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热门20篇)
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强调,它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确保篇章连贯和条理清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一
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新密452370。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能否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
一、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成因分析。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设计不当。
一些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忽略了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以及结果性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流程上出现过易、过难、难易颠倒或过多铺垫等情况。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也导致部分教师专注于教学课件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和反思。
2.教学中合作学习无效、低效。
根据《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政治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教学习惯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相当强的惯性,面对新的课堂组织模式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合作学习这一途径和手段并未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3.课堂组织节奏松散,效率低下。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上下功夫。但是如果教师指令语出现问题、现场调节能力不强甚至失控或课堂教学节奏松散,就会导致教学进程凌乱。从以上几种课堂低效现象的表现及成因来看,主要是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模式的认识不到位,以及相应教学管理经验缺乏造成的。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1.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热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和爱戴。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不能漠视,要分析其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2.提倡自主探究学习,转变教师职能。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调整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成长,唤醒学生潜能,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教学艺术,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重任。在自主探究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方式,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确定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收集、处理、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是要将传统的“个体学习”模式向“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善于共同探讨问题和交流学习成果、经验与心得。
3.阶段性评价和总结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多用激励,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及时表扬,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先请其他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对他的成功要给予鼓励;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赞赏。这种层次分明的表扬形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可使每个学生获得点滴成功,体验成功乐趣。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激起他们得到更多成功的欲望,促使学生更加喜欢政治,认为政治是他能学好的课程,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养协作。
每个班学生的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一堂课只有40分钟,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或四人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政治学习小组的作用,好生带动差生,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这些都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政治水平在愉悦、协作中得到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二
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
3、组织讨论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小面粉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使我备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当然,由于研究学习的时间太长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不尽人意,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这才是我们新的课堂教学取得的最大收获吧。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因势利导要及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三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端,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恰好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发展契机。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实施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教师要努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除了要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具有敏锐的觉察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之策。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在兴趣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一些学生认为,政治是文科,平时不用学,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一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堂很无聊,教师不停地讲,根本记不住;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准备参政,因此可以不用学政治;一些学生认为,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其他学科更重要,只能放弃政治。
2、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的观点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政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介绍世界各国文化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遵循放手原则,让学生自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有序分工、配合协作,完成教学设计,并派出代表上讲台讲课。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整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1、在生活化教学开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知识脱离现实,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因为我们以前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学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深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光盘行动”的号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认识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总之,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四
本文主要根据目前计算机硬件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计算机硬件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等方面来分析探讨计算机硬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系统性,提出了调整目前计算机硬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并对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作了相关探讨;21世纪“的计算机世界正在走向一个高度集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时代,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飞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多,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已无法适应.计算机教学也需要创新,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来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硬件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在硬件教学方面又是很薄弱的部分,其主要原因有三:(1)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造成了计算机硬件教材和实验设施的滞后性;(2)女同学或部分男同学对硬件的兴趣不是很高,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硬件教学场室,这使得硬件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有些纸上谈兵.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环境中,如何改进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环节,力争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德富作者单位:广东佛山顺德胡宝星职校,广东佛山,528325刊名:信息系统工程英文刊名:chinacionews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类科目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堂评价分组教学课堂评分表德育渗透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五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幸请来了教研室张主任,他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有效课堂教学”。学习了张主任主讲的课程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再次,做为教师而言,我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着力做到: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把生成的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优质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希望我今后的课堂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六
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是教师要备好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二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四是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五是有计划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政治学习目的,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当前,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
