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论文大全(18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我们的写作工具,如电脑、笔和纸等。总结范文可以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成就,激发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实验类论文篇一
1.
新课改要求化学课程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中要增加化学实验的开展.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课时,安排学生一人一组进行化学实验,每个学生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滤纸完全吸干煤油后,把钠放在纸片上,再将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学生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进行微型实验时要注意试剂、样本选取不能过大.
微型实验所需的试剂较少,反应的现象非常的明显、直观,学生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
因此,学生对实验的反应现象更加的深刻,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2.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殊性满足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亚甲基蓝与氧气反应时,可让学生自行进行微型实验.
教师准备好亚甲基蓝、碱溶液和葡萄糖试剂,让学生进行实验.
亚甲基蓝滴入碱溶液和葡萄糖后,瓶子呈现出蓝色;晃动瓶子后,溶液无色;静置后瓶子有出现蓝色.
根据实验,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氧气参与到化学反应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言.
3.
我国化学新的教学目标提出要通过趣味实验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多数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难以进行趣味实验.
微型实验的仪器便捷,价格也相对便宜,所需试剂、药品较少,因此为趣味实验提供了便利.
4.
高中化学通过选修课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应用,可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器材的制作、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例如,在学习不同浓度hno3与cu的反应时,微型实验更加的安全且污染小.
安排学生认识实验所需的器材,以及简单可替代器材的制作,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和步骤进行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二、结束语。
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实验的成本,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践能力,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将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制备等结合,应用于化学课堂内外、趣味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达到我国新课改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实验类论文篇二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一.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1.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相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2.增加实验时间: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去做,然后同学间进行殿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二.注重思考。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三.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实验类论文篇三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实验,书上说这是一个谜题,其实可以用现在的物理学已有的知识来解释。
原题是这样的,用一条透明的塑料管,在管子的一头接上一个漏斗,并将其接在1m左右的支架上,将另一头接在一个圆柱体物体上,并绕5~6圈,注意不可以折管,要保持管的畅通,更值得注意的是,漏斗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另一头出口的高度,然后从漏斗的那一头放进水。会发现,漏斗一端的水平很高时,远高另一端的水平线,水竟然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
这个实验以谜题的形式刊登在书上,大家都认为很难解释这个实验,其实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螺旋管中的空气。假如没有空气,将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释这个实验,要从气体压缩的知识入手,我们知道气体压缩产生了内能,而内能是由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组成的。压缩气体使分子间的距离减少,水管中水的重力对气体做功,一部分表现为分子动能,以热量的形式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另一部分以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水平的水就不能穿过带有空气的螺旋管,当然气体的分子势能也有限,当具有更高的重力势能的水可以从中通过。
分子势能在自然条件下恢复需要能量,假如没有分子势能,气体将被无限压缩,而不会恢复原来的体积这并不符合实际的现象。
这在工业,生活上很有应用价值的。保证管道运输的压力足够,必须排尽管道中的气体,才能保证运输的顺利。分子势能还广泛运用在汽车上有人们熟知的安全气囊,还有气囊悬挂系统,气囊起到一个反冲的作用,从微观意义上讲,就是压缩做功与分子势能的转化。在小的时候我曾玩了一个游戏,在一个空的玻璃瓶中,放入一个点燃的鞭炮,瓶不会破,而在一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加入水,再放入一个鞭炮,瓶就会破,当然这样很危险,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当时只是好玩,并不知道其原理,水的分子势能变化小,气体变化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明了,分子势能起缓冲作用。
在微观世界有太多的人类未知,有待你我发现。在生活中观察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从本质中思考科学,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实验类论文篇四
论文实验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是展示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更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本文将从自己的实验体验入手,谈一谈关于论文实验的心得感悟。
第二段:准备阶段的重要性。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进行任何一项任务前,充分的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而对于论文实验,准备阶段更是事半功倍的重要。在我的实验中,有过准备不充分,结果错误百出的经历,也有过事先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详细的实验成功的体验。对于准备阶段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对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充分准备上,也包括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擅长,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当的准备,才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信。
第三段:实验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任何一项实验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困难。对此,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我的实验中,遇到过仪器故障、数据偏差等问题,但是通过询问同学、请教老师和查询资料,最终都得以成功解决。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细节问题,也需要及时修正,比如仪器的准确校准,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中也十分重要。
第四段:关于团队合作。
就我的经验而言,论文实验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同时帮助组员遇到的难题。在我的小组合作中,曾有过分工不明、交流不畅的困境,但是通过改进和调整,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进度和成果。团队合作不仅需要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互相信任、尊重和沟通的创造和积累。
第五段:结语。
论文实验是锻炼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会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实验中,准备充分、困难面对、团队合作是三个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三个环节做到充分准备、主动解决、积极合作,才能够取得出色的实验成果。
实验类论文篇五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升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升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实验类论文篇六
教学理念是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由于其在教育事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理念也应当更新。将实验探究课引入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摒弃旧的'教学思想,突出新课标理念,由课堂的主体转变成课堂主体的引导者。在编写教学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把自己想象成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在他的知识范围内能够怎样接受新的知识并且理解。要深入理解教学的意义所在,掌握教学理念。比如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实验资源是化学实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由于目前少部分学校实验室经常发生资源短缺现象,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对实验教学进行高度重视,合理地增大对实验仪器以及各种资源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实验教学课程的需要。上级管理人员要深入关注实验课程,比如学生的动手情况,学习效率等等。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起奖惩机制,对每一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检查。监督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的实施,让教师乐于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学生乐于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借助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难以完成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播放一些有毒的、危险的实验的视频,或者利用实验视频多次重复实验的过程或现象,在教学中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而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气体气味,感受不到反应的吸、放热现象,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对实验本身的真实体验。那些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演示实验绝对不用电脑模拟或者实验视频代替,并且还要在课堂演示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实验,这样才能展示给学生真实的化学实验。甚至一些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亲身地、真实地体验。
