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数学教案(模板15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所需的素材。教案编写时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以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阅读这些教案范例时,可以思考教师为何选择了特定的教学步骤和资源。
种树数学教案篇一
1、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亲近大自然,感受“种树”活动的快乐。
2、通过走小石墩、跳格子等途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双脚并拢跳跃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活动的安全。
1、自制的可插放的“小树”每人一棵。
2、自然场景。
1、自主亲亲小树,要求:自由组合去抱抱树,闻闻树的味道。
2、分男、女组亲近树木:绕小树走、半蹲弯腰钻。
3、碰碰树枝:双脚并拢向上跳。
1、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打开往前走,尽量不要掉下来。
2、跳格子。要求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注意轻起轻落,一格一格跳。
a、幼儿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b、按照正确的跳跃方法练习该跳跃。
3、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叉腰走。
要求:幼儿到达沙地,站在轮胎上后听老师口令进行跳跃,要求半蹲往远处跳。落地后到沙池的中间拿一棵“小树”,自由找一块空的地方,将“树”插进去。种好之后马上回到轮胎上。
1、欣赏小树林。
2、唱歌《小树》。
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和树木的亲近,通过亲亲树、绕树走等形式,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进一步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经过一个个环节的锻炼,发展幼儿的平衡和跳跃能力,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通过沙地“种树”,进一步提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通过欣赏小树林和演唱歌曲《小树》来分享活动的快乐,回味甜美的过程。
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种树数学教案篇二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种树"这个简单的构思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动手边念《手指变变变》的环节。接下来几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两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师点数和幼儿点数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种树"、"种花"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从幼儿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简单的物品数量还不够,还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形象的物品,以提高幼儿的点数兴趣,再提供一些数字,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种树数学教案篇三
1.尝试将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
3.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树,底衬纸;
3.汉字"树"。
4.背景音乐;散文诗《树真好》。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树?
小结。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树,我这里也有一些树,你们认识吗?(播放ppt)。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二、一起来种树。
1.一幼儿进行示范。
(出示操作用具)谁能把这些树种的又整齐又有规律?(请一幼儿示范操作,种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导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种出更好看的树?你们想试一试吗?我喜欢和我种的不一样的。
先说来听听。
2.孩子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发学具。
请每个人各拿一种树,两棵树是没有办法排出规律来的?怎么办呢?
只有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把所有的树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树。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大家轻声商量排列的规律。
由组长确定一种规律。
请一组先说一说你们组的规律。
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展示各组的作品。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请举手。为什么?
教师进行评价。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增加一种材料投放)。
树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复杂了,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出示设计好的图)。
请幼儿找规律。
你们想再一次试试吗?
幼儿操作,选定其中一幅,进行按图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评价。
6.欣赏园林作品。
刚才每组都很棒,种出了有规律的好看的树,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园丁设计出的作品。(播放图片)。
三、树真好(为什么要种树)。
刚才我们种了许多可好看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树真好!
树的好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边放音乐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树真好》。
四、总结。
种树数学教案篇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一起来种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尝试将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
3.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1.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树,底衬纸;
3.汉字"树"。
4.背景音乐;散文诗《树真好》。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树?
小结。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树,我这里也有一些树,你们认识吗?(播放ppt)。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1.一幼儿进行示范。
(出示操作用具)谁能把这些树种的又整齐又有规律?(请一幼儿示范操作,种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导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种出更好看的树?你们想试一试吗?我喜欢和我种的不一样的。
先说来听听。
2.孩子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发学具。
请每个人各拿一种树,两棵树是没有办法排出规律来的?怎么办呢?
只有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把所有的树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树。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大家轻声商量排列的规律。
由组长确定一种规律。
请一组先说一说你们组的规律。
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展示各组的作品。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请举手。为什么?
教师进行评价。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增加一种材料投放)。
树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复杂了,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出示设计好的.图)。
请幼儿找规律。
你们想再一次试试吗?
幼儿操作,选定其中一幅,进行按图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评价。
6.欣赏园林作品。
刚才每组都很棒,种出了有规律的好看的树,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园丁设计出的作品。(播放图片)。
三、树真好(为什么要种树)。
刚才我们种了许多可好看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树真好!
