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20篇)
写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知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写作时,我们要多注意常见的语法错误,避免影响文章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p80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
将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十四二()十四。
七()五十六()八四十。
……。
[设计意图]: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
1、谈话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
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5、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6、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图的意义,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指名填、抢答等。
2、练习十九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p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
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交流改正。
(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1)、请大家先在书上圈出相应的积。
(2)、仔细观察9乘几的各个积,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1)观察第6题的算式,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独立计算,观察每一列算式的结果。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强化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巩固其他表内乘法口诀,体会口诀的作用。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第1、3题。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8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2、第10题:
(1)观察图意,找到第一个问题并解答。
(2)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4)学生小组内提问并解答。
3、第11题:
(1)、看11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三、总结评价。
学习效果测评。
完成p83第12、13题。
四、总结。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的择优能力。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在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如何选择恰当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背诵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口诀,并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时列除法算式,本课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是在计算除法时如何快速检索出相对应的乘法口诀及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15()×4=162×()=85×()=20。
()×5=103×()=12()×6=12。
二、新授。
1、师:同学们表现真好,猴妈妈在给小猴们分桃子时遇到一个困难,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出示情境图:12个桃子4个盘子(灵活处理教材,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除法的算法)。
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12÷4=3。
师:3是怎么得的?
生:3×4=12或三四十二(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到三四十二的?
生:我想4和几相乘得12呢,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背的是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得十二。
小结:我们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求出的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分小棒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跟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展示小棒: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所以每个小猴分3个桃子。
师:你是用最直观的方法来求商的。
学生汇报交流。
总结:直接用一句乘法口诀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求出商来。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2、解决例1(1)。
师: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的除法问题?
生:12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个盘子?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12÷3=4。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三四十二(板书)。
生:背的3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师:你们都是用口诀求的商。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用这个方法对口令怎么样?
师:6÷3=。
生:2二三得六。
同位相互对口令。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除法都是用一句口诀求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了不起啊,用一句口诀就可以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3、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8÷45÷56÷216÷412÷3。
4÷118÷34÷224÷620÷5。
8÷215÷310÷2。
4、师:一句口诀可以求出除法算式的商,还能计算什么样的算式?
生:乘法算式。
师:四五二十,说出其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生:20÷4=520÷5=44×5=205×4=20。
师:选择一句你喜欢的口诀写出它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同位交流,展示六六三十六。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的口诀只能解决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
师:还有这样的口诀吗?
生: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等。
观察: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还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求商,咱们试试怎么样,看谁反映快?
师:5×4=20除法是?
生:20÷4=520÷5=4。
同位互出、生生互出、师生互出。
总结:我们不仅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还可以用乘除的关系来求商。
三、巩固练习。
1、闪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编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及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口决的编制过程,掌握口决的特征,并熟记口决。
2、要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决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课件、每小组有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进行拼组图形,再与同桌交流。
2、老师让同学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交流,老师用实物投影展出七个拼好的图案。
3、观察上图,小组完成下表的内容。
图案个数1234567。
块数7。
二、展开。
1、试编。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决。(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决等。)。
2、汇报。
展示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
辨析: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3、交流。
师:小朋友们看(屏幕显示7的乘法口诀)你们编的口诀跟老师一样吗?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7句口诀读一读学生观察、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在这几句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学生回答)。
(评析:一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让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索新知的过程)。
师: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算式怎样?
师:现在请你挑一句口诀说说它的意思,并说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记口诀。
师:看来乘法口诀十分地重要,赶紧花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记一记。(学生开始记忆口诀)。
师:都记熟了吗?我们来试试看,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背。
师:单独抽一个小朋友谁会背,敢不敢来试一试。你来吧!(老师抽学生背口诀)。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难记呢?