但有些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
上课时教师忙于展示课件,体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很难派上用场,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有效解读。
学生则忙于观看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设的和课件上展示的理由。
尽管课件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而且内容很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被课件所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根本谈不上发挥主体地位。
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备好课。
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这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实践性突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重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长期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对外开放等。
以上内容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更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此外,贴近现实也是教材的主要特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在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例如消费理由、生活理由等更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
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
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理由,找到解决困难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热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和爱戴。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不能漠视,要分析其落后的理由,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深思,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
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理由意识是指理由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没有强烈的理由意识,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创造始于理由,理由意识、理由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理由意识,进行理由性教学。
有了理由才会深思,有了深思才会有解决理由的策略,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所以理由解决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理由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理由来进行学习,把理由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理由,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来看,问是深入的阶段,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
理由的提出,不是为理由而问理由,而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
理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理由。
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把被遮蔽的理由挖掘出来、剥离出来、明晰起来的过程。
学则须疑,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
学生有疑的理由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没有自己的理由,就永远没有创造。
教师要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理由,并对理由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
四、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
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调整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成长,唤醒学生潜能,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教学艺术,推动学生知识构建的重任。
在自主探究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方式,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确定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深思、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收集、处理、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理由、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是要将传统的“个体学习”模式向“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善于共同探讨理由和交流学习成果、经验与心得。
因为每个班学生的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或四人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政治学习小组的作用,好生带动差生,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
这些都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政治水平在愉悦、协作中得到提高。
五、有计划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个性的发展和发挥,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策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能够激起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七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知识传递而轻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政治老师不断归纳总结,出现了很多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广大高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借鉴,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单纯的政治理论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政治理论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政治理论需要很好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知识点放到实际例子中去讲,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政治理论,同时也使学生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社会现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学生用政治理论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了解了事物的现象,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因为每一次问题的提出,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政治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有效指导。老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些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老师要注意,在设置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问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置也要难易适中,既有简单问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做出解答,鼓励学生的政治学习士气,也要有一定数量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难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八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4、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5、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九
谢芳。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始的时候我从心理上认为高中生都有了一定的年龄,理解能力也应该可以,再加上我的爱心、我的耐心、我的全心全力,一定能够让我的学生学有所成。我信心十足,仿佛已经看到我的学生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发现政治课教学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轻松,初中政治考试是开卷考试,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翻书去抄,少了很多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环节,高中课堂上就连最简单的常识性知识都不清楚。更别提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了。所以这就给我们的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就我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尽管每周我们都有集体备课活动,但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又是参差不齐,所以即使集体备课备好了,每个教案我都又认真修改过三四次才拿上讲台,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例如对“生产资料”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工具,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还是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全面,认为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料是生产资料,所需的工具例如土地、厂房、机器就不是生产资料,当然经过解释,学生还是把这个概念理解清楚了,但是因为在这个概念的解释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原来准备的内容没有讲完,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想到的,所以,我认为,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新课导入的反思:
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导入新课,要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例如,有一次在讲“商品服务市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举了身边的事例进行了导入,例如河北铺的标准件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南大堡蔬菜市场就是消费品市场,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这节课的内容也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所以说,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这个环节,它对一节课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例如,在讲“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课题的时候,当时,正是刚刚发生了日本发生大地震,在我们这儿也发生了和我国的某些省份一样的场面,那就是抢盐潮,我就紧紧抓住了这个教学中可用的好材料,设问学生“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办,”,学生非常有兴趣,结合教材知识提出了好多方面的措施,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高调给予肯定,并就教材的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内容、措施等做了。
总结。
