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调研报告大全(14篇)
报告需要考虑受众的背景和需求,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内容。另外,我们可以邀请同事或专家进行审阅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报告的质量。最后,祝愿大家在报告写作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增添新的里程碑。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一
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粮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部门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标管理的粮油保管、生产经营、机器设备、化学药品管理、防火防盗等安全责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强××部门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一、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好至2015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从2009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提高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
建议政府设立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归属于粮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了调动粮油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的资金发放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此外,为了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须加强各级、各类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联合经营的共赢机制。
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的联合经营可以盘活一些固定资产,提高粮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减少一些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量;原粮库与加工厂的联合,一方面能为加工厂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于储备粮的轮换;成品粮库与粮油市场联合经营既可以加快成品粮的轮换更新,也有利于粮油市场的粮源供应。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二
4月6日,市粮食局召开了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库存检查工作会议。市粮食局局长杨美玲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县、市粮食局局长、粮食库存检查业务负责人、渭中、省、市粮食储备企业负责人、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杨美玲传达了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年**今年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安排部署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库存检查。杨美玲强调,今年库存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与往年不同。各县市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准确把握内涵要求,明确检查重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她要求县、市粮食局及有关单位充分认识到粮食库存检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协调,确保粮食库存检查的顺利完成。纪检组长刘雅丽宣布了检查责任和工作纪律。要求认真落实基于领导责任制的检查责任制和问责制;认真检查工作纪律和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会议下发了《20**年渭南市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检查的范围、内容、时点、方式及工作要求等。会议还对第三批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进行了授牌。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三
xx库于20xx年七月完成改制工作,组建了新的库领导班子,优化聘用了职工队伍。现有职工52人,有效仓容33500吨,库存粮食近*万吨。近年来,该库在管理上突出一个“细”字,狠抓一个“严”字,追求一个“新”字,不因库小而自轻,不因量少而松劲。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在滁州市乃至全省各市、县、区储备库储备粮管理工作评比中连续几年名列前茅。
1、“两个考查”抓日常管理正规化。
在日常管理中,xx库狠抓“考勤”、“考绩”两个考查,使日常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在考勤中,为了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每天上下班都由一名库领导值班,负责监督打卡和挂牌上岗,执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未经批准外出的,坚决按早退和旷工进行处罚。在考绩中,每个星期由科室负责人对全科室同志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做出记录,每月各科室向库领导班子作一次汇报,库领导根据各科室对所属人员作出的评价,在职工大会上对好的同志提名表扬,对差的同志进行批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全员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xx库,我们看到,库容库貌整洁,员工统一着装,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全库气象为之一新。
2、“三个阶段”抓出入库管理规范化。
在收购阶段,为了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收到最好的粮食,xx库跑市场、找粮源、看行情,进行市场分析,建立市场价格预测体系,创新收购方式,做到“三结合”,即:全员分配任务与绩效奖励相结合;坐库收购与上门收购相结合;自主收购与委托收购相结合。制定出台《粮食收购纪律规定》,坚持“一条龙”收购程序,明确各岗位职责。在检验阶段,与化验室签订《粮食收购化验工作责任状》,安排专人扦样,并由科室负责人轮流值班监督扦样。在检验过程中进行二次编号,严格化验操作程序,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入库粮食化验结果的公正性、严肃性。在保管阶段,与保管员签订《粮食收保调责任书》,明确“收保调合一”责任,制定粮食入库奖惩措施。要求收购仓保管员对入库粮食逐包复检,发现问题有一包退一包。在此基础上,对收购入仓的粮食全部进行过筛除杂,确保收购的每笔粮食都符合储备粮的标准。
3、“四个方面”抓仓储管理精细化。
在粮情检查方面,一是建立了主任、分管主任、仓储科长、防保人员的四级查粮责任制;二是每周三定期召开保管员例会,分析粮情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出工作安排;三是每月不定期开展仓储管理综合性检查评比,对储粮安全和卫生进行查评,奖优罚劣。在科学保粮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储粮方法,确保粮食品质、降低保粮成本。这些新方法有:利用冬季低温的时机,开展分阶段机械通风,降低单位能耗;针对高大平仓冷心特性,实行压盖密闭粮面,用泡沫板隔热风道口,减缓外界环境对储粮的影响,实现仓内粮堆低温等等。通过采用这些新的方法,该库科学保粮率达到了100%。在提高技能方面,加强对保、化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到两次业务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每年还要派出若干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保化人员培训班,仅20xx年就分四次派出五名保化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培训班,并全部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xx库,我们看到,保管人员能够熟练报出所保管粮食的生产年份、入库时间、品种数量、质量参数等以及所在仓库的基本情况,做到粮情、库情“一口清”。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年来,xx库不断加大对仓储管理的投入,先后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移动液压式装仓机、输送机,单管通风机组及测温电缆线,增加了内环流熏蒸管道。投资40余万元,对现有的仓房进行维修、改造通风槽等,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确保了储粮的安全。
4、“五个落实”抓安全管理常态化。
保粮离不开安全、消防,安全、消防为保粮提供外在的保证。xx库把安全、消防工作当作长期的工作目标,长讲不倦,长抓不懈,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具体的工作上,做到了“五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了由库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全消防领导小组、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储粮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制度落实。建立了安保、消防、防火、用电、消防器材管理、化学危险品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三是硬件落实。配备了消防器材并开展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器材的完好与正常使用。四是培训落实。每年都要对安全、消防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三懂”、“三会”、“三能”。五是检查落实。主要有:自查、日查、周查、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等。通过五个落实,强化了安全、消防工作的管理,确保该库多年来安全无事故。
1、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证。xx库在省、市颁布的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和“考勤奖惩制度”等34项行政规章制度、职责,形成了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两大块管理措施,涵盖了所有岗位及日常工作环节。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标,管理有制度,检查有指标,奖惩有依据的管理模式。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经营的需要、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管理制度加以调整、更新、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以检查评比落实制度。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落实。xx库在管理中加强检查评比、奖惩兑现,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xx库坚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项工作开展评比,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为使检查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xx库还坚持把检查评比结果与奖惩相结合,把工作实绩和个人利益相挂钩,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推动工作的更好开展。
