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论文文献范文(19篇)
没有总结,我们只能在经历中迷失,总结可让我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参考资料,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这些精选的总结样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或许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一
论文摘要: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阐述了rtk的`原理、系统的组成以及应用范围特点,并对应问题分析。
关键词:gps、rtk、城镇测量、控制。
一、引言。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无线电技术和gps测量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组合系统。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rtk定位精度高,它可以全天侯作业,每个点的误差均为不累积的随机偶然误差。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其在城镇测绘中应用愈来愈广泛。
二、rtk技术原理。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原理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rtk测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rtk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rtk技术的应用范围。
1、城镇地籍测量。
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测量界址点坐标,以gps基准框架网点为基础,架设gps基准站,可以同时使用1+2工作模式,用两套rtk流动站进行测量。流动站在第1次测量时,在一已知点上作rtk测量,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点进行比较,从而检查rtk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及基准站坐标输入是否正确,将rtk获得的所有界址点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计算机,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界址点图形信息,准确地制作宗地图、地籍图,计算宗地面积等,建立地籍数据库。
2、城镇土地勘测定界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补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并且可以与电脑软件连结,金融学论文建立数据库,随时调整用地面积。
3、市政线路工程放样。
rtk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线或电力线路中线放样,放样工作只需把基准站架好,移动站一人就可操作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中线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无线电蓝牙手薄中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也可按中桩号进行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按屏幕上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达到要求为止。
4、航测外业中的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要布设大量的导线来测量部分平高点,内业再进行空三加密。采用rtk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架设基准站,(若测区内或测区附近无高等级控制点,可先加密),流动站直接测量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不易设站的像控点,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等间接的方法测量。像控点的精度要求对于rtk测量来说是不难达到的。与传统作业相比较,它不需要逐级布设控制点,缩短了作业时间,因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5、城镇建筑规划红线放样。
建筑物规划放线,放线点既要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放样精度要求较高。使用rtk进行建筑物放样时需要注意检查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对于短边,其相对关系较难满足。
在放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点位的pdop值,如果pdop值大于1.5的情况下,强制测量则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点位误差。在pdop值小于1.5情况下,用rtk进行规划放线一般能满足要求。必要时,用rtk在建筑周围放适当的控制点,配合全站仪和钢尺来完成。
6、城镇控制测量。
为满足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城镇控制网需要控制面积大、精度高、点位多。城镇中的等级导线网控制点大多设立于地面,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用全站仪布设的导线测量,要求点与点间必须通视,大致等距,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需观测结束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重测。应用rtk技术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随时知道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7、其它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rtk技术还可用于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水域测量、城镇管线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方面。用rtk测地形时可不用布设图根控制,仅依据少量的基准点,即可直接测定地形地物点坐标,用专业测图软件,通过电子手簿记录和现场草图绘制,由电子机算机即可实现数字化测图。在矿山测量中可进行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放样与联测,为地质普查和详查矿区提供及时可靠的资料,避免以往因视线不通影响的大面积砍树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麻烦。
四、rtk的精度分析。
rtk技术是采用求差法降低了载波相位测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及接收机钟差和卫星改正后的残差的影响,使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一般rtk标准精度为:平面位置10mm+2ppm,高程为20mm+2ppm,通过对此仪器的实践和应用,完全能达到此精度。
1、平面精度:在5半径公里的范围内,观测结果能达到较高精度,(用全站仪检查其中误差在5厘米之内),只要接收的卫星达5颗以上,获得固定解就能达到标准精度。
2、高程精度:当卫星个数超过5颗,精度因子在2以下时,观测精度最好,在2与4之间时,略有误差,但能达到标准精度。
五、rtk测量中应注意的几点。
rtk在控制测量以及施工放样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传统的测量仪器的相比,它有着省时省工且精度高等特点,但其在碎部测量中的还有一定的限制。应注意:
1、作业过程中,基准站选择要在比较中心、位置空旷开阔的至高点上,且周围无磁场的影响。
2、对于一些要求高精度的点位,必须使用三脚架或快速对中支架,提高对中点精度。
3、为确保精度的可靠性,移动站和基准站距离不能太远,应控制在2公里之内。
4、在作业区应避开建筑物密集,大面积水面、高压线等观测信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严小平,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勘测,2003,3。
[2]王国祥,梅熙,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四川测绘,2001.5。
[3]闫志刚,张兆龙,gps-rtk作业模式原理及其实用技术,2001。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二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11月16日)。
居住地:武汉。
电话:15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7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位:射频器件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目标地点:武汉。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射频器件工程师。
工作经验。
/11—/6:xx有限公司[7个月]。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工程部射频器件工程师。
1.负责射频相关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实施。
2.制定和建立开发流程。完成相应产品相关文挡的'拟制及评审。
3.射频器件的新供应商、新元器件的审核和评估。
/7—2014/9: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工程部射频器件工程师。
1.和结构生产等部门密切协作,保证整个产品的相关目标按期实现。
2.项目量产后支持和维护生产线,解决与射频部分相关的问题。
3.为其他部门提供所需要的射频技术支持。
教育经历。
证书。
/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本人诚实守信,工作严谨踏实,认真负责,处事机灵。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共事协作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三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史(071200)。
研究方向:中西科技思想比较、科技思想史、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文化与科技战略。
公费名额:若干。
华南师范大学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始于华南师大建校之初,并于2003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全国墨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农史学会副会长黄世瑞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技术史专业先后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目前承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内《蚕桑卷》的编撰工作。
科学技术史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科技史文献学》、《中西科技思想比较》、《科学思想史》、《技术社会史》、《专业英语》、《古代汉语》、《科技史研究方法》、《科技史文献选读》等。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多任职于教育机构、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和新闻机构等。
本专业接受文科和理科知识背景的考生,有调剂意愿的考生,请尽快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2009年4月14日前(含当日)提出调剂的网上申请。
注:拨打联系电话,遇到无人接听的情况时,请发送短信说明自己的名字和研究生考试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四
时间过的很快,大学生活就快完了,同时也面临着步入社会找工作的事情。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感觉自己学到蛮多的。不仅如此,我也深刻的认识到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很是重要。下面就是自己对光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的一点认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点偏理科。学习起来确实要花很多时间去专研。主要是学:光学、电子学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在教学计划中,讲的是毕业后能够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光信息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光通信与光纤传感器件。
光纤光缆,光电子材料,集成光电子器件,光电元、器件,光纤通信器件、光传输、光接入、光传送网产品、光纤数据传输设备等。
我国现有光纤通信企业320余家,其中光纤光缆193家,光电器件46家,光缆材料和配套件企业22家,通信专用仪表9家,光通信传输设备50家。产值240亿元,销售额262亿元。“十五”期间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重点为光传输、光接入、光传送网产品、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五个方面。
2.激光器件及应用。
包括激光器件(光纤,半导体、固体、气体、准分子及其它),激光加工,激光全息,激光医疗仪器,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跟踪,激光制导,光学陀螺仪,交通控制系统,光导航设备与系统,目标指示器,干扰发射机和通信设备等。
