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热门13篇)
在学术领域或商业环境中,报告是用于传达调查、研究结果和建议的重要工具。在撰写报告之前,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确定内容和风格。在下文中,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报告案例。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一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二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04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73.2%,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20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04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20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20xx年与20xx年组建了“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五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广陈镇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位于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主要从事肉猪养殖、苗猪培育,是广陈镇最大的规模养猪场。养猪按照高科技要求,在猪场内搭建了小床、隔木门,实行环保式养殖。这家养猪场每年可出售商品猪一万头以上,创利100万元。它不光解决了本村不少散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今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已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广陈镇围绕优势产业,做足产品包装,打响市场品牌。现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蔬菜有“广新”,水产有“广渔”,水果有“妙农缘”,苗木有“福你家”。
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林业、果树、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
七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广陈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今年年初严格按照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引进了省定点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基地各类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共上传72个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广陈镇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三
近年来,xx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一直名列全市镇乡的前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该镇发挥自身优势,创建特色农业,发展蔬菜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近几年一直稳定在25000亩左右。今年以来共生产蔬菜15300多吨,其中出口蔬菜8000多吨,供应国内市场蔬菜7300多吨,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原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新鲜蔬菜,也使广大菜农增加了收入,从而全镇上下看到了农业希望,于是干部群众搞农业干劲足了,发展规模农业的气氛浓了,抓标准促基地建设的办法多了,镇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强了,群众自觉接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明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该镇在稳定和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该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5家:盈康公司、xx乡蔬菜公司、洪飞油厂、博洋食品公司、翻身腌渍厂。蔬菜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出口蔬菜的营销企业,也是xx乡镇出口蔬菜种植的主要支撑企业,蔬菜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0亩左右。年销售各类蔬菜60000多吨,产值8000万元。洪飞油厂是一家总投资8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菜籽加工。博洋食品公司和翻身腌渍厂都是盐渍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盐渍黄瓜、蒿菜等,年产量20xx多吨,产值150万元,种植面积1500多亩。南通盈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0xx万元。这是一个涵及绿色食品种养殖、速冻保鲜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占地面积550亩,今年技改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农业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对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创建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目前xx乡镇特种经济村有9个,占全市20个特种经济村的45%,总耕地面积为25697亩。xx乡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方面特点:一是龙头企业单体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和扩建的龙头企业单体规模均在500万元以上;二是龙头企业科技含量有所提升,原有的盐渍和简单包装上升到保鲜速冻脱水领域;三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仅蔬菜公司就带动5000多农户,种植面积为20000多亩,新增的企业预计又将带动20xx多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已经成为xx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渠道。
该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农业园区,发展一种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建设目标,重点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投资机制上作文章。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要求每村至少有一个面积为2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今年xx乡镇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4个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即东清河村循环经济示范园、xx乡镇村500亩设施栽培园区、农民休闲乐园、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农业园区建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园区投入量上要有突破。年初市下达xx乡镇农业园区投入任务2300万元,该镇确保3000万元力争3800万元。二是在园区的科技含量上要有突破。围绕提升园区档次,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要有突破。采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园区,加工企业带动园区,乡镇干部领办园区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园区运作机制。
通过农民合作化程度的提高来建立完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民众多的小舢板建成的联合舰队逐步走向市场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xx乡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3个:xx乡镇蔬菜协会、东清河村雪菜协会、建丰村扣蟹养殖协会。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其作用得到初步显现:一是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共同联合闯市场,避免了分散家庭经营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专业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购销服务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面对广大分散经营农户对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培育了一批能人。为一些敢想敢闯敢干的农民经济人搭建了展示自身的平台。
该镇的专业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很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户对专业合作经济作用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向心力不够;二是缺乏经费,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没有经费,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差;三是运作机制不规范,没有建立切实有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章制度,因而存在着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风险就散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xx乡镇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帮助健全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下,要求组织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民主化,行为方式规范化。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保证在出现经营矛盾时有章可行,有法可依。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领导。此项工作作为政府重要工作抓,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向健康方面发展。三是制定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该镇为创建特种经济专业村,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组织发动优先。广泛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强烈的创建氛围,在基地落实和品种落实等关键环节,镇村干部组织专门力量,做好一家一户工作,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创建。
2、基础设施优先。凡是建设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路桥农田水利绿化电力等设施早落实,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去年投入的8.4公里农路、200多条泯沟横河疏浚,都在农业园区和专业村中。
3、科学技术培训优先。镇政府成立了农技培训领导组,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对特种经济专业村,农技部门优先把品种特性、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授给农民,让农民早明白,早落实。
4、统一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xx乡镇根据不同蔬菜各个阶段的不同技术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供应种子、统一配方平衡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采收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建立科学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制定保护价。实行风险基金制,确保农民收入,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和提取风险基金办法,制定保护价措施,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农民收入。
