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1篇)
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总结中要提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经验。接下来将为你展示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窍门,希望能帮到你。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统计并汇报给老师。
三、精讲点拨。
1、解决小组内汇报的问题。
2、为了拯救燕子,政府和人们是怎么做的?
[课外拓展案]: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本领,并且巧妙地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互相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第二节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刚学过的“名片设计”方法,给航天飞机作自我介绍,如果仅凭书上的“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来描述航天飞机的外形,学生对航天飞机的认知还是模糊的,而对资料的引用,如将航天飞机助推器、现有的航天飞机名称等科学常识,学生不仅在本篇文章中学到了浅显的道理,而且更重要的知晓了相关航天知识。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性文章,看到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很棘手,怎么办呢?我已经自断其路,只好硬着头皮反复读课文,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哎,眼前一亮,有了。我以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的比较作主线,抓住词语,通过例子、数据,让学生明白道理。在这课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飞遍全文。
教材一方面要了解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课文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能在一定基础上学习本课,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航天飞机的资料阅读,自己也搜集一部分易于学生理解的,在课前读给他们听,简介一下中国目前在航天飞机事业方面的现状,激发学生爱科学,为国家做贡献的欲望。为了学好本课的语言,在结尾安排了“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的拓展练习,顺便也复习一下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目的在于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读和记是用的基础,而为用而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头脑投入到紧张的思考之中。所以在教学时,我抓住这了几点:
1、能体现航天飞机外形特点的词语,通过插图进行比较理解了“庞然大物”,通过“无影无踪”“转眼间”的朗读体会速度之快。
2、同样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段,抓住“两万米高”和“几十万米高”体会航天飞机飞得高,“四个多小时”和“七分钟”航天飞机速度之快。并了解航天飞机的本领。
3、让学生交流,通过说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然后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练习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明白《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本领,并且巧妙地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互相是不可取代的。
《航天飞机》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童话,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在这课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理解全文。
我没有找到语文课的感觉,一节课的问题设计太多,没有抓住主要问题去扩展,而是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的在肢解着课文,把课文讲散了。应该设计一个跨度很大的问题,重点的来说。我却没有设计这种可以统领、贯穿全文的问题。而且课堂形式单调,就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语文课是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问5个方面的技能的,我没有重视这些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写”,我应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用笔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作用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训练他们写话的能力。而我让他们通过对话说出航天飞机的特点。还有“问”,我应该让学生找问题,再引导他们自己找答案。而我却没有给他们问问题的机会,我自己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很多问题,我一直在牵着学生,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课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我让学生自己读书读的太少,应该多请几个学生来读,各个层次的学生我都应该叫到。先让差生读,再让中等生读,最后再叫好同学来读。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两首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和《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两首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
一、学习故事,认识孔繁森行为的可贵。
课文主要列举了孔繁森的两个故事:收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在学习这两个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抓字词句分析朗读、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孔繁森的人格进行感悟。我让孩子们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孤儿与亲生子女的区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孔繁森,自己会如何对待?再来学习孔繁森的态度,孩子们对孔繁森的敬意有了增加。第二个故事中的“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等词句,孩子们通过朗读与分析,从字里行间逐步感受到了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延伸,学习孔繁森可敬的品质。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孔繁森无私精神的多种事例,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的人,孩子们列举了一二,不多,但通过挖掘,其他孩子眼神中的热情与温暖更多更浓了。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成为一个有爱心,像孔繁森这样的人。我告诉孩子们,向孔繁森学习,先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拓展延伸,孔繁森的精神更深入人心,孩子们对孔繁森更敬佩了,对自己今后的行动更明确了。
上完了《孔繁森》一课我觉得很有缺憾,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同时,生字和二类字多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节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用上,都注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观察、思维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紧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本节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方面还不够放手。今后,在课堂上我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陪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自从接到阿卓版主的预约,我就考虑选择那一课较好,刚开始想选名篇,后来想还是选择没听过,没上过的吧,这样更有挑战性,就订了《航天飞机》这课。