微电子学是一门极为活跃的新型学科,也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微电子学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激光器的研究应用、传感器的研究等的当代热点研究领域,都是微电子的范畴或者与之紧密相关。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业的基石和发展动力。
授课的内容理论与实践兼顾,立足于应用又富于创新。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近代物理、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微电子工艺及测量实验等。要求学习者掌握半导体物理、器件与工艺的理论和技术;掌握集成器件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熟练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多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做很多的实验,如计算机辅助工艺模拟等。
毕业后干什么微电子人才是社会最为稀缺的高级人才。
本科毕业后在微电子学领域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如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等工作。
教师――从事微电子或者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师,起薪一般在1000~1500元/月。
硬件工程师――器件制作和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起薪一般在3000~5000元/月。
软件工程师――相关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起薪一般在1500~5000元/月。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一流实验条件的学校。
微电子学的研究要求使用的实验设备一般比较昂贵和精密,因此,有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是学习微电子学最好的地方。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目前国内的试验条件较好的大学不是很多。
32.4亿元人民币(此数据不包括激光音像设备、激光通信工程、激光条码检测及激光二次效益如激光医疗收入等)。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五
人类运用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能动改造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就是所谓的科学,人类不断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也就形成了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本质上来说,科学技术是人的能力的表现或延伸,体现着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科学技术这样的本质,就决定了科学技术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整个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做贡献。因此,以人为本应是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价值基准,要求人们在进行科学技术探索和实践中,一定要高度关注人类社会问题,注重从人性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服从于人类社会需要,要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决定科学技术的取舍选择和发展方向,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实行社会控制,使科学技术正面价值尽量地放大,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而使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削弱到“可容忍”的限度内,以保证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2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技术的价值追求。
(1)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马克思曾说过:“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由于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界这个生态系统,维护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正因如此,我们应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避免科学技术人为的滥用、误用和恶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把握科学技术运用的伦理标准,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崇高目标联系起来。人类既要利用、改造自然界,发展生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又要考虑到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调节恢复能力,考虑给予自然界什么,使自然界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源泉是人的能力、智力、体力,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的需求,人类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智力保证,所以说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智力、体力、能力的提高也达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以一定的活动方式来满足人的社会需要而获得进步的过程综合就形成了社会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应把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联系起来,推动科学技术始终朝着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方向发展。科学学创始人英国的贝尔纳指出:“科学是我们时代的产物,是指引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经济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科学作为一种手段,满足了我们的物质需要;科学作为一种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3)实现人与人的协调发展。地球上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利己利他的平衡、当代与后代的公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自律互律的制约等等在内的均是人与人的关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造福人类,并且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是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建成,并有利于后代人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以人的长久和整体利益为根本目标,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科学技术协调发展,提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一片适合生存的净土,让他们全面地、自由地、长久地生存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六
(一)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存货的计量变化。
1.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不再区分企业的性质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包括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可以将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费用按照合理的分配办法计入存货成本。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如果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明确劳务成本可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未就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是否应计入存货成本予以规定。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这一变化使得存货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实物范畴。
3.放宽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
原准则在规范确定存货的加工成本时,列举了可选用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联产品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配方法,并规定了主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
新准则仅仅提出“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未在准则正文中对制造费用分配等方法进行列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4.允许部分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原准则不允许将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可见,新准则扩大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某些特殊行业,如造船、飞机制造等机械制造企业,将允许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
(二)其他来源存货的计量变化。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必须公允。
原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在这方面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2.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存货的计量。
原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一般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通常不确认损益。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减进项税额)入账;涉及补价的,还应加上支付的补价(支付补价方)或减去补价加上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收到补价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货的初始计量较为复杂,首先要对交易进行判断,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同时,要看是否涉及补价。未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减进项税额)入账;涉及补价的,还应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不确认损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或减进项税额)入账;涉及补价的,换入存货的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换入存货的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关于债务重组取得存货的计量。
原准则规定,债权人因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不确认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应先将该差额冲减坏账准备,坏账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4.关于企业合并取得存货的计量。
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新增了企业合并取得存货的成本计量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分为两类: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的。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两种不同的企业合并下,存货的计量有所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所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应按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一合并下取得的存货应按合并日存货的公允价值计量,但前提是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变化。
