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汇总12篇)
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思维,对所总结的事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避免片面和偏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相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教育体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特征,力争为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优课;小学语文。
一、研究背景。
就我国当前的国内发展形势来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优课形式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专业化特点的,小学教师怎样利用好信息技术与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的融合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一节优质课为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结合当前的量化分析技术来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例的实在特征,进而帮助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分析。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很多教育机构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其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接下来,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作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语文学习效率,带动学生学习能力。在这次的优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手段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最佳的优化。
2.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优课案例中的应用分析。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给学生更多的方法。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去。下面是某小学语文老师执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使用的一个微课,我们来看一下。语文老师利用微课教给孩子学习古诗的四步法:第一,解诗题;第二,知诗人;第三,明诗意,第四,悟诗情。然后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此同时,当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指导书写“裕”字时,利用微视频这一直观形象的手段激发了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增加,而且还省去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给教师提问题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手段效率是非常高的,能够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课后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重点巩固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二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两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
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我课前制作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对凤凰花,象脚鼓,对襟白褂,泼水节等不理解,。在进行授课之前,首先播放配有音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泛读课文,学生一边听课文,一边感知课文,课文教学时,我播放课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凤凰花,象脚鼓等。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无比幸福的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情景,感受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质,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作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有语文味的高效课堂。
1、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将声、形、色、动态等集于一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跟课件一起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丰富爱国体验,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活动,认识祖国的象征: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学生听到国歌后,自觉地全体起立敬礼。
案例中,老师选择了多元的评价激励方式,首先在游戏设计中,设置了“我胜利了”、“很遗憾,你挑战失败”“平局”三种评价模式。在游戏结束环节,给每位选手一颗小红心表示鼓励。
在用课件展示去年疫情期间,钟南山和前来武汉共同抗役的医务工作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我们的教学手段更丰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教学效果也是日益见长。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近9年,信息技术对我的教学工作确实帮助不小,下面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简单分享一下:
毕业后,我被旺苍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录取。当时,整个学校只有一台多媒体设备,由于时间长,不能使用。给学生上课取决于老师的嘴。山里的孩子们没有听说过很多事情,更不用说亲眼看到了,也没有现代的信息技术,他们只能依靠老师说,所以他们在认知方面很无知。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参与,课堂就像生命一样,激活了我们的课堂,点燃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
在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一册中,有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导入时,我找到了一段声音视频,让学生听、看、说看视频后的所见所闻。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听和积极地说话。这时,老师指导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想和老师一起探索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都很好奇大自然还有什么声音?孩子们的兴趣来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教科书,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开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内容更具吸引力。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风声、水流声和各种动物的歌唱视频,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各种美妙声音。结合本文的描述,我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课堂和课后作业学生的反馈,孩子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本文的预期效果。
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的课堂会更精彩。
就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变,逐渐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正确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政策导向。
从政策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对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做出了一定的说明甚至是计划。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还可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当下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重要文件中的重点强调都凸显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为研究二者相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理论研究。
从理论研究这个层面来说,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进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相适应。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展,对正确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愈加深入,而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验的目的是使信息化的教学效果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使信息化教育的建设开展得更顺利,为更快地实现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
(三)实际需求。
从现实的视角出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虽然改变了传统黑板、粉笔以及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只能说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无论是教学方式的实质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本质都是没有改变的。所以,要改变其本质,加深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提高认知,转变观念。
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一定要对其存在的问题有一定高度且清楚的认知,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而通过努力使课堂教学与实际需要相符合,同时能够与信息技术当下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为了正确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正确的教学观以及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认知,转变观念,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二)创造环境,强化硬软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在逐渐提升,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教育教学会对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深入地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个学校应该为教师与学生创造合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要注重学校硬件以及软件设施的建设,这样才可以有效推进信息化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实事求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实事求是就是在明确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内在的东西进行探索与研究,然后使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为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有选择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课件,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四)强化管理,加大融合力度。
