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教学(精选20篇)
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是经验的提炼和积累。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浅谈高中教学篇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創新和改革,我们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持续前进,不断改革。现如今,各个高中都逐步实施新课改,这给生物教学创造了新的平台,但是也带来全新的挑战。尤其在教学方式上,生物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使用新颖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重新散发生机与活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有效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方式阐述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一、前言。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吸收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此优化教学过程,使课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是一门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占据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经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生物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在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然而,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还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方式单一。很多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长年累月只使用一种教学方式,抱着稳中求胜的心理,不敢贸然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再有趣的教学方式,长期使用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其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突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教学要求。然而,部分生物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课时有限,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学生处在完全被动的状态,接受教师“咀嚼”过的知识,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一)强化教学时间的管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最多的知识。所以,生物教师要强化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合理分配时间,将教学时间的最大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往往将教学时间分配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看似给学生传授了很多的生物知识,但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却少之又少。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既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讲解知识,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吸收知识。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生物教师应当遵循“少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花一小部分时间讲解知识,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一边接受知识一边消化知识。在学生无法理解的地方,生物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只有这样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主体角色,而教师扮演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服务学生,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所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基于传统生物教学方式之上结合实际情况将个体教学、小组教学以及课堂传授式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互结合起来;将课外教学和课堂教学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进行弥补,增强教学创新性,使生物课堂教学始终焕发生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
(三)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即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将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要具备创新性,坚持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尽最大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整体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括不同阶段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从某个层面上说,教学创新的重点是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整个教学设计依据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进行。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体验性和真实性教学的良好条件。
(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厌氧型与需氧型、异化与同化等相对概念的时候,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以此深化学生对抽象生物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解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等比较相似的概念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采取探究式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究,以此起到开阔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锋.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思考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9):166.
[2]陈亮福.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品牌,20xx(3):56.
[3]谈才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xx(3):247.
[4]刘彩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xx(8):19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高中教学篇二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高中生学习英语学科知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更是突出了英语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高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对策与途径.
作者:王艳作者单位:灌云县陡沟中学,江苏,灌云,22221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与途径
浅谈高中教学篇三
在当今,科学教育在深入的改革,素质教育实现了全面的进步,而探究教学受到很多教师的关注,在国家教育部,把生物课程标准已经公布下来,把探究教学放在中心的位置,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探究教学的理解。作为一个教师,通过创造情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而学生是能够用科学的、研究的思维去研究,使得方法达到运用。从而,通过实践而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一、教学环节。
对于教学环节,包括一个方面:(1)通过设计问题来创造情景;(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回答,达到一个好的课堂环境;(4)通过呵护学生,理解质疑,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主动性;(5)在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在学生之间达到平等的关系;(6)在教学内容上,达到新颖性;(7)在知识的迁移、应用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注意其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的创设。
我把学习放在现实的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学习,为了学生能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从教学的目标考虑,还要注意情景的创设,在教学设计方面,这是重要的一个内容。而教学环境,是指把课堂、师生关系、生活质量、社会气氛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成为课堂的情境。
(二)引入的设计。
我们所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注意问题,以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具有学习的动机、明确的目标以及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等特点。
对于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引入是必须的,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了保障,因此,每节课的引入显得很重要。
我们所引入的方法,往往是按照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来设计,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设计时要灵活。
(三)设计问题要精心。
对于教学情境的创造,以及教学的探究,是从学生的意识开始培养,问题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对于所有的探究、发现、创新,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够提问题是重要的,比解决问题更有说服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往往以问题的探索为主,对于设置问题,可以选择角度多、方法多来解决。把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即打开思路,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培养。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展开。
对学生进行有效、优化地提问,对于提问要求是能够去思考,而艺术性地提问,是具有层次性、整体性。所以,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时,在设计问题时,从简单开始到比较繁索、从小问题到大问题、由表面及内部,通过一层一层递进、一步一步深入,从而攻破难点。而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使得学生通过鼓励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其想象力和能动性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提出自己认为的观点、思路、方法。学生要有良好的态度、精神,在训练学生做题时,注意培养其归纳、综合、抽象等能力,从而养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因素,记录实验的现象以及数据的收集,对于每一步的过程,他们能够科学地去发现奥秘,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二、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使得学生把所得的数据分析、比较、概括,总结而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接着学生对初始的结论产生疑问,通过检查、思考、探究,使得方案更加严密,证据更加周密以及结论更加科学,再通过原有的知识、实验来进行探究解决所存在的疑问,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以“文字、图象、公式”等形式给予表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在提问题时应做到具有探索的性质,在设置问题时,学生按照各个角度、方法来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把思路打开,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灵活的特点。在进行实验时,把学生的操作作为主要的来抓,教师的任务是和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在课堂效果上达到良好的互动。
三、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
在课堂上,师生是互动的、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这就是所要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教学时,通过交互合作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会、分析、讨论,在其基础上找出内在的矛盾,把其中的矛盾进行研究,从而,明确有待研究的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所谓学生的质疑,是指在教师所讲内容、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疑问,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尊重学生差异。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社会关系等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平等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应该给差生更多的关爱和机会。在课堂提问时,注意那些学习差的、长相普通的、身材不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提问,对于课堂上的关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六、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探究教学,其创设的情境或问题、练习,往往在社会实际中是密切联系的,在环境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发展下,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科学的技术。学生在探究得基础上得出准确的结论,第一方面、它属于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第二方面、对于科学结论与探究方法,需要联系实际,进而反应出知识、探究的意义。
总之,对于探究教学,从实质进行把握,通过开放性地实施,使得探究教学的过程得以实现,通过合理地处理,使得探究教学的方法结合其它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文君,张小慧.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5).