从调查情况看,xx乡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了很大成效,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在调查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了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难。20xx年与1997年相比,该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76元,年均增加182.28元,平均增长率4.6%。这里指出的是,农民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而增加的。目前该镇还有30%的农户主要靠农业收入。他们没有非农经营收入。所以,近几年的纯农户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有的甚至是下降。
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土地流失多。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近二年来,该镇在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沿江公路中征用农民土地共960亩。大约有1000多农民失去土地了,有个别村组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这些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三无农民。为此,农村中因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纠纷上访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村级债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村级组织本来负债较多,加至近几年上级大搞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以至造成老债未清,又添新债,村级负债总额居高不下。该镇13个行政村,目前村级债务帐面总72.8万元,未入帐债务额27.2万元,帐外隐性债务128万元,合计债务228万元。沉重债务,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义务教育质量下降,造成农民的文化层次低,认识新技术能力弱,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落后,公共卫生体系缺失,农民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投资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报销门槛高,报销比例低,为此,农民因病返贫,无钱看病的现象比较突出。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突出位置。重点围绕农民的增收工程为目标,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促调整,以项目创效益,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绝不能随意收回承包地。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程度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方法,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三、兴办公益事业,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育农村基层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稳定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坚决杜绝新债务。
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保护农民学习,受教育权利,切实保护农民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下大力气投巨资,解决目前农村中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要尽快化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就谈不上整个社会和谐。构造农村和谐社会,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算把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四
为了助推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xx月中旬,区人大调研组分别到区农委、xx、xx、xx以及xx柠檬、xx豆瓣厂、xx食品有限公司、xx生态园露营基地、xx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xx农民新村和柠檬、花椒、草莓、花卉苗木、~鳅、观赏鱼等种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对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实施“百村百园”和“三线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82亿元,同比增长4.8%;农业增加值达到47.1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82元,同比增长11.5%.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xx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全国、全市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多次在我区召开,有力的提升了xx农业综合影响力。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渐成规模。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集聚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土地面积1万余亩,核心区内实施了道路、天然气、自来水、高规格节水灌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韦灌路产业大道、琼江大桥已建成通车,新增人行道路灯100余盏,实施道路景观绿化1万余平米,建成蔬菜博览园和现代农业展览馆,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机械化率达到76%。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围绕绿色蔬菜、生态畜禽、优质粮油、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以罐坝、渔溅、郭坡、中渡四个村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xx年,核心区内新发展龙头企业34家,新增收入15815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7000余户。核心区内,太安镇发展有龙头企业10余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余亩、渔业基地4000亩、苗木基地1500亩和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三是产品营销体系提档升级。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大力培育xx电子商务协会及汇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建设涉农电商平台,以“潼惠网”、“三块石”为基础,搭建xx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目前,朴真、润优、农龙、汇达柠檬、健能等近20家农业企业在京东、阿里巴巴、一亩田、易田、西部电商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各农业企业授权在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网店、微店也在逐日增加,农产品交易额突破6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特色效益农业异彩纷呈。
一是发挥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度逐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树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积极打造崇龛油菜花、太安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等农业产区,开发阳台盆栽蔬菜,建设农民新村,创建“xx农家”,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大力开展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花节、桑椹节、梨花节、柚子节等农业节会,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42个,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农旅融合理念不断深化。如xx镇,目前发展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各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6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0%.
二是发挥规模效应,农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核心区内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集群,引进了帝安、汇达、岩泉豆瓣等柠檬、蔬菜、水果冷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为xx主城“大菜园”.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大户有3000个,注册家庭农场2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0个,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39.0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83万亩,总产4.6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28.3万亩,总产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特色经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0.9万吨,其中柠檬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42万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三是发挥项目优势,农业多样化特色鲜明。全区实施了“百村百园”工程,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助推“百村百园”工程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89个专业村和标准园。从我们调研的太安、柏梓、寿桥等镇情况,特色效益农业也各具特色,效果显著。柏梓镇,以“五线”建设为抓手,以“蔬菜、柠檬为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115户,发展林果经济3.4万亩、苗林花卉亩,种植蔬菜3.5万亩。寿桥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专业种养殖大户12户,微商电商3户;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累计达1300余亩,部分蔬菜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新栽植撑绿竹1000亩,产值340余万元;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350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三)政府服务务实有效。
一是认真指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职能部门认真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流转项目协助做好资质、经营能力等审查,逐步建立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机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近60万亩。寿桥镇革新农业发展体制,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采用折资入股、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9880亩,规模经营耕地面积7412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4%和60.8%.