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推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面的管理。比如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借助制度发挥组织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组织和个人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对教师开展的教学研究以及实践活动做进一步的规范与引导,进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最终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得以更深入地融合。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可以正确地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明确二者进行深入融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一方面,解放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抓住关键,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巧借以往优秀的经验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力度,努力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得更深入、更有效,进而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要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将声、形、色、动态等集于一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跟课件一起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丰富爱国体验,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活动,认识祖国的象征: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学生听到国歌后,自觉地全体起立敬礼。
案例中,老师选择了多元的评价激励方式,首先在游戏设计中,设置了“我胜利了”、“很遗憾,你挑战失败”“平局”三种评价模式。在游戏结束环节,给每位选手一颗小红心表示鼓励。
在用课件展示去年疫情期间,钟南山和前来武汉共同抗役的医务工作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三
现在的教育,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很有幸,我能获得学校的推荐,来参加在新余举办的全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培训。
上午8点半,我们进行了开班仪式,省电教馆杨馆长、省电教馆培训部曾主任、暨阳小学的周书记和市电教馆的潘馆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曾主任热烈欢迎了各位老师的到来,感谢暨阳学校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并祝全体教师都学有所获。周书记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杨馆长和潘馆长都对这次培训表示热切的期望,希望这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能给各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改变。
上午,有幸感受了三位老师带来的三节课。首先,带来课程的是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的崔慧敏老师,他执教的是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崔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猜老师的车费有多少种可能引入课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的过程,注意寓教于乐,将游戏比赛加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第二节课是万国华老师带来的《认识几分之一》。万老师充分运用赣教云教学通2。0这个平台,结合希沃白板,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课堂,让我们对课件里的各种技术充满了探知的欲望。课讲得非常亲切,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学习轻轻松松。
最后是新余市暨阳学校毛科老师执教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毛老师熟练地利用赣教云教学通2。0和网络画板,形象直观的展现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让同学们具体形象的感知各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三堂课的学习,我觉得信息技术的强大,能给我们的教育方法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和优势,将教育教学做好来,做实来。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1993——2004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四、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五、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同时教师也努力尝试让现代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本节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也是非常成功的。整节课学生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真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五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板书课题。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六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
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
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
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 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
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
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
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
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
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
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
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
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1993——2004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教学 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思路 3、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其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
4、布置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相关知识的作业,培养学生高效使用学习资源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
教学。
面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
目标。
过程与方法:形成计时单位的时间观念,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联想、类比、
迁移的能力;提高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
重点。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难点。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epd。
1、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浏览网页,真正变“被动学。
教育。
习”为“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获得了丰富的、有价。
渗透。
值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闯关,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
点
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知识)。教师把探索性学习贯穿整个教。
学,学生始终在自己发现、思考、研究。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突破“四年一闰”教学难点时,两人分工,结合。
判断闰年的方法。勇闯难关、合作完成,共同分享。
3、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看到了年月日的形成,大小。
月的来历,自主浏览网页,自主闯关,真正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现代信息。
技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好知识、探索未来的意识。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与要求。
预期效果。
1、年、月、日基本知。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
1、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
网络。
识。
作,两人一组,合。
识。
学习。
2、世纪、星期、季度。
作探究。
2、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其。
等拓展性知识。
2、结合年历和同组的同。
他知识,对本课进行拓展。
3、在电脑上直接输。
学互帮互学。
3、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知。
入答案的闯关练。
3、有合作精神、团队意。
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知识进。
习。
识。
行复习。
板书设计。
一年:12个月。
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
30 天。
平年:365天。
28。
天
闰年:366天。
29。
天
四、课堂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激趣引入:
一、
一、
1、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1、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
1、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
约 3。
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吗?
系,拉近距离,使学生。
分钟。
2、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到了一组。
2、自发说出用到的时间单。
心情愉悦的投入学习。
时间单位:年、月、日。
位。
2、认识到在说自己的生日。
3、板书课题:年月日。
时用到了时间单位。
二、浏览网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二、
二、
1、年、月、日的形成。
1、学生看老师制作的课件,
1、通过看课件了解地球绕。
约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月、日是 了解年、月、日的形成。
27怎么形成的吗?
分 课件展示: 年、月、日的形成。
钟 2、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的知识。 2、学生打开自己桌面上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 年月日网页,边浏览边学。
老师把它制作成了网页,想不想看 习。
一看? 3、用自己手中的年历进行。
学生结合手中年历,浏览阅读网页。 学习、验证。
汇报交流。
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
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
周是一日。
2、学生结合年历,浏览、
阅读网页,在短短6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
面的了解。如:平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
(1)月的知识。
一年有多少个月呀?(板书:)都哪些月的天数是31天?(板书:)。
哪些月的天数是。
30天?
(板书:)。
我们一般把有31天的那一月叫做?
把有30天的那一月叫做?
一年12个月,怎么没有 2月呀?
你对二月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引导: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
29天)。
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年,那谁知道平年全年有多少天?(365天)。
怎样才能计算出平年有365天呢?
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366天)谁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哪一天?
(2)记忆法。
你知道了那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单双数记忆法。儿歌记忆法。
追问:腊、冬各指哪个月?
老师还想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方法呢?
