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热门19篇)
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如何使高校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构建良好的师德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发,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
师德;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制度,是工作的需要。
在工作中,通过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可以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坚守着和可靠接班人。在实践中,把师德建设与教学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将教师的道德自我规范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工作理念。
1.2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个人的内在需要。他们在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诚信品质的形成、个人的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观念、良好的团队精神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1.3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需要。
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前提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高度的理论自信。他们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鉴别、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思想,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要以宽阔的胸襟理性对待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在宣传社会主义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价值选择,彰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社会性和包容性,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实现个人价值是最好的状态。随着社会进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流入,个人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开始关注自身价值是否得以实现,根据调查,在面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时,62.1%的教师选择公私兼顾,20.73%选择先公后私,15.17%选择大公无私,高校教师一方面承认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另一方面,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上偏向个人主义。
2.2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得到承认和肯定,教师的价值观不再以某种单一的价值观为导向,而是趋向多元化。他们在奉贤与索取,义利问题上不偏重哪一边,始终在寻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义利并重的最佳结合点,绝对的一元价值观已不复存在,价值观趋向多元化。
2.3功利性价值观日趋明显。
在激烈的发展中,许多腐朽文化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许多方面进行渗透,对高校教师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经济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不断涌入,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严峻挑战。除此之外,西方国家;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宣扬其文化和价值观,在无形中降低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培养了教师竞争、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由于强调利益,容易使教师形成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个人利益至上从而忽视集体利益。
3.1着力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应该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专门负责高校教师师德的调查研究、检查评比以及师德教育活动的策划、部署和落实工作。定期举办教研活动,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开展优秀课观摩活动,让授课效果好、学生评价高的老师公开授课;加强教学管理,以教风促进学风,对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路,对形成良好的师风起到了互帮互助的作用。
3.2实行本科生导师工作制,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选派有工作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积极参与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如参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活动场所;有的专业老师被聘为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课外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对思想困惑、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疏导和帮扶,用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进步。
3.3坚持以尊为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常常是被动学习的群体。在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常常不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学生的特长不能得到有力的张扬。高校的教职工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变学生工作管理者为学生工作服务者,同时建立突出学校正确引导、创造学生发展环境和空间、强调学生自我发展的工作模式。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学生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二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幼师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就德育课开放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幼师;德育课;开放式教学。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培养关系到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德育课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承载着教育幼师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德育课在幼师学生的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师德育课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贯彻开放式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德育课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切实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
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开放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延伸。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合,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引导学生以积极的主人翁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以教材为点、生活为面、网络技术为支撑,在运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选择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及时将鲜活的社会信息引入课堂,以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的不足,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品质。
2.开放式的教学空间。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到课堂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讨论、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同时,教师还可结合一些重要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开放的教学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
3.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德育课的教学手段得以丰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必将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4.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在很多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评估体系和其他科目是一样的,仅局限于以考查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对于形成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则不够重视。采取单一的笔试方法来判定学生思想品德分数的高低,学生可能为应付这样的考试而采取相应的“高效”的学习方法,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课评价,应该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知识评价等几个方面共同组成。尤其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目前,幼师德育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为德育课堂的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求职、就业、职业生涯发展等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远大的社会主义梦想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使幼师德育课成为联系学生与社会生活桥梁的有效手段。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学生将生硬的理论同真实的人生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困扰他们的一些人生问题列举出来,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果通过主题演讲、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呈现。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幼师德育课堂的时空极为有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畅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多种渠道,如通过bbs与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通过qq和e-mail与学生畅谈人生和梦想,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更为充分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共同提高和进步。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多种信息渠道的开通,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自我展示,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收获。所以,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三
