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范文(18篇)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每个家长都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灵感和思路。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一
关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学生天性ai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
记得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去创造,营造他们创造的氛围,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我们也可尝试着儿童绘画的“八法”来启发学生:
(一)适时增补发、
(二)素材组合法、
(三)课题延伸法、
(四)潜移默化法、
(五)内容重叠法、
(六)正反思维法、
(七)仿生想象法、
(八)学科结合法。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尽量的去尝试,去引导,去启发学生,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二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也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美术教学方面,我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子、改变新的观念,我们逐渐认识到:孩子们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的涂涂画画呢?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观念的更新。
过去的美术教学,会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好不好、像不像,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渐渐地领悟到:通过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二、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多样化。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幼儿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幅幼儿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亮丽的色彩。其次才看技巧及创造能力的表现。大部分的孩子对一些艳丽的色彩有兴趣,喜欢涂抹颜色。如果绘画工具仅限于蜡笔或油画棒,由于涂色时需要一定的力度,绘画速度稍慢,时间过长会削弱他们的兴趣,甚至会厌弃这样的活动。而水粉颜料鲜艳、强烈,有很强的覆盖力,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并且水粉笔容易掌握力度的大小。我在指导幼儿绘画时,经常用勾线笔、蜡笔、水粉等工具,指导幼儿描绘出色彩丰富、充滿童趣的作品。还可以手工与绘画及装饰结合组成一幅画。既丰富活动又从多角度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运用多种材料配合进行绘画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给孩子准备一些挂历纸、彩纸、海绵、瓶盖、旧牙刷、树叶等,孩子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这样的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给幼幼儿以绘画形式上的更新,满足了幼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创作出的画面也更加生动活泼。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三
片段一:美术课下,我照例去教室里转转。还没进门,就有孩子向我飞奔过来。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
“老师……”……。
进了教室,发现黑板上也早已贴满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冲过来。
“老师,你看,我的画在这里。”
“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们不要拥挤,这才仔细“欣赏”起这些作品来。眼前的这幅画挺“抽象”的,说句实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画的是什么,便让孩子给我解释。他饶有兴致地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还有鸭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种颜色……”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他却介绍了好半天,厉害!
“你这个池塘为什么是粉红色?生活中有这样的池塘吗?”我纳闷极了。
“老师,你不知道,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里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红色的……”
哦,原来如此!
片段二:思品课上,我在讲到如何进行课间活动时,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课间最喜欢干什么,也可以说说同桌喜欢干什么。最后,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课间活动用书写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只见他们纷纷埋头开始动笔。可是,才一会儿功夫,可爱的小胖墩就举手了。
“怎么了?”
“老师,她画我。”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同桌,“她画我课间出去奔跑、追逐打闹,那是我以前课间做的事情,我现在已经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驳道:“才不是,我刚才就看到你跑的。”(因为我跟孩子们强调,为了安全,课间是坚决不允许追逐打闹的,估计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评)。
“我没有跑,我以前喜欢奔跑,现在不了。”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别出声,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这个女孩画画本领真是了不得,居然还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画出来,得好好看看。
“老师,给你看,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将快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忍了回去,指着画,故作平静状:“这就是你画的同桌啊?”
