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教案大全(15篇)
编写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有创新思维和变通能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2、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出坛坛罐罐。
3、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4、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以线绘画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和节奏、韵律美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课件出示具有美丽线条的自然景_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并总结出这些景物因为线条才变得这样美丽。
二、寻找线条:
(探究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究学习,以四人为一小组,用不同的彩色笔把自己找到的线条记下来。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观察景物,小组共同完成收集任务。
2、小组间交流、观摩学习。
要求:
1、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景物来描画线条。
2、说说自己用线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表现)。
3、评出线条画得的小组,并根据学生之间的评析,教师总结出:线条。
的美来源于线的长短、疏密、粗细的变化和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是音乐)。
1、作业要求:把自然现象和生活感受中美丽的线条画一画。
2、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有规律、有意识地表现线条。
3、学生自评、互评。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二
1、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看、听、说故事的兴趣。
2、知道绿色是青蛙赖以生存的保护色。
3、通过游戏了解青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1.图片-绿青蛙、蝴蝶、大灰狼。
2.红、黄标志,小红旗若干。
1.出示绿青蛙、蝴蝶、大灰狼,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看看它们分别是谁?
教师:小青蛙觉得自己的衣服一点也不美,想换衣服,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青蛙的新衣服”就明白了!
1.小青蛙看见蝴蝶穿着漂亮的.衣服想干什么?
2.小青蛙给自己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3.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
4.大灰狼想干什么?小青蛙它有什么反应?
5.那现在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穿绿衣服了吗?
6.小结:小青蛙穿着绿衣服,这样身体的颜色和草丛中青草的颜色一样,那么隐藏在草丛里捉害虫便会更容易些,还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让敌人找不到它!
1.小青蛙有什么特征?平时喜欢生活在哪里?它还有什么本领你们知道吗?(幼儿答)。
2.教师:我们就来个知识竞赛,比一比你们谁对青蛙最了解,知道更多关于青蛙的知识,
我来出关于青蛙的问题,我们分红、黄两队进行比赛。
3.交代游戏规则。
答对一题加一面红旗,答错不加。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三
1.尝试用中国画绘画工具作画,了解中国传统笔墨的技法并能运用到实践当中。
2.通过赏析与实践,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
很好的控制用笔和用墨,熟练的完成绘画。三、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挂图、ppt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鹰”的整幅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介绍鹰的外形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体表都披有羽毛,鹰的嘴呈钩状,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
教师继续展示画家笔下的鸟,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与自然中的鹰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笔墨情趣,生动等。(三)具体分析教师展示画家作品局部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画家是怎样运用笔墨来表现的?学生讨论回答:墨色有深有浅,用笔有实有虚。
教师讲解猫头鹰的画法:
1.先用浓墨点睛勾喙,然后用淡墨画出头和颈部;2.用淡墨画出腹部,然后用浓墨破头部和腹部的淡墨;3.再用浓墨勾出爪部并画出枝干;4.用破墨色法画出叶子,并给其他部分上色,题款完成。(五)实践练习,作业展评1.学习练习画一只猫头鹰。
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形的分解方法,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象可以用不同形状概括,初步掌握观察和概括的基本方法。能用形的组合方法,学习运用剪、撕、卷的方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形状表现自己喜欢的物象。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意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初步树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可以概括生活中的物象,学习用形的组合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形状完成一幅粘贴画。
教学难点:
剪、撕、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七巧板——变变变》。
师问:你看到什么形状?这些形状分别组成了什么?
二、游戏: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形。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美术课本,分析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外观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师:请你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都由什么形状组合而成的?
2、组织交流、研究。
游戏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物体图片,如书包、服装、电视机、台灯、手推车、房子……。
3、拼摆游戏:指导学生分组利用教具摆出一个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形象。
教具:每小组一个学具盒,装有彩纸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形状。
4、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并回答问题:
(1)、小朋友的作品利用了哪些基本形?表现的是什么?
