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模板20篇)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增加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写总结时要注意条理性,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分析和总结,使读者更易于理解。这些总结范文从不同角度反思了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工作和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一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对本届毕业班工作谈几点想法。
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本班共有58个学生,由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兴趣和爱好等不同,这给班级的管理及组织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本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从五年级的各个学科的成绩上看,本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本班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存在许多问题。毕业班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这无疑给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又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具体做法:
一、加强师生交流。
在课堂上多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外多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学习。尽早进入正常的学习、教学状态。
二、加强自身学习,虚心求教,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毕业班的教学。我认为重点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抓实从字词句,汉语拼音,多音字,关联词等多主面去,值得注意的特别是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历年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考试时失分较多。
三、
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努力“培优辅差”。
1、加强作业的检查,当面批改当面指导。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3、加大练习量,并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学习、采取“一帮一”的学习方式。
四、适时测验,提高应试能力。
测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另外通过测试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的欠缺以及与其他同学的1。
差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进行的初步。
总结。
请大家批评指出。随着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会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策略努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二
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集》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因此“叙事”在文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从17世纪起,教育研究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教育事实,目的在于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把教育科学。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况且,教育叙事研究也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显然,这种教育叙事的方式,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1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理论指导法之缺陷,和教育实验法的缺陷。经验总结法的缺陷。
教育叙事研究之所以被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青睐,主要是由于其在一定层面上有效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被当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整个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型,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兴盛的重要原因。
首先,教育叙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此之前,教育理论研究似乎永远都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专利,教师只是教育研究专家提出的各种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而现在,教育叙事研究让教师们突然发现:原来教育研究离自己并不是那么遥远,它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平常并不把它们当作研究而已。这一发现,给广大中小学教师以极大的信心。从最初的“教学日志”,到如今的个人教育博客,随处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所激发起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已经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经验式的描述,开始主动地学习以前令他们望而却步的各种教育学理论知识,然后又通过这些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教学经验的分析力度。这种良性循环有效地拉近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也拉近了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其次,教育叙事研究是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对一些中学教师教学反思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中发现:教育叙事研究所提倡的“写教学日志”的方式,对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也主要是采取叙事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有的教师可能对教育叙事研究没有自觉的意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运用着叙事式的反思方式,并把其称作“写教后记”等其他名称。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有自觉意识的教师做起来更为细致周密,思考得更为深入;无自觉意识的教师做起来则比较随意,点到即止。…实际上,如今流行的中小学教师的各类个人教育博客,不过是“教学日志”的进一步发展,是“教学日志”内容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促使教师的教学反思从个体的行为向集体的、合作的行为转化,从而成为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高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影响。
2转换,叙事与讲故事,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术语频繁出现在文献中。”客观主义的因果分析和普遍主义的“多中求一”思维方式导致的教育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受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激烈批判。尤其近年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后经验主义、整体情境论等理论观点占据了上风,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受到进一步批判,“草根研究”、“自下而上”的研究、“主位立场”研究等研究方式在“科学文化哲学”的号令下备受青睐。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教育现象分解成若干部分进行“肢解式”的研究,而应注意教育自身的整体性、多样性、偶然性、特殊性、情境性,据此倡导复杂研究范式,强调教育研究中要注意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丰富性、情境性。这些研究范式转换的思潮,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传播。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和概念。
叙事与叙事研究,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叙事。
康纳利和克莱丁宁认为,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3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专指教师叙事研究,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目前,研究者广泛使用教育叙事研究去研究教师。而教师或作为研究对象或作为研究者也很乐意接纳这种研究方法,这使得教师叙事研究似乎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叙事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现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领域,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领域和教学研究等都可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研究,即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通过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并对故事现象或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凡是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材料的分析研究都可以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叙述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而是要寻找故事背后的意义。
生活性,多样性,情节性,反思性,体验性,共享性,教育叙事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为“质的研究”。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化出两条道路:一条是“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另一条是“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前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自己展开的研究方式,也可以是中小学教师在校外研究者指导下所使用的研究方式;后者主要是大学研究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或者,以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想法”或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为“解释”的对象。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要看到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总体特征,不能像规范性的量化研究那样,对其可靠性、有效性及普适性抱以过高的期望,至于具体表述,则各有侧重,这里仅概括其突出的特点。
叙事研究是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质性研究方式。“叙事”,人们并不。
4陌生,它同说理、抒情一样,都是人类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方式。在人类久远的时间和广延的空间历史上,叙事与说理、抒情,已经成为人在文化传播中再生的基本动力,它们共同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研究方法。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有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后现代文学理论、现象学、解释学以及现代知识论等。
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受到很多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种焦点的特色。现象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理论、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杜威的教育民主与经验主义理论、现代知识论等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发掘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深层意义。