[2]张新宇,王祖浩.国外关于“探究水平”研究的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3]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
浅谈高中教学篇四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欢迎阅读。
:阅读在整张高考试卷上占有极大的比重,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重点。高中英语阅读涉及面广,有外国文化、地理、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因为词汇量小,知识面不广等原因,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重点提出解决学生高中英语阅读问题的方案。
:高中英语;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障碍,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写等多项能力。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所探究的方向。笔者将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剖析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规律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得注意引导方式,尽量使用巧妙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图片、音乐、视频等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调整状态,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交流,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2.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阅读的方式十分古板,多是采取引导学生通读文章,分析文章关键语句、词等。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厌倦。现如今,在讲授阅读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尽量将阅读内容丰富,可涉及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多种内容,阅读形式也可以不同,比如个人阅读、小组阅读、全班阅读交流,等等。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阅读问题,开拓学生思维,使整个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阅读课应该是思想火花四溅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互动,共同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3.整合课程资源
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认知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学生在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师的教育重点在于后者,帮助学生挖掘学习潜力。由此看来,教师的教育水平十分重要,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体现在教师如何整合课程资源上,众所周知,教材只是一种工具,日常教学需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但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应该认真钻研高中英语的学习目标并深入学生内部,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阅读材料。
4.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维
英文是一门外语,与我们的母语环境相冲突。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英语的环境,帮助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教师使用英文教学和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使用英文教学,在翻译偏僻字词和解释语法等时,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英文进行描述。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立体的显示各种情景,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这些都对养成英语思维有好处。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会十分注意语法、句子的构造等,不仅能锻炼学生使用英语思维,也能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1.保证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面已经提到过,高中阅读知识的涉及面相当广。所以学生首先得保证有一个较好的阅读量,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毕业生36万词以上的阅读训练。这样庞大的阅读训练仅仅通过教材上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学生可以做大量的课外的学习性阅读、理解性的阅读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性阅读等,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能更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然阅读是有一定方法的,盲目阅读效果甚微,学生必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遇到生僻单词就查词典,久而久之,在阅读的时候根本离不了词典;重复阅读,总认为自己在哪方面没有读懂,没有自信,从而拖慢阅读进度;过分纠结于某一个单词,视野偏小,没有站在全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等。针对这些情况,学生首先得树立自信心,缓解阅读压力,相信自己能够读懂文章,初读文章时,不带任何压力如读小说一样阅读,然后根据不同问题深入理解。
2.积极投入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主要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需要明白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自身为主体,积极地投入课堂,做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earthquake时,学生在通过观看地震前后图片,应该积极思考,what will happen before the earthquake,在教师组织同学间进行交流时,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仔细阅读文章,检查自己的思路、想法是否正确。
3.不断扩大词汇量
通过本人多年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总结,发现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是词汇量不够。学生需要采取多种学习方法扩大词汇量。比如: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确定新学和复习的词汇量,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一定会改变。另外,需要利用好闲暇时间,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单词写在卡片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忆。选择好的记忆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应该了解前后缀、音标记忆法、同义反义归纳等多种记忆方法。
4.调整心理状态
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文章太长,生僻字过多等都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不敢相信自己能够理解文章。因此,学生必须建立自信,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鼓励自己沉着冷静地面对每一篇文章,每一道阅读题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教师来说,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对学生来讲,阅读知识浩瀚无比,值得一生去探索。教师和学生的完美合作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浅谈高中教学篇五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在线视频教学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成长。
以多媒体投影教学为例,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仅仅相当于将黑板板书变成了彩色板书而已,学生们依然是针对考试来埋头苦背知识点,忽略了创新性的思考。生物课堂上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应当能够通过高水准的ppt制作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将其与生物实验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课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每个学期能够分到的课时都较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在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由于课时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于生物学的不重视,让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都存在极大的沟通和学习障碍,对于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也就同样忽视了。希望高中教育体系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生物教学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
(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极大减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而年纪大的教师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有组织地为这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那么相信学校生物的教学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个层次。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生物教学情境。
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视频无疑是更令人容易产生兴趣的表现形式。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以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呼唤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与教学情境的共鸣,通过想象力和记忆能力共同记忆知识点。比如在“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中,课本内容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遗传的奇妙性,还有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神奇之处。这样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达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化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感情的互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学动画以及视频,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然后由浅入深的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在高一的“分子与细胞”中,可以寻找一些动态细胞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生物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了解到细胞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明白我们所有人的体内每日都会有细胞的产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为其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生物知识。