“是的,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师,看,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没有跑……”……。
从图画来看,女孩的绘画本领真的不高,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画上是有个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谁,跟小胖墩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这两个孩子就认定画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们说是就是吧!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和想象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们靠近,我觉得自己都越发年轻了。记得杜威曾强调成年人和成年社会应该重视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我认为一点不假,孩子的世界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单纯得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天真,让他们美好的天性自由飞扬,也许,那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四
教师要目中有人。你的眼里,心里要有学生,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关爱不是溺爱,我认为严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比如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等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搭建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师与学生既要有严格的一面,又要有亲和的一面,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融洽。
又如,在课堂教学上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两手放在桌面上挺胸坐直,而是充许随意坐,可以随时调整你的坐姿,但前提是要认真听课;上课时充许学生随意下坐位,找同学商讨,进行合作学习,但前提是不得影响和防碍其他人。提出这种要求原因是,学生不可能以一种座姿坚持很长时间而一动不动的`听老师讲课,表面上看学生是座的端正,好象在认真听讲,其实决不是那么回事,不是想睡觉,就是跑神,于其那样让学生耗着,不如明确告诉学生可以这样做,大家都轻松些效果反而更好。
美术课最头痛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用品总是带不齐,比如手工课,40多人的一个班,只有半数人带了剪刀,这堂课怎么上?不让学生下座位找同伴借工具,这堂课怎么完成?所以我采取了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即体现了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工具不齐的问题。这些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堂气氛自然比较活跃,教学效果相对也比较好。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五
教学。
随笔小学美术教学随笔-寓教于乐寓教于玩?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六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七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走迷宫”、“形的联想”、“迷宫探宝”、“作品欣赏”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走迷宫”游戏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线条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在画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线条随意地流动,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形的联想”游戏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在“迷宫探宝”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图形联想、添画的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同时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另外,为了突破学生画线走迷宫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始终被有趣的游戏吸引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由于上课时电子白板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很遗憾没能很好地发挥好电子白板互动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下,我灵动发挥了黑板的功效,让学生到黑板上联想、添画,这也使我有了一次应变课堂突发事故的深刻锻炼。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宫游戏”的环节掉调节到“形的联想”环节后面,这样可以使活动上下衔接得更连贯些;在个别学生联想、添画演示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在纸上也来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八
儿童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学、鉴赏等多种学科相融的复杂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是很难懂得。即便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亦或是书画名家,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我从91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在这二十余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和教育观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学质量过硬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我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教学内容既要专业性强,课堂气氛又要不失生动活泼。
(二)教学课程既要内容丰富宽广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三)教学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所需又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艺恒培训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必须坚持以上三条原则,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安排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师施教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和繁琐。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九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很灵活,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堂瓶子的制作课。为了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完整的表现瓶子,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制作方法——“撕”,像撕纸这种方法,既简单快速又能够在撕撕玩玩中,感受“不整齐”的美感,还能远离利器,对孩子也是一种安全保护。用这种方法完成制作和美化瓶子,那么最富有冲击力的就是色彩,所以我选择了彩纸和皱纹纸,颜色鲜艳、好看,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制作时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用彩纸制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将瓶子美化,再用手撕各种形状花纹装饰瓶子,这样,其实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为了让孩子去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感觉,我设计了一个“精品屋”都是色彩背景,孩子自己觉得什么样的颜色搭配好看就可以自由去搭配,在比较中去选择。
为了能使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意境,好像是个童话世界,给人想象的空间,我将自己装扮成瓶子世界的大使,接待每一个学生,就好像动画片中的“奇遇记”一样,新鲜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先给学生介绍这是瓶子世界,这里是瓶子教室,黑板上还贴着个大瓶子,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地围绕着瓶子展开,为《漂亮的瓶子》的进行做好铺垫。我在教室中挂出了各班学生“瓶子”的优秀作品,有大有小,造型不同、颜色不同、制作方法不同,但是,所有的瓶子都是对称外形的。用瓶子装饰教室不仅可以创设一种童话中的瓶子世界,孩子可以提供给孩子视觉上的美感,给孩子的感觉是瓶子很美丽、漂亮。新奇而美丽的瓶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通过这种无声的更有影响力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生活中的美不仅可以用笔画出来,还可以用很多方法表现出来。
