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的论文(模板20篇)
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总结自己的沟通方式来改进和提升。突出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下是社会名流推荐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一
尽管有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差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中西方在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上仍存在着很多共性。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有相似的起源,并也都经历了功能园林、观赏园林和合宜园林三个发展时期,都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古典园林艺术创作的原则是“美”和“自然”。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为了取悦使用者而设计创造的,因此其设计制造中都会运用各种手段达到“美”的效果。而“自然”则是指人们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园林设计中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美景的造型和气势,展现出浓郁的韵味。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选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多为建筑、石头、山水、花草树木等元素,保证了古典园林的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二
1、避暑山庄在环境选择上,可谓是匠心独特,用心良苦。
揽入避暑山庄的山有峰、岭、丘陵形态;避暑山庄的水打造成湖、泉、溪、瀑、湾、港;避暑山庄周围有棒槌山、罗汉山、蛤蟆石环绕;避暑山庄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以及水生植物,有生命的鹿、兔、雏鸡等生灵。
2、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避暑山庄的核心区为宫殿区,游览区域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湖区洲岛交错,既有人工痕迹的亭榭也有自然形成的洲岛。避暑山庄建筑种类和形式主要有以下这些殿: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也是体现山庄园林功能要求和活动内容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做为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之所,殿的建筑一般保持了宫殿建筑的格局,如谵泊敬诚、四知书屋、松鹤斋等。坊:是我国古代大的建筑群前面或跨道衢大道的一种装饰性建筑,山庄则多将其置于桥的两端以壮观瞻,如芝径云提、长虹引练、双湖佳境等。室:在古代园林中,一般为居住之所。建筑小于厅堂,且多注意取景,如青松书屋、玉岑室、纳景室等。斋:规模较殿堂小,形式也灵活,一般多坐落于幽静之区,为读书、娱乐之所,如创得斋、双山斋、宜照斋等。亭:为休憩凭眺之所,也是园林点缀建筑,如南山积雪、四面云山等60左右个亭子。轩:是一种形式似古代东方式的建筑,园林中多建于高敞之处,以助观瞻,如山近轩、嘉树轩、春好轩等。山房:在古典园林中本为寝居之所,如静寄山房、静含太古山房。楼:系多层建筑,一般置于主体建筑之后,如云山胜地、烟雨楼、一片云等。阁:山庄的'阁一般是四面开窗的多层建筑,金山、舫、阁等。还有台、榭、舫、堂、馆、廊、门楼等多种建筑格式,代表建筑分别为畅远台、青雀舫、水心榭、戒德堂、清舒山馆、万壑松风长廊、丽正门等。避暑山庄做为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以树松为骨干,广植乔木,配置各种花卉形成了植物景区,以此命名的景观代表有松云峡、梨树岭、青枫绿屿,长虹饮练、双湖夹镜种植万朵敖汉莲,直做黄金铺地观的金莲映日。古树老榆、巨槐和不计其数高大乔木的大树园,一切都是巧夺天工、借景造园,也趋于于自然的古典皇家园林。
3、假山叠石。
避暑山庄的假山因地制宜、因景构图、因材施用,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有以下几种:大假山,既严格意义的假山,规模较大,不是做为建筑物附属的独立假山。及以文津阁、烟雨楼、文园狮子林三处假山为代表,楼面作山,以云山胜地和畅远楼前的假山最富代表性,依崖叠山,以万壑松风为代表,叠石成岛,以金山为代表,庭院中作为点缀的小假山,宣照斋、广元宫为代表,烘托路旁碑歇的山丘点缀如《古栎歌》碑、万树园的《绿毯八韵》碑等,池山:鼓浪屿的假山为代表,这些假山的布局形成提升了避暑山庄园林氛围。避暑山庄虽然博大,但无水就无魂,水是避暑山庄的灵魂,避暑山庄现有水面500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量的风景建筑无不荟萃与湖区,康乾七十二景,有约三十个是以水为风景主题的如芝径云提、水芳岩秀、曲水荷香、芳诸临流、水流云在等。园林用水贵在一个活字,为保证山庄水量,首先是引武烈河水入园,当年武烈河的水量完全是可以满足山庄需要。山庄的泉水也是水源之一,有热河泉,热河泉并不是单一个的一个泉,而是由众多泉眼组成。还有就是山区的缓流,也是山庄水源的组成部分。现每逢雨季股股缓流从松云峡松树岭等沟壑中潺潺而生,烟雨楼、金山、月色江声都依水而建,水心谢为分水的闸口,矗立水中,山庄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居。
避暑山庄原是清王朝独有的私家园林,解放后已面向世界开放,对于承德市民来说就如公园,必来游玩之场所,对于外地游客一来体会避暑二字,二来品味清帝私家园林的韵味,寻觅古人之踪迹。避暑山庄做为当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三
刘姥姥虽然出场只有三次,但却是贯穿《红楼梦》发展始末的人,她三入贾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王熙凤和巧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那我们便来简单的说一说刘姥姥进贾府的故事。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带着孙子板儿一同前来。
此时,年过古稀的刘姥姥因没有钱财度日,她想到了祖上和王夫人之父的交情,于是前往贾府“认亲戚”。刘姥姥拜托了周瑞家,得以平儿的引荐,才见到了王熙凤。虽然刘姥姥没有见到王夫人,但她收获了王熙凤给她的二十两银子。这为刘姥姥打通贾府上下关系,作了的铺垫。
刘姥姥二进进贾府是带着回礼前来,刘姥姥感念王熙凤给她的二十两纹银,等到家中的瓜果蔬菜熟透后,她拿着果蔬前来拜见王熙凤。随后,刘姥姥偶遇了贾母,贾母见刘姥姥和自己一般大,便对刘姥姥很照顾。在贾母的示意下,刘姥姥和众人一同进入了大观园。席间,刘姥姥用机智幽默的`语言给众人带来了无数欢乐,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位朴实憨厚的妇人。
刘姥姥三进贾府是为了解救王熙凤之女巧姐。刘姥姥很感恩多年来贾府上下对自己的恩惠,当贾府落败后,刘姥姥第一个挺身而出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不难看出,刘姥姥进贾府,如同一条鲜明的故事线索,引出了后来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底层小市民代表人物刘姥姥。整部小说中,刘姥姥作为一个外来者,她的出场兼具着多重作用。而刘姥姥进大观园则为贾府落败起了铺垫作用。那么,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二三事吧!刘姥姥在大观园中,成为了贾府上下的开心果。
因曹雪芹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场景描述的非常生动,便衍生了很多歇后语。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又或者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等。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满载果蔬而来。随后,刘姥姥碰见了正在散步的贾母,因为俩人年纪相当,很快便熟络了起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了。在贾母盛情邀请下,刘姥姥亲自体验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和众多大观园中的姑娘一起吃饭、猜灯谜、说俗语,将贾母、王熙凤等人逗得哈哈大笑。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不仅逗笑了贾府人,也逗乐了读者。
对刘姥姥来说,这次进大观园仿佛置身于一个新奇世界一般,她看哪里都觉得异常新鲜,刘姥姥眼神中流露出的惊艳和诧异,都生动地刻画出刘姥姥是位没有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妇,进而和贾府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作者借刘姥姥的观感,展示了贾府富丽堂皇的盛景,也体现了贾府生活的奢侈。
刘姥姥的作用。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最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出现对红楼人物命运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浅析一下刘姥姥的作用。首先,刘姥姥的作用为结构作用。刘姥姥身为旁观者,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与衰。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讲述了荣国府众人的关系,为接来下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盛景。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讲述了贾府众人生活的奢靡。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落魄与衰败。此时,刘姥姥化身为一名义气使者,她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其次,刘姥姥的作用为凸显贾府人物关系。刘姥姥为了进荣国府,她找到了周瑞家的,随后认识了平儿,在平儿的引进之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认识了贾母、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人。不难发现,刘姥姥几乎将贾府大小人物都进行了串联,更加刻画了各自的性格特征。比如,刘姥姥在栊翠庵喝茶时,衬托出妙玉为人心高气傲的性格特征。虽然妙玉是佛家弟子,但是她依然不具备众生平等的观念。
