路。
网友阿yan:刚进小学一周担心老师劝转校或退学。
孩子上学了,刚一周,老师就反映出很多问题。
首先,上课不太跟得上,虽然以前教过他,但他很快就忘了不少,老师留作业也记不太明白。
其次,下课上厕所时总推别人或踩其他同学的脚。我知道孩子是想第一个上厕所的,他干什么事情都想是第一个,要不就不乐意,阻拦或抢在其前面的人。
再次,孩子上体育课不听指令,在操场上乱跑,老师叫也不听。刚好体育老师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教师,追不上孩子,嗓门也不大。她建议不让孩子上体育课,我们哪能希望孩子这样呢!没办法,只好在他上体育课的时候去陪着,监督孩子。
孩子上学也只是一个人自己玩,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其他正常的孩子不愿跟孩子玩,孩子也不太懂得如何玩,回家问他跟孩子玩吗?他说不,就自己一个人玩。让我们很是头疼!对孤独症了解的人能理解咱们,对这不了解的人可很不友好!而咱们也不可能给他们一一解释。我们都知道老师都是喜欢带好带的孩子的,听大夫说好多类似的孩子最终都给退了回来,不能上正常的学校,只能上培智学校,心里好忐忑和忧虑啊!!
其实,在孩子今年是否上学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很纠结的。深怕他不能适应正常小学的教学,但是大夫说得也很有道理——孤独症的孩子你不知他未来是啥样,如果来年还是这样又该咋办?所以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早一年上学还能给我们一年回旋的时间。
虽然才开学一周,孩子的问题多多,但是变化也很大。以前在训练机构都是面对同样的星儿,在家里也是一个孩子,也没有条件让他跟正常孩子一起玩。现在,他走进了小学,真正地与正常的同龄人在一起,希望这能锻炼他适应社会的能力。
声音:我国自闭症儿童学龄期的困惑与无奈。
如果说“早发现、早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那么当自闭症儿童接近学龄期时,“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则成为了一场“拉锯赛”。
一、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拉锯赛”
自闭症孩子本来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说语言的障碍,沟通障碍,社交障碍等,在学龄前进入自闭症治疗机构的孩子,经过系列专业的干预训练后,可能在这些障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改善。但是,自闭症儿童脱离了特殊机构的教育,走进融合教育时,也意味着他离开了干预与强化,并需要面对陌生的世界。
他们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正常儿童”的异样眼神。因为自闭症所导致的种种障碍将最大化地得到对比,随即而来的是取笑、捉弄甚至歧视。更严重的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孤立和排斥,使得自闭症孩子的自尊心受打击,从而更自卑,更叛逆,更远离集体,更爱跟集体有一种对立的情绪,然后这样的对立使得他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期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中,自闭症孩子之前所得到强化的能力将慢慢退化,最终可能又回归到原点。
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
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
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我们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是可教育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他们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遵从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训练自闭症儿童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生活中处处是教学场景、因势利导注意延伸、贵在坚持等。
1善于抓住每个时机。
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训练自闭症孩子,在孩子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穿衣服:能自己穿吗?能自己分辨前后反正吗?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吗?吃饭:能自己吃吗?能坐在餐桌旁边吃吗?能不挑食吗?吃完饭能帮助大人收拾餐具吗?上厕所:能自己完成吗?能选择正确的排便地点吗?能在穿好裤子之后再走出厕所吗?坐公共汽车:能按顺序上、下车吗?知道坐公共汽车要买票吗?知道售票员验票时出示车票吗?知道不能丢掉票吗?在商场里:知道先交钱才能打开饮料吗?知道把钱交给谁吗?在朋友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吗?想拿东酉时知道问谁吗?教孩子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就必须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指令,而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循指令就是训练的开始,行为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就贯穿于其中了。
2抓住孩子与要求的时机。
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首先要把握此时此地是否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应该,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要求);如果不应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并对他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强化物,而反要求就是指令的开始。
3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而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的动机和兴趣,对外界丰富的语言刺激常常充耳不闻,一般不能自然习得语言。即使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和正常儿童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儿童是在对语言符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而孤独症儿童说出的话对交际而言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不具有交际工具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语言。但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并不是可以通过你教我学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必须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内容应与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连。既要引导孤独症儿童向正常儿童一样,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同时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语言。
自闭症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身为特教教师和家长,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播种总会有收获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朵小花会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六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的神经性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社交能力差、行为刻板等特点。为了加强对自闭症的认知以及提高对自闭症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我参与了一次自闭症日活动,并深受感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位自闭症患者,也深刻领悟了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
第一段:对自闭症的认知。
在活动之前,我对自闭症的了解相当有限。我只知道自闭症患者存在语言沟通和社交障碍,但具体表现和原因却不够清晰。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观看活动中的宣传片,我初步了解到自闭症是一种生理疾病,是大脑神经发育不正常所致的。这一认知打破了我对自闭症的误解,使我开始关注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特殊需求。