(一)取消了先进先出法。
原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考虑到后进先出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流转,因此规定企业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与国际准则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二)取消了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的确定的相关说明。
在原准则的基础上,新存货准则中删去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和捐赠方未提供凭证情况下企业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说明,因为在新准则体系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的成本可通过相关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的税费确定,无需再做出专门的规定。
(三)细化了盘亏毁损存货的处理。
原准则规定:盘亏或毁损存货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新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存货期末计量的变化——取消了周转材料的分期摊销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依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新准则中有关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与原准则的相关规定一致。变化在于,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并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取消了分期摊销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会计准则研究组.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大连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6.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七
【论文摘要】一种能够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尺规,它是将教杆、圆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的功能集于一身,减少使用者在工作时对于各种尺规的替换,通过功能转换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1多功能尺规研制背景及意义。
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有时老师需要带着圆规、多个三角板等去上课,使用和存放十分不方便;圆规的定心针暴露在外,危险系数比较高;很多的时候老师基本不带教杆,会用很大的三角板或圆规来充当教杆,不仅长度不够,而且使用不方便;老师的一堆教课工具,对学生不具有吸引性,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体积小巧、使用携带方便、安全系数高的多功能尺规。
2多功能尺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
2.1多功能尺规的直尺和教杆功能。
如图1所示,多功能尺规包括相互铰接连接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斜尺板3。在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外边缘均设置有刻度,在斜尺板3上设置有角度刻度。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可以在铰接部位对齐,使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变成一根长的直尺或者教杆。为了在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2对接后能够固定,在第一尺板1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插销13以及放置插销13的插销孔,插销可在插销孔内滑动,在第二尺板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插销13对应的插销孔21。当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对接后插销13的前端插入插销孔21后将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固定连接。如果多功能尺规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均设置为50cm,在测量50cm长度内的物体,可以直接测量,当物体大于50cm时,可以将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打开成一条直线,然后推动旁边的连接插销,就可以固定出一个长为100cm的长尺。作短教杆时,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叠在一起可直接使用,当需要指远处的物体时,可以用打开长尺相同的方式,把作品变成长教杆。
2.2多功能尺规的三角板功能。
为了能使斜尺板3能够滑动,在第一尺板1上设置有滑道11,在滑道11内设置有滑动块12。斜尺板3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滑动块12上。在斜尺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凸钮,在第二尺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凸钮对应的定位孔。在不使用斜尺板3组成三角板时,斜尺板3位于滑道11内,当需要组成三角板时,将斜尺板3的凸钮按入第二尺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凸钮对应的定位孔即可。凸钮和定位孔采用衣服上使用的字母按压扣结构。把多功能尺规的斜尺板推到不同的位置固定起来,不仅可以形成30°、45°、60°、90°的传统三角板,还可以形成部分整10°的角的三角板。会计毕业论文在斜尺板上我们每10°做了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可以形成30°到90°不同大小的三角板。然后就可以做出想要的图形。
2.3多功能尺规的圆规功能和隐藏式定心针的设计。
在第一尺板1的末端设置有定心装置4(图2)。定心装置4包括板体41、位于板体41侧面的方形凸钮42和位于板体41底部的定心针43。如图所示,在第一尺板1的底部为两个平行板,板体41位于两个平行板中间。在至少一个平行板上设置有条形通孔14,且在条形通孔14上设置有圆形通孔15,方形凸钮42穿过条形通孔14。当方形凸钮42位于圆形通孔15内时,板体41可以以方形凸钮为中心转动。平时定心装置的定心针43藏于第一尺板1内,当需要时,后拉板体41,当方形凸钮42位于圆形通孔15内后转动板体180°,使定心针43转向外侧,然后将方形凸钮42推向条形通孔14即可,其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
在第二尺板2的末端设置有粉笔夹持装置(图3)。粉笔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且两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组成一个前端张口大后端小的喇叭形,且在一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的上方设置有一个顶紧螺栓52,在第二尺板2上设置有滑道22,顶紧螺栓52可以沿着滑道22滑动,顶紧螺栓52向前推,则顶紧螺栓的底部下压半圆弧型弹性片51,使其夹紧粉笔6。还可以在画圆时借助斜尺板的固定,防止画圆过程中圆规的两臂距离改变造成的半径变化。
2.4多功能尺规的量角器功能。
若把多功能尺规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用斜尺板3垂直固定,就可以成为一个量角器,斜尺板上的角度刻度是在斜尺板相对于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铰接处为圆心每1°画一个点;每5°画一个中长线;每10°画一个长线;每20°标一个数字。这样小于90°的角可以一次性画出、读出。也可用测量余角的方法来测量钝角的角。
3结论。
本文设计的多功能尺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功能齐全集圆规、量角器、直尺、教杆多功能于一身,定心针回转到内部安全系数高、长方体结构外形美观,更有利于在全国各类院校的授课学习使用,既方便老师携带、使用、高效快速的教学,使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又能提高同学们对科技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机械的向往,提高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和重视,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张寒凝.折叠及折叠家具[j].科学技术,(04).
[2]孙成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山东人民出版社,,03.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八
我相信所有的男同学都知道ak-47狙击步枪。它是火器时代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枪械,受到了所有猛士们的欢迎。其实,ak-47步枪绝不是尖端武器,设计并不精密,准确性也不高,之所以受到最广泛的欢迎,是因为它在北非黄沙漫天的沙漠地带,南美暴雨瓢泼的热带雨林,甚至是冰天雪地的北极都能如常使用。步枪里尽管进了砂砾、水或冰雪,都不影响其使用。
战争是残酷的,环境不能选择。既要防水,又要防尘、防静电、防高温变形、防低温变脆,还要接收卫星信号、电子导航指令,过于精密的仪器,在最需要的一刻往往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人类的第一架超音速跨洋客机协合飞机起飞。在它退役之后,世上就再没出现过第二种超音速民航客机。速度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花钱购买。半个世纪以前,人类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但直到今天还不具备足够的社会支付能力。超音速民航客机诞生得太早了,只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客机。
我们在城市或山间,经常会看到各种收发铁塔,这是为手机服务的设施。没有它们,就收不到信息,也打不了电话。国家为此专门成立铁塔公司。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这么干。卫星是最有效率的通讯设施。只要我们在全球发射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全球通信网络,就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在高山、大洋及南北极地的顺利通话。卫星电话集天线、接收机、发射机、数字解码器于一体,能很好地适应海上探险、极地考察、登山及偏远地区通信的特殊需要。二十几年前,美国人倡导了这个被称为“铱星计划”的项目,但它耗费太大,耗资50多亿美元,有些公司因此而倒闭,我们依然只能够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移动通信问题。
只有被采纳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而被采纳的前提是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没有人乐于染指过于昂贵的技术,哪怕它再高大上。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做支架和搭桥可能都是很好的办法。医生掌握了这项技术并救了很多人。但如今的医患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全社会都在指责医生不道德,认为他们在过度使用这种技术,而目的是为了挣黑钱。一面是救人的技术,另一面是挣钱的贪欲。社会正在为它寻找平衡。
例子俯首即是。我们在讨论科技创新的同时,要讨论社会的公德,社会运行成本,接受的广泛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社会道德和经济管理,是如此密不可分,让我们无法做出单向的选择。
我谈到的.每一个话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至少,已有的答案都难以让我满意。我们也不会通过简单讨论获得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一步。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方向的,可能不是学科和专业本身,而是庞大的社会科学体系。这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偏废一方的根本原因。
中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是未来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未来社会的管理者。能够全面地理解这一切,不偏废,才会成就最美好的人生。任何单一的构想,哪怕是奇思妙想,都可能受到社会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实现不了。这不是我们的错,但需要我们能够承受和忍耐。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九
任何首次之事都具挑战性,即使在北大这所“常维新”的学校.由北京大学率先创办“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既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更是智能科技学界同仁多年的夙愿.笔者作为一线具体负责执行人,亲历了我校这个专业的整个创建过程.在北京大学各方的.有力支持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关怀帮助下,我们克服了各色困难,使新诞生的专业初具模样,开始步入正轨.以下是六年来相关经历的个人回顾.
