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差距读后感(热门13篇)
读后感是我们与书籍的对话,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意图。其次,要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此外,要注意文字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使读者能够明白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要注重思考和总结,通过读后感的写作,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自带人生智慧的文学作品——《活着》读后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对亲情的珍爱;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教会了我对爱情的更加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而《红楼梦》这部巨著,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一
"商业需要推动绩效需要。换句话说,你们公司的客户服务代表应该怎样更多、更好、更于众不同的行动来帮助你实现商业目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以结果导向的运营思维,即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先考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了这个结果而考虑该去使用什么资源并对该资源进行如何规划,使所有的工作和规划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个人和组织的能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gaps战略,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帮助找到正确解决方案。g:向"应有水平"前进。a:分析"现实状况"。p:弄清楚原因。s: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gaps战略的运用,有效抓住客户真正的需求,并提供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取得成功的绩效。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用gaps方法更好的为公司的人才培养服务,缩小公司员工"应有水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提高工作绩效,优化组织能力,并且可以循环不断来审视现有的状态,以达到不断的优化和进步。
随着员工能力的不断提升,hr部门的工作要围绕为员工赋能和增值展开,从员工培训、评价、发展、激励以及企业文化五个方向提高人力资源运营质量,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另外,员工自我需求的层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个人的追求不仅限于单纯的薪酬和物质层面,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公平公正的环境、受到足够的尊重等精神层面。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创建更为公正透明、灵活开放的人力资源运营机制,让员工乐于为工作付出,主动实现增值产出。
结合目前自身负责的培训工作来说,通过gaps的解决方案方法去思考,可以运用在很多工作场景当中。例如:现阶段计划换版的e-learning在线了解平台。通过前期的旧平台运用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造成差距的原因:"应有水平"是为员工提供一个自主性强、体验度高、赋能的了解平台,一方面可以满足集团各地同事们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培训成本,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现实状况"是成人自主学习的持续度不高,如何持续有效的保持学员的热情和参与度是需要解决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团队内部因素:项目的启动和运营不够成熟,学习完成率和学员绩效没有结合起来;
个人内部原因:对于公司的战略理解和线上了解平台的功能以及各平台的课程匹配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
根据以上原因,改进思路如下: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培养人群、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2、以项目运营为开端,通过学习社群来营造学习氛围;
3、根据职业发展路径和胜任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人群定制进阶式课程;
5、分级管理运营制,每月、每季度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以赛促学内化于心,以学促用外化于行,从而达到企业在线了解平台的价值。
以上,是读了《缩小差距》的一点感想,让自己更系统的去审视工作中的问题。绩效改进就是确认工作绩效的不足和差距,查明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和策略,不断提高竞争优势的过程。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二
用了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确实是好书。通俗易懂又深刻。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在生命动力课堂中学到的,在教练口中听到的,很多很多的知识和道理在书中都有写到,在课堂上都有涉及,融会贯通。感觉好象是一种心态,生活的.心态,管理的心态,做事业的心态。也可以说这本书是浓缩,浓缩就是精华。值得回味百遍。
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人生。是的,这句话将的太好了。一只在海里失去方向的船,结果肯定是被暴风雨吞噬,一个没有结果的人生,终将郁郁而终。想想以前的自己和周围的人,遇到一个问题,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找退路,放水,走后门。慢慢的养成了一种习惯。但是问题还是问题,还在那里,心里是舒服了,欺骗自己了。但是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问题还在那里,不解决,它还是个问题,还是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不用谈进步。自己没进步,进步的是忽悠自己的技术,自己忽悠自己不够,有时候还请别人帮忙忽悠。说来说去,大多数人都活在一个忽悠的世界里。成功的人,是那些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负责任,那对别人或对问题负责任是天方夜谈。那是大忽悠。使我们痛苦的,必使我们强大。就如生命动力课程,这个过程让我感到不舒服,越来越不舒服有时候甚至想逃跑。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面对并解决这些不舒服后,那感觉就不是舒服了,是爽!一种超脱自我的自信,其实我是能办到的,其实我是有能力的,其实我可以这样活,而不是听天由命。慢慢的,我似乎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一种愿意向任何难度挑战的习惯。喜欢挑战会上瘾的,当你拿到结果属于自己的那份感觉也是会上瘾的。所以会愿意要更多的结果。而不是面对问题时继续忽悠自己或跟自己说我不行,我做不到。自己都跟自己说不行,又有谁会认为你会行呢?所以,“想”是没有结果的,“行动”是通向成果的唯一途径,“投入”,“耐心”,“永不言败”是达到成果最有效的素质。做到这些,离成果就不远了。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布鲁诺和阿诺德,他们有着同样年轻的生命和经历,他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但结局和命运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老板是掌握他们命运的人,在那里老板就是他们所谓的神,一个是对工作对老板不满意,甚至发牢骚,不思进取;一个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认真负责且善于思考,干劲十足;我不否认阿诺德有讨好老板之嫌,但是阿诺德的对工作的高效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中的老板是个很睿智的人物,为了说服布鲁诺的烦躁不安自暴自弃的工作态度,叫他去探听市场行情,实质是考察他的工作能力,结果他先后去了三次,来来回回担误的时间不说,来去的车费也不说,单单是日理万机的老板从心底里面也会觉得他很烦,脑袋不够灵光,甚至老板还有将他炒鱿鱼的可能。老板怎么会放心用一个这样的人呢,老板又怎么会把薪水加到他的头上呢?相反阿诺德去探听市场行情去了一次就将老板所要的信息和可能带回来了,这就等于阿诺德的工作效率是布鲁诺的三倍还有多,老板付给他三倍的薪水都愿意!
