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 端午节端午节调查报告(优质10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一
一.研究的问题
端午节有哪些的习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研究时间:5月1日—6月5日
三.研究过程与内容
端午节的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阅读报刊端午节的另称端午节共有六种称法,分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解棕节,女儿节,菖蒲节,上网浏览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钟馗像。家长的讲述端午节的佩饰画额,戴香袋,贴五毒图,挂艾草、菖蒲、榕枝自己的观察端午节最常见的事端午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
四.结论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五、感想
端午节,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端午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节日,只不过近代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把大量旧有的传统民俗文化都革除掉了。一代代人下来,到如今,有些人竟以为粽子只是一种地方小吃,其中的来历及文化内涵,已被丢失得非常久远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天天在学校谈论着怎样过端午节,于是,我就做了一次。
二、调查的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报刑。
2、上网浏览。
3、听爸爸妈妈讲诉。
4、自己观察。
四、结论
作者:张紫纯
5-2班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二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面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第一小组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第一小组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端午节的规定: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我们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同学们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同学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为了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决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及由来进行研究调查。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四
实验想法:不久就是端午节了,听说端午节到来时,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就要做一个研究报告。看看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好多多了解各地不同民族对端午节的热爱之情。
实验方法:我通过看报.问老人.上网等各种渠道查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屈原自投汨罗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传统名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小女曹娥救父投江: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诗词二首: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调查报告结论:看来这端午节的习俗真多呀!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五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描写端午佳节热闹场面的诗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进行龙舟竞赛等活动。如今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习俗承袭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却有人呼吁“莫让端午节变成粽子节”,还有人感慨“端午依旧过,粽子在飘香,龙舟在疾驶……除了这些端午还剩下些什么?”
近日,一项关于端午节的网络调查显示,62.5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们自己忽视了端午传统,不够重视。有37.49%的人认为,端午的商业味太浓了。有41.81%的人在端午节最想做的事是在家休息。
事实上今年的端午节活动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地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在南方,特别是屈原故乡所在的湖北省,以及联合启动端午申遗的一些省市,端午节活动热闹非凡。在湖北秭归端午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龙舟比赛,一些选手的帽子还用竹子和笋叶编织三只小鸟,象征着屈原的妹妹呼唤哥哥回来。在武汉东湖之滨,一群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向屈原像行祭祀大礼。而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活动则更多与吃粽子有关,例如各地举行的包粽子大赛,其中南京和专门举办了外国人包粽子大赛。而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趁着端午小长假去周边旅旅游是最重要的。端午节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它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调查:九成学生只知端午吃粽子成年人嫌过节单调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到底该如何普及?
粽子节快乐!昨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但许多中小学生见面的第一句祝福语却用粽子来代替。
27日,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就中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九成以上学生的心中,吃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全部内容。
如何过端午知之甚少
这项调查在我市字水中学、朝阳中学等5所中学的1000多名初中学生中进行。对于端午节的来历,学生们显得并不含糊,都表示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吃粽子则是为了“让屈原的尸体在河里不被鱼吃掉,所以把粽子丢在河里”。
但对于如何去过这个传统的节日,学生们则表现出困惑来。他们能列举出的过节内容少得可怜,90%以上的学生只能列举出吃粽子、划龙舟这两样,挂陈艾、喝雄黄酒等少数几种课本上见过的方式,也很少有学生能答出来。
在调查中,对于“你希望怎么过端午节”这个问题,有65%的学生回答说:“吃粽子,在家和父母一起过节”;17%的学生回答:“可以出去到处游玩”;还有14%的学生回答:“希望多放几天假,少布置点作业”。
端午有更多文化内涵
“学生们对端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书本知识上,对过端午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却很模糊。”华夏国学研究院院长黄明超先生说,从收到的1000余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孩子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有一定了解,但明显是来自于课本,在生活中难以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黄明超说:“端午节可以放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粽子,是孩子们喜欢端午节的主要原因,但端午节绝不应该只是这些内容,这个流传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年人也嫌过节单调
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对端午节的感受停留在粽子上,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同样如此。
“一早起来上网,看到韩国人进行端午祭的新闻,心里感到酸酸的。”家住江北长安丽都1-21-3的黄先生说,“人家过传统节日,有盛大的仪式和丰富的内容,而我们的节日,现在连划龙舟都很难看得到了,大家到商场去买点包装精美的粽子就算是过节。”
36岁的王开玲女士老家在四川达州,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是这样过端午节的:一早起来母亲就会给她手上系上一条五彩线,再挂上一个香包,然后和小伙伴一起上山摘指甲花,将手指涂得红红的。那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菖艾,下午去河边看赛龙舟,晚上回家妈妈熬艾草水给她洗澡。“现在想起来都暖暖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东西似乎都难以实现了。”
端午节申遗下半年有结果
今年端午节还有一层不同意义——以屈原故里湖北省为主体,我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全面展开,今年下半年就将有结果。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昨天采访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
江清和称,现在相关的申报资料已经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下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评审,并公布结果。据悉,端午节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节日习俗的内容,比如端午节挂艾叶,挂菖蒲;祭祀等方面的习俗,以及体育游戏竞技的活动。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是“中国端午节”,内容实际上是由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
今年是我国第二个端午节假期,你是如何度过这个假期的?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目前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进入初评阶段。你是怎么度过这个节日的?《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展开调查,欢迎你的参与。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六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吃着粽子。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吃。"有一次听爸爸说,端午节其实是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很好奇,于是,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由来做了一次调查。
1、在网上了解。
2、访问家人,同学。
3、在书或报纸上看有关新闻、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快要灭亡时,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含恨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为了不让那些鱼虾鳖蟹吃掉送给屈原的食物,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并把送粽子的船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七
端午节到了,很多人家中都会有粽子。庆祝端午节不但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那端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就让我告知你们吧!
