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模板23篇)
发表一篇总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心得。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关于高效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一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和繁荣。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诸如高房价、拥堵、资源竞争等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波回归乡村的热潮。正是这一批热切回归乡土的城市精英,催生了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探索。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首先应该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布局美的五美乡村发展模式。然而仅仅是看得见的五美,并不足以支撑起乡村振兴的未来。于是,有了城里人住乡下的“共享农屋”,乡村研学基地,景村融合发展等新形式的探索。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小孩得到优质教育,老人享受舒适医疗,“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闲”的美丽乡村。
(一)任何事业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近几年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外流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缺乡土治理人才。农村缺少有能力、有情怀、讲奉献的领头人。目前,农民普遍对村(社)一级干部感到不满意。有反映能力差办不了事的,有反映私心重服不了众,有些村级党组织搞家族化权利缺少监督等等,真正能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搞发展的村干部可谓凤毛麟角。二是年轻人返乡难。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就学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创业,乡村对他们而言缺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好,教育医疗水平低,娱乐休闲没地方去等等都成了年轻人返乡的障碍。缺少年轻人的农村,就缺少激情和活力。三是人才留不住。乡村振兴最终靠的是人才,而各行业的精英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在乡土扎根,造成了乡村事业因循守旧,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
(二)任何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是钱。新农村建设缺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再上台阶的难点问题。一方面是日常乡村治理运行需要经费。规范运行需要村干部在岗在职,让村民随时能找到人办事,难事随时能有干部帮助解决,村一级干部要放弃自身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目前除了由政府承担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外,一般村干部仍然按照误工补贴的形式进行弥补,没能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村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据了解,很多开展过美丽村庄建设的村,因为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环境保洁等开支,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百姓增收难。老百姓不富,村庄建设的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而留守农村的多是低学历和老、病、弱、残。如何让这些人增收过上好日子,更应该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内在问题。
(三)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的方向盘是制度。有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引导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一是乡村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是自上而下的,镇、村一级按照上级部署,忙于落实各项工作,缺少主动谋划工作的空间和动力。因此,跟风应付,照搬照抄的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特色亮点越来越少。政策不接地气,落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污水治理,上级要求全面铺开,但有些村庄连新农村建设都没开展,就盲目跟进,造成了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现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因为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议事和执行制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发展项目因个别原因,受制于土地流转、征用难而搁置。二是乡村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调整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农村干部普遍缺少规划知识和长期规划的视野,但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却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造成了规划滞后、片面、短见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优质发展。三是要素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建房需求增加,而国土部门指标分配以人均用地面积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控制,造成土地指标理论上充足,实际紧缺的问题。乡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已经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乡村振兴应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集镇为节点,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化统筹发展,做强核心集聚人气,特色产业引领点上出彩的发展格局。
(一)规划先行,提高规划前瞻性,严肃规划调整程序。一是要有区域观,跳出一镇、一村的范畴,从实际出发,根据交通、地域便利性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旅配套等做好区域性的概念规划,再根据区域规划实施各镇、村的规划,从规划层面防止要素浪费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规划方案调整应实行责任倒查,规划评审意见要对本次规划在有效期内负责,杜绝一把手出意见,专家评审走过场的现象。村庄规划局部调整程序也应进行专家评审和报批,防止出现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况。
(二)抓住中心镇建设的牛鼻子,引领区域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乡村发展均需要有一个核心城镇为依托。区域化集群发展也需要有一个中心城镇为龙头。近几年实施的小城镇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集聚人气和引领带动的效果。中心城镇要成为乡村生活的核心区,满足群众生活、娱乐、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发展,织成辐射周边的乡村生活服务网络。一是需要集中资金统筹区域内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节约公共资源。二是扶持做大做强,对中心城镇建设进行要素保障和政策倾斜。三是在中心城镇发展集体经济物业,实现人口集聚,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四是建设物流服务中心,改善乡村物资供应。五是加快中心城镇交通建设,实现镇、村15分钟生活圈,城、镇一小时交通圈。让城镇真正成为乡村对外交通的中转站。六是创新教育、医疗模式,让乡村真正留得住人。老年人关注身体,孩子关注教育。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抓住机遇,对接城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探索发展互联网教育和医疗产业。让乡村也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优质资源。
(三)规范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程序,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实质性作用。一方面党支部议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事前商议,事中参与,事后评议的全过程议事制度,提高代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议事执行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对个别无理阻挠人员,应有强制性措施,防止发生决而不行的情况。二是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要广泛听取民意,顺应群众需求,继续探索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即让群众有地方发表意见,也让合理的意见能纳入政策实施。探索乡贤议事制度,让在外的能人、知识分子也参与到村庄建设和发展中来。也可借此拓宽村干部选人视野,发现一批好干部。
(四)发展乡村产业基地。一是发掘资源,开发乡村景区,通过景、村融合发展,带动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化的扶贫开发项目,扶持特色产业带头人,从而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二
广西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位于菁盛乡西北部,人均耕地仅有0.7亩旱地。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379户1501人,2019年,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3.97%降到目前的1.53%,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作为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和8个未脱贫摘帽县之一,全县还有65个贫困村1.75万人未脱贫。目前,都安万名干部进千屯入万户抓整改促脱贫,跑出这个极度贫困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我国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日,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邀请该县教育局派驻菁盛乡义德村第一书记黄强与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潘桂仙,就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进行对话。
如何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潘桂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从学校层面,就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目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这样一个重要舞台,是很重视的,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多角度地提出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做的,就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对大学生来讲,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就业理念。大学生应该要懂得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要科学地、合理地来调整自己对就业的期望值。对原来只有到大城市到大企业到大机关去工作才是成功的观念,要逐步修正。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趋势,所以应该要有乐于做好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准备,同时他们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了生存,你才能够发展。
潘桂仙: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怕吃苦,而且考虑得也比较长远,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基层工作,让自己接地气、长本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好发展。他们顾虑什么呢?就是下去了,但是流不流得动、出不出得来的这样一些担忧。
要消除这些顾虑,我觉得一方面,基层的用人单位,在认真落实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方面,要做稳做实。而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应该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以后服务保障的体系。比如,一些很现实的问题,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还有职称的评定等。
此外,也应该要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长远的职业规划,通过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让表现优秀的大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让他们看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确实是有上升空间的。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潘桂仙:新型职业农民实际上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一个词。既然说是“新”,那就是指和传统的农民相比较,它有一些新的地方,比如说是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很善于进行农业经营的一部分群体,还有就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当然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选择方面还取决于自我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双重因素。在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手段。
第一,要计划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培养体系。首先既然说是要培养,那么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学培养体系方面,就要做好规划。比如说,这个规划要明确培养主体,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就是培养的内容一定要丰富,有针对性、精准性。就像刚才你说的,村里面主要是核桃、毛葡萄种植,所以在做培养计划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这一主体产业,专门针对核桃和毛葡萄这样一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培训。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该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农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包括让他们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场的管理、农业文化等。通过这些,提高村民整体的素养,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二,要拓宽途径来创新培育机制。比如说我们可以支持这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习来参加一些中等或者高等的农业职业教育,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融合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一些农业园区,还有一些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还有一些创业孵化基地,来带动职业农民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养老医疗和收入保障制度,也要完善和考虑进去。
黄强:高等农业院校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吗?