难怪平时妈妈总是教育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努力主动,不做无用功,不要怨天尤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以前看老师偏爱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就会妒忌别人,看了《差别》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明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很棒:我为班级争光了?我每天都有进步吗?做事情是否开动脑筋了?有没有把学习效率提高最高?通过这样的扪心自问,我的心情忽然开朗,我将在学习上追求高效率,做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四
姜汝祥先生的这本《差距》从当今国外知名企业,如众所周知的诺基亚,全世界人民都在喝的可口可乐等行业的领导者,加上如今中国的tcl,娃哈哈等国内大牌企业为背景,分析阐述各自经营之道。
很有幸能收获并拜读这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完这样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与见解,做为一个有着很深民族情结的我很自豪,正因为有了像诸如,tcl,华为,联想,海尔等这样的民族工业做好了,走出去,才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依赖农业为命脉的国家终于在当今世界有了引以为豪的工业品牌。
书中第一章就提到一句“目前中国成功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是战略成功,而是机会性的成功”讲的很精辟,改革开放时的中国的确造就了很多机会性的企业,后来通过适时的转型与创新,一些企业,生存了下来,也有一些因为战略上的失策而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让我想到陕西曾经叱咤一时的名酒“秦池酒业”因为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把在央视做广告红极一时的品牌很快送进坟墓,现在很难再有人能想起来。
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地球村”的变化像刚提到的这种机会性的企业诞生与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做为一个长期在九龙工作的我来讲,一龙选择做殡葬业是一次成功的战略选择,而再后来进军房地产业,短短几年间地产俨然已经是一龙集团的支柱产业,这更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转型。
看完这本书后面部分写到it业,不仅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往生的一代传奇商业巨子乔布斯,苹果公司现在市值已超越微软位居世界第一。一款苹果手机+本苹果平板电脑,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一种观念,更是奇迹般的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思考方式。逝者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一句:“我们不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只需要告诉市场现在流行什么。”我却一直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姑且不论苹果产品本身有哪些缺点,企业管理有哪些漏洞,单只讲战略决策它是极其成功的。
综上所述战略决策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出路,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命脉。这是我从这本书收获最深的一点,对九龙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见解,在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殡葬业,九龙已经在这一行业中走在了前面,如不断创新,这不仅符合国家科技创新的思路,也更符合企业的发展。
金山责任区。
袁明进。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五
老板永远都喜欢那些能够办事主动,考虑周全,具有创造性的员工。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一个受人赏识的人才,往往不是那种上司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简单执行者,而是那种能够在老板下达任务后,能够考虑到做好这个事情的所有因素,并且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人。比起那种吩咐什么做什么,完全没有思想的简单执行者,难道你不会更喜欢那种考虑周全、办事主动的下属吗?所以,要得到老板的赏识,请先努力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改善自己的处事方法吧,终日埋怨只会让你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的被动。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加以改正,必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带给自己不良影响。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这才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不但要反思自己的对错,更要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虚心的向他人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办事能力,处事方法。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布鲁诺针对老板吩咐的每件事情或许都很努力地去做了,但是他缺乏的是对事物的思考,没有用心去做,所以他的结果就是老板吩咐什么做什么,但这样是远远没办法满足老板要求的,因为他只是把事情做对了,却没有把事情做好。而阿诺德在接到老板的任务后,他是真的是用心在做事,他考虑到了老板想要知道的所有问题,并且做了合适的调查,所以他是把事情给做好了。这就是两人的差别。要做阿诺德,不是三天两头就可以做到的,这是长期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果,需要时刻把心放在自己所从事的每件事上。所以,我仍需不断的努力,不断向阿诺德学习。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六
