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热门16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规划,它帮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人生轨迹。总结是提高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一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二
随着美术教育被纳入总体教育改革体系,我国中小学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自《全日制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起,美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使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得到相对完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课程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内容,拓展其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尤其,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些旧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2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大潮与素质教育实施之间的分歧。
第一,“应试为大”的观念在小城市仍然具有统治性的影响力,从学校到家庭,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几乎全是功利主义教育的推动者和信奉者,美术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的尴尬地位。始终是高中课程中的鸡肋,学生心目中万年不变的副科,成绩好的学生纵然想学却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而成绩差的学生连主课都学不好,对美术更是不抱兴趣。第二,部分学校开始狠抓美术教学,旨在培养数量相对较少的艺考生,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还是应试教学的路子。基于艺术类高考近年来依旧火热的现状,这种情况在各大中学开始普遍化。因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故而所实施的美术教育只是单调的纯技能性的训练,实践教学完全压倒了认知教育。尽管有时也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到底还是忽略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而没有健全的审美意识。这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电灯,却不知灯火的功能意义。我们所追求的美育理想,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的:“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很遗憾直到现在,不仅未能实现,还任重道远。
2.2新课程实施所需课程资源的匮乏。
在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的体系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做保障,恐怕也是很难达成的。课程资源在硬件上主要包括可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用的美术教室及设施、美术活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等。硬件课程资源还可以被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备课所需的资料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软件则指的是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专业才能突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美术师资。现在在小城市的很多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没有相应的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美术器材,没有可供学生浏览的图书资料室,甚至连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临时兼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而城市本身也并没有建立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必需的公共文化机构,导致城市文化气息淡薄,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生们在校外环境中很难得到熏陶,这也不利于中学生美术素质教育的开展。
2.3课程设置与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许多门类,新课程体系下中学的美术教学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内容的设置,无疑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且随着时代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美术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学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空洞。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虽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多媒体依赖症。授课形式被单一化,仅依靠视觉传授,忽视了抽象理论的讲解和手动示范,让美术课堂的传统流失殆尽。三是统一机械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整堂课都是一言堂,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四是定位不清。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让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美术教育可以振奋人心,激励人的崇高情感,发挥创作想象,使人得以辨别社会的美丑现象,培养道德情操并提升人的境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优化这个考试,使考试科学化、合理化;不是要取消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应该包括道德、责任感、人文精神等方面。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展现的舞台。我们的美术教育需要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使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3.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注重与时俱进,鼓励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做到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下有几点意见:首先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多鼓励多引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利用美术教研会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观摩经验,为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老师了解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最后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同行之间不断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使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感的激发。如何在枯燥的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填灌”,改以“启发”为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且,不要在当堂就给出答案,而告诉学生,答案会留到下一次课揭晓,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思考和寻找解答。这样会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第二,“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远比答案更有价值,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在课堂上注入更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元素,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亲切感,并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表述方式,这样,学生会对美术课备感新意,自然会喜欢起置身于美术课堂的感觉。而且注意书本内容能否实现对他们实际生活的改变,如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能帮助他们今后改善对自己的房间布置、着装打扮,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美术,爱上美的生活。第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强调对教学思路的把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并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也更有自己尝试的愿望。在班级中如果发现在美术上有着特殊禀赋的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开发其潜力,鼓励并帮助其将自己的天赋全面展现出来。
