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优秀17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评价方法的设计和使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教案的编写要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一
目标预设:
1、识字5个,写字6个,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续写小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请综合课老师指导孩子制作风筝、风车等。
第一课时。
一.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风吗?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风来了?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变抽象的为具体。)。
配上音乐,老师朗读全部。
三.识字教学。
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1)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生字的方面要提醒大家。
(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注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
(2)“微”字比较复杂,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微”:又人旁像两个人,他们去爬山,要到山顶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很舒服。
(3)现在咱们把生词请回课文中,一块儿来读读这首小诗。
(发挥主动性,自己学生词。抓信难点,识记“微”字,使识字教学更有实效性,既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四、整体感知。
1、刚才咱们读了这首小诗,谁能说说诗中到底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请孩子们迅速拿出铅笔,勾出相应的句子来。
3、勾完了吗?请对照大屏幕检查一下。
4、合作朗读:我读前面没看见风的句子,你们读后面怎么知道风来了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由朗读,把小诗读通读顺。
二、精读品悟。
1.我喜欢第一处的风。
(1)说说为什么?你就是微风中颤动的小树叶,能比比动作吗?理解颤动。
(3)老师小结:无论是什么样的小树叶,我们都喜欢。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出来。生读互相评价。
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欢哪一节的?
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
3.你还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老师适时范读。
三、回顾整体。
刚才欣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尝试着记,背全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扩词训练。
二、写字练习。
1、孩子们是写字的小能手,今天有几个字娃娃等着你们书写。
2、重点指导“微”字,一看二写三对照。
3、老师范写,请孩子们先描再写。
三、复习背诵小诗。
我们共同学习了《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在心灵深处,我们又积累了一首朴实而优美的小诗,一块儿来背背吧。
四、拓展性学习:
1、你们想和风做什么游戏呢?那我们一块儿和风做游戏吧。(转风车,赛跑、飞飞机、唱歌、跳舞等。)。
例: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佳佳的裙子飘起来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
(板书课题:复习认数)。
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1)问:你能说出一个千以内的数吗?
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
(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
3)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
2.口答下面各题。
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
3.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720702。
1)学生口答。
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
4.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一千写作()。
四百六十写作()。
七百零三写作()。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
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6.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第3题。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第4题。
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1.口算下面各题。
1)300+00-4001000-200。
2)400+20570-70620-600。
学生开火车口算。
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复习第6题。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
3.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增长知识。
读一读图下的话,并写出横线上的数,笔画一下。
3.完成复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看懂图意。注意:理解比。。。。。。高的含义是比。。。。。。多。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爬、跑、平衡、攀登等基本技能。
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及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二、活动重难点:
攀登竹梯(1.2米左右)。
三、活动准备:
1.稻草席四条木桩若干草绳若干竹编筐子四个竹梯四个。
2.桔子(幼儿人数5~6倍,为果园果农摘收以后扔弃的小桔子)。
3.场地布置。
草地(稻草席)----小河(稻草绳)----田埂(木桩)----摘桔子(竹梯)。
四、设计思路:
正值秋收季节,田野里到处可见丰收的景象,稻谷金灿灿、桔儿黄澄澄。现在的孩子,与自然界的接触甚少,生活的范围狭窄。如何有效地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竹子、木桩及果农丢弃的.桔子等废弃材料,变废为宝,设计体育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勇敢精神及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而这一切,也正符合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
五、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锻炼本领-----摘果子游戏------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六、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果园里去帮助农民伯伯干活,我们先来练练本领。
跟着音乐做各种模仿动作:摘果子、收割稻子、摘棉花、抱西瓜、擦汗等各种动作。
(二)锻炼本领。
1.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合作,选择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练习。
2.重点难点练习。
教师:我们怎么帮助农民伯伯把树上的桔子采下来呢?
幼儿合作,攀爬竹梯。鼓励胆小幼儿勇敢攀爬。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三)摘果子游戏。
教师:刚才老师接到村长的一个电话,他说:有位外商寄来了订货单,需要500箱桔子,今天下午交货,来不及摘怎么办?(帮助摘桔子)。
1.提出要求:
一次只能摘一个桔子,一个一个依次攀爬竹梯,教师在竹梯旁指导、保护。
幼儿练习两遍。
2.竞赛。
幼儿分成人数人数均等的四列,进行比赛,看哪队幼儿能迅速地把桔子摘回来。根据四队幼儿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不同的小动物贴纸)。
七、活动结束:
游戏结束,放松身体练习。
教师:今天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村长交给的任务,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村长说:谢谢小朋友。
幼儿听音乐,跳集体舞“丰收舞”。结束。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具准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11、讨论:能否用一把超长的卷尺直接绕地球赤道一周来测量其周长呢?
