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通用19篇)
教案的编写要符合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同科目和不同年级的教案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七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病字旁。
2、能辨析“清、晴、睛、情、请”等同音字,学会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学生回答出答案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为什么说它是“绿衣小英雄”呢?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的意思呢?(出示“青”字,注意下面的“月”字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小组选一个说的的同学全班交流。
4、填空:(课件出示)小青蛙住在()的河水里,长着一对(),专吃害虫,()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5、老师范读课文。
6、学生自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反复练习。
(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单独生字打乱顺序读;。
(4)多种形式练习。(开火车,跳青蛙,摘苹果)。
2、请同学们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老师随机讲解。
(1)用“汉字加一加游戏,让学生知道:
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2)老师还给这几个字编了一首儿歌呢,不信你们瞧一瞧:“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3)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偏旁不同。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4)让孩子们回忆象形字、会意字。
3、指导书写。
(1)注意:“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的左边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注意偏旁要写得小一点。(具体范写到哪个字再单独去说。)。
(2)教师指导书写"青"。
a、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c、学生书空跟写。
(3)教师指导书写"请、清、晴、请"。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延申。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二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
不让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数请之。
故不复谢虚左。
(二)讨论。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朗读9-11段。
1、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
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二、总结训练。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三
一、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8个生字。
2、会用“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2、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3、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3)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4、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5、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6、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7、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3)小结板书: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8、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9、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2、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3、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4、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1、挑战读。
(1)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1)出示:春天跟_______说话了,或春天跟_________,
(2)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四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夜的美。
小朋友,你喜欢夏夜吗?为什么?
出示课题,齐读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 检查自学
(1)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
哪个字读音有点难,需提醒大家。
(2)这篇课文有几段?你已经会读哪一段了,能读给大家听吗?
〔注意纠正读音〕
1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想像说话练习
2 练习朗读对话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上讲台表演(戴头饰)
(3)讨论:夏夜多美,美在哪里?
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观察夏夜,你有什么发现吗?
2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 写话练习
生字卡片
1 认识要写的字
2 你发现了什么
3 练习
评“小小书法家”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判断年龄。
4、认识部首“反犬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猪、今、认、关”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判断年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猪图: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是——-(生齐答)小猪。
2、学生字:猪(读准音,学习“反犬旁”)。
说说你知道哪些字中也有“反犬旁”。
3、交流(适当板书:猫、狗、狮、猴)可适当渗透“反犬旁”的字大多与四条腿,有皮毛的动物有关的知识。
4、出示课题:小猪问路(读课题)谁问路?小猪干什么?
5、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看课文动画,思考:小猪向谁问路?
2、交流出示:乌龟象。
3、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给课文标好小节。思考:小猪为什么问路?
4、交流。(出示第一节)。
5、学习生字:迷。
6、小猪走到哪儿迷路了?看图理解:十字路口。
7、读读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2-5节,小组学习字词。
1、过渡:迷路的小猪很着急,他是怎么样问路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圈出2-5小节的生字。
2、出示生字:今、爷、认,小组学习生字。
3、小猪是怎样问路的?轻声读读2-3节,用横线画出小猪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乌龟说的话。
4、交流反馈,指导读句。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小猪大声问:“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哪条路?”
“你叫我弟弟?”乌龟很不高兴,“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
(2)指导朗读2句。
a、自由轻声读。(尝试读出疑问的口气)。
b、读出乌龟不高兴的语气。
c、多种形式朗读。(同桌、男女、邀请好朋友)。
5、小猪又碰到的象,他们是怎么交流的呢?
(1)出示学习单。
a、组长带领读课文4-5节,用横线画出小猪说的话,用双横线画出象说的话。
b、分角色朗读。
(2)指名交流。
(3)你觉得小猪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恭恭敬敬”(有礼貌,说话客气)。
(4)多种形式朗读。
6、引导思考: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和象,对吗?
