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大全(15篇)
编写教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这些教案范例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有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一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四、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奥秘。
生态各异的植物在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社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立这一主题,有利于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进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幼儿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长的兴趣,从而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经验。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拿出几颗种子,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老师还带来一些“科学的种子”,科学的种子是什么呢?它是不是也能生根发芽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
4、个别生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
1、谁愿意把认识的生词朋友读给大家共同分享。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3、指导“乘”和“将”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乘”和“将”。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辨析形近字。(投影出示)
枪( ) 杆( ) 驰( ) 探( )
抢( ) 竿( ) 池( ) 深( )
生:认读形近字。
指名读,并组词。
三、练习朗读:多种形式读(自由读、小组读)
自选段落与大家共同分享。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3、听写。
板书设计:
1、科学的种子
乘 牧 探
枪( ) 杆( ) 驰( ) 探( )
抢( ) 竿( ) 池( ) 深(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我”想像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去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芽。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科学的种子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那么“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读课文,自己在书中画画,说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太大?(结合课文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3、对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的奇思妙想有可能实现吗?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指导:重点指导朗读。
4、谁愿意读读这首诗?要读出自己的语气。(指名读,评读,自由体会读,同桌对读。)
5、试着背诵课文。
四、启发想象,口语表达。
1、想想你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汇报: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把收获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科学的种子
爸爸:木枪耍
妈妈:布娃娃
我:奇思妙想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三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四
(一)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进一步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
(二)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对种子成长继续保持探索兴趣。
(一)重点: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
(二)难点:按照种子成长的过程进行排序。
(一)事先组织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幼儿已有照顾、观察种子的经验。
(二)每一组准备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最好能看到根、芽和叶子。
(三)种子成长的视频。
(四)图卡《种子成长的秘密》。
(五)幼儿用书第2册第14~15页。
(六)挂图(《种子的秘密》)。
(一)你是我的小宝贝。
1.介绍自己的种植盆。
师:前段时间每位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种子宝贝,并把它种在了盆子里,天天照顾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小芽儿吧。
师:请介绍一下你盆子里种的是什么。它现在长得怎么样?
2.交流自己的记录表。
师:我们在照顾种子的时候,都很认真地观察了种子成长的过程,还有的小朋友把种子的成长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请记录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记录的是什么。
(二)我的宝贝在长大。
1.为种子成长排排队。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小种子成长的图片,请你按种子成长的先后顺序为它们排排队。
师:播种、长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你排对了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我们来找一找豆芽菜的根、芽和叶子在哪里。
师:观察一下,你的种子现在已经长出了什么?它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2.观看种子成长视频。
师:小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谁的帮助?
师:你在平时是怎样帮助和照顾小种子的?
师:你还知道其他种子宝贝是怎样发芽和成长的吗?
(一)继续观察、记录种子的成长。
(二)把成长过程图贴在主题墙上展示。
(三)使用幼儿用书第14~15页,给种子的成长过程排排队。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五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六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七
孩子们吃水果时,有好几个孩子在把玩着苹果中的核,没有把这些核扔掉。有的孩子还悄悄地把苹果籽一粒粒收起来,互相比着谁的多。看到这些,我发现了孩子对种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我问:"喜不喜欢这些苹果种子?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吗?"孩子们听了问题,反应一下子热烈起来,七嘴巴舌地议论着。"种子"的开放性活动在孩子们讨论和探索中拉开了序幕。
此主题的价值: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健康,幼儿在活动中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心情愉快,对集体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语言,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通过自由交谈,积累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社会,幼儿在活动中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4、科学。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5、艺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活动内容,并能及时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活动一:
内容:种子是什么样的?