近年来,科研量化指标逐渐成为衡量教师行业水平的标杆,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学术水平,但并不能作为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近年,绝大多数高校依据学术文章发表级别和数量、科研项目来评定职称,导致高校教师盲目于发文章、投机申请科研项目而忽略学生教学的怪圈之中。对教案、学生课堂教学环节表现出敷衍了事、学术浮躁现象。部分教师疏于教学而专注于学历的考取和攻读,重视了未来工作地位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想导师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学术不良之风也随之出现。
目前,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主观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导致教师个人价值观出现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民带来了丰硕的物质享受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市场经济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也接踵而至。这种消极因素强烈冲击着高校教师行业。某些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了个人价值观的转型。造成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有多种因素,教育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教师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考评机制出现偏颇。
首先,高校管理制度由过去只重教学到现在重科研的转变,使得高校教师科研管理指标化。特别是高校对于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体制并不完善,单纯依靠科研项目和获奖成果进行评定,对教学授课效果和德育素质培养的考虑比重大幅降低。其次,高校师德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现有考核标准过于泛泛,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考量标准,仅从表面下功夫忽视了内在的核心体系建立。第三,当前实行的考评机制“一言堂”现象较突显,在民主评议方面仍需加强。单方面强调教师科研水平、学历、毕业院校等级,更有甚者仅凭借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对学院教师的意见、学生评价等没有划入考评机制中来。这种缺乏民主、监督的体制也是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岗位培训形式化,师德培训走过场。
要想培育优秀人才首先培养者自身就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所谓“律人先律己”。当前,各高校以及专门的培训班对师德的概念界定、类别划分以及内容细化都是出于表面的、强制的他律状态,并没有内化成为教师的个人意志,缺乏内省自律机制。其次,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政工作,忽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塑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高校教师队伍忽视自身的岗位职责,特别是师德缺失所引发的道德危机越来越严重。再次,在高校师德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高校注重理论学习,忽视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教师间的关系协调等问题,造成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所带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在教师加薪晋级等过程中最为凸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不容小觑。
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传道者、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人格品德的塑造者。孔子作为教师的代表,他的师德观是教师们应该学习并坚守的基本师德准则。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主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3]”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校教师未来形成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职业道德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作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德、识、才、能”素质的综合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点必将渗透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因此,高校教师应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正确处理好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将教师职业操守与职业规范真正地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来,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情感塑造、性格培养相结合,从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构建纯净的学术氛围“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
[4]。就学术本身而言,是需要一个长时间、厚积累的过程,最终经过淬炼而获得的成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因此,构建纯净的学术氛围,营造良好学术道德环境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基础。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教师考评体系,加入学术道德评价标准,在重量的前提下更要规范学术质量,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对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进行培训。此外,加强校际间的联系,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领域学术头人定期开展学术报告等形式,开拓教师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高校师德建设应走科学化、创新型考核体系之路。
科学的量化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是高校师德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道德追求以及道德培养都是以人为前提,偏离了这一基础,师德建设也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其次,应该把教师的职业目标放在中间层次。教师这一职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职业特点与职业操守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目标。第三,师德目标考核体系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教育创新。创新是当前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高校教师应将创新精神注入教书育人的体系之中,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尚,勇于创新。
(四)健全的评价机制和完善的监督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以管理制度为基准,通过监督体系对教师师德品质进行引导和约束,将高校师德建设向良好方向发展。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工作过程,在考评中应纳入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科学的思想理念、良好的品德引导方面,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评定的标准之一。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考评,通过学生测评更加直观了解教师教学成果和师德品格,形成优胜劣汰的考核体系。此外,学校要建立师德监督机制,采取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监督,并由学校设立监督小组,对其进行督促指导。第三,建立校园师德监督网站,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手段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第四,建立教师自我评价系统,通过辅助手段让教师“吾日三省乎吾身”,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获得、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建构师德科学化体系,势必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将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进行督导,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四
:职业学校的教师承载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意义、价值和任务,也体现和实践着职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爱学生、爱事业,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和挖掘学生将来驰骋职场的能力、素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以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承载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体现和实践着职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重要性。