7、不能光看乌龟的个子小,就称他为弟弟。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他为爷爷。
8、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2-5节。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三、研读赏析。
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
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
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
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讶。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更有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六、课堂练习:
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七、总结: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2、整体感知:天气这么热,不知道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蚂蚁在烈日下起劲地搬粮食,干得热火朝天,蝈蝈们在干什么呢?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八
1、学习文中的词语: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a、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1、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2、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b、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a、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b、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c、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九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学会本课6个生字,2个词语。认识3个偏旁、1种笔画,会认8个生字。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用问答式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4、教育学生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录音机,动物图片,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1、用电脑显示动物图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在看图片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问:谁能说出图上小动物的名字?)(一张一张图片显示)。
2、看完图片后同学们发现它们的尾巴的形状有没有什么不同?(长、短、伞)既然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板书课题)。
3、同学们注意(黑板展示翻开65),自己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分了多少小节。(4)。
(1)第一节提了几个问题?(3)(1、2组同学读一读)(谁)。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问题的句末都是什么符号(?)——问号,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句子末尾的词(长、短伞)要重读。(听录音,自己练习,找同学读)。
(2)你们知道答案吗?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同学举手。
(3)从哪找到的?(第二节)(3、4组同学读一读。指导学生做一些动作,加深对“长、短、好象一把伞”的理解。)(猴子-长,兔子-短,松鼠—一把伞)(读的时候注意回答的句子要平缓、肯定。)。
(4)讲了几种动物?(3)(把没有尾巴的猴子,兔子,松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看这些动物怎么了?(缺少尾巴),好!请三个同学上来帮忙找尾巴。(奖红花)。
(5)你们看这三只小动物长上了尾巴多神气,多高兴呀!你们高兴吗?同学们把书合上,小眼睛?(看黑板)找两个同学上来表演背诵下面同学认真听他们的语气,然后从中选一个最好的奖励他,下面同学集中精神听,能说出他好在哪里的也有奖励。
(6)我们来背一背好吗?一、二组背第一节(注意问问题时语气要上扬,句末的词要重读);三、四组背第二节(回答的句子要平缓,肯定)。(看哪两组背得好)。
(7)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4节。同学们轻声朗读,并想想电视上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电脑显示问题:
a、第三节提了几个问题?分别问了哪几种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怎么样?
b、答案在哪里?自己找。
a、(谁)(3个),(公鸡,鸭子,孔雀),(弯,扁,最好看)。
(9)找两个同学一问一答的对话。(注意问句:语气要上扬,答句:语气平缓,肯定)(下面的同学认真地听,选出一个读的最好的)。
(10)找三个同学上来帮这三个动物找尾巴。
(11)前两节女同学问一句,男同学就答一句。后两节男同学问一句,女同学答一句。(看女生呢?还是男生读的最神气。)。
(12)发印有缺尾巴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加上去。评出画的最好的几个表扬。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3、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方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师:(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1、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认识了花篱笆,那你们知道花篱笆的家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的内容,评一评是否画出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五、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花篱笆,你想对我们说点啥?试着说说。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看懂图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到幽默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
2.学习四个成语,结合图画内容,弄懂成语和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3.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字。
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字。
难点:学习四个成语,结合图画内容,弄懂成语和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关键: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具:查阅有关《父与子》的漫画资料。
相关知识点: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
教学突破点:利用课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漫画幽默的魅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识字。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结合图和词语体会其意思。
本课的“呆”字是一个会意字,由口、木会意,本义指言语木讷,口齿不灵,引申为人头脑迟钝、痴傻,又指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本课“者”字是由“睹”字拆出来的,“登”字是由“瞪”字拆出来的。“睹”、“瞪”两个字都是目字旁,可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这两个字。
(2)写字。
本课生字中,“睹”和“暑”都是由“者”加偏旁部首构成的,注意它们的区别。
“登”字的笔画较多,尤其是上半部分易写错,注意加强指导。
板书设计:一年以后。
者睹暑登瞪呆。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看漫画,学词语。
(1)认真观察每幅图画,弄懂画面上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两个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出来。
(2)想象一下父与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对话,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幽默的魅力,感受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学习下面的词语,结合画面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在一起。
有目共睹: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寒来暑往:炎夏过去,寒冬来临。指时光流逝。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3.读一读,写一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
指导学生读准这些词。
学生对自己不懂的词语质疑,教师可做适当的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4.找一找,说一说。
自己查找一些图标,并弄懂这些图标的含义。
向同学们出示自己查找到的图标,并能说出这些图标的含义。
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把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事物、现象,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全班进行“我们的作品”漫画展览,也可以把班级同学的作品装订成册。有能力的同学,喜欢漫画的同学,还可以出自己的漫画集。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大胆去想象,敢想敢画,培养学生自信、敢于尝试和创新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一年以后。
比肩而立有目共睹。
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二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技能目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情感目标。
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诗歌。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课件。
(一)、谈话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生齐读课题《鲜花和星星》)。
2、我们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
出示词语:一棵、一朵、晚上、最喜欢、数星星、满天的星星、满地的鲜花。
还记得它们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过渡: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还知道了小姑娘最喜欢鲜花和星星。她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它们呢?今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
(二)、感悟课文。
第一部分。
2、如果你来到这么美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a、用花做花环,或用鲜花打扮自己;
b、在花丛中唱歌跳舞;
c、变成一只蝴蝶,和花儿比美。
3、课文中的小姑娘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鲜花。她写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学生欣赏课文第一小节的动画和课文读音)。
4、小朋友,听完了小姑娘的儿歌,你知道了什么?(鲜花多)。
(板书:多)。
5、从哪里可以看出鲜花多?(满地、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6、大家说得真好。这么多的鲜花一起开放,真美。让我们美美的把这一段读一读。
7、这么优美的句子,如果能把它背下来一定更好了。愿意试试吗?