新课程体系下小城市中学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紧随并跟上在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走在前面的城市地区。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三
美术教学论文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是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论文的撰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1取得社会效益。
通过美术论文的撰写,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广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1.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
在论文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3提高研究水平。
在论文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1.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论文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四
【导语】本站的会员“机遇天使”为你整理了“美术。
教学。
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开放教学;情感交流;和谐愉快;生动活泼;自由评价。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五
这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美术教学论文的价值就在于正确地剖析美术教育现象、发表美术教育教学坟革意见、揭示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有开阔的视野、系统的理沦基础、扎实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样才能使论文的理论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指导性的意义,才能真正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客观性。
论文的客观性的要求是与科学性紧密相关的。论文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周密地考察研究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因为往往会有某些调研材料与原先的设想、主观的愿望并不一样。但作为研究者必须避免一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以及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
2.3创造性。
论文的创造性要求也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论文的价值在于揭示美术教育领域中的种种本质和规律,所谓“揭示……本质和规律”就是要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规律,揭示前人尚未承认的本质。所以,论文的本质就在于突破和创造。也就是说,写论文是要有勇气和服识的,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向传统和习惯势力提出姚战,要能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新思想、新理论、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不断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要在美术教学的某个方面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实属不易,至于要在美术教学领域中有重大发现或提出带有全局意义的新观点、新理论,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光有勇气和胆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基础。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六
(一)教学思路。
主题确定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时想到安教授提出贯穿教学的3个问题: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此次模拟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课的对象并非真实的学生,而是培训班的老师们。老师们具有较强观察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丝的不连贯或者细节上的失误都会被他们发觉。面对他们,要上完整而没有破绽的一节课相当困难。对于教学对象来说,45分钟内完成平时教学几个课时的专业课项目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在内容上以小见大来阐述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把握教学难易度?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先由我设计课堂教学,再与合作组员对照“scl”模式一项项讨论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教学对象在45分钟内了解包装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鸡蛋包装,共同检验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二)课后反思及建议。
英国教学法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特征,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对概念的质疑,刺激教学对象互动,鼓励教学对象通过竞争与合作进行小组和独立的学习。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了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程度深,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快乐的活动氛围之中,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连贯性很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件中倒计时的安插,让教学对象把握了解游戏的时间性等等无疑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真实课堂的实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若想要把教育教学搞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培训班结束后,我思考着如何将模拟课堂真实呈现在现实教学中。这堂课要展示“教”与“学”的统一,同样45分钟一堂课的授课,不同的是此时的教学对象已转换成中职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同样是三个问题,对于成人与学生来说,两者的教学设计呈现的应该有很多不同。
(一)设计思路。中职美术课堂如何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将英国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利用最新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掌握学习知识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范围。
(二)学习需要的分析。本节课教学将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定位目标,具体问题由团队合作解决,提高学生动脑与动手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学对象是一些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初步了解包装设计理念及手工制作能力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包装设计与制作》(郑军主编)第一章“包装设计的概要”中第四节“包装的功能”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利用灵活多变教学方式,阐述包装的功能。
(四)教学资源和技术分析。教学活动在教室进行,需要提供有教学的多媒体、投影机等。教室桌椅摆放为分组教学形式,排成8组,每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团队。课前准备小组协作的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高二年级动漫班的学生,共有49人。该班同学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且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及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能力,同时对包装设计课程有所了解。
(六)课堂特色。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流程预设上保持不变,与模拟课堂不同的是:
1.课堂时间的安排。45分钟时间:组织教学及导入的知识点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手工实践20分钟,展示与评价、总结12分钟,预留3分钟为机动时间。
2.微课技术渗透课堂。10分钟内把组织教学、整堂课的知识点说清楚,若用传统讲授方式时间是不够的。经过考虑,决定把知识点制成微课,缩减教师教学中的时间。
3.图片头脑风暴。为了避免课堂出现学生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包装设计或是不会做、遇到困难就放弃的状态,我决定在课件上出现思维引导的图片,这样做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
4.小品变成flash的动漫视频。模拟课堂以小品形式开场让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跃了课堂气氛,缺点是表演时间较长。因此,这次重新设计将小品改成flash的动漫视频,用中职生熟悉的动漫形象“麦兜”来述说。通过课堂生动地引导学生去帮助好朋友“麦兜”,并知道该如何去做。