二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6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2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68人,培训农民707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安全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力度。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圆满完成种粮直补审核、汇总、兑付各项工作,全区共计兑付种粮直补资金593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1万元。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做好了农机购置补贴,全年推广补贴农机具5882台,下达国家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四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了优质粮油、蔬菜、玉米、高粱、生猪等农业生产保险,水稻保险达到7.2万亩,玉米、高粱保险达到4.3万亩,蔬菜植保保险完成0.5万亩,蔬菜价格保险达到1.2万亩,生猪保险达到33.6万头。
现代农业示区带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保障乏力,制约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融资困难,缺乏资金保障。农业投入周期相对长、风险又大,加之没有实业抵押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伤”.在太安龙鳅农业调研中反映,目前企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1000余万,除享受3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补助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基本未融到资。二是用地困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的农村土地多为基本农田,缺乏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土地经营面的狭小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人才支撑乏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商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现在的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的不多,大学生农业专业毕业的愿意在最基层的也非常少。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加之基层农技干部的缺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帝安农业2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日常能用的工人也仅20-30人,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工需求。
(二)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由于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未来市场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加之现阶段我区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容易导致供求失衡,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核心区内不少农业企业存在拖欠租金和工资的现象。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大部分农膜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对周边环境及水库、次级河流导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镇街垃圾收运设施缺乏,废弃蔬菜随意堆放,任意倾倒,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堆放、填埋或焚烧,多数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是政府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还不够,在实施中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有的涉农项目、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镇街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平衡,南北差距较大。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坚持农旅融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及项目,兼顾全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树立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导农业向多样化、精品化发展,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镇街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平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着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农业向功能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狠抓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特色效益农业竞争力。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村两级监管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品种及项目保险的范围和领域,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积极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土地信息收集、资产评估、政策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居民新村建设步伐,节约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农场或股份制合作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让土地集中、联营,在更大范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一是加大设施投入,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投入,以设施项目撬动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着力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组建工作队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切实帮助企业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便业主、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贷融资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控制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予进入市场。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经快速检测达标的产品,要求张贴产家标识,并登记,以便于查找和售后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在产品准入、流通、甚至售后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把质量关,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八)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业主的环保意识;二是采取措施,加强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化肥农药投入监测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等,力求面源污染防治有章可循;四是依法监管,有力防控面源污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运行、企业排污情况等进行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有力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五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镇立足有机农业镇的发展实际,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主线,按照“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支部围绕有机农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的发展新路子。
一、***镇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为加快有机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农业发展公司,使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带动农民主动参与,目前,全镇已引进以山东***公司、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公司22家,形成以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为代表的4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24个。依托农业发展企业,以示范村为带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等特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全镇形成了以**优质越夏蔬菜、***有机韭菜(草莓)、有机黄桃、南邢有机黑木耳、***及周边优质林果、***金银花和元宝枫、***公司有机小杂粮等为代表的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有机果品、有机杂粮四大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农业产业实力凸显。
二、几点做法。