作者:谢昆青xiekun-qing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北京,100871刊名:计算机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educ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g642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创建历程北京大学个人回顾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8世纪以来,西方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技体系引领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数量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用了近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努力进步与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尽管我国人口增加了2。4倍多,但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t多,增加到5。9亿t,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增长。
3农业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是“三农”建设的基础,而科技创新更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特征,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彻底改变了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到现代化农业工程――超高产作物选育、现代化的畜禽育种技术、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重大工程等,通过高科技手段不仅使得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更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古人总结出的一句老话,从中反应出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在生命科学爆发式发展的推动下,尤其是经典数量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促成了现代化的作物、畜禽选育技术。高密度芯片和深度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科技工作者更方便地定位疾病和生产相关候选基因,其衍生出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作物、畜禽育种领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极大地降低了育种成本。而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抗病、抗逆育种,使得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被誉为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两弹一星”――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更是应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在党和各级政府协同努力下重点针对盐碱障碍耕地淡水匮乏问题,改善种植结构,改良工程和农艺措施,选育耐盐抗旱新品种,综合利用咸水和雨水资源对这一饱受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不可估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2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的问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而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世代耕作的土地进城务工,而留守农户身兼数业,无心种田。这些归根结底是传统劳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不能为劳动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农业产业化,这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应时而生,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仅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和生活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是农民增收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的优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用现代化的工业理念来规划农业生产,通过土地集约经营,不仅可以加速农业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更能加速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科技园区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的高效快速流通也是困扰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大难题。随着我国农产品“七区二十三带”布局的完成,现代化的农产品收储、加工、运输技术为“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结论。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这一过程中显现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粮食和食品安全及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借助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稳定快速地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解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农业、农村、农民”3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一
摘要:线索与证据是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侦查破案与起诉定罪的关键所在,而痕迹检验技术则是获取线索证据的核心手段。本文认为深入研究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手印痕迹检验的精髓和核心关键方法,有利于办案人员获得更多的案情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证据,加速案件侦破与诉讼活动。
关键词:手印痕迹;检验方法;刑事;科学技术。
但凡存在过的,都会留下痕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犯罪现场的侦查工作。随着科学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呈现科技化,这给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无论犯罪分子使用何种手段,都一定会留下痕迹,例如手印指纹、脚印、发丝、工具使用痕迹等,而其中手印痕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痕迹。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技术员更快速、更准确地发现、显现、提取手印痕迹,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一、手印痕迹简介。
人类对无色手印显现技术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同违法犯罪斗争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项技术极大提高了案件侦查破案成功率,并为揭露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铁一般的证据。手印痕迹,泛指手指和手掌皮肤纹路在接触其他物质时留下的独特纹路痕迹,即指纹和掌印。人的手指和手掌具有凹凸皮肤所形成的纹路,这些突起的皮肤组织称为乳突线,乳突线上有汗孔分泌汗液附在皮肤花纹表面。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留下无色汗液的手印,一般不易为肉眼看出。而其中,指纹是最独一无二的痕迹。
人的手指第一指节骨的皮肤表层乳突线有小桥、小眼、小钩、小点、分叉、结合、短线、起点、终点等细节特征,并且乳突线按一定规律构成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3大类型的花纹。这繁杂的组合构成了几乎无限的指纹可能性,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互相区别,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而且,指纹在胎儿发育三至四个月时已经形成,虽然在儿童成长期间可能会略有改变,但是14岁左右定型后,指纹的类型和细节特征将维持终生不变。正是因为指纹的特定性与终身一致性,指纹被称为“人体身份证”,并且其两个特征已在上百年的指纹工作实践中得到证实。
二、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
实践中,手印痕迹检验一般是指指纹检验,即技术员对案发现场出现的指纹痕迹进行显现、固定提取以及对比分析。如前文所述,指纹的特定性与终身一致性使得办案人员可以从案发现场留下的指纹痕迹入手,运用痕迹检验技术,获得大量线索信息,加速案件侦破速度,并为诉讼活动提供有力证据。具体来说,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具有以下两个作用:第一,手印痕迹检验技术能够发现案发现场留下的手印痕迹,并将痕迹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转换成线索与信息。人的双手是最重要的人体器官,几乎所有活动都会用上双手,因此在犯罪嫌疑人无故意掩盖的情况下,案发现场必定存在犯罪嫌疑人使用双手的痕迹,即手印痕迹。利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可以在犯罪嫌疑人可能接触的物质上提取的手印痕迹,然后对手印痕迹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就可以较为准确的锁定手印主人身份,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重大线索与信息。
不过,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随着科技发展与侦查手段的曝光,部分犯罪者学会用各种手段掩盖手印痕迹,甚至伪造手印痕迹以扰乱案件侦查。因此利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时应更加仔细谨慎。第二,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可以为刑事案件提供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据中包含物证。物证,是指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是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
因此,利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获得的手印痕迹,可以作为一种物证,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手印痕迹只能作为间接证据。手印痕迹虽然是法定的证据类型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及手段做出的权威性结论,但它对案件的定性,其作用和证明力不能是绝对的。必须要有相关佐证一同形成证据链条,排除手印痕迹存在的其他种种可能性,手印痕迹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之一。因此,只有手印痕迹检验结论,没有其他证据相互佐证,是不能作为定罪依据的。