翻开苏教版第五册课本102页,出现在我眼前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当时就觉得很棘手,怎么办呢?我已经自断其路,只好硬着头皮反复读课文,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哎,眼前一亮,有了。我以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的比较作主线,抓住词语,通过例子、数据,让学生明白道理。在这课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飞遍全文。
一、突破“得意”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谈体会。
二、突破“惊讶”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动手画出描写航天飞机的语句,结合多媒体反复朗读感悟。小飞机都能说出,从“庞然大物”可看出很大。从“无影无踪”可体会到快。还有眼前出现一家什么样的飞机。再指导小飞机结合刚才的情景,说说心中的感受,他们都畅所欲言,从而突破“惊讶”,自然就读好“想”后面的两个疑问句。
三、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突破“写作方法”
在朗读中发现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这时可指导分析:怎样更高、更快、本领可大了?让学生谈这样写的好处,我再小结,顺势做一个迁移练习,小飞机谈心里感受,突破“不自在”。
四、感悟道理。
我以智慧老人的身份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小飞机在“不自在”的情况下,反复朗读智慧老人的话,领悟道理。
五、写话训练。
自我介绍航天飞机。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文本解读】。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迸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重点词语。介绍蜗牛。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有力自由唯恐生怕遥遥领先得意洋洋。
勉强慢慢坚硬退化一对翅膀天长日久。
2.齐读第一自然段。用上“有力”“自由”介绍以前的蜗牛。(板书:有力自由)。
二、对比得奖前后,感受得失。
(一)体会飞行本领的高超。
1.(出示飞行比赛图)看,大森林里多热闹。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讨论:哪些词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到冠军?(理解“遥遥领先”,相机指导朗读“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语。)。
(1)什么叫“遥遥领先”?你从哪里看出蜗牛是遥遥领先的?(抓住“所有”“甩”“……”来理解。)。
(2)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醒朗读时要注意停顿。
(3)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冠军?(如:一对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齐读第二自然段。
3.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捧走奖杯的蜗牛,你愿意接受动物记者的采访吗?
(二)体味获得奖杯的得意。
1.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文中的蜗牛可没这么想。你看:“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引读有关句子。)。
2.出示:“从此,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自由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什么时候“得意洋洋”过?
(4)齐读,并思考:你还知道了什么。
(5)把“唯恐”、“怕“换成另―个词。相机比较它们的不同。
3.“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你觉得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适当范读。
4.(出示蜗牛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请你读一读。
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出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感受飞行能力的丧失。
天长日久,蜗牛成了什么样子了呢?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天长日久”?有多久?蜗牛成了什么样子了呢?指名说一说。(板书:勉强慢慢)为什么会这样?(板书:得意)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情感拓晨延伸,感悟寓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一群蜜蜂、蜻蜒、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
1同桌练一练,说一说。全班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自选课后作业,升华情感。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
2.阅读《新补充读本》助读篇。
【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就是要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追求课堂的互动和灵动。
一、互动。
“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雅斯贝尔斯语)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文中设计很多对话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凭借文本,自主交流,创造性表达,感悟形象。在对话中,学生可以进入蜗牛的内心深处,学生情感自然流露,并深刻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
二、夏动。
“灵动”一词意思为活泼不呆板。因教者的巧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使精彩不断生成、学生的智慧自然流淌。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捧走奖杯的蜗牛,你愿意接受动物记者的采访吗”这一环节中,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当时我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进行引导,精彩由此而产生。这是灵动课堂的体现。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我深知一节语文课,成亦文本,败亦文本,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有多深,学生的收获也就有多大,在对教材的钻研上我下了较多工夫。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要想从孔繁森抚养孤儿,献血为其交学费这一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知其优秀,我觉得难度较大。文章末尾诗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学生更觉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是无穷的,等待着去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灵动的,等待着去点燃。我用什么去开发、点燃呢?当然是文本这个媒介。本节课上我着力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亲近文本,不仅要知其表面意义,更要领悟出深层次的内蕴,从而很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对文中难点——歌词的感悟能有了突破。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解读教材的深入浅出。
1、读厚教材。