当前许多学校都拥有站,教师可以定期将课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传到学校的资源网站上,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高中教育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今后,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素质提升,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2]刘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曹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11):16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高中教学篇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个教**流特点,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针对新的教育背景,将知识实现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去创新,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和学生进行思想讨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选取适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所学习的不同内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必须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提高我国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很好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进行思考,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善学习现状,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教学篇七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1][2][3][4]。
浅谈高中教学篇八
(一)资料探究。
这种探究形式是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探究资料,或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热点问题等作为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例如,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可以由教师根据资料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到了学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呈现资料,让学生自己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资料探究形式,在培养学生筛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科学史探究。
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大量的史料具有珍贵的探究价值,教材和教参中关于科学史的资料中包含很多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这些实验以及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很好的课题,并且这种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的探究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研精神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之中,这些无疑都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三)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因此,相较于理论课,实验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活动的探究价值,从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种以实验为内容和手段的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探究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何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就成为了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呢?这时候,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十分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师完全掌控的课堂上,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被显著地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往往十分被动,很难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观念和建议,即使有些观念本身存在错误,有些建议缺乏合理性,教师也不可挖苦讽刺,而要耐心的引导指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项活动,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思维活动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效果,例如,笔者在讲“酶的发现”这课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探讨环节:斯帕兰札尼所做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这个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什么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验过程中,斯帕兰札尼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否模仿斯帕兰札尼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洗礼,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开通了。通过对问题的一步步探讨,学生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思维活动的洗礼,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方式。
(三)积极利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实践优势。
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往往存在大量的可以为生物教学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植根于生活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如果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借助于这种亲切感,以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为探究点,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更高的“人气”。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节的内容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而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大棚入手进行探究课题的引入,让学生观察蔬菜大棚的种植情况。经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在蔬菜大棚中总是会亮着红色或者蓝色的灯,即使白天也不熄灭。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探究的目标也就出现了,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接下来的探究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踊跃。
(四)恰当引入课堂实验。
抽象性强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这个特征也是拦在学生生物学习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直观生动的画面对人们的思维刺激强度越大,而高中生物学科抽象性的知识特性却不利于对学生的感官思维造成足够强烈的刺激,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以穿插实验的方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引入一些生物实验,以生物实验的直观性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会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介绍“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当堂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两只烧杯准备两杯水,一杯开水,一杯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放一朵红色的花,片刻过后,开水中的花蔫了下来,并且水也被染成了红色,而自来水中的花则没有任何变化。实验完成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了。面对生动直观的现象,学生提出了不同猜想和见解,有的学生说,开水使得花的细胞破裂,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有的学生则说高温导致花的细胞死亡,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而自来水中的细胞是活的,所以不会流出来。在实验现象的激发下,学生七嘴八舌地进入了问题探究的状态中。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相较于讲授式教学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学模式,因此,缺少丰富的经验就成为了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要花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浅谈高中教学篇九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表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试和考查”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强调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又对教学内容、要求、原则及考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二)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矗在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音和口语基础,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阶段侧重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规律的。高中阶段书面语大量增加,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后打基础都至关重要。
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听和读,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生不可能以听为主要渠道,但大量开展阅读是可行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大量阅读是一条便捷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此种考虑,《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规定:一级目标,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二级要求达到20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是比较保守的,但要求全国普遍做到尚需努力。实际上,配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训练中,?6册的阅读量就有50多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配合统编教材编辑出版过4辑《中学生英语读物》,共40本,约200万字。不少优秀的教师曾用这套读物培育了“高分高能”的高中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只重视课文阅读和语言练习,而忽视泛读。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的。
