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的读后感(实用15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对作品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化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和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写读后感时,应该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以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接下来是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一
“渡己先渡心”,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
“境由心生”,一个人活得是好是坏,其实是一种感悟,和物质有关,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乞丐晒太阳,得到的温暖,和晒太阳的富人一样多;真正饱读诗书的人,不一定是专家学者,也许是流浪汉。
一个人,拥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扛住所有的苦难,才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朋友阿李一直在东莞打工,但是他最近回家了。
我以为,他是衣锦还乡了,兴冲冲地打电话给他:“阿李,回家了也不说一声,大家一起吃顿饭,庆祝你凯旋归来。”
阿李说:“你别取笑我了,请吃饭,也免了吧。”
原来,阿李在东莞打工,因为赌博,把所有的钱都输掉了,还欠了几万块赌债。欠债了,不是悲伤的事情,但是阿李的心态,很悲观。他在家里一个星期都不出门,也不和别人联系,真的令人担忧。
真正强大的人,把过去的苦难,当成人生的磨砺,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真正有大作为的人,越挫越勇,屡败屡战。输赢都没有关系,关键不能输掉了心情。
做自己的摆渡人,首先在心态上不能输,在精神上不能输。不管人生遭遇了什么,都可以谈笑风生。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二
很久没有看到一本让自己捧着就放不下的书,我也很久没有与书籍有那么强烈地共鸣。9月我遇到了《摆渡人》这本书,像是许久等待着我,一种约定吧。之前我在好友在家看到过这本书,好友说这本书挺不错的,这大概就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似乎就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记:我有机会也要看看。
的确,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要读下去的书。看完《摆渡人》这本书关于迪伦、崔斯坦之间的故事,我被爱情的伟大、真诚的善良而感到,同时迪伦的勇气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有时一些事情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周围的`人的建议去做,只因为担心失去,安然接受当下,可是想到迪伦寻找自己爱的人义无反顾,并且离开了所谓的最终摆渡的地方,她本该像所有顺利到达目的地灵魂一样归宿,但她没有,她冒着被恶魔抓住的危险找到了自己深爱的崔斯坦,并且她和她爱的人回到了现实生活,一切都在往好的、他们俩内心向往的方向发展。多不可思议,似乎给了我对生活奋斗一个莫大地鼓舞,我也可以在未知的情况下,多多去尝试,哪怕结果不是所想象的,但是尽全力尝试一下,没准就遇见那个奇迹。
我刚读这本书时,跟着故事一直读到了他们快要到达最终摆渡地,才迟迟放下了书,感觉这个故事或许已经快结束了,然而,当我再读下去的时候,故事情节开始转变,没有和爱的人在一起,这样的生活不是想要的,内心的挣扎过后,抱着忐忑的心,迪伦的那勇气使得她无论回去会发生什么都要去试试,她真的回到了那段之前的旅途—荒野,开始找最后一间安全屋,寻找到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从崔斯坦送迪伦到达目的地似乎只是一个单程旅行,但是勇敢的迪伦坚强完成了返程,造就一个美好的结局。似乎是两个故事的融合,一个是享受着爱恋,另一个是对幸福的追求。
读完这本书是一个月前了,故事虽然是那么简单,但是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久久不能忘怀,或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三
资料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经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向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这个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颇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向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到达了圆满。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和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思考。
对于死亡:
若人死了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颠沛流离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以往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者写的,他说若万事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对待,或许就能消除恐惧。有人问老者害怕死亡吗他说以往很怕,因为他难以想象一个人走在死亡边缘那一刻什么感受。之后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来,他会是实践者,他要明白答案。
在我的读书生涯里,也有同学的父亲或母亲离世了,伤痛的他们我们无从安慰。一个人在理解亲人的离开时会有种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