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悟,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水平,为我们的教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中的主体部分,这两者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一起构建出了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框架。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没有求学的意识,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将会失去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其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下教师架子,培养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三,教师要让“学”与“教”融为一体,以教学教材为中心,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改变学生对教师、教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督促与引导者,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
2.构建全新的课堂结构。
“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一切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的前提,重组课堂教学顺序,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现代教学的科学合理性。而这些是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雏形,实现“高效”目标而奠定基础的第二项重要工作。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材“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味追求古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已经具备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之后,教师应当在每节课上都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增强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因为这是教师教学素质的体现。
1.要加强教师的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一半来自于自己的理解,一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因为这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是对教师教学有效与否最终的检验。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且有所用。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标准不能仅靠作业,而是要在每堂课上都体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做到两点:其一,掌握好“课堂开篇”。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篇即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同时,在验证过程中巧妙地导入本节课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新奇的快感;其二,利用好“课堂。
总结。
”。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最后的时间,采用问题探讨、本课课题研究等有效方式,来加深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应用最好的验证。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师生同心。就一定能够打好新课改这场攻坚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一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数量,而且注重知识的传播速度,在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无疑十分必要。政治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几种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十分重要。政治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学生能够对政治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是学生政治学科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学生只有通过对具体问题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解析,才能达到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活运用政治知识点,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机会,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用政治理论知识加以解析。如果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那么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课堂教学气氛比较严肃,那么学生从内心会产生一种忌惮,进而不感或者不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通过实例展现知识点。
政治是一门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都是对客观规律与现象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吃力,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借助于实际的例子,会使学生出现理解偏差。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从定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解释,学生难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实际例子将知识点展现出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概念与定理进行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点以实际例子为依托展现出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应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试想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势必是枯燥无味的,很难调动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将实际的例子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注意力将被有效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练习题必不可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题海战术”的弊端,因此很多教师在现代教学中不再使用题海战术。然而在排斥题海战术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存在的缺陷,部分教师主观的认识学生没必要做练习题。实际上不管对于哪一学科的学习,虽然不提倡采用题海战术,但是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政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仅要能够对政治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要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政治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翻开近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试题考察的都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才能掌握高考的动向,才能更好地对问题作答。
四、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法也十分必要。在很多人眼里政治是一门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科,实际上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政治成绩也并非易事。尤其是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进行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差异性,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因此有些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有些学生却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齐头并进。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将大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十分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原有的认识可能被打破,新的认识就会形成,然而这一过程是一个冲突与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政治作为一门有助于学生三观形成的学科,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教师更多要扮演倾听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在师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二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其实这是对政治课的极大不公,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本领。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鲜明白的道理,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效果”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发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当然,教师的“效果”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味。例如学生在剖析中有分歧,但教师停止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要想改变对政治课的以”背”为主的误区,作为政治教师还必须在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有激情.老师必须有亲和力。教学不拘泥教材。更应该高于教材。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取多的方法。
课前自学。
让学生预习、作答。学案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上课后,让各小组根据预习,对学案进行讨论、探究、解答。对学生通过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分析解答。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包办分析较多,学生参与较少,导致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材料束手无策。现在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具体说来,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其次,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善于“给现象,巧设问”,给现象包括情景、材料、图表和观点;巧设问就是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诚相见,相互支持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独创见解和创造性言行的集体风尚。
最后,我们要正确认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消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反,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是各种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故事翻课本看媒体转载参考...启示之一:公民道德与小康社会密不可分,必须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加强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建设为全面小康提供强大支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为先,诚信为本,是人们修身立业的根基。不管是治国还是立身,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人的素质迫切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道德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一个人在社会上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有赖于国民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抓好公民道德建设。