化学新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等活动性栏目,通过设置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挖掘这些素材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性,是提高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绝好途径。
实验类论文篇七
归纳得到物质的性质,或者再由学生做类似的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是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到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而更注重与学生是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发挥自主的教学能动性,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可以播放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视频、猜谜语或者直接为学生演示一个“出乎意料”的实验,也可以结合身边的化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以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下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1.探究食用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io3-+5i-+6h+=3i2+3h2o,i2遇淀粉变蓝的原理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以上的实验探究都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而形成,即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上述探究完成后,可以运用创新,让学生探究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在家庭中,如何设计实验在家完成食用含碘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那么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结合身边常见的补血剂,学生兴趣会被调动起来,更愿意去探究补血剂中铁的存在形式,实质上就是探究铁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3.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还利用身边的易拉罐、木炭、食盐溶液做出了其它的原电池,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二、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今后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更是当前和今后的化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再让学生只看实验和背实验,而应该做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类论文篇八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更是凸显出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任何一次的改革都会衍生或暴露出一些矛盾或是问题,新课程改革后,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就暴露出一些症结,本文就这些症结以及解决这些症结的办法展开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消了学生对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容易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作为研究化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化学实验操作是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既为化学学科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感性素材,又能够通过这种有趣、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1]。化学实验想要充分发挥出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实现,而不是讲实验。
1.1教师抱有错误观念,实验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只关注如何抓分数,提高高考成绩,把化学实验教学仅仅看成是一种辅助手段,更多停留在讲实验,而非做实验上。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仅有33.3%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式和基本属性是实验,虽然有86%的教师认同化学实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高中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仅有33.4%的教师会把演示实验基本都做到,有7%的教师甚至几乎没有带领学生动手做过实验[2]。其中有45.5%的教师将影响实验教学开展的原因归咎于实验硬件设施不完备上,27%的教师认为是应试压力导致没有时间做化学实验,另外还有27.5%的教师觉得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增加了感官印象,对学生记忆知识,提高成绩有帮助,还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认为实验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实验教学跟抓分数相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即使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实验上。
1.2实验的过程性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凸显。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只关注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认为只有少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并真正从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是因为好玩才参与,目的并不是探索知识;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薄弱,很难管理。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就可以了,很少有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实验中出现问题进行继续深入地探究,乃至还存在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掉的现象。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图片、ppt、视频等来演示实验过程更便捷,实验现象也更明显和准确,却忽视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观察、分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1.3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问题没有做到平衡。
实验中的定量既能够保证化学反应本质的准确反映,又可以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更侧重于实验中的定性,强调学生对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而忽视实验中的定量,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也没有定量的概念和意识,往往都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体会不到“量”在实验现象变化中的作用。
2.1教学行为要与教学理念同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教育理念,但在理念的具体落实上却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多教师都表明自己很高兴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但实际上当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还是会更多的注重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考试成绩的提高,将学生的提问搁置,甚至有时还会斥责学生[4]。因此,教师要真正的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行为与理念统一。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阐释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很好地呼应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不要妄断学生的质疑,发挥教师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实践探究,并适当给与点拨,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适当应用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课件实效性。
对于装置复杂、反应速度太快或太慢,难以用肉眼观察和识别反应现象变化的实验,或者需要扩大演示实验效果以及需要模拟一些微观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实验时,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录像等课件进行展示。
3结束语。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操作性并重,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转变观念,对存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清楚认识,将理论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切实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才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64.[2]赵金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xx,(7):177.[3]余琳.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j].新课程·中旬,20xx,(6):130.[4]陈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xx,(9):288.
