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21篇)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规划的一种指导。总结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把握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指导。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一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有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服务业发展。
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工作有喜、有忧,从服务和卫生都有着逐步的改善和提高,但要做到“细微化”服务还需要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新店的即将筹备开业,通过自身的工作总结和提高,将做以下几点要求和计划:
一、安全防范意识:要做好厅面及时的提醒服务,让员工做到客来客走都有提醒安全保管意识。加强自身的现场巡查力度,保证客人用餐的氛围和安全意识,提高观察力。
二、卫生要求:通过一年的午餐检查卫生情况,并同样要求晚餐检查力度,严格根据“卫生检查制度”和“卫生奖罚制度”,加以实施和改进,同样以午餐检查为主严格要求,保证晚餐也同样卫生合格,把自己当作消费者来评价卫生工作。
三、服务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每天的“服务巡台检查记录本”根据十三点的服务为主,加以整改或通报餐中服务质量的不足之处,让员工了解餐中服务的重要性,点评餐后服务工作,总结服务心得,以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求每一位员工操作的规范化。
四、建立一套绩效的工作评估表,进行考核,培养内部人才。主要以“工作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主动性,责任感,注重团队精神的种种考验来评价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五、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了解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要具有约束力,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备好过去一年所发生的各种预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迈出改革的第一步。责任分工明确,善于用制度管理,做好质控和人控。
六、沟通工作: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宾客的满意度。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明年必须通力配合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矛盾以及不合格的地方,通过分析,共同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案。
七、人员的稳定性:从目前的工作状况来看,餐饮业本身流动量较大。首先要做好管理层应该做的事情,与员工之间树立亲和力,培养属于员工合适的位置,摆正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心态,对于员工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要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八、节约意识:酒店已被评为“绿色饭店”,它将代表着餐饮业的持续发展,要严格以“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员工要求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自我节能意识,加大力度控制成本,一切从零开始,以店为家,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氛围。
九、宴会招待:注重各种大小型的宴会注意事项,了解客人所提的各种特殊要求,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及环境布置的风格化,让客人感到一种“归属感”,实行“宾客至上”的原则,以服务客人为荣,营造客人用餐气氛。
十、等级服务:实行“优质服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服务心得,以“高”“中”级来衡量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让员工有着奋发向上、自我展现的舞台,来评价员工服务态度的高低。
十一、管理要求: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视野,工作中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要不断的克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德服人,具有人品、敬业、有思想的管理者,建立稳健的“金字塔”,从细微小事做起,整肃纪律,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
十二、培训工作:在20xx年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对所有的员工进行一次培训,让员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准,技能、技巧的提高,从学习中获取经验,热切地提高个人职业道德品质要求,高素质、高要求,从最基本的服务技能开始,创立成一支优秀的团队。
20xx年,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政府下达我镇的三产增加值?万元为目标,认真分析经济形势,积极部署。
工作方案。
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
年度工作计划。
全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全部建成,各种资料归档管理,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为保证全镇人民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服务行业工作发展的组织保证。
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服务行业工作的领导,把三产服务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各村全年工作考核,党委分工纪委书记主抓三产服务业,一名党政领导协抓,经常听取全镇三产服务业工作的汇报,适时的拿出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使全镇三产服务业工作有人抓、有事干、有责任,不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政府加大了对三产服务业工作的投入。年初,为了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着力建设好一个新?。xx年,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在一个月内,建设了?一期工程,并成为?。20xx年,政府又投入200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努力把景观区打造得更为靓丽,使之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今年春节前后,连续多场的大雪将去年改造好的农贸市场造成破坏,为了使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镇领导和三产办全体人员在市场坚守岗位,保证市场安全运行。春节一过,政府即投入几十万元,改造加固,完善市场的各项功能,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的现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给了群众一个安全、卫生、文明的购物环境。且对原团结农贸市场的改造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政府对三产服务业工作的重视,带动了全镇整个服务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有识之士创办三产服务业企业。20xx年,?村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原有的村集体土地,新办了一家民营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元;?村在原小学旧址的基础上,也招引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目前进展情况良好。由于政府在服务管理等方面营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已有两家大型超市连锁店陆续进驻我镇,既给群众购物带来了方便,又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了我镇,推动了我镇的服务业工作向前发展。
四、强化服务,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经商环境,我们针对三产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不同门类、不同组合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法,对食品、药品行业实行“三网”服务结构,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以确保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对整改的农贸市场,我们从招标、定摊定点制订市场管理制度入手,加强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同时,我们与工商、环保、物价和安监卫生部门一起,对各个服务业门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使文明经商、安全生产、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不制假、不售假成为每个商户的行动指南,维护社会公德,注重环境保护,形成良好的经商氛围。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够大发展,取决于这个地区的三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应该说,我镇的服务业工作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主要反映在三产服务业企业少,规模小,形不成气候,同时大型的商贸物流企业在我镇也形不成大的市场,难以产生大的规模效益。要解决定个问题,既要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增加投入,更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而论证规划,方能解决我镇三产服务业后劲不足的问题。
毕业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工作了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工作中,我感触很多,我完成了从学校走上社会的过渡了,我在新的公司环境中适应的很快,我可以说我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工作人员了。我要在半年的工作中做一下我的总结。
屈指算来,到公司已近半年的时间,经过领导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和调整,我顺利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现在已基本上融入了公司这个大家庭。同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作为项目部的经营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每月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及时参加成本分析会议,对项目部每月的盈亏情况做出分析报告;平时在工作中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做好。
合同。
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分包合同签订后,对分包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向公司提交有关的报表;做好分包结算,项目竣工结算工作;负责投标算量、报价、成本分析工作。
我对半年来的工作做了一个小结。
一、即使是最基础的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求进,以提高工作效率。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投标工作,本来以为算量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工作,其实,如果用心多思考一下,核量工作通过运用电脑和统筹的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乏味。接触工作至今,我也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当然,随着工作的深入,还有更多新的内容等待我去学习,去思索。
二、态度决定一切。可以说,这段时间工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心态不断调整、成熟的过程。因为造价不是我的专业,刚来到公司,我有太多的茫然。整天看书好像还是无济于事,而莫名而来的烦琐的投标算量更是让我抓狂。刚开始,我甚至怀疑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后来我发现,时间是我的救星,通过自己不断的调整心态,虽然没有人说,但我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作为造价员该做一些什么事情,一些不懂的东西也迎刃而解了,顿时让我豁然开朗。如今只要有工作,我会以充分的热情来干好事情。心态的调整使我明白在各个岗位都有发展才能、增长知识的机会。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职工;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成功。
三、学习无止境。职业生涯只是学生生涯的一种延续,重要的是将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进一步提高、升华。初到公司的我当务之急就是拼命的学习,整天的翻阅书本,为的是能尽快熟悉工作,有机会接触实践工作。结合学校里学的相关知识,我觉得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思考,活学活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去工地的机会少,实地学习的机会也太少,学东西很慢;投标工作经常出错,还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过于注重工作的进度对工作内容的全面性考虑不足;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本着对本职工作的认真和责任心,把工作做好做精。
另外,我对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也有自己的看法。公司应注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我认为无止尽的上班只会让人身心疲惫,而丧失工作热情,自然而然工作效率也下降,而正常的节假日能缓解员工压力,使之劳逸结合。我建议项目部也应该实行大小周末,同时我也考虑到项目部实行这个规定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建议员工在双休日能轮流值班,这样更能体现公司关爱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我将以公司的经营理念为坐标,将自己所学知识和公司的具体环境相互融合,利用自己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领先技术,为公司的发展尽我绵薄之力。
以上为本人半年来粗略的工作小结,请领导审阅,如有不到之处,请领导不吝指出,以便本人及时改正,从而能更好地工作。
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是会不断的努力的,只是我的努力程度就是这样的,不会出现大变化,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开始走上一个新的工作历程的。以后的路还有很长,我会在公司中不断的努力,为实现公司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创先争优促发展,悦来再上新台阶”这一奋斗目标,对照海委发【20xx】3号、海政办发【20xx】5号文件要求,第一时间把任务分解到位,做到科学性、导向性、操作性相结合,符合悦来实际。回顾今年的服务业工作总结如下:
1、增加值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初市服务业办公室下达我镇三产增加值8.6亿元,11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幅19.0%,占全年计划97.7%。11月底完成服务业地税收入481万元,同比增幅41.4%,服务业地税收入占乡镇地税收入比例超全市平均水平。1-11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73万元,同比增幅50.9%,在全市和同组中皆名列前茅。在二季度,三季度的服务业考核中均获同组第一名。
2、服务业项目投入情况。
1-11月,我镇完成服务业投入14340万元,其中100-500万元项目5个,500-1000万元项目2个,1000-5000万元项目5个,超5000万元项目2个,已完成市里年初下达的指标任务。
目前投资1亿的绿洲一期已全部售完,二期已竣工销售,三期准备开工。在绿洲新城东侧准备建一座高档酒店,将成为海门东部标志性建筑。悦来的道口效应越来越显现,来往车辆明显增多,所以在包临公路和老长久公路交界处规划建一个加油站,占地10亩,投入3000万,项目已在立项申报中。续建中的南通嘉吉饲料正在施工中。老镇区又新开了两家规模较大的鞋城、电器城,三条桥镇区一家高档酒店(岑府酒楼)已开业,投入都在200万左右。由广西玉柴集团出资1500万元投入的.安安休闲农庄于2月在悦南村揭牌成立,该农庄集休闲、垂钓、采摘、餐饮于一体,让市民朋友在休假日感受到淳朴的农家气息,该项目总占地400亩,一期40亩土地已到位。位于悦来黄金地段的老变电所土地七月份将挂拍,投资项目为商住楼,以项目带动就业、税收,进而提高服务业比重。在下一阶段,将继续寻找发掘新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我镇自收到市服务业办公室文件后,迅速成立了本镇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对照文件要求开展了调查摸底。3月底召开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并组织学习了该实施意见征求稿,最终选择了金呢集团作为分离对象。到目前为止,金呢集团的主辅分离工作正按照市里要求开展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然会把主辅分离当作重点工作来抓。
20xx年三季度,联合工商、税收、统计等部门对辖区内服务业企业的销售、纳税、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并对所在企业会计开展了一次业务培训,提高了报表数据质量,规范报表上报制度。
服务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城乡统筹、繁荣集镇、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我镇党委、政府一直强调:要把服务业工作当作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抓住机遇,健康、快速地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经济在全镇经济中占有比重。
我镇服务业办公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创新发展,勇于争先的积极性,与其他服务业先进乡镇找差距,学经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公共服务等三大体系,实现城乡服务业合理布局和一体化发展。
注重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加速提升。要努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要依靠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要注重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鼓励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注重节能减排,推动服务业集约发展。根据行业特点在积极做大服务业产出总量的同时,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逐企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对节能降耗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运行监测和专项督查。此外,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革新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我市要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力求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谋发展、求突破、出亮点。
1、做强金融业。推进政银企合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完善东部金融网点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加快融资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经济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运作;发展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完成农联社农村银行改制,争创浙江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和全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市。
2、做大物流业。以头门港建设为龙头,依托综合交通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突出临海(港口)国际物流园区、港口大宗物资物流园区、港口石油储运、危化品物流园区、临海综合物流园区和江南物流集散中心的规划完善、招商等工作;扶持现有物流业发展,鼓励临海市江南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探索发展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物流,引导物流业建立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发展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3、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我市主辅分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24家企业完成了分离,下阶段要继续加强对企业指导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实现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经济发展的多赢效果。
(二)抓重点消费性服务业提升。
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力举措,是改善民生、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1、提升商贸市场业。健全城乡商贸网络架构,逐步形成以市区为龙头,杜桥、白水洋为两翼,各镇为结点的“一心两翼多结点”商贸业总体布局。推进专业市场建设,依托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优势,发展一批商品集散功能强、产业关联度高、区域辐射面广的大市场,加快建设浙江眼镜城迁建工程、粮油批发市场、浙东生产资料市场等项目;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商贸市场,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机结合,鼓励大唐通信、市供销社和浙江眼镜城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新型业态领域,发展商贸综合体、仓储式超市、精品店和专营店等,大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商业。加大对现有空置商业用房的招商、整合,促进市场做大,人气做旺。
