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专业17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做法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一
《心田上的百合花》人教版新课标《教与学》中的一个阅读材料,是配合第一单元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一个阅读材料。选择此文,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快乐。本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断崖边上,长在杂草丛中的一株百合,为了完成一株花的使命,不顾身旁杂草的冷嘲热讽,努力释放自身的能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根据教材与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语言,感悟百合花的精神。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百合花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为:
抓住重点句段,品味语言,学习百合花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基于以上所述,我确立了这样的设计理念:
“阅读是心灵浸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生命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我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去触摸语言,去感受语言,去体味语言,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字里行间感受百合花那种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预设了五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据词猜物,整体感知。
板块二:走进文本,初识百合。
板块三:品读语言,走进百合。
板块四:倾吐心声,流露收获。
板块五:课堂小结,寄予希望。
板块一:据词猜物,整体感知。
根据精神品质的词语猜猜所代表的事物,由此引出写作方法,随机板书: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顺势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自己尝试解决疑难。
指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分类,学生在今后读书的过程中也会养成分类积累的习惯。然后在让学生运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的设计符合人的阅读习惯,自己尝试解决疑难的阅读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
板块二:走进文本,初识百合。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心读文,想想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请学生读一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感受。
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随机点拨,并请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独特理解。
板块三:品读语言,走进百合。
课文是描述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到底是什么使杂草变为美丽的花?
主要抓住“纯洁的念头”,引读百合先后三次说的话。
预设一: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请同学划出百合花是怎样努力的词语?根据学生划出的词语感受到百合花为自己纯洁的念头而付出的努力。
预设二: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让学生读句子,感受排比句式的气势,练习朗读。
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
在朗读中升华感情。
预设三: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理解“谨记”。在“全心全意、默默地”两词中感受百合花的价值。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百合花说的话——三次“信念”
引读: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引读: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通过师生引读,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此时,孩子们不仅是在读文字,仿佛自己也是百合花中的一员,自己也有一种奋力拼搏的愿望。
板块四:倾吐心声,流露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可谓是水到渠成。
板块五:课堂小结,寄予希望。
最后老师提出希望,希望百合花这样的精神能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中。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想想山谷里的百合花,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从容!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由学生板书和教师板书两块组成。学生板书自己读出了怎样的百合花;教师归结板书百合花的美好品质应根植于心。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二
《百合花开》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重在培养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为树立远大理想打下基础。《百合花开》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它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一株小小的百合,生长在数千尺高的断崖,地处偏僻的山谷,自然环境何其恶劣!“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百合还要面临野草和蜂蝶鸟雀的鄙夷嘲笑,这种社会环境是对百合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它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开花!在执着中追求,在坚忍中努力,终于,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成就了百合谷地。面对众人仰慕,百合淡泊、宁静,它教导大家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它启迪人们要“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灵性的、精神的美”是林清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百合的遭遇告诉我们:花的价值,开花来体现;人的社会价值,要靠成就来证明。当今社会,虽执着奋斗者有之,可自甘野草者,怨天尤人者、瞻前顾后者、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我们要从百合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和人生的启迪。而如何能让这株百合的形象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便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细细品读此文,震撼之余,我想对于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利用我校的“四环导学”模式,采用“阅”“读”相融的方法教学。阅,即默思;读,即朗读,让学生在静思默读和琅琅书声中学习。
这节课,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并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环境的恶劣,世事的艰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遭遇。
4、围绕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感悟作家的写作特点。
5、通过多元解读教材,感悟百合执着顽强的精神,体会到百合花逆境不屈服,顺境不张扬的可贵品质。
整节课我以“美”为主线,共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一)诱思导入,揭示课题:
(二)共研作品,品读文本。
(三)展示交流,体会情感。
