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实用19篇)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练、明确,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词汇,以便读者易于理解。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废话和冗长的描述。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
2009年以来,呼市妇联全力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将促进下岗失业女工、进城务工妇女的就业创业、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相结合,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立了“呼和浩特市妇联巾帼培训基地”,各级妇联组织培训各类家政服务员1400人,90%以上实现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八方保姆家政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家政公司成为自治区家政协会会员单位,20名家政服务员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优秀家政服务员”受到表彰奖励,呼市新城区心顺心月嫂护理部等5家机构被自治区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全区“促进就业示范企业”,呼市妇联和玉泉区妇联被授予自治区家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今年,市政府明确了由市妇联牵头,培育1-2个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信誉度的家政服务品牌公司,确立1-2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家政服务业培训基地,举办几期较高水准的家政服务业培训班的工作任务。为此,市妇联在对全市家政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2010年呼市妇联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方案》,并做了大量工作。
为开阔思路,进一步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向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今年3-4月,市妇联带领旗县妇联、家政公司及培训基地的负责人赴湖北省武汉市、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等地学习考察巾帼家政服务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现报告如下:
呼和浩特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早,但是发展极不平衡,在近200家各级工商局注册的家政服务机构中,除22%单一经营家政服务以外,其余均兼营中介、物业、咨询等项目。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有保洁、陪护病人老人及婴幼儿护理、月嫂等;用工形式以中介为主,收取介绍费,极少数的公司采取员工制,员工也只有十几人,按每月1000-1200元发放固定工资;所有公司与员工签订的是简单的用工合同,有个别公司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公司几乎没有。家政服务市场缺乏规范管理和统一的行业标准,首府地区供需状况不平衡,总体呈现供不应求和中高端需求上升趋势,家政服务员技能培训专业性不强,家政服务员队伍不稳定以及雇佣双方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屡屡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市家政服务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各地家政服务业的起步,与我市时间大致相同,都在上世纪90年代,起步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个过程。其中,妇联组织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开展家政服务工作创办家政公司的占大部分。随着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壮大,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多样化。
武汉巾帼家政联盟是武汉市妇联妇女创业中心指导下成立的互助型产业联盟,由全市家。
政行业中有一定规模、成长性较好的家政企业联合组成,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目前有会员单位21家,家政服务人员1万余人。
第三种是妇联组建发展指导中心。下设分部开展培训指导、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青岛市妇女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原青岛市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成立于1996年4月,是青岛市妇联为帮扶下岗失业妇女就业和创业而成立的专门机构。中心成立以来,根据市妇联的部署和下岗失业妇女的需求,开展妇女就业和创业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妇女就业和创业动态,开展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数据;为下岗失业妇女就业培训和安置、为妇女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培训。中心成为青岛市妇女就业和创业的基地。下设爱心大姐服务社、妇联家务服务公司、爱心大姐家政服务培训学校和女子就业服务市场。
第四种是政府出资直接建立。如哈尔滨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1985年成立,隶属于市妇联。是市政府批准并陆续投资150多万元建造办公大楼购置设备。中心的服务项目,从最初的3项增加到目前的22项,共安置农村进城打工妹和下岗女工3万余名。
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适应社会日益高要求、多层面的需求,我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先进地区家政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是党政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将由省妇联创办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写进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家政、家教服务,重点扶持木兰花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全省重点抓好湖北海员、湖北数控、湖北建工、湖北厨师、湖北缝纫、木兰花巾帼家政服务等劳务品牌的创建工作”。这些为木兰花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第二,优惠政策支持。2009年,湖北省妇联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必须认定家政服务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将全省妇联系统家政服务培训纳入当地政府培训补贴范畴,并协调落实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企业应享受的相应优惠政策(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员工素质、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微利的家政服务企业,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经费、场地的保障。木兰花家政公司的办公场所,由省妇联无偿提供,位于湖北省妇联的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四楼,一栋四层的培训学校办公楼由省妇联主管的知音集团提供。木兰花家政服务员的社保、医保全部由政府埋单。武汉妇女创业中心孵化中小企业的经费由武汉市政府每年出资100万进行扶持。
第四,经营模式至关重要。妇联组织占公司51%的股份,参与家政服务公司的宏观方向管控,在宣传发动、政策争取、项目倾斜上服务于家政公司的发展,企业经营由家政公司总经理负责。
政服务乃至首府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所以,要下大力气宣传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引导广大失业人员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这一朝阳产业之中,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家政服务业、尊重家政服务员的良好氛围。市妇联、商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促进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抓好培训,持证上岗,提升家政服务员的素质。从去年对家政服务员培训之后的情况看,培训后的学员95%被争先恐后地录用,待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拿到月嫂证书和育婴师证的工资增加300-500元,市场对持证上岗的认可和需求日益彰显,所以以后的培训应该长期坚持,既满足家政服务员技能知识需求的渴望,也满足社会对家务劳动社会化层次不断提升的要求,同时逐步规范市场,形成家政服务业持证上岗的良好局面。
第三,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家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市家政市场的不规范,急需首府家政行业标准的出台,因为一直以来家政服务主管部门没有明确,家政服务行业游离于一种个体工商户和社会民间家政服务中介机构,或隶属于办事处、社区的非营利性服务组织,所以,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多部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提高服务管理层次,推进我市家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势在必行。
第四,成立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根据自治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专题会议精神,以及首府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需要,建议成立市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市场信息发布、维护妇女权益等。针对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的需求,积极为下岗失业妇女搭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创业培训指导的平台,成为市妇联推进妇女成长成才、对外宣传的窗口,逐步建成全自治区妇女创业就业示范点,为市委、政府全面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作出贡献。
第五,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公司。针对我市家政服务机构的现状,有重点、分步骤、分批次地进行品牌公司的打造。今年市妇联重点对呼市仁和物业管理公司、内蒙古八方保姆有限责任公司、呼市心顺心月嫂护理服务部、呼市馨美家政公司(原呼市百洁家政公司)进行扶持,在3-5年、5-10年建立中长期目标,力争扶持10家左右家政服务公司,形成首府地区家政服务行业的品牌公司,引领我市家政服务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第六,培育高质量的家政服务培训体系。在巩固“呼市妇联巾帼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优势,整合现有相关家政专业的师资队伍,吸纳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家政服务员,组成我市家庭服务业培训的教师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赴先进地区学习、外请老师实训等等,逐步壮大并形成一支优秀的专业型家政教师队伍。同时,利用目前打造的高水平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基地,开展初级和较高水平的月嫂、保洁、养老、烹饪、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培训班,逐步壮大具有专业技能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成为我市家政服务业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二
(请办事处通知各有关调研企业,并于今天上午11点前将办事处联系人及电话报区商务局,区商务局电话:2671792)。
关于德城区。
为了在区第二次常委会上审议好区政府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的报告,特进行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拟采取听取有关单位书面汇报和对服务业企业现场调研及座谈等方式,了解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我们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向常委会提出一份比较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查好政府的有关工作报告,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时间:2012年4月23日。
下午3:00从德城区区委综合楼集合准时出发。
3:15到达第一个调研点银座商城;
3:45到达第二个调研点国际商贸城;4:15到达第三个调研点运达物流园;
4:45到达第四个调研点天虹广场,并在此。
调研点进行座谈;
6:00调研结束。
二、参加人员:
魏皎然张杰王海滨朱国强。
尹世凯孙瑞生高银平。
三、考察的具体内容:
1、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
5、企业在发展中有什么问题,希望政府做什么;
6、有关部门和企业希望人大就监督和支持政府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做那些工作,人大代表在发展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中能够如何发挥作用,欢迎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宝贵意见。
四、有关事宜:
1、区商务局就以上有关内容准备一份书面汇报,调研时交调研组;
2、区商务局负责三个调研点的确定和联系;
4、调研组的具体服务工作由孙瑞生负责。
2012年4月16日2。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三
xx镇共有x个村、x万口人。近年来,按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集群”的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在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了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实现服务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我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全力抓好高档商贸、现代物流和新兴房地产等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长速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年服务业增加值占街道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x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x%以上,服务业税收占境内税收的比重提高到x%以上。
一是加快了以x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园规划建设。我镇的物流业发展格局为:以x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带动,依托x等专业市场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县里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
1批发市场。容纳商户x多户,增加就业岗位x个,年营业收入达x元以上。
三是加快了以x路为中心的商居、房地产集群建设。按照县里工作布局和对南区商贸居住的总体规划,全力开展南区三大高档购物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建设了总投资x元的购物中心、总投资x元的物流城购物中心和总投资x元的购物中心,全面解决南区人口的购物、休闲、娱乐问题。以x路为中心加快改造建设,打造商居、房地产集群,吸纳外来入住人口。
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准入、产业改革等措施,重点扶持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
一是抓好以x物流园为中心的x平方米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二是抓好x路等主干道两侧的专业市场集群建设;三是借旧城改造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中心商务区建设。
x年x月x日。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四
法律服务业,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等服务项目的统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中央和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力量在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陇南的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陇南市司法局通过深入调研,现将陇南法律服务业现状、问题、建议等报告如下。
陇南法律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二)近几年陇南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服务领域狭窄、发展缺乏层次。由于陇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诉讼代理这一服务领域,非诉讼法律业务一般局限于法律顾问业务,其他非诉讼法律业务开拓不足,参与项目论证等事前预防性的法律事务不多。涉外法律事务较少。对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缺乏超前研究,缺乏新经济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同业发展缺乏层次。全市尚缺乏起行业领头作用、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律师事务所,即缺乏龙头企业。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的业务竞争,缺乏高端法律服务,层次不分明,特色不明显。
