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重视和坚持。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的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参考。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我有幸参加了在泉城济南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观摩了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报告,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感受着专家的独特魅力。短短的几天学习时间让我领略了大师名家们深厚的底蕴,感受着他们的博学和睿智,让我痛快淋漓地品尝到了一场精神和智慧的盛宴,接受了一次理念和思想的洗礼,让我从体育学科的纵向看教学到开阔眼界的横向看教育,也让我作为教学管理者真正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的魅力。这次济南之行将成为我不断积淀厚重的教书育人素养的精彩之旅。
本次高端论坛真可谓名家相约、大师云集,有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教授、青岛名校即墨市28中李志刚校长、齐鲁名师刘建宇老师、用论语打造精神特区的张斌利、做生活美学家的老咪等教育名家为与会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韩军、余映潮、孙鸿、飞程翔、王岱、王君等当代教育名师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大师们的娓娓道来,或语言犀利、或风趣幽默、或逻辑严密、或理论丰厚,或实践超强,虽然他们观点不同,性情各异,但是他们都是那么坦坦荡荡,挥洒自如,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带着这份厚重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感悟名师灵动的课堂:
韩军老师对《雷雨》文本解读透彻深刻,对文中姓氏姓名的解读独具匠心,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周”,周而复始,周,即是周朴园,又是命运锁链,剧中所有人无一不在锁链中;“萍”,无根飘零,命不由己,即是鲁侍萍,又是命运锁链中无根的浮萍,真乃大师的视角,大师的思想。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的教学中,韩军老师以作者艾青的身份导入深情诵读,荡气回肠,声情并茂,读到动情处,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着,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到好处。全诗读完,全场唏嘘一片,热泪盈眶,掌声雷动。韩老师对文字深挖细品,他强调“文字素养,是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化意为字,是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韩军老师课堂效率很高,主要得益于他的教学思想,研讨两三,然后直奔语言学习,关注言语学习,因为他认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围绕文字进行激烈辩论形成波澜的语文课,才是最精彩的语文课。”后来知道语文界一直对韩军老师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我每每细品他的课,从中都会得到很多新的启示。
王岱老师执教的《项链》,导入提问“生活中你摔倒后第一反应是什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文本,设置两个非常有高度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凌空而下。问题一: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丢项链前的马蒂尔德,还是丢项链之后的玛蒂尔德?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你能理解玛蒂尔德吗?这样的提问直击人性,尖锐深刻,非深思不能做答,而学生的回答又是非大师无法驾驭的。同情也好,讽刺也罢,都是同一个玛蒂尔德。
我们身上就有着玛蒂尔德的影子,何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苛责别人?当王老师总结:“哪个男生不想在女生面前耍耍酷?哪个人又不想买件假耐克穿在身上。”时,我为王老师敏锐锋利的洞察力暗暗叫绝,王老师总结说,作者莫泊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我倒更觉得,只有具备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能读懂作者的悲天悯人!在王老师的《项链》这条美丽清澈的小河面前,我照见了自己的影子。王岱老师用一节课让我如此沉静的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可见王岱老师有着高人一等的心胸,见解。
王君老师两节经典课《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让我没想到的是《散步》的作者莫怀戚竟然是王君老师的大学老师。所以王君老师的导入是从对莫怀戚的印象开始:以为的风流名士,实则不拘小节。这个不拘小节甚至有些乡村气息的学者却有一大批崇拜者,每到他的公开课,就有好多学生连夜排队占座,场面蔚为壮观。这样的教学资源独一无二,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个人的作品会是怎样的,他与家人散步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条根本原则是适合学生的需要。这些新颖独特的资源的背后是教师丰厚的阅历、博大的情怀、细腻的情思。
王君老师的《散步》从在黑板上板书“我们在田野散步”几个字简笔画式的布局开始,画面感极强。随后是一段师生合作,表演式配乐诵读课文,学生们很快入情入境。学生们也很快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形象:母慈,子孝,媳贤,孙慧。并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在田野散步”的“我们”两个字周围,构图极为巧妙。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概括归纳的时候,王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立足文中的关键字词,深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所理解到的情感。
四个人物中刻画最少的是妻子,要分析这个人物有一定难度,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我说:“走大路”;儿子说:“小路,小路有意思”,妻子说:“……”,这个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仔细品味“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由此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野”,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田野的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咚咕咚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回到文章的结束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问学生:“这幅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命、责任”,“今天这节课让你想到了生命中的什么?”意犹未尽的一堂课。“慢慢地,稳稳地”这本来就应该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在这堂课上我看见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陶继新老师说的:“学习,绝对不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最后,由衷的感谢局领导英明的决策,给我们这些非语文学科的老师们这样一次感受丰厚文化底蕴的机会,而此次学习之旅更是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震撼,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学科,一个精彩的课堂,都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让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希望今后不会被繁琐的工作、世俗的压力所吞噬,变差距为动力。路漫漫,邂逅人文教育,吾将终身求索!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二
人文素质教程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获得了很多启迪和收获。在这个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我将从观念转变、知识普及、人际关系、社会责任和自我认知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文素质教程使我观念转变。在以往的教育中,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常常把目光局限在狭窄的领域里。而人文素质教程则强调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呼吁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学科和文化,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这种观念转变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是我们一生都要坚持的事情。
其次,人文素质教程普及了我的知识面。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不同的领域,了解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对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欣赏绘画和音乐作品,我提高了审美能力,领悟到了艺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启迪和熏陶。通过学习历史和哲学,我了解到人类思想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知识的积累,不仅丰富了我的内涵,也让我在专业领域之外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
