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怎么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一些建议,供你参考。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
教学。
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一名二年级的的硕士研究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生命。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我们应当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目前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我们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
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科学伦理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完美word格式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和伦理学等帮助自己认识自我。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更要以身作则,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修养自律,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自己做好这些要求是,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科研人员戒骄戒躁,勿贪图名利,扎扎实实做学问,坦坦正正过人生。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更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避免出现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来说,科研伦理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科研人员在涉及到人的科研活动中要遵守尊重、不伤害、有利和公正四项原则。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听了魏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课,在课上魏教授阐述了学术界学风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了中外学术界学术不端的一些问题。课后,我又查阅了学术界其他学术腐败的资料。通过这些学习,我才认识到原来学术界还还有这么多学术不端的问题。对于这些不端的行为,我感到很不解,甚至愤慨。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科研道路,更加坚定了要实事求是,诚实做学问的态度。
在听魏教授的课之前,我一直认为:高校的老师教授,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都是在学术上修行多年的人士,其德行也必然是很高的。现在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是这样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以前被认为是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被查出学术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术界抄袭、造假、夸大成果等现象令人担忧。对于当前在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教育,学术界这种腐败、不端的现象就很难根除。
在课堂上,我了解到的印象较深刻的学术腐败的案例有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事件、韩国生物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原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造假事件等。作为一个科学家、教书育人教授,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已经相当不菲,可是为什么还要冒着被查的风险做出学术腐败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贪欲太重,或是想获得名声地位,或是想要骗取经济利益。
课上列举的例子中,性质最恶劣的就是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事件。汉芯事件是指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通过课下我还了解到陈进通过商业运作、声誉影响等,在上海汉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不正当获利数千万元。陈进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思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利用我国希望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的期望,伪造科技成果,骗取国家科研经费。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犯罪,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感情,为所有科研工作者所唾弃。
其次是黄禹锡造假事件。黄禹锡是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曾任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首席教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韩国举国哗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立,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身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大学教授,其天赋学识一定在众人之上,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就。如果老老实实做学问,即便没有特别杰出的成就,也足以令人敬仰。从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到被判刑的罪犯,一念之差不但毁了他自己的未来,对于韩国学术界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李连生造假事件也很严重。李连生是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长江学者”称号,曾任职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委会技术委员、《流体机械》杂志编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及博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等。2007年底,西安交大陈永江等6位教授向学校实名举报,李连生、束鹏程在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涉嫌学术造假。2010年3月,李连生职务被取消并遭解聘。2011年2月10日,其科研项目推荐材料被发现存在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所获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也被撤销。李连生的行为跟陈进汉芯造假事件的性质类似,只是严重程度上不如汉芯造假事件。学术是一块圣地,在这块圣地上,所有的研究都应该脚踏实地,学术上的研究成果,应该实事求是描述,任何造假、夸的成果的事件都是经不起调查的。脚踏实地地搞研究,即便在当时的条件下研究成果是错的,同行们也可以理解,而主观地反应不实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一点点的夸的也是为人们所鄙视的。
在我们在学的研究生中,我相信也有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抄袭、造假、没有贡献而在论文中署名等。在学生当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刚开始从事研究的时候就有实事求是搞科研的理念,未来的科研道路才不会误入歧途。学术能力稍差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也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将来从事科技工作,也能造福于人类。学术能力出众的人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理念。前文提到的三位当事人能走到教授、科学家这样的位置,其学术能力毋庸置疑,弄虚作假最终还是害人害己,毁了自己,也让国家失望。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道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备受重视。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栋梁之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品德风范,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道德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深化课堂内外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但道德修养同样重要。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通过专题讲座、班会活动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在校内外进行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有在课堂内外的道德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其次,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示范作用。教师是大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培养,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师德、坚定的职业操守。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指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互助学习。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们需要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环境的建设中来。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学习,组织学习小组,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互助成长的平台。只有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相互监督和帮助,才能为整个学校的良好学风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加强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同样重要。学校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还应该在社会上引导和组织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互配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加强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对积极践行道德、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激励,对违反道德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道德学风的建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道德教育的引领和塑造下,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未来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由于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必须尽早完善有关规则的制定,早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