5训教师的有效途经,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和方式。
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成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研究"故事"、"事件"。教师的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为我们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因此,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学生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从内容上看,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可包括以下几部分: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停留在空中楼阁的,也不是抽象存在的,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认识、看法、见解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师生的人生。
6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相反,无视学生、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甚反应、面对学生受到的伤害无动于衷,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师生关系的对立。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我们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部分。它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了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7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
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
1、主题鲜明。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情。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2、思想正确。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教师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时,总是要受到一定教育思想的支配,不管是意思到还是没有意思到,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总是体现了讲述者一定的教育思想。
如果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那么对于撰写者来说就会步入误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保证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3、意义深刻。
要求一个故事又意义,也就是让听者听完故事之后,明白某些道理。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了某种关于教育的或人生的道理。
8正懂得讲道理的人从来不直接讲道理,他只讲“事”,让“理”在“事”中,一起构成“事理”。
4、情节生动。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的好故事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5、形象感人。
一个故事可以最终简化为一个陈述句:“施事者”(主语)与他的行为或状态(谓语),这两者是故事句法中最基本的两大成分。这表明故事所讲述的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缺少了这一层人本意蕴,故事就不再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中要有“人”,刻画人物要形象、生动、感人。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
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故事的阅读者或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关注,从而主动地加入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地探索与研究当中: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可以体现在叙述文字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实现。其思考、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设想,等等。
四、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一)中小学教育叙事应该把握三个原则。
1、唯小不唯大。
切口要小,同时研究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基础,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问题。
2、唯实不唯虚。
研究要实用,目的是为了积累指导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智慧,教育叙事的对象也完全指向于教师自身的实践。
3、唯真不唯假。
(二)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
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1、顿悟法。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10(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2、教后反思法。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3、跟踪记叙法(1)明确研究的问题。(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5)追问问题。
4、模仿实践法。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主题实践法。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同伴互助法。
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成为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伴互助式教学法应运而生。由于此种学习方法为学生设臵了一系列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
1、确定研究问题。
无庸臵疑,任何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既可由理论中推衍出来,也可从过去相关的研究结果中发现进一步需要扩充或修正的研究领域;既可由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找寻,亦可通过请教别人而获得。
由于历年来国内外所累积的教育研究数量很大,一个研究新手如果需要自己找寻研究题目,可能常有面对庞杂资料而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形;或者,发现的“问题”是“假问题”或无价值的“伪问题”。为了找到有研究价值而且适合自己展开研究活动的问题,不妨先思考自己平常留心、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入手,在心中有了大概的研究方向后,以此方向引导自己去查阅资料或思考,从而找寻问题。一般而言,研究问题的选定,刚开始时,都只是决定大致的研究方向与范围,逐渐地,经过更仔细的文献阅读以及与他人讨论后,研究问题才会愈来愈精确化,变得明确而可研究。
12些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有哪些问题尚无人研究或缺乏研究,有哪些研究值得进一步修正或扩充。除此之外,文献的研讨还可帮助我们细致地规划整个研究架构,例如该放入哪些研究变项、变项间应探讨的关系为何、宜用何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文献探讨的结果如何帮助自己解释与讨论研究结果等。
在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当面访谈、使用观察量表进行现场观察、实施测验等等,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资料的正确性(效度)与可靠性(信度),另外还需要遵守研究伦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避免其受到不当的影响。研究活动中搜集来的资料,需要做科学的分析与解释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
在研究中,资料搜集来以后需要经过统计,从而利于应用这些资料做分析。在现代教育研究中,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能够我们简化统计的难度,提高统计和分析的精确度。
3、创作叙事文本。
为了沟通研究结果,让他人也能分享研究发现,撰写报告成为研究历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研究报告是一种规范文体,其撰写必须依循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有严谨的结构(一般由绪论、文献探讨、研究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建议构成),前后一贯的逻辑,文字上要追求通俗易懂、清楚明了。
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往往采用深描的写作方式。深描即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位学科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这种深描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
13个案的教育意义,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对教育个案、教育故事的理解还给阅读者和倾听者,是对阅读者和倾听者的信任。这样说也意味着,对教育故事或教育个案进行过度的解释、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不尊重。
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能让教师们养成了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笔耕习惯,时时处处把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改变是,老师的眼里、心里都是学生了。这其实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教育叙事与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实践是教育叙事的基础,教育实践不仅为教育叙事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教育实践本身就是教育叙事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说,没有教育实践,就没有教育叙事。另一方面,教育叙事对教育实践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叙事。能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
叙事的前提是做事,叙事实质上就是在研究做事。教育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事件的透视来探讨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行为,提高教育行为的效果。
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反思,就不能发现隐藏在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当然也就谈不上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以后的教育行为。
教育叙事就是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过程。“教育叙事也就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通过教育叙事。教师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大多是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事件,既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思。在叙事中,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录像、回忆等手段,教师可以重新进入事件发生的情景中,把那些当时容易忽视的,但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细节定格和放大,并进行仔细的审视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平时不能发现的问题,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的想法,从而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育教学的真实面貌。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叙事不是一种“放映式”的故事叙述,而是需要叙事者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叙事,需要从某种理论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需要从平常的教育事件中来透视某些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总之,要求叙事者用研究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中认识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这与教师在平时所谓的教学工作总结截然不同。