12、请学生说出地球表面积、中国领土面积(注意单位要相同),用地球仪直观感受两者的比例。
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制作地球模型。
一、准备。
1.请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的三圈层。
2.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把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3.提问:制作模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4.学生把书中的模型数据换算成所需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
二、学生制作。
三、评比。
1.生把制作好的模型一切为二,用纸遮住一半,露出四分之一的球。
2.评比谁的模型制作地最好。
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一、导入新课。
上几节课我们是走到了地球的内部去瞧了瞧,今天,我们要从地球的内部走出来,走到我们生活的地表来看一看。
二、新课。
1.提问:生命要维持离不开什么?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五
开始上课:
师:学习风这个主题单元,同学们找来了很多带风字的词语。哪些同学找到的,你就来带大家读一读。他读完了,全班同学就跟着一起读。
(老师指着黑板上挂的词语小卡片:风雨同舟风和日丽风土人情暴风骤雨、呼风唤雨、风调雨顺、微风徐徐、风花雪月、乘风破浪、一帆风顺、风吹草动、和风细雨、风驰电掣、两袖清风一学生带读,全班同学跟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找到的词语特别多,剩下这些词,我请这同学来给大家带读好生:可是有一个字我不会!
师:那没关系,不会可以叫同学们教你!
生:风急浪高(全班学生:风急浪高),风度(翩翩不会念)。
师:谁来教他?他遇到困难了!
(很多学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啊,好,那你们一起来教他吧!
生(部分):风度翩翩。
生:(跟读)风度翩翩。
师:很好!
生:兴(错读成了去声)风作浪(全班跟读:兴风作浪)。
师:对么?谁找来的词?你说!
生:兴风作浪(仍然读了去声)。
师:还有没有哪个同学也找了这个词?该怎么读?
生:兴(读音正确)风作浪。
师:对了,全班!(全班跟读:兴风作浪)。
师: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兴(阴平),大家再来一遍!
生:(齐)兴风作浪。
师:好。(同时指向了下一个词)。
生:风尘仆仆风雨交加(全班跟读)见风使舵(舵错读成了阳平)。
师:(示意暂停)有些词你们还没学过,来,谁找到这个词的谁来教!这几个同学,你们来教!
生:见风使舵(读音正确)(全班跟读:见风使舵)。
师:很好!下面你们谁还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生:我用的是风和日丽,南方的冬天风和日丽;可是北方的冬天却是雪花飘飘。
师:不错!还有吗?
生:我也是风和日丽,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玩。
师:非常好!老师奖励你一个笑脸(贴图)。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词,很好。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会用它们,那就更好了!课后,大家把这些词语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中吧!风,跟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写风的词语非常多,写风的文章也很多。比如,叶圣陶老爷爷就写下了一首诗歌,叫做--(师板书“我们知道”,生跟着读)。要注意这两个字(师在“们”和“道”字下面标上了着重记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我们知道。
师:读得很好,轻声读得很好,再来一遍。
生:(齐)我们知道。
师:很好,打开书本71页。同桌同学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播放投影)请看投影,注意读准下面这些字词的读音。然后再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会的地方,互相教一教。开始吧!(学生读课文,老师在学生中间巡查)。
师:都读完了?好,老师来检查一下。(师指着投影上要求注意读音的字词)。
生:(齐)枝头。
师:都会了啊,那开火车读吧!
小组1: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小组2: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师:都读对了么?
生:(齐)对了!
师:那全班都像他们这样读一读吧!
生:(齐)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师:读得很好!谁愿意来读课文?
生1:(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2:(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生3:(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师:很好,三个同学都读得比较大声,注意“枝头”,跟我读,枝头。
生:(齐)枝头。
师:这里不用轻声,枝头。
生:(齐)枝头。
师:还有一个词:“知道”
生:(齐)知道。
师: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齐)知道。
师:下面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了!