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择取了孔繁森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高大形象,怎样把教材读厚,丰满人物的内涵呢?课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孔繁森的资料对本课进行反复还原解读,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让人感动,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民们深情唱的歌词中的“光明”一词,也就深刻起来,让我出现了灵感。如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先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多元化地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对孔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感受,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接着问:听了这些故事后,你认为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为:富裕、爱心、无私、奉献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师:是呀,这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了藏胞们无限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们唱到(生深情地读)。这一环节,对全文的难点进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纸背,带给学生的是强烈心灵冲击。
2、读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读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尝试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精要之处,把教材读薄,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1)把这篇课文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如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贯穿全文,抓关键,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品位朗读。(2)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3)抓关键词,品味阅读,抓住“恳求”“深夜”“悄悄地”“亲生儿女”等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易接受,学生品读得也较为精彩。
这节语文课我想充分体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可以模仿,可以借鉴,没有故弄玄虚,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仅仅是图片和文字而已。如课堂上我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课堂上我结合语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这样学生离文本最近,最容易读懂。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想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的登台亮相提供了一个个平台,学生的精彩来源于课前精心设计的训练,也想让课堂因扎实的训练而精彩。
三、着力体现“语文味”。
本节课着力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因为我知道将语文的工具性夯实了,语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多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多读也是教师教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重点句子“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再三恳求献血”以及歌词时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复地读中对句子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我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开始以“地图“导入到一个个过渡语和评价语以及描述性语言的设计我都注意激起学生的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此外在这节课上我还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也进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学中我问学生: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你们看?(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什么?这样有效利用插图资源,反衬突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在过渡到第三小节的教学时,同样借助插图的内容导出: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他竟然去(献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化。思维的启迪。
当然,这节课也有感觉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处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过高了,还请专家评委们给予指正,谢谢!
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我想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师有“定力”,“宁静以致远”我需要的守住一颗平常心,在活力课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跟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跟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跟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跟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跟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跟“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跟“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跟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课件,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凌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一、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开篇点题)。
二、车站离别看见背影。
(1)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渲染气氛)。
(2)写父亲决定新自送行并细心关照(着意铺垫)。
(3)写买橘告别,抒发真挚感情(细写背影)。
三、接读父信,再现背影(首尾呼应)。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透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师: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请你们积极发言,把收获汇报出来。老师有一条友情提示请听好:要按由先到后的顺序来汇报。
生:我最喜欢第一段。(生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我觉得燕子很美丽。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段,读读,说说感受。(生读第一段)。
生:我从乌黑光亮这个词语中知道了燕子的羽毛非常的黑,黑得发亮。
师:那摸过去肯定很滑。
生:我从剪刀似的尾巴知道了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师:这剪刀似的的尾巴就是燕子最突出的特点了,据说绅士的燕尾服就是根据它来设计的。
生:我从俊俏轻快知道了燕子飞得很快,它的翅膀非常的灵活。
师:有这样的翅膀,燕子才能在天空划出那么美丽的弧线啊。刚才同学们都领悟得很好。那么如果把这些词去掉会怎样呢。出示句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生:这样就写就不具体生动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样写,就不知道是写燕子了。有可能是其它的鸟类。
师:你的观察非常细致,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个尾巴,这是所有鸟类的特点,而不仅仅是燕子的。
生:我觉得这样写不完整。
生:我认为应该改成“一个轻巧的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雪白的肚子,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式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样才完整。
生:那还有爪子呢?
生:那再加上“细小的爪子”。
生:我觉得这样写太啰嗦。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写才好呢?