(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9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对待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
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学术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培养科学道德意识。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是一名科学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为铸就人格而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他而奉献生命。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意义重大,需要选择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优良学风的要求和特征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差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为支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祖国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学习动力,能为实现既定的成才目标而学习。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做好宣传教育,进一步道德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体认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校院共建的基本格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科学现代科学人性和学风建设。他希望各高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科学道德良心和学风建设;教师和青年学生坚持“尊德、务实、求真”的校训,成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捍卫者,恪守学术道德,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和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爆炸物专家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曹雪涛此后报告作了报告。王泽山院士以“牢记使命”
忠诚与奉献,结合科研经验,讲述了坚持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感人故事。以“不断思考”作为追求超越的工作教育工作和努力学习方式,告诫我们在做科研关键步骤的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学会宽容和诚实,杜绝学术腐败、抄袭、伪造、夸张、浮躁等背离科学人文精神精神的行为,发挥群体作用,关注跨文化融合的趋势,坚定理想信念,珍爱大爱,忠于党和人民,在为人民利益斗争中谱写人生篇章。钱七虎院士以《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会闪光》的头衔通过了“爱党、信党、跟党,这是人生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投资理财紧密联系出去,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科学是一门诚实的经史,容不得一点马虎浮躁。”“只有纠正制止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纠正个人与集体的关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为题,院士用邓稼先、屠呦呦、顾、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他指出,青年学者是推动高新科技变革历史学者的先锋,鼓励青年学者成为爱国、诚实和仁慈的研究人员。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积极推动道德学风建设。在学校的精心引导和教师的耐心教育下,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收获了许多关于道德学风建设的心得体会。在此,我愿以此文分享我的思考和体验。
首先,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至关重要。道德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真实、真诚的态度,对人对事说实话、做到实事求是。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才能避免虚假和欺骗。我们应当使诚实守信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从点滴之中积累诚实守信的品质,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荣辱观念是对待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认知和态度。一个有正确荣辱观念的人能够对待好与不好、赞扬与批评,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在校园中,每个人都应该不以成绩、地位为目的去攀比和争名,而以品德和学业为目标努力奋斗。要衡量好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因一时的得失而沮丧或骄傲自满。只有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我们才能遵守道德规范,发挥出最大的个人潜力。
此外,要强化家校合作,共同推动道德学风建设。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第二课堂。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从学校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谋划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同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在道德教育方面保持紧密合作,相互交流,互相支持,共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引导,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合作共建的有益循环。
再者,道德学风建设需要靠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才能真正促使道德学风的形成。学生要勇于主动发声,发表对于道德学风建设的见解和意见。不仅要监督他人,也要勇于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批评。此外,应当加强道德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诸如道德课堂、道德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学风建设,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道德学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社会则是人才生长的土壤。道德学风建设不能局限在学校界限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需要合力推动道德教育,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推动道德教育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道德学风建设的成效。
总之,道德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培养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使道德学风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立足当下,做到诚实守信、树立正确荣辱观、加强家校合作、主动参与,倡导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道德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
名言。
“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研究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为什么中。
国学。
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学术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创新,只有当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认真完成才会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对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会在学术道路上认真走好每一步。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
发言稿。
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xx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学风建设。
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
名言。
“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由于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必须尽早完善有关规则的制定,早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
(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9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对待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
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
毕业论文。