潘桂仙:我觉得这方面工作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应该要体现出来。高等农业院校拥有大量科技人员,也有大批科研成果,再加上它的信息渠道很畅通,资料也比较齐全,所以可以起到向农民输送科技信息,帮助农民采用新型技术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综合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来给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各种综合服务。比如说用科技和服务来培养农民,用宣传和示范来带动农民,慢慢地,这些农民就可以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一来,在新时代的农业发展方面,我想这部分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潘桂仙: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从政策的优惠、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力度是很大的,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解。要想打破误区,并不是说马上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职业院校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让社会认可、让社会欢迎的人才。因为只有当这些人才真正在农村、在社会中承担起他们的作用,取得巨大的成效,那么,整个社会才会因为这部分人所体现出来的力量而有所改变。
黄强: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潘桂仙: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在谈到职业院校的时候,对于振兴乡村它所承担的责任或者它的作用,提到了几个“者”,我很赞同。
第一个“者”,职业教育要做乡村振兴的拓荒者。因为我们知道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也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能够真正地到田间地头去,去拓荒,去分析遇到的新情况,能够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案。
作者提到的第二个“者”是职业院校应该做乡村振兴的深耕者。我们知道乡村振兴工程太宏大了,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专业,所以值得我们职业院校结合专业的建设去深耕。比如说像农村里面的道路电力,还有林田水利,也包括一些农村的住宅建设,这些都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它又和城市是不同的,需要相关的专业去专门研究它。
他还提到作为乡村振兴,职业院校要去做一个播种者。实际上就是说,职业院校要把乡村振兴的战略融入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的保障。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三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
4、影视角度下的乡村振兴记录。
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影视作品表现力极其丰富和强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影视无疑成为在互联网下冲击力最强的宣传方式。
乡创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实的影视专业技能将多种创新的元素、技术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宣传作品中,该团队来到雅堂村驻足拍摄,从前期的影片策划、分镜制作到中期的跟踪拍摄,采访记录。
以及最后的后期技术处理,用影像记录将广东工业大学2年来在雅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来,展示广工人的乡村振兴创业精神。团队以影视视角唤起乡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将科技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5、启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口。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四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六
摘要: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服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各大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涉农院校和综合类高校,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和支持意见,高校已成为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不过,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重视实践绩效的工作,低效率的鼓励和引导无法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身价值的双重目标。因此,剖析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提出引导机制,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双赢。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渠道和内容也是高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村官、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返乡创业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乡村人才振兴理念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首先,从学科角度来看,能最直接切入服务乡村振兴这一要求的是涉农专业,但目前中国也确实存在“涉农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供给侧问题,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乡村对涉农人才吸引力不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2]。其次,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自身确实也存在现实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能力不足的状况[3];二是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和包括返乡创业在内的长期服务意愿总体偏弱的现实等[4]。
国外学者也十分关注相关问题。当然,由于国外并不存在战略性的振興乡村实践,国外也并不具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场景。但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大学生创业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terry&lawyer(1995)和buchanan(2006)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对投身农业问题的态度,而mahoney(2009)主要研究了美国大学生毕业返乡问题。国外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这个团体,重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荣誉感,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考虑其性别、心理、特质等,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者的角度。二是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手段,借助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访谈,开展长期的实证研究。但国外学者过于关注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系统理论研究有待加强,还需将理论与数据结合,从而拓展理论深度,以支撑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5]。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的活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是大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是不同高校依据自身学科所长和社会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实践选择。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2010年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加。近几年,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人才难求的情况依然严峻。前期研究表明:苏中地区某高校39%的大学生就业向往地区是长三角地区,29%的大学生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4.9%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46.5%的大学生求职时最关心薪酬福利,32%的大学生关心将来发展空间。98%的大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解,但返乡就业的意向并不强烈。
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农村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科技领域,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某一领域内的核心竞争成果,那么他们将难以有效融入市场环境。在传统领域,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高,这显然也是大学毕业生不具备的条件,然而在农村创业,不仅更容易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创业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去城市创业,具有返乡创业自主意愿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就业统计数据显示,96.23%的返乡创业主体为大学生村官,且该部分主体返乡创业并非自愿。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性,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农村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易于发现农村的创业机会,从而开展创业富民工作。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过程中能更好地规避信息的时滞性,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创业项目更容易存活。当然,从实际层面看,大学生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7]。因此,近年来学界分别从社会支持、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建议。在关于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上,孙玉雄、徐艳等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观点[8]。除此之外,家庭背景使农村籍返乡大学生缺乏竞争力,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针对当前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应加强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9]。另一些学者主张通过政府、高校解决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向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提供倾斜,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准绳,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方案[10]。在当下众多研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被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话题,事实上,高校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高校的作用及相关教育和引导机制的研究需要得到重视。
(三)关于大学生各类志愿服务。
大学生短期进入乡村提供服务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的方面,大学生各类传统的志愿服务包括大学生支教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大学生科技兴农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也纷纷亮相。大学生支教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联合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发展至今,随着支教团的普及,每年假期,西部山区、东部的农村地区都会有大学生的身影,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化责任、认识农村,但由于认知的功利主义和培训的缺乏,也出现了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难以坚持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队伍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内容越来越全面。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内容的单一有待优化、专业性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没有真正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没有树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等。与此同时,大学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11]。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进思政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校园中也形成了领域广、热情高、人数多、作用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然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持续性短、认知程度低、机制运行缺乏力度,缺少对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缺少对志愿者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满足岗位需求等的评价,也缺少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没有发挥好激励作用,导致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必须从志愿者本身、学校、社会、政府等角度群策群力,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12]。
