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说课稿(专业15篇)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改善整体表现。探寻他人的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对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有更全面的了解。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一
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习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二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xx老师和陈xx老师围绕“人人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人人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数字卡片、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1、都说咱们二(2)(或1)班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广角闯一闯,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解开吗?(有)。
2、(课件出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请学生齐读)。
数字1、2摆在一起,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呢?(12或21)(板书)。
3、那么12和21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位置)。
4、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
5、那12和21你能确定哪个是密码吗?(不能)。
6、提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的较小数。(请学生齐读)(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我先出示1和2两个数,利用开门密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尝试学习。
第二道门出现。
1、狮子大王来提示!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课件出示:密码是用1、2、3组成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不一样。)。
2、指名读提示,问:这个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3、追问:有可能是11吗?为什么?
4、谁先猜猜可能是几?(12、23等)。
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师介绍3张数字卡片)。
5、(课件出示)要求: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先商量怎么样摆出的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并确定一人摆数,一人把摆出来的数写在练习纸的背面,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学生活动,师巡视。
(二)展示交流。
师指名3组上台交流。
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
预设:
1、12、21、13、31、23、32共6个。
师:哪些同学跟他们一样?谁来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摆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师板:交换位置法)。
2、12、13、21、23、31、32共6个(固定十位数)。
3、21、31、12、32、13、23共6个(固定个位数)。
请学生多说几遍: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你再来说一说?
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展示课件(3种方法)并追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其中最大的两位数。你们说是几呢?
点击“32”,媒体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为承上启下,又让学生找出密码数:32,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我们到智慧屋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课件出示任务)。
1、你能用数字9、3、7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适当指导。
(2)全班交流。
2、930。
这三个数字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小结:0不能排在高位!
3、任务二:帮照相。(练习二十四第1题)。
数学城堡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1)学生先写一写。
(2)指名3位学生演示拍照位置展示。
(3)展示课前的拍照。
(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需要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四
大家好!
我将进行人美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的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和板书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十五册第八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
它是初一年“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课的延伸,同时也为后面的“居室的色彩搭配”等课做一个铺垫。本课作为“色彩搭配”系列知识之一。旨在通过欣赏、分析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了解色彩在绘画中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的表述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欣赏现代绘画作品,有助于读懂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在欣赏作品基础上可将学到的色彩搭配规律与生活中的设计相链接,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能力。
2、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
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习现代绘画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2)过程方法: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色彩的搭配规律。
教学难点:色彩的表现形式与情感变化。
关键:理解色彩的搭配规律与情感表达。
确定的依据为:初二年的学生在初一年的时候已学过《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对于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我们发现学生在小时候,虽然对于色彩知识知道得并不多,却能无拘无束的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随着认知的成长,学生反而失去了那种纯真的艺术表现。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色彩搭配知识的同时,又激起学生那种纯真的艺术表现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少些条条框框,多一些情感的发泄,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1、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教师不是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这一现代教育观念。在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的作业。
2、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立一种开放性的氛围,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根据学生的个性表现和长处所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掘这两方面的潜力,以学生能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为最终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3、谈话式教学法:采取谈话式教学法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教学准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图书馆等资源,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1、游戏学习法: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2、创新学习法: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观念上突破以前的定式,在表现手法上大胆突破,力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4、体验学习法: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受大师对色彩的运用。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这也是一种创新学习的心智活动。
(一)导入阶段。
1、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偑尔的“自由的呐喊”。
(导语: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为了表现艺术应。
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偑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
2、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发展阶段(7分钟)。
1、导语: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
2、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
(1)色彩对比。
(2)色彩调和。
3、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
设计意图: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通过学生色彩游戏搭配练习(落实双基)。
(三)深入阶段(28分钟)。
1、导语: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向日葵》、《呐喊》、《门》、《大堤上的缺口》等作品。
讨论内容为:
(1)从作品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出画家想表达某种情感?