树的好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边放音乐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树真好》。
四、总结。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种树数学教案篇五
1、练习跳、平衡、连续跨跳等综合技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竞赛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纸棍、易拉罐、沙、皮筋、平衡木(也可使用小椅子代替)、小树苗(如果没有也可制作树的模型代替)。
1、准备活动。教师以猴大王身份带小猴练习本领,指导幼儿拿纸棍做向上伸展、弯腰、扩胸等运动。
2、教师提供材料,带领幼儿分别进行跳、连续跨跳、平衡的练习,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跳:请幼儿一个跟一个站队并把纸棍放到脚前,连续跳过小棍,前面的幼儿跳完回到开头再跳。请幼儿连续做几个来回。
连续跨跳、平衡:教师组织幼儿一个个走过平衡木,跨跳过皮筋,教师着重指导幼儿“跨跳”的动作。
3、教师以“小猴种树”的游戏口吻,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熟练掌握连续跨跳、跳、平衡等技能。
4、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1)组织幼儿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6组,交代玩法。游戏开始后,小猴齐声说:“东山坡,西山坡,山坡上面种树多,妈妈、妈妈您快说,把树种到哪山坡?”猴妈妈宣布种到哪个山坡后,每组排头小猴要扛着“树”走过独木桥,连续跨过山沟,跑到指定的山坡,把小树苗种到易拉罐里,然后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看哪组先完成。可视幼儿情况重复进行游戏,先种树然后浇水。
5、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一个跟一个浇树穿行,提醒幼儿不能碰到小树。
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种树数学教案篇六
1.指导学生学会“浇水,施肥,拔掉,改种”几个词语。理解几个农谚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自己讲这个故事。
3.明白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讲这个故事。
2.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明白对认定的目标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种起了果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子种树》的故事。
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演示课件学生反复读,加深印象。
三、老师讲故事开头。
重复猴子做的两件事:浇水、施肥。
板书浇水、施肥。
教学浇和肥字,浇字进行换部首学新字,烧、晓、挠。
四、老师引导讲故事第一部分。
猴子种梨树,乌鸦提建议,猴子听从建议。强调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板书拔掉、改种。
教学拔和改字。
学生自己读故事。
指名学生看课件讲故事,老师指导。
(注意乌鸦说话的语气,猴哥要喊得急切些,农谚要说出有经验的语气。猴子听了乌鸦的话,不假思索就改变主意,心里想的话要说出说话的语气来,比较肯定。)。
逐步加大难度,填空讲故事。
正当()快成活的时候,一只()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树呢?有句农谚:()。()树要等()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于是就拔掉(),改种()。
五、学生用这个格式讲第二、三部分的故事。
只要把几个关键词语换一下就行(换一种果树,换一种鸟,换一句农谚)。
六、补充故事的结尾。
七、讨论:猴子什么树都没种成,他有什么想法呢?
猴子很后悔,后悔什么呢?造成猴子没有水果吃的原因是什么?猴子不应该听小鸟的话吗?谁错了,错在哪儿?(猴子没有主见)。
八、拓展思维。
继续讲故事,用固定的格式。
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狐狸跑过来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听这些鸟儿们的话呢?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鸟儿不是来帮你的,是来害你的,你看,白忙活了一场吧。”
猴子一想:()。于是就()。
板书设计。
浇水施肥。
拔掉改种。
主见。
种树数学教案篇七
1.通过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晨间谈话。
植树节的时间以及意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时间。
1、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种树。
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1、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东西我们种植在外面,不要去轻易动它,每天来幼儿园早的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种植物浇水,比比看谁的种植物长的最高。
2、教师带领班上的幼儿,一起去种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3、师生共同参观大班年级组的种植地。
种树数学教案篇八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绿色嫩芽挂满枝头的季节里,我们逐渐感受到绿色植物赋予美妙的生机,借此孩子们喊出“绿动春天”的响亮口号,通过组织本次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给小树苗浇水、爱护小树苗懂得爱护树木的意识,人人争做护绿小卫士。
1、了解树木的种类及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能愉快的参与植树活动,在劳动过程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
3、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1、各种树木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桶、水、各种饮料瓶等)。
1、组织幼儿学唱《爱护小树苗》,通过儿歌激发幼儿爱护小树苗的情感。
2、介绍让幼儿了解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介绍小朋友认识的各种树木以及它们的生长情况。
3、让幼儿观看有关沙尘暴危害的视频,讨论种植树木的好处,真真切切地了解到树木对人、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逐步产生环保意识。
4、带领幼儿来到植树地点植树,提醒幼儿在植树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教育。
5、植树后的谈话,如何爱护小树苗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护绿小卫士行动:
1、回家后认养照料小树苗。每天为小树苗浇水,除草,清除垃圾。
2、为小树做身份证,做好观察记录。
种树数学教案篇九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有一只猴子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吃水果,这不,它为了能吃到水果,还自己动手种树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是怎样种树的。
2、板书课题,齐读。
3、课题设疑。
4、师:同学们的问题可真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问问课文中的猴子吧。
猴子:嗨,大家好,我就是文章里的猴子,你想学习本课的内容,来过我的智慧大闯关吧。
5、ppt出示智慧大闯关。
师:同学们,猴子让我们闯关,你们敢吗?生:敢。
二、智慧大闯关。
(一)、第一关:初读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我们一起听小老师读,同学们可以跟着小老师轻轻地读。
2、播放朗读带。
读毕,师:我们来看看猴子给大家出了个什么题?
