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的教案(专业13篇)
教案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建议,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教案的结构要合理,包括导入、展示、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咏雪的教案篇一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咏雪的教案篇二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咏雪的教案篇三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咏雪的教案篇四
凡是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而深深为之叹赏。或称“记言则冷隽玄远”,或称“清新俊逸,咳唾珠玑”……此类赞词在前人论著中俯拾即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咏雪”是一个动宾短语,概述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咏”在文中是指用诗词等来描写的意思。“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但作者却只是冷静地尽一个说故事者的责任,把所有的价值评判都让读者自己去提出,读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独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咏雪的教案篇五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对于大多没有看过柳絮的学生来说,仅从文字上去感受还不够,因此要配以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通过研读,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
出示刘禹锡的《乌衣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自由读。
强调字词读音。
3.朗读、疏通。
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三组试读,说明处理人物语气的原因。
通过问题,强调勾画重点词。
(1)人物之间的关系?
兄子、亦。
(2)一家人在干什么?
儿女、讲论文义。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内集。
(4)讲论的主要事件?主讲人出了什么题目考大家?何以有此考题?
何所似、俄而、雪骤。
(5)答案分别是什么?
拟、未若、因。
4.检查翻译情况。
5.根据板书背诵。
三、品评文质,体悟雅韵。
质疑:
1.家庭氛围如何?为何要谈论诗文?
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文中两个比喻句,作者认为哪个更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归纳:
撒盐空中:形似。
柳絮因风起:神似(展示柳絮视频)。
白雪纷纷明明是严冬之景,却拟合了清新春景。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之美,意蕴之美。
四、拓展练笔。
展示例句,展示图片。
学生试着写一两句写雪的有意蕴的句子?
五、小结、作业。
将练笔记录在摘抄本中适当讲解,点出诗中的“王谢”家族。
范读。
正音。
指导分组,明确要求。
简单评价。
咏雪的教案篇六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咏雪的教案篇七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培养学生的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培养学生的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播放数张雪花飘洒的图片,在最后一张幻灯片插入歌曲“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气氛,歌声响起过程中深情地导入。)。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只要能说出合理的理由都可以。
教师活动:是啊,这些飘飘洒洒的雪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其实,早在1600年前,就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且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咏雪》。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再朗读。注意语速、语调。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的教案篇八
生自由读三遍。
请一同学读。读准节奏,停顿。
学生齐读一遍。
幻:无标点文。
个别读。评价。
学生齐读。
师问: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寒雪日(寒冷下雪的日子)。
地点:内(家里)。
师:内集是什么意思?
人物:谢太傅,及其儿女(子侄辈)【此处叫学生写】。
幻:谢太傅。
问:“儿女”?谢安好福气啊,一儿一女。
问:不是吗?你从何而知?
师:是子侄辈。
师:不错,你懂得从从语境中中去寻找依据来进行猜测。了不得。
师:你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一把钥匙——猜读法。(板书)。
师:学习古诗文讲究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炼炼这个“骤”。
幻:骤。
问:“骤”的原意有人知道吗?拆测法,来测这个字。(边说边板书“拆测法”)。
生:……。
师:有见地,“骤”的原意“马奔跑”。你的解释跟《说文解字》一样标准,很了不起。
幻:《说文》。
幻:后来引申为“疾速”
问:雪下得疾速,虽然翻译得挺正确,放在句子里也挺通顺的,但还是不够雅。不能表现雪特有的状态。
幻:“紧”
师:你说得好,真是善解我意啊。
事件的经过:咏雪。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咏”吧,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是什么意思?
生:……。
师:“高兴地”,很好。然后儿女的回答呢?
生:……。
师:哦,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怎么说?
生:……。
师: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幻:《世说新语》“言语”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师:对,说明我们要好好研究人物的语言。看看大家能研读出什么东西?
师:真正咏雪的是两个子侄辈的语言。下面我们先看“差可拟”和“未若”。
幻:“差可拟”“未若”
下面小组研讨一下。(全体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完就坐下。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写出了胡儿一种不肯定有点心虚的特点。
师:如果我们来补一下这个空大家会补什么?
可以补:弱弱地、皱着眉头说、摸着脑袋说、抓耳挠腮地说……。
未若:(不如)写出了谢道韫写出了她对胡儿咏雪的评价觉得不太好,表现出她的一种自信和率真的性格。
师:她对什么很自信?
生:……。
师:如何才能有这种这种吟咏上“自信”?或者说为什么有这种“自信”。
生:……。
师:有很高诗词造诣,才思敏捷,率真。
师:大家从这7个字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谢道韫啊?
板书:一个诗词造诣颇高,才思敏捷,率真自信的才女。
幻:人物的特点。
师:老师不得不表扬大家的解读能力,非常有见地。
师:如果空白处要你填补,此处你会填什么?
咏雪的教案篇九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咏雪的教案篇十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咏雪的教案篇十一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咏雪的教案篇十二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咏雪的教案篇十三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