三、手印痕迹的显现、固定提取与检验方法。
(一)手印痕迹的显现方法。
1.碘熏法碘熏法是利用蒸发的气雾碘能被手印痕迹上的油脂汗液吸收的原理来使无色手印显现。碘熏法最早是由法国人皮埃尔阿尔伯特在1876年发明的。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碘熏法使用的碘化汞试剂对人体刺激性强,且只能适用于纸张等吸水性物体,只能显现较短时间内的手印。后来经由以色列人j阿尔莫、德国人比杰尔和茨奥文等人的改进,碘熏法的试剂使用了二氯甲烷和氟里昂——113做溶剂,将碘和7.8——苯并黄铜溶解其中。这种试剂可以显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不吸水物体上的手印,而且也能有效显现存在一百天以上的手印痕迹。如今,随着其他更方便快捷的手印痕迹显现方法出现,较为复杂的碘熏法已经很少被人采用。
2.粉末法粉末法是利用无色手印上的油脂汗液吸附附着力较强的粉末从而显现为有色手印痕迹的'显现方法。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人斯托克斯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发明的。最早的时候,斯托克斯采用了滑石粉、木炭粉、染料等粉末进行实验,但效果不佳。而后,英国人g.l.托马斯对粉末法进行了大量原理研究,提出了静电势的理论,以指导粉末法的粉末筛选工作。但直至目前,包括青铜粉、硒静电粉在内的数十种被筛选出的附着力较强的粉末,也不能清楚显现陈旧的手印痕迹。
3.茚三酮法茚三酮法是指以茚三酮溶液作为显现试剂来显现无色手印的方法。茚三酮(c9h4o3),商品常作为水合茚三酮出售。别名苯并戊三酮等,音译宁西特林。白色到浅黄色结晶或粉末,能吸潮结块,溶于水和醇,微溶于醚和氯仿。茚三酮与汗液的化学反应复杂,主要是茚三酮与汗液中一氨基酸氧化脱羟产生二氧化碳、氨气和醛,同时茚三酮被还原,氨与还原的茚三酮及过量的茚三酮发生缩合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从而显出手印纹线。这种方法最早由瑞典人奥登和霍夫在1954年发明。茚三酮法能够检测出吸水性物体上保存时间特别久的手印痕迹,1980年澳大利亚警方宣称,他们利用茚三酮法显现出课本上长达35年的手印,而后,以色列人j阿尔莫等人又提出了茚三酮法的两种辅助试剂,即以两种安息香茚三酮甲醇溶液作试剂。这样,完整的茚三酮法可以根据不同物体表面颜色调整试剂,分别显现出紫色、粉红色和蓝绿色三种颜色的手印痕迹。
4.荧光法荧光法是利用某些荧光物质可以与手印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发生作用,显出荧光的原理来显现手印。最早的荧光法使用的是固态荧光粉末,可视为上述粉末法的一种,主要用于显现彩色不吸水物体表面的手印痕迹,如油画、彩色瓷制品等。因为普通的粉末法显现出的手印痕迹容易与彩色物体的表面颜色相混淆,难以提取检验。固态荧光粉也具有普通粉末的缺陷,即附着力一般,只能显现存在时间很短的手印痕迹。随着研究和实验的发展,瑞典人奥基于1976年成功试验了液态荧光胺溶剂,用这种溶剂显现出陈旧的无色手印痕迹。但是,液态荧光试剂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污染物体,改变手印痕迹。而后,英国人梅耶于1977年成功试用了邻苯二甲醛气态荧光试剂。气态荧光试剂可以十分均匀的附着在物体表面而不会污染、破坏物体和手印痕迹,并能显现出较为清晰的手印痕迹。目前,8—羧基喹啉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气态荧光试剂。
5.真空镀膜法真空镀膜法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与辽宁省及沈阳市公安机关于1972年共同研究发明的。真空镀膜法是利用真空镀膜仪,在高真空条件下,将金属或非金属加热致其气态急剧蒸发喷射,从而在手印痕迹所在物体表面镀上一层薄膜以显现手印的一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完善,真空镀膜法已经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包括塑料、陶瓷制品、纸张等材料在内的各种物体表面的手印痕迹,其显现效果明显强于粉末法。
6.“502”法“502”是以-氰基丙烯酸乙酯为主,加入增粘剂、稳定剂、增韧剂、阻聚剂等,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合成的单组份瞬间固化粘合剂。“502”法就是利用气态“502”与无色手印接触,使其与手印上的油脂汗液发生化学作用从而显现手印痕迹的一种方法。“502”法操作简单,设备携带方便,1976年问世以来很快就得到各国刑侦部门的青睐。“502”法的缺点是手印痕迹显现时间较长,并且显现出的颜色一般为白色,有时会与物体表面颜色混淆,难以固定提取。对此,各国专家相继发明了加热法、添加抑制剂、添加龙胆紫和“香豆素540”等方法来改进和解决上述问题。
7.激光法激光法是加拿大研究人员于1976年发明的。手印痕迹中存在天然荧光物质,激光法则是利用激光器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使这些天然荧光物质显现出来。早期激光法检验手印的效果并不稳定,因为手印痕迹中的天然荧光物质成分与含量因人体、时间、环境等条件不同而变化较大。后来,经过加拿大vr萨拉雷斯等专家的研究,使用nbd氯化物与手印汗液中的氨基酸结合生成荧光物,再用457.9毫微米波长的激光照射,大大地提高了显现无色手印的成功率。目前,激光法与上述粉末法、荧光法、“502”法等各种手印痕迹检验方法相结合是成功率极高的方法。但是激光法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因为激光设备操作不易,又极其昂贵。
(二)手印痕迹的提取与检验。
利用上述方法显现手印痕迹之后,可以使用拍照、提取原物、胶带粘取、静电复印等方法将手印痕迹进行固定提取。其中,拍照时最简易有效的方法,也是刑侦人员现场固定提取手印痕迹的首要方法。最后,在固定提取手印痕迹之后,要将该手印痕迹送往公安机关等刑侦部门,将手印痕迹输入指纹库等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手印痕迹的细节特征,并与数据库里的手印数据进行特征比对,从而找到相同的手印痕迹,确定留下该手印痕迹的具体自然人。
四、结语。
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刑侦工作提供了巨大助力,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总之,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发展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熟练运用,并作出创新,为我国刑事科学事业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林维业、戴勇敢.无色手印显现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2(2).
[2]郑标、赵俊峰.基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法制博览.(32).
[3]张继业.浅谈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研究分析.法制博览.(9).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二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随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的身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更是迈进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由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引起的伦理问题也大量滋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更是时刻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此,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乃至社会工作者日渐关注的重要议题。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研讨会”于年9月21日—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及我国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当今世界的科技伦理问题。会议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王前教授致开幕辞,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素梅研究员、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保罗·霍伊宁根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本届研讨会以“科学技术的伦理挑战”为主要议题,中德两国学者就科学技术的基本伦理、应用、风险与挑战,负责任创新,科学治理及技术的发展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马丁·卡里耶(martincarrier)教授做了题为《气候变化的伦理学论争的影响》的报告。马丁·卡里耶教授以理查德·拉德纳(richardrudner)(1953)提出的“需要将潜在误差的实际影响考虑进判断假说的接受阈中”的经典论证为切入点力图澄清两个问题。第一,就这一影响而言,伦理学的方法不足以接受或者拒斥任何特定的评估方法。因为不同的拉德纳式参数可以因类似“如何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而被筛选。第二,应向去判断行为(而非假说),并对所要选取的行动产生合法的伦理的影响探索三种不同的路径。路径一:气候变化中的经济学论争已经表明,假定的贴现率对未来风险的评估具有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问题关乎伦理,所以,伦理争议可以用于将贴现率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值。路径二:马丁·卡里耶教授对是否重视分配公平就能为选取适当的行动提供帮助提出质疑,并认为就伦理的观点而言无论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赢家都至少对输家的损失负有部分道德上的责任。路径三:提出稳固性和适时性是评估政策的附加条件,即我们希望在出现意外时可以确保安全并且利用这种未曾预料到的技术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由此,这些标准可以为行动提供参考。
最后,马丁·卡里耶教授总结,问题的重点是尽管引入拉德纳式论点来影响证实气候变化假说判断的前景依然模糊不清,伦理上的辩护依然在选取对抗全球变暖的恰当措施中扮演着主要作用,这是通过对采取的行动提供建议而非判定科学假说取得的成绩。
二、高新技术的伦理与风险。
洪晓楠教授在“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伦理学辩护———从一则案例说起”的报告中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伦理学辩护。他以我国中山大学科研人员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基因为例,讨论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报告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1)在这个案例中研究人员是否区分了治疗与研究?(2)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基因编辑)在实验室内是否允许?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验之外?(3)基因治疗在实验室内是否允许?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验之外?(4)基因编辑或基因治疗是否存在道德问题?(5)对风险/收益比的评估做得如何?(6)有无利益冲突?由此形成了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伦理问题域。在报告中,洪晓楠教授倾向于反对人胚胎基因组编辑的临床应用。但鼓励crispr—cas9在基础领域内的`研究,探讨其在模式生物中的编辑特异性,评估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因为这个观点是可以得到伦理学的辩护,也是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目标。并在最后强调,我们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既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又要防止西方垄断话语权,假借伦理问题压制中国或亚洲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丧失优先发表学术成果的权利,步上学术殖民主义的老路。
