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模板14篇)
方案制定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任务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方案的实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合理的资源调配。这些方案范文展示了不同情境下的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一
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开展健康服务,普惠妇女、造福家庭,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1、知情自愿: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激发女性参与的热情;通过周到的服务赢得女性的信任,正确引导群众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基本检查项目。
2、方便群众: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xxx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强、服务半径大、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入各村、企业厂矿,巡回开展服务。
3、规范运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程序为群众提供检查服务,不可擅自删减服务项目,各项检查要符合操作规范,杜绝各种事故差错的发生。
4、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妇女利益,建立普查服务责任追究制度,不搞虚假形式,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1、福利企业女工;
2、贫困家庭女性;
3、外来务工女性人员;
4、学校及有关单位女性员工。
1、开展妇科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妇女及其家庭进行妇科病防控特别是乳腺癌、宫颈癌疾病的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妇女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开展妇女健康检查活动,为妇女进行常规妇女检查、分泌物检查、子宫附件阴超、乳房b超等检查。
3、开展妇科疾病治疗援助活动。对参加妇检筛查出患宫颈疾病(宫颈囊肿、宫颈糜烂)、妇科肿瘤(附件囊肿、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乳腺癌)、计划生育类(早孕、不孕不育、宫外孕)等疾病的人员,自愿在华山医院治疗的在价格和技术上进行限价和援助。
4、检查治疗费用支出:
参加妇女检查者个人承担18元,治疗费根据病种和市场价格进行限价。每个乡镇援助10名。(价格详见附页)
为确保妇女健康援助活动的有效进行,医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部署活动全过程,对服务活动进行绩效评估。组长:方风雷;副组长:蒋志诚、曹权(具体负责);成员:蒋彪龙、姜其芳、陈立荣、李勤勤。
下设医疗小组,负责活动的医疗工作。组长:蒋志诚;副组长:姜其芳;成员:丁一民、陈立荣、殷秀萍、张惠芳。
宣传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和客服。组长:蒋彪龙;副组长:李勤勤;成员:。
1.第一阶段(3月1日——3月7日):集中力量,广泛宣传。
2.第二阶段(3月8日——4月8日):试点服务,逐步推开。
3.第三阶段(4月9日——5月27日):深入推进,全面铺开。
4.第四阶段(5月28日——5月30日):活动总结。
1、由xx市慈善总会牵头、各镇慈善分会组织人员参加活动,xx华山医院负责实施活动。
2、xx华山医院要认真落实各项安排,严把质量关,保证为妇女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在活动中讲诚信、树形象,为提高我市妇女的健康水平做贡献。
3、妇检受益部分xx医院从每例18元中提取3元捐赠给市慈善总会。妇科治疗华山医院按每例总价提取3%捐赠给市慈善总会。
4、xxx在活动期间有上海名家主诊并亲自主持妇科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名家亲自为患者实行手术。
5、本活动中宣传资料、交通、广告等一切活动费用均xxx医院承担。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二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女性不仅是生活的经营者,健康的维护者,同时也是撑起家庭半边天的经济支柱。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女性健康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成为了困扰广大女性,影响女性生活的噩梦。
自20xx年以来,中国的爱心人士先后发起了“红丝带”艾滋病救助活动,“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表达了全社会对女性的一份呵护,一份关爱。
关注女性健康就是关注家庭幸福,关注女性健康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为了推动女性健康事业,消除女性疾病,倡导绿色生活,中国复大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菲丽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中国女医师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绿丝带·关爱女性健康万里行”活动。
“绿丝带·关爱女性健康万里行”是一项由国内健康组织、机构、社团、企业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活动将通过征集“绿丝带”女性健康志愿者,开展“绿丝带”健康大讲堂、“绿丝带”家庭健康行,“绿丝带”关爱中国行等系列活动,发动企业携手开发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建立绿色通道;动员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关注家庭建设,关注人口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办单位:。
高健委妇女儿童科技产业专业委员会。
中国保健学会中医药保健工作委员会。
支持单位:。
全国高科技健康工作委员会。
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
4.“绿丝带”志愿者誓言: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健康,我志愿加入“绿丝带”健康行动。我郑重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中国绿色健康事业竭尽全力!