师德不仅反映在教师的精神境界,而且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为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中职生做好引路人。
2.1边教、边学、边研、边育,提升自身业务。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职业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职教教师更应如此。如今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已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出身的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如何顺应课改的洪流,如何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各类专业培训是激励教师前进的外在因素,树立自我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真正立足于本职岗位,更好的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教书时间久了,难免会有精神疲惫和倦怠,感到自身能力匮乏,渴望接触新知识、新技能,却又下意识地拒绝一些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师德修养会支撑教师们从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更新专业知识。一份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早已不再满足现代职业教学的需要,职教教师必须熟悉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掌握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将企业文化,企业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和岗位规范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课堂到实训工厂、企业车间的实践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教师以身示教,树立榜样。只有做到言传身教,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令学生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自主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2.2博学广识,提升自我人格魅力。
新时代的职教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知识点拓展到时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经常阅读经典,可以令自己不停地思考;经常阅读报刊,可以令自己对世界始终保持新鲜感;经常浏览网页,可以令自己的思维不落后于他人,并能提升分析判断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可以从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增进学生的亲切感,通过自我品位、人格魄力的提升来影响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一份追求的事业?在如今经济社会中,我们能够守住这份清贫实属不易,但如何能在这个岗位上不甘平淡,体现更多的自我价值,以本职工作为荣,献身于这份职业教育事业?既然已经选择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事业,就应该心无杂念地投入其中,紧跟职业教育前进步伐,永不懈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如中小学教师那么有尊严,也不如高等学府教师那么有权威,但我们爱岗敬业,为着这份事业而奋斗,有着高尚的师德。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培养成才不算什么,将普通教育中的失败者培养成才,令他们成为社会认可、行业企业需要、具备职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大贡献。
作为父母,我们都望子成龙,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相信学生能成才,爱自己的学生。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心,经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角色变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且对学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
最新公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显示,中职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但中职生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有强烈的被人认同的需求:中职生中经常会或有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会被忽视的占到了70.07%;经常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占到了42.67%。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人忽视等情况值得我们去关注并探讨解决之法。中职生的生源渠道较多,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自信心、思想道德水平乃至家庭背景差别较大,教师要平等对待,关爱每个学生,鼓励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令学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迈过每一坎、跳过每一重障碍,塑造自信,成就自我。
当我们在走道上微笑回应学生的一句“老师好”时,当我们拾起学生无意间掉到地上的文具时,当我们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当我们与学生一起唱歌跳舞连欢时,我们就将师爱融入了日常工作点滴。尊重、爱护每位学生,放下师道尊严和家长威严,学会去倾听,理解、宽容和赞美自己的学生,今天给予一份赞许,明天会收获十份惊喜。
自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作为职教教师,我们必须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五
近期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班主任在工作中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的,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中职院校班主任如何才能把师德建设和管理能力推上一个新台阶是值得我们深究探析。
师德;管理能力;中职院校。
近期海南万宁二小事件引起的社会的极大关注,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促使教师的管理水平也要不断的提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日常的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职院校中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除了节假日意外几乎每天都要和学生在一起,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私下学生是喜欢评论老师的,会把不同的老师进行比较,谈论怎么样,也经常看看教师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老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但是目前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目前整个社会风气较差,一切都是向钱看,教师队伍中收受红包的风气逐渐流行,这和网络的大势宣传分不开,往往一件不好的事情,网络会铺天盖地的宣传,然而好的风气得不到很好的报道,教师的师德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只有不断注重自身的职业素质、品德修养的提高,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另外学生也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更应该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为全班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以优秀的师德让学生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在学生中的威信。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如今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年龄、素质、文化水平与以前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当今中职生,年龄普遍较小,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整体素质较低,且有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等等。最初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地位、家庭的经济状况、原就读学校的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行为习惯、特长、爱好、及不良行为习惯,掌握第一手材料,对班级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从而制定出管理班级的目标和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引导,矫正其不良思想和行为,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中职班主任面对的是青少年中的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选择,选择了读中职,开始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坚决要学一技之长,立足社会,报效祖国,报答父母。本身在这种年龄阶段,他们不仅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作为中考分数较低,行为习惯较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上、性格上的弱点:个性偏差、离家出走、网瘾、自卑、戒备、厌学、逃学、自暴自弃、逆反心理,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意志淡漠,以个人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同时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特别是网络上的良莠不分,盲目模仿……的确他们处在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更需要班主任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状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真正实现来职校学习的目的。