启示之二:有效的载体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把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有效的载体,好比是解决渡河的“桥”与“船”。道德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作用于人的大脑,见之灵魂深处,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载体,把丰富的教育内容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双万”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个载体,河南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才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启示之三:榜样引导、典型示范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必须坚持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鲜明性,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几年来,河南树立和宣传了史来贺、吴金印、张荣锁、任长霞、常香玉等一系列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了公民道德建设一系列先进经验,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社会正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生逢英模辈出的时代。只要牢牢把握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典型宣传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为:
1、总体上公民科学素养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公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较低;
5、公民科学精神比较欠缺,还存在大量相信迷信的公民,青少年与科学精神有关的调查结果出现回落,学校对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存在较大问题。
引言:
1、研究背景:当今的东西方文化观念交融产生强烈冲击时代。
2、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从改革开放以后,道德教育一直处于一种是否继承传统,科学信念处于独立于道德之外的情况。通过论述,研究希望明确二者之间的客观关系。
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本文探讨了科学信念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如何树立科学信念,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得出了只有坚持客观科学态度,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达到目的的结论。正文:
在现在社会中,提高树立科学信念,提高自我思想道德培养,最好方法应该是学习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客观的融入现代文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标准,同时明确科学信念的真正含义,毫不动摇地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信念: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信念是后天的,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观点、原则、理论和事业经过鉴别和选择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和某种事业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就确立了信念。这些信念大多数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某种认识。所以,信念是带有主观性的,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
(首先明确一个悖论,我们往往说某某事物是科学的,就表明此事物是正确的,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科学不等同于正确,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科学信念不是指信念是“科学”的,而是指科学的信念,科学的信念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前提,以科学真理为依据建立的,因此.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性的推敲。我们学的是自然科学,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信念,以科学信念为基础,坚定自己的学习动机和方向。但是在提高树立科学信念的同时,要对科学信念有明确客观地认识。比如说,现在网络上有人这样评价定义信念和科学信念:
信念,它强调的是实践当中的信,或者说强调的是坚定的观念。共产党人信仰的信念是什么?是马克斯主义。信念在实践当中分为科学信念和非科学信念,什么是科学信念呢?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就是科学的,我们实践当中说的,宗教、迷信、封建就是非科学性的。这个论断本身就是有悖科学信念的。科学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范畴,而是随着不断的研究探索,扩大其适用范围。所以现在未知的,或者当今科学上不能解释的事物或现象,未必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仍然不能被解释,所以,上述论断就是违背科学原理的。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日心说在布鲁诺时代就是伪“科学”,但是到了后期逐渐得到的“科学”的认证,成为了当时的“科学”,可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恒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日心说最终被确定为非科学的观点,但是符合当时发展方向,有进步意义。所以树立科学的信念就要有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的形成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个人品质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由传统道德教育发展的,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准绳。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学说里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古人把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为人处事的准则,流传并且教育后代,使大家以同一种规则准则要求自己,衡量别人,慢慢形成了所谓的道德标准。这种确定下来的标准,绝大多数仍然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接受、传承这些教育。明白这些道理,不是把他们当作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弃。
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传统道德最浓缩的精华所在,也是现在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质。不论是在商业交往,还是社会交际,这些品德都是一个人能否成功,得到社会肯定的法宝,也是一个人作出判断的坚定依据。也就是做人的信念。这些信念和科学信念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为学的人,一定要志存高远(仁),尊敬他人(礼),尊敬他人的研究成果(义),诚实守信(信),实事求是(智),这些都是科学信念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体现。
提高传统道德就要知道传统道德属于什么范畴,传统道德是依附于传统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传统道德的真正含义,就要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都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对古代道德启蒙教材的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下面是长春市实验中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段时间后一个同学的日记:
(长春市实验中学一年21班学生张阳的"心情日记")。
从小到大,我总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父母的关爱,朋友的体谅,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于是,我常常发小姐脾气。。粗声粗气,丝毫没有感到歉疚之意。。"中华传统美德"这门课。。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的为人准则,理解了"温良恭俭让"的做人修养,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表现。。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中考那几天,父母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我们在考场答卷,他们在外面鼓励,烈日当空却始终不肯离去。。在我重病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日夜的守候。是爱让他们可以为我们牺牲,是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可以为了我们风雨兼程。对于这样超越了人生感情的来之不易的关怀,我们怎么可以不去珍惜,不去用爱来回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美德不正是我们应该展现出来的吗?"亲所好,力为具"不也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吗?今天,我帮母亲洗了碗,给身体不好的父亲捶了背。望着他们嘴角绽放的笑容,眼中饱含的爱意,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美德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爱的回报。"君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是什么让一个少年对做人的认识产生了前后如此剧烈的差异,就是传统文化的熏染。有人质疑说,这种文化过于腐朽,不适宜现在的竞争性社会。这些顾虑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传统的东西中并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一些糟粕,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盲目的尊崇传统,应该以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观察,也就是我们说的科学信念。但是这些事情其实是不用过于担忧的,因为一种文化只要根基是好的,即使叶子黄洛了,或者虫蛀了,还会再生新的、健康的枝叶。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只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信念,就能够辨别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正如论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经典适用的一个判断标准:择善而从。这样,以科学信念作支撑的思想道德,才是现代的思想道德。
总而言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科学信念,明确科学和科学信念的真正含义,以科学的信念为人处世,以高尚的道德作为科学信念的精神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毕竟,历史上没有缺德的科学家,更没有缺德的大医。同时提高与进步,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三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必修课。结合我校生源基础较差,学生偏科严重的情况,提高政治科目的课堂教学效率,将更多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习数学、英语等偏科显得尤为必要。我们经常可看到,在平常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们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上课时不停地讲,总以为要讲的知识点都讲透彻了才踏实,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而在考试时却考得一塌糊涂。对此,不少教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实在难教。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兴起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一轮课改。下面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政治课高效课堂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定位。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要高。即在一节课内,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率实现最大化。除此以外,高效课堂教学还应使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掌握知识牢固,实际运用能力强,成绩优秀。更重要的是这种优秀成绩的取得是以"负担轻"为前提的,那种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练习,搞“题海战术”而获得的高分,并非正的"效率高"。