3、以机制创新提升管理。在努力搞好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同时,xx库还积极做好机制创新,建设和谐企业,促进全库的管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唤醒职工自觉性,调动全员积极性,员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积极向上,企业充满活力。二是针对保管、防化、消防、安保等重要岗位,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奖惩,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吸收普通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带动全库人员管理理念转变,促进了工作落实。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四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或准低温、气调、非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我国地域广阔,要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技术。
为适应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况,市政府从开始增加稻谷储备数量,目前库存规模达几十万吨。
北京属于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平均气温-7℃至-4℃,7月平均气温25℃-26℃。极端最低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3.5℃。优质粳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快、保鲜困难、不易度夏,随着北京地区优质粳稻谷储存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储存品质成为突出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谷在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技术,指导北京市稻谷科学储存,确保稻谷在储存年限内品质良好。
(一)稻谷准低温储粮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历时3年,取得成功。
为解决北京地区稻谷度夏难题,市粮食局在北京储备粮库中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稻谷准低温储藏的大规模生产试验。
从到,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总量5万吨的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了储备稻谷安全储存生产性试验。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的安全储粮优化方案,包括适合的储粮仓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适用的储粮技术。通过延长稻谷储存年限的生产性试验,探索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药剂熏蒸保管的绿色储粮之路,为首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结果分析。
1.北京地区稻谷储存的仓房条件。
通过试验可以认为,适合北京地区稻谷安全储存的最佳仓型是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仓。同时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阳面门窗,隔断环流熏蒸管道等仓房保温隔热措施,提高仓房的隔热性能。以此在冬季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仓粮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粮堆导热性不良,所以在整个度夏期间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仓房全部采用高大平房仓。
2.控制粮堆表层粮温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将高大平房仓仓温控制在26℃以下即具备了稻谷安全储藏的基础。北京北部地区承储单位充分利用储粮生态环境的优势,在不配备制冷设备的条件下,采取各种对策,合理控制仓温粮温,为稻谷安全度夏创造有利条件;平原地区承储单位采用机械制冷降低仓房上层粮温的方法则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全部采用机械制冷方式降低仓温。
3.实现稻谷储存年限延长到三年的目标。
以储粮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色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试验高大平房仓保温隔热改造,并采用多种科学保粮措施,做好粮情监视和稻谷品质跟踪,延缓稻谷存储期间品质变化,使稻谷安全度夏,指标全部在宜存范围内,品质保持良好。目前北京市80%的储备稻谷储存年限由规定的二年延长到三年,为北京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三)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1.制冷方式优化集成。根据四季气候特点和稻谷粮堆特性,北京平原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温作为冷源降低粮堆温度;夏季采用制冷空调机产生的冷量抵消仓房外部传入仓内粮堆上部空间的热量,从而控制粮堆表层粮温的上升。北京北部地区则利用昼夜温差采用风机排除空间积热,利用自然低温和多种降温方式的优化组合,低成本高效益实现稻谷常年准低温储藏。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常年保持准低温状态,在整个存储期间,不使用化学药剂熏蒸,不在粮堆施药,稻谷储存品质良好。
2.稻谷仓房设施优化集成。北京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选用高大平房仓作为准低温长期储存的仓型。通过在仓房房顶喷涂反光隔热涂料,将仓房门窗与通风道口全部用聚乙烯泡沫板进行密闭,隔断封堵环流内、外熏蒸管道的连接等多种方式进行仓房隔热改造,提高仓房的保温隔热性能,保持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巨大容积的冷心。通过这些对仓房设施的优化集成,为北京地区实现稻谷准低温储藏提供了很好的仓房条件。
(一)加大仓储设施投入,改善仓储条件。
仓储设施建设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本市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了一批新型房式仓房,1998年到十年间,新建仓房数量达到184.4万吨,各单位为新建仓房配套购入了各种仓储设备和检化验设备,大大改善了本市仓储设施条件,为粮油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新建仓房以隔热密闭性能良好、配套储粮设备先进、储粮新技术应用方便的高大平房仓为主,改变了过去房式仓比例偏低、多种仓型并存的仓型结构布局,使得房式仓占到了总仓容的76.3%。同时淘汰了大量隔热性能差、仓容小的落后仓型,包括土堤仓、钢板仓、简易仓等。
(二)积极开展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在推广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的同时,市粮食局还积极推进其它形式的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是粮食保管的难题之一,通常采用磷化氢熏蒸防治储粮害虫,并辅以敌敌畏、马拉硫磷、书虱灵等各种化学防虫剂。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不仅威胁操作人员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还在粮食中有化学药剂残留。而惰性粉颗粒上存在着大量的微孔,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和蜡质能力。当储粮害虫接触到惰性粉颗粒后,这些颗粒吸收害虫体壁表层防水结构蜡质层上的蜡质,破坏害虫体壁保持水分蒸发的功能,导致害虫失水死亡。
平谷北杨桥、山东庄粮食收储库和西南郊粮食收储库分别在惰性粉防虫技术方面开展了试验。惰性粉一次施用,在粮食正常储存期内(2~5年)常年有效。相比“双低”储藏可节约费用,并减少或免除了化学药剂熏蒸,避免了药剂污染和残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粮食储存品质逐年提高。
应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及其它非化学药剂害虫防治技术后,本市储粮单位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初步估计,如果应用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后将减少50%磷化铝用药量,全市稻谷熏蒸药剂每年减少约500kg磷化铝使用量。
多年来经过开展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推广准低温储粮技术,有效延缓了储粮品质劣变,延长了储存年限,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鲜。比如,稻谷储存品质在未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储存之前,两年后其储存品质判定指标脂肪酸值接近不宜存,而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后,经过三年储存稻谷脂肪酸值仍在宜存范围内。准低温储藏技术在本市的全面推广,大大提升了本市粮食的宜存率,目前市储备粮已实现连续两年100%宜存率。
通过多种优化组合技术手段实现稻谷准低温储粮,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对环境、粮食和操作人员而言均为绿色环保,避免了传统应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污染。
(一)社会效益。
