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通用19篇)
感悟是在生活中体验、领悟到的一种深刻的情感或思考,它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激发内心的力量。感悟是生活的点滴积累,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以及对生活的感恩之心。感悟可以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经历,也可以来自于他人的故事和经验。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感悟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助力。感悟写作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核心触动点和内在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感悟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讲述了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纷繁复杂的无数偶然的历史事件中解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认识到了战争与剥削阶级利益、私有者扩张间的联系,“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如果说《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造就的社会主义阵营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真知灼见的话,那么,这种真知远没有停止。《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为今天资本主义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结构危机、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和成千上万人面临生存威胁作了最好的注释。《共产党宣言》还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即使用放大镜挑毛病的资产阶级学者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预言,已经再次成为无可辩驳的现实。而且,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这一现实——“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可以说,只要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法做须臾回避的事实。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哲学家萨特也曾在《辨证理性批判》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正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开始发展。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演进的,先进的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当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的丧钟就敲响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是无产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的前行。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后的今天,社会主义的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步前进。重温历史,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而中国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还不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总结发展了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的证明: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三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自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该书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其认识在此期间已无数次被世界历史的进程所证实,这些认识的全面和透彻使得该书对劳动群众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而又令敌视进步的那些人害怕它。《共产党宣言》以文献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个彼此密切相连的事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两个朋友的参与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形式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四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人类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道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然要运用一切武器;特别是运用国家机器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以巩固其统治。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用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建立了政治统治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权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上述论断已经包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但还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后来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总结法国工人六月起义失败的教训时,第一次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他说的工人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肥这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一切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作出了科学概括:“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五
大学生们的毛病是容易看到问题,但是提不出方法。一方面是年轻,智慧、能力、历练都不够,要提出解决方法当然不容易。虽然如此,还是要多多练习,要有请教的态度,尽量避免批评,这才是学生嘛。要练习批判事情,但不是批评。批判,是论事情的曲直是非,然后提出方法。批评,就是情绪的发泄,一股脑地说问题,办法一点没有。作者也提出了批评,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寻找自己的路。他的勇气让人佩服,因此让他的批评显得比较能被人接受些。虽然如此,练习少批评,多找答案总是大学生们的功课。
看到问题永远是容易的。难的是解决问题,难的是敢面对问题,难的是能够采取行动。这位学生隐隐约约地提到了答案,让人佩服的是他敢面对自己的生命,敢不流俗,敢走自己的路。这点让很多人佩服,也让我佩服。
还是这么一句话:需要有智慧,才能引导激情真正地做自己。作者起码有勇气,剩下的一辈子的功课,就是找到自己,学习到智慧,然后完成自己。
文章提了不少大学的问题、大学生的问题。我今年60岁了,是在中国台湾生的。跟大家讲个小秘密,40年前,我在大学的时候,中国台湾也有类似的这些现象。我相信,400年前明朝的太学、142019年前唐朝的太学大概也有这种状况。提出这些问题只说明了作者年轻,还不到1400岁,看的还不够多。若作者活过了60岁还能保持这些激情,这就好了。
问题永远都有,问题永远是自己,答案不在环境的好坏,答案在自己是否找到学习的途径,是否学习到智慧。