大学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知识和新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暗含推动乡村“善治”的理想,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促进了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完善[13]。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出现的诸多实践瓶颈,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高校相关策略的因素。因此,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益,完善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多要素的充分融合构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4]。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当然,立德树人也要求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对于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这项工作来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他们形成正确服务观念的根基,而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则是确保相关实践活动“不走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短期的服务活动,还是中长期的服务活动,大学生都应拥有强大的实践服务能力,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应强化实践意识,加强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平时多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寻找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培养百折不挠的耐挫精神,从容面对各种挫折,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可以了解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进一步发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寻找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应建立系列化的服务活动。
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短板主要是相关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雁过留声”的效益,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实践活动不能向着持久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又是高校彰显自身学科建设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的过程,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一条“点对点”的系列化支持道路。所谓系列化支持道路,对活动开展而言,相关服务活动需要形成系列化甚至品牌化,让相关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对活动对象而言,高校在选择相关服务对象时,要树立长远支持的目标,“对口式”选择服务对象,这不仅有助于服务活动的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四)高校应彻底摒弃“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
高校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组织者,“重宣传、轻实效”的错误服务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相关行政理念影响的产物。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否做到“让农村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效益,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历练”,关键要看相关活动的组织主体,即高校能否拥抱科学、正确的实践思路。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将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当作宣传学生工作的一块牌子,特别重视相关实践活动的宣传效益,但很少关心这些实践能否让农村获得真实的效益,让大学生收获真正的成长。这种“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必然会影响相关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高校应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化的战略,对于人才志愿服务的需求也有独特偏好,不仅要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服务,也要求宣传教育型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实践所释放的效益是有限的,这反过来也要求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与社会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进行强有力的联合。《规划》指出,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等形式服務乡村振兴工作[15]。《规划》所列举之主体,正是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社会力量构成,这些社会力量不仅有较多的服务资源,同时也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对接好、整合好这些社会力量,对于高校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六)高校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挥自身优势。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事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拥有系统化知识,易于接受专业化、科技化知识,到农村创业可以发挥大学生创业技能,增强其农村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有利于给予大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压力。因此,政府应给予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更多的政策支持及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才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官建立职业化渠道,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撑保障,推动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实现其政治身份与经济功能的集合体,使其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推动创业富民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双创”时代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其顺利实施需要更多的乡土人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为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面对现阶段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些问题,需要努力探索引导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刘灵辉,唐海君,苏扬.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1-20.
[5]陈瑞洋.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81-84.[6]鲁烨,金林南.新乡村经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政治生态重塑——关于大学生村官制度黏性与情感黏性的文本分析[j].北方论丛,2016(4):135-139.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七
网络直播推销民宿、抖音短视频推广蓝染技艺、设计美丽乡村海报、打造乡村爆款在线活动……在新学期的课堂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分享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这个暑假,学院185名学生走进嘉兴桐乡横港村,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乡村之美,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导下,高校鼓励、号召、支持大学生走进乡村,很多大学生也在积极参与振兴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给乡村带去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近日,记者走近部分大学生,听他们讲一讲和乡村之间的故事。
变身带货“小能手”
每天一起床,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夏永丽就打开电脑,登录各大新媒体平台,查看前一天推送的文章和视频的点击量。“我们开通了宣传桐乡横港村的微信公众号,在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上做推广,还开了微店卖土鸡蛋等特产。”这个暑假,她和小组同学的任务是在互联网上宣传横港。
横港村离乌镇景区大约5公里,经过3年多的美丽乡村改造,这个平凡的江南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暑假,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乡村振兴新媒体创意创新创业孵化班,就把课程的实践基地放到了横港村。
第一次走出课堂,面对陌生的乡村,同学们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夏永丽所在的电商组,通过前期的摸底讨论,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在新媒体平台宣传横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美丽的乡村。
不过,新媒体推广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在抖音,尽管视频都是精心拍摄的,但因为是新号一开始没什么流量。夏永丽说:“我们最近在学习一些网红博主的视频,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虽然困难重重,但整个实践过程同学们收获不小。“刚开始我们只知道微店可以卖东西,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这次实践下来所有流程都清楚了。”夏永丽说,直播的时候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村子很美,微店里卖出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有成就感。
“利用新媒体振兴乡村,这是乡村发展大趋势。”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项目负责人刘燕说。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转战网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农民带货、助农民增收。
“新鲜酥脆的山核桃仁,每包98克,买三免一,只收两包的钱。”“酱汁牛肉等口味的苦荞锅巴,4包只要29.9元,超级合算。”“原生态无添加的土蜂蜜,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这个假期,浙江农林大学“直播助农促发展”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当起了直播间的“网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帮助农户推荐各种农产品。第一次直播吸引了2000多人次进入直播间,销售出2000多元农产品。
7月29日,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鸿鹄实践小队则来到绍兴龙西村卖香榧。同学们在龙西村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开一场直播,有时候直播场地就放在大山中。直播时,同学们轮番上场,详细讲解了香榧的典故、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还介绍了龙西村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情况,直播吸引了8000余人次观看,成交了16笔订单。
“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各种资料,还爬了两个多小时山到香榧种植基地。”小队成员沈杭棋告诉记者,直播卖货比想象的要难,前期要在新媒体平台推广,直播时要带动气氛,还需要多实践多学习。
除了直播带货外,同学们还注册了名为“鸿鹄杂货店”的微店,他们打算把香榧放在微店上售卖。微店注册满10天,已经有1000多元的收入。团队成员赵嘉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开香榧的销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香榧这一浙江特色农产品。”
大学生走进乡村,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但只有开始做了,才能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刘燕说,不少学生是第一次参与乡村实践,也是第一次到乡村实战做电商、短视频和活动策划,可以让他们找到不足和差距,在后续学习中提升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争当发展“助攻手”
事实上,许多大学专业都和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振兴助力要到位,就得和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结合。
前杨村村域内的南黄古道名气很大,每年秋天红枫开放都会吸引不少游客,但大多数游客只在村庄外围活动。如何把游客引入村里,带动村庄的农家乐、民宿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6名大学生组成乡村调研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进行驻村调研。
“我们首先要确定村庄内部的主要道路,以及村庄中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等。”调研小组成员刘倩倩回忆说:“每条路我们都要测量路宽,每幢建筑的层高、年代都要记载下来,每家每户都要走访,了解村民的意愿。”