第二段:活动现场的感受。
活动现场是一所自闭症康复中心。当我走进中心大厅时,惊讶于这里的安静和井然有序。活动开始时,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表演引来了自闭症患者们的热烈参与。他们参与其中,虽然表情较为呆板,但笑容中透露出真诚和快乐。我被他们的坚毅和积极的态度所打动,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和喜悦。
第三段:与自闭症患者的交流。
在活动期间,我与一位名叫小明的自闭症患者相识并开始了交流。小明是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但在与人交流时存在困难。起初,我们之间的沟通并不流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一个相互理解的方式。我学习了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他交流,而他也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这样的交流经历让我认识到,与自闭症患者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体谅,同时也教会了我尊重他人的不同方式。
第四段:理解与关爱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与关爱对于自闭症患者的重要性。自闭症患者往往受到社会的误解和不公平对待,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亲身经历,我明白了自闭症不是患者的错,而是一种生理疾病。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更加包容和关爱患者,提供他们一个与他人正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第五段:对未来的期许。
这次活动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未来的自闭症研究和治疗充满期待。我相信通过科学研究和康复治疗,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积极参与到关爱自闭症患者的活动中,为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自闭症日活动给予了我对自闭症的更全面认知,也使我感受到了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通过与自闭症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我内心深处获得了一种愿望: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宽容、平等,给予自闭症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常见的表现包括沉默寡言、难以感知他人情感、无法有效沟通等。作为一名自闭症患者的亲人,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他。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有关自闭症的分享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患者家庭有所帮助。
一、了解自闭症的本质。
了解自闭症的本质是理解和帮助自闭症患者的基础。自闭症是由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与家庭环境、道德教育等无关。这意味着,自闭症患者的行为、言语等不是故意的,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感知和表达情感。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患者的特殊性,与他们以一种更为特殊的方式交流。
自闭症患者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迥异。有的人表现得非常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有的人则表现得很放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患者表现出何种行为,我们都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试图理解他们所处的情境。有时候,他们表现得古怪,不符合常规心理状态,可能是身体的某种不适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缓解身体症状是很重要的。
三、了解自闭症患者行为背后的原因。
自闭症患者的行为很难理解和预测,有时甚至让人感到困惑。这时候,我们需要想办法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像破解密码一样。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可能是他们尝试与世界交往的方式;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在展示自己具有某种技能或爱好。通过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能帮助患者更有效地和外界沟通。
四、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自闭症患者的病情常常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并得到支持。这可能包括心理学家、专业治疗师等。同时,患者的亲人也需要得到同样的支持和指导。我们不可能独自承担所有责任,这时候,与其他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分享经验和心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尝试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尝试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与自闭症患者进行沟通。有时候,我们习惯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他人交流。但是,这并不适用于自闭症患者,我们需要尝试使用同样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例如使用一些卡片或图片来进行情感表达,或者使用手势等语言交流方式。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特殊性,并且建立起与他们的联系。
总之,自闭症患者病情特殊,他们需要得到特殊的,北野武医生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会对他们采取更加特殊的治疗方式。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发展,尝试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背后的原因,同时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家庭的支持。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八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重视这种疾病,尤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作为一名患有自闭症的人,深刻体会到自闭症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和缓解自闭症的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主要分享我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自闭症的概念和原因。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影响患者社交、语言和行为能力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沟通和社交技能的障碍、经常表现出刻板、重复和狭隘的兴趣;对环境和变化的过度敏感;或者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至于自闭症的成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有研究表明,基因和环境两方面都可能会对自闭症的发生和发展造成影响。
第二段:自述自闭症给我带来的影响。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这种疾病对我的生活、学习、自我认知和亲密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其他自闭症患者一样,我遇到了许多困境,比如:我很难和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我很难理解别人的情感和意图;我经常被噪声和光线刺激所干扰等等。
第三段:探讨应对自闭症的方法。
我的运气很好,因为我的家人一直在支持我,帮我克服自闭症带来的困境并推动我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自我管理和缓解自闭症的方法。比如,我学会了通过艺术、音乐和其他的文化活动来缓解自闭症的压力和焦虑;我也经常通过锻炼身体和放松技巧来提高自身的控制力和自我意识;我也积极参与自闭症相关的社区和支持组织,结交了许多像我一样的朋友。