(二)县级司法局监管职能偏弱,法律服务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行的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职能,高度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出现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上下两张皮现象,管理实效大打折扣。现行的法律服务业实行业务归行业协会管理,行政事务归司法行政管理的双结合管理制度,由于县级未设行业协会,业务管理对县级来说就存在空白点。导致县级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属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现在称其为新社会组织,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它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服务行业应追求的社会效益,导致利益至上的不良倾向,出现诸多行业弊病。在此,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个人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相统一,难度大,办案质量的监管更为重要和迫切。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五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千里生态休闲旅游大峡谷的战略构想,围绕县委“三县建设”目标,依托高峡平湖、长湖竹海、群峰叠嶂、林茂水清等优势,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把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____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0%。2012年下半年,新城集镇三产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低迷,由于____经济在这几年内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新城集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网点、餐饮、宾馆、娱乐、加油站点等设施不健全,社会消费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物流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将成为____未来几年重点发展行业和支撑。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是县域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县域经济自身几乎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能力,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与全省水平差距大,与全国更大。三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矛盾巨大,承担的生态保护任务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宏观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乌蒙山区立为新一轮的重点扶贫区域,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二是云南省打造昆水经济发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以及建设____特色小集镇群的战略部署,使____有更多的机会争取上级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家和省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县加快城乡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四是____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昆水经济走廊步伐将加快,特别是国家已经批准的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必将有力地拉动我县经济发展,____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是____县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矛盾的凸现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一是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钱消费问题。建设____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及电子商务等综合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网络,坚持“以港兴县”,以县城为依托,以黄龙溪货运码头、南岸铜船货运码头、会仪货运码头将为次枢纽,以沿江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金沙江港航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运交通建设。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和物流园区,构建高效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构建集仓储、加工、调拨、配送于一体的集输运基地,打造服务滇川结合部区域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物流集团、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____设置分支机构,依托邮政、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发展壮大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敢消费问题。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群众有吃、有住、就医、就学、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地方消费问题。依托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向家坝库区精品旅游品牌。其主要特色为集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坝区不夜城、高峡平湖、湖滨生态城镇、长湖竹海、农家生态风情园、水上游乐等为一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开发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县城、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新县城b区特色商业街和c区四星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争创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坝峡谷库区等精品旅游景区。最终形成以向家坝库区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安全快捷、沟通旅游交通骨干网的进出通道,建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推进旅游区域协作,建设滇东北与川西南旅游无障碍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大环线,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明显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游纪念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物流、娱乐、文化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鲶鱼效应,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经营服务业,带动____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六
繁荣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和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全区重点工作提上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加强实施,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xx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2亿元、45.6亿元和52.4亿元,年均增长17.4%。xx上半年,我区gdp达到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各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区服务业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步繁荣。今年1-6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业达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他行业实现5000万元,同比增长13.5%。
(一)为全区做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洪山区服务业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布局分散、新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位于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车流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的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的理念,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于xx年6月正式启动。目前,园区建设投资23.8亿元,规划面积5100亩以内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建成区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已建成投产73家,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贸易、仓储并举的商业格局。xx上半年,园区实现营业额26.2亿元。预计年营业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就业达到1万人。
第一,以规划第一为第一原则。红山物流园区作为自治区批准的第一个大型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已经确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投资、高水平发展”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国交通协会物流研究院制定园区可行性研究和建设规划。园区规划总投资由初始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调整为7500亩,规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500公里左右,主方向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它是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辐射蒙、冀、辽。
第二,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物流产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红山经济开发区会议纪要》、《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相关优惠政策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简化红山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红法正xx[102]),全面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和国土部门先后完成审批林地5019亩、土地4488亩;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争取园区工业项目配套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洪山区委、区政府积极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项目已完成3800亩以内;七个连接,一个调平和一个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27条道路,总长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在xx,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5条道路,总长2.3公里,形成“筑巢引凤”情况不错。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管理等部门引入园区协同工作,并“集成管理”和&other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580万元,建成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我们开始建设一个70英亩的商业广场,集商业、展览和其他功能于一体,以满足商家的展览需求。同时,广场北侧将建设一座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以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近120个配送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第四,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业人气。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业气候低。投资者在建设初期对园区的发展缺乏信心,很难吸引投资。为了扩大公园的知名度,增加公园的商业和知名度,公园采用了“物流+市场”商业模式。实施“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相关手续费可免,不能免最低标准”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根据入驻企业的规模、发展潜力、投资规模和经营类型,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行业特色明显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灵活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园区的“抑郁”效果逐渐显现。
第五,加强管理,确保园区有序运行。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有效推动园区规范化发展。在招商过程中,坚持“四严”一是严格划分功能区,按功能区招商引资;二是严格准入,保证入驻企业活力;三是严格合同约定,保证施工进度;第四,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项目招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项目审计等管理措施,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完善规划、监督管理措施、水电供热管理措施、绿化管理措施、广告牌匾管理措施、物业管理措施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建设,协助新入驻、新开业企业办理规划、建设、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业务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打造服务业商业集聚区和特色市场。
一是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新华商业步行街将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市商业零售行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位于市中心,是赤峰市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公司成立于xx年,经过九年的发展,已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主街774延米、辅街1579延米的建设和改造。截至xx年6月,新华商业步行街共有大型综合百货商场23家,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家4000多家,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营业额10亿多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商业业态、提升步行街商贸产业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北延、东西两翼工程,启动航天商务中心、蒙中商务中心、华兴商务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市核心商贸区。
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直坚持带头组建专门的推进市场建设工作小组。通过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的联动,集中开展酒类、粮食、成品油、屠宰企业的登记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净化和规范商业流通领域秩序。目前,洪山区有20多个交易市场。西城市场、同兴市场、田玉娥市场、千年建材市场、果蔬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等9个市场成交额超过1亿元。其中,赤峰果蔬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有调整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市场的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全市粮油供求晴雨表,杂粮出口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成立于1994年,从最初的50个占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已与全国200多个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农业部指定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东部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果蔬配送中心,内蒙古最大的果蔬配送中心。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富裕劳动力转移和资金聚集的良好局面。
(三)努力做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近年来,基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市,城市化程度高,城市社区发展迅速,我们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体系,建立了我市唯一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洪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红山社区服务模式已经成熟和完善,形成了10个社区服务平台和100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是社区服务和养老的重点。
一是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该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系统。鉴于许多居民家里没有电脑,866666热线已经开通。当居民有服务需求时,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拨打这条热线明确回答居民的需求。前几天有400家服务企业加入,每天接到居民咨询70多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基础,发展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xx年,投资36万元设立三溪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鉴于部分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20%—;40%优惠医疗待遇的承诺已经初步实现“小病不会离开社区。运营车站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的服务需求。
第三,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居民更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符合“为政府分忧,为底层人民解决问题”成立交心物业公司,接手市区14栋废弃建筑和1个废弃小区,为部分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它不仅改变了这些旧社区原有的肮脏、混乱和恶劣的环境,也方便了这些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全方位开展家政服务。该中心投资16万元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管理团队。根据城市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体系,采取了有偿、无偿、低酬等多种服务模式。它在市区设立了分散的办事处,并在附近提供服务。
第五,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鉴于居民对房屋销售和就业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心设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有婚姻介绍、就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五个咨询服务办公室,在一个大厅内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居民交友、购房、法律诉讼的服务需求。
第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开展了150次英语培训、11次自理培训、4次保姆和兼职人员培训、3次大型健康知识讲座和6800多名学员。
第七,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家政、家政、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薪或无薪体检,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发放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地照顾社区空巢老人,另一方面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的生活负担。该中心还与赤峰慈善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实施“国家百岁老人希望健康项目;分批为我区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军人烈士和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目前,洪山区服务业整体状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操作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市场规模和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小,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起步较慢,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因此,我们将在自治区和赤峰市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与整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和汽车租赁区,以及园区政府信息综合楼、商业广场、园区监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尽快启动洪山蒙汉商务中心项目和航天商务大厦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业务调整和项目。哈达街中段商业环境明显改善,商业档次逐步提升,照明、美化水平和硬件设施明显改善;推进步行街周边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和华兴商务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重点业务项目实施全程全方位跟踪服务,做好业务项目调度、统计和服务工作。同时,要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精心规划和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的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七