(2)、你喜欢哪一幅?并说出理由。
四、教师演示:
任选一幅小组拼摆的作品继续进行演示:
1、摆形状。
2、粘贴。
3、加细节。
使用剪、撕、卷等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
1、用剪、撕、卷的不同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基本形。
2、将不同的基本形进行有趣的组合,粘贴出自己喜欢的物象。
六、艺术实践:
1、所表现的物象要突出特点。
2、综合概括形状的组合有变化。
3、粘贴的方法。
4、鼓励有创意地大胆表现。
七、评价:
1、你学会了在生活中找出不同的形状吗?
2、你的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基本形?分别都表现了什么?
八、拓展:
观看课件,动画介绍七巧板游戏。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五
1、知识与技能:认识线条的动与静,能够掌握运用线条的动与静来表现绘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体会线条的动与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自感受线条的动与静,体会线条蕴藏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线条的动与静,并创造新颖的绘画。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线条的动与静,设计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曾经都学过哪几种线条呢?对,有直线、曲线、弧线等,那么这些不同的线条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来摆动自己的身体。
总结:原来随着音乐的动与静,我们自己用身体也能画出一组和音乐合拍的线条。所以啊,线条也是有动有静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线条的动与静,感受不同的线条情绪。
2、新授:
(1)、欣赏图片,学生观察哪些图片是动,哪些图片是静。通过观察学生总结出直线往往代表静,曲线往往代表动。
(2)、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线条组合而成的动与静,比如:黑板、桌子等。(示范画图)。
(3)、欣赏大师作品《传乐天》,学生听这段音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情绪,点明线条是可以表现自己的心情。(示范画图:平静的湖面和波澜壮阔的湖面)。
3、巩固提高:
(1)、布置任务:学生用线条表现事物和自己此刻的心情。
(2)、学生间相互展评,老师来点评,点出学生图片的优缺点,缺点如何进行改进。
4、小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作业:把作品拿给爸爸妈妈欣赏。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1、能运用抽象形、具象形设计“画片”的外形。
2、能用点线色设计自己的名字或自画像,感受“冷、暖色。
二、教育方面。
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设计制作的愉悦。
三、发展方面。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抽象形”、“具象形”画片的外形设计。
教学重点:
“画片”的外形设计与装饰,平涂的技巧。
教学难点:
感受冷暖色的搭配。
教学准备:
范例作品,欣赏图片。
作业要求:
能选择材料设计一张我的名字“画片”。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色彩平涂接力游戏——形与色的设计及色彩平涂技能训练,在游戏中关注“形”的想象。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板书课题。
二、发挥主体。
1、观察与思考:课本“画片”有什么作用?(让别人认识自己,培养设计意识)。
2、分小组讨论回答:我的“画片”画些什么介绍自己呢?(引导画片的内容设计)。
3、
三、发展主体。
拿着“画片”玩“找朋友”游戏,与好朋友交换画片进行自评,学会交往。
课堂总结:
我能运用什么形状进行设计,学会运用什么色彩进行搭配……。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七
1.体验给老师画像的乐趣,能通过给老师布置画展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爱。
2.能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老师,初步表现老师的面部以及发型的.突出特点。
3.能与同伴合作给老师布置简单的画展。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画笔、蜡笔,心形、星星形等各种形状彩色卡纸,固体胶、剪刀等。
2.本班老师生活照片和老师带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1.请小朋友夸夸自己的老师,引出活动内容。
2.欣赏老师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老师在做什么?哪里长得最漂亮?了解老师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主要基本特征。
3.通过“我给老师办画展”,鼓励幼儿大胆为老师作画。
(1)请幼儿说说你想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师,引出为老师办画展的创意。
(2)想一想:你准备给哪位老师画像?说说她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大胆为自己喜欢的老师画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画出老师的主要特征,构图适宜,注意五官的比例,启发幼儿创造性打扮老师。
5.指导幼儿共同布置“我亲爱的老师”展示板,如剪贴心形卡、星星卡或自己创意的装饰物装扮展板,请幼儿介绍所画的老师,相互欣赏画像,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
6.请幼儿向老师说一句有爱意的话,教师对幼儿表达谢意,师幼相互表达爱的情感。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模仿他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3、培养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创造性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将准备好的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实物带入课堂,然后开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课堂用语:老师现在要拿一些很棒的东西给大家看:“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哦,知道吗?世界上有些非常的建筑还是模仿他们的样子设计出来的呢!