师: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生:还是课文里的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能体现燕子的特点了。
生:对,燕子小巧的头,细小的爪子和麻雀等许多鸟类都一样,不能体现燕子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师:探讨得真好!这样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我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怎样读才让小燕子喜欢,也让我们自己喜欢呢?(生体验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板书:活泼机灵)(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生:写了柳树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挂在水边,在风中跳舞。
生: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2)微风吹拂着柳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春天刚来,所以柳树的叶子还是很嫩很嫩的,叶子上还带着点嫩黄。
生:像刚出生的小宝宝似的那么嫩,那么可爱。
生:我也喜欢第一句,第一句中千万条,我们知道了柳树的叶子很多,长得很好。
师:既然是那么可爱的,美丽的柳树,谁能把它读好。生:(读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师:真好。还有哪些感受?
生:很多花开了。
师:都有哪些花赶来凑热闹了?
生:有迎春花、桃花,还有梨花、杏花。
师:这么多花,能说得具体点吗?怎样的花开了?
生:黄色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开了,还有紫色的牵牛花开了,真美丽。
师:是啊,真可以说是——。
生:百花盛开。
生:五彩缤纷。
生:争奇斗艳。
生:万紫千红。
生:……。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三
教学实录:
教师:“乡下孩子渐渐长大了,活动范围也变大了,看看她都做了什么事。”
学生自读,划出关键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指导朗读“捉蝴蝶”部分。
学生自读自己可以读好的句子,指名读。
反思:在《乡下孩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捉蝴蝶”这一段,接下来的则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句子朗读,学生朗读的能力被充分挖掘出来,并且学生朗读的句子必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来的,在如何读好这个句子方面一定会有较深的感悟。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四
根据课题组课题研究的需要,我选择《白杨》这一课进行了课例研究。
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我清晰的认识到,《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本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为主题,单元目标为: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是与他们接收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的学情是:对西部缺乏了解,不能很好地将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结合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学情,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品读重点段,抓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和爸爸的心愿。2、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3、加深对祖国西部的了解,感受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目标1为重点,目标2、3为难点。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6个环节:一、复习引入。二、精读重点段,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三、理解爸爸的心愿,深入领会思想。四、总结写法,深化中心。五、拓展阅读。六、作业布置。其中二、三、四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在“精读重点段,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这一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通过抓住父亲介绍白杨的.那段话,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来深入理解。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写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进行简单批注。然后追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抓住剧中的关键词------这段中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这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段。并适时小结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段的常用方法。最后指导感情朗读,让白杨的品格通过朗读深入学生的心。在“理解爸爸的心愿,深入领会思想”这一环节,我则放手让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通过联系上文,揣摩父亲的心愿,为第四环节体会写法做好铺垫。第四环节,通过补充资料、图片,及让学生了解到边疆的发展变化,又让学生感悟到白杨与边疆建设者的相通、相似之处。爸爸其实就是边疆建设者的缩影,写白杨就是为了讴歌边疆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无需多讲解,学生就能水到渠成的领悟到。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上完这节课后,年级组老师及时进行了评课,综合大家的意见,结合我的思考。认为本课的亮点如下:1、课时划分清楚,导入干净利落,环节清晰,层层推进。2、目标制定精准,关注了单元目标,结合学情和课文特点,重难点突破有方法。3、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扶有放,学生有收获,学的轻松。4、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效统一。建议尝试:1、本文人物描写很有特点,例如父亲几次神态的变化,可否抓住以此来串联课文。2、学生已经抓住关联词能背诵父亲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否顺势指导完成小练笔,达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3、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可结合《落花生》一文对比,再拓展推荐其他文章。
总之,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选择的内容点、侧重点不一样,课堂呈现出的效果就不一样,作为课题研讨的一节课,我选择了理解重点句段体会白杨品格特征这一教学点还是准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语文教学教研水平。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五
桐城市东关小学何茜。
教材分析。
《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景美人情美。
相见――――――――热情。
款待――――――――盛情。
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1、赏读诵咏,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辽阔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2、选读想象,感悟美。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六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教学时间二至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3、多媒体演示书上插图问: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错。
3、(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
5、(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6、小组检查生字。
7、(出示词语:全家奇妙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音乐舞蹈)指名读,齐读。
8、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
1、(出示: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指名读,问:同学们从这些话里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在“明明”“关掉”“不知为啥”“入了迷”等词语下面加点)在朗读时要重读这些词,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学生练读。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出示:奶奶啥时换了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3、(出示: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一小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问我家看电视奇妙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秘密?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好课文,以读代答,以读悟情。
3、让学生认识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一、复习回忆。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描写我处境困难的句子。
二、体会老板态度变化,感悟爱旗之情。
1、(过渡)同学们,此时的“我”已经饿了3天了,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多想喝上一杯水,多想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但“我”却还留有一样东西,那是什么?(五星红旗)系着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走进了一家面包店,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4-------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记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
2、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
a、指名读:问“老板愿意给我面包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b、指导个性化朗读。
(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老板这时的表情会是怎样呢?为什么?