三、对比教学实验得到的启发。
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教学的点滴时,就会发现打开教育教学之门的钥匙。每一次的实验给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触动,每一次的实验都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课堂如预料中顺利进行。比对两种课堂,同一项目,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共性都是欢乐在进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融洽及和睦。实验总结具体如下:
(一)需要发扬的优点。从课堂时间结构的安排,可以发现知识传授者角度的`转变,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性获得了知识。在当今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知识传递是综合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应该是促进者的角色,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从学生作品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已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成人的理解在于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标,而学生的作品更多在于变化,与众不同的展示。让人很惊奇的是,成人常规思维下的创作,竟然不及个别学生的灵机一动。有一学生制作的包装采用了力学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较好的包装实用性。小组的协作、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形成了较好地学习氛围,改变了以往课堂中重视教师“教”,而为更多地重视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需要改进的不足。两种课堂教学中都出现了时间推延的问题。课堂的总结与反馈是画龙点睛之笔,但由于课堂教学中间部分快乐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时间,导致收尾的总结与反馈时间不够。
(三)项目任务的难度预设不准确。教学设计中特意考虑学生的思维可能比成人会差些,为了预防出现之前发生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应变性很强,思维很跳跃,不亚于成人,无需改低难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不但要备课本,还要认真备学生。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七
儿童美术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因人施教、素材获取、正确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对儿童美术教学的认识。
儿童美术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术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儿童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是进行儿童美术教学的关键。按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可以把小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外向型:这类学生对事物感受敏锐、思维活跃,能创作出出乎意料的美术作品。
内向型:这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深刻并能创作出有自己见解和想法的作品。
乖巧性:这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较局限,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但创作的作品一般较呆板。
针对不同感受和个性特征的学生,要求教学具有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只将概念化的知识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修养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儿童时代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勾勒七彩梦幻的时代。填充式的、程序化的教学只能无情抹杀学生的天性,束缚天才的翅膀。儿童画的表现应该更具有个性色彩,通过绘画形式来表达无尽梦想,只有这样,学生情感的真实表现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儿童美术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空间。教师无法带着学生去画,也无法切身体验到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思维,只能引导他们去感受。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找到他们想要表现的内容,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儿童正是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把对美的追求与情感表露出来。教师要善于运用感官原则使学生充分感知美。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掌控。有了方向的引导,同时具备了教学的方式方法,接下来的重要环节便是儿童绘画内容素材获取的问题了。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儿童绘画教学的素材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蔚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拂柳之温馨;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出美好,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
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学生会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从而抒发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情感。
基于此,教师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观察、去表现。做到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平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创作中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儿童绘画一定要保留童真、童趣,同时激励学生画出与常规画面不同的画作。
评价儿童绘画作品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固有评价模式。从童趣去评价,儿童画作品没有对与错之分。儿童画中表现性的、感受性的感知是最有价值的。可以从故事情节去评价,也可以从画面的构成以及色彩的丰富性去评价。不要舍弃个性盲目去追随他人,主题和思想一定要有自己的感知,那才是优秀作品。可以说,儿童画是孩子自己的“脑电图”,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出学生的性格类型和思维状况,那些线条和造型显示着学生的个性、情绪、气质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趋向。
有心理学家在研究工作中,让每个孩子画一幅画。他们从画面分析看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画面生气勃勃、幽默、自然,富于感情,形象高大,线条生动,色彩浓艳。可以说,画中人就是他们自己。有中度自尊心的孩子,画面有些拘谨,形象不大方,重修饰,不自然。自尊心较弱的孩子,画面呆板,形象拘束渺小,缺乏想象力。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个性特征,就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出有健全性格的人。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八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文章应有的逻辑顺序初步拟定一个提纲,并把各部分材料根据提纲进行分类,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但是提纲并非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发生改变。
3.2撰写成文。
根据现有的材料和业已形成的思路,先一气呵成地写下去,将论文的整体框架写出。为了保证思路的流畅性、连贯性,暂时可以不考虑措词、用语、修辞等细节。在稿纸的实用方法方面请注意,在写作时可空出一小半纸留作添加和修改用;反面不要写,便于剪贴、修改。
3.3修改定稿。
论文的修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艰苦的工作,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反复推敲,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3.1调整结构。
检查中心论点是否正确,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一致,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纳、遗漏的问题。看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逻辑关系,顺序是否通畅,对不合适的段落进行前后调整。相关的段落可以合并,说不清的部分可以重新分段。
3.3.2则蟹就简。
看文章的行文顺序是否很有条理,套话、重复、多余、无关的文字要删除,前后矛盾的观点要选择有用的留下,将矛盾的文字删除.使文章重点突出,文字精练。
3.3.3充实加强。
经调整和删除后,看文章是否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不到之处,对事例不典型、论证不足之处再找材料加以补充,使之丰满起来。
3.3.4斟酌修辞。