2、拿一种实物出来提问,了解模仿它的原因(从实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和色彩去分析)。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要模仿它的样子设计吗?
学生: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表面长着很多刺,外形既特别又有趣。
问:那么有趣设计,你们觉得奇妙吗?
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建筑”,好吗?
幻灯出示课题。
(板书:奇妙的建筑)。
二、探讨与想像。
1、刚才我们了解到有些建筑是模仿一些生物、植物或者是动物的样子来设计的,那在我们学习设计建筑前先来观看一些图片,进一步了解建筑。
2、幻灯演示图片:
(3)同桌讨论。
小结:从刚才看到的建筑、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是什么呢?
回答:他们的外观、结构都很独特,很奇妙。
提问:谁来说说你准备设计一组怎么样的奇妙建筑?
三、引导设计。
我们如何来设计一组奇妙的建筑呢?
想一想:
模仿什么东西把奇妙的建筑设计出来呢?
步骤:
1、构思(模仿什么东西来设计?)。
2、起稿(画出建筑的形状)。
3、上颜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4、调整画面。
四、同桌讨论后作画。
五、评一评,比一比。
1、作品展示:画好的作品拿上展板展示。
2、自我评价:作者发言,你设计了什么样的建筑物?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3、他人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可以从建筑的奇妙、结构、特点和色彩去评价)。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九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
1.能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之处。
3.会用它们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感受色彩对比。
一、游戏。
摸五官,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自己,并进行讲解示范。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自己。
2.讲解示范。
(2)出示自己的照片,并进行绘画。
师:老师先来画一画自己,我们先在这张纸上画一个的圆,记住,是的圆,要撑满整张纸,不能画的太小。小脸蛋的形状画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画眼睛。画两只圆圆的眼睛,眼睛中间还有一个小圆,黑黑的,叫眼黑。眼睛要画的分开点,不能画在一起哦。在两只眼睛下面是鼻子,长长的鼻子,最后是我们弯弯的`嘴巴,要弯弯的,不然就不好看了。我们还可以画上头发,老师有一个辫子,我们来画出来。最后不要忘记我们的两只小耳朵哦!
三、指导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画小脸蛋的时候要把整张纸撑满,两只眼睛要分开点。
2.巡视指导,助、纠正个别幼儿。
四、组织幼儿欣赏作品。
现在我们来猜猜看,这是谁的头像呢?为什么?
在老师进行范画自己的头像时,小朋友们能观察出我头发上的发夹,也要求我画出来。讲解示范过程中,虽然已经再三强调要把头像的圆要画的的,撑满整张纸,但在小朋友的实际绘画中,还是有几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小小的圆,最后眼睛、鼻子都没地方画了。小朋友的作品中,鼻子是最难画的,思了下应该是我范画时考虑不周全,以一种的角度引导幼儿绘画,所以鼻子的画法对她们来说有点难,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的。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一
2、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1、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2、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
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一、感知与体验。
师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种的特征,可以从相貌、服装等处进行分析。
答案: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游戏:你知道吗?
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我了解的种族。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创造与表现。
学生以“各种族朋友”为题,画人物肖像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概括特征、夸张特征(注重细节)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老师提示:
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三、反思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就更好了。”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二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形的分解方法,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象可以用不同形状概括,初步掌握观察和概括的基本方法。能用形的组合方法,学习运用剪、撕、卷的方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形状表现自己喜欢的物象。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意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初步树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了解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可以概括生活中的物象,学习用形的组合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形状完成一幅粘贴画。
剪、撕、卷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播放视频:《七巧板——变变变》。
师问:你看到什么形状?这些形状分别组成了什么?