生:(齐读课文全文)。
师:读得很好,把音都读准了。同学们,风,无形无色。我们看不见。风爱跟我们捉迷藏。它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什么地方了呢?聪明的小朋友才能够找得到它。请你们拿起笔,用波浪线把它找出来!(全班学生开始找)。
师:风到底藏在哪?有没有谁愿意到上面来划?(同时投影上出现课文全文,一位学生到投影上划出一些词句)。
师:画得都跟他一样么?有没有不同的?或者有没有补充的?
生1:就是那个枝头,还有再下面的泛起。
师:还有么?
生2:还有前面的那些词语。树叶,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师:嗯,还有吗?
生2: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学生交流)。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1:刚才画波浪线的那些可以知道风来了。
师:嗯,好!
生2:颤动就是轻轻地抖动。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解释的?
生2:查字典。
师:好!查字典也是我们学习生字词的一个办法。但是我们要把它弄懂。轻轻地抖动,你们见过吗?那我们边想像,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样子,边来把这句读一读。
生:(齐)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师:还有谁想说?
生3: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师:好,你从这里找到了风。还有谁想说么?
生4:第三小节,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生:(齐)河水泛起波纹。
师:再看。
生:(齐)浪花。
师:一样么?波纹跟波浪?
生:(齐)不一样!
师:谁来说说看?波纹是怎么样的?
生1:力度比较小的。
师:风的力度比较小。还有呢?
生2:波浪,风的力度比较大。
师:波浪,风高浪急。而这里的波纹是。
生2:风急浪大。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大家也像她这样轻轻地读,读后面一句就好,开始。
生:(齐)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生1:放风筝。
师:能不能把话说完整。
生1:风会和我们一起放风筝。
师:风会和我们一起放风筝?应该怎么说?好,不用紧张。还有谁大胆的来说?
生2:风来了,我们做的风车就会转了!
师:他胆子很大(奖给了他一个帖图),还有谁想来说?
生3:风在和我们完捉迷藏的游戏,就像我们在寻找风在哪里的时候。
生4:假如现在是夏天,风来了我就变得很凉爽,我很舒服。
生5:我在看书的时候风来了,他会把我的书翻过去,我觉得风想学识字。
生6:风来的时候我们折了纸飞机,就能飞了。
生7:我们打羽毛球的时候,风会把我们的球打过来。
师:打过来?
生7:吹过来。
师:吹过来,风会把羽毛球吹歪了!风很调皮。好很不错!
生8:还可以跟我们玩帆船。
师:怎么玩呢?
生8:可以把船放到水上,有风他就可以走了。
师:好,同学们,风会和我们玩快乐的游戏。所以我们读这句的时候,心情是--。
生:(齐)快乐的。
师:快乐的。大家试着,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最后一句。
生:(齐)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叶老师能读得更快乐。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像我这样读好么?再一遍,开始。
生:(齐)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有感情的来把整首诗歌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全文)。
生:(齐)能。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的前两句都是一样的?第一小节讲了,树叶在枝头颤动,第二小节讲了林木微微点头,第三小节讲了河水泛起波纹。那我们试着来把课文背一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同学你再看看书。好,我们知道,开始。
生:(齐背课文)。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歌写的都是微风。你们还见过什么风?
生1:龙卷风。
生2:台风。
生3:大风。
生4:狂风。
师:狂风,特别我们这边,闽南地区,暑假经常刮台风。好,
生5:麦节风。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5:我是从脑筋急转弯知道的。
师:哦。他很爱看书,所以懂得很多,真是好样的。
生6:杨柳风。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6:从唐诗里知道的。
生:(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叶老师再给同学们朗诵一篇短文《风的摇篮》(师朗诵)喜欢么?
生:(齐)喜欢。
师:那老师帮你们配乐,你们来读另外一首。
(投影、播音乐、生齐朗诵)。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老师下去巡查)。
师:好,谁想来说?
生1:我只说其中的一段,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风铃摇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要唱歌了。
生2: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红旗在旗杆上飘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了。
生3: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大地掀起灰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游戏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胸前的红领巾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太棒了。
生4: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小草弯腰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衣服飘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跟我们打招呼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风车转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和我们做游戏了。(掌声)。
师:太棒了!你真是个小诗人。
生5:我写了六段。
师:那你就抽最满意的几段吧!