5、对口令。(师生对、同位对)。
三、应用。
1、73页第1题。
2、73页第2题。看图列式并说口诀。
3、做游戏(73页第3题)。
四、欣赏。
七言诗起源于汉代。出于一首七言诗,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算字数。
五、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老师参与交流。如:
(1)、4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2)、住宅楼共有7层,每层6户,一共有多少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对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学习7的乘法口诀。新课的引入安排用七巧板拼图形,然后每次加7算出七巧板的块数,利用乘法的定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编写7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铺垫,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好条件。
板书设计:
1w7=77w1=7一七得七。
2w7=147w2=14二七十四。
3w7=217w3=21三七二十一。
4w7=287w4=28四七二十八。
5w7=357w5=35五七三十五。
6w7=427w6=42六七四十二。
7w7=497w7=49七七四十九。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2.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3、教学设想:
由于5的乘法口诀容易记,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节课。
4、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2)、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把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有机联系,有意义的掌握乘法口诀。
3)、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5、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5的乘法口诀,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引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了小兔子过生日,动物们给小兔子送礼物的情境。学生根据送的礼物写出乘法算式。
5×15×25×35×45×5。
1×52×53×54×5。
“你们从中任选一道算式,老师能立即说出得数,猜一猜: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22×5和5×33×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44×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5×5的乘法口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4人一组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学生自己编。第五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有“小兔找家”、“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快速抢答”(降落伞)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争当小组长、看图说算式。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将知识形成一张网络,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游戏:你来我往。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所有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把45句乘法口诀做成两套卡片,一套只写算式(如3×3),一套只写答案(如9).。
游戏过程。
1.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2.游戏时两人各拿一套卡片,甲先出算式,乙出答案,乙再出答案甲出算式,轮流下去.。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小黑板、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8+8+8+8+8+8+8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1×5=5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汇报:3个55×3=15,3×5=15三五十五。
4个55×4=20,4×5=20四五二十。
5个55×5=25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二五()。
三五()四五()。
五五()。
2、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5×2=()。
口诀()口诀()。
5×3=()5×4=()。
口诀()口诀()。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的择优能力。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在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如何选择恰当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背诵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口诀,并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时列除法算式,本课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是在计算除法时如何快速检索出相对应的乘法口诀及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15()×4=162×()=85×()=20。
()×5=103×()=12()×6=12。
二、新授。
1、师:同学们表现真好,猴妈妈在给小猴们分桃子时遇到一个困难,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出示情境图:12个桃子4个盘子(灵活处理教材,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除法的算法)。
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12÷4=3。
师:3是怎么得的?
生:3×4=12或三四十二(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到三四十二的?
生:我想4和几相乘得12呢,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背的是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得十二。
小结:我们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求出的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分小棒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跟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展示小棒: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所以每个小猴分3个桃子。
师:你是用最直观的方法来求商的。
学生汇报交流。
总结:直接用一句乘法口诀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求出商来。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2、解决例1(1)。
师: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的除法问题?
生:12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个盘子?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12÷3=4。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三四十二(板书)。
生:背的3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师:你们都是用口诀求的商。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用这个方法对口令怎么样?
师:6÷3=。
生:2二三得六。
同位相互对口令。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除法都是用一句口诀求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了不起啊,用一句口诀就可以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3、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8÷45÷56÷216÷412÷3。
4÷118÷34÷224÷620÷5。
8÷215÷310÷2。
4、师:一句口诀可以求出除法算式的商,还能计算什么样的算式?
生:乘法算式。
师:四五二十,说出其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生:20÷4=520÷5=44×5=205×4=20。
师:选择一句你喜欢的口诀写出它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同位交流,展示六六三十六。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的口诀只能解决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
师:还有这样的口诀吗?
生: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等。
观察: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还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求商,咱们试试怎么样,看谁反映快?
师:5×4=20除法是?
生:20÷4=520÷5=4。
同位互出、生生互出、师生互出。
总结:我们不仅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还可以用乘除的关系来求商。
三、巩固练习。
1、闪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编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3页的例题和练习。
课标要求:能熟练地进行口算表内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口诀的意义。
2.利用师生、生生对口诀等形式多样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感受函数思想。
4.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课件出示杂技表演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看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1辆小车上有5个人,2辆、3辆、4辆、5小车各有几个人的问题。
2.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
问:一辆车上有多少人,也就是有几个5?怎样列式?
板书:1个51×5=5。
两辆车上有多少人,也就是有几个5?怎样列式?