三、信息技术的伦理挑战与负责任创新。
上海社科院成素梅研究员在“量子信息技术的伦理挑战”的报告中认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引发的数字鸿沟已经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而量子密码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将会进一步加深这一鸿沟,需要特别引起关注。量子密码技术一旦得到普遍应用,量子计算机一旦研制成功,信息安全问题将变得比现在更加突出,世界将会更加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从而带来不平等与不公平,甚至摧毁地缘政治之间的平衡格局。
因此,从事研发量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家将会比过去的科学家承担着更高的伦理责任,他们不仅应该关注其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的应用风险,而且应该确保他们的研究不能被政治家或有害于他人的利益团体所利用。这样就导致了两个伦理悖论:其一,一方面,科学家的研究需要得到政府或某些利益团体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能被支持者所控制;其二,要求科学家有更高的伦理责任感,但是,在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之前,我们无法预先判断一些科学家比另一些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更负有伦理责任,这就出现了一个循环。因此,我们需要在量子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之前,站在从确保人类和谐发展的立场上,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和技术共享机制,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责任教育,加强信息文明建设,提高全人类的责任意识与共享意识,从而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全人类应该友好相处的理想社会。
四、科学治理与同行评议。
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保罗·霍伊宁根许纳教授作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责任”的报告,从而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责任进行新的定义与划界。报告就科学家和工程师负有的责任提出思考:单纯履行职业责任就够了吗?是否在职业责任之外存在额外的“社会”或“道德”责任?如果是,存在于什么之中?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对社会责任尚不了解。那么,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是否超越/凌驾于他们的职业责任?由于现代社会在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迅猛,这些变化通常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引发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经常包含风险。有时,这样的风险要过去很久才会被公众所知。为了社会的利益,可能存在的威胁应该尽可能快地被人们所知,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尽早发出警告。我们需要尽早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性发展提出警告。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最早知道危险的人,由此提出中肯的警告成为了他们的责任,这是责任的功能必要性,而且不能被形式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许多工程师的伦理守则响应这一社会责任问题。这一准则包括:工程师应该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我看来,这是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但同时,这一定位所产生的矛盾却没有解决。本届研讨会继承了前四届会议的传统,在参与人数、报告数量、选题方向、讨论交流等方面都有所增长和扩大。中德两国学者对严谨却不失活跃的学术氛围频频称赞。两国学者交流思想、博采众长、轻松有序的会议氛围使学者们感到受益匪浅,论坛交流频现思想碰撞的火花。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三
【论文摘要】一种能够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尺规,它是将教杆、圆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的功能集于一身,减少使用者在工作时对于各种尺规的替换,通过功能转换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1多功能尺规研制背景及意义。
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有时老师需要带着圆规、多个三角板等去上课,使用和存放十分不方便;圆规的定心针暴露在外,危险系数比较高;很多的时候老师基本不带教杆,会用很大的三角板或圆规来充当教杆,不仅长度不够,而且使用不方便;老师的一堆教课工具,对学生不具有吸引性,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体积小巧、使用携带方便、安全系数高的多功能尺规。
2多功能尺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
2.1多功能尺规的直尺和教杆功能。
如图1所示,多功能尺规包括相互铰接连接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斜尺板3。在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外边缘均设置有刻度,在斜尺板3上设置有角度刻度。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可以在铰接部位对齐,使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变成一根长的直尺或者教杆。为了在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2对接后能够固定,在第一尺板1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插销13以及放置插销13的插销孔,插销可在插销孔内滑动,在第二尺板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插销13对应的插销孔21。当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对接后插销13的前端插入插销孔21后将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固定连接。如果多功能尺规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均设置为50cm,在测量50cm长度内的物体,可以直接测量,当物体大于50cm时,可以将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打开成一条直线,然后推动旁边的连接插销,就可以固定出一个长为100cm的长尺。作短教杆时,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叠在一起可直接使用,当需要指远处的物体时,可以用打开长尺相同的方式,把作品变成长教杆。
2.2多功能尺规的三角板功能。
为了能使斜尺板3能够滑动,在第一尺板1上设置有滑道11,在滑道11内设置有滑动块12。斜尺板3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滑动块12上。在斜尺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凸钮,在第二尺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凸钮对应的定位孔。在不使用斜尺板3组成三角板时,斜尺板3位于滑道11内,当需要组成三角板时,将斜尺板3的凸钮按入第二尺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凸钮对应的定位孔即可。凸钮和定位孔采用衣服上使用的字母按压扣结构。把多功能尺规的斜尺板推到不同的位置固定起来,不仅可以形成30°、45°、60°、90°的传统三角板,还可以形成部分整10°的角的三角板。会计毕业论文在斜尺板上我们每10°做了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可以形成30°到90°不同大小的三角板。然后就可以做出想要的图形。
2.3多功能尺规的圆规功能和隐藏式定心针的设计。
在第一尺板1的末端设置有定心装置4(图2)。定心装置4包括板体41、位于板体41侧面的方形凸钮42和位于板体41底部的定心针43。如图所示,在第一尺板1的底部为两个平行板,板体41位于两个平行板中间。在至少一个平行板上设置有条形通孔14,且在条形通孔14上设置有圆形通孔15,方形凸钮42穿过条形通孔14。当方形凸钮42位于圆形通孔15内时,板体41可以以方形凸钮为中心转动。平时定心装置的定心针43藏于第一尺板1内,当需要时,后拉板体41,当方形凸钮42位于圆形通孔15内后转动板体180°,使定心针43转向外侧,然后将方形凸钮42推向条形通孔14即可,其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
在第二尺板2的末端设置有粉笔夹持装置(图3)。粉笔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且两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组成一个前端张口大后端小的喇叭形,且在一个半圆弧型弹性片51的上方设置有一个顶紧螺栓52,在第二尺板2上设置有滑道22,顶紧螺栓52可以沿着滑道22滑动,顶紧螺栓52向前推,则顶紧螺栓的底部下压半圆弧型弹性片51,使其夹紧粉笔6。还可以在画圆时借助斜尺板的固定,防止画圆过程中圆规的两臂距离改变造成的半径变化。
2.4多功能尺规的量角器功能。
若把多功能尺规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用斜尺板3垂直固定,就可以成为一个量角器,斜尺板上的角度刻度是在斜尺板相对于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铰接处为圆心每1°画一个点;每5°画一个中长线;每10°画一个长线;每20°标一个数字。这样小于90°的角可以一次性画出、读出。也可用测量余角的方法来测量钝角的角。
3结论。
本文设计的多功能尺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功能齐全集圆规、量角器、直尺、教杆多功能于一身,定心针回转到内部安全系数高、长方体结构外形美观,更有利于在全国各类院校的授课学习使用,既方便老师携带、使用、高效快速的教学,使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又能提高同学们对科技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机械的向往,提高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和重视,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张寒凝.折叠及折叠家具[j].科学技术,2002(04).
