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论文(实用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的论文篇一
摘要: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全名为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基辅美术学院。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秉承了苏联美术建立的素描造型法则,又融入了现实主义传统。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乌克兰的独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在继承“苏派”素描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素描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形式材料
一、素描教学体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造型艺术上属于一个体系,在素描教学上也同属于一个体系。
李天祥曾经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这一体系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成熟于十九世纪,苏联时代集其大成,形成了今日与欧美有所区别的俄、苏体系。
美术的论文篇二
美术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创作以及欣赏艺术作品,能够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并展示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表达能力。作为一个美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和乐趣。在此,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以期能够给其他美术学习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学习美术要有热爱之心。美术创作是一个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繁琐的素描和绘画技巧的学习来说。因此,只有对美术有着深深的热爱,才能够坚持下去并享受其中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创作才华,培养创作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积极面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学习美术要善于观察。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准确的观察,才能够再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例如,当我学习绘画人物肖像时,我会仔细观察每个细节,如眼睛的轮廓、鼻子的形状以及嘴唇的线条等。通过这样的观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征和表情,从而在绘画中准确地再现。只有不断地观察和锻炼,才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第三,学习美术要勤于实践。就像任何其他学习领域一样,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际创作和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技巧,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素描时,我不断地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观察和模仿大师作品,逐渐提高了我的素描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美术技巧,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第四,学习美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美术是一个多样化和自由的领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参观美术展览和画廊,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和讨论,这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和创作灵感。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够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风格。
最后,学习美术要享受过程。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为了最终的创作成果,更是通过创作的过程去体验和感受艺术的乐趣。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发现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每一步的进步,享受每一次的尝试。美术是一个无限创意的领域,只有从中发现乐趣,我们才能够在学习中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
综上所述,学习美术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热爱、观察、实践、开放和享受是我在学习美术中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经验,能够给其他美术学习者一些启示和帮助,让大家都能够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美术的论文篇三
第一段:介绍美术课的重要性和我对美术课的期望
美术课是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于我来说,美术课是我非常期待的课程,因为我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并且进一步了解艺术的魅力。
第二段:对美术教师的敬佩和对她的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美术课上,我对美术教师充满了敬佩和赞赏之情。她不仅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美术知识,如线条的表现、色彩运用等等。她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她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兴趣,让我们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段:对美术课的收获和学到的知识
在美术课上,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感情,通过调配不同的颜色来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我还学会了画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虚线等等,并通过这些线条的组合来创造出有趣的画面。此外,我还学到了关于绘画构图的一些技巧,如对称、比例等等,这些技巧对于创作一幅美丽的画作非常重要。
第四段:对美术课的启发和对艺术的理解
美术课对我不仅仅是一次技能上的学习,更是一次对艺术的理解和启发。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它们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每一个细节。同时,艺术也让我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审美观念,拓宽了我的眼界。
第五段:对美术课的展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美术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带给我快乐,更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加强美术课的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我相信,在美术课的引领下,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画笔记录下更多美丽的瞬间,用艺术传递更多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起来,通过美术听课,我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更收获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认知。美术课不仅让我更加熟悉了艺术世界,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个更有艺术修养和美感的人。
美术的论文篇四
首先,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高中的美术教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
1、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文化中去,因而美术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零碎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生成新的知识。课程走向综合,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有利于整合和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改变教育功能的现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的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由此看来,高中美术教育的四维度是紧密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针对社会更新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而制定的,它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经过三年高中美术教育的学生真能达到以上的目标吗?