文章的顺序和论证基本确定之后,然后可以开始对文字、语言、修辞等方面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斟酌,使之主题鲜明、材料详实、文字精练、行文通畅,方可定稿。要注意文字规范化,切忌错字、别字、不规范简化字、繁体字等。
如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就会方便得多,它不需要一遍遍地剪贴、誊写,无论是增加或删除都很方便,最后打印出来的效果更是手工抄写无法比拟的。
如果将写好的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如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再作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原有的思惟定势已有所改变,或有了新的材料、新的想法,此时再重新修改,文章的质量会更高,甚至会有新的突破。我们的思路和理论水平往往会在文章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常锐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九
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天然去雕饰的”,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理念所看重的,下面是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鲁雅婕.人教版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
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具体直观化地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的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将成为强者,反之则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了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成为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大胆地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一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二
学习美术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技法,进行创作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参与了课堂实践,或者是走出了教室,走向了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临摹,进行创作,才能掌握中国传统美术的技法,形成基本的技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必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好美术的基础,有了这兴趣和爱好,学生就会跟着教师去临摹,去感悟,去体会。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过程。让学生临摹,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时机结合教材的内容,或者学生的作业,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实,绘画的题材、用料和技法都有民族的特点。它表现了我们民族非凡的创造力,是任何一个民族所无法比拟的,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起我们的自豪,让我们为之骄傲。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依然是中国绘画的主要内容,保持着恒久的魅力。教师可以抓住材料的特点重点介绍,就题材的多样性重点展示,就技法的独特性当堂演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好办法。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中国画技美妙多姿,学生一定会为此而感染,为它的艺术魅力而折服。学生热爱的艺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主动地去欣赏优秀的作品,临摹优秀的作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结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美术教材的需要和教学方法,给学生选取雕塑工艺、书法等不同的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美术的视野,创设教学的情景,将爱国主义教育孕育于美术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的情趣,做一个新时代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小学生。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三
:速写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绘画的一个基本技能,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正视这些问题,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美术速写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双基”,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缺乏,而小学的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是天真烂漫,善于观察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好速写,帮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展现出来。速写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手法,它是指用简短的时间,快速地概括勾画出所要描绘的事物,对于培养下小学生的观察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1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是很精细,所作的画也只是对于绘画对象笼统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会发现,学生的绘画往往不是画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倾向于画学生想到的事物,速写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从画所想的事物过渡到画所看到的事物。速写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通过速写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善于发现小学升眼里所看到的事物美。
1.2提高小学生概括感受能力。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喜欢用线来绘画,所以对于学生用线的训练学生更乐于接受,而线正是速写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对于小学生的速写训练,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线的粗细、直曲、长短等特点,通过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感受,用速写中常用的线条勾勒概括出绘画对象的特点和轮廓。
1.3拓展小学生视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创作是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的直观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范画跟图片的结合,这样的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多多的让学生接触生活和大自然。特别像在小学生速写练习时,可经常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速写教学对于学生的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小学美术中的速写教学,盲目的追求“素质教育”,只追求形式,开展贴画、沙画、涂色画等,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展示的范本,模仿作画,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是“急于求成”,学生的美术创作浮云表面。
2.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关注学生所谓的美术素养提高,对于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和绘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弱化。这样的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为借口,无视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对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过于样板化,起不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部分教师本身速写基础就比较差,对于绘画对象的快速勾勒不够准确,导致这些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刻意的回避速写教学,或者是开展速写教学时也是敷衍而已,此外小学美术教学除了速写以外还有大量的简笔画和制作课,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就把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忽视了速写这一美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3.1立足学情,开展速写教学。