b、朗读指导。
4、探究原因。
三、想像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爱旗之心。
1、请7位同学分别来读(轮读,指名)4--10自然段。
2、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描写我动作的句子。
3、指名汇报,教师出示句子。
(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4、指名反复练读句子,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5、指导理解第一句。
(1)犹豫是什么意思?(难以拿主意)难以拿主意?有什么可难的?
(2)在什么样的处境下生出这份犹豫的?(饥饿中、困难中,又面临着老板的面包)想一想,我犹豫些什么?(此时的我已经饿了三天了,身上、头上还有伤,面对着面包,这能让我活下去的面包,我的心里闪过(一丝犹豫),但是,当我看到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心里便开始(犹豫不决)起来,再想到这五星红旗就如同是我的祖国和亲人,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心里打定主意:说什么都不用国旗换面包。)。
(3)再读。(个别读、齐读)。
6、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理解第一句的?(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
7、小组合作解决第(二)、第(三)句。
(1)理解“久久地凝视”“趔趔趄趄”的意思。
(2)说说此时我的心里话。
a、是啊!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尊严。即使我迫切需要老板手里的面包,但象征着国家民族尊严的国旗是决不能拿来交易的,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b、我摇摇头,(生想:不行啊,国旗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我不能拿国家的尊严去换取面包,再说这怎么是公平交易呢?)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生想: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
生说,板书(热爱祖国,维护尊严)。
是的,这种力量深深地感动着面包店老板,由先前不愿意给面包到后来愿意承担医药费;也深深地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因为五星红旗作为我们中国的标志,它也是时时刻刻飘扬在国人的心中的。
6、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近“我”和面包店老板,来读读那些描写他们的句子吧。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好吗?我来读描写面包店老板的句子。你们读描写“我”的句子,(师生合作轮读)。
四、总结升华,熏陶爱旗之德。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还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
(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
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起立,面对墙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敬一个庄严的队礼。结束这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我”面包店老板。
处境艰难无奈、平等交易冷漠。
热爱祖国惊奇。
维护尊严竖起大拇指热心帮助。
教学本组教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单元教学目标,就不难把本课的思想内涵定位于“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个思想内涵的把握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分割,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样,教学设计是有方向的。
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那么语文课在把握这个内涵时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实施,只有这样,工具性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设计时,我才求突出四个特点:
一、设计主线,重在人物感悟,不在于情节,主要抓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我的爱国情谊,二是面包店老板的态度转变。在自由朗读课文4到12自然段后,以一个大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我的行为的句子,研读体会,感悟是我的爱国情感促进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的态度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中国留学生不说一个字,也没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犹豫”、“凝望”“趔趔趄趄”等,这些无言的动作实际上更为有力的表现出我的深沉的爱国之心。在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尝试采用寻找一个角度,串起一组词语,激活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文不幸中理解词语,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内心。
三、朗读指导。课文很长,主要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如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指导时突出层次感与理解的深度推进。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好课文,以读代答,以读悟情。
3、让学生认识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一、复习回忆。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描写我处境困难的句子。
二、体会老板态度变化,感悟爱旗之情。
1、(过渡)同学们,此时的“我”已经饿了3天了,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多想喝上一杯水,多想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但“我”却还留有一样东西,那是什么?(五星红旗)系着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走进了一家面包店,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4-------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记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
2、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
a、指名读:问“老板愿意给我面包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b、指导个性化朗读。
(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老板这时的表情会是怎样呢?为什么?