板书:2个52×5=10。
(2)学生独立解决后三个问题。
(出示图)三辆车、四辆车、五辆车上各有多少人,请学生填在作业纸上。(学生填写,实物展台上订正,同位互查)。
问:3×5=1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利用加法来算的乘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加法来算乘法的。
老师把同学们写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3个53×5=15。
4个54×5=20。
5个55×5=25。
(3)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解决杂技表演中的问题,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又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得数。如果不看图,也不用加法,怎样直接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呢?(引出乘法口诀)。
1.编制“一五得五、二五一十”的口诀。
师: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你们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师:(指1个51×5=5)怎么编口诀?(一五得五)。
板书:一五得五。
问: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呢?它就表示1个5是5。
指名说一说。
师:(指2个52×5=10)怎么编口诀?(二五一十)。
板书:二五一十。
问: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编制其余口诀。
(1)学生自主编口诀。
师:(指着)后面的这些,你能编出它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自己写在作业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反馈订正。
问:你是怎么编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口诀: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选择其中的两句口诀让学生说一说意义。同位互查,订正。
(3)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到了这几句口诀,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有节奏地齐读口诀)。
三、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寻找规律。
师:仔细看看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观察这五句乘法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师:我们在背诵口诀的时候,一下忘了三五是几了,该怎么办呀?
引导学生答出:在背5的乘法口诀时,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可以用前一句加五,或者用后一句减五来记忆它。
(3)记忆口诀。
师:同学们不仅发现了乘法口诀的小秘密,同时也掌握了记忆乘法口诀的小窍门,现在给你一些时间,看谁先记住。
(1)找两名学生背诵。
(2)齐背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同位互对口令。
师: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出示3×5=)。
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有的会说用加法,有的会说用乘法口诀)。
师:比较他俩的方法,你觉得谁的方法算的更快呢?
教师小结:(出示乘法口诀)看来,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可以让我们算的又对又快。
出示5×3=你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诀?
师:观察屏幕,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算式用了同一句口诀,也就是同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先口答算式的得数,再说用了哪句口诀。
5×1=3×5=5×2=1×5=。
5×3=5×4=2×5=4×5=5×5=。
2.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屏幕出示:
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做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2)出示古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一共有多少个汉字?
师:全诗没有数字,你能解决吗?
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语文课里的内容里都含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1.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5的乘法口诀。
2.知识链接。
(课件出示小知识:“你知道吗?――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也叫“九九歌”,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乘法口诀的国家。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这一发明比欧洲一些国家早1000多年呢!)。
3.课外延伸。
有关乘法口诀的有趣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课下和同伴们交流。
1个51×5=5一五得五。
2个52×5=10二五一十。
3个53×5=15三五十五。
4个54×5=20四五二十。
5个55×5=25五五二十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
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1)、完成课本第86页第5题,交流改正。
(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
(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完成第8、9题,
(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工有几个3。
(2)、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并改正。
(3)、第9题,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设计意图]:强化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巩固其他表内乘法口诀,体会口诀的作用。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第6、10题。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课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口诀:75口诀:37口诀:
76口诀:63口诀:77口诀:
b、指名回答下列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四六二十四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1)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9的数目特性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
2、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记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交流。
提问:你们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呢?
生1: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2: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师:对呀!孙悟空运用自己七十二般变化,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刚才在动画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两个数字: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告诉你个秘密,这两个数字和我们今天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呢。(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2、准备铺垫。
18再加9是多少呢?
这样每次加9,你愿意帮老师算下去吗?(填在书上,完成后汇报交流)。
想一想:9里面有几个9?18里面呢?27里面呢?
你能按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这样读一读吗?
这一竖排数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探究新知。
媒体出示:(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媒体再出示:(出示一排五角星图)一排有几颗五角星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教师板书:1个9,比10少1,就是9。)。
(板书:2个9,比20少2,就是18。)。
师:刚才我们一排五角星就是一个9和10比,比10少1,是9;
二排五角星就是2个9和20比,比20少2,是18。
(逐步出示五角星图)。
三排五角星和几十比呢?少几?是多少?
四排、五排呢„„你也能这样比一比、填一填吗?
生:填写课本,汇报交流。(学生填对了,用点头来表示)。
4、编记口诀。
师:一个9是多少?你能编出乘法口诀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九得九。
提问:一九表示什么意思?得九表示什么意思?
师:2个9相加是18,乘法口诀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九十八。
提问:二九表示什么意思?十八表示什么意思?
生:(编写口诀并把口诀填在书本第83页上,填写后汇报交流。)。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同桌先说说,再交流。
师:你能根据这些规律背出9的乘法口诀吗?我们闭起眼睛来试着背一背,背不出来的可以睁开眼睛偷偷看一看。(学生背口诀)。
师:刚才你在背9的乘法口诀的时候,觉得哪句口诀最好记?