(四)巩固知识,回顾收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始,我先由作者的经历导入本课,并继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花——百合,它洁白,秀丽,完美无暇,百合悄然开放,发出淡淡的幽香,一朵一朵的百合盛开在山谷、草地、平原……于是,就成全了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百合谷。”同学们,你们想去这个地方看看吗?(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合谷,欣赏那里的百合花开。
意图:语言创设情境,学生的心灵被这美所牵动!这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
第二环节:共研作品,品读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读文,获得对百合的初步印象,同时夯实字词教学,扫清文字障碍。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体会情感。
师:“请同学们再来阅读全文,看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意图:这样引导学生从篇入手,着眼全文,获得完整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品读重要语句。学生自学后,再小组交流。我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发言。
全班交流时,学生谈到哪里,我就讲到哪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给他们畅谈的机会。
我会重点赏析以下三句话。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对于此句,我指导学生通过多元解读法学习。
如果学生理解到“直直地挺着胸膛”就让他读出百合的自信、顽强。
如果学生理解到“深深地扎根”就让他读出百合的坚定、执着。
如果学生理解到“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就让他读出百合的不怕困难、不畏艰辛。
2、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这段文字表达了百合内心坚定的信念,我指导学生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读出排比的语气。
意图:这时的读仅仅停留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上,外在的形式上。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野草和蜂蝶鸟雀鄙夷嘲笑的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野草蜂蝶等对百合的鄙夷不屑,突出百合在逆境中生存的艰难。
之后介绍林清玄的相关经历资料。
师:“林清玄是著名的作家,在成名前也曾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
这时候,学生一定会体会到林清玄就是在借百合表明心志。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一朵百合花吗?”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出的泪滴。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对于这段话,我引导去学生探究文本用语的精妙,扣住“极深沉的欢喜”和“泪滴”这两个语言点,引发学生和文本深层对话。
师:让我们都谨记第一株百合的教导:学生齐读: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最后,教师由自己的经历谈起,并鼓励学生敞开心扉。
意图:从而,使这株执著坚韧、淡雅高洁的百合形象植根于学生心间!
第四环节:巩固知识,回顾收获。
百合谷固然迷人,但百合花开多么辛酸曲折;成功固然诱人,但赢得胜利要历经多少艰难险阻。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在看到漫山遍野的百合花时,更应谨记这个美丽的结果付出了一个怎样难以言说的艰辛。是花,就努力地开放,是鸟,就尽情地飞翔,心中有梦,就努力去追寻。让我们都能“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让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都百合花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9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百合花》。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部编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以解放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我们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后来通讯员舍已救人,英勇献身,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献出新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年轻军人的牺牲的感人故事。本篇小说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本篇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在语言风格,情节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分析通讯员、新媳妇、“我”等人物的形象。
2.学习以小见大以及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理解题目的象征意义,体会小说表现出的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我的教学重点是:通讯员及新媳妇的性格特征分析,“我”在小说中是个怎样的角色,起怎样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小说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认真体会小说结构严谨、清新俊逸的写作风格。
授人以鱼,仅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将受用一生。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
1.从小说的情节发展入手,梳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入手,分析小说中鲜明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从题目的意蕴入手,思考“百合花”的多层含义,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首先是导入新课。
ppt展示从网上找出百合花的有关图片,介绍其特点。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并划出生字词,及时正音。给一些词语做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二)分析课文,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根据情节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部分。让学生概括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讨论。
1.小说的构思,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让学生找出小说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并说出这样写的塑造人物的好处。
3.分析小媳妇对小战士的纯洁感情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4.讨论“我”这个角色在小说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是我对小说做整体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三个环节是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在网络上找一篇相似的小说让学生课后阅读,(比如林斤澜的《表妹》)让学生学会快速概括小说内容的同时,感知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方法。并与本篇小说进行比较,总结出在写作方法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结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四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百合花开》被安排在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中的第四课,在这之前分别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诺曼底号遇难记》《难忘的英格丽褒曼》三篇课文通过三位典型的生活中强者的事例来展现生命的价值,那么《百合花开》则是通过寓言的形式,在浅显通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深刻的内涵:生命的价值在于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