调研过程比想象中辛苦。迷路了找村民问路,但村民大多讲方言;为了抄近路,硬是踩泥巴踩出一条路;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好几次,手机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说起那段日子,刘倩倩依然印象深刻。“虽然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村庄的美。一处阁楼、一树枇杷、一方古井,还有四合院的天井院落甚至是路边的小花小草,处处都体现出村庄的淳朴美好。”
两周的调研后,刘倩倩和同学们发现,村里有不少有特色的传统建筑,村民是杨震公的后代,廉政文化内涵丰富。“我们最终的方案是,通过打造中国赏枫第一村,实现村庄和古道结合发展。可以把村庄居民点作为综合体为古道服务,同时挖掘村庄内部特色,利用古道的人气让村庄实现造血式发展。”刘倩倩说。
这次实践带给刘倩倩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她对乡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情:“乡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是我们的根。在前杨村我感受到乡村的家园意义,对乡村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而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宁波市宁海县越溪乡王干山村办了一场画展。
王干山村三面环海,“沧海桑田观日出”很有名气,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如何在5天时间里,用一场画展表现出王干山村的特色,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团队成员杨一凡说:“我们首先需要认真了解这个乡村,要在走访中仔细观察,找到艺术和乡村的连接点。”
带队老师陈骁回忆:“从创作到展览只有4天时间,大家早起晚归,共完成将近100张画作,最终展出70多张。每个同学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创作,同时分成三组完成了十米长卷《沧海桑田》。”
第5天,一场名为“山·迹”的画展如期拉开帷幕。目前,这次展览已经升级改建成沧海桑田艺术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
走向双赢手牵手。
这些年,大学生进乡村的社会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了解到,省内部分高校近三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一半学生选择去乡村。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这个暑假共组建了2424名学生、42支校级重点团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团委副书记宋春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有效助力,也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了新视角和新动力。
大学生愿意走进乡村,成为当地一道特别的风景,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何保持和定点乡村的长期联系,是高校一直探索的课题。“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一直在一个村子做下去,老师也希望探索不同乡村的特点。”一位高校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必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有收获、乡村有变化。今后的社会实践可能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继续钻研他们的策划方案,往实战方向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去其他村子,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展活动。
陈雯是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去年到宁海县强蛟镇上蒲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从2007年开展“免费庭院设计”活动,2011年升级成“绿色家园”行动。
“乡村的原生态环境需要不断经营和打理,我们的任务是利用竹、砖、陶罐等乡土材料,借助我们的专业知识,帮村民美化庭院。”陈雯说。浙江农林大学一届又一届师生为临安、宁海、江山、磐安等地区180余户农民提供农家乐、庭院改造,农家乐讲座培训等服务,完成图纸方案350多套,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肯定。
刘燕说,让学生短时间走进乡村容易,但是要让学生留在乡村,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杰教授认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如何真正实现好的创意和想法,需要高校在组织相关的活动时,有提前规划的意识,要加强专业指导,强化成果验收,才能真正把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这件事落实到位。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八
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
篇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于2021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1/6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2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2/6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3/6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4/6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3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5/6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6/6。
篇三:
首先,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乡村振兴的政策,从中了解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度机制和政策支持,为未来的乡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政策后,大学生可以作为宣传者,向他人传递这些政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进展和贡献。
其次,参与农村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农村实践活动,实地感受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难点。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传承、产业特色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当地村民,比如教育、技术培训、文化传承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乡村现状,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三,参与乡村创新创业。随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政策的推进,许多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为大学生的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可以与当地村民合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当地的农村创新项目。比如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生态农业等。这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丰富当地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大力推广农村文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文化的繁荣。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和宣传当地的农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农村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当地开展文化活动,如艺术创作比赛、文化讲座等,以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政策、参与农村实践、创新创业和推广农村文化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大学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的现代化进程。
篇四:
应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行动的指南,青年人是树立鸿鹄大志还是燕雀小志,决定了其以怎么样的行动去对待人生。“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所以,新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时刻以史为鉴,以事为鉴,以实为鉴,积极投身到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春风浩荡战鼓急,百舸争流勇争先。新的征程已然开启,宏伟蓝图亦已绘就。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以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以实干为帆,以担当为桨,走好青春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乡村好青年工作,打造赋能新模式,助力乡村好青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加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全面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积极为青年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越来越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在广阔的乡村一线激扬青春,放飞梦想。要投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努力为乡村青年人才成长发展搭建更为宽阔的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更多堪当大任的青春“领头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以“乡村振兴青年建功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动员优势,激励广大青年干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队作用,充当整合资源的“接线员”、身先士卒的“战斗员”、服务大局的“生力军”。
篇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
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九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方法。
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摘要: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服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各大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涉农院校和综合类高校,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和支持意见,高校已成为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不过,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重视实践绩效的工作,低效率的鼓励和引导无法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身价值的双重目标。因此,剖析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提出引导机制,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双赢。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渠道和内容也是高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村官、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返乡创业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乡村人才振兴理念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首先,从学科角度来看,能最直接切入服务乡村振兴这一要求的是涉农专业,但目前中国也确实存在“涉农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供给侧问题,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乡村对涉农人才吸引力不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2]。其次,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自身确实也存在现实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能力不足的状况[3];二是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和包括返乡创业在内的长期服务意愿总体偏弱的现实等[4]。
国外学者也十分关注相关问题。当然,由于国外并不存在战略性的振興乡村实践,国外也并不具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场景。但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大学生创业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terry&lawyer(1995)和buchanan(2006)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对投身农业问题的态度,而mahoney(2009)主要研究了美国大学生毕业返乡问题。国外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这个团体,重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荣誉感,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考虑其性别、心理、特质等,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者的角度。二是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手段,借助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访谈,开展长期的实证研究。但国外学者过于关注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系统理论研究有待加强,还需将理论与数据结合,从而拓展理论深度,以支撑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5]。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的活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是大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是不同高校依据自身学科所长和社会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实践选择。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2010年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加。近几年,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人才难求的情况依然严峻。前期研究表明:苏中地区某高校39%的大学生就业向往地区是长三角地区,29%的大学生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4.9%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46.5%的大学生求职时最关心薪酬福利,32%的大学生关心将来发展空间。98%的大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解,但返乡就业的意向并不强烈。