第三,人文素质教程提高了我的人际关系能力。这门课程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中,我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意见。通过这些活动,我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灵活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人文素质教程提醒了我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人文关怀、公益义工等内容,强调了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关心他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一种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这门课程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深刻明白了我们作为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人文素质教程提高了我的自我认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我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满足。这门课程让我思考了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提升了我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
总之,人文素质教程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和启发。它不仅改变了我的观念,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的人际关系能力,唤醒了我社会责任感,并帮助我提高了自我认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牢记这门课程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追求内心的富足和道德的高尚,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文素质作为一个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我参加了一些相关培训,最近还参加了一次有关人文素质的报告会。通过听取报告和交流,我深深体会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有了更多的启发。
首先,我明白了人文素质对于个人自身的影响和重要性。报告中提到,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修养,包括知识素养、思维素养、道德素养等各个方面。这些素养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还关乎到个人对待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方式。一个拥有高人文素质的人,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交往中都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一个没有培养个人人文素质的人,无论多么优秀的技能和知识都会失去光彩,难以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其次,我认识到了提升人文素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报告中介绍到,锻炼人文素质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通过阅读、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思维素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良好品德的人。在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文素质,并且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进而,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文素质与人际关系的密切关系。在报告中,有关人际关系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一个高人文素质的人往往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打造良好的人脉网络。而一个人人文素质低下的人,即便再有能力,也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失去发展机会。因此,提升人文素质是培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且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拓宽自己的人脉资源。
最后,我明白了提高人文素质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在报告中,有关实践和养成的内容给了我很多启发。人文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只有平时通过读书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报告中提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读书习惯等,我们才能够在人文素质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时,报告中也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审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参加人文素质报告会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经历。通过报告,我明白了人文素质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提升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人文素质与人际关系的密切关系,以及提升人文素质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事实。通过这次报告会,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人文素质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并且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将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良好品质的人。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四
人文素质大课堂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的一种重要教学和学习方式。通过学习人文学科的知识和培养人文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在人文素质大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人文素质大课堂使我对人文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我对人文学科一直都不太感兴趣。然而,在人文素质大课堂的学习中,我逐渐发现人文学科的魅力。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我感受到了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文学使我体验到了真情实感的世界,历史使我了解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哲学使我思考到了人生的意义等等。这些学科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全面地认识了世界。
其次,人文素质大课堂让我学会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而是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报告等方式,我们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倾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而在课堂之外,人文素质大课堂也鼓励我们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再次,人文素质大课堂使我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文学科中,我们需要经常进行分析、研究和思考。通过前人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而在人文素质大课堂中,老师们也会引导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我们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还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最后,人文素质大课堂让我重拾了对人文艺术的热爱。在课堂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人文学科的知识,还有机会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与文化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力量。这种体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人文艺术的态度,并激发了我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热情。现在,我更加愿意主动去欣赏和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
总之,人文素质大课堂的学习使我在学业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也提高了我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对人文学科的学习,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我学会了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技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培养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我重拾了对人文艺术的热爱。这些收获使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人文学科和培养人文素质的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产生长远的影响。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的意义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体会。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我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六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大一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4个星期的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布臵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这个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我们小组共8人,路线主题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当谈到在一个团队里的收获,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团队工作流程的切身体会、亲力亲为。讨论旅游地点、查找资料、图片、整理资料、写策划文案、作ppt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得出的共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这次的团队合作有喜有悲,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首先,团队合作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一个人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有义务将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有义务为了团队的利益而放弃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义务多为团队做贡献。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团队里长久的生存。我们应该有一说一,有一做一,为了团队目标的达成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人能够在团队里生存的基础,这也是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走的基础。
