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初中(专业14篇)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作成果。总结需要注意哪些常见的错误和陷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数学论文初中篇一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数学论文初中篇二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
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台、尺子、粉笔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课堂形式,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兴趣的大门。
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图文并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插图,视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新颖别致的界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形,实现知识可视化。
电影技术从2d到5d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立体、直观、逼真的感受电影的魅力。
数学学科由其本身的特性所限制,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
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5d电影般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学生会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逐渐失去兴趣。
学习知识应当注重学生左右脑结合学习,而传统教学过多使用学生左脑,忽略右脑的使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左右脑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快速掌握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传递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寓教于情,创设学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源自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一个活泼、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有动有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教材是前人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数学家的定理编制而成,是升华的知识,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工作中的。
学生有时候会质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的体会。
四、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学生爱玩游戏是天性,有时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个数学练习册,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练习题搬到电脑上,而是设计一个小软件,比如“金山打字”就是一个把打字练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让学生把数学的练习题当作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做。
比如可以在习题软件上设计出一些有关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的分类,分出:初级、中级、高级。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是简单的,而哪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例如,小王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小陈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共需1200个零件,问小王和小陈配合需要多长时间?(难度:中等)当学生审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
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可以当场给出习题解析,强化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先不做了”“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一个新的练习”的选项,劳逸结合,更加人性化。
五、寓教于法,真正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论文初中篇三
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锻炼,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让这成为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对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也是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实践。下面,我们就来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几点分析:
第一,有利于数学教学创新发展。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将课本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只顾着自己授课,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少调动自己的头脑思考数学问题,也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做学生的评价者与观察者,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教师不再像原来一样直接给学生呈现问题与答案,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办法,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加以评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堂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师要接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师生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同时,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方法继续教学,而是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反应即时更新教学手段。这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教育业务上的挑战,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正在由传统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第三,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问题,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一直心系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之前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明确自己的力量,找到数学学习的动力,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1、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死板的课堂活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操控者,平衡好课堂活动的动与静,适当活跃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能够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游戏活动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复杂数学问题的简化,也能够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我与别人不一样”的游戏。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像全班学生的个人信息,身高、体重、三围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统计图表形式制作一张信息表。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与他人表格不同的学生胜出,采取车轮战的方法决定胜负。胜者所用的统计图表,会是课本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学生思考,展示与竞争,能够让学生尽自己所能去深入思考问题,用尽可能多的角度发现不同。将游戏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相冲突,在合作中,学生不只能够独立思考,还能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不同角度的独立思考。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具有一题多解性质,一个问题对应着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解决问题,调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积极性,促进他们发言,分享观点,会让独立思考行为变得更加自然。合作,能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更能让他们发现更多独立思考的空白。
比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一些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只关注边的关系。但小组其它成员提出角这一影响因素,就会给他们的独立思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更加轻松,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3、利用创新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是其独立思考增多的必然结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给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前提条件。在教学时,教师用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起开拓课本中的知识,了解数学原理、技能与学习方法,可以带动学生思维运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在引出移项法时,可以利用“4x-3=-2x+7”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帮助数字或者未知数找朋友。将未知数归为一类,放到一起,将数字归为一类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分类与移动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开展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诸多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用独立思考活动,促进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自由,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是落实创新数学教育的重要实践。
数学论文初中篇四
论文摘要: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对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优化。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起到主导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并及时关注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当处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
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初中数学论文网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3.课后反思,及时小结。
讲课后反思、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数学论文初中篇五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有效预习。
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一些预习题,采用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励他们对预习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提醒他们不能将预习流于形式,而是先让他们把本章或本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本章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教材中的例题则要细致分析,这些例题都是所学知识点在应用时的典型,或者是对某个数学定理的证明,如果学生能充分理解例题的意思,并能举一反三,那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必然会更加深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习惯养成前,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时的目标,这样学生预习时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就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确保预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预习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说说生活中他们见过哪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图形,试着将图形画出来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前思考了这些问题,在课堂讲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绝大多数同学的心中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能体现出课前预习对有效课堂的开展的重要性。
二、课中讨论。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辩论,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过程,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辩论中知识有了很好的互补,还互相借鉴了学习方法,还学到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将一些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讨论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代表向大家展示每一组的学习成果,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学生表达集体智慧的探究结果,必定会联系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还可以允许其他成员对汇报者的内容进行补充纠正,甚至将小组汇报扩大为全班学生的大讨论,这样,每一名学生就能共享知识资源,都有思考评价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数学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对数学课本的学习,还包括了对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和相关的科普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只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内学习带动课外学习,培养他们学活教材,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开放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去采集数学实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着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亲身实践。学生的学习也必须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从多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趋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鼓励学生去探讨,引导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大胆猜想,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08期。
[2]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期。
数学论文初中篇六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创造的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增多,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不可估计的力量。本文着重讲述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育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数学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可以高度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管是多媒体演示,还是互联网远程交流,都可以具体直观地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变化对数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学到初中知识内容的巨大转变,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适应,觉得初中数学非常难,从而引发恐惧心态,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初中数学庞大的知识量和知识点的抽象性,为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巨大阻力。这一系列的原因就要求必须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妙,为学生直观具体地展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观,增强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施行,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敏锐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提高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在不断分析和改进中,教师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包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两个方面。我们必须从传达和吸收这两方面着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点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方式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意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复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复习,即使在复习课上也不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他们认为复习课上讲的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学。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变得很繁重,同时也是考验教师能力的时候。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复习教学,是能否把复习课上得精彩的关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产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敏锐的数学意识,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知识,并且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在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
2.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利用数学解决各种科学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建模。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具体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非常具体直观地展示抽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渠道,使学生能够迅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学精数学,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3、结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专业、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师生双方都能获益。但是,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所有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的事实,时刻抓住真正的关键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数学论文初中篇七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数学论文初中篇八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论文初中篇九
[2]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4]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5):1-5.