扎实推进旅游品牌提升,江南长城景区创省级生态旅游区,羊岩茶文化园等景区上aaa、以及君泰大酒店、双鸽大酒店上四星级、华侨大酒店上五星的准备。
3、稳定房地产业。深入贯彻国家房地产政策,既要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要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在完善一级市场的同时,规范二手房市场发展,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推进大柏叶商住开发区块、湖景国际、台医江下渚房地产项目、万邦国际星城和万邦国际名城等重点房地产项目建设。
(三)抓重点公共服务业完善。
公共服务业不同于营利性服务业,其服务和商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要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功用设施体系,努力实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台州第一、省内一流”的目标。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开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技工培训、职工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扶持职技校机械加工(含数控)、机电、旅游服务管理、建筑、船舶和汽修等优势专业发展,打造“临海技工”品牌;完成1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充分利用台州医院的龙头地位,支持台州医院在临海建设集休闲、医疗、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医疗保健综合体。培育发展影视音像业、动漫产业、印刷包装业和休闲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做好台州府城墙、桃渚城加盟“中国明清城墙”组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市图书馆二期改造工程、文化馆新馆和博物馆新馆等项目。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区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商业、卫生、家政、养老托幼、保障救助和物业管理服务。加快市老年乐园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推进百家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抓重点集聚平台建设。
加快“三圈两岸”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功能。靖江商务圈围绕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目标,启动靖江广场和靖江商务圈路网分流改造工程,积极开展勾山地块和鹰雕东南角地块推介招商工作,把靖江商业街区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城市商务圈;古城文化圈围绕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区的目标,促使城市建设、古城文化和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商贸、文化、创意经济、休闲、公共服务业等业态;灵湖休闲圈围绕台州最佳居住地和城市核心生态休闲区目标,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建设湖景国际、灵湖曹家肆等重点项目;灵江、大田港充分利用濒水依山的优越自然条件,加快发展城市生态经济。
加快形成港区服务业,带动临港产业集聚。研究头门港区服务业发展,加快修编头门港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出台专项政策。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盯住央企、国企和外企,积极开展项目推荐活动,要在引进超重量级的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着重规划建设临海头门煤炭物流园区、头门钢材物流园区、头门粮油制品物流园区、头门液体化工产品物流园区、煤炭专用码头和头门成品油储运工程等重点项目,培育发展特色临港产业体系,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汽车贸易与服务集聚区建设。落实集聚区相关扶持政策,将其打造成台州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配套最齐、信誉最佳的'汽车贸易与服务集聚区。要引导二手车主体进入台运汽车城,使之成为我市集中规范的二手车展示与交易中心;培育引进汽车4s店和品牌专营店。
(五)抓重点服务业项目支撑。
强化服务业招商工作。发展服务业,最终都要落到具体项目。突出招大引强,将服务业集聚区、物流、旅游、大型专业市场等新型业态和模式作为我市服务业对外招商的重点。强化招商队伍,不断拓展新的招商渠道和信息网络,通过实施“回归工程”以及开展专题招商、以商荐商和产业招商寻求更多战略伙伴合作。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工作,推出靖江商务区、物流园区、括苍山省级旅游区、松山休闲文化广场和杜桥龙王十八谭景区等一批条件成熟的招商项目。
强化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搭建好融资、土地报批和政策处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产业效益高的服务业大项目。筹划建设港口大宗商品物流、杜桥松山休闲广场、中国休闲博览城等项目;深化滨海新城社会事业项目、游艇俱乐部、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加快浙江眼镜城迁建、浙江省临海监狱、市老年乐园、灵湖曹家肆、浙江生产资料综合市场、靖江商业街区、杜桥国际大酒店、市博物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动物园等项目建设步伐。
(六)抓服务业规划编制和服务业节能减排。
抓规划编制实施,引领服务业良性发展。科学谋划临海市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厘清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好与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编制《临海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临海东部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临海东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和服务业专项规划的编制与修订,突出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突出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要做大服务业经济总量。服务业行业的重要特点是单位能耗低、排放少、污染轻,能耗下降空间有限,因此要督促企业如实上报经营、财务和人员等指标,着重做大服务业总量,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交通、娱乐场所、商场、宾馆等领域节能工作,进一步挖掘三产节能潜力。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逐企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对节能降耗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运行监测和督查。
(七)抓服务业水平提升。
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知名企业,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步伐。扎实做好浙江南亚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和远洲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加强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做好总部经济区的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总部经济区建设;启动服务业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筛选业态新颖、成长空间大的生产性生活性和新兴服务业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四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工作有喜、有忧,从服务和卫生都有着逐步的改善和提高,但要做到“细微化”服务还需要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新店的即将筹备开业,通过自身的工作总结和提高,将做以下几点要求和计划:
一、安全防范意识:要做好厅面及时的提醒服务,让员工做到客来客走都有提醒安全保管意识。加强自身的现场巡查力度,保证客人用餐的氛围和安全意识,提高观察力。
二、卫生要求:通过一年的午餐检查卫生情况,并同样要求晚餐检查力度,严格根据“卫生检查制度”和“卫生奖罚制度”,加以实施和改进,同样以午餐检查为主严格要求,保证晚餐也同样卫生合格,把自己当作消费者来评价卫生工作。
三、服务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每天的“服务巡台检查记录本”根据十三点的服务为主,加以整改或通报餐中服务质量的不足之处,让员工了解餐中服务的重要性,点评餐后服务工作,总结服务心得,以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求每一位员工操作的规范化。
四、建立一套绩效的工作评估表,进行考核,培养内部人才。主要以“工作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主动性,责任感,注重团队精神的种种考验来评价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五、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了解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要具有约束力,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备好过去一年所发生的各种预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迈出改革的第一步。责任分工明确,善于用制度管理,做好质控和人控。
六、沟通工作: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宾客的满意度。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明年必须通力配合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矛盾以及不合格的地方,通过分析,共同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案。
七、人员的稳定性:从目前的工作状况来看,餐饮业本身流动量较大。首先要做好管理层应该做的事情,与员工之间树立亲和力,培养属于员工合适的位置,摆正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心态,对于员工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要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八、节约意识:酒店已被评为“绿色饭店”,它将代表着餐饮业的持续发展,要严格以“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员工要求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自我节能意识,加大力度控制成本,一切从零开始,以店为家,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氛围。
九、宴会招待:注重各种大小型的宴会注意事项,了解客人所提的各种特殊要求,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及环境布置的风格化,让客人感到一种“归属感”,实行“宾客至上”的原则,以服务客人为荣,营造客人用餐气氛。
十、等级服务:实行“优质服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服务心得,以“高”“中”级来衡量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让员工有着奋发向上、自我展现的舞台,来评价员工服务态度的高低。
十一、管理要求: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视野,工作中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要不断的克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德服人,具有人品、敬业、有思想的管理者,建立稳健的“金字塔”,从细微小事做起,整肃纪律,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
十二、培训工作:在20xx年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对所有的员工进行一次培训,让员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准,技能、技巧的提高,从学习中获取经验,热切地提高个人职业道德品质要求,高素质、高要求,从最基本的服务技能开始,创立成一支优秀的团队。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对策探析。
上海服务业利用外资现状分析论文。
浅谈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五
20xx年9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会第26次会议上。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辉。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和“三产富市”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市服务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7.1∶46∶46.9。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1.1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为5.5∶45.8∶48.7。
2、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20xx年,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1.9%,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6.7万人,比20xx年增加20.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xx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7%,比20xx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幅1.5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4、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456.7亿元,“十五”期间服务业累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69.3亿元,同比增长41%。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二)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xx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5%,为“十五”以来最高增幅。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9.3%。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联百灵等“九网通衢”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8.6%。到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11亿元和40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产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4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阳光一百、伟东新都、阳光舜城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部分竣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旅游业。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4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7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2.7%。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点)达到48家,旅游星级饭店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到184家(其中国际22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科教文卫体服务业。20xx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0.5%;教育业实现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1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增强。
别增长13.5%和12.4%,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28.1亿元,同比增长14.6%。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7.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4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7.7%。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中国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伊势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增长,20xx年实现零售额115.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4%。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8.0l亿元,同比增长7.6%。20xx年实现客运周转量245.2亿人次,货运周转量851.8亿吨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99.2公里,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绕城高速路、旅游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我市综合运输能力。
物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876家,鲁能帆茂、山东中邮、山东佳怡等七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华宇、全程、宝供、海尔、九洲通、tnt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盖家沟、山东现代、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和提升。
会展服务。20xx年举办各类展会96个,国际信博会、旅交会等成为我市会展业的品牌展会。20xx年全国秋季糖酒会实现交易额140.8亿元,创历届糖酒会之最。20xx年全煤会拉动我市相关产业增收13.41亿元。
连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60个,门店3000多家,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百强行列。骨干企业跨地区经营初见成效,20xx年,三联、银座、人民商场等实现跨地域销售额超过100亿元。麦当劳、肯德基等特许经营快餐店发展到21家。
社区服务。20xx年社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207家,固定从业人员近7万人,20xx年安置就业近万人。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示范社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社会资本参与性不强。
目前,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广大市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实现1000亿元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40亿元以上,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
到“”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期间,全市服务业投资累计达到3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8%;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65万人以上。
(三)发展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突破。
1、完善市场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区。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大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三是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济南。
四是稳步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加快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务。
2、加快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设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交通网络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盖家沟、担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区。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项目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区、东部泉水历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济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促进旅游夜生活发展。规范治安、城管、市场、收费等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跃夜间休闲娱乐。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一是大力举办各类展会。精心策划和开发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会展项目,加大力度培育济南展会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增强产业意识,稳步发展科教文卫体服务业。一是扶持发展科研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加快东、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精心策划一批文艺精品,活跃演出市场。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保健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社会医疗保健业。五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高标准建设奥体中心和一批体育设施,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努力承办国内外商业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业协会承担的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