(2)画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及颜色的搭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门》、《大堤上的缺口》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4)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活动:“找对子”,课件展示两幅作品,听音乐,看看哪一幅作品所传达给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吻合。
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于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3、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具体的疑难问题。
4、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
(1)可以在老师设计的图形上直接上色。
(2)可用颜色表现喜、怒、哀、乐,形体不作限制。
5、学生练习,在材料上可互相交流,可独立完成,也可两人一小组完成。
6、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提出整改建议。
(四)巩固小结(5分钟)。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
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对照老师的小结,学生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寻找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一生活物品设计一装饰图案,如杯子的图案,
袋子的图案或墙上的装饰画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向课后,自己再继续研究探讨。
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这样的板书,直接揭示了本课主题)。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五
本课选自人美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所需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是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在现代生活中,商品作为人们的消费对象,最为我们所熟知。而包装对于商品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本课的设置,从文字、图片到学习建议都力图体现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打开书本后,马上就能被花花绿绿的商品包装所吸引,这样从最直观的角度向学生暗示了色彩在商品包装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图片下的文字说明和具体的文字分析,带领学生从色彩在包装中起的作用、色彩搭配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色彩搭配的方法、色彩搭配与人们的审美取向等方面,探究商品包装中的色彩搭配规律。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欲望。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欣赏商品包装的图片和实物,使学生感受的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作用。理解色彩搭配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色彩搭配和人们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更强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研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色彩搭配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竞争意识。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在深入理解主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更强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情景导入。
导言:同学们我们之所以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下面我带领大家到超市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美感。
超市图片素材。
色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世界著名的油画大师塞尚、凡高等用色彩塑造高层次的文化生活。问:凡高最喜欢画什么植物?(向日葵)。
金黄色的花盘象太阳一样,象征着热情、光明、生命,表达内心的激情。色彩在其它学科也有所体现,如:语文第三册闻一多的《色彩》,(播放课件)同学们齐读,可见色彩是带有情感的。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如购买商品时,商品的包装设计就是应用色彩搭配完成的。那么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有何重要作用以及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什么?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细心领悟,共同探究第8课(课件显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商场图片、凡高的向日葵、闻一多的《色彩》,给学生感官认识,从多方面、多渠道强调色彩的作用。创设了教学情境,最后以商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应用色彩搭配完成的切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实物,探究商品包装的重要作用。
生:自由畅谈。
师小结:也就是说优秀的包装设计在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保护产品价值、刺激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成功的赢得了市场。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形体感觉占20%,5分钟后,各占一半,可见,人们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要优先于形象。
同桌探究:
拿出收集的商品包装的袋或盒,结合教材20页说一说,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作用。
课件显示答案:
色彩不仅易于表现情感,同时具有刺激视觉注意力,快速传达某种信息的作用,而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正是运用这一点,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来达到树立商品形象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种商品包装的美与不美,结合大量的实物包装阐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增强直观感染力。
过渡语那么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什么呢?继续欣赏图片。
食品包装。
师问:这两种商品包装应用了什么色调?给人的感觉怎样?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生交流,师引导。
书的包装(成人读物、儿童读物)。
师问:同是读物,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适合什么年龄去读?
生交流,师引导。
课件显示答案:
色彩搭配的特点:色彩设计,一方面选择易记忆、好辨认的色相为主调(如红、绿、橙、蓝),或以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现商品的特定品质和个性风格。另一方面,通过鲜明的包装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购买欲。同时考虑商品的消费对象,从使用者年龄、观念、文化层次、审美品位去定位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色彩爱好。
3、包装展示:播放课件(图片来自和教学用书配套的教学软件光盘)。
理解色彩搭配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色彩搭配和人们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思考讨论:
学生四人一组,从收集的众多商品包装中选择一两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规律。并对其包装色彩进行评价。
组内交流。
组间交流。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实物,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审美意识。
四、课堂小结:
找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渡语我们应用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能否做一个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课件显示:
五、布置任务:
所需学具:废旧物品、各种色彩纸、色彩工具或其他包装用料等。
参考资料:
《包装设计教程》宋钦海,辽宁美术出版社。
《装潢艺术设计》肖勇,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下一节将以组为单位进行一次以《献给妈妈的礼物》为主题的实物包装设计比赛。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充分准备。
六、拓展延伸:
听音乐,在音乐中感受色彩。
问:你感受到了哪些色彩?