举例来说,大家都觉得现在的社会转动得太快了、诱惑太多了,认为还是以前的旧农业社会祥和、安逸。但是老子在2500年前就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在252019年前就觉得当时五光十色、诱惑太多。现在的人都求快、求强、求刚,嘿,中国人就有这种智慧,能发展出太极拳,能够以静制动、以慢制快,能够后发先至,能够以柔克刚。不是环境的问题,是自己智慧的问题。
作者在文章里提到了,但是没多说,我想因为年轻,大约也说不出来。是的,智慧的确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里面。
学生们学习、求知。知,有闻见之知,再上一层有理性之知,再上一层有价值之知,最后才是圆满之知。古圣先贤说的都是圆满之知与价值之知。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性之知不完整,能看懂一些价值之知,但是不相信。圆满之知就需要一些悟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到那个层次了。求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时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就凭闻见,拍着脑袋就得结论、就有理论。肤浅不说,狂妄、无理到令人乍舌。
就说孔子跟弟子之间最简单对话的《论语》吧,已经算是最容易懂的了,许多人不屑、不读、也不懂。《论语》算是容易些的,《大学》、《中庸》就不容易真懂。《易经》更不容易通透。《道德经》有很多人喜欢,但总也读不透。《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圆觉经》…,那就更吃力了。不为什么,因为这里面充满了圆满之知,大部分人就只能读到价值之知。虽然,不能通透,但是照着做,生命总是有规可循。有灯,不能保证你不磕磕碰碰,但是暗室无灯,磕磕碰碰是一定的。在暗室之中,谁不希望有灯?古圣先贤的文字道理,就是灯。
耶稣在《圣经》里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耶稣的意思是说,祂就是灯。讲老实话,我并不认为耶稣说的不对,只是祂只有教训,没说出为什么。只是一本《圣经》太少了,有太多的方方面面耶稣没讲。不像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典籍多,还可以互相发明。如果从文化的层面来看,我认为《圣经》只到价值之知,而未到圆满之知。于是,智能的层面就薄弱。
励志。
丛书,也就只是激励激励自己,还算不上精神教育。要有了价值观,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才有价值,也才能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一个统一和人协调的价值观,是智慧,是最好的精神教育教材。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是最幸运的,有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学习这些,哭着、喊着郁闷,也真让人郁闷。是的,当政者是应该在这上面多花些功夫,但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到底,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不是别人没做,自己就应该被浪费。是的,学生们不懂,学校、老师不教,学生们怎么知道?嘿,起码作者触摸到了答案。他不也是跟大家一样的学生吗?他可以摸索、找到答案,你们也可以啊!我这篇文章也是希望更明白地告诉同学们,答案就在中国古人经典智慧里。
一个颇为重要的观念需要厘清的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不需要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我知道有些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以后,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于是放弃自己的专业,甚至想去考哲学、古汉语等的研究院。这就有点过头了。诚实是很重要的,知道为什么诚实的圆满之处当然更好,但是要研究出诚实的圆满是什么才能诚实,这就有点不对劲了。学佛是很好的,一定要出家才是学佛,佛可没这么说。各行各业都应该要学习智慧,也都能够学习到智慧,但是必须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才能学习到智慧,这不但是未必,而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出家,不代表一辈子学佛,只代表一辈子以弘扬佛法为己任。放弃专业去学习传统文化思想,只代表想用另一个专业谋生。喜欢画画,有个其它正常职业,画画可能是一辈子的兴趣。要靠画画维持生计,经常会连这原来的兴趣都没有了。抱歉,我是说得严重些。但是我只是想突出这个观念:无论任何专业都需要学习智能,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学习智能最好的途径,但是不见得是最好的职业。
我认为,能在电子专业上做好,同时也能应用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也能在专业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智慧,可能更好些。是不?我相信作者学好了这些智慧,想到社会来弘扬的时候,还是会遇见社会体制的限制,还是有弘扬不得之苦。要不,今天政府在鼓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这么多人在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括作者现在的学校在内,为什么还是苦哈哈的?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但是古圣先贤的智慧,跟专业是完全两件没有必然关系的两件事。
作者是有勇气的人,也算是幸运的,总算是找到一条路。但是可惜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各位同学还来得及,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也把自己的专业学好。
有不少人问我,该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最最最好的、最最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有老师教。希望是一位不错的老师。年轻人,一般就是浅薄,读了一点东西,就容易翘尾巴、翘屁股,结果学问全在嘴巴上,只会现买现卖。好老师,遇到这种学生,一般是不会轻易多说的,弄不好,还会自取其辱,怎会多说?要找好老师,得虚心,要做到经常跟人请教。《论语》里孔子就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求你“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能“就有道而正焉”就很好了,能“敏于事”就更好了,能“慎于言”在今日就是难得学生了。起码,多跟人请教,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无论有没有好老师,都可以从《论语》开始。孔子思想的确是博大精深,所以历朝历代皇帝封给孔子的名号是“大成至圣”,就是“集大成”的意思,是当时的思想集其大成者。孔子,以及其它圣人经典若是没有触动252019年来人心之深处的东西,是不可能流传地下来的。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轻蔑批评得了的。《论语》是孔子跟学生之间问答的记录,基本上是小学生补充教材。正因为是对小学生讲的,所以适合一般人先读。当然,许多人读了一辈子还发现《论语》有新意,是因为孔子就是有那么深。深入浅出,浅进深探,深不可测,这部书确是好书。
读书,要读出脉络来,要读出体系来。有人喜欢读杂书,东一本、西一本,也读些翻译的书。但是,年轻人难有这个功力,可以贯通这些书的脉络。另外,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书,未必真好。最好还是先绕着《四书》、老庄、《易经》转。因为这几本书经过几千年的考验,若不能打动几千年来的人心,是流传不下来的。今天,不但中国人读,外国人也读。另外,这几本书的脉络是相通的。等到读出脉络来了,再看其它的书就容易抓住关键。
最后,我也挑战大家一个问题:
我认为,若是真正能把这问题回答得好的,才能掌握到事情的本质。因为问题是相对的比较,而回答必须是绝对的答案,且又能满足相对的挑战。
首先,问题全世界都有,我们只有站在目前的问题上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我们比别人好一点,就证明我们是对的。事实上,如果深刻地看事情,许多看起来好的事情,不是真好,有可能是更坏。年轻人在滥用身体、浪费精力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显得比其它人更有精力。严刑峻法,像当初战国时候的秦国,可以昼夜之间国家强盛,但是其兴也骤,其败也速。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亦曰:“反者,道之动。”《易经》也说:“亢龙有悔。”“剥极必复。”希特勒振兴德国之初,全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当时是好还是不好?中医总讲,要平和才能长久。平和,很多时候显得就不是那么地强。