师:哪句最难记呢?我们想什么办法把它记住呢?现在你能根据这些好方法把9的乘法口诀记住了吗?(学生记口诀)。
师:现在老师来看看你9的乘法口诀是不是记得很熟练?(师生对口令,用桌对口令,男女生比赛对口令)。
师:记忆9的乘法口诀,还有一个好办法,这个好办法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指导学生手指记忆法。
5、练习应用。
(1)、你知道一句9的乘法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媒体出示例题,完成试一试,想想做做2,生填写课本。)。
(2)、算一算。
(3)、小朋友你去过超市买东西吗?今天老师带你去一个特殊的超市好吗?“9元超市”(媒体出示),9元超市是什么意思呢?你想买什么?买几件一共要付多少钱?(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我买几件什么,一共多少元。)。
6、总结拓展。
师:有关9的知识很多,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和9有关的知识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9是个特殊的数字吗?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三
今天我们就用七巧板的拼图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2、出示拼好的图形和表格。
3.先出示一条小鱼拼图,引导学生学习。
师:一条小鱼的图案是由7块板子组成的,是几个7?
生:1个7。
师:求1个7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
生:7x1=77x1=7。
师:你的声音即清楚又响亮,掌声表示鼓励。
再出示2个图案有几个7呢?
生:2个7。
师:求2个7是多少,谁能列出乘法算式呢?
生:2x7=147x2=14。
2.学生拿出作业单自主完成编口诀。
要求:你能像刚才编一七得七和二七十四这两句口诀这样看图填出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3.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怎么遍的口诀。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5.观察口诀说特点。
师:观察这7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看得数从上往下每次多7……。
生:口诀中第一个数是按一二三…….排列,第二个数都是7。
生:一个口诀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师:很好,试试“六七四十二”可以写成哪两道算式?
6、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师:这些口诀我们要记熟,同桌拍手背一背;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师:你觉得那句口诀最难记?谁有好办法帮助他?
三、老师发现你们记7的口诀特别快,有没有信心用口诀计算?进入数学七巧板智慧岛。
完成三道闯关题。第一关口算第二关动手操作第三关解决问题。
四.谈收获。
1×7=7一七得七7×1=7。
2×7=14二七十四7×2=14。
3×7=21三七二十一7×3=21。
4×7=28四七二十八7×4=28。
5×7=35五七三十五7×5=35。
6×7=42六七四十二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才进行教学的,已经有了基础。
我通过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摆1个图形用7个板块,摆2个、3个……7个用多少个呢?利用加法解决并把得数填在表格里,为编制乘法口诀作铺垫;接着,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分别是1个7、2个7……7个7相加的和,也是1×7、2×7……7×7;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会背口诀,提高口算能力;按理说学生有了1~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习这个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能很快学会,而有个别学生一节课都没学会7的乘法口诀。通过观察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而有些学生还没有接触过7的乘法口诀,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因为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相比,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尤其从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这几句难记。应该多让学生记一记,背一背。不过,在设计练习的时候,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设计了闯关题,使气氛活跃起来了。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应用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5张小手图片、每人5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谜语,大家想猜一猜吗?(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试着猜,猜出来后教师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
引导学生举起自己的小手口答,教师注意引导孩子合作。
1、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1×5=55×1=5。
(2)你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把这个得数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后,教师说明:1个5还是5,我们就说“一五得五”
2×5=105×2=10。
(2)你能再用一句话把这两个算式的得数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一说后,教师明确:2个5相加的和是10,我们就说“二五一十”
4、出示三只小手、四只小手和五只小手图片,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三句话来。(写在自己的小卡片上)。
(1)写完后组织汇报交流。
(2)然后再读一读,对照着看看自己写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及时纠正过来。
5、读一读这5句话,观察它们都与哪个数字有关,板书课题。
三、在活动和游戏中记忆口诀。
1、拍手记口诀(师生对口令、生生拍手记口诀)。
2男女生对口令。
3、游戏,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活,谁的小脑筋转的最快。(拿小棒说口诀)。
4、考考看谁的口诀记得最牢,谁的书写最工整、最正确。(做书52页第3题)。
5、比一比,看谁能运用口诀正确的计算。
1×5=4×5=。
四、引导学生找出口诀之间的联系。
学生可能会说出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
2、提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引导发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3、教师明确:每一句乘法口诀都比上一句多5,比下一句少5。
1、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一看是什么?(做51页做一做)。
引导说出两行有几个字?三行有几个字?……。
4同学们知道小兔最爱吃什么?说一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教师说明:今天小白兔们又相约去拔萝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只小兔拔几个萝卜。(出示课件)。
3只小兔拔()萝卜。
()只小兔拔20个萝卜。
()只小兔拔()个萝卜。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五
2、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导入。
填空。
()九二十七八()七十二。
四()三十六五()四十五。
()九六十三六()五十四。
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21÷740÷5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列式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
(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想法。
27÷9=3。
27÷3=9。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48÷8=6(本)。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六
学习目标: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学法: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课前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8分)。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看。
二、揭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学会用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三、自学指导(10分)。
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的第三个画面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出示问题:“有27个小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呢?