(1)支部引领,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为加快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建立“支部+合作社”专业化生产体系。支部带领合作社,闯市场、跑销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因地制宜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2)合作社带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党组织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技术引导、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为社员和农户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合作社集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于一体,架起了农户走向市场的桥梁,既为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达到了民富与村强“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发展方式,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对于党支部来说,既树立了威信,也凝聚起了民心。
(3)基地示范,带动有机农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通过整合有机农业生产要素,按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帮扶等措施,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示范点,以此带动规模化经营。***村韭菜和草莓已获北京爱科塞尔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有机认证,参加有机食品生产的100户农民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个体经营户,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参与市场经营法人的转变,20余个产品获质检部门颁发的销售条码。该村已被定为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整建制有机农业示范村、中华民族经济对外合作促进会安全食品创新园区。***村建立了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目前在本村和周边村发展农户200户,黑木耳种植达到200多亩,每亩纯利在1万元以上,极大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4)党员带头,发挥典型带动致富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并结合各自职责进行设岗定责。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通过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向群众介绍经验、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并从选择致富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培养党员发展等方面制定联系帮带目标,发挥党员在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使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5)互推互促,实现党建与经济双赢。“支部+合作社”模式将党组织的引领、政策引导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党支部与合作社各司其责,相互促进,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民组织程度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抵御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难题,引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互推互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双赢。
三、几点启示。
综观全镇推行“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的生动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农民合作社虽然是一个小载体,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做成一篇发展大文章,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
1、支部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中,支部是核心。没有支部的正确指导,模式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支部的坚强领导,模式就会偏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轨道。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团结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能人,才能按照党章吸收一大批农村致富标兵加入党的组织,从而提高支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支部领导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能力。只有发挥好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为“支部+合作社”模式的良好运作提供可靠保障。
2、协会必须发挥桥梁中介功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以自愿、互利为基础,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管理民主”为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将有利于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社组织一头连接支部,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广大农户。直接或间接担当着“龙头”和“中介”角色。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功能,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建立合作社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团结群众、致富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3、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找到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又成为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作的成败。
四、思考与建议。
探索开展“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的崭新实践。要推动“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建组织、促规范、定职能、抓作用”四措同步,着力探索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使合作社党支部自身建设有章可循,支部工作正常运转,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1、建机制,在规范组织运行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合作社组织的领导,不断探索完善合作社党建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要围绕抓政策宣传、抓学习培训、抓能人带动、抓人才培养、抓指导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合作社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抓好产业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工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抓服务,在强化职能定位上做文章。在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共性职能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个合拍”,找准个性化职能定位,即坚持与生产经营相合拍,把党组织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开展致富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工作,使产业党员成为经济与政治上的“双优”人才;坚持与产业的有效运行相合拍,从生产服务、投资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开展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等活动;坚持与有机农业的长足发展相合拍,重点抓好组织培训、典型培育、经验推广等工作,推动党建与有机农业发展的互促双赢。
3、带队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求突破。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强党建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合作社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设施共用、任务共担、培训共抓、活动共搞的思路,努力整合二者的优势资源,形成共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要以党组织为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优带劣、以富带贫、以勤带懒的思路,引导党员主动参与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有机农业产业链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4、促增收,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显成效。要以加强党建为抓手,立足优势,整合发展资源,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延伸促农增收的产业链。要以完善合作社党组织功能为抓手,坚持“指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建议不决策”的原则,注重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在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之间搭建桥梁纽带,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利益联结体,强化生产合作,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党群共富、利益共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六