生5: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风在给我的裙子打气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跟我游戏呢。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风把树枝和竹子吹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也会和植物打架。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风把我的风筝送上蓝蓝的天空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过。
生6: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小沙子变成小鸟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小鸭子变成了小鸟?
生6:因为小沙子飞起来的时候像小鸟。
师:哦,小沙子。也很好。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去思考了,课后呢,大家再把这个编的诗歌写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看到大家都学得这么认真,那我就奖励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个皮球水上扔,大大小小圆圈多。谁猜到了?猜一个字。
生1:风。
生2:圈。
师:风、圈?同意吗?
生3:克。
生4:雨。
生5:点。
生:(齐)微。
师:微!老师把一些部分涂成了红色,什么意思?你懂了吗?
生1:要注意那几笔。
师:中间这笔是?
生1:横,撇,横折。
师:好,全班。来,注意左中右结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怎么样?
生:(齐)瘦一点。
师:瘦一点才会比较紧凑。我们一起把这个字写一写。
师,学生:(齐)撇,撇,竖,竖,竖折,竖,横,撇,横折提,撇,横撇,捺。
师:另外(泛)这字,把叶老师难倒了。哪个小老师来教教我?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你们可以观察田字格来教我。
生1:横那笔下面是个之。
师:哦,是横吗?
生:(齐)不是,是撇。
师:对了。之字我们虽然学过,但叶老师还是不太会写,谁来教教我?
生2:就是那个撇,不能写得太长了,刚好就可以了。
生3:最后一笔的捺,不能往上,要往下的。
生:(齐)不同意。
生1:那个三点水要写得有点弯。
师:有点弧度是吗?我们班有很多小书法家,都很棒!
生2:我对那个捺有意见,应该是从上面一直斜下来,最后再顿一下。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精益求精啊!现在请你们打开生字本,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师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师:先写到这,如果没有写完,带回去再写。我们今天的作业是:第一,读同步阅读中有关风的文章。第二,要当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刮风,下雨,下雾等自然现象,把他写在日记本中。第二就做为这个星期的作业。好,今天先上到这里。下课!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六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出示教学挂图。
2、了解这里是哪里:有哪一些人?在干什么?
3、师:对,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汇集了哪些民族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1、用笔画出生字词。
2、了解每一段讲了什么?
1、学习认读的生字。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会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分小组评比读。(
2)汇报读的结果。
(4)学反义词粗——(细)尾——(头)
4、了解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小学生来自各个民族,他们来到学校里,成了好朋友。第二段:钟声敲响了。第三段: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上课学习,下课玩耍。
1、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朗读全文。
1、自由读第一段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2、汇报。
3、师提示:读了这一段话大家好象看到什么情景。
4、请大家用欢快的语调读出民族小学的美丽,学生的可爱。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1、出示p5的图片。
2、看图讲讲民族的名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至四段。
3、背诵喜欢的部分。
1、听写词语。
2、出示图认一认民族。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汇报。
4、师提示: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5、生自由回答。
6、这样的情景大家怎样才能读出来。读第二段:用洪亮的声音读出钟声的洪亮。读第三段:读上课时要读得轻,读出安静,读出同学们的朗读是那样的动听。读下课时要读出热闹、欢乐。读第四段:用骄傲自豪的口气读,读出我们对民族小学的爱。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找出描写的好的句子。
(1)描写景色美的句子。
(2)找出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
3、读找出的句子。
4、背诵以上句子。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板书设计
穿戴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校 好朋友 语言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我们和我。
教学重点: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检查字词。
1、指导读准字音,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字词读准字音。
三、自由读。
四、重点指导朗读。
我/虽是一朵花,却/扮不出烂漫的春色。
如果——我们是花,才有花的世界。
(读时间隔时间较长一些,以引起听者的想象,后半句应以自豪、赞叹的语气来读)。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力量,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们和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在班级体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你集体中就不在完整,那么你生活在这个班级体中,你应该怎么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
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我们”和“我”分别指什么?(集体和个人)。
2、轻声读全文小组之间讨论学习1——5小节。
3、汇报学习情况集体学习(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我们是一个新组成的集体,你就是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员,缺少你不可以,但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班级体做出贡献才能使我们班级体的列车前进不停。
四、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
虽------却献身。
---------------------------。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八
《我们来合作》是本单元“能说会写”的写话训练,教材由写话提示和插图两部分构成:提示中先说明了本次写话的范围是“写你和别人合作做过的事”,然后提出了本次写话的要求,即“选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下来,注意写出合作时的快乐心情”。插图则为学生创设了小伙伴们合作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情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目标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才能触发他们的情感火花。本次写话的内容是写与人合作做过的事情,习作源于生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游戏和生活的过程中,都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因此,本设计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表达,轻松地写话,从而达到训练目标。
教学目标
1写出与好朋友合作做过的事情,注意把合作的经过说清楚,写明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与他人合作的事情并把经过写出来。
2把合作的过程写清楚,并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事先在班级放一桶水。
2谁能把水桶放在饮水机上呢
(很多同学都来单独尝试,都失败了,连班级里力气最大的同学,也没有成功。)
3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功呢
(2名同学合作一起把水抬起来,放到了饮水机上。)
4导入:像刚才提水一样,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由两个人或多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才能成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人合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能说会写”,一起去体验合作的快乐吧!