活动组织:。
“绿丝带·关爱女性健康万里行”活动的组织将由发起单位与承办单位共同组成活动组委会,统一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和日常事务。
活动启动:。
“绿丝带·关爱女性健康万里行”在20xx年12月底正式启动。仪式议程包括:。
3.为“绿丝带”志愿者颁授“绿丝带”标识;。
4.举行“绿丝带”志愿者宣誓活动;。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三
活动过程:
此次《关爱妇女调查活动》,爱心社总有六人参与其中,两人一组,共三组。在到达“沐恩新居”之后,组织要求爱心社自由寻人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主动与阿姨、大妈等妇女交流,并用尊敬长辈的语气询问阿姨、大妈等女性一些问题,也借此在恰当的时候询问她们与此次调查活动有关的问题,在询问到有关女性隐私问题时,男成员礼貌的回避。而阿姨、大妈也很和蔼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此次活动时长两个多小时,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均有挨家隔户地家访调查,阿姨、大妈等妇女也很礼貌的招待小组成员。每次调查完一家,小组成员均礼貌的与阿姨、大妈等人辞别。活动完成后,各小组均在固定地点迅速地集合,然后集体拍照合影,并用以纪念此次调查活动。
活动总结:
关于此次《关爱妇女调查活动》,爱心社成员礼貌待人,语气符合人际交流特点,以当代大学生的面貌面对阿姨大妈等妇女,以晚辈的语气与阿姨大妈等妇女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爱心社成员获益匪浅,不仅对社会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自身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活动圆满结束,爱心社成员之间团结的力量在逐渐凝聚。爱心社成员依照组织安排按时集合、按时到达活动地点,增强了各成员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该活动拓展了我们看待社会妇女健康问题的视野,使我们以新的眼界在以后生活过程中看待妇女健康。此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人际交往应表现出平等性、纯洁性和开放性,对他人有爱心,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优点长处,能容忍他人的缺点不足;使我们明白在关爱妇女调查活动中,应懂得灵活变通,锻炼我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使我们清楚人际交流能锻炼我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合理调控紧张情绪,把握交流技巧。在活动中,我们收获了真挚的社友情谊;在活动中,我们在关爱与被关爱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价值;在活动中,我们有一个锻炼自己、发展自我的平台,与爱心社共同成长。
宗旨口号:
我们谨记社团宗旨:
关注。
关心。
关爱。
爱心口号:播种一份关爱,收货无限希望„„。
以后规划:
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严格要求爱心社成员提前集合、按时到达活动地点;要求成员之间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做活动。每次活动后,要求爱心社成员每人写一篇活动总结或心得,锻炼各成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各成员的工作能力,以便以后为红会的发展多组贡献。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四
---水平。
二.活动原则:
1、知情自愿: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激发女性参与的热情;通过周到的服务赢得女性的信任,正确引导群众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基本检查项目。
2、方便群众: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强、服务半径大、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入各村、企业厂矿,巡回开展服务。
3、规范运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程序为群众提供检查服务,不可擅自删减服务项目,各项检查要符合操作规范,杜绝各种事故差错的发生。
4、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妇女利益,建立普查服务责任追究,不搞虚假形式,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三.活动对象:
1、福利企业女工;2、贫困家庭女性;3、外来务工女性人员;4、学校及有关。
2---。
4、检查治疗支出:
参加妇女检查者个人承担18元,治疗费根据病种和市场价格进行限价。每个乡镇援助10名。(价格详见附页)。
六.活动组织形式:
为确保妇女健康援助活动的有效进行,医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部署活动全过程,对服务活动进行评估。组长:方风雷;副组长:蒋志诚、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曹权(具体负责);成员:蒋彪龙、姜其芳、陈立荣、李勤勤。
下设医疗小组,负责活动的医疗工作。组长:蒋志诚;副组长:姜其芳;成员:丁一民、陈立荣、殷秀萍、张惠芳。
宣传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和客服。组长:蒋彪龙;副组长:李勤勤;成员:。
七、活动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3月1日——3月7日):集中力量,广泛宣传。
2.第二阶段(3月8日——4月8日):试点服务,逐步推开。
4---。
###医院。
####年#月##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五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众多妇女儿童则留守农村。**乡现有农村留守妇女924人,留守儿童510人。为切实做好关爱留守人员工作,乡妇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妇联职责,丰富活动载体,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构建了服务农村留守人群的工作体系,切实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总结。
如下: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信息库,规范管理。充分利用节假日大批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依托健全的村级组织网络,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监护人登记表,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情况档案。
二、搭建平台,推进服务。
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阵地作用,动员乡妇女干部、志愿者、女村官、教师等担任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如秀观音村村官、五通塘村村官等为张福等人的“代理家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与五通塘村留守儿童陈婷、胡家沟村留守儿童王勇等结成对子,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引导,情感关爱,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物质帮扶等服务。
三、
丰富活动内容,关爱留守人员。
开展访贫问苦、爱心帮扶活动。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党村联系、大下乡等活动,机关干部到留守人员家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节日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首先,乡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关爱活动,每年至少免费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疾病检查。在县妇联协调下,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2011年9月8日—9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在乡政府大院内开展“母亲健康快车下乡”活动,2012年3月6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再次来我乡为农村留守妇女“两癌”检查、“母亲健康快车”、“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等活动。其次,乡妇联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捐资捐物、生产生活帮扶、维护权益等形式的“真情关爱留守家庭”活动,利用节日之际到村组、社区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妇女儿童,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三是关注留守人员身心健康。积极引导留守人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免费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心理咨询等,培养留守妇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亲的综合素质,并对她们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和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满足留守人员身体健康需求和心理调适需求。四是实施“回归工程”。通过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举办招聘会、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训力度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形式,引凤还巢,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就业,切实减少留守人员数量。
四、开展法制培训活动,提高法律意识。
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全乡妇女的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邀请派出所、司法所长在乡二楼会议室开设了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知识讲座、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维权渠道、家庭暴力的防止、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律咨询站,组织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反家庭暴力等方面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资料。培养她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法治理念,引导她们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倡导学法辩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的社会氛围,鼓励指导妇女群众合理反映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维权与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相结合,提高维权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五、示范点的建设。
五通塘村位于**乡的西北方向,留守妇女儿童较多,乡把五通塘村作为试范点,五通塘村委提出四项措施开展关爱活动。
一是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走访。为便于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了解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心理、健康和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走访、座谈情况,制定《五通塘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二是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和工作台帐,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状况和困难,列出重点帮扶对象,以便及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发展。定期干部走访、探望留守妇女,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为生产上存在特别困难的留守妇女家庭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和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组织留守妇女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家庭教育、妇幼保健等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积极联合民政等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组建了以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等为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进村入校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乡妇女联合2012年3月19日。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六
当前,许多医疗机构把市场竞争转向品牌、服务竞争,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大型医院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选择。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xx邮政局拟利用“健康福”直邮媒体,协助xx医院开展“喜迎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送健康”活动,进一步提升xx医院的品牌形象。
以邮简、信函为主要载体,以邮政名址数据库为依托,为贵单位选择目标客户进行宣传,通过向女性客户提供看病优惠卷、免费体验卷等诱因,配合贵医院业务宣传,从而达到吸引受众关注并产生上门体验的效果。
1.维护客户、病人之间的关系。
2.传达优惠活动、促销信息、体验活动。
3.达到口碑相传的效果,树立医院形象。
4.收集客户信息。
鉴于此次活动的特点,我们重点以女性受众为主要目标客户,同时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
(一)贵医院的女性会员名址数据。
(二)重庆邮政个性化名址数据库中辖区内的读书爱好者(关注健康保健的女性读者)、私家车主、中老年等库中的女性。
(三)重庆邮政组织机构库中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或办公室主任。
(一)精选目标,针对性强。根据活动特点通过分析、挖掘受众名址信息,选择针对性的个人(单位)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宣传,拓展市场。
1、形式新颖,辩识度高。直邮作为分众传媒,区别于大众传媒,能有效避开竞争对手,同时精美的画面,让其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2、开拆率高、保存时间长。优惠、赠礼等优惠资讯,更能吸引消费者打开邮件,内容贴近受众需求,保留时间长,广告效果持久。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七
为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体现慈善事业扶贫救困的宗旨,进一步动员社会关心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促进和谐建设,依托市慈善总会组织开展慈善医疗援助项目,现拟定方案如下:
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开展健康服务,普惠妇女、造福家庭,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1、知情自愿: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激发女性参与的热情;通过周到的服务赢得女性的信任,正确引导群众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基本检查项目。
2、方便群众: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强、服务半径大、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入各村、企业厂矿,巡回开展服务。
3、规范运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程序为群众提供检查服务,不可擅自删减服务项目,各项检查要符合操作规范,杜绝各种事故差错的发生。
4、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妇女利益,建立普查服务责任追究,不搞虚假形式,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1、福利企业女工;2、贫困家庭女性;3、外来务工女性人员;4、学校及有关单位女性员工。
1、开展妇科病防治知识宣传。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妇女及其家庭进行妇科病防控特别是乳腺癌、 宫颈癌疾病的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妇女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开展妇女健康检查活动,为妇女进行常规妇女检查、分泌物检查、子宫附件阴超、乳房b超等检查。
3、开展妇科疾病治疗援助活动。对参加妇检筛查出患宫颈疾病(宫颈囊肿、宫颈糜烂)、妇科肿瘤(附件囊肿、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乳腺癌)、计划生育类(早孕、不孕不育、宫外孕)等疾病的人员,自愿在华山医院治疗的在价格和技术上进行限价和援助。
4、检查治疗支出:
参加妇女检查者个人承担18元,治疗费根据病种和市场价格进行限价。每个乡镇援助10名。(价格详见附页)
为确保妇女健康援助活动的有效进行,医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部署活动全过程,对服务活动进行评估。组长:方风雷;副组长:蒋志诚、 曹权(具体负责);成员:蒋彪龙、姜其芳、陈立荣、李勤勤。
下设医疗小组,负责活动的医疗工作。组长:蒋志诚;副组长:姜其芳;成员:丁一民、陈立荣、殷秀萍、张惠芳。
宣传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和客服。组长:蒋彪龙;副组长:李勤勤;成员:。
1.第一阶段(3月1日――3月7日):集中力量,广泛宣传。
2.第二阶段(3月8日――4月8日):试点服务,逐步推开。
3.第三阶段(4月9日――5月27日):深入推进,全面铺开。
4.第四阶段(5月28日――5月30日):。
1、由市慈善总会牵头、各镇慈善分会组织人员参加活动,华山医院负责实施活动。
2、华山医院要认真落实各项安排,严把质量关,保证为妇女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在活动中讲诚信、树形象,为提高我市妇女的健康水平做贡献。
3、妇检受益部分医院从每例18元中提取3元捐赠给市慈善总会。妇科治疗华山医院按每例总价提取3%捐赠给市慈善总会。
4、在活动期间有上海名家主诊并亲自主持妇科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名家亲自为患者实行手术。
5、本活动中宣传资料、交通、广告等一切活动费用均医院承担。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按照《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xx”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法律规划政策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到20xx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具体工作指标包括:
1、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2、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3、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4、100%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利用各种资源,建立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一)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试点地区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要求,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基层综治中心等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优势,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及突发事件的苗头。在村(社区)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对居民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试点地区政法委、卫生健康、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和自愿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融入,对有劳动能力者积极提供就业引导,提升其适应环境、重返社会的能力。
(二)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试点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高等院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建设,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专业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等。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前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现有经费渠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密切与村(社区)联动,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
文明办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地市、县两级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依托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站点,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的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考核范围。
(三)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规模较小企业和单位可通过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对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公益讲座,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必要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场所、监狱、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司法所、社区矫正场所、救助管理站、信访接待场所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
(四)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试点地区政法委、民政、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要探索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并研究制订管理、规范、监督、评估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相关措施,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服务能力和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
(五)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试点地区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支持省、地市、县三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工作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适宜防治技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鼓励医疗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便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六)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具备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或其他途径,通过热线、网络、app、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扩大心理援助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用率。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七)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试点地区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等,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村(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八)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乡镇(街道)综治、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使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建立由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精防医生、民警、民政专干、助残员、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做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试点地区要率先落实民政部等4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开办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使居家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辖区所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家属学校(课堂),对患者家属开展护理教育等知识培训,对住院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心理辅导;建立绿色通道,患者在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过社区康复机构向医院快速转介。
(九)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试点地区要探索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为社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
(十)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研究制订吸引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政策,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支持心理咨询人员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知识宣传,为有心理问题人群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服务。同时,开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定期开展督导,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十一)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通过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综合医院(含中医院)要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师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十二)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试点地区政法委、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向社会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探索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鼓励和规范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要对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健全奖励表彰机制,支持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高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十三)健全行业组织并加强管理。试点地区卫生健康、政法委、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整合辖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指导心理服务行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有序开展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摸底调查、行业服务规范制订和实施、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督导等工作,要求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规范。有关部门在试点过程中要注意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加强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的枢纽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志愿组织的合作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服务链条,实现共同发展。研究制订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等工作制度,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享受财政资金资助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将机构服务数量、质量等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地区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在完成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订自选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做好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建立健全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参与,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工作,牵头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政法委要将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卫生健康部门要对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各行业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导,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各地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党校、行政学院培训。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要协调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负责本省份试点地区遴选、论证、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及时汇总、上报工作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政法委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试点方案,组织开展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经验交流、考核评估等。