第三,刘姥姥还具有象征意义的作用。刘姥姥出现在《红楼梦》中,代表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刘姥姥和大观园众人说笑时,用“大火烧了毛毛虫”体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认知,也也暗喻了腐朽体制终将衰败。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四
简单来讲智能土木结构是智能结构应用于土木结构的产物,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土木结构智能化。智能结构可以说是一种仿生结构体系,集合了驱动器、主结构、传感器和控制器,具有环境适应力、结构自监控和损伤自修复的特点,甚至智能结构能够在危险发生的状况下保护自身结构不受到伤害。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提出了智能化需求,土木工程师们会将仿生功能材料融入到基体材料中,使得传统建筑结构拥有智能化的工程,人们在习惯上将其称为智能土木结构。智能土木结构出现了之后,进一步解决了结构评估的完整性、耐久性、强度和安全性等等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结构维修费用,增强了土木结构预测能力。比如说智能土木结构具有自内而外预报方式,主要的原理就是在传统土木结构的内部植入一些传感器,组成一个网络,进而对结构性能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土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良好的,到目前为止智能土木结构主要应用于了高层建筑、桥梁和大坝等工程。近几年来的民用建筑和结构都采用了大规模、高性能的分布式智能检测系统。这些智能检测系统都能够为智能大厦发展建立坚实基础,我国的智能大厦,到目前为止,我国智能大厦已经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的应用。
2.1智能传感元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中通常会在建筑结构中粘贴或者是埋入一些传感元件来对建筑物进行健康检测,在确保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对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进行更为确切检测和评价,获取最为精准的数据,从而对建筑物的命运做出判决,进行维修或者是直接报废。对于一些比较重大的土木工程建筑来说,由于其结构的修建时间比较长,设备相对来说都比较陈旧,传统传感器并不能够适应这种内部环境,这个时候选择高性能的传感器检测结构健康是十分有效的。利用智能材料、光纤等制作成传感器并且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当中已经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使得土木工程的发展史开辟出了全新的篇章。
2.2建筑工程健康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智能土木结构在建筑工程的结构损伤和健康检测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当中,建筑物的'检测通常会采用目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会利用到声发射、超声波以及x射线等无损性的检测,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杜绝很多弊端,在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中出现了破损情况,或者是建筑物的实时动态都能够得到准确检测,在满足了人们对建筑整体了解的需求之上还能够保证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比如说当建筑物发生了损伤,内部就会出现裂纹,这些裂纹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会加大损伤的力度,并且会以声速扩散,而这些都会被特殊材料制成的传感元件所感知到,让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建筑物的内部情况,对建筑物进行更为及时的整体规划,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建筑物事故的发生。
2.3现代建筑节能支持。
智能土木结构不仅仅为普通建筑提供了安全检测的功能,还能够为智能建筑提供节能技术,并且已经在实际中得到了逐步的推广使用,建筑师们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能建筑的概念。所谓节能建筑其实就是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均尽量采用节能型的材料和器具,利用智能土木结构使得建筑本身具备监测控制能力,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适当地做出调整,把建筑的自身能耗降低到最低的水准。智能土木结构为现代建筑节能提供的技术支持能够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更加有利于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3智能土木结构提升策略。
3.1提高智能传感的技术。
传感元件的应用是绝对离不开传感技术,所以提高智能传感技术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传感器就像是建筑物自身的感受器官,要想提高智能传感技术就必须要从传感技术的系统性入手,提高传感器的处理、感知、识别的能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传感器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实现整体传感技术智能化。在建筑工程当中,传感元件要保证不影响建筑外形结构,要同建筑材料形成较好的相容性,把对建筑物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提高建筑物当中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2发展智能控制集成。
智能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当于人类大脑神经中枢的最高级部分,这不仅仅取决于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的运行程序,还担负着整个脑神经的高级功能运转。在土木工程的内部安装集控系统中,能够对一些强降雨和风暴做出迅速的应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因此,相关建筑人员应该重视对于智能控制集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说,在一些强台风的天气,各地方都会重视安全预警,而智能建筑中发展集成控制就能够更加及时地对整个环境进行控制,确保整个建筑的安全。
4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产业持续增长,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社会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便利性都有了更高的期待,对于智能建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成为了土木工程的灵魂支撑。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朝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五
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百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侯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镂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六
摘要:书法艺术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赏景的说明书,又是点化景物的圣手,而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文学情趣,更是为园林造境平添了诸多诗情画意。此外,书法艺术本身具有的独立的形式美感,也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园林,是中国古代最富艺术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以来享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时期,最初的形式是“囿”,在圈定的范围内放养禽鸟野兽以供王室贵族狩猎为乐。《孟子·梁惠王下》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矣,雉兔者往矣,与民同之”即说明这一情况。这一时期园林修筑朴素自然,少事人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奢侈享乐之风盛行,竞相修建宫室苑囿,园林艺术开始发展,构亭营桥,种植花木等人为经营的形式已经显现。至秦汉时期,园林建设的规模空前盛大,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杜牧《阿房宫赋》),上林苑“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而且“离宫别馆,弥上跨谷,高廊四柱,重坐曲阁”(司马相如《上林赋》)其时由于神仙思想的弥漫,“一池三山”(东海有仙山的象征)也成为该时期园林设计的普遍形式。模山范水,开启以后园林人工建筑的先河。
魏晋时期,士人精神觉醒,审美趋于自觉,园林从秦汉时期的重规模、重宏大转向重精神、重审美。隐逸山林,享受风月,保全精神,洁身自好。山水园林给士人提供了幽游自在的生存方式。“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园田居》)便是园林生活的最佳写照。其时随着山水诗、山水画及其画论大量出现,也促进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山水诗画的流行,园林创作中,诗画入景,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特色。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将山水诗、画的意境与造园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统一。整体来看,中国园林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模仿自然到追求诗情画意的过程,在这一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古代文人,文人将内在的审美情趣通过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设一个情景交融的审美环境。诗画之外,书法艺术也是构成园林艺术美的重要元素。如果把园林看作是一幅美妙的图画的话,书法就是画面上的题跋。“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关于题跋的作用,古代画家多有论述,元代画家黄公望云:“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着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2]594明沈灏云:“题与画互为注脚,此中小失,奚啻千里。”[2]594清郑燮题《画竹》云:“以字作石,补其缺耳。”[2]598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云:“题款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2]599总之,题跋在中国画里的作用主要有点题、补充画面构成和营造意境的作用。据此观照园林设景,书法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大致符合以下几条。