榆社县“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之十一(2010.11)。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领导组,制定了现代服务业调研方案,随后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和内容,细化了部门责任。经过组织会议、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就整体而言,由于约束性因素比较突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榆社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榆社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一)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组建了“森茂农资配送中心”,按区域分布发展连锁便民农资店32个;组建了“红爆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基层日用消费品连锁店95个,实现了“五统一”连锁经营的新型现代化经营业态。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安顺物流运输公司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榆社化工园区的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商贸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商场营业面积较小,全县近600个商业网点,大部分均属中小型便民店;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服务生产网点少;城区农贸市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脏乱差;各业态分布规划滞后,旧货市场、汽车修理、建材、门业等在城区设置散乱;宾馆档次低,吸引不足;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经营理念还不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发展慢;商贸物流配送延伸网点的趋势弱。所有这些都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县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商贸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竞争的热点。更好更快地发展商贸服务业,事关榆社建设全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市政服务业。
我县目前城市居住人口约4万人,人均居住面积27.2m2,城区面积7.5万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有自来水厂1座,集中供热站2座,垃圾填埋厂原有一处,新建一处;大小公园3处,城区道路面积58万平方米,二纵三横,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3000吨,5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4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9个,小商品交易市场3个,集中的建材市场1个,城区个体经营户近500家。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
榆社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农技推广机构带动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社城黑小米农业合作社,西马更修大棚种植农业合作社等16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种植业39个,养殖业102个,加工销售业7个,服务业3个,其他11个,入社农户1901户,非农成员10个,带动农户9980户,注册资金802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农信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截止目前,榆社县农村信用社累计为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物流配送中心、28个便民店发放贷款14917万元,余额达到692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榆社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云竹湖”、“雾云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并引进了投资15亿的云竹湖滑翔机基地建设。开发了云竹向阳农家乐、河峪岩良农家乐等配套服务。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首先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二是规划不到位,开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总体上看,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上升,但对经济增长贡献仍可发掘近年来,榆社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显得缓慢。如2009年全县实现gdp总值178347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65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855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7.5%。但如果撇开二产受经济危机影响停产和半停产状况,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
(二)城镇化进程较慢,制约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尽管榆社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新兴行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榆社县服务业的构成仍以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不大;信息中介、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业开发的程度不够,行业竞争力不强。
(四)服务业企业单位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榆社县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存在单位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合力和竞争优势的问题。
三、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定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一)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县域经济提出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具有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问题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现有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二)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太长高速和汾邢高速,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型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多元化筹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建设,逐步形成以人为本、普惠公平、布局科学、结构完整、设施完善、业态丰富的现代服务业格局。
(一)从城乡结构来讲。
县城发展重点。根据《榆社县县城总体规划》和目前发展状况,确定我县近期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三个重点将是:以开发“商住”两用型建筑为重点的迎春路旧城改造,以围绕滨河休闲、公益主格调定位建设的滨河商贸区,以围绕文峰笔架区旅游开发为重点打造的环东河新城商贸开发区。
乡村发展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并村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网工程”提出的市场建设目标,以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络、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为重点,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物流配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开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一方面使农民能够方便、经济、安全地购买到日用品和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使榆社农产品走出榆社,顺利进入各大城市,开拓销售市场,从而拉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从行业角度来讲。
1、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建设。
依托我县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县化工、粮食、蔬菜的现状,打造一批先进的仓储物流运输企业。一是以榆化工业园为基础,以安顺运输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县内运输业生产的参与程度,形成大规模的联合运输体,将汽车运输的范围由现在的危化发展运输发展成一般商品集约化运输;二是以红爆粮油公司为基地,以乡村红爆粮油店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城乡的工业品供应和农村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的物流格局;三是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柳泉农机配件中心为基地,以各乡镇农资、农资服务站以及各村连锁店为依托,形成农资、农机产品物流格局,同时承担农村产品收购、批发、销售等业务;四是以绿健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笨蛋、小杂粮等绿色食品,开拓对外市场;五是以集市、庙会以及垂钓节为载体,积极组织农村产品上市,逐步形成具有榆社特色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促进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六是建立大棚蔬菜经营协会,逐步形成全县统一的蔬菜批发市场,促进大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交通枢纽的培育和完善是我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先导,也是中心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点。“十二五”期间交通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项目有北寨17公里二级路铺油改造的幸福桥工程,总投资3230万元;峡口河峪西沟18.7公里综合改造及铺油项目,总投资2808万元;榆洪线32公里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东汇-郭郊25公里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河峪南山-祁县来远40公里隧道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全县366公里农村道路修复改造项目,总投资10980万元等12个项目,总投资31943万元。同时在巩固现有客运站点的同时,完成社城、箕城两个站的建设,农村客运站的工作重点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出行,加强县、乡、点的网络平台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
3.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目前重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行连锁配送经营,重点培育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鼓励支持其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积极推进专业店、专卖店和百货店开展连锁经营,适度发展仓储式大卖场和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
4、加大金融产业的支撑作用。
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求银行业一要加大营业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扩大信贷资金积聚辐射力;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主体的信贷需要;三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大力发展旅游业。
突出“山水生态县”特色,打响“云竹湖”文化旅游品牌,树立现代城乡旅游形象。
云竹湖为核心的山水生态旅游开发要与商贸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加速实现具有鲜明榆社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要科学规划,扩大内涵,有效整合资源,围绕已开辟的云竹湖、悟云山旅游线路和“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活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按照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景区开发,促进榆社旅游商贸业的快速发展。
6、全面发展社会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首先要把科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科技、教育。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力度,争取在电子、信息方面多出成果,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及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再次要强化法律服务的意识,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发展取向,在服务新型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7.健康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我县重点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搞好住宅小区的综合开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要规范、搞活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和交易、价格行为,积极拓展个人住房融资渠道,扩大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规模,促进住房消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规范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行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创新保障。
要从改革入手,以改革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三个层面实施改革。一是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公开、企事公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统一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贴息、专业人才培养等。通过引导资金,吸引外资、民资等社会各类资本投入;通过引导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商贸服务业给予信贷支持,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成长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具体政策鼓励方面,凡是在重点商贸片区,装修、改扩建、新建商贸建设项目,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投资和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要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奖励给与兑现。
鼓励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审计、信息、咨询、租赁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中介“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扶持引进股票交易、广告策划、连锁经营、物业管理、品牌代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批准,给予企业优惠或减免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或给予所得税部分补助。
3、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降低从商门槛,净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地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超市、综合百货来我县兴办企业。同时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整治不规范商业营销行为,打击违法欺诈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于律己,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八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促就业、富财政的迫切所在。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办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开展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近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服务业从组织、政策、考核、统计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呈现出提速发展的态势。
(一)主要指标情况: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14.9%,占gdp比重35.7%,人均增加值1.63万元,在苏中13个县(市)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三、第二,在扬州7个县(市、区)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四、第四;服务业税收12.08亿元,增长48.5%,占税收总额28.9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3.8亿元,地税8.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47%,占固定资产投资23.3%,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21万人,增长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6%。
附:
1、商贸流通业:全市现有各类商贸网点2万多个,其中限上企业36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6家,拥有大型超市4个(华润苏果2家、世纪联华、乐天玛特),电器卖场4个(五星电器、汇银家电、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专业市场12个(阿波罗花木、保盛钢材、万德隆、苏中商贸城、国际五金城等)。宏信商贸年销售额近10亿元,拥有连锁门店213家,成为扬州地区本土龙头商贸企业。米米农资拥有连锁店174家。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9.7%。
2、交通物流业:2010年实现物流增加值37.01亿元,同比增长12.9%,公路货运量548万吨,水上货运量1539万吨,沿江港口吞吐量83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570万吨。初步形成了沿江港口物流园区(中远万吨级公用泊位2座,海昌、海螺在建码头6座)、7家货运场站(亚皇、世纪星、恒亿、阿波罗、龙腾、中苏农、苏远)。截止去年底,各类运输车辆5731辆水运船舶612艘,3条“江苏快货”品牌线路。江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初稿形成。
3、科技信息业:2010年,我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诚德、恒远、江淮、长青、中惠、车宝、英泰、雷雨、华农双顺、中材、奔宇车身、金鑫电器、一重数控),扬州市级4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中惠),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60多家。300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去年专利申请1926件(其中发明476、实用新型493、外观957),获得授权458(其中发明31)。扬州(江都)软件园批准为省级软件园,落户惠普等软件企业6家。
4、文化旅游业: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邵伯锣鼓小牌子被批准为国家级文化非遗项目,时代影城、世纪影城先后开业。建成a级景区3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引江水利工程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现代花木产业园),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绿洋湖生态度假村),旅行社12家,星级酒店8家,其中,四星级1家(京江大酒店),三星级4家。成功举办八届花卉节和十届邵伯龙虾节,扩建郭村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