问:怎样列式?
27÷9=。
怎样计算?
(3)分组讨论27÷9=的计算方法。
四、质疑探究(5分)。
1、出示问题:“要是每行摆3个呢?”
列式:27÷3=,让学生独立说出商,并说一说想商的思路,用的是哪一个口诀。
2、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由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同一句口诀可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五、当堂训练(16分)。
(a)强化训练。
完成教材第39页下方的“做一做”。
(1)指名学生答出结果并说出由此引出的两道除法算式:
7×9=638×9=729×6=54。
63÷7=972÷9=854÷6=9。
63÷9=772÷8=954÷9=6。
师:它们各是用的哪句口诀?
(2)过河游戏。
开火车完成练习。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5、6、7题。
有27个小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呢?
27÷9=3(行)。
想:(三)九二十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棒、小黑板、主题图
一、复习铺垫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汇报:3个5 5×3=15 , 3×5=15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四五二十
5个5 5×5=25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口诀( )
5×3=( ) 5×4=( )
口诀(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教学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乘法口诀教学这一部分改为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再讲授2—4的乘法口诀。其实,有的孩子已经会背一些甚至是所有的乘法口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他们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的含义和结构,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口诀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小手导入,在黑板上把小手画出来。
问: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乘法口诀教学的基本模型就是: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巩固口诀—应用口诀。本课作为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重心要放在编制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以及口诀的结构上。在学生编出了5的第一句乘法口诀后,我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一个五就是五,那么二五一十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说出二五一十就是二个五相加就得十,把乘法的意义也联系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也可以得出:口诀的前面2个字表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后面就表示积。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双基,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检测分析:
1、除xx外,其他学生口诀记忆都很好,只是在写得时候容易写成数学上的数字。
2、几个同学乘法算式和口诀易混淆。
3、填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一题中5*5 ( )5 +5出错稍多。原因是计算是把乘法当作加法计算。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八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例题和练习。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忆口诀。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归纳出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
课前铺垫:
同位两人玩拍手游戏。
引导: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小巧手,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写会画,还能帮我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一、学习新课。
1、总结算式。
师(伸出一只手),问:“我们的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头呀?”
生:有5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是几个5?
生:1个5。
师:1个5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该怎么计算呢?
生:1乘5等于5。5乘1等于5。
课件出示:1×5=55×1=5。
师:真棒,那我再伸出一只手。现在有几个5呢?
生:2个5。
师:怎么计算呢?
生:2乘5等于10。5乘2等于10。
课手出示2×5=105×2=10。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学生上讲台配合)。
师:那么现在是几个5了?
生:3个5。
师:怎么计算?
生:3乘5等于15。5乘3等于15。
课件出示3×5=155×3=15。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有多少个手指头呢?
生:15加5等于20。
师:现在是几个5了?
生:4个5。
师:怎么计算?
生:4乘5等于20。5乘4等于20。
课件出示4×5=205×4=20。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再找一名学生上台配合)多少个手指?
生:20加5等25。
师:现在是几个5了?
生:5个5。
师:怎么计算?
生:5乘5等于25。
课件出示5×5=25。
师:为什么这次只列了一个算式?
生:因为5乘5,交换位置还是5乘5,所以只写一个。
师:你说得真好。那么你读的也一样好吗?请你读一读这些算式。
学生读算式。
2、总结口诀。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外国小学生来中国。他们看见中国的学生们正在做乘法题,于是就想和中国小朋友比一比谁做题做得快。可是外国小学生才做了一半中国小朋友就做完了。他不服气,于是又找了一个中国小朋友比赛,谁知道还是只做了一半中国小朋友就又做完了。他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你们做得这么快呢?”中国小朋友说:“因为我们有一样法宝。”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他的法宝吗?
生:想。
师:这样法宝呀,其实就是————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师:(指1×5=55×1=5)就像这两个算式,因数是————。
生:1和5。
请你读一读这句口诀。
学生读口诀。
生:2,因为2小于5,小的放在前面。
师:(板书二五)得数是10,我们就写上一十。(教师板书一十)。
学生读口诀。
师:这句口诀对应着哪两个算式呢?