7、优化空间布局,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高档商务楼、写字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居组团,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二是规范推进商品住宅开发。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开发一批商品住宅区。三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发展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8、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实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设软件开发综合技术支撑平台;构建行业联盟和服务支撑两大体系;构筑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出口五大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电信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9、贴近居民生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二是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改革和资源整合,向社区开放。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四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立“济南市社区服务网”,实现全市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社区资源的共享。
10、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和泉城路周围地区构建标志性商业核心区;在十县(市)区各改造提升或建设一处区级商业中心。同时抓好一批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商业体系。二是构筑批发市场集群。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以各县(市)驻地、乡镇、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四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弘扬鲁菜餐饮文化,创新产品名牌,提高服务档次。五是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深化科技、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领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新的突破。
2、增强骨干带动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引导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增强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引进推广现代运营方式;着力推动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入驻济南,带动全市服务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努力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与国家、省服务业资金配套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积极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4、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的贯彻意见,同时提出市场准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上汇报,请批评指正。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六
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都开始重视自身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服务业发展。
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学会了服务宾客的原则;服务宾客的程序;服务中工作细则;宴会出菜程序;托盘的技巧及端托行走的步伐;铺台、摆台的注意事项;换烟灰缸的重点;点菜、写菜单、取消菜式的注意事项及推销菜品的技巧;斟酒水的基本方法、程序和酒水的一般知识;处理客人投诉及服务工作突发事件对应技巧;餐厅开市的准备工作及收市的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服务礼仪、餐饮卫生知识、消防知识等等。使我成为一个优秀的服务员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服务员兼职工作中我总结出作为一个优秀服务员要具备。
热爱你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快乐地、更容易地做好你的工作。我们要让就餐的人们获得健康、能量与良好的服务。你就可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同凡响。而企业最需要的人就是热爱工作的人。
迅速熟悉工作标准和方法:为了自己的企业和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我们必须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并胜任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要有自信心:与金钱、势力、出身背景相比,自信是最重要的东西,自信能帮助人排除各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责任:就是以公司利益为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就是为客人负责,给客人提供优质的出品与服务;就是“敬无在”,即使没有人监督你,你也会认真地做好工作,这就是责任的表现。
平常心面对工作中的不公平:在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位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没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挑起大梁。
团队:发挥团队精神是企业一致的追求,餐饮企业的工作由多种分工组成,非常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的员工和企业都更成功。
这次的兼职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我觉得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很多成功者就是积累一点点小而成大器的。每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每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
20xx年,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政府下达我镇的三产增加值?万元为目标,认真分析经济形势,积极部署。
工作方案。
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
年度工作计划。
全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全部建成,各种资料归档管理,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为保证全镇人民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服务行业工作发展的组织保证。
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服务行业工作的领导,把三产服务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各村全年工作考核,党委分工纪委书记主抓三产服务业,一名党政领导协抓,经常听取全镇三产服务业工作的汇报,适时的拿出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使全镇三产服务业工作有人抓、有事干、有责任,不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政府加大了对三产服务业工作的投入。年初,为了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着力建设好一个新?。20xx年,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在一个月内,建设了?一期工程,并成为?。20xx年,政府又投入200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努力把景观区打造得更为靓丽,使之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今年春节前后,连续多场的大雪将去年改造好的农贸市场造成破坏,为了使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镇领导和三产办全体人员在市场坚守岗位,保证市场安全运行。春节一过,政府即投入几十万元,改造加固,完善市场的各项功能,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的现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给了群众一个安全、卫生、文明的购物环境。且对原团结农贸市场的改造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政府对三产服务业工作的重视,带动了全镇整个服务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有识之士创办三产服务业企业。20xx年,?村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原有的村集体土地,新办了一家民营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元;?村在原小学旧址的基础上,也招引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目前进展情况良好。由于政府在服务管理等方面营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已有两家大型超市连锁店陆续进驻我镇,既给群众购物带来了方便,又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了我镇,推动了我镇的服务业工作向前发展。
四、强化服务,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经商环境,我们针对三产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不同门类、不同组合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法,对食品、药品行业实行“三网”服务结构,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以确保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对整改的农贸市场,我们从招标、定摊定点制订市场管理制度入手,加强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同时,我们与工商、环保、物价和安监卫生部门一起,对各个服务业门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使文明经商、安全生产、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不制假、不售假成为每个商户的行动指南,维护社会公德,注重环境保护,形成良好的经商氛围。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够大发展,取决于这个地区的三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应该说,我镇的服务业工作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主要反映在三产服务业企业少,规模小,形不成气候,同时大型的商贸物流企业在我镇也形不成大的市场,难以产生大的规模效益。要解决定个问题,既要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增加投入,更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而论证规划,方能解决我镇三产服务业后劲不足的问题。
六、20xx年工作打算。
为了使我镇的三产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20xx年,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镇的实际,完善我镇的三产服务业规划,以满腔的工作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高效的服务措施,努力完成目标任务,为建设?作贡献。
作为一名在酒店工作的普通餐饮服务员,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照顾好客人,一般人都可以做好。我也说不上聪明,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就行了,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强,所以我一直在想,我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今年,由于国家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和反腐倡廉活动的继续深入,饮食行业环境相当严峻,如何搞好经营,饮食部在酒店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酒店经营承包方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管理,上下一致,使饮食部在饮食业不景气,且承包任务重的情况下,稳步前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餐饮部年终工作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_____元,比去年的_____元,增长_____元,增长率__%,营业成本_____元,比去年同期的_____元,增加_____元,增加率__%,综合毛利率__%,比去年的__%,上升(或下降)__%,营业费用为_____元,比去年同期的_____元,增加(或下降)_____元,增加(或下降)率__%,全年实际完成任务_____元,超额完成_____元,(定额上交年任务为38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出品质量有时不够稳定,上菜较慢。
2.厅面的服务质量还不够高。
3.防盗工作还做得比较差,出现失窃的现象。
三、明年的设想:。
1.提高出品的质量,创出十款招牌菜式。
2.抓好友谊夜总会、千年老龟火锅城的经营。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开设餐饮连锁分店.
四、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重视食品卫生,抓好安全防火。
1.重视食品卫生,健全各项食品卫生岗位责任制,成立卫生检查组,明确各分部门卫生责任人,制定了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的制度,开展了流动红旗竟赛活动,对卫生搞得好的分部门给予奖励,卫生差的分部门相应扣罚。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全年未发现因食品变质而引起的中毒事故,顺利通过省市旅游局的星级酒店年审和国检。
2.抓好安全防火工作,成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落实各分部门安全防火责任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安全防火制度,完善安全防火措施,各楼层配备防毒面具,组织员工观看防火录像,并进行防火器材实操培训。出品部定期清洗油烟管道,做好各项设备的保养工作。地喱部定期检查煤气炉具的完好性,通过有效的措施,确保了饮食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财产的安全,今年以耒未发生任何的失火事故。
(2)落实酒店经营承包方案,完善激励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今年,饮食部定额上交酒店的任务为380万元,比去年的320万元,上升60万元,上升率为19%。为了较好地完成任务,饮食部领导制定了内部经营方案和效益工资分配方案,按照部门、岗位、技术、技能、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不同,把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个分部门,核定了各分部门的营业额、出品额、费用额、毛利率,逐月核算,超额提成,节能加奖,充分体现了任务与效益工资挂钩的原则,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能想方设法,搞好经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今年人均月收入____元,比去年同期的____元,增加了___元,增长率为__%。
(3)抓好规范管理。强化协调关系,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1.健全管理机构,由饮食部领导、分部门经理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全年充分发挥了作用,小组既分工,又协作,由上而下,层层落实管理制度,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对管理效益有奖有罚,提高了领导的整体素质,使管理工作较顺利进行。
2.完善饮食部的会议制度。会议包括年终总结会、季度总结会、每月经营分析会、每周例会、每日检讨会、班前班后会、财务监督稽查会、卫生安全检查汇报会等,由于制度的完善,会议质量提高了,上级指令得到及时落实执行。
3.建立出品估清供应监督制度。为了最大限度降底估清品种,协调各分部门做好出品供应工作,每天早、午、晚市检查出品供应估清情况,对当市估清的品种设专薄记录,同时到有关分部门核实查证,并要求管理人员签名,以分清责任。制度建立后,原耒每市估清五、六个菜式的现象已成为历史,现在出品供应情况已处于正常化。
4.加强协调关系。酒店分工细,环节多,一项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每周例会上反复强调,出现问题,部门之间不得相互责怪、推搪,要敢于承认错误,多发现对方的优点,搞好协调,今年大大减少了过去存在的一些脱节不协调的现象。
5.提高综合接待能力。今年,全面抓好服务规范,出品质量,使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做好各类社团宴会、酒会、喜宴、自助餐、会议餐接待的同时,还做好高级领导和各大公司、酒店的各类型宴会的接待,如接待了多个外国国家总统、元首、和使团,国内的中央部委级领导、省长、司令员、军长、市长等等领导;3月18日晚市接待单位宴客、婚筵等订餐共165席,创开业以耒日订餐总席数的最高记录;9月29日晚,接待婚筵共75席,创历史纯婚筵总席数的最高记录。由于环境优美、价格合理、味道可口、服务一流,使宾客高兴而耒,满意而归。
(4)开拓经营,发展增收渠道,扩大营业收入。今年在饮食业不景气,生意难做的情况下,饮食部领导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做经营分析,不断探索,大胆偿试,英明决策,走自己的经营路子。第一,全年开设经营项目六个:自助中餐、自助火锅、海鲜任你嚓、友谊夜总会、千年老龟火锅城、饮食连锁店(筹备中)。第二,开展联营活动,饮食部与客房部、桑拿中心、茶艺馆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营;如宾客凭住宿卡消费可享受八五折优惠,桑拿中心送餐业务,向茶艺馆提供香茶美点。第三,全年开展促销活动八次,让利酬宾加州鲈每条一元,贵宾房免最低消费,特惠菜式益食家,每款15元。优质服务月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推销有奖活动等。第四,营业部与出品部,根据市场消费需要,每月定期推出新菜、点18款。全年推出千年老龟汤等新菜共200多款,扩大营业收入100多万元,酒店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提高了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全员公关,争取更多的回头客。饮食部领导把公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耒抓,大小会议上,经常灌输公关意识和知识。营业部人员在旺场时充实到楼面与顾客沟通、点菜,以不同的形式征求他们的宝贵意见。逢节假日,向关系户电话问候,赠送如中秋月饼、奉送挂历、寄贺年卡等。通过大家的努力,今年饮食部整体公关水平提高了,回头客比往年有所增加。
(6)按照星级标准,完善硬件配套设施,美化了环境,稳定了客源,提高了经营气氛。全年增加设施总投资300多万元,主要是:二楼东厅的改造,二楼南、北厅的装修,五楼走廊、洗手间的装修,友谊夜总会的开办、千年老龟火锅城的设备购置等,由于服务设施的完美配套,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
(7)增强员工效益意识,加强成本控制,节约费用开支。饮食部领导经常强调成本控制、节约费用的重要性,增强了员工的效益意识,并要求员工付之行动。同时完善有关制度,明确责任,依*制度去加强控制。全年完善了《费用开支规定》、《原材料收、付、存制度》、《堵塞漏洞制度》、《原材料合理使用制度》、《办公用品领用制度》、《物品申购制度》、《财务审核稽查制度》、《收款员管理制度》等。今年全体员工已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合理开闭水掣、油掣、气掣、电掣,发现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另外,饮食部领导、供应部经理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及时调整原材料的进货价。十月份推出的千年老龟汤,原耒是整套半成品进货,为降低成本,后耒改为自己进龟,自己烹制,近二个月耒,节省成本三万多元。
(8)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饮食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关心员工,激发情感,增强凝聚力。
1.组织员工参加97年羊城优秀厨师、优秀服务员技术大赛,参加酒店田径运动会、书法比赛、技能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赛等。参加酒店扶贫济困捐助活动,学习"。
三字经。
"活动,学英语50句活动在各项比赛活动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在酒店的田径运动会,就摘取六枚金牌、三枚银牌。
2.全年本部门举行文明礼貌月技能知识抢答比赛、舞会、卡拉ok等文娱活动9次,春游1次,外出参观学习13次,各类型座谈会5次,妇女会2次,家访6次,探望病员20次。通过各种活动,使员工形成了一个热爱酒店,团结奋发的强大集体,员工思想品德好,全年拾金不昧事迹有8次,员工队伍稳定,流动量小,今年月均人员流动量约5人。
(9)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素质。
1.严格劳动用工制度,饮食部招聘新员工,符合条件的,择优录取,不符合条件的,一律拒收,不讲情面,保证招工的质量。同时,上级领导深入员工之间,挖掘人才,不断充实队伍,通过反复考察,全年提拔部长6人,领班8人。对违反酒店规定的员工,以教育为主,对屡教不改者,则进行处罚解聘,全年共处罚员工11人。由于劳动用工的严格性,员工素质较高,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2.完善培训制度。为了使培训收到预期的效果,饮食部领导首先明确了培训要具有"目的性"、"实用性"、"时间性"的指导思想。其次,成立了培训小组,再三是制定了。
培训方案。
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老带新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例如每月一次管理培训、安全卫生培训;每周二次促销培训、服务知识、服务技能培训等。再四定期进行考核全年开展"推销手册"、"服务知识、技能"、"咨客服务规范"、"酒店管理知识"、"出品质量"、"促销业务知识"、"英语50句"、"礼貌用语"、"安全卫生知识"等培训达200多次。
以后我还不一定一直在服务员的工作上了,因为男儿志在四方,做一名餐饮服务员前途并不是很明朗,我只能自己不断的奋斗,自己去打拼才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努力的。不过我现在要做好的就是做好我的工作了,我相信我会在将来的一年中做的更好的!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七
服务业在拉动就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潜力很大,而发展服务业离不开政府的税收政策扶持,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服务业发展。
希望对你有用!