5、房地产业:目前共有9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二级资质共35家,三级资质共43家,四级12家。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9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二手房交易面积57.6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3.8%,房地产税收占服务业税收44%。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档次明显提高,涌现了中远欧洲城、世纪花园、春江花都等一批品质楼盘。
6、金融保险业:到去年末,全市共有银行机构12家,担保公司15家。成功创成省级金融生态达标市,新建3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吉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2010年,各类存款余额491.7亿元,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251.3亿元,增长24.1%,存贷比49.1%,比年初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52亿元,同比上涨13.2%,占服务业增加值6.06%;实现保费收入15.19亿元,增长21%,其中中国人寿江都支公司实现保费7.45亿元,在全省县级市排名第2位。长青农化、亚威成功上市。
7、公共服务业:全市共有学校43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38所,小学56所,幼儿园5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279所),卫生机构509个,床位数3551个,卫生技术人员5102人,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民资进入社会事业服务领域,建成仙城中学、双语小学、洪泉医院。职教集团创成四星级职业学校。
(三)主要措施落实情况:
1、组织架构:建立服务业管理体系,调整服务业领导小组,并成立物流、文化及旅游、软件及服务外包、总部及楼宇经济、商贸及专业市场等5个重点产业推进组,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办公室作为服务业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各镇有分管领导,有服务业助理。
2、政策规划:先后出台《2010年-2012年江都市服务业工作意见》、《江都市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江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2010年江都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奖励办法》。去年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引导和扶持。目前委托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市服务业规划,预计9月份可完成。
3、工作推进:2006年、2008年、2010年分别召开三次服务业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今年举办江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邀请原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等专家现场讲座。专门召开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把服务业考核纳入市三个文明考核。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对照科学发展要求和先进地区仍有差距。
(一)从发展规律看:我市服务业总量在苏中位列第一,占比位列第三,说明工业比重较大,究其原因,我市仍处在工业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个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出工业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乃至缓慢下降的特点。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过程中,工业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下降;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程中,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应该说,我市相对处在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阶段。
(二)从组织推进看:市服务业办公室在发改委挂牌,下设1个科(服务业发展科),统筹、推进、协调全市服务业工作难度较大。各镇在服务业管理人员配备上,多数镇只有1人且年龄较大,服务业重点镇仙女、邵伯、大桥也有待加强。相关行业部门在推进本行业发展时,目标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推进力度有待加大。在财税分配体制上,缺乏发展的驱动力,乡镇的分成比例有待提高。服务业引导资金与周边同等县市相比规模仍偏小。
(三)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行业布局不合理,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够响。如:商贸业中传统业态比重大,新兴业态比重小,大型超市、专业市场同质竞争,商业专业街、特色街发展滞后,餐饮、沐浴、美容等服务标准有待规范、品质有待提高。物流业中没有1个明确牵头部门,物流园区建设载体有待明晰。旅游业中点多面广,缺乏标志性景区和拳头产品,市场营销力度不大。房地产业中住宅开发比重较大,商业地产比重较小,商业单体面积小,品牌餐饮、高档百货等服务业项目难以落户。此外,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科研研发等新兴行业亟待提速发展。
(四)从区域发展看:各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服务业限上企业集中在城区及大镇,多数镇没有限上企业;在规模相当的镇中,服务业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差别较大;服务业项目生成、包装、推进中,力度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
我市提速发展服务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一)立体交通优势凸显:机场建设快速推进,水、公、铁、空交通网络将会加快形成,对我市发展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同城叠加效应彰显:文昌路与舜天路即将贯通,扬州与江都时空距离拉近,随着扬州要素趋紧,发展服务业,配套扬州城市功能,吸引扬州消费,潜力大、空间大。
(三)市场消费需求显现:我市服务业一些高端消费向扬泰地区分流,在我市兴办新兴服务业、品牌服务业,满足市场供给,城市发展有要求,百姓生活有需要。
(四)民间投资资金涌现:我市在外老板、能人较多,银行机构储蓄增长较快。加强服务业规划和政策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发展有后劲,增长有亮点。
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当前,江苏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应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优先路径,加快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扬州市《服务业提速计划》,围绕建设“和谐幸福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城市化推进契机,瞄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竞争力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建设苏中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过测算,突出“四个明显”,到2015年服务业预期发展目标为: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力争服务业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6亿元,年均增长20.3%。
——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到43%以上。(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47%、省48%、扬州45%)——行业结构明显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超过45%。
——载体建设明显突破。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扬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6—8家。形成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2家,年纳税千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房产开发企业除外)。
(三)空间布局。
根据“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坚持尊重现状、科学调整的原则,合理优化服务业空间结构,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从城镇布局分为“一主五副”,一主:仙女镇服务业主中心,五副:大桥镇、邵伯镇、小纪镇、郭村镇、丁沟镇五个服务业副中心。从行业发展分为“三块、三区、四园”,三块:城区商贸服务板块、舜天路商务服务板块、沿江软件服务板块,三区:大江旅游风光区、运河旅游风景区、水乡旅游风情区,四园:港口物流园、城东物流园、城北物流园、空运物流园。
(四)发展重点。
1、现代物流服务。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水、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打造苏中地区物流集散中心。重点培育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规划用地110公顷,推进中国远扬、中信泰富、海昌、海螺等码头建设,五年内建成万吨级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8000万吨。城东物流园、城北物流园规划用地13公顷、9公顷,与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互动,整合周边配栽点,发展公路货运站,促进传统物流“退城进园”,为市区和城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专业市场服务。空港物流园规划用地35公顷,围绕空港产业,加强布局研究,发展航空物流。积极推进行业物流。发展商贸业物流,加快消费品流通。邵伯宏信商品配送中心分期建设,力争三年内仓储面积3.5万平方米,日配送300万元。移址新建烟花爆炸配送中心。发展制造业物流,加快工业品流通。新建龙川钢管物流中心,总投资10亿元。新建中海钢材集配中心,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壮大方正钢材物流中心。发展农副业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引进投资主体,筹建吴桥、小纪农产品物流中心。
2、科技研发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以产业集聚区为服务对象,以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依托特钢、船舶等特色优势产业,以科技大厦为载体,引进专业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及领军型人才,促进科技项目孵化。引导现有企业将研发机构剥离,成立独立的法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面向行业服务的研发企业。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2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加快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改造,强化电子商务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扬州(江都)软件园规划2.6平方公里,到2015年,力争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5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研发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基地。
3、商贸流通服务。用现代商贸理念和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构建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放大商圈效应。对以工农路为支撑、商城为中心的城市商贸区,加强商业设施改造,明确经营主题,统一形象设计,强化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联动发展南区商务中心,在舜天路两侧,引进高端商业商务、金融保险、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项目,打造高品位商业街区。积极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运河国际名城项目,计划建设72层五星级酒店及商业街。促进市场集群。加快江都汽车产业园贸易集中区建设,引进国内外以及本地汽车品牌入驻,形成汽车4s店集聚区。到2015年,引进4s店20家以上。借助创建国家优质皮鞋生产基地的契机,改造苏中商贸城,壮大制鞋产业优势,到2015年,创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拓展阿波罗花木市场功能,形成集研发、交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市场。宏信超市现有连锁店213家,3年内发展到400家,米米农资现有连锁店174家,三年内发展到1500家。
4、旅游休闲服务。充分挖掘旅游特色资源,从策划、创意入手,精心培育大江风光、运河风景、水乡风情三大区域,彰显“水木仙旅、龙川江都”品牌。到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亿元。整合资源,开发项目。重点开发旅游景区项目和水乡旅游项目。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风景区创成4a级景区,龙川古街与仙女庙修复、大桥条石街风景区创成3a级景区,现代花木产业园、渌洋湖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建成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强化配套,提升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发展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公寓酒店、农家乐等,提升邵伯湖鲜、长江三鲜等本土特色餐饮业,推进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心怡昌明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5亿元、中江国际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4.5亿元、扬润国际四星级大酒店总投资2亿元加快建设进度。将金银细工制作工艺、毛笔制作技艺、漆画技艺等非遗项目纳入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集制作、展览、原材料市场及销售为一体,积极打造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5、信息外包服务及总部经济。信息外包服务及总部经济是企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结构,增强对内聚合力和对外辐射力。在服务外包上求突破。研究发展服务外包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大力引进与我市产业相配套的国内外先进的服务外包提供商,在我市设立服务外包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集聚区,为区域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知识流程的外包服务。在总部经济上求突破。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在主城区建设企业总部,把企业的战略决策、科技研发、营销、财务等高端环节移到总部,把生产制造环节放在原地,加快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到2015年,力争建成15家左右本土企业总部。同时,吸引5家左右域外大型企业功能性地区总部入驻。目前,我市长青农化、方正钢铁等重点企业及浙商协会、相关银行均有建设总部及楼宇经济的意向,年内有望启动。
1、提高组织程度。强化服务业领导小组职能,定期活动,督查各镇、各部门在推进本区域、本行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服务业办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编制和人员。服务业重点行业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各镇配强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助理,加强研究,落实措施,提高本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服务业考核,提高镇域服务业发展绩效在综合考核中所占权重,把部门服务业工作纳入市行政效能督察范围,努力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
2、细化规划引导。结合“十二五”发展要求,与国民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对接,抓紧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旅游休闲等功能区规划,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科技、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和各镇尽快出台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科学安排土地、交通、生态等要素资源,指导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产业目录,研究制订服务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服务业投资方向。重点服务业项目指定部门或镇周密策划、精心招商、专人跟踪。
3、突出政策扶持。全面梳理服务业政策,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国税、地税、土地、规划、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可操作、可兑现。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流动税收,其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给予适当奖励;对餐饮业服务行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指定公务接待酒店,规范纳税行为,增加地方税源;对各镇服务业超出全市平均增幅以上的增量税收,实行向镇倾斜的分成体制,增强镇级发展服务业的驱动力。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增强导向性,引导和奖励培育新兴业态、提升规模质态、增加贡献份额。建立服务业用地申报、审核、审批制度,保障用地需求。
4、加强行业统计。不断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完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统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坚持服务业属地统计、部门统计相结合,制定服务业统计方案,形成完善的服务业统计月报制度。各镇、各相关部门明确专职人员,落实经费保障,创新统计方法,及时反映本行业、本区域服务业发展情况,理清发展思路,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九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6.87%;完成国地两税57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xx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著名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xx年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四、下阶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重点。
下阶段,我镇将进一步立足胡埭实际,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带二区”的发展格局,具体为:
1、以沿山沿湖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市建设“山水名城“为契机,按照湖光山水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保护生态,突出自然景观的建设和文化底蕴的挖掘,高水平发展休闲度假、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逐渐形成刘闾路以东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带”。
2、以环湖公路、xx高速、xx铁路的建成为契机,进一步发展沿路经济,合理定位,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结合xx地区性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以物流为载体,依托工业安置区发展生产资料的交易、流通,逐渐形成“综合物流区”。
3、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方向,以经营城镇为重点,依托集镇区的土地优势和人口向集镇集中的机遇,借助区外资本的力量加快发展房地产,逐步推出部分地块,走向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集中,增加集镇的人气;同时,以工业园建设为带动,加快配套,发展办公、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逐渐形成“集镇中心商贸区”。