(板书课题:我们来合作)
二、自主读书,明确话题
1打开书自由读书上提示,说说读懂了什么。
2明确写话的要求:是选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与人合作的`事写出来,要写出合作时的快乐心情。
三、联系生活,回顾合作
1学生回顾,与别人合作完成的事。
预设:(1)劳动中的合作(打水、运雪、搬桌子……)
(2)游戏中的合作(老鹰捉小鸡、跳大绳、跳皮筋……)
(3)运动中的合作(二人三足跑、打篮球、接力赛、拔河……)
2具体说说在活动中,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合作的
3在合作成功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4学生畅谈。
小结:对呀,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成功后,每个人的心情也是非常快乐的。
四、自主选材,自由写话
1口述写话。
请你选择一件以前你与人合作的一件事或一种活动,来说一说合作的过程和你快乐的心情。
2出示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说话练习。
(1)说清时间和地点,和谁合作做的什么事(或游戏)
(2)把合作的过程说清楚。
(3)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尽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评价口述。
对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合作时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把经过讲具体,要说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把刚才说话的内容进行整理,写在草稿本上。
要求:语句写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教师桌间巡视,个别指导。
五、修改完善
引导学生通过读、评、听、改、抄的过程,在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写话。
1学生在4人小组内分别读一读自己的写话,互相进行简单的评议,互相取长补短,初步修改自己的写话。并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
的重要保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继续学会与人合作。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激发结交朋友的兴趣,能在新环境中主动结交朋友,知道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3.消除害羞感,增强交际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怎么认识、结交朋友。
教学难点:
消除害羞感,热情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一)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者口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谜语,都是猜我们班的同学的,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指名提问: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猜中是这两位同学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外貌性别体形特征年龄性格。
二、指导表演,交流评价。
(一)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相互介绍自己的.情况(名字、兴趣、爱好等),可以一起约着下课玩耍。教师注意喜要适时评议,强调交朋友时,要注意说普通话,态度要真诚大方、有礼貌。答话时要热情、友好。
(二)分组汇报,做出评价。选几位学生上台描述一下和自己有过交流的搭档(长相、兴趣、年龄等等)。全体参与进行平价。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准确中肯地评价,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
三、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实践。
(一)让学生到座位上去结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或者创设在校园里认识其他班级同学的情境。
(二)教师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和小客人如何交朋友呢?
四、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结交朋友,如小区里的小朋友等,随时汇报情况。
五、口语变际范文。
(操场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拍皮球,有两个小女孩想加入)。
丫丫:拍皮球真好玩,可惜我们没有!
奇奇:这好办,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啊!(奇奇指着那三个小朋友)。
丫丫:可是我们不认识他们呢!
奇奇: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啊!走!
(丫丫和奇奇走到三个拍皮球的小朋友那儿)。
奇奇:你们好,我是-(2)班的奇奇。
丫丫:你们好,我是丫丫,我们可以和你们一起玩皮球吗?