一节课的导入如果搞得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就难以维持下去,因此在课的设计上我动了一番脑筋。新异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活动,所以我先出示一个对称的瓶子,左右颜色不同,让学生找特点,理解什么是对称。然后引入新课“这节课就是要制作对称的瓶子”,从而讲授新课。
“听,鞭炮声,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瓶子商店开张了,走,我们也看看去。”先放一段鞭炮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带领孩子欣赏各种瓶子,找瓶子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就好像是有奖竟猜,奖品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摘取教室中他最喜欢的瓶子作品,“如果你能回答对聪明屋的问题,就可以随便拿走一个你最喜欢的瓶子”,让孩子去总结这一课的难题:“你知道怎样制作对称的瓶子吗?哪种方法更省时间?你知道在一张纸上怎样制作出最大的瓶子吗?你知道怎样让对称的瓶子更好看吗?你知道怎样节省材料吗?用完的碎料能随便扔吗?为什么?”在游戏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聪明屋有各种色块,告诉他们“每个色块后面都藏着一个问题”问学生“你想回答哪一个?”这时,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师奖励瓶子作品鼓励。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多种感官一起参加。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的交替,提供充分感性认识,作为抽象思维的依据,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加强了理解和记忆。
在制作过程中,我准备了欢快的轻音乐,减少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快乐的制作。“把做好的瓶子贴在‘瓶子精品屋’中,屋里有很多颜色,比较一下,哪个颜色会衬托出你的瓶子,能够使瓶子显得更好看,你就可以把它贴在哪儿。(让孩子自己感受背景色的衬托作用,也许,孩子在颜色上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比比看,哪个瓶子做得最大?哪个瓶子做得最有创意?哪个瓶子颜色搭配或图案最好看?”小结讲评作业的时候,让学生来选择,贴小五星,评价说说“哪张好,哪好?对不足的瓶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对学生来讲,别的同学评论自己的画时,他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对他来讲也是一个提高。最后呼吁大家“保护大自然,重视环保”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习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一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北师范大学的杨景芝教授曾说过:"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面对低年级孩子,这时候的美术课对于他们是新鲜的,而在我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该如何引导他们,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像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在条条纲钢的规则中抑制了他们的细想感情成了我思索和考虑的问题。经过长久以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千篇一律的课堂环境令学生有些环境疲劳,学生对于只要是能走出教室的课堂都十分兴奋,比如音乐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因此我想,如果给美术课堂也换个气氛,是否课堂效果会更理想呢?于是在《森林王国》这一课中,我请几位学生帮我画上许多的大树,在上课前我把它们贴在了教室周围,孩子们看着周围的大树,感到异常的新鲜和兴奋,纷纷猜测今天的课堂内容到底是些什么并有些迫不及待,上课之余,我留了较多的时间给孩子绘画,请他们将自己画好的小动物贴在墙壁上大树边或大树上,当孩子们都将自己的画贴上以后,活脱脱一片繁荣的森林景象便出现了,这样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也趁机展示讲评了他们的作业。当然,这一课,我收到了甚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开始期待下一堂的美术课了。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求知欲望一般都很强,除了书本外知识外,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课外知识,对于大千世界他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在课堂中,我通过互联网,让学生看到更多相关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层面,使课堂不至于因为课本的局限而过于沉闷,在第一册的《船》中,由于低年级孩子受年龄的限制,所认识的仅止于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船,其实船的类型很多,也为了让学生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我搜索了各个年代的船,将其运动时的状态展示于学生欣赏,并配上每艘船的解说,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整个课堂的积极性便调动了起来。但是虽然如此,电脑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也要有分寸,它不能包含美术教学的全部,因为我们知道美术课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手工制作、写生绘画、欣赏等等,这些电脑都代替不了,我们更不能因为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因此,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正确地利用电脑多媒体,扬长避短,让电脑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对于年幼的孩子,游戏对他们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从儿童的生理发展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注意仍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别是低年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游戏教学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乐中求真。在第一册的《手的联想》一课中,我首先告诉孩子,森林里有一个大聚会,请全体的小动物们去参加,并摆出了各种手形告诉他们有这些动物都去参加了,让孩子想象除了老师刚才说的那些小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也去参加了,孩子们基本都玩过影子的游戏,他们懂得把手变成小狗,螃蟹,蝴蝶,斑马形状,我便指导他们通过用颜料上色,达到不仅神像还形像的地步,最后,选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讲台上演出了一场木偶戏,最终一堂课便以木偶戏收场,给这堂课画上完美句号,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也完成了今天的课堂内容。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同学们将桌子围成一个圆,每人发一张白纸,用几分钟的时间在纸上画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站起来,围着圆桌子转半圈,停下来,在面前的纸上接着画画;然后再转,再画……几次下来,纸上都画满了。接着请大家欣赏这些由很多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大家看到这些画是多么美好,自己画的那部分与整幅作品是多么协调,心中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从而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也提高了自信心。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二
刚做教师的那些日子,希望自己能成为和学生们成为朋友的教师。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美术课说得很多,学生们自然是很高兴,这样连绘画工具也不用带了,反正这些东西带着也挺麻烦的。于是,美术课成为他们喜欢的课,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他们的评价原来是“听着挺有意思,下课就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真的还记得我,但是可能不记得我都教了他们什么了。
第二年,在一次学校教师论坛中高王忠老师讲到:对学生要严而有度。想想人与人之间交往要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师生之间——尤其和小学生之间更不能完全象朋友一样,不然该批评的时候才发现缺失了师道尊严已晚矣!于是我开始反省。
于是我对孩子们开始严厉。
我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要求。课前的准备、上课的纪律、作业是否及时上交及质量如何我都详细的记录,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喜欢的孩子们照样不做作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非常苦恼,却又不知所措。
怎么样才能做到严而有度,即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呢?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读了很多的书,两句话让我有所悟:
一句是:“信其道而乐学也”。严格可以,但是怎么样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服从”你的严格呢?现在的教育已经不象我们传统教育那样重视尊师重道了,小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听你的话?但其实只要你的言行和本领能让孩子们服气,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老师产生敬佩。想让孩子们佩服教师,对于我这样的美术专业的人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减少在课堂中“必须”、“应该”等的说教,省下这样的时间去指导、示范并在讲绘画技法的同时多给学生看一些作品,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艺术作品中蕴藏的那份至善至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体会到老师不是一味的说教,老师是有“本事”的。他们会佩服地说,“周老师真厉害啊!”也对我所讲的东西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到现在,三年级的孩子一下课就围着我,向我提出一大堆的问题来,如果我假装不明白,他们下次还会洋洋得意地跑来告诉我他们“追查”出来的“迷底”。我发现,这就是一种我想追寻的美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所有的预习作业都不用布置,他们在课前自己就能提出,并且早就解决了,课堂轻松而快乐。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这是我想说的另一句话。回忆以前的严格,做为小孩子,是很难一下子达到的,让他们在努力达到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通过他们的乐趣进行教育才是美术教师真正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们经常说孩子最珍贵的是童真与童趣,孩子们的想象力经常让大人们感到惊奇。我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奇,寻找美好的事物,让孩子通过感受知道老师对于他们的要求为的是什么。
经过这些教育,我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有的孩子原来经常浪费纸张,可是现在当他们画错的时候可不敢乱丢了,总是把纸整齐地折好叠齐,放到纸箱里说:“这些纸还可以再做成好的白纸,这样就可以少砍一些大树啦!”在兴趣班里,上课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自觉的打扫好卫生,并且走的时候都主动地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时,记起曾经对他们说过:“坐过别人的教室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方式。”孩子们记得了。
不知不觉做教师十年了,我渐渐明白,教师要教出好的学生不仅需要严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知道孩子们的心。严格是爱,而让孩子感受到爱才是更重要的。严要严而有度,乐自然在其中。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好奇、不喜欢画画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作一些规矩而忽略了孩子身上最最可贵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让一个孩子去厌恶美,那实在是教师最大的遗憾。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三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仍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感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嬉闹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着把钥匙。
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儿童从出生大约到十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这个阶段总是按照一定顺序发展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也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比如,儿童三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两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六岁儿童,如果他的画同三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三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单看儿童的作品就可以判断其智力水平,人的智力发展因素往往是复杂的,对儿童来说,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儿童的表现力有受到约束的迹象,而他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则需要给予均衡发展的机会,美术教育将有助这方面的调节。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从小注意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环境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影响发育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儿童整个智力发展的进程,也不可能超越一定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四
首先从大的方面让学生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此环节中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体现出鸟——人类——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鸟让学生认识、掌握鸟的外形特征,如椭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为下一步制作做好铺垫。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深深感受了鸟。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鸟有了人性化的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有人类样式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感鸟也对鸟的结构、特点也有了整体的了解。
感悟之余就是运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去表现鸟,教师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制作好的纸筒,请同学讨论用老师手中的纸筒怎样制作出一只漂亮的小鸟,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学生不难总结出,剪、刻、折、装饰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只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森林的保护神,你准备怎样体现鸟是人类的朋友呢?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谈论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做一只能背着书包踏着滑板车的小鸟,这样小鸟就和我一样,天天上学、放学,我们就可以成为好伙伴了;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头戴军帽手拿宝剑和盾牌的小鸟给他起名叫森林小卫士,这样他就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手拿小花伞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鸟。通过谈鸟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鸟、谈鸟最终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那就要动手制作。在本课中对于制作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用多媒体简单展示纸筒小鸟的制作步骤,如卷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来组员讨论确定自己的制作主题,组长分工,组员齐努力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如有的同学想到了要给小鸟制作一个漂亮的环境、有的同学能联系以前所学的小伞知识,给小鸟撑起一把漂亮的小花伞等等,通过教师语言的点拨,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通过次环节,旨在让学生解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及制作技巧和技法,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共同提高。让每个小组选一名组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解说,如有的小组为自己的作品写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茂密的森林里,虫害泛滥,我们小组制作的是一只手拿红缨枪,头戴皇冠,身穿铠甲,拖着长长尾巴的森林卫士,在色彩方面我们选了红黄绿作为主色调,使作品更醒目,艳丽,特别是他那用红黄绿制作的大尾巴,除了有洒脱、轻盈的美感外可以当作装载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杀死的害虫带回家给小鸟吃。通过自己的解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观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内涵。
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参与评价,我特意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提问之以奖等。要求全班7个小组都能积极针对作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环节学生们进行得可谓紧张激烈,如有的同学在评价森林小卫士时说: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鸟比喻座小卫士,拿着红缨枪保护着美丽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觉太艳丽,如果是小卫士色彩应该在庄重些会更好,作品在制作上还应该更精细写这样就更完美了。就这样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评出了最佳创意奖是“森林小卫士”、“t形台上”由于色彩搭配精美制作细腻包揽了最佳色彩搭配奖和最佳合作奖。这就是美术课充满激情与挑战,充满自由与欢乐的美术课。