今年以来,我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县9家重点服务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938.7万元,同比增长40.18%;实现营业利润33.6万元,同比增长61.54%;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48.1万元,同比增长4.79%;应付职工薪酬1100.7万元,同比增长31.38%。
一、分行业运行特点。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上半年,我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点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69.5万元,同比增长43.89%;实现营业利润25.6万元,增速为5.35%;应付职工薪酬808.8万元,同比增长41.5%。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县运输有限公司将上年未能纳入统计范围的车辆经营情况在今年全额纳入了统计范围。
(二)房地产物业管理业。
上半年,我县房地产业物业实现营业收入214.8万元,同比增长28.93%;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8.8万元,同比增长66.04%;实现营业利润4.2万元(上年同期数为-5.8万元),同比增长172.41%;应付职工薪酬1611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2%,保持平稳增长。
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出现较为严重亏损的企业开始回暖。例如:县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同期营业利润为-4.1万元,今年是5.1万元;二是由于物管业的整体基数太小,数据小范围的增长都会造成增长率过高的现象。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上半年,我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重点服务业各项指标数据都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1.5万元,同比增长5.21%;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0.6万元(上年同期数为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9%。营业利润出现一定增幅,本期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4%;应付职工薪酬13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我县服务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向,但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传输、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较小,相对落后。在9家重点服务业中没有房地产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道路运输业仍是影响重点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很难带动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二)重点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上半年,我县重点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38.7万元,完成额度还不抵一个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以县出租汽车有限公司(1302.6万元)、县运输有限公司(771.3万元)、县汽车贸易公司(286.5万元)和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209.1万元)为代表的运输企业的半年营业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87.4%,而其中又占到44.3%,由此可见,我县重点服务企业之间的发展规模、经营成效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如果一个企业点的数据异常波动就会造成整体局面不稳的情况出现。
(三)报表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直报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中,在营业利润等指标上,个别企业上报的数据明显失常,经多次提醒复核查实,虽有所改善,但报表质量依然差强人意。例如,县运输有限公司本期利润为-1.2万元,上期数据为-1.4万元,20xx年全年也处于亏损状态(20xx年报数为-5.2万元,20xx年各季度的数据依次为-2万元、-1.3万元、-2万元、-2万元),明显不符合逻辑,不是企业实际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培育,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一是应重点围绕大中型工业企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开展招商活动,着力打造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行业;二是应针对全县重点服务行业和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服务业发展;三是必须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层次,通过与各地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提供投融资双方面对面洽谈的平台和机会,引进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二)强化投入,扩大服务业企业规模,提高重点服务业企业样本数量。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塑造企业品牌,提升竞争能力;二是应加强规划引导、转变机构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不断扩大其总量规模;三是必须密切部门间的沟通,如实排查、申报,增加重点服务业样本企业数量,以增加样本企业的全面性。
(三)强化考核,着力提高报表数据质量,进一步深化统计工作。切实落实新的服务业考核制度,做好季度和年度考核,进一步强化商务部门牵头服务业工作的地位,充分调动部门开展服务业工作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形成发展合力。并将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考核体系,不断强化重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监测数据报送,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和服务业统计监测等制度,提高报表数据质量,从而全面客观反映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金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服务业工作专题督查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浙政发[20xx]55号、56号文件和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省服务业工作大会后,我市根据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政发[20xx]55、5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构。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会多次对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财政、商贸、旅游、交通等2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为创新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强化形成合力。
究》等子课题调研,最终形成《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总课题调研报告。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金华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意见》等,为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万元,其中20xx、20xx两年共审核兑现3349.93万元;市发改委在修改完善《金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编制并印发《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指导有关县(市)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工作;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永康、东阳、武义等县(市)也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
(四)积极创新,拓展发展新路。
为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沟通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我市于20xx年9月30日举行“金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论坛”,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7+1”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内容、形式、措施和途径,拓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畅通物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的渠道,深化各方共识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推进我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并研究和完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要素保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次探讨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将制定出台有关推进市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xx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工作成效明显,发展业绩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量规模快速增长。“”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
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从20xx年的435.7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902.05亿元,翻了一番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xx年的40.9%上升到20xx年的43.1%,服务业发展增速从1990年开始已经连续20xx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20xx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xx年的40.4%快速提高至20xx年的43.1%。20xx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浙江省11个设区市内排名第四,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第三位。20xx年我市被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之一。
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金华国际茶花节、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成为国际知名会展。现代物流快速推进,市场大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浙江省第四大物流枢纽逐步建成。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国东阳横店影视城成为“东方好莱坞”,是全国最大的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发展。
(四)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经济增长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20xx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5%,20xx年为43.1%,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税收收入看,20xx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74.14亿元,增长26.8%,增幅比第二产业高出7.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继续增大,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税收的重要来源。从社会就业看,20xx年底,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06.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330.3万人的32.2%。20xx年我市个私企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70.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168.2万人的41.7%,对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稳定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我市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五)集聚效应有效提高。
业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其中永康、磐安两县(市)增速均超过15%,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高。四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规划的36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其中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浙中信息产业园、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5个已列入全省首批40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另有金华国际物流园区、武义温泉旅游休闲集聚区、东阳木雕竹编文化产业集聚区、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4个被列入省级备选集聚区名单。
三、推动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有新举措。
20xx年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大会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品牌建设、服务外包、分离发展、人才培养等一批新的政策举措,修改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金华市区服务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大对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共扶持55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争取到国家各类扶持资金7772.8万元,共争取到国债资金5626万元。
(二)改革创新有新推动。
展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评选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我市东阳横店影视实验基地和金华比奇(5171)网络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全省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三)分离发展有新进展。
根据省五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地税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新增31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已达到145家,超额完成预定目标131.67%。
(四)人才培养有新推进。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五个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新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570人,积极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10个,全市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家,提供见习岗位1252个。在各类中职学校建立了25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0个。
(五)统计制度有新加强。
20xx年以来,制定出台了《金华市服务业统计。
工作方案。
》、《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加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时效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规划发展有新突破。
个,规划市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22个,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备选4个。这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幅射效应。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我市服务业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一)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显现。
1、金融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明显减弱。20xx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12.6%下降到7.2%。随着国家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显现,以及房贷等的影响,预计20xx年金融存贷款增幅难于提高。
2、房地产业已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制约。20xx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低于整个服务业增速6.0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渐趋浓厚,市场预期偏于冷淡,居民自住购房意愿普遍下降,投资购卖力减弱、购房需求明显缩减,预计20xx年房地产发展回升难度很大,一度程度上将影响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消费市场压力逐渐加大。在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汽车市场加速发展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最有力支撑,20xx年我市汽车及燃油类两类商品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个百分点,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1.7个百分点。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加上基数不断升高,市场压力会逐渐加大。
8.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全省为58.9%,而我市仅为4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20xx年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房地产拉动,若扣除房地产业,则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不快。
(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
cpi的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从消费看,在我市消费市场旺盛的背后,实际增长已呈回落态势。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但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4%,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总体要求。
基础,进一步深化体制政策创新,把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调整服务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0%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6%左右,努力将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继杭、宁、温后的第四大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
(二)工作重点。
第一,突出改革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并报省政府审批,下一步我们要分解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二是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三是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做好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行业提升。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即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批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专业市场的提升发展;围绕培养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增强对浙中城市城市群和其它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引导永康、东阳、兰溪、浦江等县市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引导中心镇围绕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第四,突出重点平台建设。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已列入省规划的4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要全面完成4个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其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为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第五,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主要抓好远、近两类项目。一是实施好《20xx年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服务,认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做好政策处理、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地指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应优先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二是认真做好“”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根据服务业行业分类,结合实际和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为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提供基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今年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大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力度,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年度的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要做好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推荐争取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落实好配套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主要举措。
第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一是健全完善统筹协调体系。督促全市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二是健全完善统计分析体系。要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快制定市级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第二,抓扶持力度,做好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用好用足省、市、县(市、区)出台的鼓励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税收和规费减免政策。二是落实放宽放活政策。真正做到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发展,消除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供水供电、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差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条件。三是落实扶持政策。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对重点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内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和投资贴息补助等。
第三,抓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融资保障工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积极支持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信贷业务,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工作。要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项目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安排。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要把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服务业人才待遇和工作环境。
第四,抓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的做法,树立抓服务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节能降耗、抓改善民生的观念,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二是明确部门责任。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的要求,加强各方协作,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商务咨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互助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几点建议。
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服务业发展改革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改革需要触及到体制、机制、现行政策规定等深层次问题,困难不少,办法不多,需要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在政策体制上能有所突破。
2、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改革给予政策倾斜。
由于我市地处浙江中西部,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建议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和省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争取“新增中央投资计划”等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建议支持金华市开展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支持金华市开展服务业行政管理权限配置改革,支持金华市加快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金华向国家争取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帮助争取国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在金华布局,推动金华服务业加快发展。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八