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场化运作,做到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科学布点,努力谋求胡埭服务业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快竣工。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
目前,科技和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衍生出全新的现代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在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良好态势的形势下,__区服务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__区服务业两年整体规模分析,全区服务业单位数、资产总计、收入指标占有比例是增长趋势。然而服务业人均创收05、06两年均低于全区人均创收指标,反映出我区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06年比05年服务业人均创收增加了42.35千元,说明__区服务业整体实力是不断增强的。
从__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5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7亿元,较去年增长14.6,其他业务收入10.7亿元,较去年增长51,利润总额达9.3亿元。税金11.7亿元,较去年增长20。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北京市服务业总量增长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在这种大的环境下,__区服务业不可逆转的向前发展。__区作为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过去以农业为主,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加快,__区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递增,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__区服务业开始从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是__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截止到11月底,__园区规模以上服务单位286家,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6的份额引领__区服务业。
1-11月,园区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6.6亿元,占规模服务业的83.6,同比增长15.8。上亿元单位44家,主营业务收入293.5亿元,其中园区服务业企业37家,主营业务收入273.3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上亿元企业的93,园区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从目前服务业统计上看,有三个类别和现代服务业相对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从收入指标来看,__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基本占据服务业主导地位,尤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最为突出,1~11月份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2亿元,占服务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52。其中园区企业为1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8亿元,占此行业96.3(其中有23家上亿元单位,实现收入168.1亿元,占园区此行业的85.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3.2亿元、52.8亿元、25.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38、33.6、15.6,这三个门类,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7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72。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使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1、__区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不高。
现代服务业重要特点之一是产业融合,它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叠加,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__区作为功能拓展区,定位之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从目前服务业统计范围内的所属20家物流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的单位情况看,收入总量与比例均偏低,这20家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只占服务业0.92,较去年同期只增长0.6,其他业务收入0.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主营收入增长缓慢。尽管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但__区物流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和信息含量的密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仍处在传统服务业阶段。__区物流业距离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要求还很远,没能满足__区建设西南物流中心的发展需要。要引导和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其网络化、信息化、协作化的水平,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不断创造新的物流需求;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技术,推动全区物流的整体规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代服务业是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信息融合为一体条件下的高密集的现代产业。
__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其独特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航天部,自动化研究院都在__辖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关键是看如何使用。要解决好“有技术缺应用,或单一应用无成效”的问题,要加强现有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行业技术整合、产学研的联合以及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挖掘现有技术潜在的应用能力,系统地提升技术综合应用水平。
园区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__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园区,在全区服务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对于全区服务业的辐射和引导、带动作用不明显。
通过对园区内服务业企业与非园区服务业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园区服务业在我区服务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园区服务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服务业单位数已达全区服务业总数50,从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服务业83.6,园区企业人均创收59.6万元比非园企业12.8万元,高出46.8万元,总体看园区是全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力量。园区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是应用信息技术,对辖区传统服务业改造影响有限,未能形成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服务业的产业链。
3、__区现代服务业融入外商投资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流行业,也是现在和未来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1~11月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共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46.4。但是目前占我区服务业企业份额较小,主营业务收入仅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3。我区引进现代高科技外资服务企业,用现代管理模式,来带动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__区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应引起高度关注。
总之,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起步阶段,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还有待加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亟需通过新型的促进模式加速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促进__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从根本上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__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要克服固有惯性,优化工作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联系,加强科技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支撑作用。
3、加强传统服务业的科技促进和创新改造。
__区现有的传统服务业亟需各种形式的科技投入,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结合行业特点,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用户不断更新的服务需求。发挥__科技园区优势,引领__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部门应树立超前意识,及时监测__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收集采编、研究分析、动态发布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各类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__区应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契机,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大力扶植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未来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__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一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乡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全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25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个体户150个,从业人员1300人。三产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提升,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乡共有客运站1家,营业性客运车辆余辆,2016年全乡运输业收入达444万元,汽车维修店9家,全乡固定电话用户321户,移动电话用户8750户,宽带用户122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乡共有各类批发零售商店102个,从业人员458人。餐饮服务业各具特色,全乡共有餐饮服务企业19个,从业人员74人,小旅馆为主的住宿格局,2016年全乡商饮业收入达160万元。金融保险业健康运行,全乡金融储蓄机构1家,金融企业从业人员8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06万元,保险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乡保险网点,从业人员15人。全乡有专业协会2个,成员180人,指导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2、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3、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4、企业主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三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还有一些企业主缺乏做大做强企业、创名优品牌的信心,习惯于小打小闹。也有个别三产企业主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环保观念、纳税意识淡薄,影响了三产企业的形象。
5、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一是发展速度不快,总量规模偏小。二是质量效益不高,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一批三产企业或是夫妻店,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亲情店,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稳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还很低,人们的后顾之忧未能消除,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使得消费率偏低。
3/5务业发展,力争使每个村委会具备简单购物、方便维修、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环境维护等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优化配置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职能,加大对现代服务商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力度。
2、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支农服务流通网络和各类协会合作组织,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形成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资、农副产品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适应农村的消费要求。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制定完善城镇发展规划,走城市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全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扶持第三产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第三产业。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检查监督权力和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产企业队伍。教育引导三产企业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加强对三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5/5。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二
城市规模的扩张、人气的聚集、产业的做大、经济的繁荣,均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和支撑。一个有活力的宜居城市,必定是一个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城市。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六大产业”、创建宜居城市的决定,把打造××服务业新高地作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战略任务来抓,这对推动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尤其是撤地设市后,随着城市创建和“三大战役”的稳步推进,五年人口倍增计划与“13579”绿色工程的实施,中心城区人气、商气日渐旺盛。据统计,到20xx年底,中心城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有1213家,个体经营户11305家,从业人员8万多,服务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作为当前国家极力推进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与周边城市相比,与赶超式发展的要求相比,在规模、结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成为经济发展的“短腿”,突出表现为“二小五低”。“二小”: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在1200多家服务业企业中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0家。二是市场幅射范围小,一些专业市场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特色街特色不明显,影响力不大,对周边城市幅射能力非常弱。“五低”:一是行业发展增速低。我市服务业经济总量偏小、比重较低、增速缓慢,且呈下滑趋势,20xx年全市服务业仅实现增加值161。6亿元,占gdp比重的26。3%。二是市场化程度低。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导致服务业行业门槛和行业垄断程度高,市场准入范围窄,绝大多数民间潜在资金被拒之门外。三是行业结构层次低。以信息、金融、文化娱乐为代表的现代服务增加值仅占中心城服务业的14。3%,我市服务业仍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智力型、技术型服务业发展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四是思想解放程度低。存在“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片面地把服务业与“黄赌毒”等划等号,思想上有顾虑,不敢放手发展,致使落实政策的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搞活的办法不多,服务意识不强。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缺少就业专长,整体素质较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二)发展滞后的原因。我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软肋”在哪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二是缺乏大市场、大物流的带动;三是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重点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规划引导;四是总体起步较晚,许多城市将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区的支柱产业已抓了多年了,而我市今年才作为六大产业之一来推进;五是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六是开放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较低,集群规模小,相互联系少,各行业“单一”、“孤独”地发展。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现在很多人还对服务业的认识比较片面,有的认为发展服务业就是大上餐饮、娱乐项目,对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不开阔,放不开手脚;有的认为工业是主导,服务业是从属,工农业发展了,服务业自然就会上去;有的认为服务业是不创造财富的消耗性活动等等。
(三)加快发展的机遇。从政策取向来看,国务院、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给予高度的政策倾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城市经济的首位。从外部环境来看,宜春处于赣湘两省会城市中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内部来看,宜春是一座充满发展潜力的城市。宜春山美、水美、泉美,如诗似画的山水景致和人文生态,这都是让宜春引以为豪的资本。自市委、市政府建立中心城区重大产业推进机制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开始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加快宜春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以及五十个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推进,中心城服务业开始驶入发展的“高速路”,呈现出千帆竞发、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紧紧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唱响服务业发展主旋律。
