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实用19篇)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适当地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总结的质量。希望下面这些范文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从开学到现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我感觉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很吃力。从课堂效果和作业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商的位置的确定:当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有的明明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却还要去商;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不知道商几;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有些学生把除数看着一位数,把末尾的0忽略不看,直接用一位数除法计算了。
2、在试商的过程中不知道商几。
3、在乘的过程中经常把商和想出来的整十数相乘。
4、学生第一次除后,减法不彻底(连续退位减法不熟练),导致后面计算出错。
5、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学生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了节约时间,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而抛弃了复习旧知。没有对旧知的唤醒,学习效果不理想,只能课内损失课外补。而其课堂计算训练的量不够,课堂上因一些情境让计算时间流失。部分学生基础不好,速度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及时复习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笔算,以及三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并将计算方法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商是两位数”就需要试商两次,就需要经历两次估商的过程。
2、教给同学们除法竖式的口诀:一想(把除数四舍五入想成整十数),二商,三乘(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四减(注意连续退位)。
3、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4、通过教材中的题组对比让学生明确商的位置取决于被除数的大小。
5、汇集学生错误,全班会诊“找错”。通过反例让学生寻找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十万个为什么猫和老鼠儿童百科全书。
28元16元43元。
好多书啊.你想买什么书呢为什么根据这两个小朋友买的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指名一两名说一说。
有没有买其他书的小朋友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说。
刚才通过口算你觉得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揭出课题)。
巩固深化。
摘蘑菇。
选一组跟同桌说说算法。
在计算每组的两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打气球。
算第一组.你在计算这3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其他3个气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钓鱼。
你们个个眼睛厉害,枪法如神.不知道你们的钓鱼水平如何。
(算第一组)你们怎么会算得这么快的。
摸奖。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总结。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而且还用学到的知识在游艺活动中好好露了一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数。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通过例4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试商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试商、调商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三、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试商,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2、数学思考: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方法。
3、解决问题:能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会用两位数除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时更快更灵活地试商和调商。
教学关键:利用榜样激励作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学法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听故事一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本节课教师以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设计:
教学路径。
(一)复习准备,铺垫新知。
口算:252155357156453255。
553354256454652455。
(二)故事引入游戏先行。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听了《韩信点兵》的故事,你佩服韩信的智慧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数学。在古代,将军指挥作战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士兵列阵。比如说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十个士兵。这样不管敌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对这个方阵进攻,都会遭到十个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韩信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一番呢?(想)机会来了!
3、小试牛刀。
学校里很快就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老师决定把这个比赛排队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你们行不行?(当然行)要赢得老师的信任,你们得先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师看看。
(1)8个人怎样排队?
如果你们8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2)如果是全班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三)排队布阵游戏导学。
1、提出排队的问题。
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尝试练习,讨论方法。
谁能试着计算这道除法题?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然后把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多个鞋形算式卡片(每张只有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
(1)用竖式计算:24×223×3。
(2)口算:24×1012×20。
2、引出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列出: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里的乘法和刚才的乘法比较,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学生汇报。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并说明算法。
4、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研究笔算。
(1)请学生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小红的算法,并完成以下三个要求:
a、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b、自己试着算一算。
c、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师讲解。
(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2333。
×13×31。
6933。
2、判断练习。
让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改正错题。
3、选择练习。
出示:41×2132×1222×14各组选一道计算。
4、游戏。
贴出写有数字的卡通人物,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找出所需的结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找到的鞋子最多。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邮箱:zym00604@)。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属于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第78页的运动会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由小精灵向学生提问:“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吗?”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规律,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基本算法和算理与例2是一样的,但出现了进位叠加的情况。教学时,还是要抓住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这两个问题。例3的主题图是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学生休息时在领取矿泉水的情景图。由小精灵提出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这道题虽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乘法题目,但进位的难度增大了。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这个例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重点要检查学生计算十位上2×9得18个十再加个位上进上来的3个十时的进位情况和积的书写位置,若发现学生有错,应及时分析原因,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是结合学生熟知的运动会具体情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知识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渗透估算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78页的主题图和“做一做”的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听算。