20xx年9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会第26次会议上。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辉。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和“三产富市”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市服务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7.1∶46∶46.9。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1.1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为5.5∶45.8∶48.7。
2、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20xx年,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1.9%,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6.7万人,比20xx年增加20.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xx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7%,比20xx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幅1.5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4、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456.7亿元,“十五”期间服务业累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69.3亿元,同比增长41%。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二)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xx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5%,为“十五”以来最高增幅。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9.3%。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联百灵等“九网通衢”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8.6%。到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11亿元和40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产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4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阳光一百、伟东新都、阳光舜城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部分竣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旅游业。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4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7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2.7%。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点)达到48家,旅游星级饭店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到184家(其中国际22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科教文卫体服务业。20xx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0.5%;教育业实现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1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增强。
别增长13.5%和12.4%,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28.1亿元,同比增长14.6%。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7.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4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7.7%。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中国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伊势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增长,20xx年实现零售额115.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4%。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8.0l亿元,同比增长7.6%。20xx年实现客运周转量245.2亿人次,货运周转量851.8亿吨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99.2公里,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绕城高速路、旅游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我市综合运输能力。
物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876家,鲁能帆茂、山东中邮、山东佳怡等七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华宇、全程、宝供、海尔、九洲通、tnt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盖家沟、山东现代、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和提升。
会展服务。20xx年举办各类展会96个,国际信博会、旅交会等成为我市会展业的品牌展会。20xx年全国秋季糖酒会实现交易额140.8亿元,创历届糖酒会之最。20xx年全煤会拉动我市相关产业增收13.41亿元。
连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60个,门店3000多家,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百强行列。骨干企业跨地区经营初见成效,20xx年,三联、银座、人民商场等实现跨地域销售额超过100亿元。麦当劳、肯德基等特许经营快餐店发展到21家。
社区服务。20xx年社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207家,固定从业人员近7万人,20xx年安置就业近万人。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示范社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社会资本参与性不强。
目前,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广大市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实现1000亿元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40亿元以上,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
到“”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期间,全市服务业投资累计达到3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8%;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65万人以上。
(三)发展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突破。
1、完善市场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区。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大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三是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济南。
四是稳步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加快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务。
2、加快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设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交通网络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盖家沟、担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区。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项目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区、东部泉水历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济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促进旅游夜生活发展。规范治安、城管、市场、收费等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跃夜间休闲娱乐。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一是大力举办各类展会。精心策划和开发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会展项目,加大力度培育济南展会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增强产业意识,稳步发展科教文卫体服务业。一是扶持发展科研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加快东、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精心策划一批文艺精品,活跃演出市场。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保健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社会医疗保健业。五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高标准建设奥体中心和一批体育设施,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努力承办国内外商业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业协会承担的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
7、优化空间布局,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高档商务楼、写字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居组团,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二是规范推进商品住宅开发。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开发一批商品住宅区。三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发展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8、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实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设软件开发综合技术支撑平台;构建行业联盟和服务支撑两大体系;构筑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出口五大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电信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9、贴近居民生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二是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改革和资源整合,向社区开放。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四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立“济南市社区服务网”,实现全市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社区资源的共享。
10、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和泉城路周围地区构建标志性商业核心区;在十县(市)区各改造提升或建设一处区级商业中心。同时抓好一批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商业体系。二是构筑批发市场集群。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以各县(市)驻地、乡镇、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四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弘扬鲁菜餐饮文化,创新产品名牌,提高服务档次。五是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深化科技、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领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新的突破。
2、增强骨干带动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引导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增强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引进推广现代运营方式;着力推动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入驻济南,带动全市服务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努力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与国家、省服务业资金配套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积极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4、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的贯彻意见,同时提出市场准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上汇报,请批评指正。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九
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并在建安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实施方案包括成立机构牵头推进服务业转型攻坚工作、制定服务业转型攻坚年度工作方案、定期召开服务业转型攻坚推进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一)物流园区:
园区位于市区“南大门”,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xx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河南省物流示范园区,辖区内已形成以现代物流、电子商贸、新型专业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部署,致力于构筑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心两轴一环三区”的总体布局,“一心”即现代物流中心;“两轴”即311国道(南外环)和107国道“十”字发展轴;“一环”即园区服务业发展环;“三区”即北部的生活服务区、中部的专业市场区、南部的.都市生态区。同时,在专业市场区又分为农产品物流、汽贸汽配、家居建材、纺织品、商业住宅和电子信息6个“区中园”。截止年底,园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辖区现有中等规模以上企业139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个体工商户41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全年突破115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加值突破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安置就业人员余人。
(二)特色商业区:
园区东至魏文路,南至龙泉街、文峰北路、聚贤街;西至滨河路,北至魏庄街,镜水路、新元大道、文峰北路、魏庄街,规划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怀抱“北海”,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
特色商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现代商贸业为核心,以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商务服务及休闲娱乐业为辅助,立足北海片区,服务建安区,辐射许昌市的现代高端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及文化风貌展示区。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商务、休闲、会展于一体,立足北海片区,辐射许昌市,服务许昌新区的新型城市游憩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娱乐中心。
xx年元月至12月份,建安区特色商业区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税收收入7500万元,入驻企业57家,其中新增规模或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1家,共吸纳就业人员3016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经济运行工作稳步推进。
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乡镇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水利局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民政局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供借鉴。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
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雄同志担任,确保了该项工作人力上的到位。会上,还同时还制订落实了工作开展的详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由组长亲自抓,副组长具体抓,各成员做好落实,从上而下,,一抓到底。
一是我局在巩固发展县域内家庭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同时,大力主张拓宽区域外家庭服务业就业机会。县内,先后与县腾业实业有限公司、怀集保洁公司、碧桂园物管部等多家部门长期挂钩对接;县域外,具体由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李雄主任负责,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机会,与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家庭服务业就业中心取得联系,在“月嫂”、“家政服务”等多个行业劳工输出方面取得对接。二是加强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劳工的技能培训,该项工作具体由培训就业股梁石斌同志负责,组织劳工定期开展家政专项培训,开展“月嫂”、“钟点工”、“保洁员”等形式多样的家政行业培训班,先后办班7期,其中参班学习的有629人次,有效的提升服务业就业技能。今年内,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劳工新增人数110人,其中:在县内就业新增87人;输送到广州、佛山等对接单位的有21人;外出到香港就业的有2人(主要从事“月嫂”行业)。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
家庭服务业宣传,扩大宣传效应,大力发动城乡闲置劳动力从事家庭服务业;二是加强培训,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劳工职业操守培训,应人力资源市场之所需,对现行紧缺的“月嫂”行业有针对性的多开展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让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
怀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创新发展,网络交易呈现爆发态势,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同时,一些实体经济中的不良现象也延伸至网络空间,网上伪造或冒用合法市场主体名义设立网站、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恶意欺诈、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问题时有发生,既破坏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严重侵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网络交易市场监管职责,电信主管部门承担互联网行业管理职责,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加强网络交易网站监管工作协作,强化对网络经营主体和载体的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快速解决网络交易市场中的不良现象,有效遏制网络交易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透明有序、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推动网络交易市场诚信机制的形成,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二
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为正确认识我县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商务局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三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市委将如何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列入此次调研范围十分必要。为做好此次调研,在对我市服务业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进行具体了解之后,又对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举措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立足十一五发展,立足南京的优势特色,做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中心的战略决策。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以软件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发挥行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以金融商务会展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产业;发挥人文教育优势,以旅游休闲和创意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16%,占gdp的48.4%,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编制产业规划,明晰发展思路。20xx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南京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政策意见。20xx年又编制完成了《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方案》、《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方案》,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保障规划目标落到实处,20xx年制定了《关于分解落实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的意见》等实施意见,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目标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把握工作抓手,建设发展载体。近年来,服务业通过集聚引领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南京积极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已有11个集聚区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称号,吸引了大量服务业企业入驻,成为南京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产业支撑。为促进重点项目建设,xx市加大了扶持力度,对企业在水、电、气价格,土地使用及报批手续,专项资金扶持和使用等方面都给予明确的政策措施。
提升产业层次,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培育战略,xx市排出了各服务行业的重点企业,并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了服务业行业标准建设工作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创建活动。启动了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20xx年,市政府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工作列为服务业工作重点,市委组织部也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列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计划,并圆满完成了两期现代服务业专题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深入研究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出台南京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产业目录。努力营造吸引国内外优质服务要素向南京集聚的环境以及将服务要素尽快转变为竞争优势的机制和条件,构筑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平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服务业招商引资策略,加大针对重点国家、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招商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境内外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吸引境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和国内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总部入驻南京。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高科技对服务业的渗透力度,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程度,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完善市场专业分工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服务流程的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
近年来,xx市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1%。
抓规划导向。采取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服务业规划导向力度,集中力量编制完成了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以及创意、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强化规划落实。按照有促有压的原则,对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相关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控制市场已饱和甚至过度竞争的新增项目。
抓政策扶持。20xx年,xx市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xx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扶持政策。近年来,又制定了扶持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及动漫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专项领域的政策意见,有力的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抓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开展赴东南亚、欧洲、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并以论坛、会展、恳谈会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客商洽谈,共推介涉及服务外包、旅游休闲、科技信息、商贸物流等项目450多个,协议金额超过30亿美元,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促进了无锡服务业与国际的合作交流。
抓重点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xx年,xx市编制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服务业鼓励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为今后服务业项目建设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集聚区的建设步伐。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加快集聚区规划布局和协调服务,分类指导,跟踪服务,促使一批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形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抓住产业链前端创意设计、后端现代物流,带动产业链中间的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的格局。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但鉴于我市长期处于重工业城市的历史原因,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xx年全市服务业