步骤: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
1、收集种子(个别活动和家园整合)。
2、观察记录种子的秘密:构成、种类、形状、颜色等。(个别和分组)。
3、谈谈苹果种子、给苹果种子拍照(集体活动)。
4、给种子宝宝找家(集体。
活动)。
5、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6、最大的种子:椰子、葫芦、木瓜。
(二)、春天和种子的关系。
1、认识春天(个别和集体)。
2、春天和种子的关系(个别、集体和分组)。
(和父母一起收集资料:vcd、电视、图书、上网等)。
观察记录一:谈谈苹果种子。
1、幼儿的行为表现:
孩子们把苹果种子收集起来,拿着种子议论着,严茗说:"我发现苹果的籽一头尖,一头圆,像小水滴。"许月说:"苹果种子不能吃,是硬的。"沈晓荷说:"我们不吃苹果时,就看不到籽。"说:"苹果籽在中间"。……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鼓励他们说:"嘿,真象一个个小科学家。"吴郁凯接着我的话说:"做科学家要用显微镜来看的。"这个想法真好,孩子们立刻被这个主意吸引了。于是我们一起把这些种子带到了资料室。在资料室孩子们不但找到了显微镜,还找到了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小圆镜,孩子们争着用这些镜子来观察苹果的种子,又有了很多新发现。伍凡说:"我用放大镜看种子,发现苹果种子是有点红色的.,而且变的很大。"榭晟皓说:"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种子,发现每一棵种子都不一样。"还有几个小朋友则看到哈哈镜和三棱镜下的苹果种子哈哈大笑。
过足了科学家瘾,孩子们又在资料室寻找起来,吴忻宜指着一本书上大声嚷起来:"快来看,这儿还有绿豆和西瓜种子呢!"一个个小脑袋都好奇地探了过来,这下子又有研究对象了,孩子们又拿起镜子观察起来。
2、分析效果:
教师在仔细地观察中可以了解到孩子对种子的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欲望。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引起了无数遐想,而驾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孩子的想象,提供了值得探索、材料充分的场所,刺激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自然地进入了第一高潮阶段。正是因为孩子们对苹果种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仔细的观察,才使苹果种子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此丰富、生动。体现了孩子们眼中的种子形象.
活动二:
内容:种子怎样发芽的?
步骤:一、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二、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1、回家和父母种植种子。
2、带到幼儿园自己管理。
3、做好观察记录。
4、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讨论如枯萎的、长高的、不发芽的。
5、请种花的叔叔来种植传授经验。
三、种子大力士(听故事、编故事)集体活动。
四、创编诗歌(嫩芽)集体活动。
观察记录二:种子发芽了。
1、幼儿的行为表现:
2、分析策略:
在发芽的观察和实验中孩子们体验着成功和失败,我没有把答案和自己的经验告诉影响幼儿,而是注意观察、鼓励幼儿不断发现,去尝试失败的原因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我还引导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去寻找答案,找到以后在共同商讨。
最后,我们还请来了负责幼儿园花草种植的老爷爷,请他帮助我们,并且亲自带小朋友去看种的花草,孩子们在老爷爷的传授经验中懂得了种植的很多道理,有的要求从新再种,我当然答应了。我知道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扩大了教育者的范围,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使活动进一步的深入。
观察记录二: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观察那棵香瓜子和黑豆断了芽芽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后感知断了芽的种子会枯萎,最后死掉。
3、戴着瓜子壳和豆壳的种子长大后,种子上的壳是怎么脱落的?
4、种子长叶子后,它们的叶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5、种子发芽的过程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
活动三:
内容:种子的利用。
步骤:1、继续收集种子和种子食品(个别、家长)。
2、种子贴画(集体和个别)。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游戏,并把贴画作为环境布置在墙上。
3、种子食品品尝会(集体)。
幼儿回家寻找各种种子食品并带到幼儿园大家品尝。
观察记录一: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003年3月幼儿对收集。
的种子很感兴趣,围在一起观察议论种子的名称、形状,比较颜色、大小,说出种子的果实叫什么名称等。但是对种子的归类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操作中将形状相同的种子归为一类,如圆形一类、瓜子形一类;有的按颜色归为一类等。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局限于种子的按种子的形状归类,范围较狭窄。老师采用种子与果实对应的方法启发幼儿,然后根据果实的属性进行分类:
1、水果类。
2、豆类。
3、蔬菜类。
4、粮食类。
经过提示后,幼儿茅塞顿开,归类得较好。
活动四:
内容:种子是怎样长成的?