于是,我们要找的答案不是跟别人比强,而是自己的平和与长治久安,是自己五脏六腑的金木水火土的平衡。
太多了,可以讲、应该讲的东西太多了。随手写一点,希望对同学们有点好处。最重要的关键与结论还是说,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统一的价值观。现在的人最需要的是深度,现在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智慧。同学们,好好学习!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六
这本《飘》是刘珂宇“飘”到我这边的,看着它1000多页厚厚的一摞我就害怕,当时我还瞪了她一眼,什么不好“飘”,“飘”本这么厚的《飘》,我哪有信心哪有耐心把它看完啊!于是这本《飘》就被我搁在了床头,每天只是纯粹的陪我入睡而已。直到前不久在家养病,看完了所有的杂志,无书可看了。我突然想起了这本被我打落冷宫的《飘》,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便不可收手,直到我一口气花了三个白天把它看完为止。
《飘》的主题思想很多,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战争改变了女人们,她们在战火和硝烟中守护着自己的土地,她们勇敢,坚强,不屈服,因为“tomorrowisanotherday”。
如果读完《活着》让我感觉到的是压抑的话,读完《飘》让我感觉更多的是气愤和悲哀。
气愤于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残忍甚至阴险。以往所看到的女主角要么温良贤淑,大度宽容或者纯洁善良、忠贞不渝,或者历尽艰辛但最终找到真爱。不想,小说刚开始没多久,郝思嘉就在卫希礼和媚兰的订婚宴会上,为了报复卫希礼而色诱媚兰的弟弟。很快他们就结婚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此处我好不气愤,期望中女主角清纯的形象荡然无存。她的骄傲、贪婪、虚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后面的剧情中一一展现。她渴望爱情,不顾一切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但当感情和现实利益相冲突时,她毅然将经济需求放在了首位。为了300块陶乐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骗钱被识破而未果后,又故伎重演色诱甚至还是她妹妹未婚夫的干瘪老头弗莱,就只因为这个干瘪老头有一个小小的木材厂,能够提供她300块。
关于人生的善与恶,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毕竟我走的人生路还不及三分之一。二十多岁的我,想法也许是很幼稚的。平心而论我也有点同情郝思嘉,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或许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媚兰也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可能这其中是出于对卫希礼的爱而爱屋及乌,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
虽然《飘》只是小说,但是通过读《飘》,我也对美国的南北战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历史角度判断,北方战胜南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通过读《飘》后,我们能看到从道德判断来看,南方奴隶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谊,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侵略,摧毁着南方的秩序和关系,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种族冲突。
读完了整本书,我也摘出了自己最喜爱的两句话: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警告贪慕虚荣的人。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一遍匆匆的略读,并不能体味多少真谛,也许,等我再读几遍时,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七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花了我快两个月的时间。
太长了,全书80多万字,相当于看了六七本书,有必要装下逼,毕竟也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字数最长的书了吧。
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感觉节奏太慢太啰嗦。但是看了一两章后,慢慢就觉得有意思了,再看到后面,就觉得进入了书里的世界,终于体会到,“诶,原来读书还有这种感觉,也蛮有意思的嘛。”
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主人公思嘉,如果把她放在我们现代的生活里,估计很多女生会讨厌,不过她自己的那个时代也是很多人讨厌她,估计她这种性格就是遭人嫌的吧。
要不是因为思嘉人物性格塑造的好,我估计这本书肯定会大打折扣。
思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绿茶婊,充满虚荣心,到处勾引男人的“婊子”。连她的三次婚姻都是为了其他企图而结婚的,完全不在乎爱不爱这个人。
她的第一次婚姻,是因为赌气。
想想就应该就很搞笑吧,那是因为她喜欢的一个男人希礼,要准备结婚了。然而思嘉认为,希礼心里喜欢的一定是她。在一次聚会上,思嘉把洗礼拉到一个小黑屋里表白,想叫他跟她私奔,没想到希礼拒绝了。所以赌气之下就跟一个喜欢她的人,而她完全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的人,结婚了。
只不过是当时,那个男的刚好也在场,刚好表露一些喜悦之情而已,也太随意了。
当然,结完婚后,她就后悔了,她心里愤怒的想,怎么她的父母没有阻止她,其实她的母亲是有阻止她的,只是她当时赌气冲天,还在气头上,几天就把婚姻搞定了。
不过还好的是,没相处一年,这个男人就因为战争死了。
第二次婚姻,完全是为了骗钱。
那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百废待兴,思嘉原本是个生活在蜜糖里的小公主,过惯了衣食无忧,每天穿着美美的生活。
战争把她的家一切都破坏了,大家都很穷,吃不饱饭。她不想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就找到了她第二次结婚的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很丑,而且年龄又比她大很多。
但是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这个男人可以给她一笔钱,可以给她一个更好的生活。关键这个男的原本是喜欢思嘉的妹妹的,没想到她只用了短短几天就把这个男人勾引到手了。
第三次婚姻,有一部分是因为钱,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男人一直在追求她。
第三次结婚的这个男人叫瑞德,是书里的第二主人公,她的性格也非常有意思,跟思嘉的性格很搭。这个男人也是被很多人讨厌,不过他很有钱,非常有钱,对世俗充满不屑,是个有点玩世不恭的男人。
她虽然很喜欢思嘉,但他又不敢表达对她的爱,他一直对思嘉表达的感觉是,“我喜欢你,只不过是想把你当做情妇”,然而瑞德才是真正爱思嘉的人,瑞德也非常了解思嘉是个怎样的人。
他心里清楚的知道,她一旦知道他爱她,那么思嘉就会利用这个爱,就会利用这种爱来控制瑞德。
我想很多人应该会有这种体会,特别是女生,如果一个男生喜欢你,那么他肯定甘愿为你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有部分女生就会利用这种爱来利用男生,叫他们请客吃饭,送各种包包之类的。
虽然我讲的是思嘉的三次婚姻,但这本书其实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事情,书里并没有提及太多关于战争的事情,只是通过思嘉的生活,及其他一些人物在战争之前及之后的生活状态对比,来展示了这段历史。
虽然我把思嘉说的很坏,但她也有很好的一面,在那个时代她是顽强的,为了生活,她放下了她最在乎的虚荣的心,养活了一家人。并用这个虚荣心在战争之后迅速的崛起,把那些众人远远的甩在身后。
个人觉得这本书真的挺有意思,值得一看。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八
大学生活第一年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其实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习,手册中无处不表现出学校对我们的关怀。
0x年版的是学生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对我们学生进行管理的依据。手册内容全面,详细,严谨。
翻开《学生手册》第一页就看到我们学校的校训——笃学力行,明德覆物,让我们对大学三年生活有所思考和规划。