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专家说这世界有太多永远解不开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样坚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执念: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摆渡人,善恶都由自己摆渡,你选择做什么性质的人,行动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极的情绪,萎靡的状态,自私,凶恶,冲动,没自信等等负面的标签你能够往身上贴,最终构成一个糟糕的人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们有权摆渡自己的心灵,完美自信,积极向上,友善,宽容,高情商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执念于什么,你将得到什么。
摆渡人的方向很广,你想要将自己的心灵摆渡到哪个河岸,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决定。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四
其实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小到大,我真正能读的整本书都很可怜。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不会超过40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随着整个社会充满冲动的气氛,我逐渐觉得冷静下来学习阅读,也许对我自己来说应该是一件幸事,但也是冷静下来的最好方式。因此,在看到青岛金融团工委推荐的书单后,我首先选择了《摆渡人》这本书。
这是一本你想放手却不能放手的书。从故事的开始到故事的结尾,你总是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你忍不住跟着这本书的想法走。你总是在思考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迪伦的小女孩去看她父亲的火车,整辆车只有她不幸死亡,但她不明白真相,直到她遇到了她的灵魂渡轮崔斯坦,崔斯坦告诉她,她不在世界上,需要穿越荒地到达极乐世界,否则会被恶魔拖进无底深渊;所以崔斯坦带领她突破障碍和困难,艰难的旅程,帮助她安全到达极乐世界;但在此期间,迪伦和崔斯坦暗恋,迪伦爱上了他的渡轮,所以已经跨越荒地的迪伦决定再次回到荒地寻找崔斯坦;迪伦坚持找到崔斯坦后,她带着崔斯坦穿越荒地回到事故现场。当迪伦再次登上火车,跌跌撞撞地找到尸体时,令人惊讶的是,迪伦活了下来,故事在这里结束了。
乍一看,它看起来像一个神奇的.故事和一个情感故事,但读完整本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基于爱的作品。这种爱贯穿整本书,也是全文的主线。它支持女主角的坚持,支持女主角在穿越荒野时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抱怨或妥协,即使你知道未来有很多困难,即使你必须付出必要的代价,你也会勇敢地跟随爱;在我看来,这种爱是一种超越感情的爱,是一种伟大的爱,不仅是感情,也是对生活的爱,这种爱引导我们前进,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感动,所以这就是作者设置灵魂渡轮的好处。
所以有些人会说,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那就是你的灵魂渡船人告诉你,就像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五
刚拿起这本书,我曾设想过这会是怎么样的一本书。摆度人——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我觉得它会是一本很励志的小说。摆度人——应该是对主人公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吧。但是我错了。这本小说是我从来都没有触及过的类型小说。我所说的没有触及过是指内容,是指主人公。这是一本描灵魂的书,也是写给灵魂的书。而摆度人就是摆度灵魂的人。确切的说,是引导死后的灵魂走出荒原并走向他们应该去的地方的使者。读完这本小说真的会有一种灵魂被震撼的感觉。
单亲家庭长大的迪伦去看她几乎没有印象的父亲。在途中火车遭遇事故。她是从火车里唯一爬出来的人,因为她死了。她的摆度人崔斯坦在山坡上等她。他是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我想像中的他笑起来还会有坏坏的感觉,但是不讨厌,很可爱。他已摆度过上万个灵魂。摆度人会因为不同的灵魂而变换成不同的人物。
一声巨响后,迪伦从事故的火车中醒来,那种场面让人恐惧,我不想在这里描写,我希望我一辈子都不要看到。当她发现只有她一个人走出来的时候,她以为她走错了方向,以为她应该爬向相反的方向,忘记说了火车是在隧道里。当她正要重新走回黑暗时她看见了崔斯坦,她以为他也是一个死里逃生的人。于是她向山坡上他的方向走去。
他不爱表达,用命令的口吻让她跟他走。也许是害怕,也许是慌乱,虽然她很奇怪他为什么一点都不谈起这次事故,但还是一路跟着他走着。一路上,她怀疑,她生气,她犹豫,但是已没有回头路可走,回头已望不到边际。天上下着小雨,道路也非平坦,一路泥泞崎岖。还好,他们趁天黑前找到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勉强让他们可以遮风挡雨。第二天早上他又开始命令她起床开始赶路。他们需要翻过一座山。她很累,脚很疼,腿很酸。她太想休息一下。可是他却不停的催促她快一点,再快一点,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他怎会不知道她的痛苦,怎会不了解她的疲惫,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因为她已经死了,也许她自己还不知道。他能做的就是引导她走出这个荒原,安全的走出这个荒原。因为荒原就是死去灵魂的心像所至。起风了,天上还有像魔鬼一样恐怖的乌云。山路越来越不好走了。已是傍晚,他们还没有走到下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忽然,他停下了,她感觉到了从他后背发出的警惕。她问他山上是不是有野兽或者是狼。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她跟紧他。忽然,她感觉到有无数利爪向她袭来,划到他的脸上,很疼,还有什么东西仿佛从她的胸口穿透。