《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制订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1.能使用词典、语法工具书等进行独立阅读;2.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3.能够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5.能根据己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目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文的教学。高中课文的阅读量至多有两三万词,平均每个学期才有数千词。因此,要大力提倡泛读,同时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改进。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讲解与分析,旁征博引,给例句,进行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正确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就其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其中的内容;2.对影响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3.学生默读课文,用眼扫视,逐句(不是逐字)阅读,用脑思考,根据上下文猜测个别非关键性词的意思,抓住文段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对读前的问题做出回答,并思考新的问题;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分析语言现象,讲解文段中新的语法结构;5.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熟悉细节,掌握全部内容;6.当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他们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篇中的涵义,同时提高语音语调水平;7.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性活动,如复述、讨论(文段直接写出的和未写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等)、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与课文同类的问题)、写报告等。
(三)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加上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条加得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中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主要指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在初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运用拼读规则、音标和构词法知识拼读和记忆单词,并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自觉地按读音或拼法特点将所学单词归类,记在小本上,随身携带,不断复习;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吸收新词,记入小本,有意识地扩大英语词汇量。除了学习单词,还应特别注意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把那些与汉语差异大的、较难理解的短语记入小本,典型的例句也最好记祝对于《大纲》词表(一)中的短语要倍加重视,要熟记,而且会造句,经常用以进行口、笔头自由的表达。
最好选择一种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有词汇方面的疑问不等待或仅依靠教师解答,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经常使用字典,会越用越熟练,查找迅速,而且可以学会根据上下文找到恰当的释义。
2.学习语法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不必细抠语法,钻牛角尖儿。要善于通过语篇分析和语言实践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语法规则。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典型的语法例句及其中典型的部分。例如,theyfoundtwopeoplekilledinthefire.&127;(过去分词用作宾语补足语),背记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如定语从句thisistheroominwhichwelivedlastyear等。认真完成语法作业,对自己练习中的错误要弄清原因,然后订正,决不囫囵吞枣,不明不白地放过错误。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要复习前一阶段所学语法,学习课本中的语法小结。自备一本为中学生编辑的实用英语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在口、笔头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英语。
重视听力训练,懂得听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课上专心听教师讲英语,认真做听力训练练习;课下利用一切条件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听广播、看电视英语节目、听英文报告等。所选的听力材料不必过难,听时要弄清目的,克服心理障碍,情绪放松,精神集中,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听懂,而是善于捕捉主要的信息,抓住大意即可。遇有机会,主动接触外国人或讲英语的人,大胆与他们交谈,多听他们的讲话,听懂了就会感到有信心,兴趣倍增。
4.读英语。
懂得读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爱读书,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随身携带,分秒必争地读。每本书的篇幅不必太长,可以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精、泛读结合,快速扫视,用眼不用口,动脑思索,猜测词义,必要时使用字典,摘记警句和重要词语,便于记忆,甚至用于口、笔语表达。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废寝忘食,好似“入了境”,这时脑中的英语仿佛多了,也活了,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产生了。高中学生仍以读简易读物为主,以后读原著就自然容易上路。
5.说英语。
懂得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的目的,愿意说,也爱说。明白中国人说英语有错误是必然的,不怕犯错,不怕别人笑话。教科书中的对话能够大声地说出来,主动找人对话,即使无人时也能自言自语。课上积极发言,课下创造机会(组织小组、“英语角”)开展口语活动。在交谈时开动脑筋,主动发问,并能随机应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设法使交谈持续下去。
为使自己说得有信心、有兴趣,在讨论之前可做些准备,从听读的材料中吸取营养,复习必要的词汇,尽可能提高说话的质量。
6.写英语。
懂得笔头上运用英语传递信息进行交际,也是学习的目的,而且写是四项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因此要重视写的练习。高中的写与初中的写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即“写话”。而高中学生要琢磨组句成段、连段成文,考虑篇章结构,而且语言从口语逐步转为书面语。因此,需注意语言结构合理、用词恰当、表达通顺、书写工整、拼法正确。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经过酝酿和收集资料,确定要写的内容;理清思路,拟定提纲,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起草;修改润色;定稿并誊清。像这样写出的文章可以达到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表达基本正确。
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应该相信他们的潜力很大,教师要加以引导,不可包办代替,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制定学习目标,定期检查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采取对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刘道义)。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例题、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里,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为了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一
本文论述搭建三种载体:阅读课、口语课、读写课,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强化自主评改、主题感知、以赛促学等,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形成作文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成效。
一、搭建三种载体,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1、设置阅读课。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课,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能够为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较少,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经过学校主教研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利用自习时间,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将学生带进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将借阅图书、学生自有书籍进行互阅,让学生有一段专门时间静下心来开展阅读,提高文章阅读积累量。
2、设置口语课。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则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积累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口语“微型课”,即在语文早读、自习课上,为学生安排10—15分钟的口头作文表达时间,每个学生1分钟左右时间,表述主题每月确定一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每节自习课安排10名学生左右,一般5次一个轮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一些表现、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置读写课。“读”与“写”密不可分,在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的练笔训练。我在语文自习时间里面,每周空出25分钟作为读写小练笔时间,这种练笔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处景观的描写,可以是课文读后感或是仿写,也可以是人物特写。我以学期为单位,为学生设置10—15个题目,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增强积累。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之中主要为求异训练。例如在布置学生撰写《南郭处士》读后感中,我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除了“滥竽充数要不得”等传统理念之外,还站在吹竽同行和齐宣王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们顿时思维大开,经过讨论交流,分别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思想”,齐宣王“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理念,而作文选材的空间及发掘深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像这样可供发掘的因素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足够想象空间的思维是单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生机。一方面,我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强化学生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内容后,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改变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比如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假如……》、《未来畅想》等题材与类型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假设、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就是人脑没有经过缜密思维活动而直接获得的感悟,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在写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作家,在直觉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直觉思维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捕捉灵感,激发写作动力,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视野,以产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积累,多读文章,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在脑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辞藻,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灵感顿发。