**村位于**县**镇,距离县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景象,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农业。据调查,经过多年发展,烟叶、蔬菜、茶叶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1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人均拥有2.5亩。依托新农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达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富家兴村的热情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他们远离了打牌赌博等陋习,形成了学习新技术、做大新产业的自觉性。分析“**现象”,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把产业当船,把市场当海,置身市场之“海”,齐心协力划“船”。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要在市场之海找到适航之线,必须要有“领航之灯”。在**村新农业建设中,善于分析市场、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难的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一盏盏明亮的“航灯”,给人方向、给人自信、领人前进。他们乐当宣传员。每年冬季农闲时,党员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每次集中开会时,党员和干部都要推荐合适人员,给农民讲经济效益、讲成功经验、讲市场形势;平时还安排有党员和干部及时更新《**之窗》宣传内容。他们甘当示范者。为了现身说法,党员和干部带头搞专业。今年,全村26名党员和干部农户,户户都是烟叶、茶叶或蔬菜专业户。其中,22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几名村干部表现更为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康新春家种了20亩烤烟,村主任康村尧家种了25亩烤烟,村文书康新云家种了15亩青椒。他们勤当帮带人。为了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党员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别联系3-5名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备耕备肥,联系产品销售,甚至提供资金扶持。
村主任康存尧上任两年以来,一直联系着5个烟叶生产户,既指导技术,又提供烤房,还先后为3个农户借款2万多元。在党员和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广大农民对新农业建设认识深、热情高、行动快。都已60多岁的李运之老两口,前年还在村主任的数番劝说下才种了1.1亩烤烟,没想到一下获利3500元。今年,他俩非常积极,硬是向村里争取了2.5亩种烟计划。
**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高度重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农业的推进之“桨”。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技术上门服务机制,经常邀请专家现场讲课,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设有农民夜校,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村科技兴农的水平。
一是推广了实用技术。该村已经广泛实行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落户,项目参建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派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今年,该村烟叶生产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顶、分级扎把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广了烟叶漂浮育苗、自动排湿控温烤制等最新技术,该村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质量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
二是推广了优质品种。该村成功推广了天超1号、天椒17号等辣椒新品种,推广了k326、云烟78等烟叶新品种,推广了富顶大白等茶叶新品种。目前,该村辣椒、烟叶、茶叶优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高。
三是引进了先进机械。该村已经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30个劳动力日量的采茶机8台,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20个劳动力日量的耕整机2台,此外还拥有大小动力运输车38台、大型加工机械28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是形成了生态品牌。该村在重视技术兴农的同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态品牌的打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施用生态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该村所产农产品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该村已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基地。
三、挥桨之人:专业大户。
速发展推动了该村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xx年,该村烟叶面积突破600亩、茶叶面积达到400亩、蔬菜面积达到350亩。
**人相信: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产业之“船”前进的扬帆之风,它能够广泛凝聚民心民力,充分激发创业热情。
近年来,一方面,他们坚持及时深入地宣传上级惠农政策,动员全民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政策机遇,加快产业发展。20xx年以来,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成功实现了烟叶千担村的目标、争取了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等项目,先后获得各级蔬菜基地补贴、公路建设补贴、烟水工程补贴、烟叶苗池和烤房补贴等各种特殊扶持资金4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该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够自我创新,出台一些融入情感的“土政策”,表彰先进,鞭策后劲,努力营造自我加压、相互赶超的创业氛围。20xx年以来,他们每年都安排有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初在村级经济会议上对民主评议产生的产业功臣进行集中表彰,给这些功臣奖励一个红包、戴上一朵鲜花、献上一片掌声,对有突出贡献的服务部门和个人还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这些措施看似很小,但足以令每一个在场的人感动不已,得到表彰的人告诫自己“不负众望再努力”,没得到奖励的人告诫自己“瞄准目标快超越”。
市场之海讲究“合作共渡”、“合作共赢”,而合作的纽带是诚信。在新农业建设过程中,**人始终保持了山里人朴实无华的本性,始终做到诚信友善招徕天下客。
一是热情接待。只要你进入该村,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就打出了“**村欢迎您”的巨幅标语,他们一定会拿出上好的香烟、酒水和饭菜招待外地客人。特别是几位村干部和几位营销大户,每年都会为相约而聚的蔬菜老板安排最好的房间,且房间布置从清晰的彩电、舒适的布鞋到专用的澡盆一应俱全。
二是周到服务。凡是外来人在本地碰到的矛盾纠纷,他们都优先调处;凡是外来人在本地遇到的特殊困难,他们都尽力帮助;凡是外来人向本地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比如,对进村运菜运茶的车辆,不论进村多么晚,出村多么早,党员、干部和流通大户都会及时号召村民组织货源,按时装车,及时发车。
三是诚信交易。**人不讲假话,说话算话。客商千里之外打电话形成的口头订货合同都绝对有效。他们出售蔬菜、茶叶等产品从来不搀假,不短斤少量,不欺行霸市、漫天要价。他们付出的是诚信友善,赢得的是丰厚回报。
每年,总有100多人从湖北和周边其他乡村赶来打工,有效地弥补了该村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不足。每年,总有数十名来自常德、益阳、长沙、南京、广州等方向的客商前来购货,为该村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
农业产业建设在市场之海的每一个“航程”都以农产品销售为终点。上“岸”之桥对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十分重要。在**村新农业建设过程中,由部分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流通大户组成的营销协会,就如市海旅船的“上岸之桥”,总能帮助该村不同的农产品找到不同的“搭桥”之法,实现理想的价值。在茶叶销售上,每年冬季,营销协会就会从全镇30多家茶厂中选出几位有实力、讲诚信的老板,然后再组织村民统一与这些老板签订茶叶销售合同,要求这些老板承诺保低收购价格、并支付部分订金,有效保证了茶农来年能够稳稳当当捞收入。
在烟叶销售上,每到销售季节,营销协会就会组织技术人员逐户上门预检,敦促烟农将烟叶分好级、扎好把、打好捆,然后成立几个烟叶销售小组,每组安排有村干部、技术人员、烟叶户主和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批分次集中销售,有效保证了烟叶收购公平公正、价格合理、秩序井然。在蔬菜销售上,每到上市时期,营销协会就会将各个方面的客商组织起来,协调各方统一收购价格,有效避免了客商之间相互抬压价格;同时,派出协会成员包干负责到地块,组织菜农有序采摘,避免多采乱货、少采错市,有效保护了菜农的利益。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七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八
一、及时成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我乡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由一名分管副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抽调了农科、土管、统计等部门组成工作人员,明确责任,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乡境内的污染源分类进行了认真普查。
二、积极做好业务骨干培训,为污染源普查工作奠定基础。