其次,团队合作要处理好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既然是团队,就必须保证团队队员之间的同心协力,共同进退。团队不仅仅是把几个有共同目标的人凑到一起做事情,还会在团队存续期间乃至以后的生活中持续发挥影响。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保证队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无论是人还是事,都不应该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深。
最后,团队合作一定要讲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并严格地按照日程安排进行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团队目标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撑,另一方面还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证团队的同心协力,就必须摒弃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对于紧促型的团队,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对于松散型团队,比如经济学系毕业生调查团队,就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问题。作为队员,有时候无法改变团队的做事风格,自己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于因为团队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己的事情。
其次,我们先来谈谈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一块,在上课之前,老师也跟我们谈及到为什么要开展《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所谓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有的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有的人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有的人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现在的大学生对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其实,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比如说,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只注重人文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教育,造成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导言(150字)。
近年来,人文素质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医学领域也不例外。在医学中,人文素质作为医学德行、医学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素养、沟通技能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探讨医学中的人文素质,以及笔者在医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医学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医务人员应具备的与患者、家属沟通及医疗服务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家风、文化修养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这些素质的提升可以加强与患者的共情和沟通,增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医疗行业形象以及公众的信任感。
第三段: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300字)。
医学中的人文素质在医疗服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诸如言辞、行为、态度等方方面面。例如,在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表述的清晰度、以及逻辑性。同时,医务人员应该具备温和、耐心的态度,鼓励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真正的沟通,实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务人员应该具备视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的医德,始终保持敬业、尽责的态度,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其他相关权利,树立良好的医疗行业形象。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工作能力与高标准的医德可以促进全员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
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优秀的人文素质对于医学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切实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真正地支持患者,以激发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心感,进而提升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水平。我们还应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郑重承担职业责任,以满足患者的权益和权益,真正地服务于患者。
其次,我们还应统一思想,传达医疗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大家要了解为什么从事医疗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要承担起责任,同时对批评与建议要持开放的心态,以接受来自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以及信任。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加深自己对医学工作的理解,更加聚焦患者的利益,再次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理念。
第五段:总结(200字)。
人文素质是医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公众的信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人文素质的意识和培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造对待患者的坚定信仰以及责任心态。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我们一定可以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八
人文素质是现在公司十分注重的。人员素质评价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人文素质修养。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开学第一课。
时,老师就讲了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大学与中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的确比高中自由,但现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独立,不再像我们高中那样,上个厕所也要拉上一个人一起去。刚开始真的不适应,其实现在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手脚麻利,不用牵挂什么。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自我。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师说的,该玩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队意识的东西,与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同样的,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一些社团,在那里,我们参加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在这个小社会里,学习者为人处事。
我们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得这么辛苦,但说实在话,现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后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实,我蛮喜欢这门课的,在很多时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到底要什么。我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时候在写实训报告的时候,感觉是一种诉说,让自己有个释放的地方。
总的来讲,我觉得学习和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协调的,只顾了学习不行,但若只顾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这个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为保障,那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冲向成功。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的意义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体会。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我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九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