实验类论文篇九
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帅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四)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其更新速度较快,存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霞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实验类论文篇十
(一)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上,可以说实验的规程已定,操作流程已定,试验器材已定,甚至试验结论都是一致的,那么学生只得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操作,毫无新意,严重束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设计,动手实验,积极摸索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学习效果也自然增强。
(二)转换角色,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该在他们手里,所以教师也应该逐渐从传统的主导角色转换过来,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组织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习惯和获得实践中获真知的能力。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自然就转换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一)集结合初中科学实验课程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时间有限,导致很多实验不能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比如月相及其变化的观察实验,观察生铁生锈等实验,这些实验要求在展示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把此类实验放到课外,布置给学生任务,适时引导询问实验开展情况,并拿到课堂上分析探讨,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明显强化。借助开展课外实验,就是结合初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体现。比如做鸡蛋被“吸入”玻璃容器中的试验,可采取以下步骤:先准备一个熟鸡蛋,浸泡在白醋溶液中,一段时间鸡蛋皮和醋酸反应充分,鸡蛋皮变软,准备一口径稍小于鸡蛋的容器,在底部铺一层细土。然后在容器中扔进点燃棉团,待熄灭之后,立即把鸡蛋对准容器口处。发现棉团火焰熄灭之后,鸡蛋迅速掉进容器中。冷却一段时间发现鸡蛋皮又恢复了坚硬状态。教师接下来剖析原因:棉团燃烧容器内的一部分氧气,且排除一些空气。待火熄灭后,容器内气温迅速降低,压强低于空气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把壳变软的鸡蛋压入容器中。从这个实验就可以发现,开展课外探究教学一方面能够完成初中科学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实验任务,另一方面能拓展科学实验内容和形式。值得推崇的是,接着试验调动学生到生活中搜寻试验素材和寻找实验的方法,通过引导他们的实验过程,探索实验步骤等,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大大激发了他们思考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技能。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意味着学生要处理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和难处,甚至付出努力和心思最终没有收获和成功。这个过程是很造就人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寻求创新的经历,对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发展都是不错的历练和提升。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带来的作用是积极高效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预先布置学生动手设计操作某一个实验,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展开探究,探讨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器材使用是否正确,并积极探讨改进策略。如在操作光合作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或者公布教材实验步骤,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探讨设计方案步骤是否正确有效。虽然学生对于实验原理都能表达明确,就是调节绿色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会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是,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实验效果,比如环境中的光线条件、空气湿度、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都需要学生考虑进去。
(三)引入情境教学法。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高效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就得尽心准备,深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情况,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入采用情境教学法,使他们进而进行深思深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月相及其变化”试验时,教师就应当根据试验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设计一些趣味的问题,结合试验和教学搜集实验器材和道具。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互动,创建一些情景或者场景问题,如在一个月当中看到月亮由缺到圆,又转为月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怎么回事?日食和月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你能详细叙述其中原理吗?提出该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查找真相,了解月相变化秘密。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器具展现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找出合理解释和自然现象原理,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总之,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把探究性教学模式引进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探究性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模式,给科学实验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鲜空气,教师教学焕发新生,学生学习也兴趣盎然,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必要,完全契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和探索,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合理运用,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
实验类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从初中化学实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实验活动提出了以下几项教学措施: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做好教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学生;教学措施。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原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高达90个,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如何高效完成实验,将实验教学的价值扩展到最大化,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的改革需要从观念入手,反之则劳心劳神,抓不住重点内容。虽然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化学药品有毒、有腐蚀性,但并不能因为有危险、有困难,而放弃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规避实验风险,将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本内容,投入到具体化学材料的认知中。例如,在“燃烧需要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难免出现火苗。针对“火苗”这一带有危险性的因素,教师可从燃烧材料、燃烧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首先,实验环境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减少每次实验燃烧材料的数量,对火苗的最大程度进行限制;最后,制定详细地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确保火苗产生的烟气不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损伤。在做好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准备工作后,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得到教材里的结论。