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学术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培养科学道德意识。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是一名科学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为铸就人格而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他而奉献生命。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意义重大,需要选择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优良学风的要求和特征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差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为支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祖国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学习动力,能为实现既定的成才目标而学习。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九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主持报告会,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先后作报告。
万钢指出,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科技实力从最开始的一穷二白不断向世界科技前沿奋力追赶超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既得益于党和国家为科技发展绘制的清晰蓝图和给予的坚定支持,也归功于一代接一代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的科学家们,他们坚贞不渝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为共和国托起了无数星辰,他们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西迁精神彪炳史册,光照千球。
万钢强调,要矢志爱国奋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的发展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要弘扬科学精神,培养诚信的科研品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切不可投机取巧,虚夸浮躁,绝不能伪造、篡改、抄袭触碰科研的“红线”。要坚持传承育人,在知识理论传授和创新,治学理念方法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注重将良好的治学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学生的人格养成,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王泽山院士的报告题目是《牢记使命,忠诚奉献》。他结合科研经历,讲述了自己始终专注于火炸药研究,锲而不舍担负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迹。他勉励现场的同学和老师,要把“不间断地思考”作为追求超越的一种工作学习方式,多问为什么、追问怎么做,追求问题本质并拓展思考。他告诫大家,在做科研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学会包容和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抄袭、造假,浮夸浮躁等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要发挥群体作用,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趋向,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大爱,忠于党、忠于人民,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钱七虎院士报告的题目是《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闪光》。他通过四句话,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第一句“爱党信党跟党走,是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第二句“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第三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一点点的马虎和心浮气躁。”第四句“只有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摆正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才能顺利前进。”虽然已经82岁高龄,他仍心系国防建设与人才培养,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品格与境界,把自身事业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以报国奉献为最高追求,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曹雪涛院士报告的题目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他用邓稼先、屠呦呦、顾方舟、黄大年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向大家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指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他还从科学学派对科学的贡献说起,呼吁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学派,通过鼓励批判、质疑探索精神,允许宽容科学研究的失败,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推动文化文明传承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走出中国道路,作出中国贡献。
本次报告会新增了宣读倡议的环节,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和导师代表共同发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倡议书》。整场报告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与会师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为增强报告会的仪式感和感召力,宣读倡议书前,参会各高校、院所的学生代表逐一擎校旗出场,现场师生热烈回应、掌声连连、此起彼伏。
来自中科院大学、社科院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49所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队院校的研究生新生和导师近6000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向全国各高校同步直播,各省(区、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了省(区、市)和高校(院所)分会场,据不完全统计,约80万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通过网络直播集中收看。
据了解,此次是中国科协联合各主办单位连续第九年举办报告会,每一场报告会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研究生新生和导师的热烈欢迎。此次报告会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师生认可度达到98.9%。截至底,全国举办各类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近12万场,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约853万人次、本科生约1109万人次,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约128万人次,取得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此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科技委以及主办单位有关领导同志出席报告会。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科研活动作为科学技术的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杜撰、篡改、剽窃和伪科学等。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
作为研究生,在通向科学的路程中我们更进一步,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和实事求是。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认真对待实验中的一点一滴,不弄虚作假,应严谨规范撰写论文。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周光召主席在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常委会上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调查的要求.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有关专家,于2003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先后在北京、湖北、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调研组作者单位:刊名:学会英文刊名:xuehui年,卷(期):2004“”(8)分类号:b82关键词: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做学问绝不是为了争名利。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的引领者,肩负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
科学研究是一种修行,不畏艰难险阻,提升品格。当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非常高的地位,也有非常大的责任。做学问要有自信。我自己当前在科研中面临很多困难,听过报告后,我觉得需要鼓起勇气,克服交叉学科研究的困难,静下心来读书,静心做学问,以内在提升为主,做自己有兴趣而又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把荣誉作为目标。爱因斯坦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