带领学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制作的小鸟放在树杈上,一起观赏。时不时还飞来几只真的小鸟,有学生开玩笑说:“吓坏它们了,什么鸟这么漂亮啊!”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作为老师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以上是我在上课中的点滴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撰此文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在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五
片段一:美术课下,我照例去教室里转转。还没进门,就有孩子向我飞奔过来。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
“老师……”……。
那一刻,我被这些画纸包围了。“慢慢来……恩,真漂亮!”“我进教室看好吗?”……。
进了教室,发现黑板上也早已贴满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冲过来。
“老师,你看,我的画在这里。”
“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们不要拥挤,这才仔细“欣赏”起这些作品来。眼前的这幅画挺“抽象”的,说句实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画的是什么,便让孩子给我解释。他饶有兴致地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还有鸭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种颜色……”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他却介绍了好半天,厉害!
“你这个池塘为什么是粉红色?生活中有这样的池塘吗?”我纳闷极了。
“老师,你不知道,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里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红色的……”
哦,原来如此!
片段二:思品课上,我在讲到如何进行课间活动时,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课间最喜欢干什么,也可以说说同桌喜欢干什么。最后,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课间活动用书写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只见他们纷纷埋头开始动笔。可是,才一会儿功夫,可爱的小胖墩就举手了。
“怎么了?”
“老师,她画我。”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同桌,“她画我课间出去奔跑、追逐打闹,那是我以前课间做的事情,我现在已经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驳道:“才不是,我刚才就看到你跑的。”(因为我跟孩子们强调,为了安全,课间是坚决不允许追逐打闹的,估计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评)。
“我没有跑,我以前喜欢奔跑,现在不了。”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别出声,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这个女孩画画本领真是了不得,居然还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画出来,得好好看看。
“老师,给你看,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将快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忍了回去,指着画,故作平静状:“这就是你画的同桌啊?”
“是的,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师,看,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没有跑……”……。
从图画来看,女孩的绘画本领真的不高,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画上是有个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谁,跟小胖墩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这两个孩子就认定画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们说是就是吧!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和想象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们靠近,我觉得自己都越发年轻了。记得杜威曾强调成年人和成年社会应该重视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我认为一点不假,孩子的世界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单纯得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天真,让他们美好的天性自由飞扬,也许,那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六
《天然的斑纹》这一课比起人美版教材的系列课程《自然界的图形》来说,缺少了系统性,缺少了明确性。虽说两课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它没有对天然形成的斑纹进行细化,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这个名词是很难理解的,对学生而言,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则或无序的种种变化,并尝试表现。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按教师的要求收集了很多有天然斑纹的物体或图片资料。是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学生用心、用手、用眼请去感知这些平时不太被关注的细节之美,种种发现,让他们不时地发出惊叹,这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提升的一个好的契机,但我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只是草草的作出总结。如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理解这些斑纹,体会它们纹理的杂乱无序和细腻整齐,触感的光滑柔软和粗糙坚实。便可轻松得解决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七
在之前的李淑华教授令人震撼的讲演中,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机制下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弊端:实践本事、创新精神的缺失。
仅从我所在的乡镇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此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十分突出。由于我县多年来高考升学率一向不梦想,于是层层查找原因,层层狠抓教学质量,原先相对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小学只能单单围着教学质量这根指挥棒转。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把教学工作完全简单化:语文教师能够不讲课,直接就是做习题,背课文等一些能应付考试的事;数学教师将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让学生做习题,资料做了一套又一套,学生俨然成了做题机器。凭心说,我是不忍心让自我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里理解教育的。
周凤甫教授关于美术教育的阐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延革,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成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很庆幸,不需像语、数教师那样还在痛苦地为教学质量而做着违心的事!经过这次“国培”,我的目标更明确了,我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去实践自我的教育梦想。
金传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我从他旁征博引的讲演中感受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所具有的魅力。
从教二十多年,我几乎从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倒不是我不想做,是觉得自我没水平,也无从做起。但听了金教授的学术讲演,我似乎看到了期望,我觉得我能行。为什么呢?因为金教授的阐述让人一下子感到做研究的门槛原先是那么低:最原始的科研是问题,遇到问题去解决就是课题研究。其中主要是如何深入的问题。那么如何深入呢?除了阐明自我是怎样解决的,还要把别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加以引入,应用于解决问题。能够这样着手:一是观念的研究;二是教材的研究;三是教法的研究;四是学生的研究;五是综合的研究。作为“入门”,我觉得第三个――教法的研究和第四个――学生的研究是比较适合我的,也是作为一线教师最密切相关的研究。关于教法的研究,必须先弄清它的研究门类:一是教法的性质是什么?二是教法的分类有哪些?三是经典的方法是什么?四是个性方法是什么?五是教学流派与生成。关于学生的研究也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本性是什么;二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怎样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四是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五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六是怎样构成学生的学习的良性互动。
做研究型的教师,为我们的教育人生添上色彩艳丽的一笔!