[2]孙成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3.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四
为了避免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伦理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伦理转向反思。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力,这是对科学和人文的高度统一。继而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科技推动了伦理道德的发展,同时伦理道德对科技的发展也有阻碍作用。所以人们只有在发展的同时肩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的责任,重视科技伦理,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伦理观,推动科技和伦理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与人的伦理存在,科学技术与时代接轨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伦理道德,相反的,社会论文道德为社会服务的时候,也要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发展的时候,要自觉地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科技人才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要讲究起码的社会道德,科技的发明创造要符合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主动的进行利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科学研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在技术和知识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其次,现代科技伦理原则和规范的确立。近年来,随着科技队伍的壮大,科技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的科技伦理原则和规范是现代科技行为的普遍约束力,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要调整不同的科技准则和尺度,让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伦理思想融合。科技发展的研制和发明要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人民大众的需要,要以人为本,追求实事求是的精神,科技发展要从人们的道德论文层面出来,防止科技的异化。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五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掌握科学技术的`科技人员必须弘扬科学道德,坚决反对任何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行为,以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科学道德是科技人员通过其职业行为表现出的道德人格,这种道德人格取决于科技人员自身的自我修养及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作者:陈亚南作者单位:福建省行政学院漳州分院,福建,漳州,363000刊名:学会英文刊名:xuehui年,卷(期):“”(2)分类号:b82关键词:科学道德内养社会实践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六
面对科技发展的二难窘境,我们该如何进行抉择?还要不要发展科技?如何发展科技?无论是科技的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他们把一切都归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走向了两个极端。
然而,事实上,科技的悲观主义阻挡不了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步伐,科技的乐观主义也不能使人类摆脱二难的困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因此,遏制、取消科技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放任科技的无度发展,听凭人类危机的加剧,同样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这就是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所谓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人类的内在尺度与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以及人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推进人类文化的整合,一方面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增进人类的福利;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减少、避免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2、文化的整合: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既然科技发展的二难困境的根由深藏于社会文化之中,根源于文化的破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失衡,那么,走出二难困境,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就在于文化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失却前进的动力,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首先,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科学精神弘扬人的理性,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理性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知和行的指南,是确定已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基本思维依据,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本质、规律的永无止境的追索。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任何进步,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的发生。其次,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导航仪或保证。这是因为:人文精神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思想自由的环境,开阔人的胸襟,拓展人的视野。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弘扬理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为自然科学从神学统治下解脱出来开辟了道路。可以说,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近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需要人文精神来支撑。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诸多争论,诸如:未来的机器人是否会统治人的争论、有关克隆人的争论,甚至媒体有关“”的争议等等,其实,不过是人对高科技发展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或情感反应罢了。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七
桥梁建设离不开桥梁技术的参与,要想促进桥梁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必须推动桥梁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可以促进桥梁技术的不断飞跃与进步,技术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应用中得以发展的,因此,桥梁技术与桥梁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怎样将桥梁构建的更完美,也是桥梁科学技术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桥梁技术研究对象还包括:怎样使桥梁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各方面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才能更大程度的降低桥梁建设成本;怎样使桥梁的寿命延长而整个的施工过程简短等。而提高桥梁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降低桥梁建设成本、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和简短施工工期也是桥梁建设的主要目标。面对桥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如复杂的地形、地势,多变的天气,巨大的交通流量、庞大的建设资金等,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在以往技术的基础上,对桥梁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桥梁科学技术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多而又非常繁杂的,若不建立完善的桥梁技术体系结构,则很难推进桥梁建设的进步。桥梁科学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都形成了各种科学体系,例如,早在桥梁建设的萌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桥梁作品技术体系和构建工艺流程技术体系,桥梁作品技术体系主要是凝结在桥梁建筑的作品之中,并由独特的建筑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要素组成的一种技术体系;而工艺流程技术体系则是由不同环节的施工工艺、桥梁设备和不同程序的操作要求组成的技术体系。桥梁中的作品技术体系在整个桥梁科学技术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大多数建设桥梁目的的技术体现,相应的,桥梁工艺流程技术体系则是桥梁建设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的技术体现,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建立完善的桥梁作品技术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桥梁工艺流程技术体系。除此之外,创新桥梁作品技术和桥梁工艺流程技术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桥梁建设的进程,加强桥梁建设施工的质量和设计质量,降低桥梁建设的成本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二、桥梁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
如今,桥梁科学技术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是桥梁技术发展趋向问题,只有确定了桥梁发展的趋向问题,才能保证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2.1桥梁技术发展中的高新技术趋向问题分析。
如今,随着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领域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这种全方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桥梁技术体系朝着精致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桥梁技术发展在面临桥梁工程不断复杂化、桥梁建筑的功能多元化、桥梁布局的集约化、桥梁建设施工的机械化等发展趋势,其发展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进行桥梁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将桥梁的具体设计目标朝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提高桥梁建筑使用寿命、加强机构设计的精细化、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将复杂的技术进行系统规划等方面发展,并且能够对桥梁整体的设计进行动态设计和优化设计,必要的时候利用相应的模型,对桥梁建筑的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技术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此之外,还应在桥梁建筑施工之前采用相应的高性能、高弹模和多功能的材料等。只有不断转变技术发展理念,不断朝向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桥梁建设施工的安全进行,才能使桥梁建设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桥梁技术发展中的生态化趋向问题分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和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桥梁建设受到的影响也较大。在桥梁建设中,施工使用的材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天然材料,其中很多建筑材料都涉及了较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存在必然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施工中用不完的原材料就当作废弃物扔掉,这不仅会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有些施工人员因没有上级领导的严格监督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毫无限制的使用建筑材料,这也会导致建筑材料的严重浪费。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桥梁技术的不断创新,必须建设桥梁技术结构体系,只有不断完善桥梁技术的结构体系,才能不断推进桥梁建设的进步。同时,还应明确桥梁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才能不断促进桥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八
论文摘要: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阐述了rtk的原理、系统的组成以及应用范围特点,并对应问题分析。
关键词:gps、rtk、城镇测量、控制。
一、引言。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无线电技术和gps测量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组合系统。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rtk定位精度高,它可以全天侯作业,每个点的误差均为不累积的随机偶然误差。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其在城镇测绘中应用愈来愈广泛。