1、开展自主评改实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数或是等第,对于教师辛辛苦苦撰写的评价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进行改进,按照“字词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科学、选题是否新颖”等,开展自主评改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在错误之处直接面对面交流,提高作文评讲的直观性。在批改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综合讨论评定等,尽量提高其公正性,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警示其他学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评改工作的实效性。
2、开展主题感知实践。学生写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动素材,是无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增加学生感知积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奠定丰富的素材基础。例如我在中秋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水果、月饼,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因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活动结束后,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3、开展以赛促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我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层次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学生进行竞赛,可比性高,超越的可能性也高,无不情绪高涨,通过这种分层组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二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实施的形式,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与以往的教学形式比较,合作学习的显示特点为创新性,本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进。
1.1选择的内容不恰当。
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在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大部分生物教师,随意使用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在生物课程的每一节课中,动不动就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效果不是很好[1]。
1.2学生的独立性低。
根据合作学习的特征分析,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取得某一问题的具体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学习好的同学能够积极发挥出来优势,在这些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全体素质的改变,但是,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造成一些学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即等待别的学生,或教师给出的答案,只是随别人的想法转,自己没有发挥出来主动性,这样一来,使得他们失去了独自学习的能力。
1.3课堂气氛不和谐。
对于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每一个学生,在自制的能力不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时,对于有些同学,即纪律性比较差的,往往把参与讨论作为理由,找别的同学谈一些与生物课程没有关系的话题,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每一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里面夹带着与课堂内容没有关系的话题,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下,而教师对其也不能实施积极管理,以及对其阻止的力量过分,这样起到了反作用,使得一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变得冷漠了,而教师对这点没有办法解决,造成课堂气氛的不浓烈,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发展,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依据计划对其进行分组,即在每一个小组中,穿插加入一个守纪律的同学,让其约束其他人,即“投机取巧”的,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逐渐树立起老师的“威信”,从而让课堂变得有秩序而课堂气氛变得和谐统一,这样,让所有同学均能积极有效地进入到合作学习中来[2]。
1.4效果评价的不及时。
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除了能加大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能强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促进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某些具有特殊的心理,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往往形式化,在实际的评价中,一律给优,这样的评价变得有名而没有实际效果,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学生的进步,根据这一现象,生物教师针对合作学习,应随时给予效果的评价,这里包括:结果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从而把评价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1分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对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施分组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往往给到教学的最后结果带来影响,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采取分组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把最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均匀地分阻,即在每一个组内,使得每一组间的能力相当,而针对一些简单的课程来说,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愿望而进行分组,从而满足学生之间进行探讨。
2.2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
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均有任务要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任务很好的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即让所有人均能主动参与,即进行小组的交流,促进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同时,使所有学生均能彻底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3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
在教学的实际之中,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班级,来研究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即两个班级,其成绩相似,作为研究的学生,我们把其分为:甲班、乙班,而甲班进行生物的教学时,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而乙班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形式来进行。两个班级一起讲授,即《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对于甲班来说,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即每一组为八个人,包括:成绩较好的两个,中等的为四个,以及差生为两个。在学习的进程中,给每个人安排好任务,或者让学生任意选择任务来进行。接着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进行讨论,依据学生对生长素的理解,从而得出关于生长素影响植物的生长,然后,由每个组的记录者,来说出自己组分析的结果,而学生找出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之间以交叉的形式俩进行解决,在完成本章教学之后,对甲、乙两个班,设置一些测验,根据其结果显示,对平均的成绩进行分析,即乙班的成绩比甲班低六分左右,且在甲班的、所有学科的成绩,均有显著的提升[3]。
第一,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对于结合小组合作来进行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是比较高的,尤其分析差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动手的能力,即得到缓慢的提高。第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培养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每日行为得到明显改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时,由于意见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但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被增进了,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第三,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使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其学习效果显著,首先,分析了高中的生物教学,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从其现状开始,从十个方面进行来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方法,接着,依据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影响到高中生物的教学。接着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分析,从两个方面谈谈改进的措施,从而促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最后对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来学习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比较高,动手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具有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总之,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养成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振苓.浅析生物教学课堂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7).