(十五)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制订体现心理健康服务技术劳务价值的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岗位吸引力,调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培育发展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志愿组织,为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心理自助平台、移动心理服务应用程序等,通过网络平台向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试点地区民政、卫生健康、政法委等部门根据居民需求,确定适宜社会组织参与的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科普宣传、心理疏导等服务。将心理健康相关机构纳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务为工作重点的社会组织。
(十六)加强经费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鼓励试点地区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十七)强化督导评估。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本省份试点情况进行督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每年抽查试点工作,对于工作完成差、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未按照国家财政有关规定使用经费的,要求限期整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试点工作评估方案。20xx年底前,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要对本省份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将适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试点工作进行评估。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九
二.妈妈爱我,我爱她:
1.妈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呢?(给妈妈捶背、给妈妈拿拖鞋),对幼儿爱妈妈的行为设想给予肯定。
2.当幼儿说到要送妈妈礼物时,可引导幼儿讨论:送怎么样的礼物最合适?
三.倾听故事,学会爱妈妈:
1.(出示胖胖熊)教师讲述故事《胖胖熊的礼物》,幼儿倾听。
师:妇女节快来了,我们来听一个关于胖胖熊的故事,听听看它和它的妈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提问:(1)胖胖熊的秘密是什么?胖胖熊想用一块钱干什么?
(2)一开始它想打算送妈妈什么?可为什么没有送呢?
(3)胖胖熊只有一块钱,最后胖胖熊用一块钱买了什么?
(4)妈妈喜欢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熊妈妈不在乎礼物是什么,而在乎胖胖熊关心妈妈、爱妈妈的一片心意。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十
按照《岳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要求,切实维护好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结合全市教育体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提升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2、坚持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中充分考虑两性现实差异和妇女儿童特殊利益,营造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缩小两性发展差距。
3、坚持鼓励儿童参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妇女平等享有安全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普惠和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和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促进妇女生殖保健服务,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
2、提升妇女心理健康意识,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上升趋。
势减缓。
3、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高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比例。
策略措施。
1、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在学校教育不同阶段设置科学、实用的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
2、加强心理健康、心理精神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根据需要开展心理咨询、评估和指导,积极预防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重点关注青春期妇女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改变。(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
3、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行动。大力弘扬体育精神,面向妇女群体加强体育健身活动宣传和指导,引导鼓励妇女经常性开展适度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妇女有效利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入各类健身组织。(群体科、竞训科)。
(二)妇女与教育。
主要目标。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新时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引领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2、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3、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全面推进,教师和学生的男女平等意识明显增强。
4、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在园男童女童比例保持均衡。
5、女童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消除女童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
6、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
7、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在校生男女比例保持均衡,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性别结构逐步趋于平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8、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9、女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女性科学素质提升,两性科学素质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女性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策略措施。
1、面向妇女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全过程和校园生活各方面,融入学校党团组织、少先队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基教科、教师科、人事科)。
2、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体现在教育体育工作全过程。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教育体育法规政策和规划制定、修订、执行和评估中,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学校管理中。推动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在教育系统的评估中注重吸收社会性别专家参与。因地制宜开发性别平等课程,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赛事中。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基教科、教师科、人事科、群体科)。
3、加强教育工作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培训。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教育工作者的常规培训课程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在教学、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中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内容。提高学校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教师科、基教科、人事科)。
4、保障适龄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权利。资助困难家庭女童和残疾女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多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着力保证留守女童入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女童平等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防止空挂学籍。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法定监护人依法保障适龄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欠发达地区女童、农村留守女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残疾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学业困难女童完成义务教育,提高女童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科、基教科、民办科、原资助中心)。
5、提高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水平。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确保女性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满足女性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将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高中教育,培养女性在进入社会劳动前的职业规划意识。(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原资助中心)。
6、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领域的创造性学习和专业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女性在学科选择上的自主性,提高女性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原资助中心)。
7、提高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水平。鼓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的培养模式,拓宽女性成长与发展渠道。开展针对女生的学科选择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提高其自主选择能力,消除性别因素对其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扶持有需要的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原资助中心)。
8、加大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中教育阶段女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女生报考理工类院校。(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教师科)。
9、提高女性科学素质。将女性科学素质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各阶段,在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中加入科学素质专项内容,通过课程学习、科学实践、科普活动等培养女生的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大面向女性的科学知识教育、传播与普及力度,逐渐消除性别数字鸿沟。(基教科、职成科、民办科、教师科)。
(三)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
妇女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升。
策略措施。
加强妇女法治能力建设。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强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扩大妇女人身和财产权益讲座的覆盖范围。进一步落实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普法责任制,确保普法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教体工会、法规科)。
(四)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儿童健康素养水平提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