沟通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解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起点,沟通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有些老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批评来提醒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作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相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抗的心理,不愿服从管教,而当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言行时,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式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中职学校。如何做到师生更好地沟通呢?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现代的中职学生是一群个性张扬的孩子,用老师的眼光看,觉得他们的很多行为不可思议,但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就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较好的去表现自己。作为班主任要好好地利用这一点,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赏识他们。经常去表扬去鼓励学生,学会赏识学生,只有不断地鼓励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上进心。同时需要一视同仁,把每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宝贝。班主任要对学生付出真心,要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生病,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学习有困难,悉心指导;放学回家,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天气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取得成绩,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委婉提出,及时改正……这些虽是小事,但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时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引导者、指路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潜移默化仿效教师行为,促使他们提高个人素质。对学生来说,这是无声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吸引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用言行去感染学生。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努力传递一种正能量。
[1]陈佳.浅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14期。
[2]陈晓梅.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职教论坛.2009年第20期。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六
引导语:师德师风是做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师德师风的论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真的做了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拉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当班主任时,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垂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空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更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特点及途径方法几个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阐述。
教师职业道德含义特点途径。
现阶段,我国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着强烈要求,并对教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有着高度认识。在教育系统内外都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呢?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比起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烈的典范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往往被社会上的人看做最有教养、最讲文明、最有德行的人。教师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并因而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社会风尚。同时,教师的道德面貌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品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道德的这种影响将更为广泛而深刻。
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性质上,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它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向教师提出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道德规范和要求,使之带上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它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使其在从事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灵魂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育对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注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从而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职业信誉,以获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一)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天职。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本身就不热爱、不热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谈不上尊师爱生,勤于进取,精通业务,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了。热爱教育事业,要解决职业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理解是热爱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放眼未来,勇于献身的职业;是一种热爱学生,童心永在的职业;是一种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职业;是一种精心雕刻,不断创新的职业;是一种为人师表,催人上进的职业的时候,才算对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其伟大和神圣之所在,进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忠于职守,要求教师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人民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谋取私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春雨浇灌幼苗。
(二)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水平高低的标准。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教师的使命所决定的。高尔基说得更明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中,高尚纯洁的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有了它,一个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让科学真理像甘露注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开出朵朵绚丽之花。
(三)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协调一致地活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师集体才能给学生集体良好的道德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教育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注意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辩证地看待教育活动中的动机和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这样才能公正地、准确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在评价中还应注重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呈现形式。口头评价具有随时、随地、及时根据素质教育的善恶观或批评、或表扬、或鼓励对某一教师或某教师群体的教育行为作及时评价。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并按照这些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与安排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提高教师自我培养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见效较慢的工作,长期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师德及它的主要内容在人们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个别教师甚至道德沦丧(腐化、拜金)。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意识,提高教职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三)加强实践,探索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因而,为了适应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内容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坚定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二是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实践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比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表演赛、观摩课,给每位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教学相长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造就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也营造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主义风尚,培养出更多品质优秀的学生。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
