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精选21篇)
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前期知识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案的编写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教案不仅突出了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一
教学反思:
练习课应该怎样上?是不是学生只要会做书上的题目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有针对性的练习。
圆柱、圆锥体积的综合练习是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出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和熟练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练习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画草图帮助理解,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不足的地方:学生在审题时不能关注细节。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三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四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五
课前思考:
潘老师设计的本课时教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以往的复习课有所不同,重在将所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估计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
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下面补充这样几题:
市民广场砌了一个圆柱形的喷水池,从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径是5米,深1、2米。
1、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池装满水,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围一圈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六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七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八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九
根据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
1、学生的空间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时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清晰地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
2、学生对于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模糊。为此,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着重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3、学生在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不够灵活的。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因此,将以大量的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30×25/30。
=25(处)=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倡重视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这种基本解题方法,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按组每人计算3道,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先交流答案,再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4道计算题各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再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3、想一想: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
4、自主练习第14题。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把计算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另外,这种专项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大有帮助。
三、专项练习,巩固加深。
1、自主练习第8、13题。
要求: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分数应用题加深理解,达到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15题。
口头解答,说出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为学生独立完成16题扫清障碍。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得先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问题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再找最后的答案。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五、课堂作业。
自主练习11、12、16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复习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起到引领作用。不同形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加深并总结出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不同形式的内容和练习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即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度市蓼兰小学王秀霞)。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三、拓宽应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二
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三
练习二第14页内容。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四
教者:王志刚班级:6(3)人数:42时间:.3.18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体积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的计算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2.能正确利用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黑板教学时间:2014.3.18。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理清概念公式。
1.体积是指立体图形所占()大小。
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乘以,用公式表示为()或者()。
3.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用()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得到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也就是圆锥体积是与它()的圆柱的(),即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或者()。
4.明晰正误。
(1)圆柱的体积一定比圆锥的体积大。()。
(2)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4)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2倍。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5cm3。()。
二、加深记忆,直观图形计算(计算下列圆柱圆锥的体积)。
(图形详见小黑板)。
三、理清思维,简单文字题。
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3米。求圆柱的体积。
2.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7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6cm3,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求削去的体积。
四、应用升华,实际问题解决。
1.一个圆柱形的粮仓,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为2米,高3.5米,已知每立方米的小麦重542千克,则这个粮仓可以装多少千克小麦?(保留整数)。
3.一个圆柱形水桶的水面高度是12厘米,在水中放入一个圆锥形的钢块(没与水中),这时水面升高到15厘米,如果水桶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五、能力提升,我会灵活应用。
六、全课小结。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五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1.出示表格。
2.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3.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六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反思”等。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你有何收获?反思
学生交流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与练习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七
教材分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八
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十九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二十
1、通过列举实例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2、根据特征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做一个圆柱的?
生:先找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把它卷起来。再剪两个相同的圆做底面。
师:根据你制作的圆柱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师:如何制作圆锥?
(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物体,首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
(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概括出圆锥的特征)。
2、请同学们整理归纳。先说下本单元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3、师:拿出自己整理好的本单元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做以点评。
4、汇报点评:有的用图,有的画表格,有的做评论,有的装饰等。
师:根据这些同学的优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二次整理,把整理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要求简洁明了,完整还要注意书写。
生分组整理。
展示:
学生讲解,并做点评。比较得出哪个最好。老师用哪个小组的整理当板书。
课本76页练习.读题然后完成。
师:通过练习,你这节课有何收获?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二十一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