2、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儿童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0、5个百分点。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3%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4%以下。
3、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4、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
5、培养儿童良好运动习惯,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以上。
策略措施。
1、加强学校、幼儿园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足额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和必要的卫生保健设备。加强对流动、留守以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依托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加大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规范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儿童健康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健康素养。(基教科、安全科、学前科)。
2、有效控制儿童近视。构建0—6岁儿童眼病防治工作网络,落实每学期两次视力监测和每年两次统计上报要求。加强0—6岁儿童眼疾病筛查和眼保健、视力检查工作,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改善室内采光、照明、课桌椅、黑板等环境条件。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引导孩子不在卧床、光线不良等情况下看书或看视频。家长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3、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贯彻落实《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水平,关注和满足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中小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儿童提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干预治疗服务。完善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专业学科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基教科、安全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4、加强儿童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教育部门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监测体系,严格课时安排,提高教学效果。家长根据儿童发育阶段特点重视和开展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发育监控。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5、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保障儿童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加强适宜儿童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儿童开放,并加强监测和管理。鼓励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支持学校向体育类社会组织购买课后体育服务。家庭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每天学前幼儿和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睡眠时间。(竞训科、群体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五)儿童与安全。
主要目标。
1、健全儿童安全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
2、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xx年为基数下降20%。
3、消除溺水隐患,儿童溺水死亡率持续下降。
4、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儿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5、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和中毒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
6、儿童食品安全进一步得到有效保障。
7、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
8、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
9、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和有效处置学生欺凌。
10、加强儿童网络保护,网络有害信息、沉迷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欺凌等问题得到有效防治。
11、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
策略措施。
1、创建儿童安全环境。树立儿童伤害可防可控意识,采用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开展评估等措施,提升全社会维护儿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创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环境。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儿童及其看护人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安全行为习惯。学校、幼儿园等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会自救等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和保育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措施。(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2、建立健全儿童伤害防控体系。构建完善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防控工作机制,提高各部门伤害防控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伤害防控。制定实施岳阳市儿童伤害防控行动计划,探索创新并大力推广儿童伤害防控适宜技术,优先制定实施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的伤害防控措施。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推动落实全国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学校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学校“护学岗”配备率“4个100%”(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3、预防和控制儿童溺水。压实属地、部门、学校和家庭责任,加强学校预防溺水和急救知识技能教育,逐步普及儿童游泳课程,引导儿童使用安全游泳场所。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履行好管理和监护责任。不断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救能力,杜绝野外戏水、游泳、摸鱼捉虾,防止溺水事件发生。加强宣教警示。(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4、预防和控制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完善校园周边安全设施。提高家长看护能力,落实监护人责任,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严禁儿童驾驶机动车辆、电动车行为,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5、预防和控制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中毒等伤害。推广应用窗户护栏、窗口限位器等防护产品,减少儿童跌倒(跌落)。教育儿童远离火源,引导家庭分隔热源、安全使用电子电气产品及烟花爆竹,推广使用具有儿童保护功能的电子电器用品,预防儿童烧烫伤。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包装,提升儿童看护人对农药、药物、日用化学品等常见毒物的识别及保管能力,预防儿童中毒。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儿童及其看护人针对地震、火灾、踩踏等灾害性事件的防灾避险技能。(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6、加强儿童食品安全监管。每年开展春秋季食品安全联合检查,落实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消除儿童集体用餐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加强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增强学生和家长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7、预防和减少产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杜绝“毒跑道”“毒校服”,引导儿童安全使用电动扶梯、旋转门等设施设备。(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8、预防和控制针对儿童的暴力伤害。宣传倡导对儿童暴力零容忍理念,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和儿童保护意识,增强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保护责任,落实儿童暴力伤害发现、报告、干预机制。(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9、加强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完善落实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交往能力。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健全学生欺凌早期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干预等工作机制。学校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要求,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对相关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将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内容。(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10、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儿童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完善和落实网络信息监测、识别、举报、处置制度,依法惩处利用网络散布不良价值导向的信息、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综合防治儿童沉迷网络。加强儿童个人信息和网络隐私安全保障。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儿童自助互助能力,健全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发现报告机制,治理网络欺凌。(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11、提高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急救、治疗、康复服务水平。专题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广泛宣传儿童急救知识,提升家长、教师急救技能。(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
(六)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促进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建设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不断提高,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以上,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56%以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90%以上。
4、适龄儿童依法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稳定在98%以上,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适龄学生普遍接受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
6、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得到根本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
7、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8、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9、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缩小。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加强儿童的心理教育和法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1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外教育实践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
策略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重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教融合,帮助学生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加强美育,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弘扬岳阳文化精神,发挥本土文化的育人功能。(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信息科)。
2、全面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创新。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探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体系。落实信息化教学2、0行动计划,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学生的信息化自主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办科、信息科)。