生交流。
设计意图重点说明美术与音乐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这是一门艺术课,烘托了课堂气氛,进一步突出了色彩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美源自生活,美存在各个空间,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美,表现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这样你我的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我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六
《搭配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至第51页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以及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部分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
2、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搭配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3、学会使用搭配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思考,掌握搭配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搭配规律。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搭配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小组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过程。
第一、由组词引出搭配,接着要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引出课题。
第二、组织活动,探索规律。第一步出示书上例题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小明只买一个木偶娃娃他有几种选择?如果他只买一顶帽子又有几种选择?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让学生自由猜想,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第二步组织活动,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并汇报搭配方案。第三步组织讨论,在刚才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第四步让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连线的方法找搭配种数,并联系例题发现木偶个数和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第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来巩固规律,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搭配的种数=一类事物的个数×另一类事物的个数,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全课总结。这一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质疑问难,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七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视觉传达中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设计,体验用色彩表达情感。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视觉传达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的特点,了解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中接受视觉传达的色彩信息,在设计中传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课要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分析视觉传达中的色彩搭配特点和规律,理解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初步进行色彩练习。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现实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海报、cd封套、封面设计中的色彩明度、纯度和色调,了解视觉传达需要进行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达到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运用已有的色彩知识,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设计。
(2)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视觉传达中的色彩,能够表达情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初中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也已学习过关于色彩搭配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教师要注重色彩搭配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另外,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到他们对色彩的认识、他们的情感世界与成年人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启发为主。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启发问答法等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讨论分析、比较、谈话交流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欣赏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发现并归纳知识,进而在动手实践中通过色彩表达思想和情感。
1、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电影中色彩所传递的信息,引发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主题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欣赏,讨论分析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的特点。
a、欣赏两张宣传画,提出问题: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补充。
总结: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是发出和接收信息,为了能让观者更好的接收信息,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它的色彩搭配通常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b、比较三张图片,提出问题:哪一张的视觉效果最强烈?为什么?学生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主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明度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
欣赏几幅作品,体会、讨论分析其中的明度对比带来的视觉效果,使学生消化刚学过的知识。
c、欣赏两张以对比色为主的宣传画,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色彩搭配。
比较四张图片,提出问题:哪一张视觉效果最强烈?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让学生理解色相对比中,以对比色为主的色彩搭配视觉效果最强烈。
欣赏,进一步理解以色相对比为主的色彩搭配。
d、比较三张图片,提出问题:它们都用了对比色搭配,视觉效果强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色彩的纯度也是决定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比较三张图片哪张给人的视觉效果最强烈?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纯度对比也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欣赏,体会并分析图中的纯度对比。
总结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的特点,由学生总结。
欣赏生活中视觉传达的例子。使学生带着刚学过的知识去欣赏,感受生活中色彩带给我们的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中,强烈的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设计的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中,发现并自己归纳总结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知识。
3、欣赏分析视觉传达中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
欣赏色调明显的几张作品。谈谈带给你的色彩感受,这些色彩能使你联想到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欣赏几张作品,分析其中色彩传达出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欣赏,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来感受分析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理解色彩的联想、象征在图中的作用,体会作品的创意。
4、色彩练习。
选择一个主题,如生命、青春、热情等,试着选择恰当的色块做搭配练习,表达出你独特的色彩感觉。
让学生欣赏一些作品,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恰当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欣赏分析视觉传达中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和规律,这一环节是进行一个简单的练习,为下一课时的作业打下基础。