二、rtk技术原理。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原理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rtk测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rtk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rtk技术的应用范围。
1、城镇地籍测量。
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测量界址点坐标,以gps基准框架网点为基础,架设gps基准站,可以同时使用1+2工作模式,用两套rtk流动站进行测量。流动站在第1次测量时,在一已知点上作rtk测量,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点进行比较,从而检查rtk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及基准站坐标输入是否正确,将rtk获得的所有界址点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计算机,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界址点图形信息,准确地制作宗地图、地籍图,计算宗地面积等,建立地籍数据库。
2、城镇土地勘测定界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补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并且可以与电脑软件连结,金融学论文建立数据库,随时调整用地面积。
3、市政线路工程放样。
rtk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线或电力线路中线放样,放样工作只需把基准站架好,移动站一人就可操作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中线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无线电蓝牙手薄中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也可按中桩号进行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按屏幕上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达到要求为止。
4、航测外业中的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要布设大量的导线来测量部分平高点,内业再进行空三加密。采用rtk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架设基准站,(若测区内或测区附近无高等级控制点,可先加密),流动站直接测量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不易设站的像控点,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等间接的方法测量。像控点的精度要求对于rtk测量来说是不难达到的。与传统作业相比较,它不需要逐级布设控制点,缩短了作业时间,因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5、城镇建筑规划红线放样。
建筑物规划放线,放线点既要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放样精度要求较高。使用rtk进行建筑物放样时需要注意检查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对于短边,其相对关系较难满足。
在放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点位的pdop值,如果pdop值大于1.5的情况下,强制测量则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点位误差。在pdop值小于1.5情况下,用rtk进行规划放线一般能满足要求。必要时,用rtk在建筑周围放适当的控制点,配合全站仪和钢尺来完成。
6、城镇控制测量。
为满足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城镇控制网需要控制面积大、精度高、点位多。城镇中的等级导线网控制点大多设立于地面,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用全站仪布设的导线测量,要求点与点间必须通视,大致等距,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需观测结束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重测。应用rtk技术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随时知道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7、其它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rtk技术还可用于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水域测量、城镇管线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方面。用rtk测地形时可不用布设图根控制,仅依据少量的基准点,即可直接测定地形地物点坐标,用专业测图软件,通过电子手簿记录和现场草图绘制,由电子机算机即可实现数字化测图。在矿山测量中可进行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放样与联测,为地质普查和详查矿区提供及时可靠的资料,避免以往因视线不通影响的大面积砍树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麻烦。
四、rtk的精度分析。
rtk技术是采用求差法降低了载波相位测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及接收机钟差和卫星改正后的残差的影响,使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一般rtk标准精度为:平面位置10mm+2ppm,高程为20mm+2ppm,通过对此仪器的实践和应用,完全能达到此精度。
1、平面精度:在5半径公里的范围内,观测结果能达到较高精度,(用全站仪检查其中误差在5厘米之内),只要接收的卫星达5颗以上,获得固定解就能达到标准精度。
2、高程精度:当卫星个数超过5颗,精度因子在2以下时,观测精度最好,在2与4之间时,略有误差,但能达到标准精度。
五、rtk测量中应注意的几点。
rtk在控制测量以及施工放样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传统的测量仪器的相比,它有着省时省工且精度高等特点,但其在碎部测量中的还有一定的限制。应注意:
1、作业过程中,基准站选择要在比较中心、位置空旷开阔的至高点上,且周围无磁场的影响。
2、对于一些要求高精度的点位,必须使用三脚架或快速对中支架,提高对中点精度。
3、为确保精度的可靠性,移动站和基准站距离不能太远,应控制在2公里之内。
4、在作业区应避开建筑物密集,大面积水面、高压线等观测信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严小平,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勘测,,3。
[2]王国祥,梅熙,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四川测绘,.5。
[3]闫志刚,张兆龙,gps-rtk作业模式原理及其实用技术,2001。
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篇十九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指“技能、技艺”等。技术与科学(scientia)都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观性因素,是人们主观推断和推理等的思维方法,而scientia指的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发现、挖掘的客观存在的但还没有被人类加以利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不断应用自然科学理论,使得技术本身成为一个理论系统,成为一门科学。所以技术不再是零散的、不连续的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变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实际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人的劳动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和自身发展,把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工作原理汇总而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在技术和理论上阐述了人对自然的积极能动行为,及日常生产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精神观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认识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技术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外界条件。
但技术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用科学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科技的`进步直接依赖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劳动,科学劳动塑造人们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崇尚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直面困难、乐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劳动中还形成了一套与科学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在科学精神构成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同时,科技知识也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认识,人们道德视野的扩大,又为新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课题,并推动了科学道德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二、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会阻碍科技的进步。例如:在古代,我国的解剖学就已经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礼教、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我国古代有这样的认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种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碍了解剖学的进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舆论的压力下,对解剖学的探索异常艰难。当时的封建礼教维护者辱骂其为“教人于胳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而科学道德的建设没有和科技发展同步,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例如:,hacker入侵花旗计算机系统,向多台遭感染的电脑下达指令并攫取资料,窃取银行账户登录信息,造成花旗银行损失千万美元。这反映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道德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对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及时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致使人们在利益的诱导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顾。所以,我们在分享科学技术带来益处的同时,要关注科技的负面作用,及时完善道德建设,解决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学分支和前沿领域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上层建筑才能有力地统筹管理社会的正常运行。科学道德和科学技术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科学技术要向前发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现有的落后的科学道德,从而建立新的科学道德体系。新的科学道德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对现实情况的否定和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先进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两者是在运动中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的。
首先,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自律。道德自律是科技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素质,也是在科学研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科学工作者自律性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做人与做学问杜绝弄虚作假的科学工作作风。其次,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工作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决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
再次,恪守科学道德建设,有利于科学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觉纠正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有利于维护科技工作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最后,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对科学工作者的最高伦理道德要求。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敦促科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科技成果的滥用、误用和恶用,从而避免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机制的不平衡性,有利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同时,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科学工作者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规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