1.保护自然环境。改变了传统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和控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做法,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护了人员健康。由于准低温技术本身是一种物理的杀虫和储藏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的。该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化学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对施用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3.增强了食品安全。有些化学药剂在粮食中有少量残留,对加工后成品粮的食用安全构成一定影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采用技术提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的要求,准低温储粮技术符合人们这一要求,为放心粮油在储藏环节提供了重要保证。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五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本文着重围绕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扶持政策落实、粮食收购、仓储建设、储备管理、粮食市场供应、粮情检测和质量监管等情况开展调研,深入分析研究临海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加强我市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对策建议。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近年来,我市粮食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强化责任担当,严守耕地红线,加强污染防治,积极完善粮食生产政策,狠抓仓储设施建设,强化储备监管,全力确保粮食流通顺畅、市场供需平衡。其中粮食部门坚持以惠农“三服务”为抓手,保供给、优举措、重安全,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荣获2017-2019年度省粮食收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稳居台州市前列。自然资源部门狠抓耕地保护工作,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市实际耕地保有量达61.5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81万亩。农业部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作,持续组织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同时构建了推进粮食稳定优化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收购服务。一是落实粮食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按规定每年对全市约30余万亩符合要求的耕地发放补贴。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市第一时间成立粮食专班,制定《粮食增产保供工作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规模种粮,采取包括提高种粮补贴、实施早稻—西蓝花轮作补贴、落实早稻订单全覆盖政策等措施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严格执行“政府订单”奖励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建立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工作联动机制,确保稳住粮食生产,守住卖粮底线。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加强“三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基质叠盘出苗、钵苗机插、两壮两高及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加快推广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生物药剂和适用农机具及其配套技术,综合推广水稻肥药减施增效、“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千斤粮万元钱”立体种养模式,挖掘增产潜力,优化品种结构,不断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三是健全收购服务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通过全面实施“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减少农民售粮费用,降低流通环节粮食损耗;通过对收购站点实行“一站式”机械化作业,提高收购效率,方便农民售粮。
(三)建设智能粮库,提升仓储水平。一是建成临海市粮食储备中心。该项目位于东塍镇隔溪村,总用地面积172.6亩,总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设计总仓容10万吨,总投资约2.7亿元,于今年年初全面启用。该项目的落成大幅提升了我市粮食的智能仓储水平,为我市粮食储备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推动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工作。市粮食储备中心智能化粮库全面建成,储粮工艺安装了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气调储粮等集成化的储粮新技术和新装备,并通过政务外网实现粮食收储公司、中心粮库、市粮食局与省级粮食管理平台联网,确保数据准确、及时、全面。三是实现大规模粮食储备和代储功能。目前,我市粮食总仓储能力达13.9万吨,包括临海市粮食储备中心、红光中心库和岭下毕粮站等储粮点,不仅可以有效应对未来若干年因地方储备粮规模增加、粮食收购量大幅增加带来的仓储压力挑战,还有余裕可发展代储业务。
(一)粮食生产种植资源面临发展挑战。一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由于城市发展、重大交通和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多,土地整治投入大财政资金紧张等因素,导致粮食增产扩面的难度增加。同时,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适宜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林地、水资源、生态保护等各种制约因素多,土地整治工作压力大,耕地占补平衡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二是疫情影响种粮收益。受今年疫情影响,用工、地租等成本居高不下,在当前粮价偏低的情况下,种粮总体效益偏低,农户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非粮化形势难以扭转。我市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158个共计14.2万亩,目前非粮化比例已达14.3%,尽管已出台《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等政府文件,但缺乏有效管护手段,功能区非粮化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需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二)粮食专业人才队伍出现断档危机。一是职工队伍呈老龄化。以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在职员工约60人,其中60后临退休“老粮食人”占比较高,年龄层出现“断档”,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粮食工作“新老传帮带”面临挑战。二是信息管理人才短缺。随着新建粮库逐步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具有丰富粮食工作经验的“老粮食人”往往因不懂电脑操作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日常管理工作,具备信息化操作技能的年轻员工因没有深厚的粮食经验积累而无法独立完成专业环节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粮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降低。三是年轻职工时有跳槽。市收储公司作为承担社会事业性质职能的企业单位,总体上职工待遇收入偏低,不利于留住年轻职工,往往出现经多年培训和锻炼培养出的人才跳槽离职现象。
(三)“五优联动”工作开展存在地域限制。一是土地污染现状影响耕地质量。二是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粮食种植。我市山地多耕地少的自然地理特征,导致田块相对分散,田租总体偏高,不少种粮大户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管理较为粗放,并一味选用高产品种,粮食品种有待改善优化,且大多数本土产中晚籼稻都不是直接用于群众口粮,而是工业用粮。三是产业开发不足导致发展滞后。优质稻米开发现状与种植规模不相适应,优质稻米种植比例较低,稻米产业发展滞后,临海本地目前没有一家真正做大米品牌营销的企业,也未形成本地粮油商标品牌。
三、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粮食增产扩面基础。一是全面摸排耕地资源潜力。认真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宜耕土地资源潜力和可提质改造农地资源,做细做大项目库,争取落实更多土地整治项目。二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整治。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平台公司等作为主体推动实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做到整治前群众同意、整治中群众参与、整治后群众满意。三是积极探索增产扩面新途径。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本,通过“以奖代补”、经费包干、统一收购等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科学扩大粮食耕种面积。
(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增强抗灾害风险能力。二是深化政策扶持作用。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保障,激励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入推广经济实用农业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一是实施“优粮优产”。目前我市晚稻种植品种中可直接作为群众口粮的数量、比例均偏低,群众口粮来源仍以东北、江苏等产粮区为主。建议以标准引领倒逼质量提升,加快开发高产优质稻米,并支持示范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建设、土地托管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二是发展“优粮优加”。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鼓励粮食龙头企业扩大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供给,培育一批名牌粮食产品。三是推动“优粮优销”。加大粮食产后扶持,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补齐补强粮食产业链,支持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打造临海粮食品牌,把我市粮食产业做优做强。
(四)加强粮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提高粮食从业人员待遇收入。通过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吸引年轻专业人才进入粮食队伍,并安心“留得住”,并采取适当奖补措施,鼓励年轻职工考取相关执业证书,促进粮食人才队伍向专业化、年轻化发展。二是加强粮食管理技能培训。通过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帮助年轻人才掌握先进的仓储、保管、检验、加工等专业操作技术,确保粮储管理模式朝着数字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方向长远发展。三是做好队伍“新老传帮带”工作。定期开展新老“粮食人”结对互助活动,在强化日常沟通和业务协助中实现优势互补,确保老粮食人优秀工作传统向新粮食人平稳传承交接,从而整体提升粮食职工专业水平。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六
1.查阅有关资料、图片及现代格言。
3.采访家人。
4.亲自去餐馆儿调查采访。
1.采访家人:请问您对“节粮”有什么看法?