纵观的经管书籍市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伪书继续谎言之旅,被揭发为伪书的《没有任何借口》仍然大卖特卖,毒害读者;二是“老字号”畅销不衰,如《水煮三国》、《细节决定成败》;三是新书、真书反而疲软,不成气候。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财经、管理类书籍如此贫瘠?中国的管理学者都干什么去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伪书伤透了学者的心——伪书抄袭原创者的观点,甚至比原创书还卖得更好、更火;另一方面是,写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费神费力,远不如办培训班、参加会议等效益高。
就商业利益而言,锡恩总裁姜博士应该继续制造“高端产品”。因为,他策划的《差距》、《榜样》、《真正的执行》等好书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据说其授课出场费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金额,同时他的公司——锡恩咨询业务也蒸蒸日上,除了和万科、tcl等大型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外,还针对成长中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反馈良好的管理解决方案。
然而,姜汝祥却说:“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中国企业最需要的是管理启蒙,别人不投入,我们必须投入,出书是最好的方式。”言必行,行必果。他最近推出的《请给我结果》,就是一本管理启蒙的力作。
在打假过程中,姜汝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要做伪书?为什么很多“真书”在销量上远远不及伪书?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既然我写的是真书、好书,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即可,何必再去追求优美和生动呢?其实,事物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时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因为通过形式减少了人们之间的交易成本。伪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它不会让你读起来不舒服(尽管它的思想不成系统),它很讲客户价值,从语言、装帧、宣传等各个方面都试图抓住读者的眼球。
于是,在很多学者对国内的经管书籍市场心灰意冷之时,姜汝祥又一次率先行动,认真研究伪书的运作模式,研究伪书让读者看起来舒服的写作技巧,然后撰写了深入浅出、晓畅可读的《请给我结果》。
这本书非常好读,只需花3个小时就能一口气读完。书中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结果”,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七
摆脱恐惧的方法,是把别人也拖入恐惧之中吗?一句话,说的心里隐隐的疼,好像被抓到了小辫子。虽然不是在那个**的年代,没有经历那些恐惧,不过人的本性是不受时间约束的,我想这句话探测到了人心阴暗的一面,就像一道阳光突然射入经年不见光的眼睛,瞳孔剧缩至无法承受,最终还是闭目。
没有谁对谁错,在那个年代,我革你的命,你抄我的家,每个人都是主。一直都不愿意接触关于革命时期的故事,一个是我体会不了那个时期的背景和感情,再者是我害怕,害怕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一切举动。可能算是逃避,逃避一切血淋淋的阴暗的事实,逃避人的骨子里那种永远无法预料到的恐怖,因为我也是这样一个“人”。
1966年的上海,满大街找不到一条狗,15岁的少年不懂了,不知道“狗崽子”到底长什么样,别人知道?应该,不然怎么会说他是狗崽子。想到《还念狼》里讲到狼很聪明,善伪装,能装成人的模样,穿人穿的`衣服,将耳朵藏在帽子里,戴墨镜。难道狗也会吗?只不过不是伪装,是狗都转化成人了吧,那个年代里的人。
狗会啃狗的骨头,人也会吸干人的血。
和平年代里,是不是就不会有这种狗咬狗的必要了?不是,只是方式委婉了点,感情平静了点,不会义愤填膺地说:“你是反动派,我来抄你家!”大概会一边握着你的手一边递你根烟,虚寒两声,待你转头蓦然发现“家”不是家了。
人和狗的差距有多大呢?现代的人啊。
一年级:jsjjy。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八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最近易喜在学习绩效改进,正式接受培训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其中就包含了要阅读一本叫做《缩小差距》的书,并且要提交读后感。
关于训前学习任务这事我要插播一条感想,作为学习设计者,我和我的团队小伙伴也同样认为,安排训前作业,是把学习项目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前置,也让学习体验变得更完整;然而真的作为学员时,在一大堆繁杂的事务中还要不得不去执行这种训前的学习任务,心里还是奔腾了好多小动物,也许这就是痛并快乐着吧。
书的全名是《缩小差距!企业成功实现更高绩效的四步曲》,它的作者是畅销书作家肯·布兰查德,他之前还写过《一分钟管理人》也很有趣。全书一共118页,读起压力很小,我是用2个小时读完的。
下面我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谈一谈读后感。
形式上这本书用一个长故事讲解了一个方法论。有人物,有情节,有场景,有冲突,让读者随着主人公比尔一起经历了矛盾、困惑,一起得到启发,不断尝试,并最终看着他让自己的客户服务部起死回生。
这种表达方式为人们如何讲好一个方法论做了很好的示范,与这种形式相似的书还有《小狗钱钱》和《p2p线上营销全攻略》,前者讲的是家庭理财,后者讲的营销策略。