步骤:一、开花和结果:
1、通过故事和观察了解。
2、和家长找答案收集资料来了解。
3、欣赏录象:花。
二、传播方式:
1、蒲公英和风姑娘。
2、蝴蝶和种子。
3、水谋。
三、种子博览会。
1、请父母参观。
2、请中一班小朋友参观品尝种子。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支持和参与下,幼儿对《种子》这个自然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
在活动中,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觉地收集材料,从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又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面更宽更丰富,对问题的反应也更加明锐,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而教师做得更多的便是帮助幼儿收集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满足幼儿深入探索的需要。同时,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活动,欣赏活动,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另外,家长在以前数个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经验,改变了观念。他们也以极高的热情支持着幼儿,使幼儿收集资料更便利。
社会、家庭、自然界都成了幼儿学习的信息源和赞赏者、支持者,在《神气的种子》活动中,我更深入地领会了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句话。
活动后网络图:略。
六、家长反馈:
略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八
孩子们吃水果时,有好几个孩子在把玩着苹果中的核,没有把这些核扔掉。有的孩子还悄悄地把苹果籽一粒粒收起来,互相比着谁的多。看到这些,我发现了孩子对种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我问:"喜不喜欢这些苹果种子?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吗?"孩子们听了问题,反应一下子热烈起来,七嘴巴舌地议论着。"种子"的开放性活动在孩子们讨论和探索中拉开了序幕。
此主题的价值: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略
1、健康,幼儿在活动中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心情愉快,对集体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语言,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通过自由交谈,积累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社会,幼儿在活动中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4、科学。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5、艺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活动内容,并能及时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活动一:
内容:种子是什么样的?
步骤: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
1、收集种子(个别活动和家园整合)。
2、观察记录种子的秘密:构成、种类、形状、颜色等。(个别和分组)。
3、谈谈苹果种子、给苹果种子拍照(集体活动)。
4、给种子宝宝找家(集体。
活动)。
5、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6、最大的种子:椰子、葫芦、木瓜。
(二)、春天和种子的关系。
1、认识春天(个别和集体)。
2、春天和种子的关系(个别、集体和分组)。
(和父母一起收集资料:vcd、电视、图书、上网等)。
观察记录一:谈谈苹果种子。
1、幼儿的行为表现:
孩子们把苹果种子收集起来,拿着种子议论着,严茗说:"我发现苹果的籽一头尖,一头圆,像小水滴。"许月说:"苹果种子不能吃,是硬的。"沈晓荷说:"我们不吃苹果时,就看不到籽。"说:"苹果籽在中间"。……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鼓励他们说:"嘿,真象一个个小科学家。"吴郁凯接着我的话说:"做科学家要用显微镜来看的。"这个想法真好,孩子们立刻被这个主意吸引了。于是我们一起把这些种子带到了资料室。在资料室孩子们不但找到了显微镜,还找到了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小圆镜,孩子们争着用这些镜子来观察苹果的种子,又有了很多新发现。伍凡说:"我用放大镜看种子,发现苹果种子是有点红色的,而且变的很大。"榭晟皓说:"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种子,发现每一棵种子都不一样。"还有几个小朋友则看到哈哈镜和三棱镜下的苹果种子哈哈大笑。
过足了科学家瘾,孩子们又在资料室寻找起来,吴忻宜指着一本书上大声嚷起来:"快来看,这儿还有绿豆和西瓜种子呢!"一个个小脑袋都好奇地探了过来,这下子又有研究对象了,孩子们又拿起镜子观察起来。
2、分析效果:
教师在仔细地观察中可以了解到孩子对种子的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欲望。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引起了无数遐想,而驾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孩子的想象,提供了值得探索、材料充分的场所,刺激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自然地进入了第一高潮阶段。正是因为孩子们对苹果种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仔细的观察,才使苹果种子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此丰富、生动。体现了孩子们眼中的种子形象.
活动二:
内容:种子怎样发芽的?
步骤:一、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二、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1、回家和父母种植种子。
2、带到幼儿园自己管理。
3、做好观察记录。
4、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讨论如枯萎的、长高的、不发芽的。
5、请种花的叔叔来种植传授经验。
三、种子大力士(听故事、编故事)集体活动。
四、创编诗歌(嫩芽)集体活动。
观察记录二:种子发芽了。
1、幼儿的行为表现:
2、分析策略:
在发芽的观察和实验中孩子们体验着成功和失败,我没有把答案和自己的经验告诉影响幼儿,而是注意观察、鼓励幼儿不断发现,去尝试失败的原因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我还引导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去寻找答案,找到以后在共同商讨。
最后,我们还请来了负责幼儿园花草种植的老爷爷,请他帮助我们,并且亲自带小朋友去看种的花草,孩子们在老爷爷的传授经验中懂得了种植的很多道理,有的要求从新再种,我当然答应了。我知道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扩大了教育者的范围,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使活动进一步的深入。
观察记录二: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观察那棵香瓜子和黑豆断了芽芽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后感知断了芽的种子会枯萎,最后死掉。
3、戴着瓜子壳和豆壳的种子长大后,种子上的壳是怎么脱落的?