第四段:谈谈自闭症对我的生命带来的意义。
在个人层面,我认为自闭症虽然是一种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让我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自闭症的特殊视角和感知方式,让我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多面性和价值。我不再像其他人一样那么自信和得意,但我也不失去乐观和爱的信念。我相信我的生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我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去面对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虽然自闭症对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这个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和绝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有团队合作和社会关爱,我们就能够克服它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心得,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启发和帮助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和关心这个特殊的群体,创造更加宽松和友善的环境,去承载和体现真正的人性和价值。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十九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对患者的行为、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产生严重影响。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我亲身经历了这一困难,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闭症所带来的独特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个人心得体会,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自闭症的真实面貌。
首先,自闭症让我更加注重细节。与大多数人相比,我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更加敏感。这使得我能够发现一些普通人忽略的细节,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些情况。在学习过程中,这种能力也让我能够更加靠近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个优势,我常常能够在某些领域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而这也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心。
其次,我发现自闭症带给我特殊的思考方式。由于我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和社交交流的困难,我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我能够深入思考和观察,从而有机会领悟到一些他人忽略的真理。我常常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与众不同,在一些创造性和研究性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然而,自闭症的确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社交交流的障碍使我难以融入人群,我常常感到孤独和被孤立。尽管我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但我也渴望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外,由于我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我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这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然而,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困扰。我接受了专业的治疗和教育,通过心理训练和社交技巧的学习,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我也开始尝试和他人开展合作和合作,通过沟通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尽管进步可能很慢,但我相信只要有坚持和努力,我一定能够逐渐克服自闭症对我生活的限制。
通过我个人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特殊的心智状态,它并不意味着智力上的不足,也不应该成为对个人发展的阻碍。每个在自闭症谱系上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只要我们能够善用这些,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包容和理解自闭症患者,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尊重。
自闭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智状态,它既带来了困扰,也带来了独特的体验。通过自我调整和专业帮助,我正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和克服自闭症对我的限制。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善用自己的优势,我们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自闭症老师的心得篇二十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一)。
1.1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1.3teacch的特点。
1.3.1个性化原则是结构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个性化原则强调治疗中心是个体,在孤独症患儿现有的技能和兴趣上建立广泛的干预计划。用评价来了解孤独症患儿,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功能高低,作为个体来对待,制定计划时因人而异。每人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教育计划。
个性化原则非常重要,不是在评价患儿个人兴趣、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制定的干预计划,最后是不会成功的。
1.3.2父母参与式。
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作为治疗的合作者,参考他们对孩子的理解、看法,对父母进行咨询、培训,让父母也变为治疗者。
1.3.3覆盖面广。
teacch对任何型式的孤独症都可训练,从婴儿孤独症到成人孤独症,从低功能孤独症到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1.3.4适用性强。
不仅在美国适用,从三十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同样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在使用。
1.3.5反应性好。
几乎所有参加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都能很高兴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