3、教育叙事与教师个人教育理论及教育科研。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教育叙事关注的是实践,叙述的是生动形象的教育故事,那么与教师的教育理论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什么是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知识体系之中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怎样运用个人教育理论的?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经历而产生的对教育的看法,是对教育问题的个人解读。教师的个人理论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引发个人教育行为的根本因素。所以说,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实际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师教育观念或教育信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每一位拥有一定教育经历的教师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驱使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会有自己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个人的教育理论。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三
在这寒风阵阵的冬季,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来了八宝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的召开。有幸在此发言,倍感荣幸,请允许我代表八宝中心小学全体获奖教师,向尊师重教,慷慨捐资助学的八宝教育基金会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校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多少年来,八宝中心小学的学子在您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有的已经升入高等学府,有的还在孜孜不倦的追逐着未完的梦想;多少年来,八宝中心小学的老师在您的鼓励下更加热爱这份事业,为八宝中心小学的发展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生命的价值。
当然,我们只能用我们的行动来报答您的深恩,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不能再沉溺于一个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丽光环之下;也不能陶醉于蜡烛和春蚕的光辉形象之中。我们应该有全新的境界。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所以,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尽职尽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一个更加优秀的教师,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和学习,携手创造优异成绩,迎接我校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八宝教育基金会蒸蒸日上,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四
本人今年担任初三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现将一学年工作情况做一总结。
一、教学经验:
1、夯实基础,讲练结合。
本届初三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及格率低低分人数多,而中考试题也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及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一些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在第二学期初我讲所有考试范围内的识记部分和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归纳打印出来每个学生分发一份,每天要求学生识记几条内容,采取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基础知识,课后精选习题布置成上交作业,并通过做一些配套练习题,及时督促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的目的。同时结合平时的作业题以及学校月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前组织学生复习,对于容易考到的地方进行重点复习,每次都对材料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复习,这样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每次的考试和平时的练习题都进行全部批改,并对学生考试情况、试卷等进行分析总结,为评讲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在评讲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改正,并做好笔记,并在晚自习时抽查学生对错题的理解情况。通过考试、复习、评讲,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2、融会贯通,提升能力。
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看待、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决绝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
1、带的初三年级3个班,班级之间的差异性很大,个体差异也很大。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学有兴趣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在一个班级,讲太难太易都会打消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记得提高班分出来的那一个多月里,我都跟学生讲基础知识,逐一理解过关,相对来说学习效果比较好,当月的月考中该班的秦川和谭惜文同学都第一次打了70多分。因此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同一班级里如何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是今后的工作教学中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对于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也是今后工作要持续关注学习的一个重点。本届学生后进生较多,平时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学习。课堂上以教师的姿态鼓励教育他们,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引导他们,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学生总会被我们所感化。当然我还是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个别差生,我最终还是没能引导他们能够去学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五
2011-4-2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目的就是要在抓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共识,在抓好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增光。
首先,我对本届毕业班和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我们能根据毕业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制定落实教育教学补救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班的语文平均分严重低于片区平均分;通过对比优生率和差生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低分率过高;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们毕业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培育优生和转化差生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我们学校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够正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未形成。
1)通过前阶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和识记重要的知识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应付老师检查。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作为一名科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科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其次,我将从这几方面着手,加强对毕业班教育教学管理: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3、在写作指导上仍应多下功夫。
随时引导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些,多进行习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4、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我相信,通过我们六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六年级的语文成绩一定会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这隆重而又热烈的场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五十四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学院三个校区之一的临潼医学校区,校园南北东西绿树成荫,中心园林内亭台古朴,人工湖畔垂柳依依、婀娜多姿,绿地草坪,花树成林,景色优美,引人入胜。这里校舍明亮、环境整洁,学术浓厚、师生和谐,正是你们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你们将感受到我校老中青教师那刻苦钻研、敬业乐教的崇高精神;在这里,你们将领略到教学名师那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大师风范。良好的师资队伍,一定会坚定同学们明日成才的信心。
入校以来,你们接受了严格的军训。相信通过艰苦训练,让你们变得更加坚毅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给了你们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踏上大学生活的旅途,你们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天空、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全体新同学,珍惜学校、社会和父母为你们创造的良好学习条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担负起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的三年乃至五年的大学生活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科大学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一个名副其实。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学习交流,非常荣幸,领导安排我作教学教研方面的经验介绍,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谈,在教学教研方面我还在学习期间,很多在座的比我搞得好得多、丰富的多。所以内心非常惶恐,写了点文字,很粗糙,谈不上经验,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从事物理教学几年,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学物理,怕学物理。他们老是感觉到物理难,我也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觉得累。我常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尽可能的教好物理呢?下面我就物理学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因材施教。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们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掌握并加以应用的。靠死记硬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但大多数同学就不行。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学科的特点,解题时尽可能多的画图来讲解,并不时穿插一些俗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题意、规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画图。经过几年的探索,学生对此反响很好,称此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也有利于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学生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忽视的。