长辈口述:
(1)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孩子对“节约粮食”做得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苦、挨过饿,更不知道劳动人民的艰辛!认为粮食多得很,且不知我国的粮食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此外,由于气候原因,天灾会使粮食减产;严重时,可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年轻人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2)有一些有钱人很爱面子,才会浪费粮食。
(3)还有一些人因为家庭富足没有节约意识,根本不会考虑节约的问题。
(4)另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2.采访“大世界”食堂:
请问您对节约粮食有什么看法?
(1)抄桌的阿姨:“有的人点了好多的饭菜,可只吃了一点就倒掉了;有的大人点了菜后,孩子不愿意吃,所以原来的都倒掉了,再点新的,看了就让人心疼。”阿姨描述时,眼睛已经湿润了。
请问您每次用餐时,都能做到“光盘”吗?为什么?
(1)一位用餐阿姨:“我每次都能。因为不能浪费,要提倡节约。”
(2)一位用餐叔叔:“我肯定都能。现在生活很好,节约是中国人民的美德。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它。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我们现在要用四分之一的粮食去养四分之三的人。低碳生活,节约粮食,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严重,可也有的人知道节约粮食,还有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节约粮食。我们要向周围的人发出呼吁,一定要节约粮食!特别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用餐就要做到“光盘”,因为,节约粮食是美德!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5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率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县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推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调研组采取集中调研、查看资料、现场询问等形式,深入*镇、*镇和县粮食收储物流园、县粮食大库、县*粮油有限公司3家企业现场查看,召开县政府领导、人大代表、乡镇、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全县粮食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始终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稳粮保供、促产增收、提质增效,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粮食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量稳中有升。
截止2022年5月,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耕地面积(*万亩)的*%;
粮食总产量达*万吨,较上年增长*%。粮食面积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连续*年保持稳定增长。在储量上,现有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个,仓容*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仓容*万吨、租赁库点*万吨。截止2022年4月底,全县境内库存国家政策性粮食*万吨,超过省下达最低储备规模。县粮食安全工作一直位居*市前列,2019年位居全市第一名、2020年、2021年以“优秀”等次排名第二。
(一)建机制明责任,狠抓政策落实。
1、成立高规格组织,统筹粮食安全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党政同责的粮食安全领导组织,统筹全县粮食安全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委(公管局、粮储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农发行*支行、中储粮*直属库有限公司等参加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
2、常态化研判粮食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及时制发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方案、考核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层层压实部门和乡镇责任,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并形成了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宣传、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二是通报、交流各相关部门粮食流通监管工作情况;
四是沟通、交流涉及粮食质量、价格、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五是确定在各自分工基础上,需要配合或联合行动的工作事项;
六是落实县政府其它有关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事项。
(二)强化源头管护,促进稳产增量。
制定了《*县建设项目用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严控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达*万亩。
2、保障粮食产量。一是足额落实扶助资金。每年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万元、水稻种植补贴*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万元、县级出台现代农业奖补政策平均达*万元。二是推进优质粮食生产。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新型肥料、病虫绿色防控和机械化作业绿色增产技术,全县建设了*个单品种种植*亩以上优质水稻种植示范片,带动全县优质水稻生产*万亩以上。三是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县乡*名农技干部深入开展包村联户技术指导服务,利用气象早餐、微信群、qq群、镇村广播等平台,在关键技术环节想种粮大户及广大农户提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四是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全县注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家,开展托管、代耕代种的服务组织*家。五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利用供销社传统的农资供应优势资源和丰富的配送网络体系,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充足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保障。2022年春耕以来,全县共采购、配送各类肥料*万吨、种子*吨、农药*吨。六是强化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不断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地力水平,促进粮食稳产增量。202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
3、强化品牌引领。大力实施粮食品牌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的品质和影响力。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家、“中国好粮油”产品企业*家(*面粉、御膳芝麻油)、“安徽省好粮油”产品*家(*面粉、御膳芝麻油、安天、中益、一星等大米)。*县获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个(*贡米、*花生、*芝麻油)。
(三)严格储备管理,确保应急保供。
1、圆满完成地方粮油储备任务。落实完成省市下达县级储备小麦*吨收储任务;
省市县三级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原粮*吨;
全县*家粮油加工企业现有成品粮*吨(面粉*吨、大米*吨);
全县重点商超、农批市场粮食存量*吨;
食用油约*吨,储备粮超过省下达最低储备规模。
在高速出入口、部分国省干线,预留了粮食及农产品运输专用通道,专人引导,保障快速通行。
3、粮油供应网络不断完善。全县落实签订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家、供应企业*家,村电商点*余家,县商务部门对接联华、新润发、天润发等*家企业组成县级保供体系。
食用油*吨,可以保障供应一个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粮食安全形势认识不清、职责意识模糊、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认为种粮落后、有钱就能买到粮食,有的认为粮食安全是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责任,与本部门、本单位关系不大等。
(二)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仍然偏弱,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真正达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要求的只占一半,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压力大。
特别是南部丘陵乡镇,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田块小,大型农机耕作显得尤为困难。
(四)国有粮企面临诸多困境。*县国有企业现有仓容*万吨,大多为老旧破小,高大平房仓仅有*万吨,其中:*粮库的*万吨高大平房仓因建设时间久远,不能满足现在收购条件。急需建设一批符合收购条件的粮食仓库。
三、建议意见。
确保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目标不动摇、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
(二)严守保地稳粮耕地红线。一是严控非粮增量。要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
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盘活耕地存量。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粮经复合等技术,提高单位产量。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杜绝撂荒行为,特别是扭转大面积“冬闲田”局面,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能。三是提高耕地质量。要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保质保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食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生产。
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户的种粮技术和管理水平;
积极引进推广适宜丘陵等不同地形特点的粮食生产机械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延伸链条提高种粮利益。要做强做响*县“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推动粮食产品的精深加工,聚力培育更多的“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中国好粮油”产品企业、“安徽省好粮油”产品企业。
(四)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关注粮食储备,解决好危、旧粮仓的问题。按照“整体重组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淘汰处置一批”的思路,通过整体退让、改扩建、新建和整体搬迁,对*县振兴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站点进行优化整合,其中:粮食站点整体退让*个、保留(扩建)*个、新建*个。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县形成*个国家粮食储备库、*个新的高大平房仓的“1+11”的新格局,仓储设施有效仓容达*万吨。建设过程中,统筹做好好建设资金和用地保障工作。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八
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二)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要与产粮区建立牢固的产销关系,保证充足粮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粮食生产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五)加大对粮食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具有仓容、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绝大部分粮食的收储任务。但粮食放开后,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仓储设施年久失修、人员分流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收购贷款条件制约较严。因此,要切实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与引导,以壮大企业实力,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巩固的粮食收购网点,牢牢抓住本地粮源。政府在制定粮食政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保证购销企业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在资金上给政策,保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为政府抓住相当部分的粮源,担负起调节市场的重任。