b、朗读指导。
4、探究原因。
三、想像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爱旗之心。
1、请7位同学分别来读(轮读,指名)4――10自然段。
2、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描写我动作的句子。
3、指名汇报,教师出示句子。
(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4、指名反复练读句子,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5、指导理解第一句。
(1)犹豫是什么意思?(难以拿主意)难以拿主意?有什么可难的?
(2)在什么样的处境下生出这份犹豫的?(饥饿中、困难中,又面临着老板的面包)想一想,我犹豫些什么?(此时的我已经饿了三天了,身上、头上还有伤,面对着面包,这能让我活下去的面包,我的心里闪过(一丝犹豫),但是,当我看到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心里便开始(犹豫不决)起来,再想到这五星红旗就如同是我的祖国和亲人,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心里打定主意:说什么都不用国旗换面包。)。
(3)再读。(个别读、齐读)。
6、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理解第一句的?(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
7、小组合作解决第(二)、第(三)句。
(1)理解“久久地凝视”“趔趔趄趄”的意思。
(2)说说此时我的心里话。
a、是啊!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尊严。即使我迫切需要老板手里的面包,但象征着国家民族尊严的国旗是决不能拿来交易的,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b、我摇摇头,(生想:不行啊,国旗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我不能拿国家的尊严去换取面包,再说这怎么是公平交易呢?)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生想: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
生说,板书(热爱祖国,维护尊严)。
是的,这种力量深深地感动着面包店老板,由先前不愿意给面包到后来愿意承担医药费;也深深地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因为五星红旗作为我们中国的标志,它也是时时刻刻飘扬在国人的心中的。
6、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近“我”和面包店老板,来读读那些描写他们的句子吧。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好吗?我来读描写面包店老板的句子。你们读描写“我”的句子,(师生合作轮读)。
四、总结升华,熏陶爱旗之德。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还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
(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
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起立,面对墙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敬一个庄严的队礼。结束这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我”面包店老板。
处境艰难无奈、平等交易冷漠。
热爱祖国惊奇。
维护尊严竖起大拇指热心帮助。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九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十
1、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的不同事件反应对比质疑分析,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指导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分析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知道,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3、拓展延伸,让学生切合自身的实际谈生活中如何体谅父母的辛劳,做父母的好孩子,在领悟及情感的升华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真情。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十一
燕子过海(第二课时)
1、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用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地艰辛,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段句子。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理解水手们对待燕子态度的句子。
投影片、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风平浪静过海燕子寒冷温暖不分昼夜
2、交流校对。(小黑板出示听写的词语)
3、你能选择上面的词语来说说燕子过海时的情形吗?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学生自读,理解燕子的“疲倦”。
(1)出示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太疲倦了”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是呀,燕子累得不能再累了。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划出写燕子疲劳的句子,仔仔细细地读一读,然后我们来交流。
(2)你先别忙着交流,可以与同桌交换交换意见,再读一遍给他听听。
(3)集体交流,理解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你在这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像雨点一样”、“落”、“伏”
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随即指导朗读。
(6)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能读好吗?分男女生比赛读。
2、品读水手的崇敬之情。
(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崇敬之情,水手们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的场景。
(2)出示投影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小黑板出示句子: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你在这一段中学懂了什么?是怎么学懂这段话的?
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听录音帮助学生朗读)
3、朗读整段话。
4、如果你也是一名水手,望着“展翅起飞”的燕子,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学生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3、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4、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四)先朗读全文,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第四题。
2、作业六,听写课文第四段。
板书:9、燕子过海
不分昼夜
燕子落、伏辛苦、艰难
展翅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