7×8+8=4×6+9=5×7+9=3×6+8=3×9+5=。
5×9+8=7×6+9=9×4+7=2×9+5=4×7+8=。
[通过相应的听算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a.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指名学生交流)。
c.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学生交流)。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
(2)可能会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究竟谁做得是正确的,等我们研究完了这节可答案就揭晓了,同学们可要好好的钻研哦!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78页的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一起来解决“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这个问题)。
1、探索算法。
a、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24×9=。
b、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4×9=?”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a.24×10-24=216(瓶)。
(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先口算出10箱的瓶数,再从10箱的瓶数里减去1箱的瓶数就是9箱的瓶数。)。
b.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
2424。
×9×9。
---------------。
186276。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9乘4得36,向十位进3个位写6,用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数3得21,在百位写2,十位写1,积为216。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深化--发展练习。
1、列竖式计算。
出示:78×7=67×9=。
b.独立完成。
c.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49×8=69×8=。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49×8: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3、归纳、总结计算你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通过算法的归纳,是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四)小结、回顾。
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在上课一开始你“128×4”算对了吗?
如果错了,你找出原因来了吗?
九、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二)。
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78×7=67×9=。
一共有多少瓶?
(2)24×10-24。
=216(瓶)。
(2)24×9=216(瓶)49×8=69×8=。
24。
×9。
------。
216。
十、作业设计。
教材80页练习十八。
1.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第三题,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
3.你从表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指名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并解答,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如何把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契机?
2.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资料]。
薛金星:《小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110页。
谢则冰:《教案1+1》,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6月第一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不仅注意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总之,这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注意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苏教国标版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39—40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捆绕着我们一线教师,看了沈重予先生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顿悟。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定位”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在“体悟”上,希望通过教材与教师所呈现的不同刺激源来引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体悟”哪种算法更适合“我”,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积分卡。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游戏连连看)。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游戏,我这里也带来了3个,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岛大冒险、阿达宠物园、什么东东球,想要吗?看到上面的分数了吗?只要你这节课开动脑筋,想办法得到这些积分,你就得到它们了。”出示得分标准:算对一题得1分,回答问题对得2分。
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积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这一题我们以后在解决)。
师:观察我们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类型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探索44+25的算法。
师:先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认真听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2)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再算49+20=69。
(教师适当辅以说明)。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4、探索44+38的算法。
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说得好的加一分。
5、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6、练习:38+25。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二、巩固深化(积分等你拿)。
(一)进入阿达宠物园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白兔带我们采蘑菇,每个蘑菇上有两道算式,算对了,蘑菇就采到了。(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斑点狗们在比聪明,都说自己最善于发现,其实最善于发现的人是我们的小朋友,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看看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组,说说有什么体会。
(3)再算第2组,说说有什么计算快的秘密。
(4)独立完成3、4组,集体校对答案。
(二)进入猴岛大冒险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统计表的统计内容改为统计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个数。
(1)指导理解统计表,出示问题:哪种水果采集的数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吗?有什么好办法?(估计得数几十多)。
(2)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过程,指名汇报方法。
(3)验证,再次计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4)统计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独立完成后汇报。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本题改为猴岛活动中心的名称,如:保龄球中心、九宫格中心、九子连珠中心、扑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师:这是猴岛各个活动中心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能看懂吗?