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流血。但是她没有力气,她被那些利爪向下拖,仿佛进到了水里。这时有人拽着她的胳膊向上拉,她知道一定是崔斯坦,他把她举了起来,然后拼命的往前跑,周围都是那些野兽的吼叫声。很快他们来到了又一个破旧的小屋。把门关上,把那些野兽关到了门外。他生起了火,她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伤。无法相信她所刚刚经历的一切。她问他那些是什么?他告诉她那些是魔鬼。我忘了是他告诉她她已经死了,还是她明白了自己已经死了,总之她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她接受得让崔斯坦都很意外。后来她知道这些破旧的屋子被称作安全屋。在里面是安全的。一到晚上这些魔鬼就会出现。如果她被抓了,那她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她知道他就是她的摆度人,他的任务就是安全的护送她去她想要去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已经死了的事实好像就是他们俩打破僵局的钥匙。他们开始聊天,他对于她有太多的秘密,她有好多的问题要问。第二天早上,迪伦吃惊的看着自己已经恢复好的身体。虽然还有点疲惫,但是昨天晚上的伤一点也看不出来。崔斯坦还是让迪伦快一点出发,这样可以在天黑前到达下一个安全屋。就这样他们一次次的与魔鬼周旋,一次次的跑进安全屋。崔斯坦曾为了救她而受伤,她知道那些魔鬼杀不了他,但她不知道他也会受伤,而且没有她恢复的那么快。她感谢他,慢慢的依赖他,悄悄的爱上了他。她同情他,他觉得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他总是不停的重复着他的工作,而且永远都不可以辞职,因为他没有权利。他给她讲一些他曾经摆度过的灵魂。她听的很认真。
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摆度了太多的灵魂,所以他麻木了。但是直到遇见了她,一个开始让他头疼的女孩。她有脾气,但是她真实,一点也不虚伪,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他当然知道她对他的感情。因为他完全有能力知道她心里所想的一切。但是那个地方他去不了。虽然他已跟她说得很清楚,到了目的地,就得她一个人往前走了。但是后来崔斯坦撒了谎,因为在最后一个安全屋时,迪伦决定不去那个她想要去的地方,他要留下来,留下来陪他。崔斯坦知道,这样的话她会很危险,总有一天会被那些魔鬼抓去。所以他骗了她,他说他会陪她一起走下去。荒原与另一个世界的交汇处就像是一个镜面式的屏幕,迪伦刚刚踏进来,那个屏幕就消失了。没有崔斯坦,她知道他骗了她,她痛哭,她无助,一切崔斯坦都看在眼里,他又能比她好受到哪去呢?可是她看不他。虽然她努力大声着喊着他的名字。
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人会接待迪伦,她可以找到她曾经死去的亲人或朋友的灵魂。但是她没有,她去找了崔斯坦曾经摆度过的一个灵魂。她想了解更多有关他的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那是一个二战期间的一个德国士兵,一个善良的人。她向他说起她想回到崔斯坦的身边,他们共同的摆度人的身边。士兵很感动,把她带到了更老的一个灵魂那里,因为她听说过有人可以回去的事情。那个很老的灵魂告诉她这完全取决于她的心。但是她也只是听说而已。老妇告诉她找到一个门,用自己的心去想像那个想回去的地方。然后打开门,或许真的可以回去,或许便这样死去,灵魂的死去就是灰飞烟灭了。也许有很多人都想回去,但是他们都没有再死一次的勇气。这种回去当然也可以是回到自己的肉身。但是那需要很大的勇气。是否能回到肉身,迪伦不是很在意,他只想回到有崔斯坦的地方。
她回去了,她真的回到了最后的那个安全屋,但是此时的崔斯坦正在去摆度另一个灵魂的路上。她也不知道她能不能一眼就认出他,因为他说过,摆度人的样子是由被摆度的灵魂决定的。但是她不想想这些,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他。因为与其让她留在那个没有他的世界里,她情愿去搏一搏。于是她开始踏上了一条相反的路,与这里的命运安排完全相反的路线。而且这次是她一个人。一路上她必须与那些魔鬼斗争。她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因为每次都是快要被那些魔鬼拖下去的时候,她就会想到崔斯坦,是他给了她勇气和力量。她又到了一个安全屋,这个安全屋是她第一次看到崔斯坦为了救她身受重伤的小屋。他听到了周围魔鬼的吼叫声,越来越大。忽然他看到了崔斯坦,他竟然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样子,他手拉着他摆度的灵魂,正在与那些魔鬼搏斗。迪伦喊着崔斯坦的名字,这让崔斯坦也看到了她。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瞬间,他松开了手,那个灵魂被魔鬼拖了下去,等崔斯坦回过神后已为时已晚。迪伦目睹着一切。她内疚,是她害死了这个灵魂。她看到崔斯坦被魔鬼包围,她想都没想的冲出去,后来他们一起艰难的跑进安全屋。崔斯坦气愤,他很生气,生气她为什么又回来,为什么又跑出来。她跟他说,她想和他在一起。他心里是感动的,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迪伦跟崔斯坦说,她想和她在一起,永远在一起。既然她现在已不想回头,所以她劝崔斯坦一起向回走,走向他们见面的地方,走向那个火车,走向她的身体。因为在荒原的这些天对于她来说时间是静止的。他们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崔斯坦知道,他不属于她想去的那个世界,但是更不属于她原来的那个世界。他爱她,虽然他想尽全力的说服她回到那个她应该去的地方,因为这样对她才是最安全的。如果回到火车去,那就得再一次和魔鬼斗争。她还是会有危险。他不希望她再有危险,但是他又不想拒绝她。这次他听她的。哪怕他去不了那个地方,但是这样做可以增加他们相处的时间。哪怕他又一次从头摆度她到她想去的那个世界。因为一路上他会保护她。
后来他们回到了火车出事的地方,迪伦拉着崔斯坦的手去寻找自己的身体。迪伦想她一定不会放开他的手,她想把他带到她的世界,这样他们就可以真的永远在一起了。可是在火车上,在那些粘稠的液体上行走,她脚下一滑,她松开了他的手。等她醒来的时候,有人不停的在摇晃着她,问她是否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她在火车上,有人来救她,有医生,有消防员,但是没有他。迪伦被抬到一个担架上。她被抬出隧道口,就在此时,她看见了他。他成功了,不,是他们成功了。崔斯坦向她走来,她说“原来你在这里”。他说“我在这里”......