总之,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创新,并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能力。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八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目的就是要在抓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共识,在抓好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毕业班的教育。
教学。
质量,为学校增光。
首先,我对我班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1、我们班的平均分比片区平均分低,通过对比优生率和差生率,我看出我班的优生率较低和差生率过高;这是造成我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在培育优生和转化差生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我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够正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未形成。通过前阶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和识记重要的知识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应付老师检查。这就要求我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将更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出改变:
(一)加强管理。
(1)强化目标管理:教师学生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努力为之奋斗。有目标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动力,再加上踏踏实实的行动,就会获得理想的结果。我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目标管理为重点,开展好班上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我将要求学生细化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月、每一周、每一日甚至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强化“今日事、今日毕”的观念。
(2)加强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
(3)引导家长形成合力:紧紧依靠家长,科学引导家长,利用好家长这个特殊的外力。
(二)分层推进。
(1)培养尖子生。
(2)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提高全班的学习积极性。
(三)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是考试制胜的法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要时刻关注考试走向,关注教研动态,广泛收集信息,学会筛选高质量的习题。在训练上力求三度:力求广度,知识覆盖面要广,思维空间要广;挖掘深度,在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内挖掘,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挖掘深度;适当降低难度,不搞偏题、怪题难题,少搞大型综合题。要做到低起点、重基础、宽覆盖。
(四)优化课堂。
抓好备课关,抓好上课关;结合学生实际,重视方法研究,抓好学生学法指导关。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对于辅优补差学生做到“四有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九
我教学研讨从一下七个方面谈:
一、充实自己的备课。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灵活处理教材,训练到位。
a、教师设计把训练点要精到有效。
如《落花生》这课的价值观有两点a、要做虚心的低调的人,对社会有贡献。b、不要做只讲表面上漂亮而对社会没有用的人。以第一点为例,文中用花生和桃子、苹果进行对比。
这里我就有很大的疑问。
仁让为先当仁不让。
像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遇到很多。
(以上的问题教师心里硬明确,假如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适当湿透自己的观点)我举这个例子要说明两点一、教师绝对不能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参,要比教参和学生想得多想得深想得广。二、知识联系实际思维活跃,要靠教师多动脑子长期不断的培养。培养学生首先老师要学会去想大胆去想,敢于质疑,一件事情的结果不可能只有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什么都用现成的,对书面的东西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教师和学生在分析问题上不会有进步很难培养出求异,大胆质疑的作风。所以,每个学生对每个问题教师提倡和培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要与时代与时俱进。(举例)80后大学生挑战名牌大学教授否认白毛女的事。
二、除了字词句的练习以外,更要加大学生在背读上的知识积累。
作家巴金生前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我有今天得意于从小学到中学背诵上百本的书。树人中学搞得中华经典文化背诵取得很傲的效果。它它会终生受益。
同时我认为小学考试很大程度考的就是“积累”
背诵不但但只在语文,小学的各科都要重视。如各年级口算速算。定律法则规律性的东西。又如常见小数和分数只讲的互算(0.50.30.10.6250.1250.25等)小学的学习和检测很大程度考的就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在语文教学背诵更为重要。背诵什么?课本要求背的,课文中的精彩的环境描写、人文刻画、经典的议论、教师根据书本已有的名言、格言、文字故事、古诗、现代时进行的扩充。有什么好处1、培养了背诵能力,到中学不愁背1、聪明的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促进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如道理,如把背过的好词好句用到语言表达和写作中(别指望马上见效)3、增强学习信心。4、经典的作文写可以背(很实用)背诵需要占时间,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先少背,逐渐增大量,循序渐进,记忆差的同学要减少量。什么时候学生背的不憷头,证明教师对学生背诵的训练已初见成效,学生肯定进步。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
今天,听了xxx校长的讲座,收益颇多。虽然,我不是从事教师事业,但是也受益匪浅。现在感觉教育课题研究,不单单可以在教师教育领域,我们各自从事的工作也可以开展研究。
我觉得要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要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
一般探究的过程不外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和事实——得出结论——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这几个方面。首先,先是提出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并提出来,才能确定一个目标,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接着是建立假设,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建立一个猜想,朝这个猜想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是收集证据和事实,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接着,得出结论,全组就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商议,形成最终结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检验与评价,再次检验假设的真实性;最后,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我们不仅搞懂了知识,更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能更好的处理,解决。
课题研究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无论,做哪一行都会遇到很多难题,不要碰到就逃避,只有去解决它,积极地去锤炼、琢磨、推敲,才能更加深刻记住。就好比串珠用线,这“线”就是线索。抓住了这条线,就能找到答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一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前言:明明放了假,怎么还是那么累?都说老师有假期、好福气,谁知我们把办公室搬回了家!
老师假期“作业”那么多!
在一个教育类qq群里,一位学校领导晒出了给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作业如下:
一、静心休养,享受假期,陪伴家人,尽享天伦。
二、读书(附推荐书目)。
三、写出下一学期所教课程的教材分析,备出两周教案,这两项工作开学前检查。
五、推广招生。
六、观看3—5部适合教师看的电影(附推荐目录)。
老师们,是不是顿时觉得美好的假期变得沉重啦!“做这么多作业,哪有时间陪伴家人、尽享天伦呀?”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个新学期,吉林一所中学的备课组组长李老师一上午都在不停地收着“不一般”的作业。李老师说:“我收的可不是学生的暑假作业,而是老师们的作业。”作业内容包括每个老师要在假期读一本25万字以上的书,写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新学期两周的教案、课件,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上学期的工作。
总结。
假期培训时的听课笔记和心得等等。“我终于按照要求完成了。”教数学的吴老师在交作业时感叹说自己3年前来学校时当听说假期也要完成这么多任务时非常吃惊。语文老师写读书笔记似乎能信手拈来但要是让数学老师、体育老师写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还真是有点发怵呢!
听听老师们心里话:一位姓王的老师说:“我们学校一到假期就会让我们做阅读计划,让我们写听课笔记,学习心得。一开始有点抵触,可是后来发觉真的挺有意义,对教育教学很有帮助。可是近年来,任务越来越重,条条框框越来越多,感觉被束缚住了,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呢!”北京一位数学老师留言给好老师微信说:“别人都羡慕老师有假期,觉得我们太幸福了,可是假期里我们一样很累,我们的苦恼,别人真是不知道呢!”2.“暑期培训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又愁又累”故事:我不在培训,就在去培训的路上不知从何时起,忙着“充电”,参加培训班已然成为校长、教师们暑期的必修课了。这不,暑假刚开始,老师们的微信、qq空间、微博里都是各种“培训秀”,一句“我在这里”,配上一张培训现场的图片,总能引来众多留言。难怪不少教师调侃:暑期,我不是在培训,就是在赶往培训的路上。
汤老师是安徽一所学校的英语教师,暑假的第三天,就在qq签名上写道:“各种培训铺天盖地来了。”从教七年,汤老师参加过不计其数的培训,仅暑假里参加的就多得数不过来。“第一次接受培训时还很新鲜,现在感觉习惯了”。汤老师说,每逢寒暑假,身边的同事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有自费的,也有公费的,有培训一天的,也有培训十天半个月的,总之,暑期培训已经成为教师们假期生活的重头戏。
近日,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划出6条“红线”,包括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等。可是,有个别老师反映,当地还是有学校在“偷偷地集体补课”。假期补课喊累的何止学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说起补课来,也是用无奈和“累”来形容的。一是躲检查心累,二是长时间授课身体累。“但不补课能行吗?你不补,有人补。尤其是农村学校、小城市的学校,不补课,学生拿什么成绩和大城市的孩子拼!”考试的压力不只是加给学生的,中、高考过后,马上就有学校打出成绩榜、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这些数字对每个学校和每个老师,都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听听老师们心里话:不少老师反映,做老师有时两边不讨好,学生上课老师上课,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学生补课的时候老师也补课。一位叫“风帆”的教师网友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有偿补课,对中小学校组织教师、学生补课抓得越来越严啦,希望更多好政策落实到位,我们老师也能更好地过上假期呢!