内容上这本书直奔主题,没有过多的理论溯,不凑字、不学究。对比我所从事的培训工作说,明确培训目标和期望、分析现状、搞清原因、找对方法这四个步骤分别对应了书中的gaps(g-向"应有水平"前进,a-分析"现实状况",p-弄清楚原因,s-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搞定了这几步,就是在培训需求诊断在过程中做了对的事,那么培训项目还未实施已经胜了七成。
无论如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绩效改进的大门,在此也推荐给所有"聊成长"的小伙伴。
关于《缩小差距》的应用,你是否还有更多好的案例和建议,请在下方留言。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九
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我们坚信一点,新经济也好,旧经济也好,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就是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果没有有价值的服务,网站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今天要在网上发财,概率并不是很大,但今天的网络,可以为大家省下很多成本。有人说,阿里巴巴要是能让我发财的话,我明天就上网去了。我说,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替你发财,只有你自己才能替你发财,你需要的是投资和投自己的时间投资在网络上面,网络一定会给大家省钱,但不一定今天就能赚多少钱,赚钱是明天的事,省钱,你今天就看得到。
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
我觉得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总结我们反思各种各样的错误,为明天跑的更好,错误还得犯,关键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电子商务对中小型企业来说门槛并不高。阿里巴巴目前推出的服务全部免费。大企业,买得起别墅,大企业你去用美国的套路,你可以住在别墅区,买不起别墅的肯定就要住公寓了,两居室,我们这些人给他们做两居室,我们要宣传,而且是不要钱的两居室,像“康居工程”一样。
zg电子商务的人必须要站起来走路,而不是老是手拉手,老是手拉着手要完蛋。我们跟市场的关系是手够得着,我们与用户的关系,是要他们自己站起来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才会感谢你的帮助。
阿里巴巴可以赚钱的道路实在太多,我现在不想赚这点小钱,因为现在信息应该是免费和共享的。我们讲过一个例子,你现在在跑马拉松,路边有很多牛奶、汽水,你可以边喝跑,你等你喝饱,再跑,还是喝一口只要能跑下去就跑下去,喝一口能跑下去就跑下去,等到你拿到冠军以后,你的奖金可以买五十吨、一百吨牛奶。你傻乎乎坐在那儿喝牛奶,然后就跑不动了,这个你要有自己的加油速度,你要自己知道自己的体力,所以你今天让我去做这种事情的话,那我们阿里巴巴就跟一个开小店的人没什么区别,我们的心大着呢。
有人说,阿里巴巴有一天收费的时候,用户就会跑掉,我可以告诉他,阿里巴巴现有服务免费的,将来也永远不会收费。将来我们推出新的服务,我们会收费,你觉得不好,就别付费,就这么简单。现在有人说阿里巴巴不收费都那么好,要收费那还得了,不知好成什么样。
我们有一个原则,免费不等于劣质。我们的服务要做到比收费的网站还要好。
就像他今天是种萝卜的,才刚种下去,你们就要让我把苗拔起来,看是否长出萝卜,看萝卜长得多大。只要是萝卜,总能长成大萝卜的。
我们知道当时可以敲几个锣,就可以围那么多人的时候,锣都敲得好,把戏还能不好?敲锣都敲出花来了。
我这个锣敲得很响,让有钱的人来听,这些人都是听过大戏院的人,他们听得好的话,他们是支付得起钱的。不叫转弯,那叫加速,如果从开始就说,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信息交流然后到资金交流,到物的交流这三个阶段,我们现在信息交流全部都是免费,敲锣,资金交流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和方案,如果你觉得值钱,你要用,你就用,你不用完全可以用以前的那种免费的服务,对不对,你就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捧个人场。这个人场还是要有的,对不对?所以,如果你觉得好的,你扔几个钱,不好的,你就走,不用,这很正常。
[
马云经典精选语录合集。
]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十
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教育差距的存在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缩小教育差距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育差距的深入研究和实际行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缩小教育差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关于缩小教育差距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了解和认识教育差距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在许多地区和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有些地区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给他们的子女。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教育差距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差距的成因和影响,为缩小教育差距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其次,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是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是解决教育差距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改变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需要建立更多的教育资助机构和项目,以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此外,还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差距问题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缩小教育差距的重要任务。