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含着一个人的素养、知识、技能等多种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素质的重要性。本文将从提高知识素质、培养自我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塑造积极心态和形成持之以恒的品质五个方面,来探讨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和感悟。
首先,提高知识素质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在后面。我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常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不仅增加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学会了快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帮助。
其次,培养自我意识是素质提升的关键。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目标等。通过培养自我意识,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这种自我意识的培养不仅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在团队合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都不同,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参与不同的团队项目,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在困难和问题出现时与其他成员积极合作解决,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我也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学会了多元思考和认同不同观点。
第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调整心态,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学会了向困难低头、向挫折挑战。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能够坚持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性,也明白如果我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能够保持坚持和追求进步的动力。
最后,维持一种持之以恒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品质是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坚持学习,积极努力,我们才能保持不断进步的动力和信心。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通过坚持每天读书、写总结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品质。我相信只要保持这种持之以恒的品质,我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提高素质是每个人都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提高知识素质、培养自我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塑造积极心态和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素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一
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而对于素质的提升,更需要我们有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逐渐领悟到了素质的重要性和提升的途径。以下是我对于“素质”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素质体现在品德上。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应该具备正直、守诚、勤勉、务实等品德。正直意味着不做欺诈行为,守诚指的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勤勉意味着不懒惰,积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而务实则是不做空谈,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我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明白了这些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当我遇到困难时,勤勉和务实的品质会让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品德端正的行为让我处理问题更加公正合理。同时,这些品德也影响着我与人相处的方式,使我能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素质还体现在文化修养上。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与素养。而对于我来说,提升文化修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剧等多样的方式,我渐渐地感受到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文化修养还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欣赏和思考的乐趣。
另外,素质还体现在技能上。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能。而培养和提升技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例如,学会沟通表达、学习一门外语、掌握一门乐器等,这些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职业和生活的需求。
同时,素质也体现在修身养性上。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修养,注重自己内心的平和、宽容与善良。我认为修身养性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它是我们保持内心清明和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修身养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在生活中,我经常通过打坐、读书等来陶冶情操、调整心态,这些活动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使我拥有了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
最后,素质还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和社会。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还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学生,我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些参与和付出,我发现社会责任并不局限于一些大型的慈善行动,它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我们做到了身边的小事,关注身边的人与环境,就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通过对素质的不断体会与提高,我明白了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品德、文化、技能、修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更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和体验。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够在社会发展和竞争的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所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素质的重要性及个人体会(200字)。
素质是一个人在道德、智力、文化和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我意识到知识的广博和扎实是我提升素质的基础。在工作中,我发现自身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我的工作效率和职场竞争力。在与他人交往中,我的人际素质能决定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发展。总之,提升自己的素质是我个人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段: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及个人经历(200字)。
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让我深感惋惜的事情。那天,我看到有人在地上扔垃圾,而附近有垃圾桶可供使用。我忍不住走上去,提醒他是应该捡起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他对我不闻不问,心不在焉地离开了。我感到很无奈,但同时也认识到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个人的一点小小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第三段:知识素质的重要性及个人体会(200字)。
知识是提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在学习中,当我发现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多时,我积极主动地进行填补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我的知识素质得以提升,我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知识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升了自己的素质,使我有更多机会获得成功。
第四段: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及个人体会(200字)。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文化素质变得异常重要。通过学习文化,我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联。我曾参加一个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人来说,他可以更好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出广泛的视野和宽容的胸襟。