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均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各地在全面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无不想尽了各种方法,仔细分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均不是空穴来风。营造气氛、因地制宜、从当地优势着手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
1、广泛宣传新兴服务业的美好前景,全面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认识。要全面宣传新兴服务业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人们用现代的眼光、站在更广的范围内来认识服务业,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从而鼓舞人们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发展服务业。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组织网络。成立由市领导为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研究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规划和政策落到实处。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有关土地、财税、人才引进、鼓励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引导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合营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先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能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的企业,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的来洛投资。充分利用我市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推介我市的优势资源,积极组织、鼓励我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洽谈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要完善奖励机制,为培育和引进人才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以及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优势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1、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尽快确定xx市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主题,如xx市确定的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杭州确定的生活品质之城。围绕服务业发展主题,编制《xx市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从而将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2、以河洛文化为主题,充分利用大遗址保护的有利时机,把洛阳范围内的各大古城、遗址进行筛选,按照传承有序的原则进行排列,用快速通道的方式将其连接,建设主题为中华五千年的大遗址公园。
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大运河的起锚港为主题,在洛河北岸修复当时的水岸码头,以此为中心,建设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将洛河打造成像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后海那样繁荣,住宿饮食一条街、旅游文化广场等服务聚集区,从而改变目前重于靓丽洛河转于利用洛河的状况。
3、继续组织力量,积极推进牡丹评选国花进程,将牡丹花会尽快打造成全国人民的节日。
4、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旅游集聚区(带)的建设,加大对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的挖掘、规划、整合、开发,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丰富城市旅游内涵,进一步合理编排洛阳境内旅游线路,努力营造住洛阳、游河南的旅游环境。
5、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深化项目带动意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完成,积极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创意设计、动漫等几个集聚区,使集聚区成为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6、进一步制定完善考核机制。把每年确定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量化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的形式,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要求,增强发展动力。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四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xx为45.6亿元,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
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
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
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
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
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
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
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
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
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红政发xx【102】号),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
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
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
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
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
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
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
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园区运转有序进行。
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园区规范化发展。
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二是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三是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四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
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
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
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
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
始建于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
截止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
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
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
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
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
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
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
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
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
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
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
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
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
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
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
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
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
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
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
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
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
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
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五
(一)建立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
工商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部际工作协作机制,设立常规工作沟通渠道和流程。支持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电信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工作协作方法和机制,紧密结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相关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选择部分省市研究开展工作协作试点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交易管理工作协调配合,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省级建制单位中要确定互相协调配合的机构,共同签署协作备忘录,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联合管理工作,建立常规的交流沟通和查处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信息共享与工作协作。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应通过有效方式实现市场主体的工商登记注册信息和网站备案信息等数据共享,对相互提出的涉网经营主体信息、网站主办者主体信息的查询、比对、核实等予以配合,从多方面保障网络经营主体、物理经营地址、网络接入信息真实有效。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网络交易及电信业务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违法线索或收到的投诉举报,属本部门管辖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超越本部门职责管辖范围、属对方部门管辖范围的,应依法及时办理抄告、移交手续,并做好协查协办工作。
(三)处理各类违法网络交易网站的工作协作方式。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工作中,应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境内违法互联网站黑名单管理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对境内违法网络交易网站(以下简称违法网站)提请电信主管部门处理时,按照不同情况依法采取以下方式:
1.对未履行备案手续的违法网站的处理。网站接入地在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由当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违法网站名单送交省级电信主管部门进行核实并依法处理;网站接入地在省外的,由当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违法网站名单报送工商总局,由工商总局转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处理。
2.对已履行备案手续的违法网站的处理。对已在本省履行备案手续的违法网站,由当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省级电信主管部门通报查处情况;对已在省外履行备案手续的违法网站,由当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请网站备案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备案地省级电信主管部门通报查处情况。省级电信主管部门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通报情况对违法网站依法进行处理。
3.其他有关事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法网站经营者过程中,遇到危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等重大且紧急的特殊案件时,为及时制止违法网站的违法行为,可以先行函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网站采取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紧急处置措施。案件查处结束后,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需要关闭网站的,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建议函》等函件一并提交电信主管部门,由电信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网站采取进一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注销违法网站主办者的经营许可或备案,并通知相关接入服务商停止接入服务,相关域名服务提供商停止域名解析服务,纳入网站黑名单管理。函请文书格式参照《关于建立境内违法互联网站黑名单管理制度的通知》(工信部联电管〔〕371号)执行。对于违法主体及涉及网站的查处信息,应在网上网下查处完成后,录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信主管部门的数据库,并互相备份。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六
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xx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
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xx)》,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四)人才资源短缺,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it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服务业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培训机构较少,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不足,产业部门与教育培训部门人才供需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职教育、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完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关于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建议
1、制定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计划,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扎实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健全完善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2、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政府牵头,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本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并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推进移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高新企业及电子制造等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对接,政府牵头制定高新、电子制造、系统集成等企业名录,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化服务项目中进行软硬件选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扶植本地高新技术企业。
3、通过政策扶持和重点投入,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在示范园区内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对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企业。
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合肥市服务外包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重点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办公用房租赁、市场拓展活动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尽快落实《关于共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中有关合肥市1:1配套资金。
4、统筹规划我市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3g)。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合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环保部门出台支持3g网络基站建设相关政策,政府出面做好基站选址、建设协调等工作;对3g网络终端、业务和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商业机构、办公场所等率先推广使用3g手机、3g上网卡、3g上网本等业务和信息化服务;新闻媒体加强对3g网络建设和应用宣传,加强基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基站辐射,消除误区,为3g网络基站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出台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市县(区)各级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业务协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6、打破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壁垒,加快建立依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税务、工商、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数据、详细信息分布在这些系统中,这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能力,也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产品规范、推广渠道、安全、监管、信用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
7、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完善软件人才培训的鼓励政策,建立软件人才培训费用政府补贴制度。加快建设以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合肥)”,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知识体系,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和课程开发,对所需资源和资金给予一定协调和财政支持;同时,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学分互换”合作计划,组织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培训机构对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联盟,重点支持ibme.t.p和cmu-hp等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实施;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在原有人才培训支持资金基础上,对与hp、ibm等跨国公司合作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主动接纳大学生实习并给予资金支持;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经济住房、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1、尽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全市科技服务业情况的基础上,从新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规划,指导和规范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2、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政府对投资发展孵化器的企业给予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孵化器建设及运维补贴、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等方面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等“一站式”注册服务;加强各孵化器与各高校、各级人才中心的联系,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让更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海外人才等创业主体深入了解、参与创业;通过孵化器协会等组织,加强各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市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为孵化器引入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并为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扶持。
3、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实验室、专家等资源,充实“中心”各类数据库资源,并整理成详细的名录向社会公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政府对提供设备服务的单位应予以补贴并制定相关收费政策。
4、转换机制,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制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指导意见,将挂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各类中介机构剥离出来,保持科技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
5、营造环境,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成立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协调各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信息,加强行业自律,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资信认证和绩效评估工作;发挥科技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向科技创业产业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建立政府投入奖励机制,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咨询服务专项资金(北京市每年每个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设立合肥市服务业专用税收发票,在所得税上,允许智力劳动的劳务支出打入成本,减少咨询服务业的税收成本。
6、大力培育专业性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加快中小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市级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以政府示范性引导资金拉动全社会各类资金投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
配合我市高科技发展规划,政府出资、银行参与,成立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并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担保的风险项目限定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对银行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鼓励银行向风险性大的高技术项目提供先期贷款。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七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乡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全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25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个体户150个,从业人员1300人。三产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提升,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乡共有客运站1家,营业性客运车辆余辆,2016年全乡运输业收入达444万元,汽车维修店9家,全乡固定电话用户321户,移动电话用户8750户,宽带用户122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乡共有各类批发零售商店102个,从业人员458人。餐饮服务业各具特色,全乡共有餐饮服务企业19个,从业人员74人,小旅馆为主的住宿格局,2016年全乡商饮业收入达160万元。金融保险业健康运行,全乡金融储蓄机构1家,金融企业从业人员8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06万元,保险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乡保险网点,从业人员15人。全乡有专业协会2个,成员180人,指导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2、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3、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4、企业主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三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还有一些企业主缺乏做大做强企业、创名优品牌的信心,习惯于小打小闹。也有个别三产企业主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环保观念、纳税意识淡薄,影响了三产企业的形象。
5、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一是发展速度不快,总量规模偏小。二是质量效益不高,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一批三产企业或是夫妻店,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亲情店,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稳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还很低,人们的后顾之忧未能消除,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使得消费率偏低。