为顺利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我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xx元的工作经费,满足各项普查工作需要。乡人民政府从各村和相关单位抽调了业务精干的工作人员,对他门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位普查员都能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认真。
三、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按照《xx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我乡利用周二召集全乡干部职工学习时间和村组干部会议、粘贴标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好有关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从而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知晓率。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后,使每个普查对象都能积极配合普查工作。
四、制定工作计划,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工作组制定了普查计划,于xx年3月初对乡境内的污染源进行摸底排查和试填报各类数据。
在各位普查人员的努力下,我乡的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于xx年3月28日按照上级的要求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任务,并把通过整理、审核的数据上报了县普法办。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我乡都对普查工作人员严格要求,未发生将普查信息和资料随意泄密或提供给他人的形象。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九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六)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国,由于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十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湖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是湖北省污染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畜禽养殖业第一次污染源省情调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数量、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畜禽养殖企业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和防治污染提供依据。
xx年12月我省开始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清查工作。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是污染源普查全程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污染源清查,摸清普查区域范围内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界定普查填报对象,形成系统的普查对象名录资料,为科学、规范、高效的组织实施普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与信息依据。清理查实普查对象的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行业类别、规模,汇总、测算区域单元内的普查对象、行业类别、普查表格(详、简)数量。
(2)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分二个阶段:(1)、省普查办对市、县级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审核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市级普查机构对所辖县的乡级普查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2)、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审核员必须进行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普查阶段。
(1)实地普查工作。实地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采取县、乡(镇)行政主管领导及技术人员+养殖场负责人(或专业户),即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普查对象人员搭配形式;采取乡级普查员会同村级防疫员以村为单位,约定时间,通知养殖场(区、户)负责人,以会议形式,集中讲解、填报、核查的普查方法进行普查。据统计,全市共普查符合标准的普查对象305户。
(2)监测核查确保质量。
在入户调查工作过程中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人员对全市所有乡(镇、办)进行巡回指导检查,及时掌握我市普查工作进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自xx年2月下旬进入入户调查阶段以来,全市15名畜禽普查人员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不怕辛苦,深入普查点调查,至5月25日全市16个乡(镇、办)的305个畜禽污染源普查点[其中规模养殖场9户,生猪养殖专业户237户,肉鸡养殖户31户,蛋鸡专业户6户,奶牛专业户5户,肉牛专业户17户,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和普查表填报工作。
三、数据核对。
在数据录入之前,对所有普查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核查,发现各乡镇的表格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不符合逻辑关系为各表出现的共同问题,其余如漏填、错位、概念错误等各种问题也均存在。我们及时将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返回普查人员重新调查填写,督促其按照普查表填写要求填写,再次对普查数据把关。
四、抽查核实目前已对太阳河乡、舞阳坝办事处、龙凤坝、芭蕉乡、六角亭四个乡(镇、办)15张普查表数据库的抽查审核,结合前一阶段对部分县(区)的现场抽查,提出普查表填报和数据库录入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普查办公室进行检查、核实,保证了恩施市第一次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确保了普查数据科学、真实、准确。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十一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xx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xx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我县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创新技术落后,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用原料。同时,原材料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上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费严重,尤其是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相互之间存在掠夺资源甚至“内耗”现象。
3、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投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和收益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很少涉足,许多经营大户和企业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贤胜油业公司正在进行的年产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据调查,我县现有的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150万元,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目前,全县仅组建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稳定性差,且参与到组织中的农户只占总数的5。2%,大多数农民仍游离于合作组织之外。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加上已建立的农民专业组织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范围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
5、农业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指导,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和部门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重复建设了一些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加工企业的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引发了一些工农矛盾。如长城纸业、恒达纸业等企业一度因污染问题而被迫停产。一些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没有保证。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过多”的现象,更缺乏部门间的必要协调,导致信息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不仅造成了重复引进与建设,还形成了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缺乏,而一般性农产品原料却大量积压,外销不畅,内销不旺,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传统作坊式加工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安全化、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神脐”、辣椒、茶叶、优质瓜果蔬菜、优质稻等七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同时借我县申报“广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机,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集约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贤胜油业、恒达纸业、金裕竹业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打响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优势,以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三是要努力发展服务体系。