4、种子长叶子后,它们的叶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5、种子发芽的过程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
活动三:
内容:种子的利用。
步骤:1、继续收集种子和种子食品(个别、家长)。
2、种子贴画(集体和个别)。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游戏,并把贴画作为环境布置在墙上。
3、种子食品品尝会(集体)。
幼儿回家寻找各种种子食品并带到幼儿园大家品尝。
观察记录一: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003年3月幼儿对收集。
的种子很感兴趣,围在一起观察议论种子的名称、形状,比较颜色、大小,说出种子的果实叫什么名称等。但是对种子的归类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操作中将形状相同的种子归为一类,如圆形一类、瓜子形一类;有的按颜色归为一类等。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局限于种子的按种子的形状归类,范围较狭窄。老师采用种子与果实对应的方法启发幼儿,然后根据果实的属性进行分类:
1、水果类。
2、豆类。
3、蔬菜类。
4、粮食类。
经过提示后,幼儿茅塞顿开,归类得较好。
活动四:
内容:种子是怎样长成的?
步骤:一、开花和结果:
1、通过故事和观察了解。
2、和家长找答案收集资料来了解。
3、欣赏录象:花。
二、传播方式:
1、蒲公英和风姑娘。
2、蝴蝶和种子。
3、水谋。
三、种子博览会。
1、请父母参观。
2、请中一班小朋友参观品尝种子。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支持和参与下,幼儿对《种子》这个自然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
在活动中,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觉地收集材料,从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又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面更宽更丰富,对问题的反应也更加明锐,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而教师做得更多的便是帮助幼儿收集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满足幼儿深入探索的需要。同时,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活动,欣赏活动,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另外,家长在以前数个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经验,改变了观念。他们也以极高的热情支持着幼儿,使幼儿收集资料更便利。
社会、家庭、自然界都成了幼儿学习的信息源和赞赏者、支持。
者,在《神气的种子》活动中,我更深入地领会了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句话。
活动后网络图:略。
六、家长反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
小班幼儿年龄小,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地认识事物。幼儿热爱大自然,好奇心强,兴趣浓厚,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因此,老师主要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幼儿对落下的种子很感兴趣,总喜欢拣起来,还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样子不一样。再延伸到保存、种植的活动,通过观察得出直接的实际经验。
1、知道种子从哪儿来的,主动收集各种种子。
2、尝试不同的方法保存种子。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
3、亲自动手尝试种子的种植过程。
4、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过程。
5、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生的、熟的、水里种的、土里种的)。
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
种子放在哪儿?
什么时候长出来呀?
为什么它不长呀?
主题壁报。
秋天种子的图片。
春天种植图。
植物角的小植物。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一
孩子们吃水果时,有好几个孩子在把玩着苹果中的核,没有把这些核扔掉。有的孩子还悄悄地把苹果籽一粒粒收起来,互相比着谁的多。看到这些,我发现了孩子对种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我问:“喜不喜欢这些苹果种子?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吗?”孩子们听了问题,反应一下子热烈起来,七嘴巴舌地议论着。“种子”的开放性活动在孩子们讨论和探索中拉开了序幕。
此主题的价值: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略
1、健康,幼儿在活动中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心情愉快,对集体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语言,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通过自由交谈,积累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社会,幼儿在活动中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4、科学。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5、艺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活动内容,并能及时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活动一:
内容:种子是什么样的?