一、题景。
据当代学者考证,园林题名始于宋代[3],是与宋代文人画题跋互为表里的。如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沈括的梦溪园等。而徽宗皇家园林艮岳的题名,则将这一风气推广开来。如绿萼堂、挥云厅、流碧馆、漱玉轩、倚翠楼、蹑云台等等。而唐代之前,私家园林是没有题名的,一般以所在地名名之。如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住所在辋川,以辋川别业名之。白居易在庐山的园林以“草堂”称之。园林题名不仅仅是增加文学意味,还有一个更实际的作用,那就是把混合在一起的景点区分开来,便于欣赏和言说,从而丰富了园林的内容。从这一点上看来,题名有说明各个景点的作用。一座园林通常是由一定数量的景点构成的,景点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园林之中,串联珍珠的丝线便是园林中的条条曲径。
如果没有题名,就像一篇文章不分段落,给读者造成阅读的困难,更难以体验其中的妙处。为了方便游客入园揽胜,造园家便别出心裁地给每个景点冠以优雅的名称,以书法的形式明确下来。如苏州拙政园,计有景点36处,均有明确的书法题写。像兰雪堂、秫香馆、芙蓉榭、缀云峰、荷风四面亭、听雨轩、见山楼、浮翠阁、香洲、梧竹幽居等。书法点景便于游人了解园中景点的内容、分布位置和所在路线,如拙政园“梧竹幽居”景点,该景点位于中部池东,主景是一座四面洞开的亭子,旁植梧桐、翠竹,“梧竹幽居”四字匾额为明代苏州书画大家文征明所题,既贴切地概括了该处景点的主要内容,又充满诗情画意,营造了幽雅的意境。上海南翔古猗园有“五老听琴”一景,五块竖立的湖石围着一张低矮的石桌,如果没有题名的话,观者很难有此联想,其中的意趣便无法体验。而且有些景点建筑区别不大,如果没有题名,难有一个真切的印象。再如古猗园中的亭子,就有幽赏亭、孕清亭、梅花亭、怡翠亭、孤山香雪亭、嘉树亭、仿雪亭、荷风竹露亭之多,没有题名,难以区别。所以书法题景,首先是区别不同景点的作用。
二、点睛。
园林书法的作用又不止于题景,还有聚集景物,点其精神的作用。园林专家陈从周说,造园如缀文,园中大小景点,各各不同,错落有致,方显有味。或以石胜,或以水胜,或以花木胜,或以亭台胜。诗文书法乃景点之眼睛,如美人之目,彰显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而缺少题写的景点,终难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又云:“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何以得之?有赖于题咏。故画不加题则显俗,景无摩崖(匾对)则难明,文与艺未能分割也。”所以园林景物的客观美还必须借以文学化的题咏加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样客观和主观、实景和虚境、外物和内心才能交融起来。欣赏景物的感受因为有了富于诗意的题咏而更加丰富多彩。如拙政园“兰雪堂”后面的“缀云峰”,乃是一座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以“缀云”二字命之,既突出其高度,又富有文采,充满诗情画意,极大地拓展了游人的审美空间。在拙政园“秫香馆”的西南面,隔溪有一土山,山上有一长亭,取名“放眼亭”,因白居易诗“任头生白发,放眼望青山”(《洛阳有愚叟》)之句,顿使一寻常的亭子生色增香。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位于湖中的岛上,三面植柳,四面环水,夏日荷香四面,风吹香动,此景醉人。亭上悬挂书法对联一副:“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真是妙极。陈从周先生说:“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而联对文辞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试想杭州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如果没有这样如诗如画的点睛词语,恐怕逊色不少吧。
三、造境。
在园林建筑中,书法既有多彩的艺术形式,也有雅致的文学内容。可以说书法和文学互为表里。张怀璀《书断》曾说:“文章之为之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在园林设计中,书法以其独立的艺术形式,生发着文学性的内容。如果说“点睛”是以园林中的实境为依托的话,那么,书法对园林艺术中虚境的营造与渲染,更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作用。宋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园林中看似平常之地,一经书法的题咏,便有声有色,境界全出。如拙政园“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观者如果慢慢加以品味,仿佛可以感受皓月当空、清风徐徐的夏夜之美,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以虚境表现实境,极大地丰富了审美感受,这要归功于书法艺术的造境作用。
再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使这座扇形建筑充满诗情画意,观者似乎看到一位古雅的文士在清风明月之夜,独坐小亭,静享天地之乐。而倚虹亭廊柱上悬挂着的一副楹联,更是将虚境生发的有生有色,“婆娑青凤舞松柏,缥缈丹霞聚偓佺”,苍松翠柏之间青凤飞舞,绚烂缥缈的云气之中仙人们欢聚,境界奇妙而祥和,一派幻境。大大开拓了景物的文学意境。再如,《庄子·秋水》有濠梁之辩,表现庄子个人体验的游鱼之乐,充满着智慧和趣味,园林设计中用这一典故生发意境的不在少数,如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颐和园的谐趣园的“知鱼桥”、香山静宜园的“知鱼濠”、圆明园的“知鱼亭”、北海公园的“濠濮涧”,都很好地拓展了景点的意境。由此可见,书法在园林艺术中的造境作用十分巨大,园林审美意象的生成离不开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联想与想象的作用。由于书写内容是诗、词、歌、赋、曲、文等形式,在联想与想象的作用下,使书写内容的意象更为丰富多彩,又在此作用下形成了具有典雅、优美的意境。
四、生色。
园林设计中,书法成为山水、建筑的眉目,为其注入了丰富的文学和审美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了眉目和精神,景点才富于生机和活力,才拥有主题和灵魂,才有风雅的文化氛围。但不容忽视的是,书法艺术还以自身独特的'形式组成了园林内容的一个部分,为园林的整体美添彩生色。书法是造型艺术,组成书法的点划、线条、墨色、结构、章法、书体都具有独立的美感。园林设计中的书法,虽然书写的载体变为竹、木、金、石,但仍然遵循书法美的特点。
一是点画、线条之美。关于点画、线条,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里孙过庭用自然界事物的千变万化来形容书法艺术的点划之美。在园林设计中,书写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书法笔划的长短、轻重、刚柔、徐疾、肥瘦、枯润,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园林中的建筑的线条、花木的姿态、山水的性情交相互应。更容易引发观者的想象和联想,进一步丰富园林美的内容。
二是体态之美。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和书风,也积淀了不同的审美内涵。篆、隶、草、楷、行,体态各异,褚、虞、欧、颜、柳风格不同。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即是讲不同的书体给人的感受不一。在园林书法中,篆书古雅凝重,隶书宽博敦厚,草书奔放驰骋,真书端庄规整、行书流利婉转,给园林空间营造了不同的审美情调,或典雅、或庄重、或清新、或飘逸。拙政园匾额“塔影亭”,颜体楷书,厚重沉雄,富有气势;“别有洞天”,以隶书写之,雅致从容;“与谁同坐轩”,篆隶兼施,夸张变形的书体,充满着清新和俏皮;“芙蓉榭”以行书入笔,秀雅文静。而远香堂楹联“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莳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以文雅的王体行书书写,宛如行云流水,隽永秀丽,意趣蕴藉。“荷风四面”取自清代文人、书画家李鸿裔的《柳堤》诗句,“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将弱柳拂桥,荷香醉亭的美妙一一道出,匾额书法承续诗文之美,以儒雅流美,沉着婉转的行书表现,线条流畅饱满,结体雍容大方,给人闲适、清雅的享受。
三是内涵之美。书法呈现的不仅是一种视觉形式的美感,还是民族文化积淀的视觉符号。书法形式凝聚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哲学思想、审美习惯。民族文化的刚与柔、阴与阳、虚与实、有与无,都凝聚在书法艺术里。书法里面的“计白当黑”原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辩证法。园林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给中国园林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总之,书法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赏景的说明书,又是点化景物的圣手,而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文学情趣,更是为园林造境平添了诸多诗情画意,此外,书法艺术本身具有的独立的形式美感,也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24.。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49.。
[4]陈从周.梓翁说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七
一、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
(一)传统绘画中“留白”技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和独特的创作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规定性的视角,文人骚客作画只是兴致所至,没有空间局限,任意角度都可以对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在构图布局上讲究的是画面整体性的逸致和美感。“留白”灵活自由的构图方式实现古代文人画家这些作画目的。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常用技法中,“留白”与“负空间”以及“空白”这些定义频繁出现,设计师通过对整体布局、空间空白、色彩渲染、尺寸字体等使用来定位视觉焦点,从而达到突出设计主体,夺人眼球,传播设计理念或者产品特色的目的,可见留白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要素。