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巧和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和政府也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家庭和社区对于学生的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可以促进家校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通过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可以建立起学生与教师、学校及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家庭和社区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综上所述,缩小教育差距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努力。了解教育差距、改革教育制度和政策、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这些都是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十一
张中南教授说人本位医疗,要求护士对病人实行整体护理,护士要完成四大护理任务:
一、治疗处置,二、生活护理,三、教育指导,四、心理护理。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完成这四大护理任务,那么我们的患者一定会受益匪浅,一定能在医院驱去“寒冬”,感受“春天”。我们医院也已经在开展优质护理,今年10月份开始全院所有临床科室都开展了优质护理,有些科室也已经卓有成效,可是是否已经达到了张教授所说的护理要求了呢?我不知道别的科室做得怎么样,可我知道至少我们科室还相差甚远。
一、护士的护理理念有待彻底转变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护士要去给病人梳头、洗脸、剪指甲、甚至端屎端尿,这让很多护士都很难接受,尤其现在的年轻护士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更是难以接受。而这些活是一个初中、小学文化的人、甚至是一个文盲的农村妇女都可以完成的,为什么要让一个专科生、本科生去完成呢?这不是浪费人才、浪费资源吗?很多人会这么想。曾经我也对领导的这种规定非常的不理解,但是读了《唤醒医疗》后,我明白了他的目的与用意。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而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更是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关心、善心。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二、过度治疗,使护士忙于治疗处置过度治疗是现在中国医疗。
体系的普遍现象,无需输液的给予输液、无需使用抗生素的连续给予抗生素使用、无需补充营养的在输注维生素、氨基酸等等,我们科室也不例外,每天的输液量200瓶左右,外加肌肉注射、静脉推注、皮下注射等,还有每日三餐前、餐中、餐后、睡前的口服药,由于神经内科多数是老年人,合并症、并发症都比较多,所以病人的口服药少的一两种,多的有十几种,甚至有二十种左右。每日查对、执行这些治疗就花费了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护士的时间是有限、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完成治疗处置外,能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们去给病人做生活护理、教育指导、心理护理,可是现在我们能用于此的时间很少,我们希望自己能有分身术,可是我们没有,我们只能呼吁尽可能的给病人必须的治疗,不要过度,这样才能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三、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待不断的拓展与深化护士完成治疗处置必需掌握药物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可能并发症等;要给病人做教育指导,首先自己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给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除了要善于洞悉病人的心理变化外,必须掌握沟通技巧、语言艺术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要做好优质护理,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并在各个知识面上不断的深化,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完成护理任务。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的任务却是沉重的,相信我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四、我们的护理收费标准也需要改革目前我们浙江省制定的护。
理收费标准是相当低的,不管是护理费还是护士技能操作收费都是相当低的,有些护理操作收费甚至是亏损的。就说护理费吧,一个特级护理病人96元/天,而家属请一个保姆照顾是120元/天,一个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的病人,我们的护理费只有8元/天,而家属请保姆照顾需要90-110元/天。而现在的优质护理要求无陪护,或者是陪而不护,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要完成家人或保姆要完成的所有生活照顾,然而我们目前的收费标准依然如故。如此这般,护士的专业价值何在?为什么江苏那边实行优质护理的医院能有那么高的收费标准,而我们只能如此?这也让我们感到很是困惑。
„„。