笃行、厚德、励学、拓新,这里集结着,铸就那求知敬业的品格,迎接那充满希望的远航。奋进,奋进,为漳大之崛起,奋进,奋进,为中华之辉煌。漳回荡在耳边,鼓舞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每个漳大人的志向。从漳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春的激情,可以感受到新兴生命的脉动,可以感受到为中华之辉煌的无限动力。
俗话说,。漳职院第一篇,“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就体现了学院管理的法制化。
第二篇就介绍了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尽管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仍然需要通过考试来评估平日的学习。对于,我们都认识到是一种愚蠢和可耻的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平时的积累,想混过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不尊重,也是对自我不负责的表现。这一篇还提到提前修读课程的细则,这是很人性,很灵活的。激发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便于学生灵活掌握时间。
有惩有罚,赏罚分明。第三篇则是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从第十二篇就开始有奖励的规定了。进取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奖处管理条例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提防犯错误,最终形成一个有浓厚学风的良性循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真正使学校与学生实现平等,聆听学生的声音。很感激学校对我们的重视,民主、平等的风气盛行于漳大。
从一般到特殊,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手册对总则、治安管理、违规处理、贷款细则、勤工俭学、住宿管理、参加公益劳动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让我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使我们从开学之初就树立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念和决心。
我觉得漳职院《学生手册》不是束缚我们发展的牢笼,而是促使我们健康发展的动力。《学生手册》处处表现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和包容。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爱的鼓励吧!
吾将上下而求索!沐浴着爱的阳光。和着青春的旋律,我们将展翅高飞。今日,我们以漳大为骄傲;明日,漳大以我们为自豪!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九
对很多学生来讲读学生手册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似乎大家都觉得读学生手册的人一定是很清闲和无聊的人,册子里来来回回说的差不多也就是那些条条框框的话,看过一遍之后很多学生不会再细品第二遍,其实,我也不是例外,但这次由于还要写一篇读后感我就仔细的翻阅了整本书,当我细细读完,在仔细回味的时候打心里觉得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认认真真的对待。各种各样的条款,约束我们的,为我们提供方便与好处的历历展现在眼前的时候,真的觉得以前自己片面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作为一名研究生学者,当你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简单肤浅的以自己的经验来解决事情,否则你就可能会遇到你意想不到的祸事。尤其是在遇到类似于这样的条纹合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咀嚼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这样你才能保证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心里有底,处理事情也胸有成竹。
就拿我们这个册子里的一些内容来说,如:关于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及关于考场舞弊处理办法的`修订,还有关于就业方面的各种规定及档案办理须知等。当我们对此些东西不清楚的情况下,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但是如果我们对那些明晰于心的话就会避免很多纠结的事。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但是一位成功的学习者要做的不仅仅是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若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多方便和益处。而你处理生活中任何小事的方法能够影响你做事生活的习性,所以,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你所遇到的事,人,对于你来说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在分析了这些之后在作出决定才是比较可靠和可行的行为。
从家里到学校。在从学校到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各种类似学生手册这样的学习课本,它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及礼仪做出详细的规定,但并不是束缚我们的牢笼,而是监督我们,促进我们更好成长的动力,显示着对我们的关怀与爱护,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学习课本而感到欣慰和庆幸。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我无比荣幸;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我更加无比自豪!因此,我们要学习《学生手册》,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我们才能更好的自强、发展;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我们才能加强我们的理想,坚定信心,才能更好的努力。
《学生手册》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以其严谨、周密的科学理论和震撼人心的逻辑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学生手册》诞生于21世纪的北京大学,在我们未认真研读之前,许多学生问题已经日益凸现,像因失恋而轻生跳楼,因断电而闹事。这些愚昧而荒唐的事件,令作为我们衣食父母的有关领导痛心疾首,因此可以说大力学习《学生手册》是历史的必然。
在学习中,学生们经过对各种主义与学说进行审慎、严肃的推求、比较和鉴别,甚至进行某些方面的实验(比如许多曾经以身试法的反面教材),经过同一些错误思潮的较量和论战,我们终于认识到了《学生手册》的真理性,摒弃了原来的错误思想,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教育并感化了许多同学,使他们摆脱了原来的错误想法。
我认为这次学习太正错了,太及时了,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造我们的思想,才能再学习工作中迈出新的步伐。我们其中的很多人应该好好想一想,哪些是我们的成绩?哪些是我们的贡献?成绩有吗?共享有吗?掉了队了?社会主义前进的列车把谁甩掉了?在学校发出“向《学生手册》学习”的.伟大号召之后,从七点钟开始,图书馆、自习室真是场场爆满,据不完全统计五分之七的椅子上都有人了,真是除了挂票都用上了。可见,《学生手册》是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可以说《学生手册》句句是真理。凡是《学生手册》的话,我们都要坚信不移地遵守;凡是《学生手册》作出的决定,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学生手册》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生手册》是花,它是北京大学乱草蓬蒿中的一朵奇葩;《学生手册》是草,没有它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也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学生手册》是山,我们仰视,惊叹它的壮丽;《学生手册》是水,它不偏不倚,不亏不溢,是正义与公平的所在。但,《学生手册》是本书,是本可以读懂的书,可以驾御的书。我们御书而行,遨游万里,达到了那充满智慧与善良的理想之国。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一