李淑华教授的报告我很喜欢听,她指出当今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深深认同,我认识到此问题造成的后果,让人很想得到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支持。
中国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在某些方面都显示了中国教育的优势:知识技能、解题本事、认真勤奋刻苦、踏实谨慎等等,都是国外(欧美)学生所难以望其项背的,长久以来,国人也所以而感到自豪但走出国门,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动手实践本事、创造性、好奇心、兴趣爱好、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就很欠缺。李教授运用许多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讲解,论证有力。
在阐述自主建构的学习观这一现代教育新理念时,李淑华教授讲的寓言《青蛙和鱼的故事》真是太深刻了,只要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提醒自我千万不要当青蛙那样的教师。我反思过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正是因为充当了“青蛙式”的教师吗?不懂得学习的规律,那根本就不配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啊!
我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师范生,因为当时学校条件限制,我没能选择一门喜欢的专业,只能是普师,但因自小喜欢写写画画,在师范三年我实际上是把书画当成了专业课来学的。在校学习时,我就加入了省硬笔书法协会,国画也在国际书画赛中获奖,毕业以后仍然坚持业余时间练习毛笔书法,多次在省市书法展赛中获奖,并加入省书法家协会。也许是专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原因,使我这个在美术教育上并不在行的普师生受到校领导的重视,委以专职美术教师的重任。我不得不对美术教育理论予以关注。那时美术新课标还没有颁布,而有关美术教育的全新理念已经传播开来: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当时对我触动很大。不久就有了新课标及相关培训,那也是我参加“国培”之前唯一的一次美术培训,但实话实说,我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而是职责感。
目前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学校能够说很严重,严重到无以附加的地步。就拿语文课来说,教师能够不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而是根据自我的经验,直接让学生做课后练习,背诵相关文字,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这样做的后果严重吗,放弃了学生的发展,当然很严重,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很好,这样的教师不会受到惩罚,还能得到奖励。周凤甫教授在讲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时曾提到,美术课是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成方面是所有课程当中最好的。这是作为地位低下的美术教师值得骄傲的,但仅此而已,骄傲得由美术教师不懈的努力取得。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笔篇十八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加深理论认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所谓“多能”,指美术教师的能力应全面,包括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水平,乃至是其它艺术学科的技能,如音乐学科的一些素养,这些能力不求过于高深但求实用。于漪先生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这是真话,不刊之论。我要补充的是?除了准备好这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去向源头汲取活水”。因此,我们美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平时要加强美术文化修养,多看美术史及专业理论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注重人文素养的学习和积累。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的领悟水平。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美术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实施美的教育。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欣赏课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后面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懂得这些典故有助于学生理解画家为什么这样画?为何而画?让他们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优秀作品的艺术美。如果美术老师没有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这样的欣赏课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面是个性魅力的基础。在学校里,知识广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美术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年少时就得益于两位博学又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教诲。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先生,他在音乐、话剧、美术、书法、佛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还有一位是精通音乐、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外文、自然科学的文学家夏丐尊先生。他们都推崇“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要做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大家试想,这样的老师会对丰子恺的一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说:一位教师,除了本体性知识以外的广博的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作底蕴,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气质修养才会显得优雅不凡,同时也是个性魅力的体现,这样的美术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懂得感情,懂得怎样与学生沟通,懂得理解、善待、宽容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每一个孩子,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用不断开拓和进取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