二、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和类型较多,如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就会降低实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习惯,实验之前需要开展预实验工作,包括理论指导、教师演示、注意事项三大方面。教师演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更加形象的实验流程。例如,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设备的密封性、除水干燥、设备顺序等内容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正确结论,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简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石灰水溶液的流程以及实验设备,从而使学生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以真实的试管、烧杯、石灰水溶液、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思考实验方法的改进之处;最后,进入实验课堂,根据个人心得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结论与预期结论一致则证明实验正确,反之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化学实验教学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新方式展现了更多实验和实验细节,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室外观察酸雨,分析酸雨成因和危害的野外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学生无法接触到酸雨产生危害的地区,更无法体会它的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解决。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便可以得到与酸雨相关的海量资料,拿出其中20到30份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得到较为正确、全面的结论。
四、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化学实验是从教材到现实的过渡,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应用三者的内在统一。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试验中,学生是否会想到饮料瓶中的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中是否可以利用雪碧、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厨房中的食盐是否可以制成代替氯化钠,配制氯化钠溶液;铁丝、废弃的输液瓶、筷子等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学实验教学层面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路,给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学化学;从具体实验安排看,多媒体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从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实验本身扩展到生活、生产中,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立体性认知。
实验类论文篇十二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升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实验类论文篇十三
这一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绿豆、蚕豆、花生、黄豆、玉米、凤仙花、向日葵等好几种植物的种子。后来,我们还将每种植物的种子各捡出一粒,把它们浸泡在水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同学发现绿豆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而像蚕豆种子过了一天了,还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绿豆种子怎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呢?而且,同样是绿豆种子,也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跟同学讨论,然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二、研究问题。
为什么绿豆发芽有快有慢?
三、猜测。
张老师问我:“都是绿豆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呢?你觉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我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可能与种子的大小有关;
2、可能与种皮的厚薄有关;
3、可能与种皮的软硬有关;
4、可能与种脐的大小有关;
5、可能与教室的温度有关;
6、可能与潮湿或干燥有关;
7、可能与水量有关;
8、可能与空气有关;
9、可能与种皮的'颜色有关;
10、可能与做实验的杯子大小有关;
11、可能与绿豆的生长过程有关;
12、可能与绿豆的硬度有关;
13、可能与绿豆的轻重有关;
14、可能与绿豆的新老有关;
15、可能与装绿豆的盒子有关。
有了自己的猜测,张老师建议我选择其中一两个做实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准备了几个小盖子,拿出学具袋中所有的绿豆来做实验,后来绿豆不够了,还找张老师借了几颗绿豆做实验。
1、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一:准备一大一小两颗绿豆和两只同样大的小盖子。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他们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大绿豆已经发芽了,它长出白白的长约1毫米的“芽”,而小绿豆还没有发芽,只是变大了一点。
(2)实验设计二:拿两个同样大的小盖子,分别放入一颗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一个盖子里多滴些水,另一个少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两个盖子中的水都淹没了绿豆,它们的变化情况没有太大的不同。
(3)实验设计三:找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小盖子,再找两个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小盖子里的绿豆种皮已经裂开了一条缝,而大盖子里的绿豆还没有,只是变大了一点。
(4)实验设计四:拿两个同样大的盖子,再找两颗颜色深浅不一样的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及时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这两颗绿豆种皮都裂开了,都长出了一点点白白的“芽”,而且变化程度都差不多,所以我认为,颜色几乎不会影响绿豆发芽的快慢。
(1)大小不同的绿豆,大的发芽快。
(2)水量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受到影响。
(3)盖子大小不同时,小盖子里的绿豆发芽较快。
(4)绿豆颜色深浅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实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的绿豆在小盖子里边发芽比较快。
五、体会与感想。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特别是亲自动手做这些实验,我觉得很开心,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还体验到科学探究非常有趣。我要把这些收获告诉我的朋友!