3、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大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着力解决普惠性幼儿园运行、师资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监管和业务指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力推广“游戏化”教学模式。(原资产中心、学前科、人事科、教师科)。
4、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建设,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保障儿童获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落实控辍保学机制,落实辍学劝返措施。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校际差异。(原资产中心、基教科、教师科、人事科、学前科)。
5、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稳步开展特色高中建设。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落实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基教科、职成科、原资助中心)。
6、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与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就学资助政策。为有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扩大残疾儿童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教班和寄宿制残疾学生规模,提高残疾儿童及特殊儿童受教育水平。推进融合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残疾儿童及特殊儿童学前入园率,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残疾儿童及特殊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基教科、学前科)。
7、加强儿童科学教育。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认识。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加大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配备专业科学老师,将科学素质考核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社会协同,注重利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等校外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基教科、职成科)。
8、建立健全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不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错误导向,系统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内容考量的系统化和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形成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民主化教育评价机制。(基教科)。
9、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教育领域的社会资源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机会均等化。坚持基本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与校舍等资源。(计财科、原资助中心)。
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做“四有”好老师。创新评价机制,采取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成果转化评价、专家评议与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推行同行评议制度,科学公平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成绩。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地域性短缺问题。加强教师进修培训,提高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教师深耕教学实践。(人事科、教师科、基教科)。
11、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方式,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落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督促学校按要求配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和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推进全员育人,落实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密切家校协同,强化预防干预,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基教科、人事科)。
12、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建设,落实法治教育课时,将其作为教育部门考核内容。全面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支持学校定期聘请法律人士开展讲座,增开案例教学、以案说法。善于发现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源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暴力现象。(基教科、人事科、安全科)。
13、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学校加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和亲子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协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与常态化。支持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专题调查、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教科、老干科)。
(七)儿童与福利。
主要目标。
1、构建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
2、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3、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儿童保护机制有效运行。
策略措施。
1、推进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面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加强3—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构建连续完整的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学前科)。
2、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保障流动儿童平等享有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基教科)。
3、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基教科、安全科)。
4、建立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全面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督促学校、幼儿园主体强化主动报告意识,履行涉及困境儿童和受暴力伤害儿童的强制报告义务。(基教科、安全科)。
(八)儿童与家庭。
主要目标。
1、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教育引导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
3、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4、提升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策略措施。
1、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家庭教育各方面。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帮助儿童开拓视野、认识社会,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湖湘优秀文化,厚植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增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教科、老干科)。
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和权利。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坚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保障儿童休息、锻炼、闲暇和娱乐的权利,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体育锻炼、劳动实践、休息娱乐、社会实践、同伴交往、亲子活动等时间。尊重儿童的知情权、参与权,重视听取并采纳儿童的合理意见。教育引导儿童增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儿童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基教科、学前科)。
3、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幼儿园、中小学等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职工业务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庭教育指导和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基教科、老干科)。
4、强化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支持保障。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基教科、老干科)。
5、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会、研究会等学术型社会组织作用,建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培养壮大家庭教育专业研究队伍,提升研究水平。(基教科、老干科)。
(九)儿童与环境。
主要目标。
1、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
2、儿童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基本覆盖乡镇(街道)。
3、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4、儿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5、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先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策略措施。
1、全面贯彻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和保障儿童权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增强保障儿童权利的自觉性。探索建立“儿童优先”政策评估机制。(基教科)。
2、加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的建设。增加对儿童活动场所的投入,推进儿童活动场所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加强和规范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管理,各类公益性教育、体育场所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根据条件开辟儿童活动专区。在具备条件的校外活动场所普遍建立少先队组织。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优势,打造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儿童主题活动品牌。(原资产中心、基教科)。
3、保障儿童的参与和表达权利。尊重儿童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注重培养和增强儿童参与意识和能力。注重与儿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中的儿童参与,决定有关儿童的重大事项应吸收儿童代表参加。将儿童参与纳入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计划。支持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及体验活动。加强学校班委会和学生会建设,畅通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广泛开展儿童参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基教科)。
4、创新开展面向儿童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推进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科普研究、共享实验室、乡土树种的识别等实践提升儿童生态素养。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科技周”等节点开展丰富的儿童环保主题活动,依托自然保护地等建设儿童自然教育保护基地,开展儿童自然教育。培养儿童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环保小卫士”等志愿服务形式培育儿童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基教科)。
5、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中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教职工、儿童及其监护人识别灾害、事故风险和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优先救护儿童。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针对儿童特点采取优先救助和康复措施,将灾害对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安全科、基教科)。
(十)儿童与法律保护。
主要目标。
1、中小学生普法和安全教育力度加大,儿童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公众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2、加强儿童保护领域执法工作。
3、针对儿童实施的家庭暴力、虐待、拐卖、遗弃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预防和依法严惩。
4、儿童违法犯罪率降低,对儿童违法犯罪实行分级干预。
5、落实儿童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
策略措施。
1、加强儿童保护的法治宣传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运用法治副校长、以案释法、模拟法庭、少年警队等多样化方式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媒体广泛宣传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客观、审慎、适度采访和报道涉未成年人案件。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家长、教师、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安全科、基教科、法规科)。