尤其是国际大牌产品在定位品牌文化时选择的设计通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简单背后却又直击人心,形成十分高级而简约的美感。无印良品从创立品牌以来一直主张“lessismore”的设计理念,这句话出自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就是尽可能地简化一切加诸在产品上的装饰,讲究回到物料最原始的本来面目,反而能够发现更多、更广阔的美感,这同时也是艺术史上极简主义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留白给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在设计中追求“简约”的美感,是通过不断地进行减法来实现的。在去掉繁复的信息叠加之后,所出现的大面积的安静的空白就是留白,留白便是“简约”的载体。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线描”技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尤其是国画中的工笔画,对线性思维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线的艺术”。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表达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线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就是“以线存形”,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作画时,线条就是他们造型的基础,娴熟且细致入微地运用线条考验了作画者的功底,进而表达深刻的情感思想。
中国现当代平面设计对线条的运用师从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采用最传统的造型技法的古朴风格运用到平面设计的风格中,别样的体现现代人对艺术美的追求。在国画和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古代画师对线描技法的运用有着一套严密而精细的手法,无论是工笔画丝丝入扣的线描,还是水墨画墨笔线条流畅挥洒,都是古代文人在作画时或直抒胸臆或婉转传情的深刻体现,能让观者在面对作品时直接感受到创作者创作时的心绪变化,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实质。经典的画作不论是哪个年代的欣赏者鉴赏,都能通过线条的曲折波动感受到创作者的意趣。
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有千万种的变化,曲直波折,虚实变幻,由此构成的图形世界能够更加多元化地表达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需求,具有线条感的设计作品在观者的印象中更加具有现代性,具有强烈的现代艺术形式美感的印象。将绘画中的线条融入到设计中,为现代设计打开了更高阶的大门,让现代设计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另外,将传统中国画运用线条的飘逸感到现代设计作品中,能够打上中国特色的印象,更加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水墨画审美风格。
(一)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中对中国水墨画构图和意境的运用。
中国画是一种“意象”艺术,“意”起着支配作用,“象”从属于“意”,以“意”造象,一切以“意”为之。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构成法则,也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法则。悠远缥缈或情感流动的意境,通过一定的精心设计构图,变成动态的可以无限幻化的云天、岚雾、江河、池沼等,既有传统的中国风,又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意境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画面构图的意境化,可以使画面设计空灵有生气,使有限的直观画面充满诸多想象,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效果,满足现代人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现代艺术设计优秀作品中对中国水墨画虚实结合的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水墨画的画面营造,在表面意象的刻画下,追求的是“意象之外”的意义,也即意境氛围的追求。要实现一定的意境氛围,就要通过调整画面景物的虚实关系。水墨画虚实的体现一般都是以“留白”“计白当黑”“以实观虚”等绘画理念来构成的,空白和虚景的运用能让画面更加富有空灵的感觉,也能给观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图中,平衡好虚实关系一样很重要,实物多了,显得画面拥挤,信息太多反而过于纷杂,就要善于“实物虚化”;虚景多了,又会显得整体涣散,不能突出主题和重点,就要善于“虚物实化”,找到虚实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空间上的合理安排,才能使整体画面活泼又不失重点突出,并且能营造逸致飘逸的中国风。
中国画中的水墨风格是在平面设计风格中运用得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水墨风能够充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使得要突出的对象描绘显得“似又不似”“似实而虚”,从而能在一定的意境中突出对象的神态。现如今涌现出很多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在营造意境时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风格的取向可以说是现代潮流的风向标了,设计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诸如色彩、工艺、材料等,设计作品通过这些物料的选择取用,能透出更深层次的一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的潮流、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念的更新等上层建筑的建设。
中国传统绘画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艺术,其背后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设计获得具有中国特色风貌的文化宝库,能够让中国设计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绘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创作者以独特的东方视角以及审美思维来充分阐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水墨画、工笔画等国画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细腻、追求人的.内心世界开掘的精神,国画中对于意境的追求、力透纸背的画法等都能够为艺术设计者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
中国传统绘画所体现出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涵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礼治精神与人本精神等,使现当代中国艺术家和艺术设计者得以在世界艺术舞台崭露头角。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八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我国古典园林中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设计,天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合一代表人与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天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其意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先贤的天人之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真、美、善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而正是这种思想开启了崇尚自然、追求质朴之美的设计行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群体美、环境美、自然美的三者合一,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之美,体现了设计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像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九