5、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评价优秀作业,对大家进行表扬和鼓励。设计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关于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的知识,并能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希望大家今后能多动手动脑,会用色彩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使学生有成就感。小结延伸了课堂教学,使美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继“我们吃什么”后的第二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人类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食物。如何科学、合理地饮食,获取均衡的营养,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全面合理的营养对他们具有更特殊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的饮食中,学生积累了一些关于食物营养的粗浅、模糊的认识,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食物越吃越精,偏食、挑食,把零食当饭吃等问题。因此,本课教学紧扣学生饮食生活,从学生的饮食现状入手,在搜集、整理、研究、评价、设计等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自觉注意合理饮食,要持之以恒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
2、能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科学知识。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四)教学重难点:1、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
2、理解和掌握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水彩笔、食物卡片等。
2、教师准备:课件、托盘、剪刀、水彩笔、食物卡片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小胖墩”和“豆芽型”两个由饮食不当造成不健康的孩子。引导学生评价他们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搭配食物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呢?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怎样搭配食物)板书课题。
由寻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饮食问题,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
了解学生偏食、挑食的情况,通过讨论这四份食物的搭配是否合理,促进学生运用课上所学认识偏食、挑食的危害,并由此产生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问题。
3、集体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搭配食物?(问老师、问家长、同学讨论、问厨师、问饭店里的服务员、上网浏览、到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尝试一下……)。
2、小组交流讨论结果。(需要把几大类食物搭配着吃,而且下层的食物要吃得多,上层的食物相对要吃得少等等。)。
3、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小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各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而且科学,并举例说明。
要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领悟,学习者需要进行学习、反思、交流,将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分析数据,解释观察结果,并将新的概念应用于其他情景。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将帮助学习者建构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
相信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饮食建议。
在为他人提出合理建议时我及时提出你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思路转到自己身上,对自己的饮食进行回忆,找出自己饮食方面的不足,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就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后在在小组里面交流、评价,并进行修改。
2、每小组评选出一份最佳食谱,在全班交流。(以“合理、好吃、有营养、省钱”为标准进行全班评价。)。
3、利用食物卡片进行最佳食谱进行配餐比赛。
每小组把评选出的一份食谱用食物卡片进行配餐。如果要用到卡片上没有的菜,自己用水彩笔简单地画出来。
4、学生相互合作,有的拿实物、有的用水彩笔画、有的用剪纸剪,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共同完成配餐。(放音乐)。
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而这个活动环节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亲自对事情做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培育学生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老师的帮助下发展决策的能力很重要。
作为科学课学习主体的小学生,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家庭、社会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本课板书采用图片式,将本课的难点突现出来,更利于学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则。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九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第14册第七课的内容,作为“欣赏、评述加应用”领域的学习。课时一节课,我准备的一些教具为民间工艺品和民族艺术图片、多媒体课件。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美术第14册第七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文化艺术,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本节课是想让学生体会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民间艺术,从而体会美术课程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民间艺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组织教学。
1、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希望我们共处的这一节课愉快而又难忘。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艺术吗?
学生:(……)。
老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下你看到的艺术形式。
学生:(……)。
老师:好,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的艺术形式和种类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同时也是艺术形式的发展。下面我要为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或工艺品,同学们看是什么艺术种类。
2、展示民间艺术品。老师在教室里走动的形式展示民间艺术品(图片、工艺品),介绍民间艺术品(虎枕、蜡染、挂饰、服饰、套娃、年画等)。
老师:同学们看这些工艺品漂亮吗?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
老师:这些艺术品的颜色是不是很好看?
学生:(……)。
老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板书: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2、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重点是来自我国的民间劳动人民。
3、讨论回答:常见的民间艺术有哪些种类?
学生:讨论、发言。
4、课件出示:打开幻要片展示时老师同时讲解。
5、老师总结:我国民间艺术种类很多,典型而且常见的形式有民间玩具、剪纸、刺绣、年画、风筝、织绵、面具等。民间艺术不但种类繁多而且特色鲜明,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健康、率真而质朴,而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更是形成其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
6、老师问:民间艺术作品中常出现哪些形象?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老师:民间艺术中所表现的植物、动物都有深刻的内涵。
老虎——镇宅辟邪、护生立子。
鲤鱼——年年有余。
龟鹤——延年益寿。
雄鸡——吉祥如意。
牡丹——雍容富贵。
——多子多福。
另外还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固定的语言结构模式。
瓶插牡丹——平安富贵。
娃坐莲花——连生贵子。
蝙蝠和桃子——福寿双全。
猴子骑大马——马上封侯。
莲花和鱼——连年有余。
玉兰和海棠——玉棠富贵。
在民间,逢年过节时,在门上贴上凶神恶煞的门神,在家里贴上年年有余的年画;结婚的时候在窗户上贴上“喜鹊登梅”的窗花;这些不只是为了喜庆、好看,而是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益寿延年、祛病避邪的重要意义。
7、老师问:民间艺术作品中常用哪些色彩?色彩搭配特点如何?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展示课件讲解分析:
课件出示:山西玩具布老虎(提取主要颜色进行色相、色调、纯度、对比、冷暖方面的分析)。
提问: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哪几种颜色?
布老虎身上主色调是什么?
这几种颜色的纯度如何?
这几种颜色的对比怎样?
这几种颜色的冷暖如何?