(六)建立粮食协会,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自粮食市场放开以来,我县粮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不少粮食经营个体户,这些粮食经营个体户,对我县粮食市场发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由于管理不规范,粮食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政府难以控制的现象。由于粮食是特殊商品,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全县粮食个体经营户成立粮食协会办法较好,这个协会的办会宗旨是:顾全全县大局,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对粮食价格、质量等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平时为粮食个体经营户提供信息、粮源,强化大局观念教育,做好个体粮食经营户购销数字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粮食紧张时,要接受政府的统一调控,做到既要粮食个体经营户在经营中繁荣市场,又不使粮食市场失控,这样,在丰收年景不使粮食个体经营户压级压价,侵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灾害年景,政府对粮食个体经营户存粮有数,规定统一价格,实行政府的统一调控,避免粮食个体经营户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稳定粮食市场,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九
xx年,在院团委以及分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在分团委学生会的带作,与其他部门一起完成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领下,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项工作步入正轨,青年志愿者事业取得很大发展,志愿者事业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组织并圆满完成了情系湘西活动""保护母亲河"湘江大学生清洁志愿活动等一系列志愿者公益活动。同时, 我们继续大力弘扬“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的宗旨,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准则为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主动献血,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外事部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主动参加,且尽职尽责的为各种活动拉赞助,并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联系,使青志协更好的开展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期,志愿者都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开展内部交流活动有助于明确志愿者的工作方向,更好的服务校园,服务社会。在动员大会和外事部交流大会期间,各成员积极主动发言,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为接下来一期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干净,环境更舒适,部门发动志愿者开展校园的清扫工作。那天一大早,志愿者就相继来到集合地点,一个个热情高涨。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弯着腰仔仔细细的清扫卫生,汗水从他们额头上流下来,却阻止不了他们为校园服务的心。这次活动不仅使得我们的校园更干净,还起了一个宣传号召作用,激励每一位一师人爱护自己的校园,爱护自己的家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月,我们情系湘江。为保护湘江,我们的志愿者相邀一同前去湘江边进行清洁志愿工作。在那里,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一遍一遍清扫湘江边的垃圾,好多群众被我们的行为所感动,有一些群众也热心加入到我们的志愿活动中。还有就是爱心献血。每当想起那些急需救助的病人因为找不到足够的血而耽误治疗,我们就特别心痛。志愿者们排着长队,一个个挽起他们的衣袖,在身体的血流出的那一刻,他们脑海里浮现着病人的笑容,他们也都会心的笑了。
五月,外事部的成员们在外奔波着。情系湘西活动正在准备之中,外事部成员必须拉到赞助,横幅,来对活动进行宣传并拉来经费支持活动的进行。他们一个一个店铺的跑,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拒绝,他们也沮丧,但为了完成应尽的义务,他们只得带着笑脸继续奔波着。当然,最后他们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湘西这个地方,我们志愿者都想去了解,去帮助。6月,我们来到了那里。那里的.人们很好客,热情的招待我们。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带着朴实的笑容温暖着我们的心。志愿者们一个个都很热情的和当地居民攀谈,询问他们是否有困难,那些地方需要帮助等等。热心的小伙子还帮着老奶奶做起了重力活,女孩们帮着老人们做许多琐碎的事情。这次活动不仅给湘西人们带来温暖,也给我们的志愿者带来心灵的洗礼。
我们青年志愿者分会一直坚守着以服务学校为起点,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理念,在一次次活动中发展自身,强大自己。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还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促进集体共同进步。青志协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负责的态度,更完美的办事能力服务校园,报恩社会!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十
二0xx年,我们紧密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按照开展调研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中心工作,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共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调研六次,拟写调研报告六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同志担任信息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股室股室长和基层企业法人代表为成员。在日常工作及管理中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了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日常调研工作坚持做到了“四个一”,即每月通报一次信息调研工作开展和效果情况;每季度小结一次信息调研工作;每半年专题讨论研究一次信息调研工作;年终总结并表彰奖励一批在信息调研工作中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从而在机关全体干部中形成了抓好信息调研工作的共识,切实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初,根据上级下达的信息调研工作任务和我县粮食工作实际,制定了《信息调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本着“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原则,把信息调研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下属企业,落实到人。明确规定,各科室及每个下属企业每季度完成调研文章1篇。为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制定了严格的信息调研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信息调研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为增强责任感,实行了信息调研“一票否决”制。年底对信息调研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入总分。对圆满完成信息调研任务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优秀稿件;完不成信息调研任务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科学地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不仅决定着调研方向和水平,同时也是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基础。因此,我们立足粮食工作的大局,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需求,合理设置调研的主题和内容,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和保证措施,为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首先,我们着眼新安粮食的长远发展,确定中长期调研规划。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冷线与热线、超前与现实的关系,合理确定调研规划,最大限度地开发调研资源。其次,紧扣粮食发展重点,确定分年度调研主题。我们紧紧把握全县粮食发展工作的重点,合理确定年度调研主题。其中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订单农业等一系列调研报告对现状认识深刻,对问题分析透彻,提出的对策建议针对性较强。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各科室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围绕热、难问题,开展对策性调研。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工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并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先后围绕新农村建设、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对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收入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了《农村种粮热不起来的原因》、《家庭户间存粮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当前粮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河南省新安县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粮食经济》杂志发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要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对各单位开展信息调研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经常通报工作开展及效果情况,畅通信息网络。对完成工作任务好的单位及干部进行奖励,对不积极按照要求开展工作的,提出批评或由领导进行谈话,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
二是努力提高稿件质量。充分发挥基层联系点作用,加强实地调研工作;加强信息调研员队伍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字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室之间的协调,对一些好的素材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集中采写,增强稿件的深度和时效性;建立信息调研质量分析制度,对每季度报送的调研文章质量通过与其他县优秀信息调研文章相比较,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掌握调研文章撰写的基本规律。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加强调研工作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调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任务、时限和质量标准,做到责任、考核、奖惩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位同志参与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机制。对较为成熟、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经过一定的程序,形成规范性的意见、文件下发实施;对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思路、建议和经验,要及时报送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为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对一些暂时不能形成的具体规定和制度,但有助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成果和典型经验,转化为言论、理论文章等,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十一
1.查阅有关资料、图片及现代格言。
2.阅读有关“节约粮食”的书籍及网页,并了解有关粮食的情况。
3.采访家人。
4.亲自去餐馆儿调查采访。
1.采访家人:请问您对“节粮”有什么看法?