步骤: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
1、收集种子(个别活动和家园整合)。
2、观察记录种子的秘密:构成、种类、形状、颜色等。(个别和分组)。
3、谈谈苹果种子、给苹果种子拍照(集体活动)。
4、给种子宝宝找家(集体。
活动)。
5、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6、最大的种子:椰子、葫芦、木瓜。
(二)、春天和种子的关系。
1、认识春天(个别和集体)。
2、春天和种子的关系(个别、集体和分组)。
(和父母一起收集资料:vcd、电视、图书、上网等)。
观察记录一:谈谈苹果种子。
1、幼儿的行为表现:
孩子们把苹果种子收集起来,拿着种子议论着,严茗说:“我发现苹果的籽一头尖,一头圆,像小水滴。”许月说:“苹果种子不能吃,是硬的。”沈晓荷说:“我们不吃苹果时,就看不到籽。”说:“苹果籽在中间”。……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鼓励他们说:“嘿,真象一个个小科学家。”吴郁凯接着我的话说:“做科学家要用显微镜来看的。”这个想法真好,孩子们立刻被这个主意吸引了。于是我们一起把这些种子带到了资料室。在资料室孩子们不但找到了显微镜,还找到了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小圆镜,孩子们争着用这些镜子来观察苹果的种子,又有了很多新发现。伍凡说:“我用放大镜看种子,发现苹果种子是有点红色的,而且变的很大。”榭晟皓说:“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种子,发现每一棵种子都不一样。”还有几个小朋友则看到哈哈镜和三棱镜下的苹果种子哈哈大笑。
过足了科学家瘾,孩子们又在资料室寻找起来,吴忻宜指着一本书上大声嚷起来:“快来看,这儿还有绿豆和西瓜种子呢!”一个个小脑袋都好奇地探了过来,这下子又有研究对象了,孩子们又拿起镜子观察起来。
2、分析效果:
活动二:
内容:种子怎样发芽的?
步骤:
1、回家和父母种植种子。
2、带到幼儿园自己管理。
3、做好观察记录。
4、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讨论如枯萎的、长高的、不发芽的。
5、请种花的叔叔来种植传授经验。
观察记录二:种子发芽了。
1、幼儿的行为表现:
2、分析策略:
在发芽的观察和实验中孩子们体验着成功和失败,我没有把答案和自己的经验告诉影响幼儿,而是注意观察、鼓励幼儿不断发现,去尝试失败的原因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我还引导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去寻找答案,找到以后在共同商讨。
最后,我们还请来了负责幼儿园花草种植的老爷爷,请他帮助我们,并且亲自带小朋友去看种的花草,孩子们在老爷爷的传授经验中懂得了种植的很多道理,有的要求从新再种,我当然答应了。我知道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扩大了教育者的范围,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使活动进一步的深入。
观察记录二: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观察那棵香瓜子和黑豆断了芽芽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后感知断了芽的种子会枯萎,最后死掉。
3、戴着瓜子壳和豆壳的种子长大后,种子上的壳是怎么脱落的?
4、种子长叶子后,它们的叶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5、种子发芽的过程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
活动三:
内容:种子的利用。
步骤:
1、继续收集种子和种子食品(个别、家长)。
2、种子贴画(集体和个别)。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游戏,并把贴画作为环境布置在墙上。
3、种子食品品尝会(集体)。
幼儿回家寻找各种种子食品并带到幼儿园大家品尝。
观察记录一:
时间幼儿表现行为分析回音策略。
20xx年3月幼儿对收集。
的种子很感兴趣,围在一起观察议论种子的名称、形状,比较颜色、大小,说出种子的果实叫什么名称等。但是对种子的归类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操作中将形状相同的种子归为一类,如圆形一类、瓜子形一类;有的按颜色归为一类等。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局限于种子的按种子的形状归类,范围较狭窄。老师采用种子与果实对应的方法启发幼儿,然后根据果实的属性进行分类:
1、水果类。
2、豆类。
3、蔬菜类。
4、粮食类。
经过提示后,幼儿茅塞顿开,归类得较好。
活动四:
内容:种子是怎样长成的?