中式古典园林受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内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内敛的特征,多为半封闭的空间形态,注重内部的统一和协调,常以较大的水域作为园林的中心景观,四周环绕布置回廊、亭榭等建筑物,向心、内聚的感觉十分强烈,视线迂回曲折,妙趣横生。西方古典园林多受理性集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了外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西方人开放直白的特征,呈现外向型、离心、扩散式的空间形态,注重外部统一与整体的协调性,体现着形式美与秩序美,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综合运用并反映在园林景物的`造型之中,将园林的主要景观直接呈现在游人的眼前,没有隐藏或躲闪,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2。2造园手法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审美差异与使用功能差异,即便是古典园林中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道路,在设计建造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古典园林中道路的建造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具有曲折性,通过各种“曲廊”的穿插与组合将各个分散的建筑单体要素有机地连着成为一个整体,具有“曲径通幽”的奥妙;而受西方理性哲学思想影响的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中,不论是主路还是支路,都具有笔直的特点,完全依赖横纵轴的水平十字交叉,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发散性的几何布局结构,更加鲜明直白,不仅为了追求功能与效率,还追求空间的拓展性,与外界环境想联系。对于水景和植物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差异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更多的是“灵动”,体现着相互依托、相互倚借的关系,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多为喷泉等,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对于植物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多为依据园林大小,考虑树木与周围环境间高低疏密的关系,在树种上多选棕树、女贞等耐阴耐寒的植物。西方古典园林中树木的设计多将植物人工修剪成形态不同的几何样式,更具规则性。
3结语。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均具有供人消遣的共性,在中西方文化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但由于气候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气息的不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又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当代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理解这种差别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思量,在借鉴西方园林设计艺术的同时,找寻并更好地传承本民族艺术精神,将古典园林艺术的魅力发扬光大。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
因此,它对理解园林方案非常直接,在构思的每一个阶段中,它对开拓设计思维,提高设计认识,变换设计手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电脑效果图以它所具有多视角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实的环境和对复杂细部的表现,吸引了园林师和业主。作为立体形态表现的园林效果图,它和园林实体是一种准确的缩比关系,因此,设计师在构思中,可以首先在三维模型上推敲各形式要素的关系。
因此效果图应该渗透于园林设计的全过程,而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总之,园林效果图应该成为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思考、推敲和修订的过程。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一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下面小编收集的中国园林艺术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提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不得不说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规则。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则是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描述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态美,不受限于地理环境,既可小中见大又可大中见小。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既然是“似”,那就不是“同”,造园更是如此。仅是通过表象的相似而引出内里的思想。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之美。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要创造园林的意境则要意在笔先,首先要立意。造园还要因地制宜,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了“相地合宜”的原则。任何造园“立意”不能脱离客观的既然条件,完全凭主观意愿去想象。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思想方法可以用恽南田的话来概括,他在其著作《南田论画》中这样说:“境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2]。这也正是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的园林山水不拘泥与自然山水的外在形式,大胆而又自由地摆脱对外界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创造出以小见大,寓有限于无限之中的象征性自然,显现出自然山水精神的空间意象[3]。这就是“离形得似” 的“神似”之作。但是这神似并不是造园家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加以他们自身的深刻感受而成。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就是要让观赏者在游园时,通过景语的媒介作用,获得体验与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同观赏对象进行心灵的悟对与交流,由情景交融达到身心愉悦乃至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体现可通过浓缩自然山水创设“意境图”、预设意境的主题和语言文字等方式来体现。
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几何形园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天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中国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创造“咫尺山林”。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
3.意境并未预先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借助景题、匾、联、刻石等文字信号,用象征、寓意、联想等手法,表达情操、理想、哲理等。如南岸区滨江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对于各个亭的命名。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二
中国的园林建筑形态多样,其中,苏州园林就是典型代表,本文就以其作为范例,探讨其中存在的生态智慧。就宏观视角而言,该园林的设计是以整个苏州古城的规划观念为根基,因此其城市建设的生态理念也具有相应的探索价值。苏州古城迄今已有2500余年,其老城城址一直没有搬迁,深受世界瞩目,其将生态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城市的生态循环由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系统所完成,河道的水源为当地民众供应了必备生活基础,而且可以将污染的水排到城市之外。另外,土壤、水质、大气成分都受到水网的布局的直接影响,并且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同时城市的温湿度、空气、生态环境等也受到水网布局的影响,促使各个要素充分发挥生态功效,以推动古城良性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建造也深受整体生态理念的影响,相应的元素充斥在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首先,就设计思想而言,水是园林的必备物质,苏州园林对于水循环的应用恰如其分,不但将鲜活与悠远的文化内涵加以充分展现,而且对园林当中的植物进行灌溉,对于气候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以进行蓄水和排水。所以,就算长期阴雨绵绵,园林的小道上也极少出现积水现象。其次,该园林的构造极为特别,呈现为孔隙状,一切设计以“曲”为原则,而尽可能避免出现“直”。园林艺术比较注重面积的使用效率,追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与众不同的景象,此类设计都是为了使此类空间和自然产生最大程度的互动,确保具有充足的光线,空气可以自然流通,为民众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植物在园林当中占有较大的面积,并且对自然的多样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仿造。丛林遍布、类型各异、仿若天成,同时按照每个位置的不同对植物的设置也各不相同,从而使植物可以茂盛生长,打造出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象,并且为生活于其中的各类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如此一来,庭院里的生态微循环系统得以成功建造。最后,对建筑废物的合理应用,譬如细石和碎瓦等,用在小道建造当中,从这些都可以发现古代民众在建造园林的时候纵观全局,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改革和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建设课程,开展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相关的项目,而且需要给课程建设出谋划策,紧密联系课程建设和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本文简析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着重分析色彩构成的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效果,同时把色彩构成作为实例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对策,以培养出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