4、“还得忙着做‘假期招生办’,你呢?”故事:教师招不到学生还要扣工资。
广东某学校的老师曾经发起过这样的一个投诉,该校在教师大会上公布,全校初中和小学的老师,因为学校生源不足,暑假期间,每名老师要完成招8名学生来该校就读的任务,没有完成,学校将按老师实际完成的招生量来发放老师的暑期工资。如果没有招到1名学生,暑期两个月的工资将全被扣除。“因为这个暑期老师们每人都有8个新生任务,大部分老师只好放弃了暑假时间,每天前往外来人员集中的区域摆摊设点招生,根本不像个老师!”有老师说。
还有老师发贴称:我是一名公办民助学校的教师,因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校领导提出:每个老师必须招十五名学生,不论教学成绩如何,完不成任务的就要下岗。
听听老师们心里话:你知道一些农村老师、生源不好的民办学校老师暑假最怕的是什么吗?最害怕的就是各种招生!“招生大战总是期末还没结束就已经启动了,我们不仅要跟招生贩子玩“阵地战”、“游击战”,为了完成任务,暑假还必须打“持久战”,然后招生任务还没完成,新学期就又开始了,真是一丁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一位老师这样说。
河北的一位老师则说,让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去拉学生,感觉很不爽,整个假期里都有这个负担,暑假都过不好。希望我们能在假日里,享有一方安静的空间,让我们能够反思我们的教育生活,放松一下身心,更好地出发。
5、还老师一个轻松的暑假吧。
每到假期,社会都在呼吁,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假期里千万别让学生把“课堂”搬回家。现在有些学校,在假期里又让老师把“办公室”搬回家了。辛苦工作了一学期的老师们,每天不是站着上课,就是伏案批改学生的作业。长期如此,颈椎酸了,喉咙哑了,肠胃坏了,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精神上也长期处于高压,学生的考试压力也是老师的考试压力。不少老师都呼吁,多给老师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吧,让暑假生活多一些从容:聊天锻炼,品茶读书,游山玩水,闭目养神,睡到日上竿头,看父老乡亲,陪孩子游戏。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读无字之书,才能修身养心,张弛有度,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很多老师期盼的暑假生活。
教育是需要闲适的环境的,教师也需要,不是吗?
还给教师们一个充实、休闲、愉快的暑假吧!
参考整理自中国教育报《教育时评:也给老师放个好假》、《教师需要面向个体的培训》、《学生叹暑假补课太累“暑假作业”多教师也烦恼》;广州日报《老师暑假招不够学生要扣工资?》;蒲公英评论网《假期别逼着老师把“办公室”搬回家》;合肥晚报《听讲座上培训课带学生参加比赛暑期老师事情多》;骆驼坳中学《请还老师一个愉快的暑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二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
在新世纪,教育的本质在于拓展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宗旨都在诠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这四个字强调的是“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每一位学生”突出的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被轻视被忽视乃至被漠视的边缘人;“发展”指的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在学科中落实在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上。就拿语文课程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旗帜鲜明地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底蕴修养。
让教育在爱中行走。
没有对事业的挚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正如罗素所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是一种力量,正如但丁所说:“爱推动这日月星辰的运行。”爱是教育的密码,正如雪莱所说:“道德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进一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这是夏丐尊的诊断。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深刻形象的话语“没有爱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愚蠢的话,他们的智慧就像一只空手套,他们的学问和智慧让美好高尚的思想退化,让所有年轻的花朵腐朽凋谢’,成人们也不过是‘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衣服。’”我们说,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的快乐幸福,用爱生成儿童的坚强、勇敢与感恩,用爱生成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学时,当我们用鼓励的眼神、温暖的微笑和亲切的爱抚,去激励去唤醒去鼓舞学生,我们的学生便会从我们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而这种信心和力量则往往会转化成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在这方面一定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几年前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名叫吴蓓蓓。蓓蓓父母原本都在武汉工作,可在她还没上学的时候,妈妈因迷恋上法轮功,弃家不顾,整天练习法轮功,正经班儿也不上,后来竟然跳楼殉法了。这给蓓蓓幼小的心灵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蓓蓓爸爸只好把小蓓蓓送回黄梅老家上学。第一次看到蓓蓓,她那双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抑郁眼神深深扎着我的心,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疼痛。小小年纪竟流露出如此的神情,不能不让人心疼。有意无意,我总会注意到她。在她上课畏缩时,我会轻轻走过去,有时会不经意地抚摸一下她的头,有时会俯下去低声鼓励她。课间休息,她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时,我便走过去蹲下来和她聊上几句。直到有一次,我惊喜地发现了她正踌躇着低低地举起了手,我亲切地点起了她,待她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带头和同学们为她鼓起掌来。很快,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尤其富于想象,读起书来绘声绘色,于是我常让她当大家的小老师,范读课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小蓓蓓融入到了伙伴们中间,融进了班集体,变得活泼开朗了,刚进班时的那个忧郁自闭的小女孩不见了。
也许对于教师而言,这一个“个别生”只是整个班集体中的某个小小分子,可以忽视,可是,对于这一个学生和他背后的家庭而言,这个被忽视被无视的却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五个字着重强调的就是这些个有性格缺陷或发展相对滞后的“潜能生”。当我们真正用爱的眼神去凝望,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爱赋予了我们的目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使我们能看见这些孩子身上潜在的正待我们开掘的能量。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造就,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小学教育是人生旅程的起步,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古人将这一阶段教育视为“童蒙养正”,印度诗人泰格尔说:“播种希望,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生命”。这一切要靠爱心作为基础,真爱方能润物无声。
要让教育能真正在爱中行走,还得有一颗童心。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样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鞑,连做梦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童心决定着爱心,因为童心教给了我们怎样去爱我们的孩子,教给了我们怎样依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去创造性地去促进孩子生命和谐快乐成长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爱的情感,更要有爱的智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让我们找寻到这弥足珍贵的童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地更挺拔更稳健!