[2]王军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11).
[3]高丽静.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三
1.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能够对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演示。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演示课堂教学中不能演示的宏观、以及微观化学变化过程,能够把静态表象动态化。例: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很多现象,表面上我们看不出有哪些不同,但是内部微粒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又如我们高中化学中平衡问题都是很抽象的知识,高中生常常习惯于静态分析,没有形成动态观。我们也不能用演示实验来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和原理,难以形象直观地描述。如果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微观模拟,通过动画演示教学内容,就很直观易懂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更加安全,在我们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具有危险性的,有一些还具有爆炸性,操作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把这些爆炸性实验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再通过音效加以模拟播放,能够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的危险,能够很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再者,多媒体可以扩大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在演示实验中,会有气体放出、产生沉淀和发生变色的现象。演示实验如果只靠我们自己在讲台上演示,那么就会有一些高中生对实验中一些现象看不清楚。如果采用多媒体演示,使演示内容得以放大,提高演示现象的可观度,多媒体演示能够使所有高中生清楚地观察到,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直观体验和认识。此外,也有很多实验过程耗时较长,或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就能够弥补这一点。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在当堂很好地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这些实验,这样使高中生既能够生动直观观察实验,又能够提高实验的实效。
2.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直观、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优美逼真的影像,常常能够诱发高中生认知的内趋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能动性。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都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之上,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有利于调动高中生各感官高效合作,能够让高中生高效地理解与接受课堂新知。
3.巧用多媒体辅助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够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它比以前黑板出题更加直观清晰,而且我们在分析讲解时是动态可变的,故能大大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因而大大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实效。
1.课堂教学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高中生很难消化。
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就使老师在课堂单纯说课的时间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容量和知识量,进而加快教学进度。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高中生接受大量的信息是力不从心的。
2.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老师的手总是一直放在鼠标上,一节课始终停留在电脑旁边。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很容易使我们忽略对高中生情绪、认知以变化,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甚至没有。
1.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习题教学。
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使我们教师不必在写繁琐的板书和习题,这就使我们在课堂中讲解习题的时间大大增加,使高中生更容易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对习题分析、解决的更到位,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处理好多媒体辅助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决不能以多媒体演示完全代替教师的亲自演示。多媒体实验演示只是我们高中化学实验的辅助手段,它绝不能代替演示实验,我们要力争做到两者有效统一。因此,高效的多媒体课堂实验演示,不仅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实验技能,还能使高中生真正感受到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使高中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入。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四
摘要:本文论述搭建三种载体:阅读课、口语课、读写课,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强化自主评改、主题感知、以赛促学等,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形成作文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成效。
一、搭建三种载体,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1、设置阅读课。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课,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能够为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较少,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经过学校主教研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利用自习时间,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将学生带进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将借阅图书、学生自有书籍进行互阅,让学生有一段专门时间静下心来开展阅读,提高文章阅读积累量。
2、设置口语课。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则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积累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口语“微型课”,即在语文早读、自习课上,为学生安排10―15分钟的口头作文表达时间,每个学生1分钟左右时间,表述主题每月确定一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每节自习课安排10名学生左右,一般5次一个轮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一些表现、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置读写课。“读”与“写”密不可分,在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的练笔训练。我在语文自习时间里面,每周空出25分钟作为读写小练笔时间,这种练笔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处景观的描写,可以是课文读后感或是仿写,也可以是人物特写。我以学期为单位,为学生设置10―15个题目,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增强积累。
二、培养三种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之中主要为求异训练。例如在布置学生撰写《南郭处士》读后感中,我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除了“滥竽充数要不得”等传统理念之外,还站在吹竽同行和齐宣王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们顿时思维大开,经过讨论交流,分别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思想”,齐宣王“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理念,而作文选材的空间及发掘深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像这样可供发掘的因素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足够想象空间的思维是单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生机。一方面,我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强化学生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内容后,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改变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比如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假如……》、《未来畅想》等题材与类型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假设、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就是人脑没有经过缜密思维活动而直接获得的感悟,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在写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作家,在直觉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直觉思维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捕捉灵感,激发写作动力,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视野,以产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积累,多读文章,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在脑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辞藻,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灵感顿发。