三个小朋友: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和我的祖国》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祖国的大好河山。文学史诗人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试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结合近期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我们众志成城的时事热点,让学生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歌曲音乐情绪体验。
3、认识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歌曲演唱的情绪体验(结合时事爱国情绪)。
2、艺术歌曲演唱方法(美声唱法的一些要求)。
教学过程:
听完学生的回答,做一下总结。诸如:“在祖国最为难的时刻,我和我的祖国永不分离”等。
(二)进入新课:《欣赏我和我的祖国》(殷秀梅演唱)。
(三)学唱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歌曲的风格和情绪有很好的把握。试唱这首歌的主旋律。
(四)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生动有趣地理解掌握并记住歌词内容,注意“字正腔圆”。
(六)学生思考讨论:歌曲的演唱属于什么方法?歌词的寓意是怎么联系实际的。
学生跟唱《我和我的祖国》片段,进一步感受歌曲。
(七)师问:通过欣赏《我和我的祖国》,你对中国艺术歌曲有何认识?
学生讨论并发言。
学生跟随老师的伴奏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八)艺术歌曲演唱注意事项:
师问:通过听的演唱大家对艺术歌曲演唱方法有哪些看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
1、息通畅自然,运用微声练习状态。
2、假声带真声,喉咙打开。每一个字都在状态和位置上唱出来,可以先进行节奏舒缓的练习,巩固声音。
3、咬字归韵要精心,努力的唱好每一个字。
4、力量与控制气息尽量均衡,严格按照要求去吸气。特别是在每一小节中的强拍要有圆舞曲的特点,使音乐流动起来。
5、高声区用松弛的状态,口腔内含水状态,每一个字都在状态上唱,统一声音。
6、充满感情,真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现出来。
(九)让学生再次欣赏祖国“抗震救灾”等图片,把国旗举起,让学生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为中国祈福,祝福灾区人民。在体验爱国的音乐情绪中结束这节课。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二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们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放了焰火,认识品尝了过年时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对过了年要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搞不清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共同探讨有关“人长大”的事情。 幼儿在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长过程。。对幼儿来说,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怎么慢慢长大的是他们心中最想了解的一个迷。教师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小时候的服装”等感性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从多方面的'比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体、能力上的成长,体验长大的快乐。 又希望通过新年的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大家长大一岁了“,从情感上感到自豪与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既然长大一岁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1 幼儿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2 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1 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 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2出示个别幼儿的照片让大家认一认: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不一样呢?
3小结:我们长大了,所以和现在不一样。
1过渡:小朋友都带来了小时侯穿的衣服,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 (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试穿、讲述。)
4 小结:我们的头、身体、手、脚等各个地方都长大了,说明我们真的长大了。
1 幼儿看录象一:小时侯的宝宝。 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妈妈帮忙?
2 幼儿看录象二:上幼儿园的宝宝。 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3 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导讨论:
(1) 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两样?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2) 你们跟爸爸、妈妈、老师比呢?
5 小结:小时侯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孩子长大会自己做各种事情,希望你们长大后学会更多的本领,比老师的本领更大。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三
第4课我们在一起。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怎样处理利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教法学法。
欣赏、归纳、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体验。
欣赏中国岡《童年》。
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二、对比研究。
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
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小结:画面的人物组合形式,人物与背景的相互衬托,构图的运用都可以丰富和加深画面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演示。
利用线骨架和体块连接描绘动态。
要点提示:重点讲解平衡、重心线、动作和姿态。学生讨论并临摹老师示范的动态形象。
四、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一: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面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学生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并填写下表:作品、人物组合、神情、姿态。
分析从相貌、姿态的处理表现家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学生分析画面中不同人物在行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上台模仿动作演练。
尝试创作体验。
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感知和熟悉歌曲的旋律,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看后谈感受。
教师小结:
假如祖国是一片海,我们就是海里的一滴水,假如祖国是一片蓝天,我们就是天上的白云一朵。祖国是伟大的母亲,孕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请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课题)。
二、新授课初听歌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庄严、充满激情)。
2.师范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放歌曲伴奏)。
老师唱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独唱)。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五
配上音乐,老师朗读全部。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生字的方面要提醒大家。
(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注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
六.学了生字,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准,全班齐读全诗。
七.作者要让我们知道什么?(风来了)。
用铅笔、直尺勾出风来了的句子。每一节第二句马上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
八.老师读没有风的句子,同学们读有风的句子。师生共同合作读全诗。
(学生:微风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舒爽)。
十.你最喜欢三节小诗中的哪一小节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自由汇报》)。
1.我喜欢第一处的风。
说说为什么?引导理解颤动。
老师小结:无论是什么样的小树叶,我们都喜欢。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出来。生读互相评价。
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欢哪一节的?