这篇课文语言十分生动浅显,比较适合预初年级学生阅读,而且考虑到学生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来学习这篇自读课文,理解难度不是很大。因此,我准备从朗读入手,让他们在朗读中圈画、讨论、分析百合花的内在精神和蕴含的象征意义。另外,我们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体会、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奋斗的目标。
基于以上几点综合考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培养朗读技巧,体会课文清新细腻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百合花的生长环境,通过圈画、讨论理解百合花成功开放的原因,从而归纳百合花的内在精神,领悟生命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坚定执著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奋斗、不骄不躁的心态对于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林清玄的作品语言都比较优美,所以从一些富有表现力、涵义深刻的句子入手,反复朗读并圈画讨论,真正理解坚定信念、执着奋斗对于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寓言的形式来表现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所以理解百合花背后的生命价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朗读法:结合预初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我决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希望能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圈画法:在朗读、解疑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3、讨论法:在相互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1、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引入课文《百合花开》。
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了解百合花的生长环境。
3、深入研读:通过圈画、朗读、讨论,明确百合花成功开放的原因及其象征意义,理解百合花的精神以及百合花背后所蕴含的生命价值。
4、总结归纳:林清玄说“尽心就是完美”,这株百合尽心尽力地绽放,而它绽放的过程恰恰象征了我们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5、拓展延伸:从生活入手,寻找尽心创造生命价值的人物,思考生命价值的元素组成。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五
认识百合花的构造和功能。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白色百合花、红墨水、纪录表。
1、老师扮演魔术师的模样,告诉幼儿待会儿要进行将花朵变颜色的实验。
2、老师先取出白色的百合花,让幼儿闻一闻花的香味、摸摸花粉、花瓣的触感,观察雄蕊、雌蕊、花萼的分布。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花的构造及功能:
(1)花朵的.形状像什麼?(如:喇叭)。
(2)花的构造有哪些?(雄蕊、雌蕊、内侧三片是真正的花瓣、外侧三片则是有颜色的花萼,所以通称为花被片等)。
(3)为什麼花朵需要花瓣?(吸引昆虫、保护花蕊)。
4、进行变色实验:将白色百合花的花茎浸在红墨水中,观察花瓣变色的实验,将观察到的情形画下来〔附〕。
5、与幼儿讨论百合花为什麼会变色?(红墨水从茎部吸收,传送到花瓣,而花的养分也是透过茎部传送)。
2、对实验深感兴趣。
准备各种百合花,欣赏它们的样子,再请幼儿为百合花做写生。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六
《百合花》是九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它是茹志鹃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作品写得是发生在苏中根据地我军某包扎所里的小故事。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这样一件小事,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的含义及小说的主题。
3、体味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但这一课的细节描写也很多,在对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就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味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
3、合作探究法:在问题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合作去完探究性学习。
4、学习检测法。边学习边检测,边巩固。
主要是学生通过速度课文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说出刻画了人物怎么样的性格,运用了什么方法。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学生自学为主,就是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温故而知新:(设计意图:通过温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关于小说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1、小说以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
2、根据小说的情节结构说说每个情节的主要事件。
1、开端--------带路。
2、发展-------借被。
3、高潮-------牺牲、献被。
4、结局-------盖被。
3、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4、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表达主题、塑造形象)。
(三)、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意图: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就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设计这个题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速度课文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从文章中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能对主要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1、速读课文,选择你认为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讯员”或“新媳妇”),任选其一,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划出具体描写人物的语句(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并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自主学习交流。
1、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新媳妇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
她尽咬着嘴唇笑---娴静、美丽、忸怩、羞涩。
敬献心爱的嫁妆------善良纯朴。
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擦拭身体。
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破洞(热爱子弟兵)。
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2、从文中哪些语句你看出了小通讯员怎样的性格特征?
a、从带路中可以看出:天真纯洁、热爱生活。
(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从张皇失措数摸两个动词体现.)。
关心同志(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
b、从借被中可以看出:憨厚,不善言辞,善解人意。
c、从牺牲中可以看出:勇敢,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的见闻就是小说的叙述线索,小说就是在“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四)、题目赏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来理解题目的含义,进而理解中心,这也是链接中考试题。)。
思考:课文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寓意?