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首先要学会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
古人云:“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学会感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能让我们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各种境遇;感恩是一种素养,它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感恩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忆;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常怀揣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伟大的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想说:生活中不是缺乏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而是人人都应有一颗感恩之心。
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人能力再大也只是沧海一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不仅对父母要感恩,对师长、对社会都应如此。
一个人呱呱坠地,首先要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机会来到世上。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能从物质上给他们多少回报。
我们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地帮我们做任何事情。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马克思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古语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做人应该学会知恩,感恩,报恩。
除了感恩父母外,作为一个大学生,行走在漫漫的求学路上,有多少双温暖的手曾经扶携我们走过坎坷的岁月;有多少良师站在路的两旁,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成长。
一句话改变一生的教诲,一次刻骨铭心的谈话,一通醍醐灌顶的批评,我们都会终生难忘。
搏击蓝天,那时您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激浪千里,那时您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火炬不灭,那时您生命的火焰在我们的青春里燃烧。
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们前进的勇气。
您宛如红烛一支,燃烧之中得到了自己的涅盘,留下朵朵灵魂之花。
您从未索取过什么,却总是默默付出,欲平凡的生命中,您酝酿出了多少奇迹,造就出了多少美丽。
要感恩朋友:朋友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把大伞,给我们遮阳挡雨;朋友是泥泞滩涂中的一根拐杖,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中国的名著之一。
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
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
看史记故事,看每一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
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
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
我心中充满了气愤。
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
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
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
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
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
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
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
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活现。
所以我很喜欢。
作为大学生的你,读了史记你的感想是什么呢?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
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
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
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著。
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
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
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
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
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
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
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
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
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
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
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
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
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
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
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
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
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
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
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舰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二
这本书写的是岳晓东教授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时代几个案例。作者没有用空洞的、抽象的术语来讲解心理咨询的原理。而是以用各种不同的案例写出来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来,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展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原理。
比如案例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女生。这名叫丽莎的女孩来到哈佛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往日的自信: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口音,许多事情她不知道,她知道同学们也感到好笑。以前她与同学相比获得的尽是自信,可眼下与同学相比获得的尽是自卑。这样强烈的心理落差让丽莎无法接受。
其实这样的同学,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比如小学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却不尽人意。初中时尖子学生,但是进入高中实验班,往日灿烂的光环便不再照耀。