实验类论文篇十四
摘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决定了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当前数字校园的环境下,高校对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文科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对开放性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并结合国内部分高校一些具有文科特色的实验室构建模式对传统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科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开放性教学;创新发展。
一、绪论。
文科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1]。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于文学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方式影响下,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实证与调查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创新能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同等重要,其应用和管理水平也日益成为评定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2]。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因为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距离理工科实验室相对成熟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多模式教学、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等,成为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高校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综合性要求,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从单纯的理论性学习变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穿插,再到构建专业实验室、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验训练和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从仅仅配置有教学设备,用专业设备辅助教学,再到建立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逐步转变,“应用型”的特点逐步凸显。
(一)构建文科实验室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理论的灌输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很少设置有学生交流或互相提问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互动性差。实验课虽是专业理论外的辅助课程,但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拿出来运用或求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性大大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文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场地,专业设备、教具和软件的配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这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专业实验作品的设计创造、对文科特色实验室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较早建立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筹备资金购入设备,并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了汉字研究实验室,以“学研一体”为宗旨,充分证明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作用,成为了学科内的先导;在文科研究数据化平台的构建方面,浙江大学创办了社会科学研究实验室,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对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是文科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典范。
(二)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实验教学被纳入到文科实验教学大纲中,每学期有固定的实验课时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高校对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思路仍有待完善。1.重数量、求规模,资源重复率高。文科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一定是从“质”上首先满足需要,要建立专业要求达标、技术水平先进、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一味追求实验室数量多、规模大而不求内容的达标和丰富,非但不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的需求,也造成了学校经费和专业资源的浪费。2.缺少专业人才,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有丰富的行业内实践经验,是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理论而言,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诸多高校实验岗的教师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实践经验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下,实验课程一直都处于教学的辅助地位,实验岗福利待遇低、职务升迁机会少,造成许多科研或教学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无心创新实验室教学内容以及管理工作[3]。3.开放程度不够高。目前高校的文科实验室一般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放,开放范围小,没有发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其次,开放时间短,学生课程以外的时间可以申请借用实验室,但又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或管理者进行技术指导,很容易造成设备或软件的损坏。4.硬件设施更新换代速度过慢。实验室建设一般以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设备为基础,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做好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计算机和专业设备都比较陈旧,更新换代慢,软件升级节奏落后,造成课堂实际操作与现实应用要求的严重脱节。以传媒行业为例,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广泛采用高清摄像机和编辑系统,并有专业制播流水线保证节目的高品质播出。但在一些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摄像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的已经是被淘汰的器材种类,软件版本过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三、开放性教学改革的模式及重要性。
对于文科实验室的发展而言,建立专业化实验室,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和课时,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效果,为理论转化成实践经验而服务。
(一)开设不同形式的开放性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覆盖范围广,对学生而言,参与实验课程可以从本专业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要求扩大学习范围;对实验教师来讲,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设施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首先,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加强沟通互动。小组内同学以某一个实验教学方向为学习目标,自由掌握课内课外的实践操作,形成协作团队。实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近两年来“无人机”的现实应用和技术操作等,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课下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次,培养实验助理,辅助教师指导完成课堂实验。由于实验课程大多涉及到专业软件或信息平台的使用,与计算机或专业设备打交道,因此课堂上容易出现多位同学同时需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景。这样的情况下,实验教学助理相当于学科代表的身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可以协助教师完成课堂内外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处理。最后,为学生参赛作品、毕业作品的制作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涉及专业学科方面,文科也有较多的专业领域内比赛,如何选定并完善参赛作品,实验教师应当提供更多的技术性指导,可以由学生申请后在实验室设备上完成个人作品的创作与润色。