小学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分布的比较广,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更趋向于幼儿阶段的形象思维,对于绘画充满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教授一点简单的速写勾勒知识;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绘画的创作热情已经不是那么高了,这个时候的速写教学应该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用成人化的速写训练,一味的要求学生重视比例和透视这些难懂的概念。
3.2形式多样,唤醒学生速写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不只是写生课,还要包括观察课,在观察课中渗透小学美术速写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去观察一些事物,逐渐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一些速写的基本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速写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品鉴,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又能启发学生。
3.3珍视小学生速写作品,树立学生速写自信。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速写教学时要明确:小学的美术教学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速写要求不可以太过严苛。这个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只能称之为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学生的绘画对象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速写作品更是各不相同,有点学生关注明暗对比,但对比又过于强烈,有的关注事物的比例,但是在比例的把握上又不够准确。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速写作品,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一味按照速写的标准批评指正,这样会挫伤学生速写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更本不愿意去开展速写创作,那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3.4延伸小学美术速写课堂,培养学生速写能力。
速写所需要的材料也相对简单,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速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范围也存在局限性,如果只是依靠课堂的教学想要学生学好速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速写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课间,课后去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速写技能开展创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概括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正视速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小学升的年龄特点,采取积极的方法,鼓励学生开展速写创作,延伸小学美术速写课堂,帮助学生学好速写。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四
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及雕塑等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普遍为人所知的美术大多是绘画,而美术又通常被人们称为造型艺术或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便是在美术逐渐为更多人所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美术感兴趣的趋势下所产生的,尤其是在21世纪中美术已经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而这就奠定了美术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创新指的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与别人或是已有知识不同的见解,之后在特定的环境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而且还可以获得一点有益效果的行为。所谓创新能力便是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发明在技术和各种活动领域中的能力,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便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二、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在教育行业中,不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全日制学校,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所形成的固定思维让教育者认为,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以及各项文化课知识才是以后维持生活的硬道理。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崇,学生文化知识过硬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薄弱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使得学校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下便是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美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创新能力方法。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习惯了以自己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而忽略了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二是学生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由于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学生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这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三是美术教学时太过侧重写实能力。在美术教学时,教师依然注重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他们觉得只要能够按照模板来进行事物的描述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如何有效提高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教师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推进新的创新思维形式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起积极作用的。因此,对中职院校美术教学来说,只有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了提高,才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建立专门的沟通交流平台来实现,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薄弱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绝对是强大的。教师之间有任何的美术资源都可以及时共享,互相之间可以对审美观念以及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此便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对中职院校而言,美术教学特别注重实践、注重鉴赏,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视野眼界开阔了,在进行美术的学习时脑海中便有了更多的美术素材,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美术时所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教学体系。
按照规范化、科学性又有条理性的美术教学体系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避免教师以往的只根据标准与干净与否来评价学生作品时出现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这种规范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待学生时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公平的点评,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来进行专门的引导教育。这样即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写实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手段的论述,可以知道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美术学习时要想保证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就需要先保证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在学生美术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懂得从他们的作品中寻找优点来进行讲述,之后再提出整个作品的美中不足之处,如此才可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被抑制。
参考文献:
[1]卜会宇.浅议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xx(36).
[2]潘冬冬.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xx(36).