长辈口述:
(1)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孩子对“节约粮食”做得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苦、挨过饿,更不知道劳动人民的艰辛!认为粮食多得很,且不知我国的粮食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此外,由于气候原因,天灾会使粮食减产;严重时,可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年轻人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2)有一些有钱人很爱面子,才会浪费粮食。
(3)还有一些人因为家庭富足没有节约意识,根本不会考虑节约的问题。
(4)另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2.采访“大世界”食堂:
请问您对节约粮食有什么看法?
(1)抄桌的阿姨:“有的人点了好多的饭菜,可只吃了一点就倒掉了;有的大人点了菜后,孩子不愿意吃,所以原来的都倒掉了,再点新的,看了就让人心疼。”阿姨描述时,眼睛已经湿润了。
请问您每次用餐时,都能做到“光盘”吗?为什么?
(1)一位用餐阿姨:“我每次都能。因为不能浪费,要提倡节约。”
(2)一位用餐叔叔:“我肯定都能。现在生活很好,节约是中国人民的美德。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它。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我们现在要用四分之一的粮食去养四分之三的人。低碳生活,节约粮食,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严重,可也有的人知道节约粮食,还有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节约粮食。我们要向周围的人发出呼吁,一定要节约粮食!特别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用餐就要做到“光盘”,因为,节约粮食是美德!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十二
本文目录。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也同样如此。**县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各级储备粮的管理和粮食流通主渠道的职能,对稳定地区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和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给粮食储备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县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承担起粮食流通主渠道和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职责,将成为我县粮食储备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我县粮食储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状况。
xx年,按照国务院、省州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任务,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妥善解决(移交)企业退休及供养人员,并在改革原粮食收储企业的基础上,剥离部分资产,重新组建1个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使长期以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所背负的“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轻装上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xx年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从改革前亏损45万元变为盈利6万元,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改就灵”,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改革后新公司的组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国际国内的粮食形势和国有粮食企业所肩负的责任来看,还需要深入调研、分析,找准制约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规范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才能真正使国有粮食企业实现良好发展,才能真正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和更好地完成相关职能任务,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
(二)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国务院〔xx〕6号文件及粮食安全现实需要,每个县市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要求,由于我县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如此带来了新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显得十分乏力。
2.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有粮食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到xx年,全县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达6户(已办证户数),全社会购进原粮1158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购进7123吨,占61.5%;全社会销售粮食1064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销售7204吨占67%。可以看出,非国有粮食企业在全县粮食经营上,其购销量已接近全县粮食购销总量的64%,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在改革的基础上不认真谋划发展,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企业经营将会重新走上亏损的道路,形成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重大影响。
3.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认识上、管理上、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在认识方面存在认识滞后的问题,即还未认识到粮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xx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世界粮食总库存下降;消费量增加,产需缺口增大;生物燃料替代品大量消耗玉米等)的影响,导致国际粮价大幅攀升,37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从国内情况看,由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补贴,形成了我国连续多年粮食丰收,在国际粮食危机发生后,中国粮食处于价格稳定,市场平稳的良好情况,但是,随着农民种粮成本上升,粮食消费量日愈增长,我国的粮食产销将长时期处于紧平衡的状况,粮食部门肩负着的责任将日愈增大。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发挥企业主动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认识和观念上,通过改革,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员工的企业意识得到了较大转变)。但还有一部分职工还是墨守陈规,存在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效果较差的问题,新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之间存在着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xx年我县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盈利,扭转了严重亏损的局面,但由于受体制、政策、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于大幅提升的情况,企业满足于搞好储备,增加储备量,在商品粮经营上表现出怕担风险、缩手缩脚的状况,企业经营始终未能得到突破;也表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措施不力,抓不住机遇的弱点,甚至在一年当中几乎没有开展商品粮经营活动,导致企业生存发展十分艰难。
5.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创新能力弱。新企业组建后,其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与改革前的国有粮食企业运作方式不同,许多管理运作方式都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如在激励政策上,存在考核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存在公司领导班子怕承担经营风险,缩手缩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存在公司市场调查研究和管理企业不足的问题,造成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风险。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对粮食工作形势认识不高,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预测不准,抓市场机遇的能力弱,导致企业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中的优势无法发挥,主导当地粮食市场能力弱。
6.发挥行业优势,抓政策性业务的能力还不强,办法不多。国有粮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业务和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的责任,但由于重视不够,在全力做好民政救灾、农村低保、军供粮等方面的工作上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认真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还不够,与部门协商、沟通不足,军供粮供应点工作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
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差距;在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的社会职责上有差距;在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服务部队的工作上有差距;在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上有差距。
二、搞好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对策。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县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巩固粮食安全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也就使得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其它国企改革有所不同,赋予了国有粮食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粮食产销平衡区,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千方百计抓好,确保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发挥,为粮食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企业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xx——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xx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我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调研、分析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工作,找准切入点,找准阻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问题和症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全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逐步改变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状况,真正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二)明确任务,转变观念,履行职能。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各级储备粮管理,按地方政府要求进行救灾、低保、军供等粮食供应,以及开展自主经营业务,并通过经营活动主导粮食市场,稳定市场粮价等,具有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任务和职能,所以,董事会和企业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认清肩负的责任,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和守摊子的思想,以粮食事业长期以来的典型实例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树立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思想,爱岗敬业,不断创造企业辉煌。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干部职工在企业改革后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有了很大变化,如上班时间延长了没有怨言,主动加班加点,过去小工做的工作,现在干部职工主动承担。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在粮食收购、调入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例。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职工认识和观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动性没有发挥。针对这种情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董事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观念,审视度势,因地制宜,强化管理,创新管理,真正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处理好“两个关系”,创新管理。由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特殊性,按公司法要求,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新的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董事会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管理中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董事会、监事会、企业之间,董事长、监事、经理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办事,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董事长大包大揽,公司经理成为打工人员”的问题,避免“董事会放任不管,公司经营风险以日剧增”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维护良好的管理、监督、经营的关系,加强纪律监督,避免董事长、经理少犯或不犯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不断探索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的管理和营运方式,使企业真正获得发展。