2.1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孤独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孤独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孤独文化”,从而为改进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孤独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孤独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孤独,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孤独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孤独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孤独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孤独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孤独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2.1.1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孤独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孤独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1.1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2.1.1.2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孤独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2.1.2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孤独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2.1.2.1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2.1.2.2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2.1.2.3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2.1.2.4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2.1.3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孤独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2.1.4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2.2梯层教育法。
2.2.1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2.2.2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孤独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二)。
在探讨如何在教室使用结构,以安排一个成功的学习经验之前,先简短地谈一谈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导致结构的需求将有所助益。
接受性语言的困难是孤独症学生的特征之一。常会发现学生不了解别人所说的话,但老师却认为他懂。于是发生攻击性行为,不然就是缺乏主动。除了发脾气或攻击行为外,他也许缺乏必需的语言进行适切的表达,所以老师不知道他是累了、饿了、做完了、热了或者无聊。
他的序列记忆也可能很差,所以记不住熟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不能确定事件将在何时发生。他通常对熟悉的活动较为安心,且会抗拒学习新的事物或新的例行活动。他们常不能安排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且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到社会规范,造成他们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或宁可自己一人独处。因为与社会缺乏关联,他很可能对取悦别人或赞美没有反应,结果似乎是在抗拒学习。对感官刺激的过分敏感,也常会引起困扰人的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时间意识与安排时间能力的缺乏,也常会妨碍学习。
依照学生的理解力来安排教室及其它学习环境,有助于这些问题和无效学习情境的减少与缓和。
这章节讨论结构化教学的特性,已经证明它对各种年龄的孤独症学生非常有用,这些特性包括空间环境的组织,时间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个别化是有效地利用这些特性的关键。除非个别学生的长处及需求在计划时就考虑进去,否则即使教室的空间与时间的安排都很好,学生也不一定受益。除非老师先评量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型态,否则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功效,例如提示及增强。
下面讨论结构化教学法每一种特性的用法。
空间组织。
老师应该要先把教室教给孤独症学生,才能有效教导他们。
在规划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经验时,教室的空间设计是重要考量之一。即使教室家俱的摆设都可能有助于或有碍于学生的独立,以及对规则、限制的认知及遵守。要将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牢记在心,才能有效地组织与规划教室的空间环境。很多孤独症学生有组织能力上的问题,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因为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他们常不了解规则或指令,结构化的环境提供他们视觉上的线索去了解规则与指令。有些孤独症学生容易因外界事物而分心,老师们需将环境结构化,让环境较不会令人分心。
在规划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前,老师应先思考一下一般性的教室环境。如果教室中有其它问题,好的空间结构也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在学校,老师通常不能选择她的教室。但如果有选择权的话,应注意的教室特征有:教室的大小、附近的班级及学生、电源插座的数量及距离、最近厕所的位置、光线、会令人分心的墙壁及固定不动物体的特征。
有些不适切的教室特性可以忽视或加以调整,但某些情况是要改变的。有多重出口的教室(尤其是通到外面的出口)不适合会乱跑的学生。中学生教室也不应该安排在幼儿园里。因为不能提供学生社交互动的机会,且必然会对较大较长的学生贴上卷标。如果教室太小或没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会令人不舒服;永远会有东西挡在路中间,不然做事时总是碍手碍脚。这样的环境无法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洗手间的位置是一个非常优先的考量。
一个正在训练学生如厕的老师,决不愿意每次如厕时长途跋涉。如果有其它选择的话,即使学生有独立如厕的能力,也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来回洗手间上。一旦老师落脚在某间教室,他便准备好要依据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来安排学习与训练区域。要有专门的区域让学生能学习特定的技能;要将区域画出清楚的界线;而且要让学生容易拿得到学习材料,这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应身处何处,应何处拿取学习材料。这样,老师便不需要一再提醒他们,也不需要一再重复指令,这可减少教室中的语言困惑。虽然如此,每个班级和学生需要的结构程度不同;功能较低的学生及自我控制较差的学生比高功能者需要更高度的结构、更多的规范限制、更多的界限和更多的线索。
幼小学生的老师则要安排游戏学习区、个别教学区、独立工作区、点心区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区。也许需要一个团体活动区或一个特定的区域来发展学生的职前能力。年纪较大学生的教室会有休闲区,工作区,家事技能区、生活自理区、清洁区,和个别教学区。很多教室需要用隔离区,可让某些学生离开令其分心及刺激他的地方,以再度取得部分的自我控制。所有的教室都需要一个可放学生自己东西的地方,可以是小格子、或可上锁的柜子、或特别的盒子。老师的书桌或工作区亦应有一席之地。
规划安排教室各个区域可从自然的摆设开始,例如:工作区域就不适合安排在会令学生分心的镜子或窗户旁,如果真的无法避免,可用窗帘或纸板贴在窗户上,以减少分心情形。此外,将工作区安排在书架或储藏柜旁,学生便能轻易拿到工作材料。工作区最好设立在嵌入式柜子旁,学生可以很容易拿到材料。空白墙壁周围也是设立工作区的好地方。学生的桌子面对空白的墙壁可以降低分心的程度。重要的是,教室桌椅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让他们可以轻易地、舒服地完成工作。一些学生单独工作的地方最好是不要靠近出口,如游戏区或休闲区,老师们便不用担心学生会跑出教室。地毯、书架、隔间、贴在地上的胶带和桌椅都可以用来当清楚的界线。例如,地毯区可以用来当作休闲区,下课时间学生不能在其它区域玩。摆满材料的书架或二至三个长桌也可用来当作工作区的界线,当学生去拿工作区的材料时,便可以坐在那里工作。另外,老师将要丢掉的地毯铺在洗手台前,可让他们知道洗手或洗碗盘时该站在哪里。
用具及材料也应该要依照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加以清楚地标示和安排。有些教具只有老师能够使用,有些则不能在游戏或休闲时使用。图片、颜色、数字等都能帮助学生标示,可协助学生拿取材料及归还。
当老师在规划安排教室空间结构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是很重要的。可由教室中结构不同的三种工作区来说明个别化。在工作区域两边安置装满工作材料的架子,这样可以界定工作区的范围。在工作区内中间放一张桌子和数张椅子,让不受其它活动干扰的学生或有分心事物仍可学习的学生使用。第二张桌子则面向空白的墙壁,而且在地上贴上胶带,以标示工作时椅子应该放的位置。这是为较易分心且在没有工作时会游荡的学生设计的。第三种工作区是在两侧置隔物板,第三侧面对空白的墙壁。这是为易受他人活动影响且有干扰他人行为的学生设计的。每一个学生所需的结构都是经过个别评估与计划。当学生的表现越来越独立时,空间的结构便可一点一点地减少。
老师们在安排教室环境时应考量下列问题:
工作区域。
1有个人和团体的工作空间吗?