重要性色彩的构成主要是根据构成的原理,把色彩按照一定关系法则调配与组合出与美好的色彩关系相适合的色彩构成。它主要由色彩生理性、物理性与心理性着手,深入研究色彩调和与配色原理,同时经位置、形状与面积等搭配的关系,分析色彩构成的规律,以提升色彩的敏感度。主张由科学角度去研究色彩,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色彩,但是学生只可以掌握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理解色彩构成真谛。色彩构成的课程强调的是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改变学生传统思维,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理视觉的规律。
二、色彩构成的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色彩和心理、色彩基本的原理、色彩调和、色彩混合以及色彩对比以后,可以完成与色彩构成相符的作业。然而,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也不积极思考各种知识间的相关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固有的色彩知识进行学习,而且需要重视后续学科延展性。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需要在专业课程中结合色彩构成,具体如下。其一,使学生在杂志社寻找服装模特的图片,然后复印成规定图片,进行剪裁。其二,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同类色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互补色色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强度比指的是高纯度的色彩对比,而弱对比则指低纯度的色彩对比。上述作业不仅考验了纯度、色相与明度对比的关系,而且考验了学生掌握冷暖与鲜灰调的情况。同时需要学生配置图片中模特服装色彩,但是这个过程要学生重视的是色相的对比准确性,服装和模特之间色彩搭配的关系协调性。其三,在搭配好色彩的整体关系以后,需要重视细节搭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练习服装花纹、衣服配饰以及头饰等色彩的配置。
三、把色彩构成作为实例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对策。
1.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1)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水平与能力属于课程建设关键因素与前提,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有自身特色,加之存在职称结构与学历偏低的问题,所以在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时,需要分析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情况。在建设色彩构成的课程过程中,需要从崇高的职业道德、学术的水平高、结构科学合理以及教研能力强等目标着手,建设一支高学历与高职称教师队伍。学校还要实时组织教师去国外交流学习,提高教师团队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2)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顺利地进行。在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时,不仅需要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而且需要落实与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的项目,给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联系课程建设、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以及地方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系统,确保课程建设正常进行。在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教学成果,发表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对阶段性课程教研成果进行总结。
2.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的建设。
(1)建设课程教材。教材建设与课程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教材属于课程教学前提。现阶段,我国教材的出版业发展比较迅速,艺术设计的基础教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范围比较广。尤其色彩构成的教学建设情况比较好,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选择教材时,需要按照学校艺术设计的专业适用性,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色彩构成教材。另外,在应用教学的环节中,需要加设色彩、设计等周边辅助的教材,应积极进行电子教材的建设;还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对色彩构成的课程讲义进行编写;对色彩构成的课程教材进行改编;拓展艺术设计的专业教材知识;对色彩构成作品库与习作集进行收编。(2)建设实践教学。学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近几年,在应用与理论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均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新时代。相对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属于一种新专业,不管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还是相关项目实施,都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就目前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无法与新时代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置,对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有机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应用性与综合性强特点,对课程实践的教学环节进行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艺术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建设。
(1)重视知识综合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合作精神。由于色彩构成的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学生在学习基础原理与理论知识以后,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实际创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色彩构成形式美的法则、色彩应用方法当作主导,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明确创新的重要性,教师还要评价学生创新情况。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5~6个人组成一组,通过课题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经课程实践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使得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一套设计的作品,教师还要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对学生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锻炼,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2)对艺术设计的科学教学手段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在传统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只可以被动地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可以采取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只可以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限制,增色训练实践、课堂交流与作品鉴赏等环节,实现学和教共同进步的目标。此外,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把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必要时鼓励学生结合色彩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广告、环境艺术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的专业中,均可以应用课程结构建设与延续性教学的手段,改善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创意发挥,调动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而培养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四
早在千百年前,园林艺术就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每个地区和民族的园林文化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当地的人文地貌。同时,其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载体,汇聚了建筑、自然与美学等多个元素。本文以生态作为切入点,对园林艺术的生态智慧进行深度探究,并展开详尽阐述。
1.1自然崇拜。
就大自然本质而言,其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具有较佳的修复性能,从某个角度来看,园林建造是人类对自然的崇拜的产物,它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早在明代时期,著名的园林设计家计成就对园林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提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将自然作为一切设计的基础及核心。自然景观是园林的根基,在造园的时候,山、水、建筑及花草树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约有四分之三都是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充斥于园林艺术的各个角落,所以其中涵盖生态的理念也不足为奇。