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捍卫科学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报告中提到,汽车修理工、伊利送奶工成为优秀的.动物克隆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人渴望成才,人人都能成才。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实力一天天变强。我们应当珍惜机遇,磨砺品格,不断探索,维护学术尊严,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三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四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动机,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氛围。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不再仅仅意味着纯粹的知识探究,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国家支持下展开的活动,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角逐的焦点。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充满艰辛,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需要,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去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当前,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短板,如果没有以强烈爱国精神争生存求发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的。广大科技人员惟有胸怀祖国,才可能认识到“卡脖子”技术问题不解决,就会使得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受制于人。惟有从这种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中激发精神力量,才会使得科技工作者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坚定不移地通过创新寻求突破,化不可能为可能。
如果说爱国精神是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的磅礴无比的情感力量,创新精神激发的则是创造性开拓未来的理性力量。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猜想论证反驳修正和提出新假说的过程。要实现原始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独创性的科技成果,既要有理论创造的勇气,又要有严谨实证的态度。对客观知识的独创性发现,本质上也是一种主观创造的过程,不能没有方法思想观念和理论的创新,但这种创新绝非臆造,必须接受严格的实证检验,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特别是其在科学方法上的合理性。一些科学研究所遵循的严格的规范和程序,是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是科学研究传统的精华,固然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质疑其合理性,但不应轻率地加以摒弃。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动机,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氛围,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其次,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学会在知识的边界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念。最后,还要促使科研人员认识到创新的社会影响,明确科学探索的责任,使其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有机地结合起来,拿出更多独创的发现与创新,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五
根据学校要求,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106报告厅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的网络视频直播报告会。
黄旭华讲述了自身研制的核潜艇的历程和经验感受以及对所有核潜艇研制人员的赞颂。演讲开始,黄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历史以及研制的全过程。他感慨到他的一生以及所有献身核潜艇研制的同志们都是无怨无悔的。此外,通过与美国研制核潜艇的时间,体积,以及性能进行比较,我国在各方面都是略胜一筹的,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是我国在世界上的骄傲。这是党中央果断决策和英勇引导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是全国两千多院校,科研机构等呕心沥血的结果,是核潜艇研制人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的结果。演讲的最后,黄教授说到核潜艇研制员的一生属于核潜艇,无怨无悔,这是他们的.人生观,科学道德观,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他们一生所坚守的使命,担当与责任。
施一公教授演讲主题是“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其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讲述了许多例子,尤其是其自身的读博经历,谈到了他对培养学术品位和学术道德看法。
第一部分是: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时间付出是必须的。他认为科学家一定是付出了时间精力和心血的。他告诫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真心感兴趣才不会觉得辛苦和枯燥。
第二部分将的是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如果想在科研上取得成功只靠刻苦是不行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依靠科学来创造新知识。
第三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研究者需要具备独立人格和一些脾气,对事物要有独特的看法,不轻易的随波逐流。
第四部分则是讲述了科学研究的诚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事求是,二是只有自己对研究做出了贡献,才能在相应的科研成果署名。第五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科学研究没有所谓的真理,科学与民主的关系劝导学生不要对科学和科学家盲目崇拜。
怀进鹏院士报告伊始,以三个石匠的故事引出了科学家精神,指出科学研究是枯燥的,科学家对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是科研事业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本次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大变革时代的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主要的美德是诚实,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我们探索可能的失败和可能的成果。
第二部分,阐明亲历明德楷模的精神。感召以周光召先生的故事表明爱国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第三部分,提出新时代青年的科学担当,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源,基于此提出四点决定因素即视野、自律、想象力、梦想。
参加报告会的师生代表对报告会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这次报告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践行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必将产生激励和推动作用。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六
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培养创新兴趣,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保持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勇于探索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在某个领域保持长期探索。
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科技工作者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不可弄虚作假自以为是,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不断探求和追寻客观真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科研问题,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
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科技事业,投身科技事业,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甘坐“冷板凳”,反对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用心血和汗水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
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科技工作者要凝心聚力,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科技工作者要登高望远着眼未来,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努力进取向前追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各种利益纽带和裙带关系,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七
目前,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开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博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开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气氛。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开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开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方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顶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芒典范。
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八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以德先行的优良传统,道德和诚信是每个人立于世间的基本品格,形成了人们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可以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对于学者而言,科学道德规范尤为重要。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近年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部分群体因为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陷入了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做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积极,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