二、游戏: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形。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美术课本,分析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外观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师:请你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都由什么形状组合而成的?
2、组织交流、研究。
游戏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物体图片,如书包、服装、电视机、台灯、手推车、房子……。
3、拼摆游戏:指导学生分组利用教具摆出一个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形象。
教具:每小组一个学具盒,装有彩纸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形状。
4、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并回答问题:
(1)、小朋友的作品利用了哪些基本形?表现的是什么?
(2)、你喜欢哪一幅?并说出理由。
四、教师演示:
任选一幅小组拼摆的作品继续进行演示:
1、摆形状。
2、粘贴。
3、加细节。
使用剪、撕、卷等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
1、用剪、撕、卷的不同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基本形。
2、将不同的基本形进行有趣的组合,粘贴出自己喜欢的物象。
六、艺术实践:
1、所表现的物象要突出特点。
2、综合概括形状的组合有变化。
3、粘贴的方法。
4、鼓励有创意地大胆表现。
七、评价:
1、你学会了在生活中找出不同的形状吗?
2、你的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基本形?分别都表现了什么?
八、拓展:
观看课件,动画介绍七巧板游戏。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四
学生了解/掌握____________,并能运用____________创作一幅作品/设计制作一件作品/赏析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创作/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造型/设计(提高对美术作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重点】
学生了解/掌握____________,并能运用____________创作一幅作品/设计制作一件作品/赏析作品。
【难点】
(1)学生能够运用____________创作/制作一幅有创意/形式美感/实用/美观大方的作品。
(2)学生能够结合历史背景/从多角度赏析____________。
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播放____________图片/视频,提问学生:____________,教师引导:____________,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授
活动一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____________?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小结____________。
(2)教师ppt展示____________图片,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小结____________。
活动二小组讨论
教师ppt展示____________,请同学们分成____一小组讨论:____________?引导学生从______、______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____________。
活动三教师示范/直观教学法
(1)教师示范讲解____________绘画方法/设计制作方法,首先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再次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2)教师ppt播放____________作品,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幅/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从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欣赏,拓宽学生思路。
环节三:课堂小结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____________作品。
(2)选择合适的媒材设计制作一件____________作品。
(3)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料袋赏析____________作品。
要求:
(1)构图美观、具有一定的美感。
(2)运用合适的媒材,具有一定的创意。
(3)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环节四:展示评价
请同学们分成_____人一小组,从_______、_______等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评价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环节五:小结拓展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本课内容,课后借助互联网等查阅_______资料。
五、板书设计
标题
一、知识点一_______
二、知识点二_______
三、知识点三_______
小学美术教师教案篇十五
2.欣赏课,能区分油画,国画,雕塑,照片的特点,四幅画的描绘形象,价值观的取向。
3.低年级的漫画欣赏课
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5.玩玩水粉画
要求:让学生了解水粉工具及特点,认识三原色以及三间色,水粉线条的粗细,水粉的厚薄特点,画纸绘或板绘。
6.低年龄段了解线条纹样。
要求:为衣服画上条纹的纹样。粗细深浅。
7.《画中画》
8.我们身边的线条
要求: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线条;合理示范,不同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一些范画,罗冠中的春如风。
9.认识交通标志,低年级。
要求:制作头饰,步骤也要写。
10.小园艺师
11.阴刻与阳刻
12.给您提个醒,手工设计警示牌现场有道具
13.《记忆大比拼》
14.交通标识
要求:(1)认识并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2)设计并制作交通标志。
15.巨匠童心鉴赏齐白石画作
1.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2.希施金的造船林
3.《静物》,要求用静物改画的方法让学生画一副静物图。
4.达利油画:永恒的记忆
5.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6.了解纹样
7.狼牙山五壮士
8.水墨中国画
1.《卡通画》
要求:试讲十分钟示范方法过程
2.近代雕塑断臂维纳斯
答辩题目: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3.写实主义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