3、出示第一关题目,生回答并表扬。
师:第一关我们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来看看猴子的第二关吧。
(二)、第二关:精读关。
1、齐读第1~3自然段。
师:你瞧,猴子为了能吃上水果种树了,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梨树)。
2、猴子非常精心的照料这棵梨树苗,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又浇水又施肥)看到这里同学们对这只猴子有什么印象呢?生自由回答。
4、出示乌鸦飞来的ppt。师启发:你瞧,谁来了?(乌鸦)。
请动动脑筋想一想:当乌鸦看到猴子在种梨树的时候,它会怎么想?生自由回答。
师:谁来把乌鸦说的话表演一下?
5、指名朗读。
6、理解“农谚”、“梨五杏四”、“耐心”词语意思。
7、师:想想我们一般在哪些情况下要用到耐心这个词语?你能用“耐心”说一句话吗?
(写作业需要耐心;事情多而杂的时候,需要耐心;我们学本领的时候需要耐心。
如:我们学弹琴的时候,要有耐心才学得好。)。
8、我们来看看猴子听了乌鸦的话以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出示图片。
师:你瞧,猴子现在多苦恼啊,它也觉得等不及了,谁愿意来表演这只猴子呢?
9、指名朗读猴子所说的话。
猴子想着等不及,于是„„(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10、学习4——5自然段。
师:猴子拔掉了梨树,种上了杏树,可是,这一次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5自然段。指名读第4~5自然段。
师:大声告诉老师猴子的杏树种成了吗?(没有)哎呀,为什么杏树又没种成呢,你知道原因吗?当猴子种杏树时,谁来了?(麻雀)说了什么?小组读麻雀说的话。
师:麻雀所说的农谚“杏四桃三”是什么意思?猴子听了麻雀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猴子的想法。
男女分角色朗读麻雀与猴子的对话。
师:同学们朗读得真棒,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猴子种杏树时的情景吧。播放ppt。
11、学习第6~8自然段。
师:下面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孩。自由读第6~8自然段。
12、说话:
正当_______快成活的时候,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猴子就拔掉________改种____________。
师:都答对了,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猴子种桃树时的情景。播放ppt。
师:刚刚同学们看得很起劲,想上来演吗?请同学上来表演杜鹃与猴子的对话。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得不来)。
(因为春天已经过去了,错过了种树的时间)分组朗读第6~8自然段。
1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第三关:升华关。
1、师:学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猴子是只怎样的猴子?(没耐心、没主见、急于求成)师:你们喜欢这只猴子吗?为什么?生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a:猴子很勤劳,不断种地。
b:猴子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树又种上树。
c:猴子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它就听什么。
2、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意: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3、猴子:唉,我只是想吃水果,可是为什么我种不活树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4、放飞想象。
师: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这只猴子听了大家的话后,会怎么做呢?
生发表各种意见。
猴子:谢谢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我现在耐心种树,终于种出了美味的水果,你瞧。(出示图片)欢迎大家来品尝。
师:同学们,猴子邀请大家吃水果,你们想吃吗?(想)那就赶紧到老师这来领取水果吧!下课!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一
1.让幼儿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
2.了解树木以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的作用,知道要爱护花草树木。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总指导:xxxx。
活动总策划:xxxx。
具体负责人:各班级教师。
本次活动具体由各班负责,活动形式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如小班组可开展“我给小树穿花衣”“我认识的小树”等;中班幼儿可开展“我给小树松松土、浇浇水”、我认识的小树”等;同时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种类,可以种豆、种蒜并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进行记录。四月进行户外种植活动,每班认领土地,自选植物种植,让幼儿感受自己劳动美化环境的乐趣。同时各班可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来园做活动,激发家园共同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0xx年3月12日—4月12日。
各班自定。
各班做好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上交保教处。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二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三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1.请学生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学生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四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二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数学教案篇十五
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在玩沙中让幼儿自由结伴,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难点:想出各种办法堆沙山。
1、幼儿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
(一)引题。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木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了。
2、提问:树被砍完了,小鸟能生活在树林里吗?
3、激发幼儿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顾前又顾后,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儿玩沙,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
(四)结束部分。
1、表扬幼儿的`造树林行为,体验为小鸟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着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