(二)改革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加强实验环节。
传统实验课程给人的印象是呆板、枯燥和难以理解,课堂互动性差。在文科实验教学中,最应当注重的问题是,教师不再引导学生去“想当然”,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完成实验作品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课时的前半部分应为理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投入实践,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个人或小组作品。
(三)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实验作品或成果的产出。
对成果的鉴定与考察也是检验一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生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文科实验室应当设立专门的素材资源库,一方面为更多学生提供各类专业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分类归档留存学生实验作品,并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四、构建文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发展的新体系。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应当有“三个注重”,即:“基础实验注重分享、专业实验注重方向、综合实践注重个性”[4]。这既是教学理念,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文科实验教学要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在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的主观能动性,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促使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5]。
(一)继续加大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及时更新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已经建立的文科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70%是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少量的为艺术和传媒、法学,而其他的文科类专业几乎没有相应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文科实验室目前的建设发展主要以院、校极实验中心为基础单位。高校应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建设,从数量、质量上严格把关,加大技术扶持和资金投入,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早日创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当做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具有文科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形成专业教材。
1.打破原有课程限定,凸显实验课特色。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两部分,实践环节可以不受场地和原有课堂规定的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传媒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有《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实践课程,此类课程因为涉及到专业照相机、摄像机、剪辑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取景拍摄,由学生自由设定主题进行练习。2.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实验课教材。每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理论、实践操作内容、课堂作业设计、备用练习素材、学生提出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教师的课堂记录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实验教材。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对彰显专业特色、宣传推广实验中心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入实验岗人才时注重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的身份进行融合,管理的同时承担教学,可以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实验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讲座、培训或深造,努力打造出一支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过硬的专业化实验师队伍。
(四)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和规章体系。
针对实验人员的职称考核要结合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制定更为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这应该有别于对教师岗的职称考核办法。比如除强调学术论文、教学论文的成果以外,也应该注重实验教学成果的产出,有无创新性实验项目报告、有无指导学生完成的大赛获奖作品等等,都可以纳入综合考评的范围。
(五)构建专业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实验教学成果。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文科专业而言,在专业平台上上传学生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风貌、开辟留言分享区加强互动、设置大赛链接专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都是文科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推广实验教学平台对促进文科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加强与文科兄弟院校间的沟通交流。
文科专业实验室存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差异化现象,不同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互动,有利于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场地和条件,加大对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需求。此外,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科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经验,总结自身不足,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要充分了解并及时适应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为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2]魏晴.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趋势[j].中国市场,(5).
[3]陈玉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对策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7).
[4][5]李殿鹏,吴华洋,李艳酥,韩莉.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
[6]刘二虎,戴玉蓉,熊宏齐.高校人文社科类十堰市发展现状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
实验类论文篇十五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6。
实验类论文篇十六
听老师说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可不相信,偏偏要亲自来试一试。
我在一只纸杯里倒满了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可刚一接触水面,我的硬币就沉了下去。我想把它捞起来再放,爸爸在一旁看到了,说:“湿的硬币更加容易沉下去了,你要用干的硬币才行,还有放的时候尽量水平地放下去。”我又找了好几枚硬币,但每次硬币都是斜着进入水中,没有一个浮在水面的。
我没有信心了,于是找资料来看,立刻发现了一个方法。于是,我在硬币的下面放了一张小纸片,这样就可以使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而且不会被手动掉了。等会,当纸被浸湿沉下去后,硬币就会浮在上面了。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纸也湿得很慢,渐渐地,有一点水渗出来了,中间的纸片开始下沉了,水上来了。又过了好一会儿,纸慢慢地沉下去了,硬币却浮在了水面上,它四周被水包围着,这些水明显高于硬币,像随时都要淹没它似的,但就是没有满上来。我喜出望外地喊起来:“我成功了!”