8、学生练背课文。
过渡:白天,花儿争奇斗艳。到了晚上,花儿都睡了,这时,调皮的小星星跑出来了,你看。
第二部分。
1、看着这满天的繁星,你想干什么?
2、我们再来听听小姑娘,她又是怎么说得?
4、学生交流:从满天、这里、那里、真比还多听出了星星很多。(板书:美)。
5、你喜欢这满天的星星吗?愿意来读一读吗?学生练读课文。
总结:白天,花儿竞相开放,是那么多、那么美;晚上,花儿睡了,却又有那美丽的繁星点缀着夜空。难怪,小姑娘要说鲜花和星星是我最喜欢的(板书:最喜欢)。你们喜欢吗?让我们跟着动画再次走进课文,来感受大自然的这份美吧!学生欣赏课文动画。
大家都陶醉在其中了。想不想跟着音乐自己来读读。学生读全文。
(三)、拓展练习。
1、
出示练习:我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牛羊。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学生补充完整。
2、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几幅图片。学生根据图画或是选平时生活的景色,仿照课文自己也写一首小诗。同桌合作完成。作后交流。
过渡:大家都可以做小诗人,可是知道吗?做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有一手漂亮的字。下面我们就来写几个字。
(四)、写字练习。
1、出示生字真、数。
2、学生认读生字,并给字组词。
3、师生共同分析字型结构、生字笔顺。
4、师范写、生临摹描红。
(五)、板书设计。
14鲜花和星星。
多美。
最喜欢。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撕碎()羞愧()。
垃圾()饮料()。
二、识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_____。
()+瓦=()_____。
米+()=()_____。
三、把下面的词语归类。
树林、小山、休息、唱歌、蛋壳、停止、报纸。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5个一类生字和5个二类生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法来学习一类生字。看图表达、交流成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漫画体会幽默、学会幽默。让学生知道事物是不断地变化的,鼓励学生多看漫画,自己动手创作漫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本课的5个一类生字,领会漫画的意思。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漫画,大致了解漫画的意思;认识一、二类生字;弄懂四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漫画,主人公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父亲和儿子。这组漫画的名字叫《一年以后》。
二、分小组观察漫画,讲解漫画。
1、在小组内观察漫画,喜欢哪幅就讲哪幅,并商量一下对应的成语的意思。
2、小组进行汇报。
4、让学生讲一讲漫画的意思。
5、读一读漫画下对应的成语。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者:独体字,扩词:作者、学者。
2、睹:左右结构,与“者”对比。表示看见之意。扩词:目睹、睹物思人。
3、暑:度字换偏旁。热,跟寒相对。扩词:暑假、暑天、中暑。
4、登:由高处到低处。扩词:登山、登陆、登高。
四、指导书写一类字。
登:注意上半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搜集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漫画和生活中常用的标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写句子。
1、观察图画,找出对应的形状,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读词语。
3、抄写词语。
二、讲故事。
1、检查作业,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故事。
2、让学生讲一讲。
三、找一找,说一说。
1、找学生说一说图中标志的含义,并告诉大家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
2、你还知道哪些标志,通过搜集展示给同学们。
四、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
五、板书设计:
一年以后。
比肩而立有目共睹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者睹暑登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幽默探秘。
教学过程:
二、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三、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幽默?
四、自己动手制作《我的漫画》。
五、在班级内办一个小型的漫画展。
六、作业:找一个漫画讲给父母听。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七
导入: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美丽的绿色世界,看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生:欣赏美丽的绿色世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新授:
1、认读二类字。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同桌之间读一读圈出的字。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
3、出示词语、句子,强化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不丢下任何一个孩子)。
4、要求学生读熟课文。生自由读。
5、检查读书情况,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绿色的和灰色的》教案》。谁来把自己读的很棒的一遍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个人读、分组读。学生间互相评一评。
6、让学生讲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叙述的讲故事的方式,随机点评。以鼓励为主。
7、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先分组,再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听、说、演、记等综合能力。
生:准备语言、动作。分组表演。
8、提出问题:通过表演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对诗中的那个小动物说说话?