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农村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科技领域,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某一领域内的核心竞争成果,那么他们将难以有效融入市场环境。在传统领域,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高,这显然也是大学毕业生不具备的条件,然而在农村创业,不仅更容易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创业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去城市创业,具有返乡创业自主意愿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就业统计数据显示,96.23%的返乡创业主体为大学生村官,且该部分主体返乡创业并非自愿。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性,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农村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易于发现农村的创业机会,从而开展创业富民工作。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过程中能更好地规避信息的时滞性,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创业项目更容易存活。当然,从实际层面看,大学生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7]。因此,近年来学界分别从社会支持、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建议。在关于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上,孙玉雄、徐艳等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观点[8]。除此之外,家庭背景使农村籍返乡大学生缺乏竞争力,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针对当前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应加强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9]。另一些学者主张通过政府、高校解决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向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提供倾斜,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准绳,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方案[10]。在当下众多研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被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话题,事实上,高校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高校的作用及相关教育和引导机制的研究需要得到重视。
(三)关于大学生各类志愿服务。
大学生短期进入乡村提供服务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的方面,大学生各类传统的志愿服务包括大学生支教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大学生科技兴农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也纷纷亮相。大学生支教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联合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发展至今,随着支教团的普及,每年假期,西部山区、东部的农村地区都会有大学生的身影,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化责任、认识农村,但由于认知的功利主义和培训的缺乏,也出现了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难以坚持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队伍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内容越来越全面。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内容的单一有待优化、专业性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没有真正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没有树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等。与此同时,大学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11]。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进思政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校园中也形成了领域广、热情高、人数多、作用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然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持续性短、认知程度低、机制运行缺乏力度,缺少对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缺少对志愿者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满足岗位需求等的评价,也缺少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没有发挥好激励作用,导致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必须从志愿者本身、学校、社会、政府等角度群策群力,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12]。
大学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知识和新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暗含推动乡村“善治”的理想,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促进了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完善[13]。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出现的诸多实践瓶颈,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高校相关策略的因素。因此,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益,完善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多要素的充分融合构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4]。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当然,立德树人也要求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对于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这项工作来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他们形成正确服务观念的根基,而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则是确保相关实践活动“不走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短期的服务活动,还是中长期的服务活动,大学生都应拥有强大的实践服务能力,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应强化实践意识,加强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平时多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寻找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培养百折不挠的耐挫精神,从容面对各种挫折,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可以了解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进一步发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寻找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应建立系列化的服务活动。
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短板主要是相关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雁过留声”的效益,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实践活动不能向着持久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又是高校彰显自身学科建设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的过程,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一条“点对点”的系列化支持道路。所谓系列化支持道路,对活动开展而言,相关服务活动需要形成系列化甚至品牌化,让相关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对活动对象而言,高校在选择相关服务对象时,要树立长远支持的目标,“对口式”选择服务对象,这不仅有助于服务活动的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四)高校应彻底摒弃“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
高校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组织者,“重宣传、轻实效”的错误服务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相关行政理念影响的产物。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否做到“让农村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效益,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历练”,关键要看相关活动的组织主体,即高校能否拥抱科学、正确的实践思路。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将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当作宣传学生工作的一块牌子,特别重视相关实践活动的宣传效益,但很少关心这些实践能否让农村获得真实的效益,让大学生收获真正的成长。这种“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必然会影响相关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高校应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化的战略,对于人才志愿服务的需求也有独特偏好,不仅要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服务,也要求宣传教育型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实践所释放的效益是有限的,这反过来也要求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与社会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进行强有力的联合。《规划》指出,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等形式服務乡村振兴工作[15]。《规划》所列举之主体,正是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社会力量构成,这些社会力量不仅有较多的服务资源,同时也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对接好、整合好这些社会力量,对于高校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六)高校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挥自身优势。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事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拥有系统化知识,易于接受专业化、科技化知识,到农村创业可以发挥大学生创业技能,增强其农村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有利于给予大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压力。因此,政府应给予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更多的政策支持及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才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官建立职业化渠道,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撑保障,推动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实现其政治身份与经济功能的集合体,使其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推动创业富民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双创”时代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其顺利实施需要更多的乡土人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为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面对现阶段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些问题,需要努力探索引导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刘灵辉,唐海君,苏扬.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1-20.