我们科室是今年10月份刚刚开展优质护理的,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很多现存的困难,我们与人本位医疗的护理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生活护理、教育指导、心理护理都做得还不尽人意,以后我们将以病人的感受为指导,以病人的满意为服务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改进后,我们将会做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病人、家属、医院、社会也会对我们越来越满意的。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十二
一片反日砸车声中,开卷读这部书稿,仿佛夏日饮冰。作者王冲先生因工作关系周游世界各国,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美国的民主、日本的国民素质、德国的效率、俄罗斯的务实、瑞典的福利、以色列的智慧„„解析丝丝入扣,品之口有余甘。愿略借他几张页面,与读者谈谈我读此书引发的思绪。
新闻记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读此书稿,常有种“被撞了一下”的感觉,很多问题与作者想到一块了。他的工作是新闻,我的专业是历史,两个貌似相去甚远的行当,有此灵犀不谓无由。
今天的新闻,明天就开始变旧,最终将变成历史学者的研究对象。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契刻,记者与史家原是同一工种,后来才逐渐有了分工。记者是新闻记录者和观察者,史家是旧闻编纂者和研究者。二者的工作对象虽不在同一时空,工作性质却十分相近。
人们熟悉的一些著名记者,退休后转型为历史学者。例如老报人陶菊隐、徐铸成、萧乾诸先生,从长期记者生涯的深厚积累中提取精华,留下了不少文史著述。当今最成功的范例,是老记者杨继绳先生,其著作填补了当代史研究的重大空白。
王冲年富力强,网上资料称其为“资深国际事务记者”,其实年方三十七岁,更“资深”者肯定大有人在,难得的是他那份老成冷峻。从字里行间的思考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贵的潜质。
缺乏软实力:就永远是“世界工厂”
2012年反日游行,钓鱼岛还没收回,中国人自己先打起来了。爱国愤青们砸了上千日系车,不仅同胞财产受损,日资企业的损失也得赔偿。这笔帐当局是怎么算的,我搞不明白,但赔偿肯定得由纳税人负担。难怪有句老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是一种悲哀。以中日贸易为例,利润大都流向日本,中国不过赚了点加工费。2011年日本海啸过后,今年原本有望扭转连年逆差的局面,现在是彻底没戏了。
那么,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呢?作者说:“看着北京、上海的大街上的本田、丰田、日产,使用着佳能、尼康、索尼的产品,中国人实际上很难找到胜利的感觉。敢问,2009年日本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比1936年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鉴于此,有日本人说,中日不会再度开战,因为日本通过战争未能得到的利益,早已在中国得到了。”
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者却认为,中日经济差距至少有50年,因为技术差距至少50年。技术的差距,就意味着经济的差距;技术水平赶不上去,就难免处于给人“打工”的地位。中国在亚洲最大的优势在于经济,但经济上的强势并没有开花结果。这个角度的观察,我十分认同。
强国软实力:源自思想自由。
身为记者,作者善于从别人的故事中捕捉秘密。以色列大作家阿摩司·奥兹讲述的两段经历,解开了犹太民族在强敌环伺下的生存玄机。
一是奥兹发表反对政府决策的主张后,奥尔默特总理邀他到总理府喝咖啡(章注:不是“请喝茶”),激辩一个半小时,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二是奥兹坐出租车被司机认出,对他说:“我读过你的书,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司机滔滔不绝陈述观点,他只有听的份儿。奥兹先生告诉作者:“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
“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作者说: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思考,个体之间的观点强烈碰撞,于是整个社会在不断修正中平稳地前行。借助发达的媒体,各种思想、见解都可以传播。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仅仅有过两次: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次是清末开始的中西文化对撞时代,历经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后重新定于一尊。
不容异见的国度,经受不起思想的自由交锋碰撞,也不会拥有真正的软实力。思想上的一元化会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这样的常识常常被有意忽视。
国民教育:强国的“底层设计”
前一时期热议改革的“顶层设计”,我曾提出一个疑问:中国教育制度从根本上就不是为公民社会设计的,只是为大机器生产标准件,不需要独立思考。无论是官是民,都是同一教育生产线的产品。没有坚实的“底层设计”,再好的“顶层设计”恐怕也是空中楼阁。
书中以不少篇幅谈国外教育。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二战后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颁布《儿童福利法》,孤儿不问国籍,全部由政府收养,保证完成高中教育;日本的诚信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企业,贯穿于人的一生。作者感慨道:“一个把教育办成这样的国家,你如何去跟她竞争?”
作者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国家的强大与否、国民的幸福与否根本不在制度,而是制定制度、遵守制度的芸芸众生。人始终是一切变数中最大的要素。
有比较才有鉴别,书中也谈及教育投入对比:2010年中国教育支出2159.9亿元,平均每人不到200元;以色列人均教育支出近10000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0倍。而中国每年维稳支出达到7000多亿,是政府教育投入的2.5倍。
我的感慨是:维稳与教育投入的反差,昭示了制度设计上的本末倒置:底层设计越差,维护顶层稳定的成本就越高;头重脚轻的体制,难免有倾覆之虞。
弱国无外交:强国有乎哉?