只见硬币浮在水面上,似乎只要轻轻地动一下,就会沉下去,我屏住了呼吸。
水为什么会高起来,却不淹没它呢?我去百科全书里查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它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果水的密度再大一些的话,可承受的重量还要大。
哦,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然界中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或停在水面上,原来它们的脚也是被水的张浮力托住了。科学的世界真奇妙啊!
实验类论文篇十七
在网上看到这个实验,我想既然人家都写到网上上了,肯定不会有错,只要我一做就能成功。但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我和书维在矿泉水瓶子里灌满了水,然后把纸小心翼翼地放到瓶口上,再慢慢地把瓶子倒过来。我小声地说:“我的好水,我的好纸,你们千万别掉下来呀。”但是它们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还是淘气地跑了出来。水溅在我的脚上,凉丝丝的。
书维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经常是先看到我的瀑布——瓶子里的水哗啦流了下来,然后就听到哗的一声——书维的“瀑布”也制造好了。接着就是我们俩的一阵狂笑。我们两个好像在比赛倒水似的,你一瓶我一瓶地往下倒,总不见成功。地上已经是一大滩水,上面沾着许多废纸。
就在我们快要灰心的时候,妈妈看了看说;“你们的水装得不够满,必须要灌得水流出来才行。水装不满,里面留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把纸压下来。”我们就把水装得灌不进水为止。可还是不行。妈妈又说可能是纸太小了的缘故。我又去拿了一个本,一次用一整张,还是不行。妈妈看见纸张又厚又硬,给我们拿来一个纸张又薄又软的作业本,还是不行。“是不是一张纸太大了,重力过大会掉下来?”妈妈猜测着。我们就一次用半张纸来试。哈哈,我终于成功了!不一会,书维也成功了!我们俩欢呼起来。妈妈高兴地给我们照相作纪念。更让人高兴的是,照相持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们俩的纸都没掉下来。哈哈!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的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所以,如果水不灌满,里面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纸就会掉下来。那么,为什么纸必须得是薄的才行呢?稍微厚一点的本纸却不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还是想不明白。
现在知道了吧,科学实验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呢!
实验类论文篇十八
上课了,这次上课和以往不同。老师拿出了一个杯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一个铁做的透明杯子,上面还印有五彩的小花,美丽又不失淡雅。”我也默默地想:刚写完了闹钟和冰箱,这次不会又让写水杯吧?想着想着,老师又拿出了一瓶水,有的同学问这瓶水是用来干什么?水是冷的还是热的?用他们来做实验?“对了!就是做实验。”老师说。我们带着一大串疑问,观看老师做实验的全过程。
老师首先拿出这瓶水倒入杯中,先是大胆地倒,后来又小心翼翼,生怕水溢出来,最后甚至又一滴一滴地倒,直到把杯子盛满。之后,老师拿出一盒回形针,说:“如果我把一个回形针投入水中会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形针会沉到水中,水会溢出来。”“我们来试试吧”,老师微笑地说。说着,一个回形针被投入水中。可是,水竟没有溢出来。同学们一下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回形针能吸水吗?回形针不是铁的吧?老师仍然笑着,说:“要不我们再投几个?”说罢,四个回形针又快速投入水中。这时,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到底投多少个回形针可以将水溢出来?”有的同学说20个,有的同学说40个,有的说60个,有的还大胆猜测无数个!老师又开始投了,随着同学们那“6个、7个……20个”,20个的希望破灭了;“21个、22个……60个”,水还没有溢出来。就这样,40个和60个的希望也这样破灭了。其中,有的同学还不时发出“太神了!”“怎么可能?”“不会永远也溢不出来吧?”这样的连连疑问。就这样,70个……80个……一直到164个,一滴水才忍不住跳了出来。这中间,我们小小的脑瓜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带着这些为什么,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这其中的奥秘:水中有无数个水分子,在一根根回形针落入水中时,它们不想失去一个伙伴,就紧紧地拉着手。到了164个的时候,它们无法再握紧了,才失去了一个伙伴。
我们在同学相处时也要这样。我还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拉断一根线很简单,但一个人拉断几根线却无法完成。如果有很多人一起拉,线一定会断的。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大的力量也比不过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成功。通过这次实验,我领悟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