2工作区域安排在最不受干扰的地方吗?
3所有的工作区域都标示好了吗?学生都可以找得到自己的区域吗?
4有前后一贯的工作区域,让需要的学生来用吗?
5老师容易看到各工作区的活动吗?
有摆放学生已完成作品的地方吗?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放置在中心地带且接近工作区域吗?
8学生能容易拿到材料,且能将他的材料标示清楚吗?
9游戏或休闲区是否尽可能地大?它们是否远离出口呢?
10这些区域是否远离学生在自由时间时不该去的区域和材料?
11这些区域的界线都很清楚吗?
12老师能够从教室中任何其它区域都看得到本区的情形吗?
13在游戏区或休闲区的架子上,夹杂着损坏或没人用的玩具吗?
时间表的安排。
一个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教学架构,以便有效地教导孤独症学生。
两个学生与教师助理正在厨房从事烹饪活动。一个学生在休闲区的门闩上挂了一片地毯。另一个学生正在工作区独力地完成工作单上所列的活动,第五个学生则和老师一起做一些个别的数字作业。在他们的背后,一个定时器正在滴答滴答地计时,它的响声预示着有一场潜在的混乱要到来了,此时材料被拿走了、椅子移动了、老师的赞美与增强正在进行、指示学生、每个人都在动往新的区域,然后又要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家怎么知道要去那里,又要做些什么呢?老师们又怎么知道他负责的学生是谁呢?为什么一切都进行地那么顺利?毫无疑问地,这个教室的时间表是有目标的、清楚的、前后一致的,用以框出人、事、时、地的轮廓来。
时间表是孤独症学生所需要的教室结构之一。很多学生有序列记忆和组织时间的问题。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也让这些学生很难了解他们该做些什么。除了在每天的固定时段给予学生说明与引导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预测每天、每周的事件。这减少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所带来的焦虑。除了可以用来知道某个时段会有什么活动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之间的转衔,因为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此外,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从时间表上看到他们喜欢的活动就在后面,可能会较愿意完成较难或较害怕的工作。
通常教室中会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时间表。第一种是整体教室时间表,第二种是个别学生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框出每天所有的事件,它并不规定学生要做些什么活动,但它告知整体性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等。以下是一个中学教室典型的时间表:
8:30学生到达学校,放好私人东西,向人打招呼。
8:45工作1。
9:30工作2。
10:15休息。
10:30休闲、找朋友。
11:45准备午餐。
12:00午餐。
12:30户外游戏、体育。
1:00打扫自助餐厅桌椅和地板。
1:45工作3。
2:30放学。
这个时间表指出工作与非工作的时段。在工作时间时,学生和老师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独立职前训练、个别的生活自理训练、其它学校工作。这些会反映在学生个别时间表中。除了校外教学、特别活动,或社区训练的安排外,整体时间表也可以当作一周的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通常张贴在所有的人看得见并用得到的教室位置。通常会在学生刚到学校或在团体活动时,温习一遍时间表。这个时间表的型式可以是用写的,就像前面的例子。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懂文字时间表。所以,上例的时间表也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来代表各项活动。例如:一张书桌或桌子的照片或图画可以用来取代「工作时间」这几个字。可以由上而下或由左至右将照片贴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
有了这个整体时间表,老师们就可以分配每天或每周的教学责任。用笔记板来夹时间表,老师就容易拿和也容易看。教师分配教学责任时,要考量:那些学生在小团体教学时表现较良好、那些学生较有独立的工作技巧、那些活动需要外来老师来带学生、那些学生有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两个老师(以及也要用时间表的义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教学责任及负责的对象。
1.2历史。
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自闭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自闭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自闭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2.1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自闭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自闭文化”,从而为改进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自闭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自闭,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自闭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自闭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自闭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自闭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2.1.1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自闭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自闭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1.1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2.1.1.2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自闭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2.1.2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自闭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2.1.2.1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2.1.2.2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2.1.2.3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2.1.2.4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2.1.3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自闭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2.1.4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2.2梯层教育法。
2.2.1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2.2.2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自闭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总之,teacch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它需要专业人士、教师,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