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与思相结合,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9、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总结,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
10、指导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叹气”生读出一定的情感即可。
11、出示课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提出问题。
12、记字写字。体现主动性,方法性、审美性。强调书写习惯的养成。
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八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其它四个字,学生认识,观察,描一个,写一个,再评议。
2、再练习写字。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指名读。
b、男女同学轮读左边的词组与右边的词组,说说发现了什么。
“找朋友”游戏。把写有“花儿”、“小事”、“天空”、“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读一读;再让两个朋友交换左右顺序,读一读。
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组词语。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平时积累的词语。
2、小调查:保护鸟类。
寻找有关益鸟的图片、资料,想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全班交流。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课文。
2、难点:书写“连、远”。
语文一年级授课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篇十九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公”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问句卡片。
[一]、谈话导入新课。
2、你看,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会比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3、出示生词卡片“尾巴”,指出“尾巴”的“巴”应读轻声,然后开火车读。
ppt出示动物图片。
4、师:哇,那么多动物都有尾巴,每个人的尾巴都不一样,真奇怪。一天,森林大王老虎大哥决定举行一场比赛,名字叫“比尾巴”(板书课题)。
[二]、认读生字。
ppt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图片。
师:你认识他们的名字吗?注意他们的名字里有秘密,请睁大眼睛看红色的字,看谁能发现秘密。赶紧自己读一读。能全部认识的就可以做老虎大王。
2、生自拼生词。
3、口令:老虎大王谁来做?
男生女生分别做老虎大王读生词。
ppt出示不带图片的生词。
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开火车读生词。
5、师:小动物们说,大王,您太厉害了,连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住了,我们决定送我们的名字卡片给你,想不想收?不过漂亮的卡片有限,我们班又有44只老虎那么多,看谁能抢到卡片啦!
出示单个生字卡片。“猴”:组词。“鼠”:组词。“鸭”:鸭字的偏旁是鸟。背《咏鹅》。“尾”:想办法记住它。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组词、找反义词、找偏旁、熟字加偏旁。“比”:比赛。短:长。最:最好看。扁:扁扁的,圆。
“卡片找朋友”游戏。
学生手拿卡片上台,领读:我的朋友是。。。其余生跟读。
出示“公”生字卡片,认读。
再出示“松”生字卡片,认读,组词。
师:这两个字像双胞胎兄弟,你发现了吗?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口令:双胞胎的朋友谁来做?加一加、减一减、编一编)。
出示“巴”生字卡片,认读。
再出示“把”生字卡片,认读。
师:他们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谁能记住他们呢?(加一加、减一减)。
[三]、课间操。
师:咱们班有44个同学,经过努力,成了44只老虎大王,认识了好多动物的名字。现在到了课间操时间!
播放《如果感到幸福》儿歌。生边唱边跳。
[四]、学习课文。
1、师:大家感到幸福吗?老师也感到幸福,因为今天有好多只漂亮的小动物来比尾巴,实在太可爱了。你最喜欢谁?和小动物们打声招呼吧!想和他们一起比赛吗?赶紧打开课本83页,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2、师:现在请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看老虎大王一共举行了几场比赛?
播课文动画朗读。
生:共举行了6项比赛。
3、师:请注意,这6项比赛的名称后面都有个小耳朵,这个耳朵叫做问号,表示提问题。
齐读。
师范读课文前两节。配合ppt图片。
5、师:这就是前3场比赛的'比赛结果。你能像老虎大王一样有气势地把比赛结果再读一次吗?老虎大王谁来做?老师来做观众,我问,你答。
分小组扮演老虎和观众,分别读问句和答句。
7、角色扮演。
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猴子、兔子、松鼠。其他同学做记者,问问题。
9、师:谢谢这几位优秀的猴子、兔子、松鼠,表演得真精彩。可是同学们,这只是上半场比赛,还有下半场比赛呢,你知道比赛结果是什么吗?想知道的同学擦亮眼睛,竖起耳朵听!
播课文动画歌曲。
10、大家起立齐唱歌曲。
[五]、写字。
1、师:同学们真不愧是老虎大王,又能唱又能跳,比奥特曼还厉害!
现在又到了考考谁眼睛尖的时候。请观察“公”,他的偏旁是“八”。
2、观察田字格里的“公”。
引背“田字格、四方方”口令。
师范写“公”。
生试写。
展示写得好的字。
3、师:今天44个老虎大王表现出色,学习也学得累了,老师奖励老虎大王一首歌。
播放《比尾巴》儿歌。
4、小结:
动物的尾巴真漂亮,其实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呢,想知道都分别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森林里找他们玩,直接问一问他们:“你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啊?”好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