(一)选准定位是前提。服务业的全面加速启动,必定是依从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率先跃起。中心城区到底哪些行业具有这样的潜质,见仁见智、看法各异。课题组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宜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先行者是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娱乐业。宜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优势,抓住“温泉养生、生态旅游”这一发展主线,着力打造“一个胜地、三个中心”,引领其他行业发展。
“一个胜地”,即把宜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宜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资源并不等于就有市场,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创造。中心城区要善用奇山异水、奇文异思、奇思妙想,甚至无 中生有去策划旅游开发,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人文生态、温泉养生”旅游胜地。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无锡的灵山大佛等都是奇思妙想的结晶。宜春完全可以利用优越的人文生态和富硒温泉进行借题发挥,如:在明月山景区可借温泉资源,建世界最大的温泉景观和浴场,并利用历史上夏云姑皇后娘娘,叫响温泉养生文化,打造世界级温泉养生天堂;中心城可利用白鹭常来常往的生态环境,在袁山公园大小湖泊中培养小鱼、小虾和水虫,人工“饲养”白鹭,让成千上万的白鹭在大小袁山湖内“安家落户”,从而打造中国最大的城市“白鹭湖”。还可修复七眼井、六眼井、五眼井、四眼井、三眼井等,展现古井文化,彰显“宜春因泉得名”美誉。同时,要注意旅游资源的整合,让游客在明月山登山赏景,在温汤泡泉休闲,到宜春城住宿、观光、娱乐、购物,让游客走进宜春城,感受宜春城。
“三个中心”,即把宜春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娱乐中心、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宜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今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工程的实施意见》,走文化兴市之路。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关键要充分挖掘全市戏剧、舞蹈、版画、评话、剪纸、竹雕等地方特色文化,整体开发“农耕文化、月亮文化、禅宗文化、温泉文化、古井文化、红色文化”,打造艺术精品,并集聚中心城,逐步从文化大市走向文化强市。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城市的繁荣,直观的反映就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繁荣。商贸流通作为最具活力的传统服务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年初确定的5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商贸流通业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市场方面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宜春(国际)五金家居商贸、中国南方农机大市场、再生资源大市场、图书字画专业市场等,物流方面有××卷烟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农业生产资料储备配送中心、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食盐配送中心等等,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大型超市、大型娱乐城和五星级酒店项目,中心城区逐步向“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大服务”迈进,这是做大做强中心城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力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应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引导是关键。服务业范围广泛,行业众多。抓好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盘考虑,要从完善服务业发展各项体系着手:一是领导体系。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工作机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素供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督查考核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确定主抓服务业发展的部门。二是规划体系。要结合中心城区推进“六大产业”和创建宜居城市的实际,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制定符合宜春实际的旅游、市场、商业网点、现代物流业等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引导其向区域化、集聚化方向发展。三是政策体系。在已出台《宜春市中心城区扶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更多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调动民资、外资投资的积极性。抓紧对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收费项目、行业规范等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消除对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消除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最大限度地支持服务业发展。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都允许大胆去做,创新去做,用优惠的政策将宜春打造成吸引人气的洼地、外来创业者的乐园。四是考核体系。建立服务业工作考核制度,将服务业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五是建立服务业统计体系。尽快出台《关于做好中心城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建立服务业统计季报、年报制度和服务业运行分析制度,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项目推动是重点。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没有大项目,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带动,实现我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围绕产业聚集,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包装,有针对性选商择商,实施招大引强策略。要坚持把启动民间投资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鼓励企业或民间资本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要积极推动服务领域各行业依托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连锁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服务业企业。
(四)打造品牌是捷径。品牌是标志和象征,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产品,无不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青岛影视之城、哈尔滨音乐之城、温州诗词之城、佛山武术之城、嘉祥石雕之城……品牌的打造,使这些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大大提升。宜春服务业影响力不大,最主要的是缺少高品质、高品位的业态,缺少自己的品牌和“龙头老大”。在服务企业跨地区经营、全球化经营及“赢者通吃”的背景下,局限于某一地区的竞争力,生存空间难以延展。挖掘服务业潜力,做强服务产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要铸造品牌,首先要敢为人先,敢于提出响亮的口号,敢于叫板“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善于组织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活动,如召开世界温泉养生论坛、举办全国摄影艺术展、全国绿色生态食品博览会、全国双胞胎月亮文化节等活动。其次,要善于引进,善于拿来,多建连锁店,积极引进总部经济。第三,要广泛开展服务业系列品牌评选活动,宣传品牌、力推品牌,让品牌评选评出活力,评出创造力,评出影响力,最终使品牌在宜春中心城区舞出灵气、舞出大势。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三
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为正确认识我县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商务局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四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标准之一。为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我局于20xx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了相关科室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27亿元,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9%,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19.56:51.17:29.27。服务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568万个,个体经营户13.19万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4.32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9.05%,其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以及居民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数就达21.69万人,占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28.9%,为解决就业,保障民生民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商贸流通业持续增长。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9.88亿元,商贸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5%左右。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物流业的增长。20xx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88.21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5.23%,货运周转量279946万吨公里,增长66.28%;完成客运量10687万人次,增长1.52%,客运周转量385777万人公里,增长15.83%。
三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已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20xx年,我市邮电业务总收入2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至20xx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71.09万门,当年新增52.84万门;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181.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8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6.28万户,增加6.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52万户,增加22.58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9.99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5.38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电信服务业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
四是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开发量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20xx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5.5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9.03%,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长33.94%,房地产开发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五是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省第四届旅发会的强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接待旅游者为628万人次,增长31.57%,实现旅游总收入36.29亿元。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六是金融业稳定发展。20xx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8%,其中,企业存款113.55亿元,增长14.89%。各项贷款余额206.53亿元,比年初增长15.59%,其中,短期贷款11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81.83亿元,增长24.65%。全年保费收入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8亿元,增长14.33%;人身保险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39.71%。保险赔付总额2.80亿元,增长34.35%。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偏低,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行业比重小。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20xx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3%。
(二)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依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率成正比,但到20xx年末全市城镇化率只有29.8%,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低4.5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低14.1个百分点。
(三)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布局不合理,专业市场少,规模小,全市仅有一户年成交额上亿元的批发市场,辐射能力差,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城市商业网点不上规模档次,上面是住宅,下面是门面这种比较落后的“底商”是我市商业网点的主体,缺乏有代表性的商业网点和上档次的商业设施,相当部分中高端消费无法在当地实现,造成我市购买力向周边城市和成渝等地外流,影响了我市的就业和税收增加。
(四)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融资的渠道少、融资的门槛高;二是随着几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实施的战略调整,在西部地区的贷款和金融机构网点都有所压缩,融资问题更加突出;三是金融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提升缓慢,服务品牌尚未形成;四是我市的存贷差额巨大,近半数资金不能为我市所用,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金融产品单一,与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五)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从对服务业消费需求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80年代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转变,90年代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但总体上全市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8320元,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低1030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乡居民家庭开销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有限。
总之,影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既有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落后等不足;既有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又有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缺乏人才、资金不足等问题。
针对宜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应从制定政策规划,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增加投入等方面着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第三次党代表会在提出的“强工、重农、活商、壮旅、xx县、兴城”的发展战略,就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成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机构。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县(区)两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及实施纲要。我市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制定《xx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纲要》,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功能区块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每年召开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进行总结和部署。