[5]陈瑞洋.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81-84.[6]鲁烨,金林南.新乡村经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政治生态重塑——关于大学生村官制度黏性与情感黏性的文本分析[j].北方论丛,2016(4):135-139.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
4、影视角度下的乡村振兴记录。
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影视作品表现力极其丰富和强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影视无疑成为在互联网下冲击力最强的宣传方式。
乡创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实的影视专业技能将多种创新的元素、技术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宣传作品中,该团队来到雅堂村驻足拍摄,从前期的影片策划、分镜制作到中期的跟踪拍摄,采访记录。
以及最后的后期技术处理,用影像记录将广东工业大学2年来在雅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来,展示广工人的乡村振兴创业精神。团队以影视视角唤起乡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将科技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5、启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口。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共建成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省级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568个农家(社区)书屋、3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10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8个省级村综合文化服务示范中心;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8个、留守儿童之家120个、农民工之家20个;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的文化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完善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524个农家书屋,全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管理和利用,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设备。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抓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情怀、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鼓励支持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开发利用的转变,推动文物保护与扶贫开发、文旅融合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
坚持活化与传承并行。加快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依托传统村落、古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注重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与文明乡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进现实。实施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计划,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生产性保护,支持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进校园、进社区。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指导辅导乡村文化工作者文化能人创编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文化下乡、文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以讲方针政策、讲法律法规、讲道德规范、讲科技知识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为内容的“四讲四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支持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县级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乡镇部门文化活动月月新、社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活动天天有。
促使文化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渗透与融合,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升级。实施“文化+”计划,促进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与银耳、茶叶、养殖业等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施产业富民计划,开展剪纸、根雕、竹编等非遗项目技艺培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技艺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群众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根雕、竹编等,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大学生村官作为村级组织的“新鲜血液”和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独特优势,立足本职,找准定位,务实工作,以振兴乡村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勇做信念坚定的“表率者”。大学生村官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和重点工作,坚持带着问题下村组、入农户,深入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广泛收集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及时把上级党委的意见传达到农村各党支部,畅通上级党委和农村党支部的信息渠道。
助力乡村振兴,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学习领会政策较快的自身优势,通过自我加压、自我充电的方式,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传。要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手机短信等传统宣传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同时,还要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用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媒介,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真正成为一名理论政策的传播者。
助力乡村振兴,争做村民致富的“引导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要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引导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自身对市场信息灵敏、收集信息渠道多的优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员,当好村干部的好助手。要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学习、收集各类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积极为群众出谋划策,帮助和引导群众利用科技、信息来致富;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熟悉村情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外部需求信息,为村组发展致富谏言献策,协助村上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抢做敢于担当的“排头兵”。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各项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主导者,身上的担子不容小觑。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才是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体现。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农村部分工作还处于边探索边推进阶段,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摒弃一切困惑,将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将自己的青春才智绽放在基层,为实现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二
时代在进步,如今新乡贤的评选标准已顺应时代发展。过去,乡贤是指有作为的官员,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而今新乡贤指的是“有威望、接地气、能带头、起作用”的草根群体、民间力量,所以其评选标准必须严格把关。
x区通过院坝会初评、村民代表会评议、初评候选人公示、镇街复核、相关部门评议、正式候选人公示、镇街认定等七个步骤把“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新乡贤评选出来,他们当中既有致富带头人,又有老党员、老干部,还有一些热心志愿者。
无论是回乡创业助农增收的经营大户,还是走街串巷宣传政策的文化贤人,又或者是耐心倾听群众声音、协调矛盾轻车熟路的“和事佬”……其身影已然活跃在乡间大地,不断带领乡亲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令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响乡贤牌,要进一步发挥新乡贤的有益力量。要培育好新乡贤。择优选拔产业致富带头者、生态文明实践者、乡风文明传播者加入乡贤队伍,使之成为新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通过平台搭建、乡情感召、政策引导等方式,为新乡贤发挥作用创造便利条件,从内心上多尊重乡贤。
比如,以文为媒,多成立一些乡贤工作室,开展乡贤联谊走访活动,通过返乡会、座谈会等形式各抒己见,为乡里的发展建言献策,确保新乡贤有“用武之地”。要拓展宣传渠道,加大乡贤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乡贤文化的导向力,用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还得交给乡贤干,支持乡贤干,跟着乡贤干,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凝聚智慧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三
或许我们总是在时光里,看惯了太多的日升月落,日夜更迭,看惯了繁星满天,闪烁遥远,看惯了天空湛蓝,彩云如海,太多美好,只因为习惯,所以不经意,不在乎。城市生活的五彩缤纷,往往会多了几分疲倦,少了几分欣喜,他们或许是审美疲劳了。而我们在驻村的这一年时间里,却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的纯真和质朴,让我们对农村这片热土有了更深意义上的诠释和感悟。
2020年7月,我被组织分配来到__x镇碾__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转眼已经过去一年,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就是对于农村工作有了深入的认知,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并逐渐爱上了这一片土地。