我们应该能看到现在社会的的一些年轻人总是打着个性的旗帜,穿着稀奇古怪的服饰、议论着低俗书籍影视,审美观念完全与学校里面的美术教学内容背道而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误区一:重显性,轻隐性的功利主义。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重要,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上级领导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主要依据是一种显性价值――升学率。“搞素质教育,连升学率都上不去,还有什么素质可谈?”于是,作为学校领导考虑学校的生存问题自然要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育者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只考虑到今年,明年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是徒然。一个教育者,如果随时想到的都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又怎么会任美术欣赏这么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虚设呢?而且,当前的高中生,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睡前有谁不希望来轻松的艺术享受?长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大学招收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吗?是人格健全的吗?是懂得中国优秀文化的吗?是对各国文化了解并能包容的吗?美术文化会很好的延续吗?一个没有艺术气息的民族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隐性的问题,答案不可能是肯定的,有的大学生,穿衣打扮连基本的配色知识都没有,有的大学生连中国画是什么都不懂……。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因此,笔者认为,轻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甚至将其变为虚设,而只重视少数美术专业学生的升学,这是只注重显性的升学率价值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的功利主义思想。
误区二:重眼前,轻未来的功利主义。
误区三:把美术想的过于高端,认为美术是一小群人的游戏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
这光光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笔者倒是认为这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那么这个误区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高中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其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详细地说,高中美术教育就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念作为宗旨,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以及社会化。长久以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这种作用不断的被错误地认知,因此造成高中美术教育在现实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当代艺术走进课堂,真正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术的论文篇五
美术是一门独特而魅力无穷的学科,通过观察、创作和表达,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门关于美术的听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还体验到了美术的魅力。以下是我对这次听课体会的总结。
首先,通过听课,我深刻体会到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从古代绘画到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从中,我才意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它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形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抒发,也是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反映。通过美术的学习,我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还能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其次,美术听课让我重新审视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一次讲座中,老师提到了一个问题:“艺术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我意识到艺术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以前的认知范围。通过学习,我明白艺术可以带给人们无尽的慰藉和力量,可以啓迪人们的思想,促使他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艺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可以让后代感受到前人生活的痕迹,并且为他们提供灵感和创造力。因此,美术听课使我重新认识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穷价值。
第三,美术听课让我对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光影、色彩和线条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技巧。在他们的作品中,普通的物件可以以纯熟的技法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学习他们的法则和技巧,我知道,运用适当的光影和色彩可以调动观众的视觉感受,营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此外,我还了解到了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相信自己在美术创作方面会有更大的进步。
另外,通过美术听课,我还认识到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在一次讲座中,老师分享了一个艺术家的故事。这个艺术家在创作某幅作品时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一度陷入了迷茫和挣扎。但最终,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震撼和感动。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艺术创作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深思熟虑。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并对自己有信心,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美术听课让我对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通过学习和观察,我明白了美术的广泛性和深远价值。美术创作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耐心和坚持。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通过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用美术的力量来传递和分享我的情感和思想。
美术的论文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美术论文是一种在学术界常见的文献形式,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家或艺术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为美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我最近读过一些与美术论文相关的文章,通过阅读的过程,我对美术论文的重要性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挖掘美术论文的深度(200字)
美术论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某一特定艺术家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其个人经历、风格特点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理解,进而为美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美术论文还可对艺术理论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为艺术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
第三段:美术论文的阅读技巧(300字)
在阅读美术论文时,我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对于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读者而言,要有审美的眼光和敏感度,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和共性。其次,要善于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同时,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质疑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要保持思考的深度,对于论文中提到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反思和拓展,拓宽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段:美术论文的贡献和局限(300字)
美术论文在学术界和艺术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艺术家和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通过对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艺术家个人经历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美术论文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研究视角可能过于狭窄,只围绕某一特定的艺术家或艺术派进行研究,无法全面和客观地评价艺术的发展趋势。此外,论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也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艺术领域多元化和复杂性的要求。
第五段:结论(200字)