(三)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首先要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实行“非禁即入”,即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其次要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不平等的价格政策,比如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价格不平等;再次,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选准优先发展的行业。第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紧密结合,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力推动发展现代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会展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形成与农业发展配套。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并引领其发展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向着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转变,提高竞争力。第二,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解决民本(就业)的服务业,为此,必须加快商贸布局调整优化,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区域性大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一批上档次的商业网点设施,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景观旅游、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带动和提升酒店餐饮、运输、商贸、文化等产业配套发展。继续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服务业,既不断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又使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五)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发展服务业,必须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筹集资金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引导基金,更多地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积极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积极采用服务业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要抓住外商投资看好服务业市场的机遇,借鉴工业领域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力度。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五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市委将如何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列入此次调研范围十分必要。为做好此次调研,在对我市服务业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进行具体了解之后,又对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举措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立足十一五发展,立足南京的优势特色,做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中心的战略决策。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以软件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发挥行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以金融商务会展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产业;发挥人文教育优势,以旅游休闲和创意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16%,占gdp的48.4%,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编制产业规划,明晰发展思路。20xx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南京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政策意见。20xx年又编制完成了《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方案》、《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方案》,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保障规划目标落到实处,20xx年制定了《关于分解落实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的意见》等实施意见,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目标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把握工作抓手,建设发展载体。近年来,服务业通过集聚引领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南京积极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已有11个集聚区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称号,吸引了大量服务业企业入驻,成为南京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产业支撑。为促进重点项目建设,xx市加大了扶持力度,对企业在水、电、气价格,土地使用及报批手续,专项资金扶持和使用等方面都给予明确的政策措施。
提升产业层次,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培育战略,xx市排出了各服务行业的重点企业,并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了服务业行业标准建设工作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创建活动。启动了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20xx年,市政府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工作列为服务业工作重点,市委组织部也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列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计划,并圆满完成了两期现代服务业专题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深入研究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出台南京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产业目录。努力营造吸引国内外优质服务要素向南京集聚的环境以及将服务要素尽快转变为竞争优势的机制和条件,构筑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平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服务业招商引资策略,加大针对重点国家、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招商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境内外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吸引境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和国内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总部入驻南京。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高科技对服务业的渗透力度,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程度,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完善市场专业分工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服务流程的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
近年来,xx市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1%。
抓规划导向。采取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服务业规划导向力度,集中力量编制完成了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以及创意、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强化规划落实。按照有促有压的原则,对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相关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控制市场已饱和甚至过度竞争的新增项目。
抓政策扶持。20xx年,xx市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xx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扶持政策。近年来,又制定了扶持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及动漫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专项领域的政策意见,有力的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抓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开展赴东南亚、欧洲、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并以论坛、会展、恳谈会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客商洽谈,共推介涉及服务外包、旅游休闲、科技信息、商贸物流等项目450多个,协议金额超过30亿美元,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促进了无锡服务业与国际的合作交流。
抓重点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xx年,xx市编制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服务业鼓励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为今后服务业项目建设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集聚区的建设步伐。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加快集聚区规划布局和协调服务,分类指导,跟踪服务,促使一批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形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抓住产业链前端创意设计、后端现代物流,带动产业链中间的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的格局。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但鉴于我市长期处于重工业城市的历史原因,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xx年全市服务业
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均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各地在全面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无不想尽了各种方法,仔细分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均不是空穴来风。营造气氛、因地制宜、从当地优势着手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
1、广泛宣传新兴服务业的美好前景,全面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认识。要全面宣传新兴服务业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人们用现代的眼光、站在更广的范围内来认识服务业,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从而鼓舞人们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发展服务业。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组织网络。成立由市领导为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研究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规划和政策落到实处。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有关土地、财税、人才引进、鼓励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引导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合营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先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能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的企业,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的来洛投资。充分利用我市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推介我市的优势资源,积极组织、鼓励我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洽谈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要完善奖励机制,为培育和引进人才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以及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优势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1、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尽快确定xx市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主题,如xx市确定的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杭州确定的生活品质之城。围绕服务业发展主题,编制《xx市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从而将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2、以河洛文化为主题,充分利用大遗址保护的有利时机,把洛阳范围内的各大古城、遗址进行筛选,按照传承有序的原则进行排列,用快速通道的方式将其连接,建设主题为中华五千年的大遗址公园。
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大运河的起锚港为主题,在洛河北岸修复当时的水岸码头,以此为中心,建设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将洛河打造成像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后海那样繁荣,住宿饮食一条街、旅游文化广场等服务聚集区,从而改变目前重于靓丽洛河转于利用洛河的状况。
3、继续组织力量,积极推进牡丹评选国花进程,将牡丹花会尽快打造成全国人民的节日。
4、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旅游集聚区(带)的建设,加大对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的挖掘、规划、整合、开发,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丰富城市旅游内涵,进一步合理编排洛阳境内旅游线路,努力营造住洛阳、游河南的旅游环境。
5、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深化项目带动意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完成,积极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创意设计、动漫等几个集聚区,使集聚区成为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6、进一步制定完善考核机制。把每年确定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量化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的形式,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要求,增强发展动力。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六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探究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先后深入到莘县、冠县、茌平的部分乡镇、市场和养殖户,采取与有关专家、部门领导和种养殖业主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现就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 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20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七
养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县养老服务业必然趋势。现就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我县辖9个乡镇,94个行政(社区),全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22139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有3367人,90周岁以上有217人,100周岁以上有21人)。占全县总人口12.79%,我县已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超过国际60岁以上占10%的规定),预计“十三五”末老龄化将达16%以上。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改善。近年来,我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有敬老院40个,床位593张。其中,县级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乡镇敬老院7个,床位164张;村级五保村32个,床位309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369人,入住率为67%,集中供养率为37.3%。我县从经费落实、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养老服务机构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福祉得到明显提高。20xx年我县出台高龄补贴政策,对80岁以上100岁以下的高龄老人进行生活补贴,每月补贴费为80和120元,对100-109岁的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500元,110-119岁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1000元。每年重阳节、春节都对长寿老人进行慰问,并发放300-500元的慰问金。
——老年服务日常工作逐步强化。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____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通过发放老年证,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县还建立了36个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为他们提供健康娱乐活动和场所,促进了老人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与人口老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社会认识程度不够,存在养老误区。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入住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县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尚未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因此入住率不高。
——养老服务供需结构不合理。从我县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情况看,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30张,达不到区政府的目标要求。由于资金缺乏,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设施功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均衡。目前,全县还没有一所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部分乡镇、村没有老年活动场所,现有老年活动室大多与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一室多用。从需求情况看,因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却日益弱化,老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县目前的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还很突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单一。目前,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启动,服务网络结构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规范,仅仅限于生活服务和日常照料,在饮食、卫生、医疗方面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只靠社会养老机构一只“手”要做好养老服务这块工作难度还很大。全县还没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很难使社会化养老业有快速的发展。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我县各乡镇养老院、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是临聘人员,专业化水平比较偏低,服务人员均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缺少真正了解老年人有效需求的人才,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在医疗、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方面服务。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县的养老保险工作虽然在积极推进,但还没有很好的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等制度有效衔接、配套。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也还不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没有有效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尚未建立,老年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按照区政府要求:今后的重点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而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到20xx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9.3%。而我县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12.79%,到20xx年将达到16.49%。针对我县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办公室。统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总结经验等工作,充分发挥我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大好时机,结合巴马国际长寿旅游圈大开发的机遇,适时制定我县养老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__大桥头一带和__打造成__长寿养生基地),制定老龄工作考评机制,将老龄工作纳入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发展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活动,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营造社会养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二)整体制定养老专业规划,把__和__天湖列入养老养生渡假区。