3/5务业发展,力争使每个村委会具备简单购物、方便维修、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环境维护等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优化配置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职能,加大对现代服务商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力度。
2、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支农服务流通网络和各类协会合作组织,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形成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资、农副产品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适应农村的消费要求。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制定完善城镇发展规划,走城市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全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扶持第三产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第三产业。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检查监督权力和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产企业队伍。教育引导三产企业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加强对三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5/5。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八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xx]7号)和《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任务目标,现就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辽宁正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辽宁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战略。
第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战略举措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建设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环境、生态的消耗和依赖,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辽宁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
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商投资的最佳区域。可以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必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加快实现辽宁成为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第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就业的迫切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就业、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等民生工程;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消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服务业具有门槛低、领域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是我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发挥优势,创造条件,抢抓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省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服务业已经具备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宏观环境:
第一,发展服务业具备区位条件优势。
我省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区位地理优越,交通网络畅达,腹地资源丰富。随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将明显加快,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将明显增强。辽宁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
第二,发展服务业具备产业基础优势。
近年来,我省不断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交通运输、物流、商贸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领域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化进程快,不仅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还明显提高了服务业整体层次和水平,增强了产业支撑能力。
第三,发展服务业具备市场需求优势。
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四,发展服务业具备科技人才优势。
我省科技服务业优势明显,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具备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科技人员队伍较大和产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宏大,知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资源。
第五,发展服务业具备政策环境优势。
国家制定的关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政策,为全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辽宁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泛、更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围绕促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在推进流通服务业、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促进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扶持政策,安排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些政策举措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指导思想。
的重要途径。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贸易转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优化结构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拓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着力开发面向农村的服务业,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加就业。
(二)遵循原则。
第一,坚持发展服务产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第二,坚持利用市场机制与加大政策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推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发展和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及社区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先导先行、梯次发展、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第四,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原。
则。遵循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到20xx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200亿元(20xx年价格),年均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到40%(比20xx年增加3个百分点)。
2、改善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
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3、扩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竞争力的基础上,把服务业的规模做强做大。到20xx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5%。
4、提升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逐步实现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
5、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xx‟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xx‟66号)等文件精神和青岛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要求,结合胶南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制约;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胶南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服务业发展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民营经济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地位,加快构筑广就业、增税收、强辐射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突出发展服务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载体建设,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以上,到20xx年达到4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到20xx年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地方税收到20xx年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到20xx年达到30%以上。
三、突出发展服务业七大重点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业布局和业态结构,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功能、商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新型商贸业态的引进,培育建设一批综合带动力强、发展业态新、就业容量大、城市化推动力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直销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等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打造中心商贸区,建成商贸集聚区。构建多元化商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品牌代理、特许加盟等现代经营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业务,完善商业网络体系。突出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市场、菜篮子市场、社区专卖店,形成深购远储、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
(三)房地产业。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业政策,按照“三个面向”和多业态发展房地产的要求,科学编制近期和中长期房地产发展规划。面向低收入家庭,重点规划建设廉租住房;面向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民,重点规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中小套型限价住房;面向高收入家庭和外地购房群体,适量规划建设精品楼盘和高档社区;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星级酒店、商务楼、写字楼、大型商场(超市)和通用厂房。着力引进高层次开发商和运营商,引导本地企业学习先进开发经营理念,进行广泛合作,提升整体品质和配套环境。加强策划宣传,面向青岛、放眼山东和全国宣传滨海宜居、山海相映的城市特色,大力推介房地产业,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费者来我市投资创业、安居置业。规范物业管理,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核力度,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四)楼宇总部经济。规划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周围中央商务区,打造集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文化休闲、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中心。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力度,瞄准国内100强、世界500强和拥有驰名商标品牌的企业,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地市总部、采购中心、金融物流中心、法律会计中心入驻。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嫁接改造、资本重组和上市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市场资源,壮大企业总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编辑。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按照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将服务业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
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推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各地区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应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
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编辑。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业,实行财税优惠。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一般性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国家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逐步扩大规模,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安排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抓紧制订和修订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对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
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倡导职工利用休假进行健康有益的服务消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增加有效需求。
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十九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千里生态休闲旅游大峡谷的战略构想,围绕县委“三县建设”目标,依托高峡平湖、长湖竹海、群峰叠嶂、林茂水清等优势,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把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____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0%。2012年下半年,新城集镇三产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低迷,由于____经济在这几年内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新城集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网点、餐饮、宾馆、娱乐、加油站点等设施不健全,社会消费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物流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将成为____未来几年重点发展行业和支撑。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是县域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县域经济自身几乎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能力,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与全省水平差距大,与全国更大。三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矛盾巨大,承担的生态保护任务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宏观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乌蒙山区立为新一轮的重点扶贫区域,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二是云南省打造昆水经济发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以及建设____特色小集镇群的战略部署,使____有更多的机会争取上级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家和省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县加快城乡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四是____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昆水经济走廊步伐将加快,特别是国家已经批准的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必将有力地拉动我县经济发展,____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是____县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矛盾的凸现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一是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钱消费问题。建设____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及电子商务等综合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网络,坚持“以港兴县”,以县城为依托,以黄龙溪货运码头、南岸铜船货运码头、会仪货运码头将为次枢纽,以沿江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金沙江港航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运交通建设。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和物流园区,构建高效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构建集仓储、加工、调拨、配送于一体的集输运基地,打造服务滇川结合部区域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物流集团、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____设置分支机构,依托邮政、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发展壮大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敢消费问题。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群众有吃、有住、就医、就学、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地方消费问题。依托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向家坝库区精品旅游品牌。其主要特色为集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坝区不夜城、高峡平湖、湖滨生态城镇、长湖竹海、农家生态风情园、水上游乐等为一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开发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县城、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新县城b区特色商业街和c区四星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争创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坝峡谷库区等精品旅游景区。最终形成以向家坝库区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安全快捷、沟通旅游交通骨干网的进出通道,建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推进旅游区域协作,建设滇东北与川西南旅游无障碍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大环线,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明显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游纪念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物流、娱乐、文化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鲶鱼效应,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经营服务业,带动____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二十
市统计局通过实地查看经营场所,查阅统计基础资料,与企业负责人及基层统计人员面对面进行座谈交流,重点了解企业经营范围(主营、兼营),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否纳入营改增、缴纳税种类型;查看企业财务报表与企业联网直报的六大指标统计数据是否一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对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和信息化企业数据质量进行检查;了解企业发展改革方向以及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联网直报企业数少。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结构不完善、品种不丰富、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截止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9家(甘肃飞视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工商注销,已停止报数)。主要呈现出行业分布不合理: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家;xx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家;xx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xx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行业结构不协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4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家。区域发展不均衡:xx区44家(占全市企业数77%),xx区7家,xx区2家,xx区1家,xx县2家,xx县1家,xx区2家(9月新增入库2家企业,兰州溪龙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兰州海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2月开始报数据),xx县和兰州新区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
2.入库跟进不及时。省市统计局按照三经普资料整理出全市符合入库条件(年营业收入1000万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的其他营利性非联网直报服务业单位134 家,其中:xx区105家,xx区9家,xx区7家,xx区3家,xx区1家,xx县3家,xx县5家,xx县1家;重点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至 1000万)的其他营利性非联网直报服务业单位104家,其中:xx区87家,xx区8家,xx区3家,xx区3家,xx县2家,xx县1家。
3.大企业少拉动力不强。59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只有3家: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xx区)、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xx区),甘肃省木材总公司(xx区),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数5%,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7%。其中: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8月营业收326343千元,同比增速-4.02%,占全市营利性营业收入比重为22%,拉低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速1.1个百分点。
4.企业基础数据不完整。 由于服务业企业尚未走出“小”、“低”、“散”的传统格局,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经营状况波动较大,发展不稳定。兰州星广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西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主要业务被上级总公司收回,今年数据和去年同期数不是同一口径,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目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行国家联网直报制度,报表时间为2、5、8、11月,与部分实行季度核算的企业报表制度错月,导致部分企业无法准确填报国家联网直报平台数据;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行月度省局联网直报制度。
5.企业基本信息不准确。目前服务业使用的名录库为二经普名录库,部分企业基本信息不够准确。一企多报: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在规上服务业库中纳入“企业总部管理”,行业代码为“7211”。但该企业实际下属二级法人单位只有金百合宾馆,金百合宾馆为xx区规上住餐单位,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和金百合宾馆上报的数据是一样的。行业代码有误:兰州金港物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市场管理,行业代码更改为7291;兰州海洋汽车出租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出租,行业代码更改为5413;甘肃东航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住宿,行业代码更改为:6120。
6.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由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首次纳入gdp核算,服务业统计保障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部分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不稳定,无统计资格证,无统计台账;八个县区及新区统计局,只有xx区有独立服务业统计机构,xx区、xx区和xx区有专职业服务业统计人员,其余县区均为兼职服务业统计人员。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共三大门类10个行业。目前,xx市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服务业和体育为空白行业。
(一)租赁业 只有1家企业,属于交通运输业,行业代码需要修订,修正后行业代码为5413。兰州海洋汽车出租有限责任公司:承租金从4500元/月下降到3945元/月,车辆和承租人保险费用上涨;所有车辆8年报废,不能及时更新,5月底仅有496辆。
(二)商务服务业
1.法律服务 共4家企业,整体效益比较好,8月份营业收入增速均在30%以上。但是,甘肃中天律师事务所由于受费用结算时间跨度大影响,后备律师队伍培养困难,律师队伍不稳定,案件代理量下降。
