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
教案的反思和调整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及时修订改进。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案库中涵盖了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案样本,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二
师:“好的。”
生:“是怎样送的?”
师:“不错。”
生:“为什么要送?”
师:“是呀。”
也许是受了老师的鼓励,学生们越发起劲,并挖空心思起来。
生:“盲婆婆收到蝈蝈后,有什么表情?”
师:“你真会动脑筋!”
生:“盲婆婆是否爱动物,爱蝈蝈?”
师:“对呀!”
生:“蝈蝈是怎样唱歌的?”
师:“你预习得真不错!”
生:“盲婆婆有了蝈蝈,心情如何?”
……。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还真不少,好,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为什么“乐呵呵地提回了,喜滋滋地送给了”?
“在我上学的时候,它就替你唱歌”,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为什么她会看到小溪、清波?
把盲婆婆带回童年,她是不是变小了?
……。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三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四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六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七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八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九
个人复备栏。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美观地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读)。
2、“绿”最容易写错,谁会写?(一生板演,其余在写字本上写)。
3、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段音乐(播放蝈蝈的叫声)。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你喜欢吗?
2、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词语卡片读“喜滋滋”、“乐呵呵”)。
3、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以读促悟。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小结:是呀,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于是就蝈蝈的叫声陪婆婆。这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理解第二句:
(2)指导朗读: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开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 。
歌声会把您带到天安门, 。 。
五、读中感悟、内化体验。
1、师:读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
2、引读第四小节:婆婆,婆婆,——。您听,——,——。
3,理解省略号:
师:这里有6个点,这是什么符号呀?谁知道?(省略号)。
师: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也省略了盲婆婆的无限快乐。
六、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生畅谈)。
2、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赞的。 。
不仅是你们,全世界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助残日,号召大家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别人。(图片介绍)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你喜欢乐于助人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好听的儿童诗。
八、学生字,描红。
附板书设计。
因为 有 。
所以 。
助人为乐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
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 。
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三
《》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读
1、认一认绿线栏内的2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盲滋。
2、读一读田字格内的9个生字,比一比,谁认得最快?
婆绿邻居替您领童难。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对子纠错。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抽生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5)指导朗读,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展示读课文。
(8)指导背诵课文。
(9)练习背诵课文。
(10)检查背诵。
写
1、识记前5个生字,进行听写。
2、师强调替、婆、邻。
3、识记后4个生字,进行听写。
4、师强调领的读音,多音字难。
5、按笔顺描红。
说
字词句交朋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看图想像。
1、这里有两幅图,请大家仔细看看,然后说说画的是什么内容?
(图上有什么人?手上拿着什么?表情怎样?他们在做什么?)。
2、谁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2)这位“红领巾”在送蝈蝈时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3)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想像表演“红领巾”送蝈蝈时“乐呵呵”、“喜滋滋”的情境。
(4)小结:“红领巾”的做法正好给盲婆婆解闷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像。
2、学习第二节。
(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指名读。
(2)“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是什么意思?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看来,他经常去看盲婆婆,跟她聊天,给她唱歌。)。
3、学习第三节。
(1)轻声读一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了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仿佛真的来到广阔的田野,看到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5)齐读。
4、学习第四节。
(1)蝈蝈是怎么唱歌的?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蝈蝈的歌声就代表了什么?(我的关心爱护)。
(3)全体有感情地背诵这一节。
五、齐读全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五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引出“蝈蝈”
1、引出蝈蝈,出示蝈蝈的图片(课件),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蝈蝈”,第二个学生跟着书空。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
(二)引出“婆婆”
1、出示婆婆图片(课件)看,这是一位——。
2、板书婆婆,指导写法。在课文纸上写一写婆婆。
(三)引出“盲”
1、小朋友,仔细看图,这位婆婆双眼看不见东西,是一位盲婆婆(板书“盲”。)。
2、教学盲。
(四)引出“送给”
1、小朋友,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
4、幸好,这位盲婆婆有一位好邻居(课件插图和词语“邻居”):
(1)、读好这个词。(2)、理解邻居。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自由读文。
1、拿起课文纸,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比比谁读的次数多。
(二)分小节读课文,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第一小节:乐呵呵、喜滋滋。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乐呵呵、喜滋滋。
第二小节:替。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替。
第三小节:领、带。
1、替老师请一位读书很棒的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
2、两个难读的词组正音:流淌的清波 难忘的欢乐。
3、把这两个词组放回句子中再读这一小节。
4、生字新词正音:领。
5、领和邻两个生字比较异同。
5、领是什么意思呢?请轻轻读一读第三小节,找到意思和他相近的字?(带)。
6、在这里,领就是带的意思,这两个字合到一起就是“带领”,也就是带的意思。
(出示:邻居、领、带、带领)。
第四小节:(齐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三)男女生赛读:
我们男女生配合读一读,男生读一三小节,女生读二四小节。
三、精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爱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引出乐呵呵、喜滋滋。
2、我们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一样,都表示高兴)。
3、表示高兴的,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4、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2、指导读好两个婆婆。
3、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是一只——(生接读)。
4、小男孩会为婆婆唱什么歌呢?除了唱歌,我还会怎样陪伴盲婆婆呢?
5、理解替。
6、指导读好这一段。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读正确这句话。出示: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2、唱好蝈蝈之歌(唱出高低快慢)。
(四)学习第三小节。
一、感悟田野的美。
蝈蝈动人的歌声把盲婆婆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1、这悦耳的歌声把婆婆带到了——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啊?
2、多美呀!谁来美美的读一读1、2两句?
3、走过这条小溪,婆婆还看到了什么?
4、歌声还会把盲婆婆带到哪里,让她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可以选一个说一说。
5、同学们,此时,盲婆婆的世界还会是一片黑暗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二、感悟童年的快乐时光。
2、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3、齐读、背诵第三小节(配乐)。
(五)、读全文。
多动听的歌声!多快乐的画面!让我们把全诗连起来读一次。
四、总结。
小男孩送给了盲婆婆蝈蝈,仅仅就送了一只蝈蝈吗?他送给盲婆婆的还有什么?(总结:板书画完整)。帮助他人,快乐你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十六
《》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