让成长在探究中茁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自主的或主动的学习,“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成。有关主动学习最好的教育隐喻就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然后是跌跌撞撞,再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是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是成长路上弥足珍贵的生命体验。叶圣陶在给教师的信中提出:“教学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是学习的终极追求,也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正的学习。正因为如此,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则指的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李政道说过:“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哈佛人也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激发引导我们的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应是我们教师的终极使命和最高的境界追求。
在一次语文教学视导中,我随堂上了一节阅读课,课题是第七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当时听我课的是教研室黄主任。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惊喜地钓起了一只漂亮的大鲈鱼,可父亲竟然让我亲手把它放入了湖中,可也就是这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是个难点。针对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的特点,我设计了“读中发现质疑问难——读中探究释疑解惑——读中对话体会感悟”的教学思路。说实话,课前仅只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很清楚,课堂不确定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因为时间原因,也确实没能做好精心的预设,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流程也不十分清晰。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三
就现在我们农村而言,尤其小学却没有全职体育教师,教师工作比较单一,学校安排体育课过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也不能与重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而已,只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在操场上随便玩,致使每个星期课时都在20节课左右,还不包括课间操,早晚训练,很多教师精神上和身体都支撑不住,造成体育课“放羊”。
二:对全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当前我镇连标准200米煤渣跑道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农村,基本都是沙土,遇到刮风下雨体育课教学难以设施,如果一场大雨过后,基本这一个星期体育课就泡汤了。由于经济条件困难,连一个普通用水泥铺的篮球场都没有。现在的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器材老化导致器材严重缺损,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很大,使体育教学内容难以落实。
五:家长不重视,技术难推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涨,孩子营养几乎超标,身体素质大打折扣,学校胖子很多,而且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小学没有体育测试,因跟文化课考试成绩没有关系而被家长忽略,只要提到上体育课,孩子稍微累点,家长就会光临学校,说身体不舒服之类种种理由。在家长眼里体育课就是玩,不需要技术,而且考大学不考体育,在家长思想里,就是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在社会就要立足之地。有的家长当着体育老师的面就说,“在农村体育再好,还能进国家队啊!也只能是练出个好身体将来照样修理地球去,学习不好,什么都是浮云”。像以前学过的前滚翻倒立,技术性跑之类的运动项目现在只能说说而已。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实后的状态,并非是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四
一位诗人曾说:“谁要想永骑成功之马,谁就必须攥紧自信的长鞭。”在工作中,我们要取得成功,自信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学习上,学生要学业进步,自信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条件。
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任自己。别人能,我也同样能,而且我能做得更好。自信是一个人的脊梁,是无畏的气概。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信。自信是动力,是力量,它提供给生命的不只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而是永远的充实,永远的能量,永远的精神动力。告诉自己:我行,我一定行!师生充分的自信将激活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下面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自信开辟课堂合作的新天地。
一、给予慷慨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并不反对,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那样的人要有很强的能力;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而对于那些极少甚至从未体会过成功有什么感受的人来说,我觉得“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更有广泛的意义。一次成功的体验,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种意念和力量便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动力源泉。
我班有一学生小权,上课听得很入神,为什么语文测试成绩总徘徊在及格线上,更多的是不及格现象。一开始,我还简单地认为可能是智力存在差异吧,因为家长也是这样的定向思维。我也曾经尝试过在课余指导他默写一首古诗,好不容易他把古诗背下来了,但当我去取原稿纸给他默写时,他却没办法把古诗默写下来。哎,真让人头疼。
但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也一样的痛苦。于是,明知道他是不行的,但不能不给予他希望的自信。于是,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跟他说:“你能行的!加油!”每当遇到疑惑处,我都投以鼓励的眼神。
整整一个学期,我坚持每天给予小权进步的自信,尽管他的进步是微小的,但就是每天这慷慨的鼓励,让他的语文成绩从原来约60分变成了现在80多分,不仅如此,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学习的自信。
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上我采取了不同激励方法,让学生想学,自信地学,让班里每位同学都去尝试获“a”的感觉。
二、创设机会,让不同个体在合作研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应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明确目的的共同学习过程。研究性阅读是个体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的结合,着眼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研究,让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通过合作构成“七彩虹”,让不同个体在合作研读中都能找到体验成功的机会。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主要任务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研究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合作研究的自信,创设机会,让不同个体在研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但在必要时,我也要参与问题论坛的及时点拨。
(一)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合作研读的魅力。
良好的激励机制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构建合作研读的课堂教学之前,我跟学生约定俗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1)抄写作业机制。在交流汇报生字词听写比赛中,由老师挑选小组代表参加,小组代表听写全对的,全小组同学就不留抄写生字的晚课作业;如果听写出现错误的,全小组同学就留抄写生字2次的晚课作业。(2)加分机制。设置每位同学的阅读底分为50分,在集体汇报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主持交流,要求人人参与,凡是声音响亮,充满自信交流所思所想的同学每次就可以加分,3—5分不等。
良好的“激励”机制,大大增强了合作研读的魅力。
(二)还合作研读的真面目,觅自信之源。
传统的“合作”受教师“主体”的影响,往往重形式——合作小组,轻本质——合作质量。因此,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就并不奇怪:合作小组正在进入合作研读状态,但耳畔传来的却是教师的“啪、啪、啪”的要求停止的拍掌声。其实合作研读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各成员千差万别,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认识发展状况也就不同。“合作研读”是让每一个成员之间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保证。
记忆生字词;为了能获得上台主持交流的机会,各四人小组便争取时间把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探索,并逐一去分析、补充,然后共同设计文章的板书内容,最后由组长安排各成员汇报的内容。
在这过程中,我便马不停蹄地巡视各小组研读的情况,遇到有困惑的小组,并及时上前指导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研读的自信。
在这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动人的一幕: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主动、耐心地去帮助小组内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记忆生字词或帮助分析疑惑之处,大大提高了小组成员交流的自信,使人深深感受到和谐奋进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诱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合作交流舞台,提高学生交流的自信。
在各四人小组充分研读后,我便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舞台,提高学生交流的自信。在这过程中,我从不吝啬给予学生争论的机会,还积极充当交流的评委和点拨艺术家。
先请一四人小组上台主持交流,然后由评委请各组代表进行生字词过关比赛,并进行打分,决定是否要留抄写生词晚课作业;再由台上的四人小组就话题论坛内容进行逐题汇报,台下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的,便及时举手发问或发表建议,遇到意见分歧处,学生往往争论不休,直到主持人要求评委裁决时,我便充当点拨艺术家,进行及时的点拨,给予参考。凡参与汇报和争论的同学,我都在阅读底分上给他们加5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自信。
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就“人”字形铁路如何设计发生了争议,到了下课时间,即使老师喊了“下课”,学生还是喋喋不休,也不情愿下课,大家围到讲台上,要求老师讲解。为了满足大家的求知欲,我用红色的粉笔把“人”字的“撇”与“捺”交叉点以上的小“撇”延长了一下,便离开了。
在第二节交流课上,学生便轻易地说明了“人”字铁路的设计及其好处。这样的交流舞台,这种师生亲密无间的合作,生生之间互助互爱的合作,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自信奋进的美。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的抱负层次是与成功体验成正比例的,成功体验越多,抱负越大,期望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因此,我们教师要慷慨地倾注爱心,帮学生建立自信,创设体验成功机会,让成功增强他们奋进的自信。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五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三、《学校主题教育设计》石艳。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