二、高中政治课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1.高中政治课教学“减负新政”的要求。课改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没减少,考试要求没降低,高考选拔、区分的性质没改变,只是减少了加班加点的时间,即补课的时间、训练的时间,这就必然要求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2.学生及家长的期盼。高中政治课比较深奥、枯燥乏味,学生希望每堂课有所得、有所悟,学生及其家长都希望老师的每堂课都使学生收获多多。
3.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呼唤高效课堂教学。从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低效课、无效课、乃至负效课很多。所谓低效课,就是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能联系实际,恰当地提出问题,不懂或者忽视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所谓无效课,就是教师上与不上一个样,学生听与不听一个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完全没有投入,学生一无所获。
三、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前提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控制者向主导者转变。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美国的教育界有这样几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新型的教学方式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从心理上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并把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起来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作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教师要在学习时间、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四、如何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关系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很难判断其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反映自己的困惑,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现实中的“书呆子”不绝于耳,也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拉长战线,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优化备课,精心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的过程不仅要吃透教材,明确教法,还要设计合理、有效的情境引入,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高效的进行。我认为高中政治课的备课过程要做到“二备”: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四
一、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例如,“硫酸”一节教学目标,若是简单确定为“掌握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硫酸的用途”,那只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另外“掌握……性质”中的“掌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一般情况下必须描述学生具有这种能力行为表现的例子,才能使“掌握”变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h2s04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上述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就性质学性质”的单一被动模式,充分发挥了理论、实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目标维度上看,已将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了多元目标。但目标(3)“树立……世界观”是化学学科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内化的过程,通过一节课乃至几节课的教学,学生无法也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只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不规定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目标(3)应调整为“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样就处理好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二、组合策略——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铁离子氧化性和铁离子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还须思考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题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在“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在起始阶段展示图片: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铁门窗锈迹斑斑,锈蚀严重,表皮脱落,裸露出来的内层铁也被腐蚀了),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提出问题: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入、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中逐步建构新知,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
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我刚才喝了160ml水,请猜一猜,我喝了多少个水分子?你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吗?2.巧妙过渡,指引认知目标。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组成它的微粒呢?3.联系类比,同化新的知识。si制有7个基本物理量,我们熟悉的有时间、长度和质量……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秒、米和千克……“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4.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有基准的,si制规定长度的单位是米。同样,si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尔,1摩尔物质中所包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相等。
5.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那么,o.012kg12c中有多少个原子呢?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对“摩尔”的认识,深化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当然“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环,有力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促进新知的形成与建构。
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例如,对概念、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应特别重视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尽可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或事实,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要突出概念或理论的关键特征,重视其具体运用,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要培养学生观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不断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等学科思想,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但现在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克服长期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所带来的不足,并非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要不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关键看你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探究价值,凡事要有个度,不能厚此薄彼,要扬长避短,要善于把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五、推进策略----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
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与原认知产生冲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有哪些电离平衡?(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一)c(h+)?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而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自主探究后,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四个问题:(1)质疑:na离子为何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2)建构:根据实验和分析,界定什么是盐类水解?(3)归纳: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4)拓展:盐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未发生水解吗?这些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生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以上五种策略,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每个教师实际的设计还有待各自去创造。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五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实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展开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持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2015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说明相关的理论观点,同样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相关例子也可随手拈得,闹得沸沸扬扬的联合国改革,我国实行的轰轰烈烈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只要我们有心,具有时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水平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但仅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持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水平,辩证思维水平表达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准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水平、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准确理解,澄清模糊理解纠正错误理解。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展开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升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使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使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实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很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水平、表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使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注重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准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很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能够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实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准确的结论。