结论:色相: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色调:以黄色为主色调,添加红绿蓝。
纯度:红、黄、蓝(三种原色,纯度高)。
对比:黄与蓝、红与绿(两种互补色对比)。
但是表现各不相同,一组为大面积的黄和小面积的蓝,另一组为大面积但分散的红和小面积但集中的绿。
冷暖:暖色多,冷色少(以暖色为主)。
布老虎的色彩搭配特点: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四种颜色,以黄色为主色调,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搭配,使用互补对比色进行搭配,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下面,我们再看看其它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风筝以蓝色为主色调,运用纯度很高的黄、蓝、红、绿两组互补色进行对比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鲤鱼:以红色为主色调,与黄色、蓝色进行对比搭配,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石榴插花:橙色作底,以大红为主色调,红和绿作为花的主色,配以配以少量的蓝色和紫色等,花瓶以图案形式组合,鲜艳的色彩交相辉映、富丽堂皇。
剪纸:以单一的红色或黑色为主色调,多以娄空剪切或贴在单色纸上,色调单一;图案多以适合纹样或单独纹样;取材多以动物和植特或人物等。
以上民间艺术作品主要使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由于主色调不同,使用比例不同(重点),因而效果各异,精彩纷呈。
民间美术中的“五彩”:青、赤、黄、白、黑。
三、结论:民间艺术作品主要选用红、黄、蓝、绿四种或加以少量的其它颜色作以衬托;民间艺术作品大多运用纯度较高的三原色进行搭配,纯度高,色彩鲜艳;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使用互补色对比进行搭配,色彩对比强烈。(教学重点)。
所以,要想画面对比清新亮丽多使用纯色,要想画面对比鲜艳多使用对比色。纯色多是常用的原色如:红、黄、蓝或绿;对比色是颜色对比反差最大的色。(教学难点)。
四、教学拓展: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民间艺术品的鉴赏和深入了解学习,民间艺术本身就是成熟的艺术品,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已掌握其创作规律。民间艺术像一株绚丽的山花,展现出鲜艳的光彩,散发出清新的芬芳,又根据地区特点,体现出各地独特的风格。让她伴着我们的民族继续繁衍壮大,留住民间艺术——传承民族精神,在继承中寻找发展,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得以延续,也是让我们的民族的凝聚力得以延续,让我们的中华灿烂文化继续发扬传承。
五、学生作业:1、学生上网查找民间艺术作品十幅并发到老师的邮箱里;
2、学生自主选材描绘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一幅。(选做)。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
今天听了梁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设计很精心,课堂上的她也越来越沉稳了。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建议:可以介绍用符号、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达更简洁。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一
听了我校数学骨干教师梁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梁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两位同学早餐吃是什么导入新知,巧妙地设计了本周老师到职工食堂吃早餐,请同学们给老师搭配出一份营养早餐的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梁老师精心设计了给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服装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踊跃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顺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游戏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营养早餐的搭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总之:梁老师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二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老师和陈**老师围绕“人人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人人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三
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四
丁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吴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同桌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这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丁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课四步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丁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搭配问题说课稿篇十五
《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课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配色规律,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停电,准备好的课件未能用多媒体展示,但张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物品及自己的手机,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清晰明了的教授了色彩搭配方法、色彩整体效果,强调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学习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关注设计,喜爱艺术,热爱生活。还从美学和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唤起学生对设计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意识到,选择一种设计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出有品位的现代产品的色彩的同时,更好提醒他们设计是人心灵深处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本课又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进行现代产品设计更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色彩秩序和功能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气氛和艺术情调。
以书上图片色彩的分析、展示,谈感受,不同色彩的产品给人不同的感受:
红色——火、血、太阳——喜庆、热情、健康、警告。
橙色——橘子、橙、秋叶——温暖、活泼、美味、和谐。
黄色——黄金、阳光、穗谷——光明、希望、明朗、富贵。
绿色——树木、草原——和平、青春、安全、新鲜。
蓝色——天空、大海——平静、广博、深邃、冷静……。
分析了色彩以及不同色彩的含义,由此引出,设计时要考虑物品的美观、实用和经济。
同时,又讲解了色彩知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联系生活,不同色彩搭配的特点不同。设计产品要注意色彩搭配规律。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而是把素质教育也融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张老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总之,这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秀课。使我学到了备课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能够随机应变地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