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1些公公婆婆,1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记念1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5月初5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众人10分伤心,每于此日投5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避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
”1些公公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1起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尔后才逐步发展成为龙舟比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记念屈原相干,有唐朝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问起公公婆婆们关于1些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的时候,他们说得更起劲儿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到现在已成为人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过端午节,是中国人2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因而不但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风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外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5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有迷信色采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年1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诉说着对世间的美好欲望……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八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7、类似还有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九
今年端午节放了三天假,而在端午节那天,我去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全国英语等级,我报考的是英语二级。
端午节一大早,我就赶往我学英语的地方。一看,人还挺多的。我挤入人群中,在老师那里领了准考证。虽然之前进行过考前培训,但亲临现场时,还是不免有一些紧张。我和妈妈去看了一下考前通知。等了一会,终于到了拆封试卷的时候了。sunny老师亲自拆封从北京运来的试卷。这时,我不免有些紧张和好奇,我想去看一下试卷。试卷拆封了,我们拿着准考证依次进入考场,我的考号是02号,自然坐在了第二个位置。老师宣读考试规则,就发试卷了。看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看试卷,哎!还比较简单嘛。可谁知听力考试的题目虽然题型简单,可都是形音相近的。录音开始时第一个单词我就没有听清是mouse还是mouth。想想看,应该是mouth,我就选它吧。后面的题目比较简单,我都会做。可谁知句子改错的那一题,我将改过后的句子都写在后面的横线上,等我做完了,监考老师却说那题只用写错误的部分!什么?题目中又没说,后面还留那么大的空!我都写了,怎么改?划了?不行,不整洁。可不划掉又怎么办呢?算了,划了吧,我只好下定决心划掉了多余的英文单词。
听力和笔试考完后,还要考口语。我想起培训时老师对我说口语的文章或图画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于是休息的十分钟我就把书上已经学过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开考了,我的考号是002,所以第二个就是我,马上就该轮到我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考砸了。一会儿,一号就出来了!好,该我了。口语考试是随机抽试卷考试,抽到哪张考官就问哪张的问题。我想了想去抽,抽中了a卷。我进了考场,考官开始问问题。哈哈!怎么都是“早上好”之类的?我正庆幸呢,后面的题就开始难了。最后让我描述图画里的内容。我看了看,怎么也看不懂一只鸟在树下,头上顶一个石头,旁边还有一个石头。这是书上的吗?不是啊,算了,我乱说几句,应付过去了。
考试结束后,我心里真是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口语。晚上妈妈散步时遇到了sunny老师,才知道那道题是还没有学过的课文中的,不过我已经通过了。听了这番话,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这次考试真令我终身难忘!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无所谓,毕竟是一次人生经历,下次再遇到这种考试,我想我不会再害怕了!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画篇十
时间:20xx年3月22日
地点:我家小区
最近我发现我家小区环境一面在好转,一面在恶化。
好转的是:我们小区由全面污染变为部分改善。妈妈告诉我,在我两三岁时,小区空气是那么清新;水池里的水是那么清澈,清澈得可以看见池底里的小鱼和小蝌蚪;花草树木是那么茂盛,大厅里的地砖是那么干净,我还在地砖上学爬,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哩!可到了五六岁时,废旧的塑料袋随着风飘到了树上,树上的枯叶和树枝也随之飘到大厅里。到了现在,水不再那么浑浊,但没有以前清澈;地砖不再那么肮脏,但没有往日那么干净,虽然改变不大,但那是我们小区业主努力的成果。
恶化的是:有一些狗、猫经常四处随地大小便,有时候把整个小区弄得臭气熏天。最可怕的是,小区那地下停车场总是发出一股粪池和带有害物质的汽车尾气的味道,让人真受不了!
我在想,猫猫、狗狗的主人干嘛不让它们到花坛、草丛去大小便?这是多好的有机肥啊!还有,为什么不把停车费升高,将空闲多余的位置用作粪池?这样池子就不会因为破裂而发出难闻地气味了!
始终还是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了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