通过阅读美术论文,我深刻认识到美术论文在美术领域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其所带来的贡献和局限。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关注美术论文的发展动态,从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启示。同时,我也会更加重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努力提升审美素养和研究能力,为美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的论文篇七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它的职责是大规模地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美术类专业中应该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与传承。但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普遍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的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的美术及设计人才。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力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本文就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究。
1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设计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报考,其生源数量多且广,而且就业前景广阔。高职院校对现代设计艺术专业也非常重视,因为它投入的成本比较小,但是学费却非常贵,学校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所以学校非常愿意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对而言,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不仅生源数量少,投入成本大,学费相对也比较低,高职院校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在这一学科上。
1.2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招生难
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都存在问题。第一,生源问题。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在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美术方向),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这门传统工艺,与知名企业联合,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建了蜀绣、漆画等实训室,并建立了供学生实践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当年招生的时候,这一专业仅招到14个人,勉为其难开设课程。在,学院为了培养出更多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希望能够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促使其向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方向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艺术设计专业而转向该专业,最终这个想法只能放弃。招生情况仍然不理想,学院只好将该专业转向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由此可见,生源数量少是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高职院校宣传力度小,与企业合作效果差
一直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这门专业的宣传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与企业合作的效果也不太好,这也是导致学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2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2.1专业设置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比,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分类更加细致。因此,在对其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就是要“因地制宜”,从本土化因素出发,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例如,对于广州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开设传统工艺学科时,就可以从广州的文化特色出发,广州有闻名于世的“三雕一彩一绣”,“三雕”指的是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指的是广彩,“一绣”指的是广绣,这些都是广州极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广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另一方面,在设置专业时,要尽量避免“广”与“专”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出来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在专业上下苦功夫,要多培养“x”形人才和“t”形人才。“x”形人才从概念上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古典家具与雕刻这两门工艺有相似点,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t”形人才则是指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是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独到见解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作为“t”形人才,不仅要能够继承老一辈手艺人的.精湛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创造出有灵魂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当代社会,这种“t”形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更容易就业。
2.2明确课程设置,培养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在当今市场情况下,“t”型人才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展开进行明确的课程设置,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适合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将传统工艺课程与现代设计专业相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图形等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来,让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开设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如室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手工漆艺饰品课程,美术教育可开设陶艺制作课程,等等。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让每一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能。最后,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可以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了解市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对设置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进行调整,力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沟通和协作,共同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传统工艺美术实践提供场所。例如,可以建立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或者与企业联合创建生产性实践基地、研发中心等。
3结语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这三大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开设具有地方色彩的传统美术工艺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此,探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海明.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5-7.
美术的论文篇八
美术论文是美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论文可以扩展自己的美术知识,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而且开启了新的思考角度。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美术论文时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开展个人思考
阅读美术论文时,我发现重要的不仅是理解文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进行个人思考。论文中所涉及的艺术观点、创作思路以及表达方式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形成独到的见解。通过个人思考,我认识到艺术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碰撞,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
第三段: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
美术论文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论证,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对于理解这些观点的真正含义至关重要。通过批判性阅读,我们可以对论文中的观点进行剖析和评估,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更可以使我们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美术论文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作为艺术学习者,我们需要不断通过实践去检验论文中的理论观点,并亲自体验其中的思考和感受。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使我们的美术绘画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
第五段:启发与反思
通过阅读美术论文,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在实践中领悟到更多的艺术启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和成长。同时,阅读论文也使我认识到美术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艺术家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才能保持创作的活力和魅力。
总结:
阅读美术论文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美术观念的拓展和思考引导。通过个人思考、批判性阅读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可以拥有更深入的美术理解和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同时,阅读美术论文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以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和创造力。尽管阅读美术论文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是坚持下去,收获一定会超出想象。
美术的论文篇九
通过新教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理念,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与艺术教研组,让美术教育能够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进行。而通过小组与教研组的成立,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让美术教育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不是将美术视为课程负担。
2.引进专业的美术教师
通过以上笔者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资源薄弱这一现状,学校方面可以大力扩招具有专业水平的美术教师。同时,学校还可以进行一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解决由于专业美术教师缺乏,无法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这一问题。并且,具有专业水平的美术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与教学。
3.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教育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城市教育,但其美术学习环境极为优越。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写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美术理论教学,学生可能还无法在实际中运用,只能照本宣科。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指导学生将身边美丽的事物画在纸上,不但能够有效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当然,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写生,外出写生时划分区域,一部分学生画花,一部分学生画树,一部分学生画山……把这些画花、画树、画山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给予表扬。然后再对学生作品中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与指导。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以上就是笔者通过自身经验与教学探究的所有分析。农村小学美术有效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技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而,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的论文篇十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观念培养
摘要:国家教委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就明确了美术欣赏课为普通高中审美教育的必修课。但长期以来,高中的美术课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许多地方中学,美术课程都未开设,即便是设置了美术课程的,也被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为主要学科让课时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对此,国家教育部又先后于和2003制定并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起到了规范与保障作用,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又一次凸显了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培养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期,美术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审美观念的培养对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中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审美观念的培养,有益于文化课程的学习。现在的中学生正在承担着繁重的学习压力,每天面对的是为迎接高考的知识,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通过高中美术课程对审美观念的培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有效的调节学习上的紧张情绪,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去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与此同时,审美观念的培养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审美观念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熟悉我国以及世界极为丰富的文化瑰宝,提高生活品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设置一套科学有效,符合高中的教学实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案,通过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落实学生的审美观念,成为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对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审美观念。所谓审美观念就是一种心理,主体面对某一认识对象,由最初所产生的直觉印象,在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支配下做出的一些列的分析、判断的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它既可以细化到穿什么衣服、佩戴什么饰品等小细节,又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生活品味和处世态度。
(一)注重通过教学,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高中美术新课改,将以前的美术欣赏调整成了美术鉴赏,欣赏和鉴赏一字之差,反映出来的内容完全不同。欣赏侧重于玩味,而鉴赏侧重于对艺术品的观赏。新课改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美术这一门视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与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高中生虽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是美术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重视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审美观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审美,审美也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每一个学生都有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的权利和能力。高中美术教学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促进其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观。
(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兴趣
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其合理性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往老师一味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对此,要注重在教学中设置师生互动环节,比如,如果课堂内容是要欣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以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大致的`介绍,再由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们的讲解进行点评,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更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其能够主动的去发现美、感知美。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搜集作品,在课上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们接触更多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感受生活,发现美的兴趣。
(五)多手段教学
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其自身的艺术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这样的枯燥无味的简单教学,不符合艺术性知识的学习要求,也无法实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目标。因此,要引入多手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新颖化,教学方式灵活化的“三化”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注重实际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关于花的作品时,可以带学生们去公园实地去观察,通过这样近距离的实地接触,相信学生们会发现以往被忽略的细节,会感知到身边的常见事物的美再比如讲到关于鸟、猫等小动物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们模仿一下各自印象中有关这些小动物的眼神、神态等,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即灌输了知识,活跃了课堂,又可以使学生们对身边被忽略的美有所感知,毕竟,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起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使其能够从身边事物上能够感知美、享受美。再有就是可以引进音乐教学、影视教学,通过音乐作品或是影像作品的配合,更能使学生对纸面上的绘画作品有更为生动的认识和欣赏。
参考文献
2、张杰,谈设计师的知识结构[j],装饰,2002.12
3、何政广着,抽象派绘画的康定斯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美术的论文篇十一
美术论文作为一种学术论文,对于广大美术爱好者或者从事艺术行业的人士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并思考美术论文,不仅能够增加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还能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阅读了许多美术论文后,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结构,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段:引入美术论文阅读的背景与过程