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
3.你还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老师适时范读。
十一.刚才欣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点?(第一句都相同)。
尝试着记,背全诗。
十二.老师把微笑送给你,诗是美的,但是写在这,你能再补充接着写吗?
学生作品:仿照格式,每人说一节就可以了。
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
十三.让我们把风车和纸飞机拿到外面的世界去,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火花。
生字的解决?板书的问题。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检查字词。
1、指导读准字音,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字词读准字音。
三、自由读。
四、重点指导朗读。
我/虽是一朵花,却/扮不出烂漫的春色。
如果——我们是花,才有花的世界。
(读时间隔时间较长一些,以引起听者的想象,后半句应以自豪、赞叹的语气来读)。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在班级体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你集体中就不在完整,那么你生活在这个班级体中,你应该怎么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
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我们”和“我”分别指什么?(集体和个人)。
2、轻声读全文小组之间讨论学习1——5小节。
3、汇报学习情况集体学习(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我们是一个新组成的集体,你就是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员,缺少你不可以,但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班级体做出贡献才能使我们班级体的列车前进不停。
四、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
虽------却献身。
集体创造一切。
如果------才奉献。
我们的调色板教案设计篇十七
当我将一面五环旗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咦?五环旗!”“它是奥林匹克旗帜!”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却故做吃惊的样子说:“你们知道这么多呀,看来关于它的话题你们有很多很多话要说,是吗?”话音刚落,树林般的小手在告诉我:“我知道!我知道!”
“五环旗是奥林匹克的象征,是奥运会的标志!”
“旗帜上的五环有五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世界五大洲!”
“五个不同色彩的环子连在一起,象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
急性子的张津跑到前面,由于激动小脸涨得通红:“老师,听我爸爸说,原来奥运会主席是萨马兰奇,现在他退休了,新上任的主席叫罗格……” 还没等他说完,学生中又一次响起“我知道……”“我也知道……” 的声音,显然,张津的发言进一步拓宽了其他同学的思路,稚嫩的声音相继响起: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举办奥运会要提前申请。”
“我知道2000年的奥运会在悉尼举行,2004年奥运会在雅典举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怎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呀?还得等到2008年?”
这个深层次的问题竟然从一个二年级小,生口中提出,这是我始料未及!好在我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涉猎了一些于是我很清楚地为同学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刚才那热烈的场面在我的讲述中渐渐趋于平静,甚至沉寂下来。当“中国申奥史”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我感觉得到他们那份忧伤、那份焦虑、那份欣喜、那份荣光!这时,我将课前准备的“今夜无眠” 的狂欢场面通过媒体提前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此壮观的场面,作者仅用200多字就把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你一定想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吧?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吧!”
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们把全部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向文静的张帆读到“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人们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时声音是那样的激动而洪高;淘气的骆仕读到“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时,声音也硬咽了……学生的情感已经饱满到了极限,如果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表现不但使饱满的感情得到释放,也能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果然,在我的提议下,他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挥舞着手臂,好像每个人的手中都紧握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尽情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话音刚落我适时引导:“群众可是一遍遍高呼的啊!”随即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遍遍发自肺腑的呼喊:“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此起彼伏的激情舒放,把课文内容做了最好的诠释。
教学中燃烧起的激情,调动了我头脑的储备。如此壮观的场面,有多少好词妙语可以描绘呀!刹那间,一串成语闪过,我便脱口而出: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学生们及时将这四个成语记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尔后,他们纷纷把适合描写这个场面的词、句进行了互动交流。
《我们成功了》一课的成功之处令我欣然记录下了这精彩的一幕幕……
在验证实验教材、验证课程标准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织全区二年级教师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听了钟老师执教的《我们成功了》一课,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留给我颇深的是钟老师教学思想给予我的思考:
上课伊始,钟老师向学生出示一面五环旗。这一做法立刻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致,他们顿时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情况……有一个小男孩心愤愤而口悱悱地说:“怎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呀?为什么等到2008年?”一个充满稚气的声音道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在几乎凝固了的氛围中,钟老师用深沉的语言向同学们娓娓讲述在1993年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让我们再用心感受一下。随即钟老师播放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这个既是精心设计又是意外出现的.开课形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诸多精神:
1.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关于五环旗,学生在不经意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它,但那是无意识的。是零散的。在交流中,学生对五环旗的了解相对全面了、认识相对深刻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的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2.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