很多老师习惯的做法是先来讲一番怎样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大道理,然后劝说或教导我们,再给出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其实这样做只会让我们感到恼火和失望,觉得老师根本就不理解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先给我们倾诉的机会,让我们尽情地宣泄自己恶劣的情绪和内心的委屈,老师们只需要用心去聆听,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我们的信任。
然后引导我们自己去寻找自信。寻找自信不是与周围的人去比较,而要学会多与自己做比较。当我们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因为我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此时此刻最好的方法是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
再如案例我不要上哈佛法学院。这则案例讲述的是女孩嘉惠因大学读什么专业与父亲发生矛盾。嘉惠梦想成为记者或专栏作家,父亲要求学医或学法律。
这个案例也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在的学生和父母之间,因为各种问题而隔阂很深,互不理解。我也是这样。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爸妈为我们可谓操尽了心,但是这一些心并不为我们一些人所接受。
案例中的父亲认为只有女儿进入哈佛学院,才可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将来才会有份高收入的工作。而女儿不愿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想追求个人的生活梦想和幸福。因为她对写作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期盼。自言坐在电脑前打文章,那是生活中最温馨的时刻。
面对这样的一个两难的境地,作者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双方交流思想。竭力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使一方倒向另一方。因为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使再不合理事情,也可能有其可取的地方。如果矛盾的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则其矛盾冲突就会缓解。
我理解登天的感觉是重新认识自我和周边,接纳自我和周边,重拾自信的幸福感觉,虽然这样说,可能每个人登天的感觉到具体体验也不同。对于人们,心灵的重生远比伤口好了结疤要难道多,重获新生让人有了幸福的机会和体验。
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愿每个人都来体验一把这登天的感觉。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三
网络、电视等平台的出现,让许多人感受到潮流的魅力。然而,在午后恬静温暖的日光下,细细品味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那精彩的画面一幕幕展现,扣人心弦。到了剧场高潮,时常令人赞叹连连,拍案称绝。不得不说,经典的亦或是新拍的《西游记》电视剧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三代人的记忆。当我接触到吴承恩笔下细腻的文字,发现其虽然不像荧屏一般予人视觉激烈的冲撞,但却如行云流水,每一处皆藏着精彩,透着绝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形象生动的描写把石猴的初始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行走跳跃,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仿佛眼前就有这么一只灵动的石猴,予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现在的青年,多半与手机为友,电脑为亲,少有一份闲情任自我思考,体会名作中奇妙的意境。
无论是粗看还是细读,《西游记》的文字都经得住推敲。于细微处变化无穷,情节精彩处跌宕起伏。当我翻到《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一章时,很难想到作者竟用如此丹青妙笔将哪吒和悟空的斗法描绘得使人真假难辨。“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那一个蒙差来下界,这一个欺心闹斗牛,斩妖宝剑锋芒绝,砍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子如飞蟒,降妖大杵似狼头;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似乎真有二人决斗眼前,电光火石,刀剑相拼。
越往后读,越能得到一种用言语无法说出的喜悦。悟空拜师学艺,大闹天宫,直到终于走上正途,随唐僧一道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这其中回环曲折,历经艰险,不需我多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品读一部经典名著,自己的心会慢慢沉淀,随着情节发展在不觉中感受文字的妙谛,融入自己思考的空间。《西游记》中的人物折射出的正能量,恰恰是现实所需。
唐僧在取经途中,诚心向佛,从未改变。而现在有几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做到像唐僧一样的始终如一呢?又有多少人中途易辙,轻易就动摇了?说唐僧是偏执也好,顽固也罢,逐梦路上我们需要像他一样的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纵然再多‘妖魔鬼怪’前来阻挡,也抵不住你坚韧的决心,向前的脚步。
八戒好吃懒做,但却心地善良。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心里悄悄多了些许恐慌和急迫,少了一份温暖和平静。看着老人摔倒在地,外国人晕倒在座,我们首先不是伸出友好的双手进行帮助,而是在游移不定,我能不能帮?我该不该帮?社会慢慢缺失了信任,抹煞了善良。也许多方面的原因让我们受到了影响,但无论何时,保持一颗像八戒一样的赤子之心,装载善良,心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扬帆起航。
沙僧略显愚钝,却安于天命。反观当下的求职者有着希望自己如鹰一样高空腾飞的理想,但只有蛇一般爬行的能耐。理想与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却不甘于认命,眼高手低,永远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安于天命,是一种睿智,一种豁达,勇敢地看待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智者安于天命,不被浮华所累。
孙悟空聪明绝顶,神通广大。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身上的勇敢正直和乐观自信,但许多人只学到了他的毛毛躁躁,不具耐心。其实悟空知晓天下,睿智过人的能耐才是我们应当践行的,绝不是怀着一颗妄自尊大,好高骛远的骄傲之心。
读过这些文字,对人物性格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愈能发现情节的妙趣横生。平凡的文字在作者笔下串成篇篇精华,细腻的笔调下流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总是说自己很忙,没有空闲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读一部名家著作。然而,只要是真的有心,手执书卷绝非一件难事,任书页清香在鼻尖萦绕,心无杂念,精神集中在文字所传达的思想上,实在是人生最愉悦身心的事。
人们总在各种屏幕和霓虹灯下不断奔忙,手指在键盘上翩跹起舞,很少有人醉心于青灯白卷的享受。不知不觉,我们失去了太多,心被大量的琐事占据,却又显得空空落落。这时候,我们仅仅需要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给予自己一个放飞的空间,在流溢的墨香中找寻内心的安稳平静。
读一本好书,给我的不仅是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更能接触到一种思想,一种名家的思想,启发我去思考,去探索,发掘古籍名著中的妙义,这便是读书的最佳感悟。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四
起初,看到的是黛玉的孤傲,宝钗的圆滑,湘云的爽朗,王熙凤的泼辣……后来,看到了黛玉对爱情的纯真,对封建教条的不满。宝钗对婚姻反应的冷淡,是一个封建世俗的守卫者……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写的便是黛玉和宝钗。“可叹停机德”说宝钗是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贤妻良母,“金簪雪里埋”描绘了宝玉出家,一人独守空闺的悲凉。“堪怜咏絮才”称黛玉有谢道韫咏絮之才,“玉带林中挂”黛玉泪枯而死,宝玉出家为僧。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家庭悲剧,更是社会悲剧。王熙凤在得到贾母的态度后,用宝钗替代黛玉演了一处“偷梁换柱”。结果便是黛玉的死,宝玉的心灰意冷。