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走进了村里。来到农村工作,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农村关怀的具体体现。为此,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工作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静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
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的收获也更多了。通过入户走访脱贫户了解脱贫攻坚具体情况,认识到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政策补贴的重大作用;深入林地了解当地具体生态问题保护问题,认识到了“两山”理论的重大意义;通过防汛排查,查看地质灾害点对有安全隐患的群众进行疏散,认识到基层工作的责任重大与意义。一年的工作,让我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人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村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通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乡间的生活是那样质朴美好,那样令人难忘,随时都让人生出万般感慨:感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感慨那碧蓝如洗的天空,感慨雨后七彩的彩虹,感慨生活在这片村落里那些沉默厚道的父老乡亲们,可以随时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接下来,我会把自己对农村的深切情怀转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发展目标,用真情实意对待群众,用点滴实干来去赢得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只有这样,不断学习,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才成为一名好的基层工作者,我们祖国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才能早日实现。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四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系统有关发展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灵魂在文化,基石在教育。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呼唤。
一是着力办好乡村教育。扶贫重在扶智,扶智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县城镇化飞速加快,但仍有大量适龄儿童在农村,只有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了,我县整体教育水平才能更上一台阶,才能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县创建目标。因此,要不断加大财力、物力、人力对乡村教育投入,办好乡村教育,提升乡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福祉。。
二是抓好乡村学校建设。不断加大乡村学校资金投入,对照xx省农村学校办学标准着力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办好乡村家门口的学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合理分流择校热,减轻城区办学压力。
三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当前,乡村教育观念、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尚需大力解决,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仍比较大。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我们要狠抓乡村学校教学管理,抓住教学质量“牛鼻子”,下好教学改革“先手棋”,打好育人水平“主动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大学区管理,开展316工程督导评估,推进我县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促进全县教育质量的整体大幅提升。
四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全面落实乡镇教师工作津贴和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政治地位、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下大力气创新教师招聘办法、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快完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制度,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狠抓乡村学校项目建设。按照“聚焦薄弱、保障基本”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助力乡村人居环境大发展。
(二)合理配置乡村师资力量。根据乡村学校地域、规模、生源等实际,通过“选、聘、培、支”等方式,为学校累计招聘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三)严格乡村学校标准划建设。严格对照学校办学标准要求逐一对各类学校进行建设,同时加强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封闭宿舍管理、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安装校内无死角监控和校园一键报警装置,让学生在校住的安心、吃的放心,专心学习和生活。
(四)强化乡村学校资金保障。严格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要求,足额落实、合理安排两类学校公用经费,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夯实扶贫助学工作责任,确保落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资助政策。
1.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要抢抓机遇,强化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十四五”规划,优化乡村学校校点布局,明确乡村学校建设重点内容,梳理重大工程项目,从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时间安排等方面入手,为“十四五”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继续抓好农村学校建设。对照农村学校办学标准,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农村两类学校”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升均衡配置城乡学校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持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做实镇内薄弱学科“走校制”、“走教制”,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教师队伍大发展。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_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七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听取群众意见,以他们的切实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感悟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先进文化活力、乡村精气神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这是战略层面的设计布局,既然是战略,具体到我们每一个执行战略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身上,就对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在理想信念、乡土情怀、创业创新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身处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群体,面临着群众最真切、最直接的诉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乡村发展之间的各种突出矛盾,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在产业发展和创业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用心干。用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每当我们入户走访时,总会有群众倾诉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甚至还会抱怨几句,这时候我们不能嫌烦,要沉下身子用心倾听,能帮的立说立行帮忙解决,不能帮的按政策规定解释说明,态度好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自然就拉近了;用心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很多同志会出现精神松懈、工作没激情,甚至政策不清、业务不精、工作盲目应付的情况,说到底是学习不够的原因,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用心留意村情村貌,用心思考所在村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以及自己能为之做点什么。
二是用情干。我们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很多同志来自于农村,也必将回归到农村。农村的田舍、草木、牛羊、乡音土话和春华秋实,都凝聚着我们无法割舍的记忆和乡愁,即便农村多是凋敝、落后的景象,它也是生养很多人长大的地方。做人不能忘本,乡村是无数人成长成才的沃土,它是立人之本;就国家层面来说,农业农村是立国之本,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乡村振兴有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怀揣着这样一种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去工作时,我们才能真正的沉下身子、撸起袖子,才能真正的不迷茫不疑惑,在乡村沃土上扎根,与群众建立鱼水情,与领导同事建立战友情,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不悔此生。
三是用力干。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收获小小的成绩和好评,如果总是知难而退、浅尝辄止,或者有一点点成绩和赞许就沾沾自喜,那我们就在充满困难挑战的工作形势中无法破局、无法推进,同时也拒绝了自我成长。凡事“差不多就行了,能应付能交差就够了”,这种心态、作风是消耗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与责任感,消解基层干部队伍战斗力的毒瘤。尤其大学生村官群体作为年轻一代,同许多优秀的返乡青年一样,有理想、有文化、有干劲,一定要拿出十足的热情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交织着农村诸多深层次矛盾的工作中迎难而上、势如破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唯有如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部署才能不折不扣地高效执行,才能取得预期的实效。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布局也为广大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愿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机遇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国家命运的结合点,并为之挥洒青春、奋斗一生!