(三)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组织、民间组织进行社会养老服务。一是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利用我县生态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建设为契机,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在城区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委托各类专业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要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改造力度,整合现有学校、医院等资源,努力将农村敬老院改造成功能、设施完善的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利用国有资源兴办的农村敬老院,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满足优抚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老人和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延伸性服务、有偿服务、上门服务等,也可以借鉴“幸福大院”“互助幸福院”等模式,倡导邻里互助、老年人之间互助。二是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土地指标倾斜、税费优惠、资金补贴、信贷支持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
(四)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和支持建立以企业、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监督管理,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形式,推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投诉受理以及推出机制,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二是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职业学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放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
(六)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制度的衔接、配套,确保将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认真落实各类措施。二是建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开设老年专科和病房。大力建设医疗保健站和康复护理中心,向老年人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先、优惠的政策。逐步完善以医疗卫生部门为指导,以医疗卫生设施为支撑,以医务工作者为主的县、乡(镇)、村(社区)老年医疗预防保健体系。三是建立完善老年文体教育体系。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加大老年文化宣传工作力度,利用“重阳节”等老年人节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加快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建设,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业深入发展。对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县财政对其设备购置和运行要进行补贴。五是建立农村敬老院运行经费及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规模壮大、水平提升。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八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xx为45.6亿元,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
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
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
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
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
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
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
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
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
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红政发xx【102】号),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
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
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
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
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
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
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
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园区运转有序进行。
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园区规范化发展。
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二是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三是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四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
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
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
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
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
始建于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
截止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
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
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
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
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
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
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
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
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
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
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
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
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
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
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
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
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
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
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
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
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
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
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九
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xx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
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xx)》,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四)人才资源短缺,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it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服务业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培训机构较少,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不足,产业部门与教育培训部门人才供需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职教育、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完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关于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建议
1、制定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计划,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扎实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健全完善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2、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政府牵头,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本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并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推进移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高新企业及电子制造等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对接,政府牵头制定高新、电子制造、系统集成等企业名录,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化服务项目中进行软硬件选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扶植本地高新技术企业。
3、通过政策扶持和重点投入,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在示范园区内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对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企业。
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合肥市服务外包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重点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办公用房租赁、市场拓展活动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尽快落实《关于共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中有关合肥市1:1配套资金。
4、统筹规划我市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3g)。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合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环保部门出台支持3g网络基站建设相关政策,政府出面做好基站选址、建设协调等工作;对3g网络终端、业务和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商业机构、办公场所等率先推广使用3g手机、3g上网卡、3g上网本等业务和信息化服务;新闻媒体加强对3g网络建设和应用宣传,加强基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基站辐射,消除误区,为3g网络基站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出台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市县(区)各级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业务协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6、打破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壁垒,加快建立依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税务、工商、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数据、详细信息分布在这些系统中,这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能力,也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产品规范、推广渠道、安全、监管、信用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
7、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完善软件人才培训的鼓励政策,建立软件人才培训费用政府补贴制度。加快建设以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合肥)”,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知识体系,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和课程开发,对所需资源和资金给予一定协调和财政支持;同时,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学分互换”合作计划,组织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培训机构对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联盟,重点支持ibme.t.p和cmu-hp等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实施;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在原有人才培训支持资金基础上,对与hp、ibm等跨国公司合作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主动接纳大学生实习并给予资金支持;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经济住房、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1、尽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全市科技服务业情况的基础上,从新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规划,指导和规范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2、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政府对投资发展孵化器的企业给予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孵化器建设及运维补贴、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等方面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等“一站式”注册服务;加强各孵化器与各高校、各级人才中心的联系,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让更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海外人才等创业主体深入了解、参与创业;通过孵化器协会等组织,加强各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市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为孵化器引入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并为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扶持。
3、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实验室、专家等资源,充实“中心”各类数据库资源,并整理成详细的名录向社会公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政府对提供设备服务的单位应予以补贴并制定相关收费政策。
4、转换机制,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制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指导意见,将挂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各类中介机构剥离出来,保持科技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
5、营造环境,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成立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协调各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信息,加强行业自律,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资信认证和绩效评估工作;发挥科技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向科技创业产业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建立政府投入奖励机制,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咨询服务专项资金(北京市每年每个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设立合肥市服务业专用税收发票,在所得税上,允许智力劳动的劳务支出打入成本,减少咨询服务业的税收成本。
6、大力培育专业性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加快中小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市级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以政府示范性引导资金拉动全社会各类资金投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
配合我市高科技发展规划,政府出资、银行参与,成立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并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担保的风险项目限定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对银行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鼓励银行向风险性大的高技术项目提供先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