红楼里众多人物,独爱黛玉,她的孤傲,她的天真,她的才气,她对爱情的纯真,深深感染了我。她没有宝钗的机灵圆滑,没有王熙凤的权术,没有湘云的英朗直爽……一个多泪多伤的女子,即便出生便择定了家庭轨迹,即便出生便注定死的凄凉,她依旧敢爱敢恨,临死前的那句,“宝玉,你好……”更是悲凉。一首《葬花词》是她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强要胜的情绪宣释。“侬尽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意为现在别人笑我葬花痴傻,他年别人葬我可知我是谁么?暗含了自己命不如花,道尽了心中苦楚。这样一个格格不入,多泪多伤的女子是那样的凄美。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一抹降珠草,受神瑛侍者浇灌,又因浇灌过多故五内郁结。这也就是宝玉与黛玉悲惨爱情的写照了吧!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五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高度的中央集权专制和分散的自然经济为基本特征。自中唐以来,这种社会格局的内在阶级紧张、中央与地方摩擦、民族之间冲突,渐趋激化,适应破产农民和失意的士大夫的精神需要,禅宗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普遍流传。禅宗为解救人生的苦难而产生,也在解救人生的苦难中发展,形成了一套人生价值哲学体系。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体论、心性论、道德论、体悟论、修持论和境界论等思想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心性论、功夫论和境界论三大要素,分别阐明了禅修成佛的根据(基础)、方法(中介)和目的(境界)三个基本问题。从这三大思想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看,心性论是禅宗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禅宗把自心视为人的自我本质,认为苦乐、得失、真妄、迷悟都在自心,人生的堕落、毁灭、辉煌、解脱都决定于自心。自心,从实质上说是本真之心,也称本心、真心,也就是佛性、真性,正如唐代道宣在《高僧传》中介绍菩提达摩新禅法时所说的“含生同一真性”,此真性为人人所平等具有。由此,禅宗在传法时讲“以心传心”,即师父不依经论,离开语言文字直接面授弟子,以禅法大义使弟子自悟自解,这也称传佛“心印”。“自心”是众生得以禅修成佛的出发点和根据,是禅宗的理论基石。
禅宗也以“自心”为禅修的枢纽,提倡径直指向人心,发明本心,发见真性,以体认心灵的原本状态,顿悟成就佛果。也就是说,禅修是心性的修持。从中国禅宗的发展来看,禅师们都把修持功夫专注于心性上,如,达摩、慧可、憎璨重视坐禅守心,道信、弘忍重视“心心念佛”、“念佛净心”。牛头法融主张“无心”,也是心性的禅修功夫。北宗神秀的禅法,其弟子普寂归结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照”。(见《荷泽神会禅师语录》)南宗慧能提倡单刀直入,自证于心,自悟本性。神会认为灵智是人心的体性、本质,强调开发灵智。马祖及其门下派生出的沩仰和临济两宗,提倡直指本心,强调平时的言语举动、日常生活表现都是本心的自然流露,由此而有屙屎放尿、著衣吃饭、走路睡觉、运水搬柴等都是佛事之说,认为都可以从中体悟真理。石头希迁及其门下衍化出的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重视一切尽由心造的唯心论,认为人的心灵是圆满完美的,只要心地自然,就会佛法遍在,一切现成。由此可见,虽然禅宗各派在修行的方式、方法、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或为了启导心地的开悟,或顺应心地的自然展现,或求得心灵的自由,各种禅修实践都围绕着心性进行,这是一致的。
禅宗还把禅修的目的、追求境界、成就佛果落实在自心上,强调佛从心生,自心创造(成就)佛,自心就是佛。如道信提出的“念佛心是佛”的命题,就是专念于佛,心心相续,以求心中见佛。如此,心与佛相融无别,佛就是心,心就是佛。神秀主张“离念心净”,并认为净心的呈现就是佛地。慧能宣扬“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见自本性,即得出世。”(同上)认为人的自心、自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由,就是佛的本性。成佛并不是另有一种佛身,众生的自心、自性就是佛。众生只要认识自我,回归本性,当即成佛。在慧能看来,佛就是众生原始心灵、内在本性的人格体现,就是本心、本性的觉悟者,并不是外在于众生的具有无边法力的人格神。慧能门下及其后来的临济、曹洞等五宗都宣扬“即心即佛”的思想,“即心”,此心;“即佛”,就是佛心,就是佛。认为众生当前的现实心就是佛之所在。有的禅师还强调“即境是佛”,“触境皆如”,“境”,指事、物。眼前的事物就是佛“真如”之所在。这是从理与事相即的角度,即把理事两边统一起,以求禅境。这里的“理”是指性理,心性的“理”,性理是指一切事物的本质和根源。实际上就是以心性(佛性)与事境相统一,以事境为心性的体现作为禅修的境界。还有的禅师鼓吹“本来无事”、“无心可用”,这是强调人心本来是清净的,而心清净就是佛。所谓心清净就是从主观上排除执著佛法和万物为实有的观念,排除把心视为能实生佛法和万物的实有心的观念。可见,仍是“即心即佛”的变相。简言之,所谓涅槃,所谓佛,就是本性的护持,心态的复原,心灵的升华。
从上述禅宗的根据、方法和目的三方面思想来看,都是围绕心性展开的,心性是禅宗禅理的基础、禅修的枢纽和禅境的极致,心性论是禅宗思想的核心。研究禅宗,必须着重研究禅宗的心性思想。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六
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引领着人们前行的脚步,对待事情的态度,处理困境的角度,一个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生力量,应该如何构建自身的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论创新和战略任务,帮助当大度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何种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这些于我们新青年来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为我们如何中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流的感召下积极提升自我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大学生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全省各高校把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观作为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专题讲座、大讨论、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利用多种载体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
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强代力量。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大学生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各种载体,创造哦良好氛围,真正使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七
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日日夜夜的追着看,终于把《窃明》追完了——至少目前的故事是完了。
如果作者只是就此就完完全全的打住了笔,把故事永远定格在喜峰口面对着皇太极的大军,我想,对于看书的人来说总是意犹未尽的,但对于小说来说,他就不是一部纯粹的穿越小说,而是一部史论体的。
以前别人总是好奇的问我看的是什么,我总是拿《寻秦记》做一个比方,但是当我合上的时候,我才发觉其实作者的写作,就像鲁迅先生倡导的那样,是在呐喊中用鲜血和身躯去重塑我们的传承,去尽可能的让无数被历史尘埃遮蔽的人物重新得到他们应得的尊崇和荣誉。
当然小说本身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越到结局也就越引起争议。关于,这是一个自明朝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歇过的话题,这个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是忠是奸,在明朝的记录和清朝编订的《明史》里完全不同,就是在当时的记录中间也有着许多令人无法琢磨的看似怪异的举动,后来李敖以此为脚本通过和李十力的师傅的对话渐次展开这一历史场景,居然成就了一部《北京》,传说还得到了文学奖的提名。随着文字和观点一步步推进,追读者也就有了完全对立的阵营,但正如一位名叫萨苏的网络名人的评点,“我绝对不赞成《窃明》的历史观,但我绝对推荐《窃明》这部小说。”