哎,其实这甜蜜里也掺杂着苦涩。我也曾无数次的跟孩子们发火,气的火冒三丈,气的自己跑到角落偷偷留眼泪,甚至真的想对着屁股拍两巴掌,可举高的手又赶紧放下。因为教师的道德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孩子无辜的眼神让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家长的.信任让我不能够样做。试问自己,真的生气吗?生气,讲好的规则要求,转身就忘,真的生气吗?不生气,谁让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你就该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缺少一颗心,你的爱都不是完整的。随着工作时间和经验的增加,我慢慢反省后,觉得自己很可笑,何必去跟孩子较真?换位思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想法和思维,我们大人每天哭着喊着不得别人的理解,可是我们又何曾静下心来理解理解孩子呢?真的不要把对成年人的要求拿来约束孩子们。但我的爱不放纵,不娇惯,我的爱是严格的,严而有理,严而有度。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环境里自立,自律,自强。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繁琐而忙碌的,但也是充实快乐的。我承诺孩子要做一个可信的妈妈,亲切的妈妈,伟大的妈妈,但为了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我更要做一个博学的妈妈。因此我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学习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哺育这群可爱的孩子。每一次会议中,与同事们交流讨论:我们怎样当好新时期幼儿教师?我关注课程改革,努力做有视野的幼师;树立新的理念,做有思想的幼师;加强专业学习,做有学识的幼师;参加教育科研,做有灵气的教师;是的,社会在发展在进步民,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要争做专业型的魅力教师。现在我的那群孩子们已经升到大班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越发的浓厚,要是不多看,多读,还真回答不上小家伙们的问题。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表达,爱提问,爱创新,我非常支持孩子们这种精神,支持他们好奇,发问,遇见不能解答的问题,我就马上上网去查。我会根据不同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法,帮助每一个孩子取得相应的进步。说到这,我想起班级里最让我头疼的孩子,平时特别好动,不善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弱,经过与教学主任的探讨和研究,我制定了很多针对帮助tt提高和改善的计划,比如外教课上不专心,我会放下一切工作陪在他身边一起上课,避免他打扰别人也影响自己,而且tt经常用不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吸引伙伴的注意,那我就交给他很多能够吸引同伴的好方法,帮助他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别人喜欢他,也让他感受到如何去关爱别人。对于班上好动,做事没有恒心的孩子,我会放大他的优点,热情当众表扬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我会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在大家面前表现,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会耐心的说服,让他们自己换角度思考。我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玩伴,我教给他们知识,他们让我懂得童真。每每蹲下跟孩子们一起讨论新游戏,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待,没有指责,没有威胁,没有辱骂,有的只是纯真的爱,我想只有真正的爱,才能接近孩子,懂得孩子,只有爱,才能赢得每个家庭的信赖,只有爱,才是打开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钥匙。
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让我感受到了“爱与责任”。在幼儿教育的这片热土上,太需要我们这些踏实、真诚、热情、无私的园丁。唯有实实在在的耕耘,勤勤恳恳的养育,才能丰收硕大的果实。幼儿教育的灵魂是爱,我们选择了爱,选择了与每个家庭共同精心呵护孩子的未来。这才是作为幼儿引导者的价值。是啊,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多的是满足,是幸福,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光荏苒,不觉之间,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热忱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一朵美丽而独特的三色花,绿色代表希望,洒下希望,你定会收获幸福,红色代表真诚的爱,爱是你我之间最美的语言,蓝色是责任,因为肩上的使命,每一个教育人都在尽职尽责。让幼儿教师生命的色彩因无私的爱绽放更加绚烂的色彩。
我爱我的孩子们,珍惜与他们共同成长的点滴,我愿意用责任和爱,用心去守护他们!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九
饲养小鱼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从家里带来各种小鱼,养在小鱼缸里,每天由值日生给鱼儿换上干净、新鲜的水,喂它们吃食。鱼儿嬉戏游玩和争抢饲料的样子,令孩子们百看不厌。
换了大的玻璃鱼缸怎么办。
孩子们带来的鱼儿越来越多,小鱼缸显得很拥挤。在几个孩子的提议下,我们换上了两个大的玻璃鱼缸。
第二天,值日生婷婷面露难色地对我说:“老师,我想帮鱼儿换水,可是鱼缸太重,我搬不动。”“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孩子们各抒己见。“不能搬鱼缸,否则容易把鱼缸砸破。”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用水勺舀、用空瓶子装、将吸管插人水中用嘴巴吸、用海绵吸、用针筒抽等近10种办法。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我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并布置成墙饰,以便进行实验。
怎样的办法才是好办法。
每天,孩子们都争着当值日生,兴致勃勃地用自己或其他小朋友想出的办法给鱼缸换水,并在墙饰相应的地方用“v”或“x”表示这种方法能成功或不能成功。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孩子们猜想的办法都经过了实验验证,结果几乎每种方法上都有“v”。只有“将吸管插入水中用嘴巴吸”的方法被多数人否定了,因为孩子们认为那样“太不卫生了”“人容易吃到细菌,会生病的”。看来,孩子们只关注“是否能把脏水换掉”这一结果,而没能分析、比较换水的过程是否方便、快捷、可行。
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我又提出了问题:“是不是每种办法都是好方法呢?”“你们的方法好在哪?不好在哪?”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的问题。“有的办法换水较快,有的较慢。”“用水勺舀很快,可是不能把水舀干净,剩在缸底的水要用布吸干。”“用海绵吸水时,水容易流到桌子上、地面上。”……孩子们逐渐看到了各种方法的优和劣。“什么样的办法才是好办法呢?”我问。大家一致认为“要能把水全换干净”“要能很快换完”“要省力,不累人”。经讨论大家决定从换水是否彻底、快速、简便三方面来评价每一种方法,并分别用“红星”“黄星”“蓝星”表示。如果三颗星都有,就表示这个办法又彻底又快又省力。
接着,孩子们重新进行了验证,他们相互讨论和讲述发现,记录实验情况。一周后,墙上的记录结果显示,有的方法有一颗星,有的方法有两颗星,而得三颗星的方法几乎没有,这说明又彻底又快又省力的方法还没有找到。这一结果让孩子们有些失望。这时,“小问号”良良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要是能在玻璃缸下面钻个小洞,让水从小洞流出来,进水前再用塞子把小洞塞住就好了。”“不错,那样很方便。”“不过钻了洞,会不会把玻璃缸弄碎呢?”“谁会钻这个洞呢?”孩子们又犯愁了。
这个办法最快最省力。
慢慢地,孩子们不太关注这件事了、值日生给鱼缸换水的方法还是那几种。这时,我提醒孩子们去请教爸爸妈妈,或到水族馆了解情况。过了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了他们的新发现。有的从爸爸妈妈那儿知道了“虹吸”的方法,建议把塑料水管插到鱼缸中,让水从塑料水管中流出来。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起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学会了“虹吸”的操作方法;先将塑料管灌满水,再将水管的两头用手指按住,不让空气进入水管,然后将塑料管的一头放进鱼缸中,另一头放到外面,松开手指,鱼缸中的水就会不断地往外流,直到流完孩子们兴奋地在墙上记录了“虹吸”的方法,并在下面贴上红、黄、蓝三颗星,欢呼着:“这个办法最彻底最快最省力!”这以后,孩子们都用这个办法给鱼缸换水了。
“给鱼缸换水”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持续、深入地思考和探究.直至获得成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坚持性,还能让孩子拥有成功感和自信心。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
【导语】本站的会员“jackit”为你整理了“师德师风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
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重视业务素质提高,适应现代教育发展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造诣,而且必须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站在三尺讲台上,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并且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一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深刻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全面体会。
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小诗可以说是我教育教学工作最精辟的注解。