根据基地、农户的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流通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和分担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贸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运销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是继续扩大大中城市市场。目前国内农产品销售主要流向大中城市,我们仍然要把城市作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通过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和推行网上交易,积极扩大我县无公害的、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将更多的的农村人口转入小城镇居住,并使商品性消费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趋向,拉动农产品内需。三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要借我国入世和我县一些企业品牌打入欧美市场等有利条件,根据国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和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销售,不断开辟、巩固。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十二
日前,新北区农普办发文对全区农普业务培训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区、镇两级联动,从三方面确保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紧扣时间节点。区农普办负责全区镇普查办业务骨干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任务,时间从10月20到27日分三批进行,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普查员的培训由各镇农普办负责,最迟于11月2日前完成,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2天。
二是加强物资保障。培训用资料、各类培训报表和普查指导员所需普查工具由区办负责解决;普查员所需普查工具由各镇农普办负责解决。
三是精选参训人员。农业普查业务培训指标多,涉及范围广,各镇要选定2-3人懂业务、熟悉情况、能讲课的业务骨干负责授课,并要选择好培训地点,确保培训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污染源调查报告篇十三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104.1万,占总人口的90.4%。隆回县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体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机制、体制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阶段性的飞速发展,完成了农村由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和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隆回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特色经济更加明显
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产业特色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三阁司等为主的万亩商品鱼生产基地;以七江等乡镇为主的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以六都寨水库等网箱养鱼基地。以县金山牧业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320国道及花金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立了以小沙江为主的无公害金银花生产基地、北山乡镇为主的龙牙百合生产基地、七江乡为主的尾参生产示范片、金石桥为中心的宝庆苡米生产示范基地等中药材基地。以小沙江镇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以山界、北山、三阁司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桃洪镇等320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中低海拔乡镇为主建立了6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富硒大米基地。南面乡镇以及六都寨镇、司门前镇、金石桥镇、高坪镇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西洋江镇、六都寨镇、南岳庙乡、横板桥镇、荷香桥镇、石门乡、三阁司乡等乡镇柏木生态益林基地;滩头镇、岩口乡、荷田乡、六都寨镇、高坪镇、司门前镇、大水田乡等乡镇笋林两用林基地。此外还有以周旺镇、岩口乡滩头镇、雨山铺镇、荷香桥镇,荷田乡等乡镇为重点5万亩烤烟基地。
2、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龙头企业和地方名牌产品形成。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全县涌现了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银海药业、小沙江药材协会、恒隆生物有限公司、毅鹏金银花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南桃花食品有限公司、隆回县龙牙百合协会、汇隆公司、周旺家私工业园等龙头企业,地方名牌产品如金银花、龙牙百合、桃花三辣食品等逐渐走出隆回,走向全国甚至走出海外。
3、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加工流通产值增长较快。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粮油、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烤烟、竹木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头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xx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6亿元。
4、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20xx年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70%,比20xx年增长45.2%。20xx年农业产量总产值实现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8元,比上年增长9.99%。
5、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明显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548.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47.36万元,省级财政投资571.22万元,市级财政投资106.3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44.68万元,银行贷款988万元,群众自筹895.41万元。财政投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带动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6、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20xx年底,全县农业总人口104.1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70.68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34.9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18万人,季节性临时剩余6.2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2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60.2%;从事二三产业的13.9万人,占39.8%。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75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10.15万人,境外就业人员约2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120亿元。
近几年来,隆回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并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特色产业不突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广大农民还停留在种田为吃饭、喂猪为过年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订单产业模式。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化的核心环节没有大的突破。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科学致富技术体系等都不能适应现今的农业发展。市场体系不键全,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3、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农业基础设施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和建设资金匮乏。虽然实施了项目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筹资启动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资金缺口仍较大,工程实施困难。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种粮效益不高,同时动物疫病威胁仍然存在。
4、龙头企业带动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而言,全县龙头企业不大不强,辐射和带动力不足,国家级龙头企业没有,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龙头企业的作用也有限,农民受益面不广,受益程度不高。多数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权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