《窃明》让一个未来的人物稍稍的改变了历史,但是历史无数真实的场景却更深的映在我们的脑海。其实明朝的失败,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从最根本的角度上来说,是制度和技术上的失败。全国的财政和税收没有统收统支,各地充斥着短小而互不隶属的运输线,军队的兵员缺额是军官收入的主要来源,手铳的制造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无法使用,一线的指挥官没有指挥权而受制于文官或者太监,军队的积极性靠赏赐和抢劫许诺而不是靠纪律得到维持,这些都使得每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我看来,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练就了一支以纪律和协同为准绳的军队,加以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使得这支军队不论在东南沿海的抗倭还是蓟辽长城上对蒙古的震慑,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巨大成果,并通过戚继光的著作使之订立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准则。然而这一成就却并不为当时的文官阶级所认可,即使在和谭纶的时代,有名一代推崇的不是戚继光而是梁,而李成梁镇守东北几十年的军事成果看起来很大,首级很多,却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最终从他的上千个所谓的义子中走出了一个靠着明朝的丧葬费起家的军事人物,他把今天大致从铁岭到营口从抚顺到黑山的一小块地方定名为金,却被他的子孙们成为清太祖。
如果真的可以进行历史的穿越,我想我们也很难去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譬如主人公在觉华岛上做出了辽东最为精彩的一次反攻,然而历史的事实是,尽管有规章制度要求冬季必须不间断凿冰,觉华岛上的七千官兵和他们的亲属对它置若罔闻,直到后金的骑兵踏上厚厚的冰层,这个承担着东北几十万粮食弹药供应的中转站就毫无抵抗的落入敌手,而袁崇焕在报捷的文书当中故意忽略了觉华岛的损失,在嘉奖的诏书公告天下之后才进行了轻描淡写的所谓修正,明朝数年财政收入的成果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灰飞烟灭。明军对于制度的遵守纯粹取决于武将的个人好恶,甚至是文官的瞎指挥,而文官对于战报的忽悠的能力却极为擅长,好在大学士们对这一套更为擅长,几个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对战报的去伪存真的解读往往都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这些都是明朝的沉疴,沉疴了三百年,我们即使有着现代的思想,也恐怕很难去扭转危险的。和现代我们的想法不同,即便是天启去世、崇祯初继的时候,明朝也没有把白山黑水间的举兵看作严重的边患,历史书上写的萨尔浒战役在当时时并没有看作是一次转折,之后的熊廷弼、毛文龙都曾让努尔哈赤差一点没有喘过气来。然而熊廷弼在东林党得势的时候作为楚党成员被罢,在阉党得势的时候又作为东林党员被传首九边;毛文龙已经是东北唯一的总镇总兵,手持尚方宝剑,袁崇焕连报告也不打就把他杀掉了,让崇祯在北京背了黑锅还不敢说一个字。或许长城并不是们所写的那样被崇祯毁掉的,长城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雷峰塔,不过是被明朝上上下下无尽的短视和传统在不知不觉当中毁掉的。
即便如今天,我们依旧没有完全的走出柏杨先生所叙述的中国人的窘境,因此在这里点评那一朝的风云人物的私心其实也未免汗颜。明朝的制度培养出的是华夏史上最有骨气的士大夫,终明一朝,没有汉高祖开创的“和亲”,没有宋朝延续百年的“岁贡”,也没有清朝数不完的条约。自从朱棣开创“天子守国门”这一制度以来,明朝就一反历代重兵拱卫京畿轻视边镇的常理,而是把最优秀的士兵集中在抗敌的最前线(宣、大、蓟、辽),很多的皇帝都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记录,虽然有些被人为的贬低,有些却成为了明朝可怕的梦魇,但自始自终,他们都保有着大明的尊严。
沉疴已然,风节足畏。我之观明,深折此间。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八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面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现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面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爱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爱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弃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伤心,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不过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大学生学生手册读后感悟篇十九
从去年跨入师大校门,我就和你成为了好朋友。你——《河南师范大学》学生手册,帮我适应大学生活、帮我规范言行、帮我增长学识是我大学中的好朋友、好帮手。
今年,你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面前。虽然我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与新生相比多了许多对学校、对大学生活的了解与认识,但你仍然是我的好伙伴。你教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的科学知识水平,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以大学生特有的精神风貌,谱写21世纪的辉煌。
翻开你,首先就是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准则时时提醒我,我是一个大学生,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志存高远,坚决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遵纪守法,弘扬正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条条准则掷地有声,不断响在我的耳旁,让我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
你还告诉我学校许多不同方面的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让我对学校的政策有所了解,对大学生活可以做更好的计划。你告诉我的那些奖励措施,鼓励着我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我的大学也因奋斗、努力而变的充实了。你告诉我的那些处分措施,提醒着我不去违反纪律,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自由;对纪律充分了解后,才能更好的享有这种自由。你告诉我的那些学校关于特困生的工作方法,让我们感觉到了学校对特困生的关心与重视。你关于学籍管理及收费工作的管理规定,让我对这些工作有了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保障了双方的利益、你的关心,你的热心,你的温馨,帮助我了解了许多学校工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这次放假回来,你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面前,不只是封皮变得更加漂亮了,而且你的`“知识”也增多了,你又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条例。如新增了“图书馆借阅规则”、“大学生上网用户守则”等内容,融学生手册与借阅手册于一身,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有些陈旧的规定,你也进行了优化处理,删除了。这样,手册的内容不至于太多,这样我们使用、携带都很方便。你总是关心着我们,体贴着我们。你总是跟随学校的规定,站在了解学校的最前沿。学校新的规章制度总能在你不断更新的面孔中找到。你是我们了解学校的好途径。
你,我的好朋友;我愿与你携手,跟着你指引的方向,大力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遵循“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当毕业跨出校门的时候,我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