生:2×5=10,5×2=10。
师:后面的这几个算式,你自己来总结出它们的乘法口诀好吗?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男女生交替读一读口诀。
三、熟练、记忆口诀。
师:仔细观察这五道乘法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句口诀的得数都比前面一句多了5,
师:说了那么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自己读读背背,看看能不能背出这些口诀。
学生背口诀。
师说明:在背5的乘法口诀时,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可以用前一句加五,或者用后一句减五来记忆它。
师:你还记得刚才我们总结的`过程吗?请你按照刚才的顺序再总结一遍,写在你的书上。
学生独立填课本,教师巡视。
二、跟踪练习:
(1)齐背口诀。
(2)以开火车的形式背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摘苹果。
(5)看口诀说算式。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1页“做一做”(学生试做,集体订正)。
2、生活中的题目。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3、拓展题出示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问:“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问:“全诗没有数字,你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总得说来,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归纳口诀的过程,也注意了与生活的联系度,但静心分析,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课堂机智问题以及课堂语言的精炼性问题。接下来,就自己这节课的不足做一个反思。
首先,在让学生编出了乘法口诀的时候,忘了让学生说说这些乘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这对今后要学习的乘法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所以在记忆口诀的时候,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记,而我高估了学生,觉得有些学生可能早已会了,所以在记口诀时略显仓促。
最后,有关一些小细节,语言要精炼,要准确的表达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出现了学生说错了口诀时,教师不应接着叫别的学生,应该给出错的学生一点反思的时间,引导他们根据口诀的规律想出正确的口诀。
以上就是我对于自己这节课的不足所做的反思,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九
1.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我们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理解其意义。
教具: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
3×24×53×65×2。
2、(出示课件)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再列式。
二、激趣导入。
1.画手激趣。
谈话:(老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一张卡纸上。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数手指。
提问:请小朋友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
谈话: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
手的只数12345。
手指的个数。
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
反馈: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
提问: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用乘法算)。
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三、自主探索。
1、尝试编口诀。
提问:(指图中的一只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个51×5=5。
再问:你能根据1×5=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
要求: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独立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在下面的练习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商量。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谈话: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到黑板上编出口诀,并说一说编的过程。其他的小朋友可以进行评价。
3记忆口诀。
谈话: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口诀。
反馈: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你是怎样记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由其中一句口诀推出与它相邻的两句口诀;5乘几结果的个位上不是5就是0;用手指帮助记忆,一个五、两个五……)。
4.游戏练习。
对口令。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学生齐背口诀。
四、巩固深化。
1.补充口诀。(出示课件)。
2.完成复习中的两道习题答案。并说明运用了哪句口诀?
3.游戏: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口答乘法算式的结果。
4.比较大小。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后,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说一说如果忘了某一句口诀,可以怎样想。
6.送信。
出示四个信箱,上面分别写着10、15、20、25等数,学生按照信件上的信息(如:“二五一十”“5乘4=”“2×5=”“5+5=”等),将信件投入对应的信箱。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4.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大家就都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了。(板书:9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例题。
1.铺垫练习。
听说要举行龙舟比赛,小袋鼠与妈妈也赶来观看比赛,(课件出示)袋鼠妈妈一跳是10格,小袋鼠一跳是9格。
板书:几个9比几十少几。
2、列算式龙舟比赛开始了,这条船有9人,这是几个九?求1个9是多少怎么列式?1x9=9,9x1=9又来了一条船,这是几个9?该怎么列式呢?对了就这样往下接着列,并把84页的算式补充完整。9的乘法口诀虽然没有学过,但可以用加法算出得数,我们也可以借助上面小袋鼠跳出的数据来算。
3、编口诀。
根据刚才的计算你会编9的乘法口诀吗?试着编编,借助84的提示把口诀编完吧!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找规律。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9的乘法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5、背诵口诀。
找到了这些规律能帮助我们快速记住口诀,不信你就试着记一记。
9的乘法口诀其实很好记,每个人手上都有,我请一个小朋友到这来演示一下。(实物投影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师生、生生。
2、85页2题、86页5题。
3、9元店。
四、总结升华。
时间过去的真快,铃声又要响起,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同学们开动脑筋,相互合作,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而且还找到了很多好的记忆方法,我想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