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个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学习“公司的经营”这个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持续进步,就要持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反思,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动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持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六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的课程。如果想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实践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化解难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政治课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来阐明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其次,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取得预想的效果。再次,案例选择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热情和能力去参与讨论分析,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时,我选取了修建青藏铁路这一案例,这一案例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知和感兴趣的。案例材料的设计目的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分析能够自主构建生成知识。
通过青藏铁路概况的介绍,提出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自主生成实践这一概念。
通过介绍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以及介绍从最初的设计到全面的施工中每一阶段工作的情况及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实践的特点,即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通过青藏铁路设计原则的制定,修建过程中三大困难的解决,以及我们用最终的铁路开通这一事实回应外国媒体曾经的质疑,让学生自主生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且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者主动的发现、研究和探索。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大致为:情境设计——过程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情境设计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开始。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体验和感悟,从而思考、总结和提升。在进行情境设计时,一定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紧扣重、难点知识。同时情境设计既要与社会关注点结合,也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与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讲“劳动与就业”一课时,我设计现场招聘会这一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招聘者、求职者的角色,切身体验自主择业的感受,感悟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课前,我先设计了一份关于就业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职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地域、环境、工资等,全体同学填写上交后,我进行统计,课上感悟正确就业观时作为备用材料。
结合大连的实际特点及学生的能力范围,我们选定的招聘对象为导游。为了完成课上的“现场招聘”,课前先选定一名主持人,四名应聘者(课上时间所限)和一位招聘者(其余学生为其智囊团),同时设计好招聘者所提问题(4个)。整个活动过程以招聘者提问,应聘者回答,招聘者及智囊团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淘汰一名应聘者,最后选取一位获胜者。活动结束后请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余智囊团学生谈体验、感受。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关于就业的相关知识,而是大家在参与、体验、感悟、倾听、交流中获得的。这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采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全班集体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准确评价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平等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除了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有意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释生活现象,而且讨论的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去深层次思考。
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后,提出讨论问题:“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展、深化了本节课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公司的经营”作了铺垫,课堂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归纳法,实验法,对比法,事例法,谈话法……总之,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七
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课程,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其实这是对政治课的极大不公,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本领。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鲜明白的道理,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效果”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发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当然,教师的“效果”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味。例如讲到《政治知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在的权益”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能否答应信教”的效果;当讲到“我国经济树立碰到资金困难的效果”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处置”的疑问,学生在剖析中有分歧,但教师停止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要想改变对政治课的以”背”为主的误区,作为政治教师还必须在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老师教学要有激情,只有有了激情的老师,才能有生活的课堂。老师必须有亲和力。教学不拘泥教材。更应该高于教材。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取多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味和教学质量。如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响、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发生一定的抚慰,惹起学生的留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使学消费生剧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构成学习动机;能使笼统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笼统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单调的哲学实际不再单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总之,我们的反思,不仅仅反思我们的课的内容,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还要多多反思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异彩纷呈,而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根据本人对新课标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懂得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输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遭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此,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做法:
课前自学。
我先研究新课标,把握重点、难点去认真备课,把本节的知识点以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的形式设计学案,印发后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作答。学案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上课后,让各小组根据预习,对学案进行讨论、探究、解答。对学生通过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师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分析解答。最后,老师归纳本节的知识体系,并把本节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做一系统的小节。
这样,课堂教学有以教师为中心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生生多变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分享课堂教学成果。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我在讲“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提出“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近几年来,全国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都报道过西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见,发言都很积极。然后,我及时进行点拨,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从而使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西藏的大力支持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加深了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政策观念。使他们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包办分析较多,学生参与较少,导致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材料束手无策。现在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例如:6月20**我给学生时事讲座时,讲到我国南海问题,请同学们谈谈应该怎样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如果我国在维权上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请你拿一个作战计划。课后同学们写得非常好,小论文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很有创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说来,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创新型教师。体现创新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来驾驭课堂教学,要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这样,课堂上才能有效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知识的双向交流,才能对学生提出的高、难、深的问题进行令学生信服的点拨和说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其次,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善于“给现象,巧设问”,给现象包括情景、材料、图表和观点;巧设问就是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诚相见,相互支持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独创见解和创造性言行的集体风尚。