步骤:
1、通过故事和观察了解。
2、和家长找答案收集资料来了解。
3、欣赏录象:花。
1、蒲公英和风姑娘。
2、蝴蝶和种子。
3、水谋。
1、请父母参观。
2、请中一班小朋友参观品尝种子。
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支持和参与下,幼儿对《种子》这个自然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
在活动中,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觉地收集材料,从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又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面更宽更丰富,对问题的反应也更加明锐,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而教师做得更多的便是帮助幼儿收集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满足幼儿深入探索的需要。同时,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活动,欣赏活动,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另外,家长在以前数个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经验,改变了观念。他们也以极高的热情支持着幼儿,使幼儿收集资料更便利。
社会、家庭、自然界都成了幼儿学习的信息源和赞赏者、支持者,在《神气的种子》活动中,我更深入地领会了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句话。
活动后网络图:略。
略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二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二、初次解密活动: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三、幼儿解密操作: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三:说一说: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活动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四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利用秋收季节,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秋天,采集种子"的任务。还画好各种卡通图片,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种子贴画。于是各种各样的豆类、谷穗、玉米粒、蔬菜种子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主题墙。孩子们对这个主题栏情有独钟,一有空就都喜欢过来观看和谈论。在一次课间,李志祥小朋友突然发现了在他贴得满满的黄豆和西瓜籽画里,他把蔬菜种子撒上去竟然还能再贴,看着蔬菜种子慢慢地从黄豆的空隙滑过,孩子们都特别惊奇!所以我就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预设产生这节科学案例,以此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感受条理有序、合理摆放物品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理解物体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同时能够将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学会合理整理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二、【课堂片段及反思】。
片段一:讨论导入:对空隙的认知和感受。
师出示连排的.小树,有一只小鸟在小树的后面,你能看到它在哪棵树的后面吗?
幼儿:没看到。
师:看一看小树动一动拉开了距离,你看到小鸟在哪棵树的后面?
幼:看到了,在树的后面,师:这次怎么看到了呢?
幼讨论:小树分开了。
师:对,两棵小树分开了,它们之间出现了空子,所以小朋友从这个小空子里看到了小鸟,这个空子叫空隙。
幼儿讨论生活中空隙现象。如讨论到桌子。
师:如果教室里的桌子不紧挨在一起,会有空间让小朋友走来走去吗?师引导幼儿发现同一容器中空隙的现象。
师:看,这个大瓶子里面有几个球,好像是装满了,看一看这球之间有没有空隙?如果再放一些小玩具,这个空隙会怎么样?幼儿讨论可能会提及还能装下其它东西。
效果分析:由于学前期的幼儿年龄较小,思考问题比较浅显、直观,针对"怎样帮助判断物体间有空隙"这一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就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讨论、互相交流。
幼:核桃摸起来了不光滑,小米很软,能从手指空隙中流出来,核桃要比花生米大,小米颗粒很小。
师幼小结:核桃大大的、圆圆的,花生米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效果分析: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材料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起幼儿产生摸一摸、试一试的愿望。通过动作操作让幼儿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知道的并将物体间隙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2、实验过程师:游戏就是将盘里核桃、花生米、小米全部倒进一杯子里。最后像这样满满平平的一杯。不能高出杯口,也不能在盘里剩任何材料。
师:我们往杯子倒这些材料要一样一样的倒,要有先后的顺序,现在请你开动脑筋,核桃、花生米、小米这三个材料,要先倒哪个?后倒哪个?最后倒哪一个,才能这样成功呢。
3、幼儿讨论顺序,预测记录情况如果第一个小朋友就说出了正确顺序,老师确定一遍幼儿提出的顺序)。
师:你放置顺序是先放核桃,再放花生米,最后放小米。为什么你想要这么放呢?(幼儿回答)。
师:其它小朋友还有别的不一样的顺序吗?请你说一说你的放置顺序。幼儿发言提出自己的放置顺序。
师:你放置顺序是先放小米,再放核桃,最后放花生米。(幼儿回答)。
师:好,请你拿着你的放置顺序站到这边,至幼儿讨论出三组。
师: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情况如果说到第三顺序还不是正确顺序时,师可引出或提出正确放置顺序。
师:刚才我们先放了细细的小米,花生米,这次我们换一换如先放核桃,接下来要放什么呢?(如幼儿提出小米、花生米顺序)可以放小米再放花生米也以放花生米再放小米。
效果分析: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参与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在确定种子间有空隙的前提下,让他们分析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引申出一些新的问题。
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篇十五
1、通过活动感知不同类材料的东西。(木头类、铁类、塑料类、石子类)。
2、初步了解水的神奇力量:东西放在水里有沉有浮。
3、喜欢观察和做水的实验。
乒乓球、塑料玩具、石子、螺丝螺母和分类盒子(若干)。
幼:乒乓球、……。
2,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是塑料还是铁?
幼:塑料。
师:对,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塑料做的,这是塑料类的东西。(依次分类介绍)。
幼:下面。
师:对,铁沉到了税的下面。
幼:上面。
师:对,塑料的东西浮在水的上面。
幼:塑料类(依次说分类,然后分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