要做一名好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更新知识。为了使自己具有渊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到书店购书、看书成了我的最大爱好,只要对自己教学有帮助,价钱再贵我也舍得花。我舍得花钱买书,更舍得花时间潜心读书。课余闲暇、节假日,我都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一有空我就查找资料。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教中学,学中教,教学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教学工作之余,我学完了教育管专科的课程,使得自己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有满满的“一桶水”,乃至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另外,我每年都坚持自费订阅教育刊物,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是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一个教师仅仅具备德才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此,我希望广大的教师同行们能做到“三有”——即德、才、爱兼备的好老师。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x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他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班有一位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学生。好几次,上课时我提问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问题,为此我没少发火,但着急教训是没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顺手拿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随即说道你将来最想做什么?他轻声的说了声,不知道,我就继续问他:那你想想你以后能做什么吧,根据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所能达到的学历,我和他一起思考,我们说了七个工作,针对这七个工作我分别从好坏两个方面给他做分析,当然,更多的是坏的`方面,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最后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这也是我今天对你说这些话的原因,我希望你继续努力别再消沉。临走时,他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还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疾风暴雨的荡涤;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化,不是厉风严霜的摧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不是千人一面的雕琢;是一种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优化和发展,不是一架架考试机器的制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宽容博爱以及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三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品行将是师德最重要的体现。教师要冲满爱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爱为是师之魂”,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很多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最终效果。特别是我们农村教师师德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知识和信息来源不如城里丰富多样,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言教,还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榜样,赢得社会尊重。
其次,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小学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是相当大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模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小学生更是如此。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四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陶冶活动及其所到达必须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就应具备一般教师必有基本素质外,还就应具有其独特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具有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潜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教学艺术方面修养。
教师自身行为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和谐开展、社会新人培养和社会进步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必要。
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师德可归结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意愿、个人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小学语文教师师德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能够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重要好处有清醒而又足够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职业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根本资料。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就应尊敬教师,但从教师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儿童认作厌恶小家伙,惹得人心烦小魔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亲切表示。小朋友成长和进步是我欢快,小朋友羸弱和拙钝是我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持续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下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偏感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倾向。他以学生欢快为欢快,以学生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教师,首先务必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是一场“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心血浇灌学生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由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能够已”、“学无止境”;我们这天同样能够说“教不能够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一座座高峰。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群众观点、劳动观点、群众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务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选取,十分重视。《大载记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这天要培养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和接班人,就务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处处为人师表,成为“端士”,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表率。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五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共同生活的能力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而高校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基础,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也是权威的象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多元化的转变。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必须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1传统角色没有改变,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3学习者;4默契的合作者;5教育研究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五种角色,就必须对这五种角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努力扮演好这五种角色。而每一个角色的扮演都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比如:学习者角色。教师要扮演好学习者角色,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时代知识跟产品、商品一样会频繁的更新换代,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也会过时、过期,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学习的方式、环境都发生变化,要求教师要能掌握这些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保证自身的终身学习;最后,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激情。教师职业极具有挑战性,我们的终身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变化的、个性的、发展的,发展变化的学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诸多方面的学习。比如:当代大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学习,当代青年爱情观学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学习等等。教师的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超前的,当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才能防范于未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1世纪学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体可概括为:1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地位是被动的,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完全受教师控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学生在有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优于教师。因此,有些方面学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221世纪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能源危机、人口压力、粮食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种族歧视、色情暴力、毒品泛滥…….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当代青年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要习得和养成一些能力和品德,比如:学习能力、做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共同生活的能力。