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
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学习报告。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六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物理学的实用性变得尤为突出,对于一线教学的物理课教师更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的建设外,还应该加强物理试验室建设,让学生学习物理,感知物理,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上开拓思维,谋求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个人的。
心得体会。
供一起探讨。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2.1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3。
2.2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走进物理的一门科目,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物理、学习物。
2/3。
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3/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发展,不断创新,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丹东一中特色,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工作重点。
“关注教学细节,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
三、
工作要点。
1、建立和完善丹东一中青年教师微信群和qq群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交流和成长,大家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研究会的新的动态和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
3、印发“青年教师之家”会刊,主要收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感想体会,和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本学期出2-3期)。
4、上学期的各个小组的课题全部结题。
时间:10月份。
6、继续对我校的青年教师进行电视白班多媒体培训,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时间:10月11月。
7、班级管理论坛。
主题:邀请学校学生处领导和我校的优秀班主任讲座,促进青年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时间:11月。
8、举办一次青年教师体育活动同。
9、整理。
总结。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工作,评选优秀会员。并入学校年末表彰大会。
时间:12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八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三、《学校主题教育设计》石艳。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
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
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育?
答:
1.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等。或者是教师设置情景或现场教学,让学生积极参加,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2.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可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3.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解释: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4.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的这种求知愿望会在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下得到强化。反之,不适当的教育会终结这种求知愿望。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加以引导。5.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有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创业教育指导等能力,随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各项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建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平台,提升学生的潜能。学校应搭建各种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平台,如社团组织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参与相关的社团组织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与探讨,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教育效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外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都普遍重视社团组织活动,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个社团都没有参加,就认为该学生在社会上肯定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构或组织。走向社会后,也难以为社会所接受。另外,国外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认为不参与社团组织的学生缺少团队精神和交流与沟通能力。
6.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学校精神文化一般可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等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九
第一讲:道德。
“道德”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人们经常把“道德”挂在嘴上。当一个人做出高尚的行为,表现出崇高的品格时,人们誉之为道德;当一个人用不正当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其行为又不能触犯法律时,人们对他们进行道德谴责,斥之为不道德,如此等等,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从感性上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道德,但是从理性上问一下:什么是道德?德是怎样产生的?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有那些社会作用?等等,对这样一些问题,若能完整而准确的回答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的moris,意指风尚习俗。在我国古籍中,道德这一术语也早已有文。如《论语""述而篇》讲的“志于道,根于德”,《孟子"公孙丑下》讲的“尊德贵道”,这些都是道德。只是把道与德分开用。所谓“道”是指人所由以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规范;“德”即行,所谓“德者”“得也”。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予人,便是“德”。“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的内心精神方面的东西。首先将道德两字连用的是《荀子》一书,在《劝学》篇中有这样的话:“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现在人们通常把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社会之间的行为总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所谓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总和。道德有时也指个人思想品质、境界、修养及善恶评价,甚至可用来泛指风尚习俗。
第二讲: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本阶级合格人才服务的。
关于教师职业的本质,由于理解不同、认识不同,说法也就不一样,直到目前认识尚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
其一、教师职业是“造就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职业。这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不确切,因为造就下一代和培养接班人,并不只是教师。
其二、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这种看法是极为普遍的,而且自古以来为人所接受。这种看法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是因为它抓住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外部特征,从现象上分辨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
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园丁”“吐尽最后一口纤丝的春蚕”这种看法没有回答教师的本质问题,而是对教师高尚形象的比喻和高度的赞誉,表明了人们对教师职业尊重,说明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他也未能揭示出教师职业的社会本质问题。
所谓的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这是因为教育劳动和劳动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师德不仅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它不仅深刻的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社会;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及其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他们的一生。儿童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是个性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不仅要求教师的师德具有更高的水准,而且还要具有完美的品格和模范行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所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用、待人处事,乃至气质性格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成为我国历代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
“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
我国历代师德具有丰富的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理论财富,是我国教师天长日久,广泛实践的结晶。教师既是这些宝贵道德遗产的保护者,又是它的继承者。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和孟子的“因材施教”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所谓教师道德的功能(或职能)是指教师道德的功用,即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集体(包括教师集体),对社会的用处。所以,教师道德功能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集体、社会有哪些价值的问题。