课件展示:拳头记忆法看屏幕,师介绍,
(3)大、小月的由来。
课件展示:大、小月的由来。
(4)小练习:
1、老师说一个月份, 学生来判。
4、汇报:(预案)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 30天。
有31天的那一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一月叫小月。
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有 365天。
31×7+30×4+28=365。
口算结果。
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的第29天。
7个大月心中装,
7前单数 7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在把一日加。
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一数。
学生看自己的屏幕。
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
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1)掌握那些月是大月,那些月是小月。
(2)知道2月的特殊,平、闰年的区分就是通过。
看2月的天数。
(3)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知道是怎样计算得来的。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
(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
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还是小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2 、老师说一个月份,如果是大 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拍手的 况。
月,就高高举起右手;如果 形式判断大、小月。
是小月,就迅速的拍一下手。
3、平年与闰年。
(1)课件出示 1993至2004年二月。
份的年历。
看屏幕上的统计表格。
4、两人一组填表格,看哪。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填。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
组填的又快又准,培养。
写93至04年二月份的天数。
填写 93至04年二月份的天。
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
数。
(2)观察这张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汇报填写情况。
规律。
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1)学生针对问题认真思。
小结:如果年份除以四, 能整除,
规律。
考,发现规律。
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
这一年就是平年。
(3)练习:判断出下面年份是平年。
出示一个年份学生就指出。
还是闰年。
这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21年,1988年,
1921年--平年。
2008年,1900年。
1988年—闰年。
1900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一。
20008年—闰年。
年是闰年的?
1900能被4整除,是闰年。
(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课件:万年历) 1900年的二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份有 28天?是平年还是闰年。
看1900年2月份的年历,
呢?为什么 1900能被4整除,可。
1900年2月有28天。
(3)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百。
却是平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还要。
一起来了解一下。
观看课件,了解四年一闰、
明白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
的道理。
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理。
三、
三、巩固练习。
三、
1、通过两人共闯难关,比。
同学可以选择在网上答题,勇闯。
1、网上答题、互帮互。
一比哪组快,以及答题中出。
约 6。
难关,也可以选择浏览关于年月。
助、勇闯难关。
错则延时(不能马上进入下。
分钟。
日的其它知识。
2、浏览网页上有关年。
一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月日的拓展性知识。
以及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认。
真负责的态度。
四、小结:
1、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点。
四、1、学生对这种网络下。
约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2、电脑的用途不仅仅是玩网。
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心。
分钟。
有了那些收获?
络游戏。
情愉悦。 2、学生有了通过。
五、作业:
3、本节课中的知识性收获。
电脑不仅可以玩,还能学知。
约 1。
课下,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或生。
识的思想转变。
分钟。
活中搜集有关年、月、日知识。
五、对这项作业的布置非常。
结束语:
感兴趣,对这部分知识的掌。
老师也就是你们的朋友祝你们每一日。
握情况有信心。
都健健康康、每一月都快快乐乐、每。
一年都有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课件展示年、月、日的形成。
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 或 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
五、学习效果评价。
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七
摘要: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17-074-01“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很关键。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总会有个别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碰到这样的学生,可以抓住时机请这些“高手”上来给大家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这些“高手”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哪些悟性差的同学进行学习。可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每一组中安排一、二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协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如:在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关机总是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关而往往直接去按开机的按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高手”的作用,让这些“高手”去一对一或者一对二、三地帮助这部分同学,这样几次下来所有的同学都学会了。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五、让学生大胆尝试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自己尝试,在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弄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当学生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八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器官实现的,是先有感觉后有认知。
因此,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的补充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自学中,学生可自定学习进度,自选学习路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反馈、完善,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十
小学生作文大全。
以一节《angengingong》的教学为例,执教老师是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这位老师的教学课堂设计非常大胆,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全抛开教材,联系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兴趣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精彩纷呈,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在导入ang、eng、ing、ong的教学时,老师把孩子的感兴趣的动漫因素融入其中,如羊族城堡、光头强、熊大、熊二,并带领学生探险找迷宫,使在整节课上惊喜不断,学习的劲头非常足。
由此我想到,什么叫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什么叫贴近学生实际,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教师就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的意识,探索新的途径和路子,让学生学得更加灵活、有趣。
“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创新,就是你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并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一位专家如是说。课堂教学创新,我们还在路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十一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要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篇十二
1、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将声、形、色、动态等集于一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跟课件一起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丰富爱国体验,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活动,认识祖国的象征: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学生听到国歌后,自觉地全体起立敬礼。
案例中,老师选择了多元的评价激励方式,首先在游戏设计中,设置了“我胜利了”、“很遗憾,你挑战失败”“平局”三种评价模式。在游戏结束环节,给每位选手一颗小红心表示鼓励。
在用课件展示去年疫情期间,钟南山和前来武汉共同抗役的医务工作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