2.市场管理 共14家企业,未纳入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范畴,整体税赋过重,影响经营效益;部分企业由于人员变动较快,没有统计资格证。兰州天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缴纳税种有房产税(12%),营业税及附加(5.65%),水电费的增值税(17%);以兰州新天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三期项目未进行资源整合。兰州陶瓷建材批发市场第三商贸区:统计人员变动较快,没有统计资格证。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市场需要搬迁,但是拆迁还建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不能按时交付使用。甘肃省木材总公司: 1.企业实施“出城入园”,分步转移仓储业务,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向河口物流园的业务转移、向新区北站物流园的业务转移、市场原址开发。2. 缴纳税种有增值税:加工+销售(17%),仓储装卸(6%);房产税+营业税(12%+5%);土地使用税(核定税 133万);营业所得税(25%)。3.钢材价格低,需求量小。
3.旅行社服务 共9家企业。国八条出台后市场不景气,业务量大幅度下降;地理位置导致交通不发达,出行费用过高;《旅游法》颁布后,团费猛增,参团人数减少。旅行社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已退出主导地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游客更多地选择自助游和自驾游,通过网络订房,定机车票和景区(点)门票,依靠旅行社提供订房、订票的服务越来越少。另外,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省入境旅游业务呈下降态势。
4.广告业 共3家企业。经营结构单一,广告牌审批困难,收费高。比如:甘肃金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铁路局下属企业,主营业务是收缴铁路系统的有线电视费和火车站周围广告。
5.企业管理服务 共4家企业。其中:甘肃东航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和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均为住宿业,行业代码错误,需要更正为6210。
6.安全保卫服务 共6家企业。市场不规范,竞争大,服务价格低,人员老龄化,人员流动性大。兰州铁路保安服务公司:1.经营结构单一。铁路长途押运(货物保价)+站场保安;2012年取消了铁路系统家属楼楼宇对讲的安装与维修。2.队伍不稳定。去年公司改制工作开始后,白银押运队集体上访,要求公司补交养老金。辞退补偿或补缴社保金问题公司已经无力解决,唯一的办法是变卖房产或清算。目前就这一问题正在和押运员协商,如果变卖房产还不能与押运员达成协议,公司只有破产清算,营业收入降幅较大。
7.其他商务服务业 共2家企业。目前xx市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存在展览场馆供应相对不足,部分展会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缺乏适当的行业标准。
(三)居民服务业 共3家企业。受国家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影响,业务量减少,出现入不敷出。比如:兰州三雅康浴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足神农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四)新闻和出版业 共4家企业。一是传统期刊出版行业整体衰退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较大;二是过度依赖教辅、政府采购,原创能力不足,图书出版增长乏力;三是结算进度不均衡,一般都集中在半年末和年末,造成公司业绩波动;四是新产业处于培育期,相关多远产业仍比较单一。比如: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五)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 共3家企业。兰州星广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主要业务被上级总公司收回,目前只剩下东方红广场的两块电子大屏做广告业务。
(六)文化艺术 共1家企业。甘肃开元钱币文化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长,受国际金价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
(七)娱乐业 共2家企业。受国家八项规定的影响,进入了“寒冬期”,让与之相关的娱乐行业大受影响。比如:甘肃好顺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一)加大企业入库力度
对 818家非联网直报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认真核实,指导企业在11月份做好申报入库准备;有针对性地加强空白行业及规下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上限企业的入库工作,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服务业企业字典库和名录库,要求各相关责任部门对新成立的企业做好动态监测工作,收入一旦达到限上标准的企业及时反馈市统计局,并通知企业做好入库申请准备。
(二)加大企业基础工作建设
企业应配备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力量,明确统计工作的综合部门,指定统计负责人,落实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企业统计人员调离统计岗位,应做好统计交接工作。企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及统计业务培训。
(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服务业领域加大“营改增”推广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不断推进企业减负工作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对纳税大户应采取减免或返还的激励机制,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健康发展和服务业经济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大出租车客运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xx市营运出租车保有量仅为6738辆,出租车企业26户,出租车经营体制为“两权归企、承租经营”模式(车辆产权、经营权归企业,个人实行承租经营)。xx市人口360万、出租车保有量6738辆,每万人拥有车租车18.7辆,远低于省会城市每万人拥有车租车25-30辆的标准。建议1.增加运营车辆2. 配置新能源车辆3.减少承租费用4.改善出租车对外形象。
(五)加大投入,扭转部分服务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
对下降幅度较大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在品牌创新、规模壮大上给予重点扶持,使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成本和市场等各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迅速发展,实现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二十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促就业、富财政的迫切所在。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办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开展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近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服务业从组织、政策、考核、统计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呈现出提速发展的态势。
(一)主要指标情况: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14.9%,占gdp比重35.7%,人均增加值1.63万元,在苏中13个县(市)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三、第二,在扬州7个县(市、区)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四、第四;服务业税收12.08亿元,增长48.5%,占税收总额28.9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3.8亿元,地税8.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47%,占固定资产投资23.3%,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21万人,增长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6%。
附:
1、商贸流通业:全市现有各类商贸网点2万多个,其中限上企业36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6家,拥有大型超市4个(华润苏果2家、世纪联华、乐天玛特),电器卖场4个(五星电器、汇银家电、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专业市场12个(阿波罗花木、保盛钢材、万德隆、苏中商贸城、国际五金城等)。宏信商贸年销售额近10亿元,拥有连锁门店213家,成为扬州地区本土龙头商贸企业。米米农资拥有连锁店174家。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9.7%。
2、交通物流业:2010年实现物流增加值37.01亿元,同比增长12.9%,公路货运量548万吨,水上货运量1539万吨,沿江港口吞吐量83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570万吨。初步形成了沿江港口物流园区(中远万吨级公用泊位2座,海昌、海螺在建码头6座)、7家货运场站(亚皇、世纪星、恒亿、阿波罗、龙腾、中苏农、苏远)。截止去年底,各类运输车辆5731辆水运船舶612艘,3条“江苏快货”品牌线路。江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初稿形成。
3、科技信息业:2010年,我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诚德、恒远、江淮、长青、中惠、车宝、英泰、雷雨、华农双顺、中材、奔宇车身、金鑫电器、一重数控),扬州市级4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中惠),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60多家。300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去年专利申请1926件(其中发明476、实用新型493、外观957),获得授权458(其中发明31)。扬州(江都)软件园批准为省级软件园,落户惠普等软件企业6家。
4、文化旅游业: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邵伯锣鼓小牌子被批准为国家级文化非遗项目,时代影城、世纪影城先后开业。建成a级景区3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引江水利工程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现代花木产业园),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绿洋湖生态度假村),旅行社12家,星级酒店8家,其中,四星级1家(京江大酒店),三星级4家。成功举办八届花卉节和十届邵伯龙虾节,扩建郭村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
5、房地产业:目前共有9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二级资质共35家,三级资质共43家,四级12家。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9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二手房交易面积57.6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3.8%,房地产税收占服务业税收44%。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档次明显提高,涌现了中远欧洲城、世纪花园、春江花都等一批品质楼盘。
6、金融保险业:到去年末,全市共有银行机构12家,担保公司15家。成功创成省级金融生态达标市,新建3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吉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2010年,各类存款余额491.7亿元,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251.3亿元,增长24.1%,存贷比49.1%,比年初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52亿元,同比上涨13.2%,占服务业增加值6.06%;实现保费收入15.19亿元,增长21%,其中中国人寿江都支公司实现保费7.45亿元,在全省县级市排名第2位。长青农化、亚威成功上市。
7、公共服务业:全市共有学校43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38所,小学56所,幼儿园5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279所),卫生机构509个,床位数3551个,卫生技术人员5102人,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民资进入社会事业服务领域,建成仙城中学、双语小学、洪泉医院。职教集团创成四星级职业学校。
(三)主要措施落实情况:
1、组织架构:建立服务业管理体系,调整服务业领导小组,并成立物流、文化及旅游、软件及服务外包、总部及楼宇经济、商贸及专业市场等5个重点产业推进组,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办公室作为服务业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各镇有分管领导,有服务业助理。
2、政策规划:先后出台《2010年-2012年江都市服务业工作意见》、《江都市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江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2010年江都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奖励办法》。去年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引导和扶持。目前委托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市服务业规划,预计9月份可完成。
3、工作推进:2006年、2008年、2010年分别召开三次服务业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今年举办江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邀请原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等专家现场讲座。专门召开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把服务业考核纳入市三个文明考核。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对照科学发展要求和先进地区仍有差距。
(一)从发展规律看:我市服务业总量在苏中位列第一,占比位列第三,说明工业比重较大,究其原因,我市仍处在工业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个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出工业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乃至缓慢下降的特点。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过程中,工业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下降;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程中,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应该说,我市相对处在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阶段。
(二)从组织推进看:市服务业办公室在发改委挂牌,下设1个科(服务业发展科),统筹、推进、协调全市服务业工作难度较大。各镇在服务业管理人员配备上,多数镇只有1人且年龄较大,服务业重点镇仙女、邵伯、大桥也有待加强。相关行业部门在推进本行业发展时,目标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推进力度有待加大。在财税分配体制上,缺乏发展的驱动力,乡镇的分成比例有待提高。服务业引导资金与周边同等县市相比规模仍偏小。
(三)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行业布局不合理,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够响。如:商贸业中传统业态比重大,新兴业态比重小,大型超市、专业市场同质竞争,商业专业街、特色街发展滞后,餐饮、沐浴、美容等服务标准有待规范、品质有待提高。物流业中没有1个明确牵头部门,物流园区建设载体有待明晰。旅游业中点多面广,缺乏标志性景区和拳头产品,市场营销力度不大。房地产业中住宅开发比重较大,商业地产比重较小,商业单体面积小,品牌餐饮、高档百货等服务业项目难以落户。此外,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科研研发等新兴行业亟待提速发展。
(四)从区域发展看:各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服务业限上企业集中在城区及大镇,多数镇没有限上企业;在规模相当的镇中,服务业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差别较大;服务业项目生成、包装、推进中,力度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
我市提速发展服务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一)立体交通优势凸显:机场建设快速推进,水、公、铁、空交通网络将会加快形成,对我市发展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同城叠加效应彰显:文昌路与舜天路即将贯通,扬州与江都时空距离拉近,随着扬州要素趋紧,发展服务业,配套扬州城市功能,吸引扬州消费,潜力大、空间大。
(三)市场消费需求显现:我市服务业一些高端消费向扬泰地区分流,在我市兴办新兴服务业、品牌服务业,满足市场供给,城市发展有要求,百姓生活有需要。
(四)民间投资资金涌现:我市在外老板、能人较多,银行机构储蓄增长较快。加强服务业规划和政策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发展有后劲,增长有亮点。
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当前,江苏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应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优先路径,加快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扬州市《服务业提速计划》,围绕建设“和谐幸福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城市化推进契机,瞄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竞争力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建设苏中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过测算,突出“四个明显”,到2015年服务业预期发展目标为: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力争服务业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6亿元,年均增长20.3%。
——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到43%以上。(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47%、省48%、扬州45%)——行业结构明显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超过45%。
——载体建设明显突破。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扬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6—8家。形成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2家,年纳税千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房产开发企业除外)。
(三)空间布局。
根据“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坚持尊重现状、科学调整的原则,合理优化服务业空间结构,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从城镇布局分为“一主五副”,一主:仙女镇服务业主中心,五副:大桥镇、邵伯镇、小纪镇、郭村镇、丁沟镇五个服务业副中心。从行业发展分为“三块、三区、四园”,三块:城区商贸服务板块、舜天路商务服务板块、沿江软件服务板块,三区:大江旅游风光区、运河旅游风景区、水乡旅游风情区,四园:港口物流园、城东物流园、城北物流园、空运物流园。
(四)发展重点。
1、现代物流服务。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水、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打造苏中地区物流集散中心。重点培育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规划用地110公顷,推进中国远扬、中信泰富、海昌、海螺等码头建设,五年内建成万吨级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8000万吨。城东物流园、城北物流园规划用地13公顷、9公顷,与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互动,整合周边配栽点,发展公路货运站,促进传统物流“退城进园”,为市区和城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专业市场服务。空港物流园规划用地35公顷,围绕空港产业,加强布局研究,发展航空物流。积极推进行业物流。发展商贸业物流,加快消费品流通。邵伯宏信商品配送中心分期建设,力争三年内仓储面积3.5万平方米,日配送300万元。移址新建烟花爆炸配送中心。发展制造业物流,加快工业品流通。新建龙川钢管物流中心,总投资10亿元。新建中海钢材集配中心,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壮大方正钢材物流中心。发展农副业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引进投资主体,筹建吴桥、小纪农产品物流中心。
2、科技研发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以产业集聚区为服务对象,以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依托特钢、船舶等特色优势产业,以科技大厦为载体,引进专业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及领军型人才,促进科技项目孵化。引导现有企业将研发机构剥离,成立独立的法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面向行业服务的研发企业。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2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加快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改造,强化电子商务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扬州(江都)软件园规划2.6平方公里,到2015年,力争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5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研发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基地。
3、商贸流通服务。用现代商贸理念和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构建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放大商圈效应。对以工农路为支撑、商城为中心的城市商贸区,加强商业设施改造,明确经营主题,统一形象设计,强化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联动发展南区商务中心,在舜天路两侧,引进高端商业商务、金融保险、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项目,打造高品位商业街区。积极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运河国际名城项目,计划建设72层五星级酒店及商业街。促进市场集群。加快江都汽车产业园贸易集中区建设,引进国内外以及本地汽车品牌入驻,形成汽车4s店集聚区。到2015年,引进4s店20家以上。借助创建国家优质皮鞋生产基地的契机,改造苏中商贸城,壮大制鞋产业优势,到2015年,创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拓展阿波罗花木市场功能,形成集研发、交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市场。宏信超市现有连锁店213家,3年内发展到400家,米米农资现有连锁店174家,三年内发展到1500家。
4、旅游休闲服务。充分挖掘旅游特色资源,从策划、创意入手,精心培育大江风光、运河风景、水乡风情三大区域,彰显“水木仙旅、龙川江都”品牌。到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亿元。整合资源,开发项目。重点开发旅游景区项目和水乡旅游项目。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风景区创成4a级景区,龙川古街与仙女庙修复、大桥条石街风景区创成3a级景区,现代花木产业园、渌洋湖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建成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强化配套,提升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发展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公寓酒店、农家乐等,提升邵伯湖鲜、长江三鲜等本土特色餐饮业,推进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心怡昌明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5亿元、中江国际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4.5亿元、扬润国际四星级大酒店总投资2亿元加快建设进度。将金银细工制作工艺、毛笔制作技艺、漆画技艺等非遗项目纳入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集制作、展览、原材料市场及销售为一体,积极打造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5、信息外包服务及总部经济。信息外包服务及总部经济是企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结构,增强对内聚合力和对外辐射力。在服务外包上求突破。研究发展服务外包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大力引进与我市产业相配套的国内外先进的服务外包提供商,在我市设立服务外包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集聚区,为区域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知识流程的外包服务。在总部经济上求突破。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在主城区建设企业总部,把企业的战略决策、科技研发、营销、财务等高端环节移到总部,把生产制造环节放在原地,加快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到2015年,力争建成15家左右本土企业总部。同时,吸引5家左右域外大型企业功能性地区总部入驻。目前,我市长青农化、方正钢铁等重点企业及浙商协会、相关银行均有建设总部及楼宇经济的意向,年内有望启动。
1、提高组织程度。强化服务业领导小组职能,定期活动,督查各镇、各部门在推进本区域、本行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服务业办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编制和人员。服务业重点行业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各镇配强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助理,加强研究,落实措施,提高本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服务业考核,提高镇域服务业发展绩效在综合考核中所占权重,把部门服务业工作纳入市行政效能督察范围,努力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
2、细化规划引导。结合“十二五”发展要求,与国民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对接,抓紧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旅游休闲等功能区规划,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科技、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和各镇尽快出台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科学安排土地、交通、生态等要素资源,指导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产业目录,研究制订服务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服务业投资方向。重点服务业项目指定部门或镇周密策划、精心招商、专人跟踪。
3、突出政策扶持。全面梳理服务业政策,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国税、地税、土地、规划、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可操作、可兑现。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流动税收,其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给予适当奖励;对餐饮业服务行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指定公务接待酒店,规范纳税行为,增加地方税源;对各镇服务业超出全市平均增幅以上的增量税收,实行向镇倾斜的分成体制,增强镇级发展服务业的驱动力。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增强导向性,引导和奖励培育新兴业态、提升规模质态、增加贡献份额。建立服务业用地申报、审核、审批制度,保障用地需求。
4、加强行业统计。不断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完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统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坚持服务业属地统计、部门统计相结合,制定服务业统计方案,形成完善的服务业统计月报制度。各镇、各相关部门明确专职人员,落实经费保障,创新统计方法,及时反映本行业、本区域服务业发展情况,理清发展思路,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