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日记教案(优秀13篇)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教案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蜗牛日记教案篇一
雨后的天空是灰色的,空气是潮湿的,地面也是潮湿的。
小蜗牛们都出来活动了。在草丛中,我和郭炎铭抓来了8只小蜗牛。看着它们慵懒的神态,我们就开始观察起来了。一会儿,一只小蜗牛就从壳里钻出来了,它雪白而柔软的身体和地面轻轻地摩擦,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向前蠕动,头顶上的那对触角,伸得很直很直。我很好奇,轻轻一摸它的触角,那触角就迅速地缩回去了。
小蜗牛很有毅力,一个劲儿地爬,其实它爬得还是蛮快的。于是,我和郭炎铭就拿出爬得最快的两只进行比赛。小蜗牛可不听我们的指挥,它俩总不往一个方向前进,因此,几次的比赛都宣告失败。我们只好终止这个比赛。我说:“不如我们观察它们的游泳本领吧!”郭炎铭说:“行。”我们就小心翼翼地把小蜗牛放在了小水洼里,果然,它俩在水里爬开了,刚开始时慢,后来就开始加速前进了。估计它们是感觉在水里能够脱离我们的“魔掌”,安全地逃跑掉。我看我的那只逃得那么快,就往它的壳上又加了只小一点的蜗牛。没有想到,它背着小蜗牛居然还是没有落后。
郭炎铭说:“算了,把它们放了,让它们自由吧!”
于是,我们把8只蜗牛又放回了草丛中。
蜗牛日记教案篇二
科学俞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秋假作业——观察蜗牛,并写一篇日记。
在前往宁波的途中,我在路边的草丛里翻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四只小蜗牛。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里面垫上了湿润的泥土和树叶,上面盖上了一层保鲜膜。这就是蜗牛的“家”。
一路上,我仔细观察它们,发现平时小小的蜗牛身体完全舒展开有三厘米。它们还有两对触角,和一张圆圆的嘴巴。蜗牛看见了可以让它们倒立“行走”的地方,于是全都爬了上来。透过保鲜膜,我发现蜗牛不是用脚走路的,那蜗牛到底是靠什么行走的呢?我到宁波家的电脑上查了查,原来,蜗牛腹部生有一种能动的肉足——腹足,这就相当于蜗牛的脚。它们“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白色的液体。
突然,我看见了蜗牛那又细又长的触角,就用手指透过保鲜膜拨弄了一下,蜗牛马上“嗖”的一下把触角缩进了它那又粘又软的身体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它那胆小的样子,真像个“缩头乌龟”。
看着小蜗牛憨态可掬的样子,我真喜欢它们。
蜗牛日记教案篇三
昨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一只蜗牛,我本来想和同学下课去抓蜗牛的,可是我们找哇找哇,一只蜗牛也找不到,我们只好失望地回教室了。
晚上,我和妈妈说起了蜗牛。妈妈说:“最近的天气可能蜗牛比较少,所以只能用淘宝来购买了。”
今天傍晚,妈妈下班的时候,把蜗牛拿了回来。我兴冲冲地接过装着蜗牛的盒子,仔细地观察起来。
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它长着一对触角,一只长,一只短。触角上两个圆圆的东西就是它的眼睛。这些内容都是我在科学书上看到的,为什么妈妈买来的蜗牛就好像一个螺丝壳,压根就看不到小脑袋呢?我猜想:它可能换了环境,感到害怕,才和我玩捉迷藏的吧!于是,我耐心地等呀等,还用小棒轻轻地去触碰它的壳。过了一会儿,小蜗牛慢慢地伸出了触角,探出了小脑袋,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就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终于看清了它的模样。
小蜗牛挪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在菜叶中间一步一步慢悠悠地爬行,背着它特有的“小房子”,开始了自己愉快的旅行。
小蜗牛真可爱,我好喜欢它。
蜗牛日记教案篇四
我家楼下草地上有许多蜗牛的空壳,冬天了,好多蜗牛死了。但我很幸运,抓到了两只活蜗牛。
蜗牛爬得很慢,一分钟几乎只动一下。它有两只触角,一只高,一只低,我轻轻地摸了一下,它的触角就缩短,再一摸,它的头也缩进了壳里。
它吃得很快,一天能吃掉两片叶子。我把它拿在手上,在我手上好像爬得比较快了,手上也变得粘粘的,但很清凉。它们老是背着自己的“小房子”,它们的颜色也不同,一个有点黑,一个比较白。
它们老是缩进壳中,我就用老办法:把它们放进水里。但是却没反应,我又试了一下,还是没反应。难道死了?“呜……我的蜗牛死了……”,我的眼泪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妈妈见我哭了,问:“怎么啦?”“我的蜗牛死了!”我继续哭,但妈妈却大声说:“哭什么啊,每次把这些小动物放到家里,死了后都让你哭得这么伤心,今后还是别养了。”
第二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蜗牛,蜗牛好像一动没动,菜叶却少了。难道又活了!