(四)以经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抢机遇,抓重点,增效益。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不断增长的效益和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之上,新的国有粮食企业要在管好各级储备粮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经营业务,不断增加经营量,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树立发展的理念,要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己任,千方百计拓展业务,创新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要依托市场,搜集大量信息,紧紧围绕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认真分析、预测,作出准确判断,提出经营的目标,同时,要加强与州内外,省内外粮食行业的交往与联系,增加经营合作业务。三要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粮食部门的经营季节性强,粮食交易分散零星。要针对市场的变化,抢抓市场信息,抢抓市场价格波动中粮食收购和销售的最佳时机,不失时机地做好粮食经营;要针对粮食交易季节性强,最佳时机较短暂的特点,集中力量抢抓粮源,只有真正掌握了粮源才能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特别是在近年来,粮源十分紧张和周边地州都往楚雄州抢粮源的情况下,抢抓粮源显得特别重要。同时,要针对农民卖粮分散的特点,及时布点,并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加快粮食收购进度,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收购任务。要认真把握粮食销售的最佳时机,及时组织粮食销售,实现粮食经营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体现制度下的公平正义,使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要克服人为因素破坏制度的弊端或有制度不执行,朝令夕改的做法,真正体现企业规范运行。要不断探索干部职工激励机制,把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体现多劳者多得,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改变目前企业制定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真正使激励机制成为调动积极性的动力,成为激励创业、激励发展的动力。
(六)牢记宗旨,搞好服务。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的职责,要牢记宗旨,竭心尽力搞好服务。一要牢记发展要务,牢记民生根本,千方百计发展和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主导当地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服务广大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要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积极做好政策性业务,千方百计服务好农村低保对象、服务好部队、服务机关团体,用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服务社会,不断拓展政策性业务。三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及时认真做好救灾粮食供应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把粮食送到灾民手中,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关爱。
返回目录。
(一)门窗、通风道的密封情况;
(二)设置安全警戒线;
(三)安全警戒线内周围是否有人员滞留;
(五)天气情况是否有利于熏蒸工作等。
返回目录。
一、xx市粮油批发市场的现状。
粮食批发市场是整个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三通”,更是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载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市粮食市场日益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些初级粮食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兴起为建立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粮食市场经济新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统一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个方面:。
1.市场规模小,主要是一些外来米船自主采购批发,另外有一部分本地的粮食商贩的另售兼营批发。xx市是一个吃的稻麦不种,种的杂粮不吃的一个粮食差入地区,全市本地110多万人口吃粮,以及工业、饲料、种子等用粮食交易达30万吨。这与主要靠米船和一些小粮贩来经营粮食批发业务的现状极不协调。
2.没有一个专业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xx市曾在县城建设过一个粮食批发专业市场,当时也曾红火一阵,但因缺少资金继续投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渐显潇条,最后关门改作他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市场投资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批发市场享受不到农发行贷款,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还得银行存款抵押,所以就没有商品资金。这些对市场建设和交易的制约作用显而易见的。
2.外部环境与市场现状脱节。我国特有的国情、粮油商品的特殊地位与现有批发市场的普通“身份”之间形成了明显脱节,粮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了。这种市场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从客观上造成了现有批发市场缺乏对客户的组织、吸纳能力和约束能力,从而窒息了市场自身充分发展的能力。
3.市场发展不平衡,受地域、交通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缓慢;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市场自身规模的限制,影响了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交易活动的能力,市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拍卖、协商买卖、组合成交、约定成交和代理成交的交易形式有名无实,实现市场发现价格、平抑价格的功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全市还缺少粮食市场管理的专门规章,市场监管比较薄弱。没有统一管理、领导粮食市场的机构,不利于粮食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粮食市场建设法律法规缺乏,不能给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保证,使得那些曾经进入市场的客商纷纷“离场”,回归到粮食市场开放初期那种“四处开花”、“场外购销”的老路上去,许多一度很红火的批发市场冷落下来,场内交易量小,场外交易却十分红火。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加大投入,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要通过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使现有市场上水平、上档次,与不断扩大的交易需求和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进场交易的客户服务,实行信息、交易、结算、运输、交割、商务处理全流程服务。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还可以建立高效、灵活的调控机制,以利于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的建立。
2.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加快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交易规则,提供公开公正的交易场所,改善交易条件,克服目前粮食交易无章可循、零乱无序和有法不依的现象。依靠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市场管理,管好、管住收购市场,严格实行粮食批发准入制度。
3.统筹兼顾,加强协调。粮食批发市场是物流、商流、资金流汇聚的场所,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相关的实施意见,促进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政府要对符合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要求的粮食市场给予重点扶持,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场交易客户税费、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不断创新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其粮食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提供、资金结算等功能。面向,服务江苏,辐射上海等华东地区。建设和完善现代信息网络,各批发市场之间要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沟通供求和价格信息,改变传统落后的贸易方式,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粮食经营运作体系。搞好现有市场物流、加工、配送等设施的填平补齐,使批发市场成为具有更高服务能力的粮食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换中心、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返回目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粮食部门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努力加强粮食监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新形势下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但是,由于监管工作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加强粮食监管的存在问题。
一是不想管。在实施了几十年的传统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粮食流通,用包办代替的办法管理粮食企业,对依法管理粮食流通特别是管理社会粮食行业感到无从下手,存有畏难发愁情绪,不愿主动的开展粮食监管工作。
二是不敢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形成了“放开就是不管”的模糊认识,近年来粮食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也使人们对粮食市场的稳定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加之其他经济类型的粮食经营企业对粮食部门的管理还不习惯,依法经营粮食的意识不强,所以,不愿被管、不服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够有力,对抗拒管理的业户无法有效地处理,因而在粮食执法人员中存在不敢管的现象。
三是不会管。依法开展粮食监督检查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处罚程序等具体业务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因而制约了依法管粮工作的开展。
四是不能管。主要是机构、人员、经费还不能保证依法管粮的需要。有的市、县级粮食局仍是事业单位,且没有获得政府授权,不具备行政执法的资格。有的虽然是行政机关,但内部没有独立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较少,工作经费不足,难以保证执法工作需要,因而没有能力全面开展粮食监管检查工作。
加强粮食监管的对策措施。
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新的任务,必然经历一个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针对当前粮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应强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粮食执法体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住《条例》和《办法》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申请地方政府给子执法授权,以获得行政执法资格。要按照“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尽快建立专门的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切实担负起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解决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经费。在机构、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调整现有科室职能,整合人才资源,确定专人负责,抓好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立粮食部门的执法地位,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涉及到农民、消费者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粮食部门的形象。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粮食流通业务的培养,采取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执法行为。同时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依法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进行粮食监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不能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放胆开展执法工作,也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行事。