作为国际事务记者,作者对中国对外关系有较多的观察。他谈及建政之初外交部门有一批记者出身的官员,记者的经历也大大帮助了外交事业。而今,外交越来越专业,和其他行业的交集也越来越少,外交和传媒之间的互动也欠缺了许多。他直言外交工作中有“弱国心态”:“太在意别人的话,对外界的表扬心花怒放,对外界的批评心生郁闷”。我由此连想起胡耀邦对外交工作“授权有限”的质疑。1981年3月9日,胡在谈到外事工作改革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外交部培养了一批好翻译和守纪律的工作人员,但没有培养出多少合格的外交家。”
作者详尽分析了日本在与邻国中、俄、韩的岛屿争端中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历程:“和中国的大度相比,日本在岛屿问题上可谓锱铢必较,这么做,有民族文化的原因,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作者还认为:“联俄抗美”将是中国最大的战略错误,并指出中美之间软硬实力的差距:
除了硬实力的差距,软实力也是重要原因。美国可以携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横扫全球,可以用好莱坞大片吸纳各国主流人群的关注,可以用ipad等产品让大家自愿打开钱包,但中国却没有这方面的杀手锏,中国和亚洲邻国之间,缺乏超乎利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自由民主: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吗?
作者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各州采访总统大选,采访过民主党候选人爱德华兹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是第一位采访奥巴马的中国记者。几年后再度赴美考察,又广泛接触了包括赖斯、伍德沃德在内的政界、媒体界人士。
近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反普世价值的波澜,不仅反对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宪政,甚至连公民社会都成了“西方陷阱”。持此论调者不是无知就是数典忘祖,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时明确承诺: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所尊崇的是普世价值,从而赢得民心。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走了一段弯路,走上了“一边倒”的“以俄为师”之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走出苏式计划经济阴影,但至今尚未摆脱斯大林主义的魔咒。对于历史上的“苏联模式”,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有着清醒的认识,作者引用了一句他的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读之不免扼腕再三:值此“大国崛起”之际,领导者太需要这样的见识,中国不应自外于人类共同文明。
睁眼看世界:百年中国学到什么?
这部书稿,犹如一部21世纪版的《新大陆游记》,读后既熟悉又遗憾。清末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徐继畲、魏源、林则徐那一代人,虽以著述介绍泰西文明,毕竟没有亲历亲见;比起容闳、梁启超、孙中山等周游列国并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思想者,对世界仍嫌隔膜。
清廷试行“新政”时,曾派大小官员赴欧美考察,涌现了一批游历者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视角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见森林不见树木。而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真知灼见者,无人能超越政治流亡者梁启超,难怪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政改奏折却要请朝廷通缉要犯梁启超捉刀。
竞争,就是学习并超越强者;出国考察,要派“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据说21世纪是个学习型社会,以改革的名义出国考察,成了部分官员的项目。但除了购物,浮光掠影式的考察外,可供学习的机会还很多!
自19世纪中叶起,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学坚船利炮等科学技术,逐渐接受了自由贸易,学习宪政制度;后来转而以俄为师专搞社会主义,孤立三十年闭门造车,最终不得不重新改革开放„„。一个多世纪中,中国历史走了个大循环,诚如黑格尔所言:“从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一个不会学习的民族,是没有资格侈谈软实力的。我们还要再循环一百年吗?