在这一段,我可以简要介绍我是如何了解并选择阅读美术论文的。可以提及我对于美术的热爱和对于深入了解艺术的渴望,以及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美术论文的资源。接着,可以讲述阅读美术论文的过程,包括我是如何筛选、阅读和理解这些论文的。最后,可以明确本文主要是要分享和总结美术论文阅读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美术论文拓展了对于艺术的认知
美术论文对于艺术的探讨和解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在这一段,我可以列举几个我阅读过的美术论文,引用其中的观点和论证,来说明美术论文如何拓展了我对于艺术的认知。可以提及我在阅读论文时意识到的一些全新的艺术概念或者观点,以及通过论文对于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流派的深入了解带给我的震撼。
第三段:美术论文提高了审美能力
美术论文的写作和阅读需要对于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帮助我们培养了审美能力。在这一段,我可以分享在阅读美术论文过程中,我是如何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的。例如,我开始能够通过对于作品线条、色彩、构图等要素的理解来对于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还能够在鉴赏一幅画时理解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境。
第四段:美术论文启发了我的艺术创作
美术论文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还能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与指导。在这一段,我可以分享在阅读论文后,我如何开始运用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举例自己的创作作品并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来说明美术论文对于我艺术创作的启发作用。
第五段:结尾总结与展望
在这一段,我可以总结前文,并对于美术论文阅读的心得与体会进行概括。可以回顾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并指出美术论文阅读对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可以展望自己未来继续阅读美术论文的计划或者希望通过论文阅读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特定的艺术领域。
通过以上五段式的文章结构,我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我对于阅读美术论文的心得与体会。同时,通过引入背景、列举事例、分享经验和展望未来,能够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有层次感。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去阅读美术论文,并从中获得灵感与启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术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在进行,美术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学科,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的人文发展,人们对于美术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该文介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改善美术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探索研究
一、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1.培养美术类艺术人才美术教育的对象有一部分是有志于从事美术及相关行业的学生,美术教育目标是使他们能够学到专业的技能和创作能力。根据我国文化部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颁布的教学方案,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将来能够在美术教育部门、文化艺术单位等任职的高级专业人才。2.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传承美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美的观念,美术的概念和含义是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能够通过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感受,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
1.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或专业性质划分学生群体。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心智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美术学习更有自主性。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美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图像引导学生进入美术情境。年龄较小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这有利于他们更容易地进入教师所创造的美术情境,从而加深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是专业还是业余学习美术对学生进行划分,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注重他们的美术基础学习,通过分析一些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2.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美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乐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在欣赏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给学生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为了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高校的美术教学运用了阶段考核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美术教育的发展
面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人们更需要关注美术教育的理念、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与认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音像技术的发展,图像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和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于美术的重视度降低;数码复印等技术的发达也导致美术作品渐渐失去了创作优势,人们选择了能够降低成本和增强宣传效果的数码技术,忽视了传统的美术创作,这导致美术创作的需求量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中西方美术角度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绘画技巧,西方一些国家在美术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使美术创作更加自由。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美术教育的目的随着教育改革发生了变化,所以美术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我国传统绘画在国际美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等美术院校需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作为核心,同时提高学生对油画等绘画的了解,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教育要在观念上作出改变,需要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石磊.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美术的论文篇十三
美术鉴赏课虽然结束了,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给我们看的纪录片让我了解了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美术发展进程,让我感受到艺术给人带来的美感,也让我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审美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们的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画派,所以我的论文是以《日出印象》来看印象画派。
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了淡淡的红色。几艘小船正缓缓驶来,远处的货轮也开始工作了,整个海港在曙光中慢慢苏醒,阵阵暖意正随着那轮红日扑面而来,破晓前微凉的雾气也在渐渐散去。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就是三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但是印象派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增强,画家也开始越来越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希望表现自己眼前真真切切的世界和内心真实的感情。而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吸收了自然科学对色彩的研究,人们渐渐发现,物体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座教堂是灰色的,但是它在朝阳的照射下就变成了金色,当夜幕降临它又变成了黑色。所以环境和光的变化,物体的颜色是随之发生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是抓住这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光与色的印象,然后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莫奈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价值和美好所在。他专注于每一个细微的光彩的变化,它的画面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灵动性散发着色彩的生命力。在他的画中,那些色块似乎在人们的眼前不停的跳跃,融合,使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带动被感染。《日出印象》便给人这种感觉,我们似乎站在海港不远处一个公寓的窗边,眼前旭日正在冉冉上升,驱走清凉的雾气,带给我们新的一天。
红日冉冉上升,阳光由柔而强,大地迎来光明,一个个连续的变化的瞬间组成了动态的画面,由他们构思自己的图画,让他们表现自己风格。而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捕捉动态大自然的一瞬间,把它定格,将它画出。