蜗牛日记教案篇五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我最喜爱的科学课呀。
老师捧着几个小盒子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我们来观察蜗牛吃什么?”同学们高兴极了。于是老师把几个小盒子发给9个小组,我们便一声不响地观察起来。
盒子里装着两只蜗牛,它们面前放了三种食物:面包屑、猪肉和青菜叶。它俩似乎饿坏了,立刻从盒盖上爬下来,向食物爬去。
两只蜗牛看了看猪肉和面包屑,好像不喜欢,于是离开了。这时,它们兴冲冲地爬到青菜叶边上,不一会儿,青菜叶被吃得一干二净。这小小的蜗牛,怎么吃东西这样快呢?它有牙齿吗?带着一头脑的疑问,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终于找到了答案:蜗牛虽然小,但嘴里却有上百颗牙齿,而且每颗都很锋利。对了,它爬行过后还会留下一条长长的黏液呢!
通过这次观察,我得出一个结论:蜗牛的食物以菜叶为主,所以它是害虫。看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蜗牛日记教案篇六
今天,在我写作文之前,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叫它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猜出来了吗?告诉你们吧,是蜗牛。
上午,我捉了一只小蜗牛,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飞飞。它背着“沉重的房子”,走起路来很慢,有时候肚子旁边还会冒出白色的泡泡。
中午,我给飞飞做了一个又干净又宽敞的“房子”。我把飞飞放在里面,还在里面放了“电视”和“床”,以及“水池”和食物。飞飞看着我,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我很喜欢这个家。”
下午,我看见飞飞一动不动,它旁边的黄瓜已经吃了一大半了,我害怕它吃多了,就去问爸爸,爸爸说:“它正在睡觉呢!”过了20分钟,它又开始爬了,我高兴的说:“小蜗牛睡醒了,我又可以和它玩了。”高兴之余,我忍不住又给了许多食物给它吃,它好像在说:“谢谢你,这些食物真好吃。”过了一会儿,就一动不动了,无论我怎样碰他,它都一动不动,我又去问爸爸,爸爸走过来看了看,又摸了摸说:“它已经死了。”我后悔喂它吃的东西太多,把它撑死了。
想起小蜗牛和我度过的快乐时光,我伤心极了,它死了,就等于我失去了一个朋友。
蜗牛日记教案篇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和小伙伴来到公园里。偶然发现了一个小蜗牛,我们决定来好好观察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我兴奋地大喊起来:“快来呀!我发现一只小蜗牛。”伙伴们都闻声赶来,看见了一只小蜗牛。我们决定用科学老师教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个小家伙,我往它跟前放了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挡了它的去路。我们以为它会害怕,这个庞然大物要绕道而行。我信心满满地想着,可是谁知,他竟然背着它的`小房子爬了过去,我们一个个都惊讶万分。
我又捉了几只蜗牛,要带回家仔细观察一下。我在它面前放了一片菜叶,一只蜗牛用触角碰树叶吃了起来,他为什么喜欢用触角碰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触角上面有两个黑色小点,我查查找找才知道那是它的眼睛。
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断发现就会有所收获。
蜗牛日记教案篇八
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比较慢的动物,但牙齿却是世界上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却有26000多颗牙齿。
蜗牛有壳,形状像小螺,颜色较深且有花纹;头上有四个触角,眼睛长在上面两个触角的顶端。蜗牛是软体动物,它是靠腹足行走的,在行走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液,黏液会让蜗牛行走的更快,还能防止昆虫的'攻击。
下面我来讲讲我养蜗牛的经验吧:蜗牛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方,可以在养蜗牛的瓶子里放点水。蜗牛喜欢吃青、白菜叶,树叶,还喜欢吃些果皮,有些蜗牛爱吃胡萝卜。蜗牛的便便是青绿色的。记住,一定要给养蜗牛的瓶子弄上几个孔,不然蜗牛会被闷死的。有的时候用手碰它的眼睛会缩进去,再立刻伸出来。在蜗牛睡觉的时候整个身子便缩到壳里去,外面还会形成一层白膜。
虽然我和蜗牛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观察蜗牛真的很有趣、很好玩。
蜗牛日记教案篇九
今天一下课,奶奶就来接我了,我回到家,就告诉了妈妈:“妈妈,我们去找蜗牛吧。”我们带着铲子还有很多很多的工具出发去公园了。
到了公园,天已经有点黑了,妈妈拿出手电筒照亮前面黑漆漆的路,我也不害怕了。然后,我们走过小树林,小草地,小河边,挖开大石头,挖开土壤,可是一只蜗牛也没有找到!我好伤心啊,妈妈安慰我:“下雨天我们再去找蜗牛。”
蜗牛日记教案篇十
我家门前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想一块翡翠,点缀着我们的小区。每次大雨过后,蜗牛就会成群结队地从草地里钻出来,一边好奇地望着这奇妙的世界,一边慢悠悠地散步。
我发现蜗牛走路像冲浪似的.,冲浪之后,在地面上留下了漂亮的银色足印。但为什么蜗牛天天背着房子散步,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呢?哦,原来它的内脏都在壳里。我还发现,蜗牛有四根触角,长触角上有一个黑黑的小点,那就是蜗牛的眼睛,当然,其它两根就是小触角了。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蜗牛的壳的螺旋都是从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盘旋的。回家,我查了一下资料,哇!原来要是你发现一只蜗牛壳螺纹反时针方向盘旋的蜗牛,那你就碰上了蜗牛王!我还发现了蜗牛壳也好似有大树的年轮一样。仔细观察蜗牛壳的边缘,如果壳的边缘很薄,说明是蜗牛宝宝,如果蜗牛壳很厚实,则说明这只蜗牛已经成年了。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但也不能太潮湿了哦,因为它会出来透气的。
蜗牛太奇妙了,我真想养只小蜗牛!