缩小差距读后感篇十三
居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两个方面,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居民因收入状况不同而导致收入上的高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国际上通用基尼系数来测量和判断一国贫富差距的状况。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3~0.4表示相对合理,通常以0.4作为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0.3以下,到90年代以后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2001~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9、0.454、0.458、0.465、0.47、0.46和0.48。按照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我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的国家行列。
保险。
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不仅如此,高收入行业员工一般还享有高福利,进一步拉大了与低收入行业员工的实际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可以反映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由表1看出,1997~2006年城乡人均收入差从3070.2元扩大到8172.41元,翻了两倍还要多;2006年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28: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以及农民尚需从纯收入中扣除三提五统和用于再生产的部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6:1。
我国地区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2006年底,我国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0667.91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8871.27元,东部的城镇居民收入是西部的2.33倍,即由1978年的1.6倍扩大为2006年的2.33倍;2006年底,我国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38.65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84.62元,东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2.1倍扩大为2006年的4.60倍,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从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中去考察。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被称为第三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领域中,除了个人努力、资源、禀赋不同等合理因素造成的差距外,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1)行业垄断经营、竞争条件不平等。平等竞争、限制垄断是保证收入分配秩序公平、合理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政府在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一些地区、行业及单位利用行业垄断因素和不平等竞争条件来垄断市场,获取巨额利润,造成了与其他地区、行业及单位收入差距的悬殊,加大了行业间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2)非法收入的滋生。非法收入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但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制度尚不健全,存在走私贩私或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取暴利以及利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巨额资金等行为,通过这些途径获得巨额收入的人虽不多,但所获得的收入额是巨大的。由此造就了一批高收入阶层,从而加大了社会上的两级分化。
第一,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用以矫正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税种,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税率设计不合理。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对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所得实行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最高边际税率太高不利于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税率结构在实际执行中难以实现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的政策目标。其次,课税模式不科学产生了不公平问题。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制选择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容易出现综合收入高但所得项目多的纳税人可能不纳税或少纳税,而综合所得低但所得项目单一的纳税人反而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最后,不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缺乏人文关怀,反而会加重低收入者负担。现行分类制下在费用扣除上实行“一刀切”,不考虑家庭因素,表面上达到了公平,实际上由于每一个纳税人负担不同(如赡养人口不一样),却扣除同样的费用,造成税收负担不平衡。第二,财产税调节不力,遗产税与赠与税“缺位”。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既有的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尽管在名义上可以归为财产税,但其设定的纳税人并非着眼于个人,以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作为基本纳税人的这两个税种,自然不是直接税。而我国目前的车船使用税的定额税率太低。遗产税与赠与税因其税负不易转嫁,可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开征,而我国面对严峻的收入差距现实,却在该类税种设置上一片空白,遗产税、赠与税的“缺位”,使税收对个人财富的调节长期乏力。
第一,财政对农业投入规模不够。建国以后,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等。
措施。
倾斜地发展重工业使城市优先发展导致城乡之间的发展基础不同。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城乡改革力度也不同对于城市采取了倾斜的财政政策而财政对农业支出增长较慢。1994~2006年全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从532.98亿元增加到3172.97亿元增长了595.3%其中全国财政支农支出从399.7亿元增加到2161.35亿元增长了540.7%而同期财政总支出从5792.62亿元增加到40422.73亿元增长了697.8%10年间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财政支农支出比财政总支出增长分别慢了102.5、157.1个百分点使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94年的9.2%下降到2006年的7.85%。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很多欠账使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存在很大差距。第二社会保障政策薄弱扩大了收入差距。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可给予缺乏竞争能力者和贫困者一定的物质援助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分配公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很少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而且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筹集的由于其规范性、约束力差在筹资过程中的阻力大企业拖欠、拒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我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缺乏法律及制度保证。另外农民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障极少养儿防老仍然是农民最基本的保障形式。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得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
教育。
机会不均等。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因素。从各国实际情况看,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与基尼系数呈反比关系,而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我国目前教育投资不足,分配不均:教育资源过多地向大中城市倾斜,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投资明显不足,加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第四,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不明显。分税制后,转移支付在不断走向规范和完善,但从运行结果来看,均等化效果不明显,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在继续扩大。到2006年,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上海8683.60元)是最小值地区(西藏518.17元)的16.76倍,人均财政支出最大值地区(上海9892.93元)是最小值地区(安徽1538.84元)的6.43倍。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的税收返还以维持地方既得利益的基数法进行分配,体现了对收入能力强的地区的倾斜原则,这使得转移支付不仅没有实现地区收入均等化的目标,反而加大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小,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偏大。作为有条件转移支付的各类专项,一般不具有均等化的效果,因为大多是配套的专项拨款,获得拨款的大多为发达地区。
在西方国家,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许多富人的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了穷人手中。在一些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等第三次分配的总量大约占gdp的3%~5%。以美国为例,该国目前共有160万个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金高达67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9%。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善款占gdp的比重很低,第三部门的作用相当有限。对纳税人而言,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和个人将其一部分收入用于公益性捐赠,符合规定的可以分别按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进行税前扣除。然而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可见,目前对捐赠的扣除比例偏低,不利于刺激个人和企业进行更多的公益性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