[5]徐小建.例谈几何变式训练[j].中学学数学杂志.(10):8-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一一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47.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3.
[9]raocr.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石坚等译[m].台北:九章出版社,.前言.
[10]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陆怡如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4.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1990:190.
数学论文初中篇十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
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台、尺子、粉笔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课堂形式,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兴趣的大门。
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图文并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插图,视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新颖别致的界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形,实现知识可视化。
电影技术从2d到5d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立体、直观、逼真的感受电影的魅力。
数学学科由其本身的特性所限制,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
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5d电影般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学生会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逐渐失去兴趣。
学习知识应当注重学生左右脑结合学习,而传统教学过多使用学生左脑,忽略右脑的使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左右脑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快速掌握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传递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寓教于情,创设学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源自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一个活泼、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有动有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教材是前人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数学家的定理编制而成,是升华的知识,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工作中的。
学生有时候会质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的体会。
四、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学生爱玩游戏是天性,有时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个数学练习册,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练习题搬到电脑上,而是设计一个小软件,比如“金山打字”就是一个把打字练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让学生把数学的练习题当作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做。
比如可以在习题软件上设计出一些有关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的分类,分出:初级、中级、高级。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是简单的,而哪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例如,小王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小陈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共需1200个零件,问小王和小陈配合需要多长时间?(难度:中等)当学生审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
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可以当场给出习题解析,强化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先不做了”“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一个新的练习”的选项,劳逸结合,更加人性化。
五、寓教于法,真正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数学论文初中篇十一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教师要想把初中数学教得好,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教育必须需要创新,需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一、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尊重科学家,尊重那些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的学好这门课程,让数学的奇葩绽放在学生的心田。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趣味性。初中数学的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这些理论知识如果但是理论的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在其中可以适当拥有一些趣味的实践操作来教学。比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此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几张后纸片,然后用剪刀把纸片裁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在课堂上可以现场让同学们用剪刀把四边形裁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的亲自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表见解中锻炼自己“说”数学的能力、数学应变能力,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平等交流中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需要分组讨论时,就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进行交流、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质疑,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当然笔者也会适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并适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协作精神,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数学的抽象性,是课程枯燥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语言抽象往往是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学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辨别的)、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固定点、生长点)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因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又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此外,还要利用认知结构可辨别性,从相同点、相异点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变式练习,获得精确的、可辨别性强的知识。通过及时反馈,纠正错误的或模糊的观念,既能增强原有知识的清晰性又能强化新知识的固定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新旧知识连接点、不同点,新知识生长点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同时也能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论文初中篇十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淡化数学问题的形式,注重问题的实质。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和概念,教师应该以数学基本概念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质。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中心,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当然,教学的目标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积极推进,循序渐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循环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初中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采取积极推进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4、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进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联系实际并注重实践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
5、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般只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到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同时还需要结合数学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但是,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阶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数学论文初中篇十三
教材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只是一种学习范围的界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立足于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来对教材重新组织和加工整理,形成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引进“等量代换”这个概念时,教师就不能够完全用教材上对这个概念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直接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理解,这种方式无疑是低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引用“曹冲称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大象过重无法称重的情况下,可以用与它重量相等又容易操作的物体进行代换,从故事入手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等量代换概念就可以更加轻易地理解,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更高层次中开展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纽带,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数学论文初中篇十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有效预习。
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一些预习题,采用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励他们对预习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提醒他们不能将预习流于形式,而是先让他们把本章或本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本章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教材中的例题则要细致分析,这些例题都是所学知识点在应用时的典型,或者是对某个数学定理的证明,如果学生能充分理解例题的意思,并能举一反三,那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必然会更加深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习惯养成前,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时的目标,这样学生预习时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就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确保预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预习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说说生活中他们见过哪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图形,试着将图形画出来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前思考了这些问题,在课堂讲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绝大多数同学的心中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能体现出课前预习对有效课堂的开展的重要性。
二、课中讨论。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辩论,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过程,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辩论中知识有了很好的互补,还互相借鉴了学习方法,还学到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将一些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讨论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代表向大家展示每一组的学习成果,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学生表达集体智慧的探究结果,必定会联系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还可以允许其他成员对汇报者的内容进行补充纠正,甚至将小组汇报扩大为全班学生的大讨论,这样,每一名学生就能共享知识资源,都有思考评价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数学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对数学课本的学习,还包括了对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和相关的科普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只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内学习带动课外学习,培养他们学活教材,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开放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去采集数学实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着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亲身实践。学生的学习也必须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从多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趋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鼓励学生去探讨,引导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大胆猜想,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08期。
[2]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