2、加强儿童保护领域的执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对校园欺凌、网络欺凌行为的防控与处置措施。(安全科、基教科、学前科)。
3、完善落实儿童监护制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依法规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委托他人照护未成年人子女的行为,禁止早婚早育和早婚辍学行为,督促监护人履行报告义务。(安全科、基教科)。
4、预防和依法严惩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反家庭暴力宣传,杜绝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以及严重忽视等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和安全,将心理疏导引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及时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安全科、基教科)。
5、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完善针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儿童的矫治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和预防犯罪教育。落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干预制度,依法采取教育矫治措施,及时发现、制止、管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处理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和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严重危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提升教育矫治质量,预防重新犯罪。加强与司法机关等合作,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完善专门学校入学程序、学生和学籍管理、转回普通学校等制度。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免受歧视,依法实现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同等权利。(安全科、基教科)。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下半年。
1、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岳阳市(20xx—2025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高干部职工对“两个规划”的认识,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为妇女儿童工作服务。
2、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量化“两个规划”各项指标,分解指标要求,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规划的目标、要求和步骤。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2024年。
1、做好融合推进。全面开展妇女儿童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让“两个规划”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效力,为教育体育发展带来实效,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工作领域,促进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妇女儿童工作全面发展。
2、强化评估总结。每年底对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各单位(部门)按工作清单报送相关材料,市教育体育工会进行汇总并上报,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5年。
1、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两个规划”活动的实施情况,扩大活动成果和影响。
2、市教育体育工会将对各单位(部门)开展“两个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体育局成立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尤庆学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教育体育工会主席陈育文任副组长,机关各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教育体育工会,由工会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实施“两个规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市教育体育局落实“两个规划”目标责任分解清单,各单位(部门)对标对表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形成全局一盘棋、上下一齐抓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舆论宣传。采取各种妇女儿童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形式和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真正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意义目的、任务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本系统内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促进“两个规划”各项指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全市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教育体育力量。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十一
当前,许多医疗机构把市场竞争转向品牌、服务竞争,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大型医院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选择。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xx邮政局拟利用“健康福”直邮媒体,协助xx医院开展“喜迎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送健康”活动,进一步提升xx医院的品牌形象。
以邮简、信函为主要载体,以邮政名址数据库为依托,为贵单位选择目标客户进行宣传,通过向女性客户提供看病优惠卷、免费体验卷等诱因,配合贵医院业务宣传,从而达到吸引受众关注并产生上门体验的效果。
1.维护客户、病人之间的关系。
2.传达优惠活动、促销信息、体验活动。
3.达到口碑相传的效果,树立医院形象。
4.收集客户信息。
鉴于此次活动的特点,我们重点以女性受众为主要目标客户,同时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
(一)贵医院的女性会员名址数据。
(二)重庆邮政个性化名址数据库中辖区内的读书爱好者(关注健康保健的'女性读者)、私家车主、中老年等库中的女性。
(三)重庆邮政组织机构库中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或办公室主任。
(一)精选目标,针对性强。根据活动特点通过分析、挖掘受众名址信息,选择针对性的个人(单位)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宣传,拓展市场。
2、形式新颖,辩识度高。直邮作为分众传媒,区别于大众传媒,能有效避开竞争对手,同时精美的画面,让其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3、开拆率高、保存时间长。优惠、赠礼等优惠资讯,更能吸引消费者打开邮件,内容贴近受众需求,保留时间长,广告效果持久。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十二
1、加强员工之间沟通,增强团队意识。
2、加强团队合作,激发员工积极性。
3、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展现员工风采。
4、给节假日的'员工营造一个向上、向心的节日氛围。
全体员工
20xx年3月8日(周日)
xx县xx户外
活动全天分为四个环节,各环节含约五个小项目
(一)单人游戏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抢凳子游戏)
(二)团队合作项目(3人4足、无敌风火轮、你比划我猜、坐地起身、运气球接力、跳大绳)
(三)团体会餐项目(为突出氛围,本次集体聚餐将设在户外/饭店)
1、单项类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2、团队竞赛类游戏为所有参加活动人员,游戏时临时分组,即不以部门为单位。
1、单项类游戏前三名可获xx。
2、团队竞赛类游戏,根据各团队游戏闯关过程总时间排名情况,对排名在第一的团队颁发奖品。
1、上午8点前到达公司办公室集合
2、到达活动地点后,自由活动,上午进行单人pk项目
3、12点聚餐
4、下午进行团队pk项目
5、17点聚餐
6、整队集合回家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十三
二、活动地点。
***社区文化广场。
三、参加人员。
街道各科室和包联社区妇女为一组,共6只参赛队伍,每组参赛队员为10人。
四、活动项目。
1、拔河(每队10人)。
比赛开始提前抽签决定顺序,比赛开始后,绳子两边的运动员同时发力,将对方拉过赛场规定的河界线为赢。
规则:比赛采取3轮次。第一轮决出三支参赛队伍,第二轮决出两支参赛队伍,第三轮决出一支参赛队伍,每轮次比赛时间最多2分钟,2分钟内不能决出胜负者本局比赛结束。
备注:
1、参加活动的女职工均有奖品,奖品分发请于3月6日下午派一人在**社区领取。
2、活动会根据天气情况另行调整。
关爱妇女健康活动方案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呼党发〔20xx〕14号)精神,深入开展健康呼和浩特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推动《关于印发健康内蒙古行动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内健推委发〔20xx〕2号)任务落实,推进健康呼和浩特行动高质量完成,提高全市各族人民心理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健康呼和浩特行动高质量完成,提高全市各族人民心理健康水平。
组长:王兴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副组长:
成员: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精神卫生),办公室主任由精神卫生负责人李春峰兼任,负责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0471—6627104)。
工作组主要职责:按年度研究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协调落实;组建专项行动专家组;开展调查研究,对专项行动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研究提出对专项行动目标指标和行动任务作适当调整的意见建议;建立专项行动年度监测机制,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制定专项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做好宣传解读和典型引导工作;完成推进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今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组成员如有变动,由行动组依程序自行调整,不再另行发文。
2、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专家组。
组员:何雪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内蒙古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务委员。
白志坚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李向阳内蒙古工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内蒙古心理学会理事。
王炳元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内蒙古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一)结果性指标。
2、失眠现患率上升趋势减缓,呼和浩特市20xx年失眠现患率4、93%。
3、焦虑障碍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呼和浩特市20xx年焦虑障碍现率6、25%。
4、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呼和浩特市20xx年抑郁症现患率4、70%。
(二)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1、成人每日平均睡眠达到7—8小时。
2、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3、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三)政府工作指标。
1、20xx年底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每10万人口3、48名。(监测评估指标)。
2、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
3、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
4、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
5、建立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相互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1、搭建心理知识科普专家库。
搭建心理知识科普专家库,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推介一批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心理健康问题组织编制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发布。研究制定疫情常态化下公众心理调适相关科普材料。要求针对抑郁、焦虑、老年痴呆、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十条、睡眠等心理健康知识分别制定科普材料,并至少开展一次科普宣传活动。(呼和浩特市党委宣传部、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宣传科、呼和浩特市卫健委疾控科、呼和浩特市精神卫生项目办、网信办、科技局、广电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引导居民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追求心身共同健康,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精神疾病治疗要遵医嘱,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减少歧视,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折页、科普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
鼓励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结合世界睡眠日、世界双向情感障碍日、世界孤独症日、世界卫生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反对校园暴力和网络欺凌日等宣传主题,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各旗县区每月至少开展1次科普宣教,20xx年底前,农村人群、城市、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达50%、70%、90%。(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宣传科、疾控科、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广电局、工会、团委、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预防保健。