三、强化实践,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1、开展自主评改实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数或是等第,对于教师辛辛苦苦撰写的评价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进行改进,按照“字词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科学、选题是否新颖”等,开展自主评改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在错误之处直接面对面交流,提高作文评讲的直观性。在批改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综合讨论评定等,尽量提高其公正性,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警示其他学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评改工作的实效性。
2、开展主题感知实践。学生写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动素材,是无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增加学生感知积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奠定丰富的素材基础。例如我在中秋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水果、月饼,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因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活动结束后,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3、开展以赛促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我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层次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学生进行竞赛,可比性高,超越的可能性也高,无不情绪高涨,通过这种分层组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五
生活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世界更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逃避、退缩,要做个勇者。
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磨炼的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畏缩,心中时刻牢记“阳光总在风雨后”,做个强者。
当然走出困境不光需要我们的勇气,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就像那两个生意人,在陷入经济上的困境时,他们不只是有勇气,而且还有智慧。他们用一元的成本起家变成了百万富翁,实质是他们勇气加智慧的结果。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记得,勃朗特当初学写作时,发表的文章常受到大文学家们的批判,她曾几度想放弃写作。但后来她并未放弃,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大文学家们的批判,把他们的批判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于是就有了极具轰动效应的书——《简·爱》。而相反,丹麦著名小说家安徒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在遭到批判时,精神崩溃,情绪低落,以致后半生再无好的作品问世。这就是因为他在困境中,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致以别人批判自己的话为伴,始终不能释放自己,释放心灵。当然也就不能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不怕失败。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因为七败而七战,所以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英勇;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因为有了八次落第,所以才有了《项脊轩志》这么优秀的文章;越王勾践正因为不被失败打倒,卧薪尝胆,所以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困境是懦弱者无底的深渊;是勇者登上顶峰的阶梯;是教徒洗礼之水!朋友们,勇敢地面对困境吧,做个勇者!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六
一个时期以来,我对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并依据有关材料作了认真分析,觉得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的作文教学状况确实令人忧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面目可憎。
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是半路出家,由民师转正的,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作文能力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拈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际。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有许多仍有“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
2、地域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缺乏作文教学改革精神,理论不够,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一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力,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思维发展。再加上素质相对较差,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大有走过场之嫌。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漂亮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如何才能克服农村不利因素,充分开发农村有利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呢?本人在反复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分析,谈些粗浅的看法: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例如:状物写景,可从山川田野、家乡的特产和四季写:写人可从学校老师同学,邻居大伯大妈,种烟技术员、班车驾驶员写;记事可从农家生活,农事活动,公路硬化,种植植物,养家畜家禽写。
2、学习观察,做好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他们的身边,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让他们留心观察。例如,让学生回家跟妈妈做一件家务事,教师提示三方面的内容:(1)学做家务事的时间、地点、名称;(2)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3)你学到了什么,妈妈的态度怎样?这种作文由于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也有话可说可写。也会有真情实感,能实事求是,杜绝说空话,假话。
3、鼓励阅读,开发书角,在阅读中做好积累。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学校可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4、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动、植物或一处景物,如鸡、鸭,毛竹、杉树等,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5、说写结合,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对一个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作文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他们还未掌握足够的文字时,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发展口头语言,到了中、高年级,可采取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
此外,还要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总之,“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要注意拓宽思路,激发兴趣,使农村学生也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让孩子们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七