明确: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纯洁、美好、高尚的心灵;
象征着战士间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的感情。
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美好、高尚的感情。
(五)、细节赏析:(设计意图: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学法指导: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细节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重点理解:
明确:两次,这两次细节描写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2、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几次?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次是通讯员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写出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和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写出了通讯员的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是的乐观情绪)。
第三次是“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照应上文铺垫下文。也写出了我和新媳妇为通讯员的牺牲而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是牺牲后新媳妇缝那个破洞(第四次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
3、百合花被子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说说它对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军民之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高尚。
(六)、景物描写赏析:。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作用: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明确: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七):检测收获(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前面制定的两个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是对全文进行总结)。
1、小结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______和______的形象,歌颂了纯洁深厚的____之情和____之情,赞扬了人民战士的____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____和_____。传达了高尚的___美和_____美。
2、写作特色:
1、善于从___处着眼,以___见___,意味深长。
2、善于运用典型的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
3、对比手法富有诗意(找出原文中找出一处说说)。
(八)、课后拓展:(设计目的:学以致用,学到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关于小说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通过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和动情的事涌上心头,请撷取一两个片断,写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题来。字数不少于600字。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七
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合花开》。它是新教材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几方面说一说我的教学思路。
《百合花开》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清贫》共同构成了“为生命喝彩”这个单元,所以,很明确的这四篇课文都要传递给学生不同生命中同样值得喝彩的精神之美。
《百合花开》一文中林清玄先生描绘了拥有纯洁信念的野百合,她坚定、努力,让一个荒谷开满了美丽的百合“以花来证明”自己作为百合的意义。以此来象征人生。
课标要求,在阅读目标方面,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把握百合花的形象,感受信念纯洁和坚持的重要性。
2、知识目标:
(1)体会排比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品味关键词句。
(3)学生的圈画和朗读。
重点难点: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百合花的形象。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对这样的文章读过一遍以后,基本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大概含义,但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写作意图这两点还是无法领会,所以在读文章时往往会浅尝辄止,对于修辞手法,学生也只停留在考试时达得出,并未很好领会其中妙处。这两点是,我所教的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默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前预习全文。
导入:有一本书上说“一花一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借由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开》一文来看看这株百合花为我们呈现出的世界。
第二步、交流初读的感受。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三步、再读文章,圈画重点词句。
第四步、朗读文章重点段落。
又是什么让百合会自信、坚持、努力?
文章第三和第九自然段作为重点赏析的点:抓住朗读重音、语气的处理;并且抓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百合花的形象。
百合为什么会不断的开花?
第五步、老师小结。
第六步、作业。
抄写第九段的排比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练习写一个排比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读读林清玄先生的其他文章。
顽强。
一谷百合开花一株百合自信念头纯洁。
证明自己坚持。
评课:“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境界靠教师去创设。首先在于“话题”的引导。如学生感受了百合花开以后,孩童、情侣等无数人前来欣赏,教师问:“我们了解、欣赏了百合花开,又该用心来赏百合的什么呢?”这是在学生思维拐弯处向精神层面引领。学生的感悟有时是朦胧的、零散的,需要教师的点拨使之敞亮、清晰和完整。这种点拨在本课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当学生读了“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时,教师说:“谁知道我欣赏它什么呢?……我欣赏它不张扬。”……这种主动参与的教学效果,是居高临下地灌输所无法企及的。师生对话是一种精致的饱含智慧和情愫的对话,由此引导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这说明阅读教学的对话艺术,实际上是教师引导、点拨和参与的艺术。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健康教育活动《心情播报》。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高尔基说:“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对所准备材料有兴趣,因此我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这次活动,用以上所说的教法为手段,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教育幼儿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
下面就是我的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欢迎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对小学音乐的理解,现在我来说一下人音版第7册第4课《快乐的课间》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根据我对教材和音乐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欢乐的情绪。
3、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难点为:掌握后十六音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1、我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本课的两个难节奏的解决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规律。
3、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
第一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我将采用《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律动,学生可以按节奏做各种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欢快自由的情绪。