而我国独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中国独有家庭结构不利于这些能力和品德的养成,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习得和养成这些能力和品德;3中国家庭多采用权威式教育,学校采用大班式教学,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习惯于服从,不善争辩,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遇到的诸多问题和教师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知识能力和经验世界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思考和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教师应该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我看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百家讲坛诸多大师的精彩讲课,其中较为喜欢的一位教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纪连海老师,纪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让我非常钦佩。纪老身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一是渊博的知识,古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学科教学中,不能讲每位教师都是这门学科的权威,最起码你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应该是要优于和超前学生,这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要有长期的学习激情和习惯;二是讲课的技能,纪连海老师讲历史课是用讲单口相声的形式来讲的,特别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效果非常好,学生特别的爱听。如果我们各学科的教师也把课程讲的象相声、象评书一样的精彩,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也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学习的效果也一定是最好的。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六
一个选择教师职业的人,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因此“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是我紧记的。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我要做的。因此,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具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自己师德修养,要爱岗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忠诚教育事业,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的做好本职工作。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淡泊明志。就像魏书生讲话中谈到的一样,我们要把我们的教学看做一个宏大的世界,把它当作一种享受。接着要严于解剖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的存在就是榜样,我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即所谓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在业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其次,在做人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有德、有才才是一位好教师。
人性化的教育服务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这就要求我在今后与学生交流时,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我。
教师的工作既表现为个人的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种集体活动。这就要求我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相信我们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了。最后,以此与老师们共勉:以热情的期盼唤起学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师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真诚关爱、真心理解、真正爱护、真情给予,以理想的教育诠释教育的理想,以成功的教育成全教育的成功。让稚嫩的幼苗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七
摘要:本文从文化背景,社会实践,学校环境以及教师业已形成的德育价值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深刻地论述了制约中小学教师德育价值取向的内外因素,有助于把握主客体之间的德育价值取向的相互作用,为科学、合理的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创造条件。
一、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界就提出“德育要从简单灌输某些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的工作‘重点’上,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来”。[1]那么,30年过去了,中小学道德教育成功地转移到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了吗?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我们对海南地区4所学校的1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观念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认为德育内容无所不包而导致卸责。
访谈中教师谈到的德育内容很广泛,共涉及28个小点,从具体的“坐姿,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到“注意礼仪、卫生习惯和团结合作”再到“对生活、对人的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有的教师认为德育的意义重大,“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德育)对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影响很大,如果把他管理教育好了,不管是学习、思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实际情况是“班主任更应该潜心下来专心研究,跟踪调查班里的学生,这是我自己认为的理想,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忙起来主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教师对于德育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对待并不是个别现象。“道德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完善方式”,教师认识到德育的意义重大、内容众多:道德关乎人的一生,涉及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的各方面,德育像个以历时为经、以共时为纬的网,包围着每人每事和每时。但在没有刚性标准来评价,没有具体方法来操作,又没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保证的情况下,教师面对如网的德育,望而却步而导致责任扩散。
2.教师以身作则却收效甚微。
谈及“德育,最需要教师做什么?”半数以上的教师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榜样的作用毋庸置疑。面对无所不包的德育,教师无从下手,那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看似是个不错的做法。但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以身作则”,只是教师的职业前提,如果把德育仅仅看成是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则还远远不够。网络时代,信息、榜样遍地都是,学生遭遇的信息已不由教师来控制,相反地,教师变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众多信息源中的一个。校外的现实情境若与校内的榜样示范发生冲突而不能平息,就会出现榜样式微、无效,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对德育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访谈中,16名教师都没有提到在德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道德两难问题或者关于道德相对性的困惑。这表明,在他们的意识中,德育与智育一样,都有可以参照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答案,即道德规范是确定无疑的,是可以直接灌输的。
可是道德具有历史性、情境性和相对性。德育的目的不仅仅也不可能只是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让其在当前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在复杂的道德环境中,能够独立判断与思考。而这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不仅仅表现为空喊口号。
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背景原因:来的路——“有章可循”的等级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之上,“家”的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家中的长幼等级渗透到社会规范中,人被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有的只是皇帝、贵戚、达官、布衣、君子和小人。达官贵人能够我行我素,颐指气使,颇令人欣羡,其实这也并不是他们的个人人格,而不过是一种身份、角色而已”[2],各个等级都有自己的行事规范,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然而,国家的管理者成了“父母官”,师者果真如了“父”,那么,君、师、父的混同无形中让人们背上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人情包袱,“弹性很大”的规范又好像可以这样解释或那样解释。人们在各自的等级上“有章可循”地生活着,可生活中却没有了“人”自己。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遵循着等级、“弹性”的规范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但规范的意义不仅于此,规范的目的在于维护人与社会的.根本利益与需要,规范指向未来,它超越现实而着眼于“理想”,体现着人提升自己的理想追求。[3]规范虽然具有历史延续性,但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然而目前,在学校德育当中还存在着只重身份不看“人”,无视规范的目的和发展的现象,因为仍把规范当全部、当定论,所以规范事无巨细便导致德育内容无所不包。
2.根本原因:进行中——“无章可循”的当下社会。