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中组部组织二局局长石军和多位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他表示,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很重要,是党在基层的代表。只要肯下功夫,善于发挥优势,就能找到用武之地;只要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把个人目标与伟大事业融为一体,就能激发出特殊的意志力量,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做出新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我到村任职期间,村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建起了大棚、经济林,发展了新型农业,我们在节日期间举办多场有意义的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还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淳朴了村风民风……我为这些转变感到骄傲,同时更感受到未来发展的责任重大。目前,我村建设还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到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继续用心、用力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潮流中去。
吹响号角,做好政策“宣讲者”。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做好乡村振兴的“宣讲者”。一方面,我们直接向村民讲解政策,首先就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实质;其次要变换宣讲方法,除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外,我们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等现代传播工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让乡村振兴战略讲得明、听得懂、可感知、有味道。另一方面,我们要借助外力,多方联系专业“宣讲员”到村宣讲,如通过新型农民学校、信仰讲堂、巡回宣讲团等,请专业的老师来村授课,为村民“充充电”。
多措并举,做好政策“践行者”。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践行者”。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分析村里的地域情况,调查村里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真诚为民,做好村民“服务者”。我们平时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更要做好百姓的“服务者”。想要更好地服务百姓,最重要的是加强民情沟通,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句话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我们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畅聊谈心,建立民情访谈日志,倾听村民最真实的声音,帮助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问题。如走访村内贫困户,分析他们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找准“贫根”,与村“两委”讨论制定帮扶计划,因户施策;走访村内种植户,帮助拟定土地流转合同,准备申请家庭农场材料,及时传达农业发展最新政策等,帮助种植户少走弯路,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走访留守家庭,在双休日开办“爱心课堂”,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放羊”的问题。要了解的村情民意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要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去啃,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去落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展现。我们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工作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除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承载着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我们很充实的度过了xx年暑假。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主题,赴xx县、xx县,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支教活动。我们活动共进行了4天,受益人数达到千余人,并且通过相关地方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各地团委中引起一致好评。作为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都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主要负责摄影、访谈内容的记录以及辅助其他队友工作。社会实践过重我们不仅仅增加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现象。
在xx县初级中学、一所高级中学进行大学生涯宣讲,让我们自己重温大学生活两年的收获。我从进入学校是一个内向,对自己人生目标迷茫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向上,在学生工作中认真严禁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以在xx大学生活、学习、工作,作为演讲实例,也一次次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到熟悉的一步部宣传片,我们讲解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几份爱校之情。而在座的弟弟妹妹们正在经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看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他们能够在梦想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其实这样的互动,给我们是一次重温自己历程,同时又能锻炼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脑海中的大学不再那么抽象,变压力为动力,对学校来讲丰富了在书海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作出一点点贡献,我们希望家乡有更队的人才辈出。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实施问卷调查,我们在宣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调查。通过这个匿名调查,结果反映能够更客观真实,我们可以对结果分析,了解到当今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农村的大力支持。
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其乡村经济、民风、教育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并进行采访。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x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参观西台村我们看到了村委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方面的努力,村民也有丰富的的文化活动。在物质发展的今天,狠抓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也不只是追求农田带来的温饱之欲,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三农”政策带领他进入了科技耕种的天地,更享受到了当代农民的巨大利益。作为第一产业的支柱力量,我们已经看到光明的一面。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的xx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二)抓好环境整治。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5-10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集到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2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三)注重资源挖掘。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四)着力产业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79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17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33.8亿元,利润9.1亿元,拥有职工1.2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6.5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2008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十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二十
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二十一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这个夏天,又一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子来到基层一线,走向生活中的“大思政课”。在这些大学生团队中,奔赴我国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的民族团结实践团,是一股特殊的青春力量。他们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相结合,手绘“美丽乡村”、送医下乡,探寻“非遗”故事、开展爱心支教……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里,他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盛。(8月16日《青年报》)。
在我国打赢脱贫这场大战后,乡村振兴又成为一重大课题。一些大学生团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乡村振兴图景里留下青春印记。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培育乡风文明,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绘制文化墙就是宣传方式之一。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乡村振兴的精神,促使大家自觉树立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
虽然现在乡村的交通、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人们的健康观念仍需要转变。有的老人生病不及时就医,甚至“乱投医”;还有一些人不按医嘱服药,存在随意增减药量、停药和混吃现象,甚至有的地区人们对于一些病症“讳疾忌医”。因此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志愿者去到乡村向村民们宣传医疗卫生知识,送去家庭常备药以及进行义诊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可以挖掘、保护一些地区的传统药物以及用法,惠及更多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发挥着大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二十二
1.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知识储备,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助力农村发展,一定要学会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专长,脚踏实地的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切勿凭一腔热情莽干。
如果你的文笔好,那就将家乡的风土人情用文字展示给世人,把农村的土特产用文字的形式让别人知道,并且推荐给别人。
同理可证,你可以开网店,做摄影,拍视频,做直播这些能通过自己努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建议去做实业。因为做实业投入大,风险也大,对人社会经验人脉以及经济基础要求都很高。所以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轻资产做起,增加社会实践和经验后,再涉足更为广阔的领域。
大有可为的青年才俊,你要加油!
2.
如果你不是学农业专业的,那么我建议你做自媒体电商,比如今日头条的三农传媒,宣传你所在的乡村,因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肯定比村里的人要强,即然你有这个想法,我认为做自媒体电商是比较好的选择。三农传媒可以宣传你们那的特产,风土民情,乡村生活等等。在宣传的同时也能帮且乡亲们卖土特产,你自己也能盈利,乡亲们也能赚到钱。你想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也参达到,挺好的。
纯电商现在门槛很高,所以你刚毕业进入是很难的,这块的竟争说实话已经轮为资本的竟争了,你刚毕业就别想着去做纯电商了。
农业就更难,要懂种植技术,要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策划,营销等等。总之做农业产业链比你做任何行业都难。除非你的想法是只种你家里的那点地,那就不考虑这些,否则劝你最好别去做这块。
这就是我的综合建议,不过你更要考虑到你所学的专业适合做什么事情,不管做啥都要谨慎选择,切勿拍脑袋就决定了!
3.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有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书写新历史、创造新未来、铸就新辉煌,真正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紧紧扭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文章。基层党建这一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更是如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文章,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目前,基层党组织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集体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我们将定期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集中进行整治,建立定期滚动倒排机制,对工作推进中新发现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及时纳入整顿。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四强”过硬支部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约束,待遇保障、政策激励“五位一体”的激发式村干部管理体系,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下一步计划对现有村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得培训教育,旨在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善带致富、善待百姓的农村村干部队伍。
抓好党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敢抓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加大调研力度,善于学习思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农村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不力的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以苦干实干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
抓好党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着力解决履行“两个责任”不到位问题。要强化组织监督职能,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查处,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推动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强化警示教育,通过让村两委成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定期对主职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谈话、聘请县纪委人员上警示教育课、党员会上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围绕扫黑除恶、清产核资、脱贫攻坚等工作,加强对村级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二十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_,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__,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_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