我这样设计的理念是:
1、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能有效的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2、律动为歌曲后面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学习、体会音乐的最基本途径。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我今天要学的歌曲《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我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聆听。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中我将以示范和对比来解决歌曲中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这两个难点,用谈话法来落实“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的重点。我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1、借用多媒体,我将用幻灯片播放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各种场景,视听结合,聆听歌曲范唱。在观赏和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速度,确定基本曲调和节拍。
2、学习2/4拍。我会问学生:一个小节里有几拍?通过讨论,我会告诉学生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节奏边划2/4拍图势边读歌词。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歌词优美,比较适合朗读,通过读歌词找出本课的学习难点为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我将用边击鼓边念两种不同的节奏的方式来示范,第二种是×××0,通过让学生听、比较和多次练习,掌握突破此难点。第二个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划2/4拍指挥图势,从念空大大到默念空来突破这个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示范)。
4、以师生接龙的形式跟钢琴简单的学唱歌谱。由于在读歌词时已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曲调的演唱,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过程中,我会做适当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势提示。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会视情况及时指导。
5、学唱歌词。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对学生的情绪的引导,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活泼轻松自由的感情。此时我会问学生:你们在课间都会玩什么游戏啊?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达到“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轻松自由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我这样设计缘于:
1、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引导和动力。我在教学设计中借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手段,创设轻松欢快自由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的课间生活的主题。
2、学生从看、听、念、唱等活动中,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创编活动,学生为歌曲进行即兴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为歌曲作伴奏。同时我会适当提示几个舞蹈动作,如(示范),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抽出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前随着音乐表演,此时台下的学生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同时我会考虑到有些学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积极的做舞蹈表演,我会安排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声为其他学生的表演做伴奏。
这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此环节中我会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2/4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突破重难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课外寻找和学习跟本课的内容相关,或节奏相同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音乐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只体现在一堂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和学习课外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预设,很多环节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各种问题产生,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调整。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一
2、能够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百合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了解百合花的意义并能制作百合花。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卡纸等工具。
1、出示百合花图片让学生欣赏。
你们认识这些花吗?这些花漂亮吗?
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百合花。
1、教师讲解怎样制作百合花。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纸。
2)、在正方形卡纸上先画个像扒开的香蕉皮。
3)、再在两个分叉上画上三个叉,像花朵了。
4)、花朵中间画天线,接着画花梗两个竖线。
5)、最后画上长长的叶子。
6)、用剪刀把画好的花朵剪下来粘贴到卡纸上。
7)、再在卡纸上装饰些其它的小制作,这样一幅完整的小制作就做好了?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要求:。
1、制作新颖、独特。
2、保持地面干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作品展示、点评。将做好的作品放到讲台上,大家互相点评,选出最佳奖。
4、教师总结?百合花表示伟大的爱,希望今天咱们把自己制作的百合花送给你们亲爱的妈妈。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二
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合花开》。它是新教材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几方面说一说我的教学思路。
《百合花开》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清贫》共同构成了“为生命喝彩”这个单元,所以,很明确的这四篇课文都要传递给学生不同生命中同样值得喝彩的精神之美。
《百合花开》一文中林清玄先生描绘了拥有纯洁信念的野百合,她坚定、努力,让一个荒谷开满了美丽的百合“以花来证明”自己作为百合的意义。以此来象征人生。
课标要求,在阅读目标方面,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把握百合花的形象,感受信念纯洁和坚持的重要性。
2、知识目标:
(1)体会排比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品味关键词句。
(3)学生的圈画和朗读。
重点难点: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百合花的形象。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对这样的文章读过一遍以后,基本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大概含义,但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写作意图这两点还是无法领会,所以在读文章时往往会浅尝辄止,对于修辞手法,学生也只停留在考试时达得出,并未很好领会其中妙处。这两点是,我所教的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默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前预习全文。
导入:有一本书上说“一花一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借由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开》一文来看看这株百合花为我们呈现出的世界。
第二步、交流初读的感受。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三步、再读文章,圈画重点词句。
第四步、朗读文章重点段落。
又是什么让百合会自信、坚持、努力?
文章第三和第九自然段作为重点赏析的点:抓住朗读重音、语气的处理;并且抓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百合花的形象。
百合为什么会不断的开花?