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抑郁症治疗率、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等基期水平调查。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法、调查人数,全市共抽取3个区县,再从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全市共抽取6个街道(乡镇),再从每个街道(乡镇)抽取3个居(村)委会,共抽取18个居(村)委会,再从每个居(村)委会抽取56户,共抽取1008户(人),各旗县需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法、调查人数开展调查,并按时报送调查结果。各旗县开展居民心理健康基线水平调查任务分配表详见附件1。(呼和浩特市卫健委疾控科、科技局、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各旗县区提供数据)。
2、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1)继续搭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试点地区依托基层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在嘎查(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20xx年底前,以嘎查(村、社区)为单位,建成率达80%以上。(呼和浩特市党委政法委、市卫健委疾控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辖区所有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稳定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并承担所在辖区(社区)居民的心理咨询工作。所有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疾控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服务,普及率达100%。对发生家庭变故或其他重点问题的员工开展一对一心理干预。(各党委宣传部门、工会、市卫健委疾控部门、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3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15%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对身体疾病,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提供科学睡眠指导,减少成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专业人员可指导使用运动方法辅助治疗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鼓励相关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开展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发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作用,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50%。(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卫健委蒙中医药综合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规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1)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规范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明确队伍成员与职责任务,每年至少开展2次系统培训和演练。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规范建设和管理,提供7*24小时服务,每年至少对接线员开展2次系统培训,加大指导和考核力度。对心理干预工作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要对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用短号码热线,并广泛宣传,提髙公众知晓率。(自治区卫健委疾控局牵头,教育厅、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心理服务。
公安、司法行政、信访、民政、残联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每年至少为系统内人员及工作对象、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家属等重点人群举办1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根据需求提供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服务。(公安、司法行政、信访、民政、残联、卫健委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3)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机制。
各级政法、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20xx年底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规范管理率达到80%,规律服药率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各级政法、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卫健健康部门、残联、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特色项目。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探索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将抑郁症、老年痴呆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做好组织实施。同时,针对当地亟待解决问题或结合当地需要,组织开展实施其他特色项目。(各旗县卫生健康委、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内蒙古行动和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总体部署,保障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目标有效落实。
2、制定工作制度。
将全年工作计划按照季度进行分解,建立台账。各旗县每季度末15日前报上一个季度的工作进展和下一个季度的工作计划。每季度做一次全市的汇报,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每年进行总结和部署下一年度工作。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专项工作组办公室下发的通知,联络员必须按照要求上报材料。
3、开展监测评估。
组织开展制定专项监测评估方案,制定专项监测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并形成报告。通过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全面掌握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推进实施进度和成效,掌握各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呼和浩特市卫健委疾控科、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各旗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监测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详见附件2)。
4、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把健康内蒙古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内蒙古建设总体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建立督导制度,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督导。针对主要指标和重要任务,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强化对指标的年度考核。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等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把考评结果作为对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考评结果好的地区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及时约谈并督促整改。(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组织部、财政局、卫生健康委疾控科、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政策支持。
1、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该《条例》是保障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推进的法治基础。
2、健全支撑体系。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市级、县(旗、区)、乡镇(街道)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和完善县(旗、区)、乡镇(街道)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各盟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在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增加负责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专职工作人员,县(旗、区)精神卫生项目办设置在公立二级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配备3—5名专职人员,提升精神卫生管理治疗服务专业能力。向各级精神卫生项目办提供岗位支持。(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疾控科、呼和浩特市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把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卫健委财务科、卫健委疾控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医疗保障,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机制,将符合规定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疗保障部门将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康复服务诊疗项目纳入各级医保门诊、住院报销范围,逐年提高精神障碍患者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旗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资助。制定跟职称相匹配的心理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居民健康体检项目范围。(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牵头、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科技支撑,开展覆盖全市全年龄段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前瞻性研究,增加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严重精神障碍诊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牵头,财政局、自治区卫健委科教科、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信息支撑,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搭建精神卫生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呼和浩特市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科牵头,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残联、发展改革委、各旗县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学科发展。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精神医学的教学和研究,通过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将心理健康纳入继续教育项目,定期举行相关考核,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部门。
加强精神心理医学研究,依托医疗机构、高校和专业科研机构,推进精神疾病领先重点学科、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医学研究中心等的建设。通过呼和浩特市财政、科技计划支持精神心理健康相关课题立项,推动开展精神心理健康相关学科研究,支持精神心理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畅通精神心理、精神康复、公共卫生医学人才晋升通道,促进精神心理医学学科发展。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精神心理医学、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课程。(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科教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队伍和基地建设。
1、加强心理服务队伍人才建设。
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健全行业组织并加强管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当地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推进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
2、加强基地建设。
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健康培训基地”作用,将其建设成为自治区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完成自治区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包括规划床位500张床位的精神康复楼和规划500张床位的自治区脑科医院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充分的发挥自治区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的各中心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开展脑科学研究,提升精神专科和脑部疾病领域医疗、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提供精神专科和脑部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服务,培养精神专科和脑部疾病师资力量和骨干人才,开展临床研究并有效转化,引进精神疾病和脑部疾病诊疗领域新技术项目,推广适宜技术项目,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逐步缩小区域间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差异。(牵头部门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市财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