第五段:个人交往素质的重要性及个人体会(200字)。
个人交往素质是一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我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成功的人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观察和学习,我明白了个人交往素质的重要性。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需要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尊重他人的意见,处理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受到前进的力量,也为我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总结全文(100字)。
综上所述,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人个人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不同方面的素质中,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个人交往素质,每一种都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素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四
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有饱含人文情感的人文素质,否则,就很难适应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近年来,江南大学医药学院护理学专业亦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改革和实践,大胆尝试了新的教育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人文素质教育从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亦使人文素质教育更具有成效。
笔者在护理专业人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体验式教学及其优点体验的一般含义是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亦指经验、由经验获得的知识或技术、经历、阅历等,尤指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狄尔泰认为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内在的、独有的、发自内心的、和生命、生存相联系着的行为,是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的感发和体悟。人文科学依赖于体验、表达和理解的关系,只有当体验、表达和理解的网络随处成为一种特有的方法时,人文科学才真正存在[1—2]。
人文科学关注的是人的自我认识与意义等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通过体验获得人的生活及其意义的理解。人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理性的知识,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知识必须通过人的心理系统,包括认知系统和非认知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内化为自身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才能转化为素质。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五
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具备优秀的素质才能取得成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深刻意识到了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提升素质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学习素质、工作素质、社交素质、情绪调节素质和自我认知素质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我对于素质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学习素质是我认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学习中,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和探索问题,能够主动寻求知识并及时与他人交流讨论,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和归纳,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恒心,不怕遇到困难和挫折,努力克服难题,不断追求进步和完美。
其次,工作素质也是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工作中,要具备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事业心是指对待工作以及所承担的责任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对工作抱有热情和投入度,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顺利完成团队任务。此外,要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办法,不畏艰难,不怕困难。
第三,社交素质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优秀的社交能力能够为我们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相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能够与各种类型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地处理人际矛盾。另外,要有亲和力和合作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情绪调节素质是我们面对社会中各种压力和困难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寻求适当的方式来舒缓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同时,还要学会适时释放压力,通过运动、音乐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
最后,自我认知素质是指对自己的了解和判断能力。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要有客观公正的判断力,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进行及时反思和评估,不断完善自己。此外,还要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志向。
总之,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决定着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学习素质、工作素质、社交素质、情绪调节素质和自我认知素质是提高素质的关键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了素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提升素质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锻炼自己的素质,不断追求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十六
〔摘要〕临床长学制医学生培养不仅强调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分析现行医学院人文教育的现状,倡导医学院开设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提供多形式的人文教育方式,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努力把人文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使医学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实践活动中,对高层次医学生发展以及推动我国良好的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养;医学教育;医学生培养。
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在实践中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经过教育、训练及实践,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与经验,逐渐使人文素养成为医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
1、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精神是实践医学新模式的必备条件。医学知识是专业教育的基石,医学的整体素养为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人文素养在医学生身上可分为人性、理性和超越性等具体内涵。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道德的核心,以理解关爱的态度,敬畏生命,承认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所固有的基本权利,关注患者的权利和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对人生命的尊重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1]。在医学生学习过程中,高等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医学人文精神贯彻于医学实践活动中。