不再把自己关在画室里闭门造车,不再重现虚构的传说故事,他们带着折叠式手提画架,背着木制颜料盒,搭起遮棚,要着干粮,到野外去写生作画,把亲眼看到的搬到画布上,把实际发生的记录在作品中,把室内绘画变成户外艺术。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他熟悉这里的海岸景色,他脊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气息,人文的踪影。水光相应,烟波渺渺。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绘画不是摄影。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反映外在世界,每一个细节,不管放大多少倍,都绝对真实,都忠于生活。而一幅好的画,却能做到高于生活,用独特的表现手法,经过观众自己视觉的参与,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活灵活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我们常常喜欢传统的经典的绘画,喜欢那匀和的色彩细腻的笔法,喜欢那维妙维肖,细致入微的表现。其实这往往是把绘画和摄影的功能混为一谈。而印象派,是对传统手法的反叛,小笔触,色彩分割的画法,近乱而远和,近粗而远匀,这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此后,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风起云涌,争奇斗艳,画家越来越注重于绘画的形式,而忽略甚至脱离它的情节内容。一直到了现代的抽象派,绘画成了纯粹的色彩组合,而其内容已经无从可知了。
这一切都起源于莫奈,他不愧为印象派之父,首先把自然的真实性降低于色彩表现形式之下,把理想化的主题排斥在绘画目的之外,他为着运用色彩去作画。从此艺术不再是描绘对象的附庸,而有着独立的品格和自主的权利。
历史上没有一个画家,象莫奈那样自觉地运用这样的原理,针对同一主题,专门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光线和不同天气状态下的色彩变化,这类作品被称之“连作”。他会在同一地点支上几幅画架,每天在依次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画架上作画,周而复始,来捕捉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色彩。
由此我们来看19世纪的的法国,在“浪漫”以前,其实有很长一段时期的固板和黑暗。那时,法国画坛由官方学院派主宰,画等级森严。年轻人想走艺术之路,路漫漫、荆棘重重:首先要进美术学院听课,画《圣经》故事或以希腊罗马历史题材的学院画参加比赛,获奖者到意大利进修,然后作品在沙龙展出,被美术学院聘用,最后进法兰西美术学院,才得以修成正果。
于是就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和独断专行,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上的自由。他们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当时随着科学的发展,光学和色彩学的很多研究成果问世。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这些成果的影响和启发,把它们直接运用到艺术法则上,如: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的色彩都是七种原色组合而成的太阳光的照射的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物象受不同的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世界。
因此,印象派和古典写实派的首要区别就在于,它把表现“光”和“色彩”的综合效果成为画家绘画的首要任务,而具体的物象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其本身的意义成為次要。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和空气感的色块组合,大笔大笔的色块组成画面,展示色彩斑斓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其次,由于阳光、空气等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捕捉“光”和“色彩”带来的瞬间“印象”,便成了画家的另一任务。于是他们把画架搬到室外,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画家们把户外写生发展到最高度,展示出大自然不寻常的丰富灿烂的景象。再者,在构图上,印象派发展也可以说是夸大了古典主义的绘画的透视原则。対透视造成的物体大小形变加以强调,造成一种别致的“第一印象”的效果。另外,在造型上,印象派舍弃物体的边缘轮廓线,代之以较为含蓄的色彩过渡或强烈的色彩变换。也就是说是翻转了造型和色彩的关系,让造型服从于色彩,产生一种光影的朦胧。
所以说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美术的论文篇十四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美术;审美定位。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现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接受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吃美术专业这门饭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导致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呢?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甚至我们一些美术教师也希望每个学生和自己一样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掌握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以美术应试为中心,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认为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就是偏重于如何画画,对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虚荣与期盼,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及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动物画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画中蕴含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关爱,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能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学习美术就不再是任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其静物的内容还是以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初中美术教育同样隶属于基础教育,从现状来看,初中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从事美术作为终身职业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抛弃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要重视素质教育感受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两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生活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一、发展中小学学生生活美术教育
1、生活美术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感受美术、体验美术。美源自于生活,所以,我们所学的美术也要源于生活。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呈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这堂课,要学的不仅仅是画画,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学生,最好的美术题材莫过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所以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学的知识不但“活”、“牢”,而且能“用”。
2、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对此,我个人有深刻的经验。兴趣是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比起压力、家长的鼓励等元素更加有效。曾经,我对画素描静物很讨厌,也很害怕。因为素描基础不好,对于形、明暗关系、透视等都不会把握。为此,我对学习素描静物很逃避。后来,老师发现了,他叫我画色彩静物。比起素描,色彩对于形的把握少了。同时,由于我个人对于色彩还是挺有感觉的。所以,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色彩静物。老师再叫我由色彩静物画色彩静物。因为有了兴趣,消除了不自信,画起来还挺得心应手。
3、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学生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地活动所能开发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图书材料、音响材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具体的人,了解生活是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所以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当然也意味着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发展。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生活美术,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最真实的美。对于这个,学生应该要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美。或许只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或许是脚下的一块石头,再或许是身边吃饭的碗。身边不乏美的事物存在,只是要善于去发现。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着那么多“美”,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学习有更高的热情度,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发展中小学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2、美术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中小学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着、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的美术老师,我觉得在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美术这一门课程的态度和观点,还要与时俱进,与生活所联系。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版。
[2]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3]玛琳·加博·林德曼(marlenegharbolinderman):《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4]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3)。
[5]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