1.2建筑生态观。
建筑是园林艺术中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它是一种处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微观环境,出自于人类之手,其不但会对人类产生功效,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功效,对于应用者和周边环境都会产生影响。关于建筑的生态观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我国劳动人民发现,在中国古文化当中,十分推崇人和自然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而这样的理念一直延续到当前,并且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都有所体现。在汉代时期,王莽就以国家部门立法的方式对民众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将自然的元素体现在各自的院落当中,园艺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由此可见,自然生态环境自古以来就被作为文明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风水学对于我国传统建筑当中的生态学有着较为全面的阐释,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态智慧。觅龙、察砂、观水与点穴是风水的四大关键,其中,察砂指的是在对宅院进行建造的时候不但要找到山脉,而且还要将四周的状况考虑在内。古代的科学技术有限,对于风雨雷电都无法应对,然而古人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即相生相克,在选址的时候要求周围的小山可以将风隔挡,从而使住宅更加安全舒适。观水,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同时也将基本的'生活条件纳入思量范畴,水是万物之源,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而古代民众对于水也有相应的要求,必须甘甜清澈,以确保身体康泰。貌似神秘的风水学在这样的解释下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理解,其本质就是古代民众的经验,其源自于民众对宅院四周环境的生态体系的重视和全方位规划。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愈来愈多的民众走向城市,和自然接触的机会愈来愈少。风水学在主张建筑四周自然环境的适宜及精神的舒适度的同时,将朝向、风向等也纳入考虑范围,对于建筑四周的人文生态环境特别重视,并且将生态循环措施及发展策略列为关键,我国的许多古建筑的设计都体现出这一点。部分关注中国风水文化的外国学者之处,中国在古代就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将生态理念和自然模仿中的生态元素加以完美融合,从而体现出园林艺术的生态智慧。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五
1.1在地形地貌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对于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来说,地形地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园林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如何根据当下城市发展的地形地貌特点来进行专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园林设计,是园林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在进行园林艺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环境本身独一无二的美,在不影响自然美感的情况下进行园林设计,保证其与自然环境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从另一方面来说,园林设计师还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和相关情况去进行分析、判断,保证园林景观设计能与自然环境的大背景巧妙地分离,使其整体看起来更加整齐划一。除以上两点外,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点考虑由于地形地貌原因而给游园游客带来的各种问题,应该更好地保证其能够顺利行走,在保持生态美感的同时,应避免因为路面不平和过于坎坷而造成游览障碍。
1.2在园林植物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园林植物的生态形象直接关系到园林设计整体情况的好坏。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园林设计中主要有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和观景植物三种,还有一些类似于绿地、园林和风景植物的经济植物和防护植物等等。就总体情况来说,现代园林设计师习惯将园林植物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味道、姿态等相关标准来进行划分,在对园林进行植物挑选的时候,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美感的完全展示,设计师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植被的选择,在进行植物摆放安排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尽量使植物能够整齐划一、有规则地进行排列。此外,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植物摆放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与整体大环境所要表达出来的主题相关联,根据每种植物不同的形态、颜色和质地等等进行划分,尽量做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和中心。例如,现代社会园林设计师们为了更好地突出园林景观的层次性,通常会选择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进行混合种植,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能够优势互补,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机勃勃,更好地展现生态美。值得注意的是,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可以划分为点植和丛植两大类别。所谓的点植,主要就是指在植物配置方面只有几棵花木适合摆在厅堂前面,用来进行房屋环境的点缀,在摆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应该选择大小不一的花木,切忌同等大小的平衡摆放,这样会破坏美感;所谓的丛植,主要是指棵数较多的花木,在摆放的时候应该根据大环境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切忌将其根据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样式整齐摆放,而要突出其生态美感。
1.3在水景设计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水景设计是现阶段园林植物的一个灵魂式的、核心的要素,对于体现园林整体设计的生机和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赋予园林设计以生命力,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园林景观的整体情况和设计风格,注意水景景观的选择和布置,要与整体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在选择水景景观时还应该更多地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保证水景设计的正常运行。例如,现在我国有很多城市存在着严重缺水的情况,因此,相关人员在该地区进行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减少在该地进行水景景观设计,而且应该选择那些防风、防尘性较好的水景景观,以便于其长期的存在和发展。在相对较为安静的园林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园林设计中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优美的意境,是为了更好地陶冶情操。而在一些比较热闹、人流量较大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样式的新颖和多样化,要能够更好地调动游客的情绪,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除了上述内容,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与园林景观的整体建筑类型相符,注意到其远观效果,在突出该地自然特色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不同水景景观的设置。在进行水生植物种植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特性进行深水、中水和浅水等配置,保证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2结语。
本文从生态园林的重要作用入手,探索生态美思想在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从地形地貌、园林植物和水景设计这三大方面探讨园林设计中生态美的形式,强调在坚持“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进行生态园林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综合把握和考量整体设计风格和城市特色,将自然景观和园林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充满美感的生态园林。园林的美是人们生活质量的真实写照,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六