第五步、老师小结。
第六步、作业。
抄写第九段的排比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练习写一个排比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读读林清玄先生的其他文章。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百合花开》被安排在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中的第四课,在这之前分别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诺曼底号遇难记》《难忘的英格丽褒曼》三篇课文通过三位典型的生活中强者的事例来展现生命的价值,那么《百合花开》则是通过寓言的形式,在浅显通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深刻的内涵:生命的价值在于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十分生动浅显,比较适合预初年级学生阅读,而且考虑到学生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来学习这篇自读课文,理解难度不是很大。因此,我准备从朗读入手,让他们在朗读中圈画、讨论、分析百合花的内在精神和蕴含的象征意义。另外,我们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体会、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奋斗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几点综合考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培养朗读技巧,体会课文清新细腻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百合花的生长环境,通过圈画、讨论理解百合花成功开放的原因,从而归纳百合花的内在精神,领悟生命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坚定执著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奋斗、不骄不躁的心态对于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分析:
林清玄的作品语言都比较优美,所以从一些富有表现力、涵义深刻的句子入手,反复朗读并圈画讨论,真正理解坚定信念、执着奋斗对于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寓言的形式来表现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所以理解百合花背后的生命价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结合预初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我决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希望能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圈画法:在朗读、解疑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3、讨论法:在相互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1、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引入课文《百合花开》。
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了解百合花的生长环境。
3、深入研读:通过圈画、朗读、讨论,明确百合花成功开放的原因及其象征意义,理解百合花的精神以及百合花背后所蕴含的生命价值。
4、总结归纳:林清玄说“尽心就是完美”,这株百合尽心尽力地绽放,而它绽放的过程恰恰象征了我们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5、拓展延伸:从生活入手,寻找尽心创造生命价值的人物,思考生命价值的元素组成。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四
《雨巷》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该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教材中选编的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诵,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体味诗歌独特的意境和作者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
二、说学情。
高一新生正处在初高中衔接过渡期,对于现代诗歌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加上此首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反复诵读,联系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诗境,唤醒诗情,从而引起强烈共鸣,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之前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
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与情感特色,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其中,目标二为重点,目标三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对于诗歌语言的品味、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诵读法会贯穿我的教学活动始终。在研读部分,我将采用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有效促进对话教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根据本首诗歌的特点和高一新生的学情,在学法上,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联想、查阅资料,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导入语的设计对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这样开始我的新课:播放背景音乐《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中的少年在蒹葭河畔的千回百转,与数千年后的戴望舒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久久徘徊有着惊人的相似,“丁香姑娘”仿佛是伊人再现,同样的朦胧美丽、可望而不可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2、初读梳疑,走进雨巷。
为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诗歌,为进一步的研读奠定基础,我的初读设计主要有如下三个环节:首先,我会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齐读一遍此诗。接下来,我会播放一遍名家配乐朗诵版的《雨巷》,让学生边跟读边思考自己与其差距所在,并提示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为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诗歌在节奏韵律等方面有何特点,最终明确本诗的第一美:语言的音乐美。
此初读步骤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检测预习效果,扫清文字障碍,指导学生断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对此诗形成初步的画面感。
3、合作探究,感悟雨巷。
语文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实践中习得诗歌知识,形成鉴赏能力。本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上一环节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意境、创作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读。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景物来表达特定感受,这些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典型景物,是理解诗歌的突破口。因而,我将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油纸伞、雨巷、丁香和丁香一样的姑娘、抒情主人公“我”篱墙等意象,再回归文本找到意象的主要特点。
最终完成问题一,明确这些意象为诗歌营造出凄美朦胧意境的共同点。即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通过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同学们已对诗中的意象特点及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解决问题三时,我将结合作者戴望舒的人生经历及《雨巷》的创作背景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得出丁香姑娘多种可能的象征意义,并归纳出作者的情感。
至此,我们又领悟了这首诗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4、总结梳理,走出雨巷。
六、说板书。
设计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课堂线索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使教学更有实效(设计略)。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五
1、赏析作品的文学形象。
2、学习以小见大以及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茹志鹃小说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小说关于百合花的描写,概括作品主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表现出的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1、学习以小见大以及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2、结合小说关于百合花的描写,概括作品主题。
1、细节: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
2、细节作用。
(1)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2)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3)可以表现生活环境;
(4)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深化文章的主题。