蜗牛日记教案篇十一
昨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蜗牛。这样我们的观察、寻找蜗牛之旅就开始了。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找蜗牛。我们下了楼,看见了对面的草坪,现在已经秋天了,但是它还是碧绿碧绿的,躺上去感觉软软的`,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我问爸爸:“草坪上有没有蜗牛呀?”爸爸说:“找找看。”我找啊找,根本找不到,爸爸高兴地说:“看,这个是不是蜗牛?”我兴奋地跑了过去,我把它拿起来看了一下,失望地说:“爸爸,这不是蜗牛,是蜗牛壳。”我把它放了回去,爸爸鼓励我说:“我们找到了小蜗牛壳,说明附近一定是有蜗牛的!”爸爸这句话激发了我,我找啊找啊……都已经找遍了整个草坪,还是没有。我对爸爸说:“我们回去吧,太晚了。”爸爸点点头。回到家,妈妈对我说:“我已经买好蜗牛了,明天就到。”我期待着见到蜗牛,妈妈说它是一只白蜗牛,我知道那肯定是一只白玉蜗牛。
在学校里,我也在寻找蜗牛。我看见了一棵小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红红的枫叶,一片一片地落下来,真是“萧萧梧叶送寒声”啊!我找啊找,可是上课了,我只能回教室。
你别看蜗牛硬硬的壳,其实它是一种软体动物,蜗牛的眼睛小小的,眼睛的颜色是灰色的,长在触角上,它走动主要是靠腹足的,它的身体主要是由壳、腹、头三个部分组成的,还有,它的嘴巴是长在头上,比较小,颜色是肉色的,触角会伸缩,一对长,一对短的。
蜗牛日记教案篇十二
今天回家,我在家门口看见了一只蜗牛,我高兴极了,就把它带了回家,饲养了起来。
在养他的时候,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层粘液,还有蜗牛的触角只要一碰就会缩回去,如果蜗牛在没有水的暗处,蜗牛就会把头缩回去,而且只要把蜗牛放在水里,它的头也会缩回去,如果蜗牛碰到了什么东西,也会把头给缩进去,听老师说,这好像是生物应有的应激性。蜗牛受到刺激的`时候,就会缩进壳里,他那柔软的身体,不一会儿,能看见的就所剩无几了。我还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还有嘴巴,而且我敢肯定,他是有视觉的,因为他能看见食物,并且吃掉它。我的蜗牛在几天内竟然吃掉了好几片树叶,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还不知道蜗牛这么能吃呢!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象蜗牛这种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而像平常的椅子、凳子那些,没有生命的叫做非生物,而且我还发现,蜗牛爬行的速度很慢。
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动物,因为在生物里面少了那一种动物都不行,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动物。让我们为人与动物能够与平相处出一份力。
蜗牛日记教案篇十三
两个星期前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养蜗牛。妈妈特地带我去花鸟市场买了一只白玉小蜗牛,我给它取名为“小蜗”。
我的课余生活又多了一项,就是观察“小蜗”。它的壳就像一个黄棕色的、螺旋形的大房子,但还是装不下它巨大的身躯,因为每次它缩进去的时候,总是还有一点露在外面。“小蜗”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长触角上有一个黑黑的小点,那就它的.的眼睛。触角就像它的拐杖,爬行时它左右摆动着,一触到东西,“小蜗”就立即改变爬行方向。
“小蜗”是个杂食动物,只要不是肉它都会吃。我给它喂过包菜叶、苹果、西瓜。一次我喂它红色的纸,它居然也吃了,还拉出红色的便便,真是个“吃货”。
科学老师说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我不信,我倒要看看它爬得有多慢。我在桌子上放了一把十五厘米长的直尺,把“小蜗”放在起点,用秒表计时。“小蜗”慢悠悠地爬着,我在旁边使劲地喊加油,但是它的速度就像被制定了一样,就是这么慢。爬呀,爬呀,终于爬过了终点,我一掐时间,居然用了四分三十五秒。
“小蜗”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让我有了更多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