[3]包海莹.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xx(2).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五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泥塑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同时,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世界观、审美观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一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误以为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已经过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淡出人们视野的危险。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欣赏也具有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作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青睐尚保持原始性的乡村或边陲城市。尤其随着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那些原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如印染、刺绣等。这些带着传统印记的民间美术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因而在高校美术中引入民间美术,还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繁多,很多都与文化相互联系。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还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中国民间美术,使它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要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民间美术,就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热爱中国民间美术的心。教师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备较强的民间美术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其才能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造适合民间美术发展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有识之士的呼吁,各地逐渐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使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地发展,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要创立适合民间美术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如,在高校开设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普及民间美术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装饰中大量使用民间美术元素,使民间美术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其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如,一些造型艺术如壁画、雕塑等;民俗艺术如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皮影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这些民间艺术成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具有优秀传统的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市场,为了挽救这些濒临灭绝的艺术,高校应该将其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加以宣传,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宣传这些民间美术,如成立雕塑小组、刺绣小组、剪纸小组等,不时举办刺绣展、雕塑展、剪纸展和皮影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大了这些民间美术的影响力。总之,高校美术教学要传承民族文化,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目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美术教学论文征稿篇十六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了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重视。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艺术类院校所设置的美术专业课程;另一种为普通高校所设置的普通美术教学课程。两种课程体系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在教学本质上都应当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审美意识。
传统高中在美术课程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术课程都会被其他的数学、语文或者英语课程“霸占”,最终,学生们一个学期所上的美术课屈指可数,更不用谈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提出在高校教育课程的开展上不仅应当重视学生们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還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家在作画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感想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来看,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兴趣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当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
但是实际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在经过数学英语这些纯粹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美术课程能够舒适身心;另一方面美术课堂教师们大多都是带领学生们欣赏一些图画和视频,学生们对于直观性的图片形式是具有一定兴趣的。换句话说,如果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多地教授一些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采取情感教学法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们在欣赏图片和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体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转变学生们的心理,而且通过情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实含义。
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教师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动画之后,让学生来进行赏析,学生们在投入情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来发表独特的意见。换句话说,通过美术课程的情感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面笔者主要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阶段来看,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艺术类学校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堂上忽视学生们的发展和感受,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而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教师不知道学生们不懂的问题,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内容,在教学效率上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总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师生沟通交流的局限性。
对于艺术类高中学校来说,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以及教室的重视,而有的时候这种错误的重视往往会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提升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加大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上所讲述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讲解完成之后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这种缺乏师生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体制,使得学生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对于一些作品和动画的欣赏也仅仅局限于好看、有趣的层面,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次的含义,严重限制了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安排上的局限性。
当前普高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将美术课程的课时数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应试思想的影响。高中院校认为美术课程既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那么一周一节课应付上级的检查足以,并且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表面上是一节美术课程,但是实际上学生们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最终达不到综合发展的效果。
前面笔者对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学校还是艺术类学校,在开展美术课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学校在教学体制上缺乏有效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当前要想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需要结合情感教育,通过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仅仅存在于“看新鲜、找乐趣”的程度,根本没有达到真正地喜欢美术的历史,更不用说真正地了解美术的真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美术中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播放一些动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拿出一节课专门讲解欧美地区的美术发展或者中国传统美术发展。
其次,在让学生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件作品的赏析在不同的学生看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之处便是体现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通过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作品的賞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用心地去体会和感受。
最后,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中的一些优美的地点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讲解一些关于美术的课程知识,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写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程的学习与良好的气氛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去体会和感受,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便会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利用情感教育来改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营造师生和睦相处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会敢于提出对于一些作品的个性化看法,敢于质疑教师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看法主观性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们质疑的思想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动学习的时候,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为美术课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学生将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地与教师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
最后,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看法虽然偏离了主题,但是教师也应当予以一定的鼓励,提高学生们的回答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下课的时候多观察身边的小事物,观察校园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起眼的“美”,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结合学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过视觉上的冲击结合情感上的教育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教师或者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动漫比赛等。通过比赛或者展览的形式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术的真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思维,为学生的后期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研究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目前高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情感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术课堂的现状;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靳晓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xx,(05):198.
[2]黄虹。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