近百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使得变化迭出,自然环境也在面临着威胁,现代人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从依靠外界而走向独立,个人主体逐渐形成。按照马克思划分的人类发展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联合体形态。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具有封建特征的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群体主体在渐渐瓦解,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主体亟待培植。伴随着个人从多年的人性压抑中解放出来,人的情欲会喷薄而出,一时形成泛滥,这是难以避免的。[4]泛滥的“洪水”把社会规范冲刷得“无章可循”,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可是教师既要传达社会的主流规范却又逃不出现实的不确定性和信仰缺失,他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于是更多的教师借助“教师中心”来维系权威,用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来作为外在刺激。但是社会发展形态不会逆行,用倒退至“群体主体”的强压手段来对待个人主体,则会出现:随着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多,越发意识到自己是个人主体,部分学生会时常做出证明自己主体身份的举动,于是教师区别对待,使得班级管理又陷入“无章可循”,教师欲以身作则却无处寻“则”的处境。
3.直接原因:去的路——学校的德育环境和教师德育理论素养亟待改善和提高。
公正是处理社会关系的首要价值法则,公正包括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凡属社会,每个人无例外地给予;二是对等原则,凡属待遇,均与其所谓对等。[5]由于目前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过大,人数限制了被关注机会的平等分配,教师也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对等的关爱,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惠及每一个人。而且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标准来评价教师,使得教师只抓成绩而无暇抓德育,把提高学生成绩、传授教学内容作为目的,把教育对象——人当做手段,这直接导致教育异化。
如果说改善教师的德育环境需要从制度层面来调节,那么提高教师德育理论素养则时不我待。在被访谈的16名教师中,只有3名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德育相关,其中2人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1人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所以说在中小学里具有德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另外在职培训中涉及的德育理论知识也寥若晨星。没有基本的德育理论素养做支撑,教师就认识不到德育的目的和功能,便把主体性——道德的本质弃而不顾。
三、促进教师转变德育观念的对策。
1.约束德育边界。
“有章可循”的等级意识遗留使得德育内容无所不包,但目前学校德育中教师的任务是,熟知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的由来,明晰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以便有效地结合实际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所以为学生提供可选择、可判断的道德情境才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
在我国,“德育”从最初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外延不断扩大。2001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德育的工作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至此,德育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形成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五大板块的“大德育”,随着社会发展,环保、青春期、审美教育等也不断地加入进来。把丰富的内容提供给德育并无大碍,但是政治、法律、心理教育等的作用机制、教育方法和目的与道德教育却并不一致,所以应该明确德育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这些繁杂的内容,而是以这些内容为参考,最终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
2.确立教师职业核心价值观。
“范跑跑”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价值虚无让人们“无章可循”,特别是对教师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的不确定。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做表率,要求做到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真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使命。
园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特此荣幸地邀请到第二中心校的王校长,莅临我园,给我们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师德师风培训。
此次培训老师们无不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王校长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知识”,教育我们一名合格的老师,学历不一定要求很高,但前提一定要会做人、会做事、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修养,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除此以外,王校还说:“情商比智商重要”,高情商就要有指责担当,学会认错;要有海川百纳之心,懂得容忍宽容;做人要学会柔和,如:懂得分场合说话,注意场合礼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要懂得遵守规矩;要有激情,要爱岗敬业,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关心学生。
此次的师德师风培训,相信我们的老师不但是用笔头记住,更是把它深深地植入脑海深处。通过培训我们深知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也是学生行为的标杆,师德师风就是教书育人的根基,非常的重要。
师德师风论文随笔篇十九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地区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最大的期盼。为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巩固师德建设成果,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我校为切实做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从本学期开学时的教师校本培训开始,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现将本次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同时也是道德的示范者和体现者。师德师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此,我校领导思想明确,认识到位,非常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工作。成立了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由党支部副书记陈艳老师主管、教务处及教科室具体组织实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8月26日,新学期伊始,校长便召开了全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布置。会上校长提出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务求实效的学习要求,就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等作了阐述,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管理,认真组织。
为了更好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成学校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高为师,学高为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开展“三爱”(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因此,在全体教师认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学习时间、会场纪律、会议笔记、学习心得作了严格的规定。
1、执行请假制度。校本培训的一周内采取了集中点名的方式进行考勤,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教师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
2、强调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听讲,摘好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学习培训结束后,所有材料统一上交学校存档,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3、建立考核制度。按出勤情况、培训笔记、学习体会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形式多样,务求实效。
此次培训,形式多样。采取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榜样示。
范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突出了教师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务求取得实效。
1、只有知法,才能懂法,才能依法施教。印发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教师重温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制订学校学习阶段计划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教师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等有关师德建设书籍和文件,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时间不少于四十五个学时。集中学习以交流、学习体会、讨论问题为主。2、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观看《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的颁奖晚会》,并通过交流观后感,传递正能量,鼓励教师追求真善美。同时,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课,课后认真组织讨论、交流心得。
3、认真反思,撰写学习心得。在一系列教育活动后,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通过认真反思,反复对照,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根源,认真撰写个人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促进教师认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真正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成为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