提出问题:(1)从保龄球中心到九子连珠中心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从幸福休息室到九宫格中心,小猴从幸福休息室到扑克pk中心,谁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进入什么东东球游戏区。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前面增加一组几加几的算式:6+7=5+9=8+4=。
(1)引导学生先口算第一组题。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1、算一算你的积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约能得到哪个游戏?在积分卡后面写上你的电子邮箱,下课后教给老师。算完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以及选择趋向。
2、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板书设计:
44+25=6944+38=8438+25=63。
①44+20=64①44+30=74。
64+5=6974+8=82。
②44+5=49②44+8=52。
49+20=6952+30=82。
③4+5=9③4+8=12。
40+20=6040+30=70。
60+9=6970+12=82。
…………。
八、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例题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入手,开放式的呈现,激活了学生的旧有知识,学生们从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出发,向我们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但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但个别学生也出现的杂乱无序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其步入正途。我感觉教师教学最关注的应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而非谁的算法好。
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本课设计了四次对比,感觉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口算思路的共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想想做做第1题的对比引起学生对进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想想做做第2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联系,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了40,得数也多了40”,其实就是加法的变化规律,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题的处理完全是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对比中学习,始学生的计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对比层层递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结合口算,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成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有效地点拨了估算的方法,发挥了估算的实际效用。想想做做第6题的内涵非常丰富,两个问题的依次出现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用“估”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哪种更直观、简单哪种就更好。
以上是我感觉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当然也有许多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题到底什么时候呈现好?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欢用“44+40-2”的方法?积分评价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过程监控的作用等等,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二、自主探索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2。
×61。
12。
72。
732。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三、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习1—3题。
四、知识窗。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习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可能还会出现以下方法:
1、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两个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老师应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化。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会遇到进位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在练习“小小超市”一题中,36×31这道题中出现三次进位,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并酌情进行点拨引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课件。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50×5300×1。
40×4400×9300×3。
12×443×233×3。
23×1311×715×5。
2、说一说30×4、300×9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例题1。
(1)运用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学以致用。
80×10=60×20=50×40=24×10=。
700×20=90×90=40×80=10×200=。
2、火眼金睛。
下面计算正确吗?
(1)40×50=200。
(2)30×40=700。
3、游戏。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4、小试牛刀。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5、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昨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那么买3套有多少本?生:14×3=42(本)。
师:那老师如果买10套书,又有多少本?生:14×10=140(本)。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列?
生:要求有多少本书,也就是要求12个14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估算一下,14×12大约得多少?
生1:我把12估成10,大约是140本。生2:我把14估成10.大约是120本。生3:我把14和12都估成10,大约有100本。
生:我们都是估小的。
2、师:14×12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点子图,用黑笔试着在纸上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把14×12的结果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后在纸上写出得数。
4、师巡视,拿出几个同学的做法并投影。
生1:14×4=56(本)56×3=168(本)。
师:先把12分成3个4,再算12乘4,最后算56乘3,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2:14×6=84(本)84×2=168(本)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3: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先分后和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真棒。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现在你们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试着列一列。
师:巡视,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
5、师:请你讲讲你是怎么做的?(生讲计算的过程)。
师:谁跟他的方法相同?你能再讲一遍吗?