细节1——枪筒里的树枝。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说明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年轻,有活力。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表现了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细节2——衣服破洞。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表现了通讯员腼腆、执拗、朴实的性格,也可以看出新媳妇的善良、热情、关切。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传神的细节与后文呼应,让我们感受到通讯员既可爱又可敬,生出“我”对他的自责之情。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传神的细节与上文呼应,这一片布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它让“我”更加悲痛。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这一处的细节表现了新媳妇的庄重、严肃,对通讯员的崇敬与歉疚,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
细节3——两个馒头。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临走前还记得给“我”馒头,表现了对革命同志的关心,也表现了他活泼可爱的性格。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个馒头让我想起了通讯员当时离开的情景,表现了“我”的悲痛心情以及对通讯员的怀念。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点出新媳妇不肯借被子的原因,分外珍惜这样漂亮的被子,点出题目百合花。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新媳妇觉悟很高,把自己的被子放到了最外面,方便战士使用。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这一细节点出小说的主旨,战士高尚的情操如百合花一样美丽。军民之情正如那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2、小说《百合花》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百合花》的语言自然、清新、柔和、优美,有个性化。虽然是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没有宏大的壮烈场景的描写,而是以小见大,选取通讯员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对家乡的2处回忆,都充满了人情味道,浓浓的诗意,这些无不在突出通讯员的可爱、可敬,我们的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范例:
小小通讯员,你衣肩上的破洞,我已经为你缝好了。而此时此刻,你却又不在了!你是为国家而牺牲的,是为我们老百姓而牺牲的!这床被子是我唯一的嫁妆,我要把它献给最可敬、最可爱的战士!在我心中,你的崇高品质就如同这被子上的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
明确: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流着泪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表现了她对小通讯员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六
我将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课标要求,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理解。
教材地位与作用:《雨巷》是来自语文出版社高一年级使用的第一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八首中国现当代诗歌,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观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四、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煽情激趣——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五、教法学法探讨。
1、教法。
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法。
新诗的学习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学会用以下的方法来学习诗歌。
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
总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新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决定用一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针对本课重点我采用诵读法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针对学习的难点我用联想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的显著成效的关键,我将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设计了“走进雨巷煽情激趣——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这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
1、走进雨巷煽情激趣。
首先介绍我的第一环节,我将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大家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教师播放流行音乐《丁香花》,接着请学生们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内心的忧愁,唱出了内心的孤独,唱出了作者内心无尽的惆怅。接着我请学生们打开课本,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流行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2、彷徨雨巷熟读顿悟。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因此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学生很容易把握:这是一首优美中充满惆怅的诗歌。诵读的形式很多,配乐朗读就是一种的很好的形式,音乐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也为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打下基础。
(2)接着我要求三次学生品读诗歌每一次关注的目标都不一样,第一次关注诗歌的韵脚,第二次关注诗歌的重叠句子,第三次关注诗歌重复的词语。教师明确:押韵复沓叠句重章等概念。
(3)最后,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配乐轻声的朗读诗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其成因,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三环节。
3、感悟雨巷合作探究。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等)和内在形式特征(意象,意境,象征,阴喻等),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承接上面的朗读,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情绪?
(2)这种情感和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第一个是油纸伞。(视频: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来激发感受)。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图片展示来激发感受)。
特点:悠长、寂寥。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古诗展示来激发感受)。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
第五个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怅的。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情感,沟通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就是阅读主体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阅读经验的迁移,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阅读经验来正确地解读诗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总之本环节采用的是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心理学家认为:合作与交流,可以是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有利于互相启发,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地探索活动。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这种联系在小组交流中得以强化,在小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联想中得以沟通,使感性的认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领略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至此完成本课教学上的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同时也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接下来进入我的第四环节。
4、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也可是课后作业)。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歌中的主人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写一段你想象中那个雨巷邂逅的场面。用自己的笔描绘出雨巷那种独特的意境”。
(2)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七、结束语。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通过音乐的感染和教师富有抒情性的语言,学生们在悠长而又哀伤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即获得情感的体验又更新的原有的知识。
百合花说课稿十分钟篇十七
听了周芳老师执教的歌唱课《哦,十分钟》,听后颇有感触。作为新教师的她们在教学中就运用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这两节课作简单的评议:
周老师的《哦,十分钟》一课,她运用提问式的'导入,轻松的课堂氛围,给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始时周老师运用听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在新歌教学中,周老师通过感受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等来体验歌曲中学生的心情,如:在《哦,十分钟》背景音乐下,让学生感受模仿课件十分钟里你会做些怎样的游戏等。
课堂氛围很轻松,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
总结这节课: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值得我们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