最后,我们要正确认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消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反,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是各种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课堂更是如此。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当前的时事热点,逐步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新课改方案已全面推开,新的课堂改革已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八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优化内容,总的来说,其较于旧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文性质由“工具论”上升到了“工具和人文统一论”。
自2003年新课程颁布和投入使用以来已走过十一年的时间。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却只注重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毫不重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死板教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最大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无效或低效。因此找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高中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惯性影响,导致只会运用机械、程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与新课程提出的“注重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不一致;其次,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最后,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了解得不够彻底,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错位。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
课程标准曾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两者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首先。师生通过交流可以拓宽彼此的知识面,丰富资源积累;其次,经过阅读交流还可以激活和寻求到更多的潜在资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门课时,由于《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抛砖”:“金陵十二钗”都有哪些人?她们为何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关系如何?由于《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家喻户晓,因此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够回答出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接着教师就可以“引玉”了:林妹妹既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之冠,除了容貌,她待人处事有何过人之处?师生通过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可以认识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王夫人房中,知礼数:“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当贾母问黛玉是否念书识字时,她明白古代“女人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因此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在学习之前,不盲目地进入课程授课,而是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又大概了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有学习热情,并为了答出疑问而认真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上得也就精彩了。
(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的连贯感知、意脉流动等内容特点,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和顺序,对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例如我们知道在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中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关于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评传性质的散文,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因此在学习到选修模块《唐诗宋词选读》中辛弃疾的词时,教师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学生在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志向和经历后,必定能更加容易地把握其词的情感。而对于《雷雨》《茶馆》这类的话剧范文,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进行自主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课堂要想真正突出人文性,又想要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雷雨》或者《祝福》等已被翻拍成话剧或电影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下载放映供学生观看,这不仅可以补充必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补课文信息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营造形象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教育者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性质,弄懂了教学目标之后,从本质上转变固有的教学传统,大胆探索,大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一直保持无穷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4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十九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常常导致课堂上学生不听课、这给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政治课要有魅力首先在于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幽默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的政治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幽默 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更有甚者,理科班学生“趴倒一片”。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政治老师的悲哀,当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学习是为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
二是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三是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大家拿一’。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不出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此外,在学习模仿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不要让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使用音乐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卧新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人,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总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让高中政治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篇二十
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教育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克服教师和学生从原先的“评价对象”为“评价主体”,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教学行为的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评价问题随之成为这场改革的焦点、瓶颈。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决定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专门研究,抓住评价改革这一核心,不断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转变以往单一、集权式的评价,让师生成为教育评价的受益者。建立有利于师生成长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评价内容全面化原则、评价方法多样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课程标准》又指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应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学习评价形式,让学生自身、同伴、家长、教师和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学习。”因此,建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贯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教育评价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行政、同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情感,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保护好奇心。
(2)有利于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潜能开发。
(3)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促进学生对生活经验、信息资料的积累与整合。
(4)有利于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学会自我评价,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自我评价如果使用得当,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并帮助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本课题研究有效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发挥自我评价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2)同伴评价。同学之间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对彼此都建立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同伴的互评往往能反映出许多教师无法观察到的方面。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过程,有利于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当然同伴评价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同伴间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和意义。其次,缺乏正面和鼓励性的评价,或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再次,学生为了顾及面子报喜不报忧,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我们研究有效自主学习的同伴评价,就是要发挥同伴评价的积极作用,探索有效的同伴评价方式。
(3)老师评价。由于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水平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教师始终是评价主体中的权威。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可更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以积极影响,因此评价要客观、公平,防止“第一印象”等主观臆断,并克服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方式。
当然,以自我评价为主,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这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