师:我把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过程整理出来了,想给同学们演示一遍,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次。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通过计算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老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掌握情况,让我们看看第一关:巧填数字。
2、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的过关了,现在来考察你的眼力,看看第二关:火眼金睛。
3、师:请看第三关:智力冲浪。你们有信心吗?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4、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村长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是太感谢了。同时也恭喜同学们顺利过关。
恭喜做对的同学,你们和喜羊羊一起获得了这场智力大比拼的胜利。
四、总结:
师:短暂而愉快的四十分钟转眼就过去了,谁能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竖式进行笔算乘法。
生2:(答略)。
师:其实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出了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对你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四
苏教国标版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39—40页的内容。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捆绕着我们一线教师,看了沈重予先生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顿悟。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定位”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在“体悟”上,希望通过教材与教师所呈现的不同刺激源来引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体悟”哪种算法更适合“我”,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课件、积分卡。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游戏连连看)。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游戏,我这里也带来了3个,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岛大冒险、阿达宠物园、什么东东球,想要吗?看到上面的分数了吗?只要你这节课开动脑筋,想办法得到这些积分,你就得到它们了。”出示得分标准:算对一题得1分,回答问题对得2分。
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积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这一题我们以后在解决)。
师:观察我们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类型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探索44+25的算法。
师:先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认真听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2)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再算49+20=69。
(教师适当辅以说明)。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4、探索44+38的算法。
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说得好的加一分。
5、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6、练习:38+25。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二、巩固深化(积分等你拿)。
(一)进入阿达宠物园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白兔带我们采蘑菇,每个蘑菇上有两道算式,算对了,蘑菇就采到了。(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斑点狗们在比聪明,都说自己最善于发现,其实最善于发现的人是我们的小朋友,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看看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组,说说有什么体会。
(3)再算第2组,说说有什么计算快的秘密。
(4)独立完成3、4组,集体校对答案。
(二)进入猴岛大冒险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统计表的统计内容改为统计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个数。
(1)指导理解统计表,出示问题:哪种水果采集的数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吗?有什么好办法?(估计得数几十多)。
(2)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过程,指名汇报方法。
(3)验证,再次计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4)统计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独立完成后汇报。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本题改为猴岛活动中心的名称,如:保龄球中心、九宫格中心、九子连珠中心、扑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师:这是猴岛各个活动中心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能看懂吗?
提出问题:(1)从保龄球中心到九子连珠中心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从幸福休息室到九宫格中心,小猴从幸福休息室到扑克pk中心,谁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进入什么东东球游戏区。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前面增加一组几加几的算式:6+7=5+9=8+4=。
(1)引导学生先口算第一组题。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1、算一算你的积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约能得到哪个游戏?在积分卡后面写上你的电子邮箱,下课后教给老师。算完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以及选择趋向。
2、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师:大家想象着:如果在好人的后面也存在着那么一条对称轴的话,根据读音对称应该是:(大家一块说)人好。(点击第二个)我爱你——你爱我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六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与体验。
:小黑板。
一、复习铺垫。
笔算。
133945。
×12×6×5。
指名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找同学进行检验。
二、自学尝试小组交流。
1、学生观察信息窗2情景图。
师:节日期间,街心花坛装扮的异常美丽,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喷泉每排有43个喷头,共32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信息,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美化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喷泉里一共装了多少个喷头?…………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你想怎样做呢?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进行解决,解决好以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做题的步骤,同学之间互相进行说一说,找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并进行讲解,下面同学有什么疑问,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质疑,同学进行解答。有的同学用了估算的方法。
三、点拨升华。
教师再进一步指着竖式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中的2号同学到小黑板上进行计算,各组的组长进行判断。统计做对题的人数。
2、做书上的练习题,自主练习的第3、4、5、题。
让每组中的3号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展示。集体进行纠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怎样做?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七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
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4。
(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25×3285×16。
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理性思考。
师: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肯定吗?
3、学生展开争论。
4、获得结论。
5、99×99怎样计算会更方便?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八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笔算:回忆一二年级的加法和乘法,看视频,如果王爸爸把鱼卖到每斤12元,28斤鱼的,能卖到500元吗?[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卖鱼片段,立刻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老师趁机出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
如果每人有499元,他们剧组有23人,一共会有多少钱呢?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笔算。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提问:
1、497是几个人的钱,20个499元是多少钱,最后23个人的钱是多少,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来了,只是朱逢行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他解释道:每人500元,23人有500乘23元,最后再减去一个23元,就是所有人的钱。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讨论归纳,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生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延伸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本课教学进位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其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学情分析。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枝。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买了12盒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
1.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2)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算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它小组要认真听,及时补充。(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比如,讨论大头蛙提出的问题: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看竖式)。
明确:因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6)练习:如果买了23盒呢?请一名学生板演,其它在本上做。
三、识应用,扩展思维。
1.第39页练一练的第1、3小题。
2.趣味练习。11x1112x1213x13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嘛?和同学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