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本中高度概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梳理清晰,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具以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去了解生物知识,更为直观地接触生物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考环境。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利用课件等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一些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一些生物实验予以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t2噬菌体在电镜下的照片和模式图,介绍t2噬菌体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以及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和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用35s和32p放射性元素予以标记,便于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有了清晰且详细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了解程度。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八
坚毅·勇敢·独立·刻苦耐劳,每当看到这几个词,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人——鲁滨逊。
鲁滨逊在孤岛上,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他没有失去求生的意志,反而靠自己的双手在岛上种植粮食,做粗糙的面包,也许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一个人在孤岛上,为了生活而制作面包。是的,一个人只有在身处这样一个境地时,才会知道自己会干什么。
他可以生活下来,是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耐劳,可你再看看现在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如果把他们放在孤岛上,让他们自己生活,我想,不出三天,他们一定会饿死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会。所以,一个人想要生存,方法有n多种,可真正能做的,做得到的,也只有一点点。看看鲁滨逊,再看看自己,一切就都明白了。
笛福在书中有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里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不错的,鲁滨逊正因为面对危险,毫不惧怕,勇于挑战,并战胜它,所以,他有活下去的信心,才能够生存下去。相反,如果你惧怕危险,你眼中的危险将比它可怕很多。这使我想起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面对困难,你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敢于挑战,勇于战胜它。这样,你就能获得胜利。
读了此书,我明白了,相信大家也明白了,想要战胜危险或困难,只有勇敢顽强,刻苦耐劳,坚毅的人才能够办到。
读了此书后,我自己也和鲁滨逊比了比,发现自己还不能够做到刻苦耐劳,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勇敢,坚毅,正直,刻苦耐劳,顽强,有拼搏精神的人。
浅谈高中教学篇十九
影响学生作文写作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1.1以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学魅力。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增强兴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感悟文学的优美,提高读书的兴趣。笔者将阅读也作为一项作业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不仅认真读,而且还要将其中优美的语段摘记下来,将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框架罗列出来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增强了作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积累铺垫的作用。
1.2以生活观察积累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生动的素材。
写作活动需要丰富的素材。如果离开了生活的积累,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笔者针对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状况,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观察开始,观察各种人物的表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进行观察思考,搜集有价值的素材。这对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现象,写作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就可以发掘出更为深刻的主题———关注当前社会较为普遍的道德水平滑坡问题。
1.3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把好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一重要关口,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范文引导学生共同研究分析,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剖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把握文章写作技巧;也可以针对其中某一点进行细致研究,如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或是间架结构、选题立意等等。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悟写作方法技巧,在互动过程中将写作技巧的引导巧妙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师生互动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技巧、提高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还要积极拓展,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风景、周边田园风光,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探讨把握景物的特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进行表达等等。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边观察边探讨,通过就地指导、讨论研究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把握写作要点,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于人物拜访、现场速写这样的环节。
1.4借助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激励促进的平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要能够通过高频率多形式的竞赛在学生中营造竞争氛围,让他们乐于开展作文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分类型进行作文比赛活动,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也可以针对某一项难点组织专题竞赛,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竞赛活动既要紧扣作文教学目标要求,还要针对作文教学难点,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拾遗补缺、巩固提高相结合的目标。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缓解,更多地体会作文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帮助。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要善于创新善于改革,找准突破点逐一击破,使作文教学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浅谈高中教学篇二十
我如今的活动范围由校园教室缩小到了那仅有的一平方米的座位。没错,这一切的原因所在便是我那负伤的脚,我本以为只不过是损筋伤骨之痛,却没有想到自由也会受到限制,这些都是老师的规定,师命不可违,于是平时的那些哥们儿只好“背信弃义”地当起了老师的“官方监督员”。
监视,永远被监视,这便是我一个月来的生活。上课时,我总是习惯性地站起来发言,却总是被命令式地喊得坐下来,到口的灵感也被打断了,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快。下课后,本想站起来找室友聊天,听到的却依然是那命令式的语气――坐下!脚又伤着了怎么办!?我也只好无可奈何地瘫坐在了椅子上,坐在唯一属于我的方寸之地,转头一看,竟然是班主任,看来上天注定要把我困住啊。
不过我总是要吃饭的,可这也无法成为我行动的理由,生活委员马上安排了好几个同学给我端茶送饭,扶着我回寝室。这令我很感动,可是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失望――因为我还是要被困。
在多次尝试都失败之后,我开始放弃无谓的反抗,因为老师已经对我下了最后通牒――再让她知道我站起来,就请我回家。我知道“回家”这两个字的可怕,于是我那段时间连在座位上挪一下也不敢,生怕这一挪,便会让“回家”生效。接下来的日子,老师说的话仿佛是一个定身咒,将我牢牢钉在原位。
在座位上一动也不能动的日子着实难熬,我唯一的选择便是看书,除了看书依然是看书,教辅书翻完了翻课本,课本翻完了继续翻教辅书,如此的循环,教辅书和课本仿佛在这段日子一下就变旧了。偶尔会有几个好心的同学陪我聊天,打发打发空闲的时间,可往往都是聊没一会儿又去各乐各的,于是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位――看书。日复一日的读书,让我的学习成绩着实提高了不少,表扬自然也少不了。尽管如此,可我还是觉得自由更重要。
这便是我所在的方寸之地,我唯一的活动空间,真想让脚快点康复,让我能够早日拥抱自由,脱离困境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