人文素养在医学生身上表现为人性与理性的结合,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医学生对未来从事医学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修养,教育部对临床八年制医学生教育的总体要求为“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服务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整体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医学教育给医学生讲授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大环境下,医疗体制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少、病患多,医学生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好,就能就业。医德是医学的本性,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认识不足、实践缺乏指导,网络媒体对医学生医德教育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医院是医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场所,也是医德培养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学习阶段,与临床及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较少,不懂如何由理论知识转为实际运用,带教医生的人文素养对医学生影响较大。在具体的医学人文教育中,忽视人文实践及对生命的敬畏尊重,治病见病不见人,忽视在医疗中落实医学人文精神等。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生的专门学校,有责任在人文情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部分医学院校存在将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混淆,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来设置,忽视了人格的熏陶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缺乏实践指导,对人文教育的评价缺乏系统性,反馈机制不健全。人文素养的培养以课堂为主,医学生学习了一些人文教育,但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在以后的医疗从业中容易把诊疗当作机械的流程,缺乏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医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如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医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不足[2]。
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多学科交流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医文相融、文理相融。评估医学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全面考量,把医德和医术培养结合起来,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为例,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思维活跃,医学部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课程体系,在教学安排上侧重当前医学领域的社会问题,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医学部安排医学专业课程较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基本上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没有统一的人文课程的设置。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相对明确,医学院建立医德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医德表现行为相关的评价标准,分阶段分目标地实施,让医学生逐渐由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逐步完成自身的医德品质,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目前在人文素养方面,有理论教学的课程,实行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了相关的活动,有课堂讲授、学术讨论、课外论文等方式。
3、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培养医学生树立对人与社会的崇高人生观、科学世界观,让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对医学生的教育着力从医学生的临床专业实践、人文素养实训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三方面抓起,让多学科融合而形成人文教育综合课程。从课程设置上体现人文教育的延续性,阅读除医学专业知识以外的人文书籍和社会科学书籍,医学院的课程有医学人文素养、医学伦理学、医学史、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但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修养,不能照本宣科,根据政策与形势、学生的个体情况,灵活讲解,运用适合医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通过自己高尚的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的理念,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医学部更新课程体系和教改内容,辅以精彩生动的人文讲座和论坛形成文化氛围,形成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公共基础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社会实践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实践中的人文教育比学校课堂上的教育更为直接与深刻,只有在耳濡目染和切身实践中去体验人文精神,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医学部融合人文素养于医学培养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讨论,开展医学校园文化活动,有医学讲座、医学知识竞赛、学科年会、校园文化月、读书节、校园帮扶活动,举办医学人文大讲堂,在大讲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通过临床案例分析目前医疗的现状,指出我国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利用医院管理、社会医学、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课题,有利于医学生早接触社会,体验优良传统,奉献社会,帮助医学生理解医学不仅是一门专业技术,具有自然科学属性,还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属性。
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拓展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教学,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人文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和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沟通、组织、协调等各方面人文素养的能力全方位提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课堂,采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医院见习,社区卫生服务,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提前感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情怀,这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系统的校园网络管理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人文素养行为,运用校园网络、视频、微信、校报、实践调查、专业期刊等提高人文教育实效性,构建人文教育平台,加强名家讲座、优秀专家事迹、课题讨论分析等真实事例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部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人文教育的动态观测,将学生的思想素质、品行操守、社会工作及创新实践等纳入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评价中,制定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组成部分及课程体系设置,人文素养教育评价指标及权重[4]。深化医学人文素养考试,考知识和考能力相结合,分阶段、分目标地实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构建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格,培养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文素养。
4、加强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
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的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是目前临床医师最主要的后备军,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医疗实践的人文素养水平。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是培养合格的仁义良医,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全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临床医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来获取医学人文素养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内化,升华为行医品格。
在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医疗卫生的诊疗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向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这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做到既重视疾病,更重视患者,重视治疗护理及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慎重对待技术引发的伦理社会问题等。改变对疾病治疗仅视为用药和手术的观念,将学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形成稳定的人文精神。从医者要有足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担当起治病救人的重任,在工作中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越来越看重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使医学生形成关爱生命的医学精神,自觉担负起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使命。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医学生要经过医学实践的观察,医德教育的培养,打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品牌,以品牌发展深化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