一是要严格工作程序。粮食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项不少,该有的步骤一个不缺,每一件处罚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罚适当,切实杜绝盲目执法、野蛮执法行为。二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在检查方法上,可以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和专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步骤上,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好突破口;在监管对象上,宜先大后小,逐步扩大行政相对人范围;在处罚手段上,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先教育后处罚,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粮食监督检查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积极争取工商、质量监督、食品卫生等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既可以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工作经验,锻炼提高粮食执法队伍的素质,也可以提高粮食行政执法效果,有效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四)明确粮食监管工作重点。在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初始阶段,当前主要应抓好两项重点工作。一是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认定工作。这是政府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唯一的行政许可项目,也是开展粮食监督检查的基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粮食收购许可法规,使全社会了解粮食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执法职能,使广大粮食经营业户知法、懂法,准确、及时地申请收购资格许可,做到持证收购,合法-经营。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耐心为申请人解惑释疑,及时受理各类市场主体的申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核受理工作。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审核工作监管制度,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时限,严明审核纪律,及时纠正粮食收购许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认真开展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社会粮食统计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有效进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把辖区内各种经济类型粮食流通企业的统计业务活动纳入管理范围,是国家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政策规定,准确确定应当纳入统计范围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并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执行制度规定、不按时上报数据的经营者,依法予以处罚。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十三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施行两年多,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逐步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不”,即: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监管经费不保障,监管工具不具备,监管程序不规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级重视,下级不重视;粮食系统内重视,社会上不重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粮食企业不重视,导致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缺位。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谈几点建议:。
所谓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工作落实。目前,对依法监管粮食的认识已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抓工作落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在社会上不被完全认可的被动局面。如何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责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粮食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象抓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那样想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要象抓粮改那样舍得花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监督检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作执政兴粮的第一要务来抓,工作上要有韧劲、磨劲,舍得花精力解决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机构建设、人员和经费落实等,只有这样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才能上台阶,才能向纵深发展,才能全面推进。
通过调查,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后,新组建的粮食购销企业因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市县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真正分开,许多局领导兼任企业法人,在开展粮食督查时,有意、无意之间就把国有粮食企业当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袒护心理;二是有些县区在开展监督检查时,把目光往往只盯在个体或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查外不查内现象;三是粮食市场放开后,社会上其它成分的粮食企业创办人大多数是原粮食系统的职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监督检查工作也只能走走过场,难以拉开情面较真。造成这三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职能缺位,其影响很大,一方面容易给社会上造成错觉,认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有损粮食执法队伍形象。粮食依法监管是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发挥社会职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这样说,监督检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与亡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关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来把握,要本着“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内再量外,先量国有企业,再量其它企业。对系统内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要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经营单位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
粮食具有流通量大,经营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监督检查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近两年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侧重于专项督查多,侧重于抽查多,侧重于查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调查,粮食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虽然很多,但分类来讲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储存能力强,收购量大且收购时间长;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边购边加边销;三是粮食经纪人,多是没有储存能力,无固定场所,流动收购,随收随卖,这就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依法治粮工作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经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对辖区内粮食经营户进行摸排、登记、建档,实行信用等级考评制度,进行分级监管;二要进行巡查。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县区粮食局要组织执法人员面对辖区内粮食流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巡视,主动出击,对无照或违规经营者要给予坚决查处,特别是近两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个收购点,延伸到农村,这样既确保了政策的落实,也更体现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坚持监督检查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法治粮是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粮食监管工作必须与业务相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到那里,监管工作就跟到那里,这就有利于构建监管工作平台,不留死角,不挂空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要肩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行业服务的职能,又要承担粮食市场监管的重任。面对这一全新的任务,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执法体系建设的不平衡、现行机关体制的不合理,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执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粮食执法工作对外涉及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各个业务环节,如果不妥善协调好各方关系,势必会出现重管理轻执法、错位缺位、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各方的关系,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检查处罚,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而行业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政策,开展行业指导、服务和监督。两者在具体工作中,既相互促进,又各有所侧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配合与协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能。二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机构和内设的法制机构之间的关系。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是专司法制工作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制宣传、调研立法、复议听证、案件审核等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机构是受粮食行政主管机关委托而组建的专门从事粮食执法检查、督查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律、法规授予的执法职能、执法宣传、执法检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这两个内设机构应各守其责,依法行政,相互协作,加强监督。三是正确处理粮食监督检查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粮食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的分工,在违法行为处理上又有局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动协调好与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部门的关系,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要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经验,积极争取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有效地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相继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我们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边远山区缺粮农村,其中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边远山区农村大米应急加工基本情况等。这次共调研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总数的xx%。
由于边远山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耕地少,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近年来,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为主,农户方便使用。由于缺粮,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加工大米的更少。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农民粮食应急加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和加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加工,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3、开发研制小型大米应急加工设施。根据主销区农户存粮量不大的实际,研制一种小型的大米应急加工设施,由财政补贴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费发放给边远山区缺粮农民用于加工储粮,以保证自然灾害期间的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