在家庭建筑当中运用生态策略可以使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就当代家庭来说,借助对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将多个自然能源加以科学融合,规划出较佳的布局,从而使民众的居住环境生态环保。3.2外部改善生态大环境园林艺术充分展现出生态策略的重要性,就外部大环境来说,对于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十分有利,在四周的环境里融入相应的设计思想,有效借助四周的自然资源,譬如风能等,不但可以使外部污染降低,而且还可以节约能源。除此之外,一旦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足够完美,那么就会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四周的小气候环境受到正面影响,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居住舒适度,推动城市的长久健康发展。
3.3生态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引发心多新的问题,譬如环境污染就是当前全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同时,建筑垃圾也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勿扰。自从我国提出要创建绿色生态城市依赖,超过五十多个城市申请建造生态城市,而全国以生态、低碳为发展方向的地级市则高达259个,而提出上述申请的此类城市为233个。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新常态。园林艺术当中的生态智慧指出了一条良好的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建设生态城市而言具有极佳的借鉴性。当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事物和词汇,然而促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将传统的生态观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结合,将生态元素融进所有的建设当中,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居住体验。
4结论。
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生态价值观以天人合一为核心,而园林艺术里的生态智慧恰好将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其同时也是我国民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的真实展现。当前,环境污染愈演愈烈,能源也不断较少,若想使人类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创造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合理运用生态智慧策略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理念,值得大力推崇。
参考文献。
[1]陈宓,梁卫格,苑韵.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生态美学智慧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七
本文由自我介绍网提供参考阅读!
各位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我是***大学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大家展示自己,本人做事认真负责,性格开朗,勇于迎接新挑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处事能力,专业知识牢固,爱好广泛。
各方面动手强,踊跃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生活方面,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且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任职班文娱和组织委员期间,认真负责并与班其他干部积极组织全班开展各种有益文体活动,多次成功组织全班的主题班会和校内外各种活动,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在大学生活的假期里,积极寻找相关专业的'实践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植物生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解决此问题的现代园林植物生态设计对策。
关键词:现代园林;生态设计;环境污染;植物。
在新时期,如何合理利用绿色植物对环境的生态作用是园林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科学。园林植物生态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的高生态价值,还要在强调生态价值的同时,追求其功能、景观、文化以及经济价值。它不仅以实现当代人类的需求为目标,还考虑其他生物以及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追求生态、功能、景观、文化、经济的多种价值,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最佳。
但由于在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园林工程生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园林的生态与整体效果。因此,只有分析其中原因并予以解决,才能使现代园林中的植物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绿化、美化及生态功能,提高园林工程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当前现代园林植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设计是首要步骤。近几年的园林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设计作品仅投其某个领导或业主的喜好,不考虑当地的地形、人文、气候等客观因素,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植物选择上不能充分考虑其生态习性,使园林建设在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后,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设计不考虑实地位置及周围环境,采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有的设计植物品种没有特色,缺乏创新意识,造成植物景色千篇一律,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的需要;有的设计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仅凭实践经验,对设计作品的思路、布局未进行认真、清晰的分析,对植物配置的原则、比例及生态作用未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导致设计不符实际,布局不合理;有些绿化施工队伍无施工资质和施工经验,带来了如绿地积水、苗木死亡等诸多问题,严重破坏了绿地的观赏效果;当前绿化施工打破了传统的施工季节,为了完成任务,反季节栽植处处可见,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树木蒸腾量高,成活率低,往往事倍功半,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
2、现代园林植物生态设计的对策。
2.1确定生态的设计计划。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首先要创造意境,达到情景交融。园林设计作为艺术特征具有创造性,反映生活,鲜明、生动、准确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将建设对象的“形”和想表达的“意”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画中有诗的境界。其次要将所有设计的内容定位准确。融合各种先进文化、学科,突出特色,展现自身风格魅力,甚至一种政治、文化态度。第三是现代园林设计与城市绿化总体规划相结合,从形式和布局上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从规划角度出发,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线、面相结合,各生态绿地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第四是在设计前必须要进行实地准确的勘查测量,充分掌握实地的气候条件,并根据不同的绿地功能需要,突出设计特色,本着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过分追求自我、新鲜、奇特,应做到乔木、灌木、植被的比例搭配,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效益,创造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
2.2现代园林中植物的生态设计配置。
2.2.1植物的选择。
植物选择是整个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选择有助于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co2、释放o2、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行道树主要的功能是遮荫,前几年,很多园林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时,往往忽略了植物的此项功能,行道树大量采用大王椰子、假槟榔等棕榈科植物,到了夏天,无法遮挡烈日,所以近几年深圳的一些小区都把原来栽种的棕榈科植物换成遮荫效果好的阔叶树木,从而体现了设计功能。又如防护林植物的主要功能是防护,所以防风林要选择抗风性强的木麻黄、海檬果、棕榈科植物、红树等;防污染的林带要选择抗污染强的植物,如夹竹桃、樟树等。植物选择还应根据园林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安排。若营造具有亚热带风情的园林景观,必须配置大量的棕榈科植物、热带景观植物以及色彩较为绚丽的花灌木;若营造加勒比风情的园林景观,则以水景和棕榈园林为主题,在设计上充分结合生态海景的`四大元素,创造棕榈园林、水体等环境景观;若营造地中海风情的园林,则要设定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亦或是地上、墙上、木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若营造西班牙风情的园林,则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多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十九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园林艺术的论文篇二十
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卖国条约。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