教育功能是指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激励、说理、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形式来培养教师道德信念,形成教师风范、树立教师道德楷模、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师德水平,树立“敬业”、“乐业”和“勤业”的思想,乐于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师职业;甘当“辛勤园丁”。师德教育功能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他能激发教师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依照一定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八荣八耻”)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教育功能总的来讲起着指导、激励的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1)、教师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
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教师的重要道德职责。由此可见,一个社会关系教育的道德观念、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准,也同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那些具有高尚精神、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刻苦钻研、不断改进教学的人,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巨大的贡献。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就是通过教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2)、师德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
首先,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而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善。师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起作用的。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对他们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信仿效的榜样;他的高尚品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幼,更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把教师的言行奉为标准。正因为如此,一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教师,不仅应注重“授业”,也应注重“传道”;不仅注重对学生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说,每个教师应加强自身师德的修养,而师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师德还会通过教师个人的家庭生活而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3)、师德有助于培养并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培养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品德不良的教师就会出次品、废品。
第三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终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可老师们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的尊敬和赞扬。每当我得知不少学生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进讲坛,从事带给孩子第一束晨光事业,我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欣慰。什么叫培养人才,也真正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这时我在心底里涌出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愉快,而且是由衷的感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无比幸福和自豪!我们与万元户相比是比不过,在家里,没有多少条腿,没有多少个门,也没有成套的家具、沙发,没有奥迪、电气化,更没有存折。可是我们没有一点贫困的感觉,恰恰相反,我们是精神的富有者,拥有大量的精神财富,事业使我们富有,使我们充实,使我们产生更高、更多、更新的追求,从而使我们获得一个越来越富有的生命。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捏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孔子作为教师,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确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儿童和少年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孩子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从各方面严格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又说:“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敬而爱之,“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要同样教育要爱护,决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更应倍加爱护,尤其要付出格外的爱心、精力和时间,批评教育和帮助,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个性,同情和了解学生的苦衷,启发和培植学生的自信,扶持他们跨出正确的一步。陶行知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要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五)、团结协作、形成教育合力(1)、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够齐心协力的工作,那他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的多”。实践证明,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更好的担负起教育的任务。(2)、有利于形成和发扬优良校风。
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既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个体素质和威信,有取决于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校风。而教师的整体力量和校风,又取决于教师能否团结协作和形成教育合力。校风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下,在认识一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风尚、治学态度和学习风气。它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学校集体力量的一种表现形态。校风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熏陶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净化人们心灵,使人精神振作,奋发向上。校风对德智体全面发展得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有见识的教育家办教育都致力推崇校风建设。校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光是领导者的责任,而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教师在校风建设上负有重要责任,他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又是一种师承关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学识、兴趣、能力、性格、气质、风度都会在学生身上打下烙印。(3)、有利于德、智、体、美齐抓共育。
团结协作形成教育合力的道德要求,首先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是灵魂,学习是主要任务,健康是物质基础,美育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四者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一个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方针的实质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贯彻执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综合目标,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每一个教师不管从事哪项工作。教哪一门课程,心中都必须有这个总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团结协作,在合力育人中做出贡献。首先教育者的共同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寓”既要求德育在各科教学中有一个适当的地位,不能“淡化”,不能形同虚设。(例如:只重于观摩课、研究课、评优课之中,平日就不注意了;或只是于教案的教学目标要求之中,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得不到保证)又要求把德育寓于各种教学的丰富内涵之中,而不是贴标签、标语、口号式,应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细无声。要树立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每个教师无论教哪门课,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并结合自己的学科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智育和体育之中。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负责、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齐抓共管。
第四讲: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奉献于人民教育事业。因此,师德就是激励和鼓舞教师的精神力量,他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就能克苦研究业务,积极工作,自觉献身教育事业。尽管教师工作平凡艰苦,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并不高,但是对工作仍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培养下一代,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如冯志远老师,他如同蜡烛照亮了别人,消耗了自己,这是师德对教师起激励和鼓舞作用的生动说明。
最后,将赵朴初在《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中的赞颂词送给大家:“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伍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然无忧尽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粹,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才成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二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一、物理实验探究的意义。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贫乏,几乎是一贫如洗。从普九硬件验收以来,学校硬件达标已基本达标,加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实验可以帮助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依据三维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更多地从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方面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提高。
重视校本研修,积累校本教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对课本中的一部分效果不显著或者变量不容易控制,安全性能不太理想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易观察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丰富了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养成了爱看书、勤研究、多动手、常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论文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