这就是小说的结尾。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蕴含了太多的情感。有时我也会问自己,命运对每个人真的是公平的吗?我觉得不是。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半个月前我也经历了一场车祸,虽然只是轻伤,但是我不敢去想最坏的结果。虽然跟朋友谈时觉得一切都过去了,但是那种恐惧会长时间陪伴着我。感谢那天给过我帮助的人。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六
经过这三个月的读书经验,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读书,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
这是一场穿越了生死的爱情故事,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到车祸,当她在恐惧中逃下火车,她以为她是活着的,而她却是火车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车隧道,发现除了铁轨,就是荒野和山脉。她惊恐,迷茫,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她发现山坡上坐着一个大男孩,这无疑让她心里有了一丝依靠。那个男孩带着她向深山走去,当黑夜将近,潜伏在周围的魔鬼向他们袭击,男孩保护着迪伦到达了第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发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谈话后,她才知道她已经死了,而现在的她,只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男孩是引领她的灵魂在无界,安全走过荒原的人,她的摆渡人崔斯坦。
迪伦信任依赖着崔斯坦,在两个人相互接触过程中,彼此产生好感。在与魔鬼的搏斗中,两个人生死与共,历经了千辛万苦,生死相依。崔斯坦终于安全把迪伦送到了她该去的地方。当两个人来到边界线时,崔斯坦答应迪伦一起跨越边界,永远跟随她。而当迪伦跨过边界线,她发现崔斯坦并没有跟过来,他消失不见了。她想返回去,边界线已经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了她的来路。她痛不欲生,发现自己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没有他。崔斯坦欺骗了迪伦,他知道他是无法穿越边界线的,他为了让迪伦去她该去的地方,欺骗她,答应永远跟随她。迪伦看不到他,他却能看到边界线那边的迪伦痛不欲生的哭喊。但他只能伤心地看着她,然后离开,去接下一个灵魂,护送下一个灵魂穿越荒原。这是他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他的命运。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
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的摆渡人,使我渐渐有了立足之地!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一时!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怎么能体会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看完这本书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是不是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只有坚信自己!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七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内容惊心动魄的书,它的名字叫《摆渡人》。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有一次她要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她发现自己是唯一幸存者,此时她遇到了铁路另一尽头的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在一路上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从山坡到沼泽,从森林到湖泊,虽然迪伦曾经有想要放弃去分界处的念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彼此爱上了对方,男孩摆渡了迪伦,迪伦从恶魔的手中拯救了崔斯坦,她想带崔斯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的摆渡灵魂,最后他们终于相守一生。
看完这本小说,我被迪伦的单纯善良、勇敢所折服,正是因为她的坚持,最后才能收获幸福。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生命的本真。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像迪伦这样的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所以我也要学习迪伦知难而上的精神。崔斯坦智人善用,循循善诱,让迪伦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八
《摆渡人》读过的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小说,主人公伦迪和催斯坦作为彼此的摆渡人,在这个过程中,由把灵魂摆渡到天国,再因为爱再把灵魂摆渡到人间,这个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所有人性完美的东西:信任,忠于职守,坚毅,勇敢,遵守规则,纯洁真挚的爱。在伦迪回到寻找崔斯坦的过程中:执着,更深沉的爱,坚强,怜悯,牺牲自我,超越自我,更震撼人。小说的情节暗喻人生一样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丰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各种考验,始终坚持一颗向善之心……谁是我的摆渡人?今生我又能够凭我平凡的生命摆渡谁?在人生这个不断逃离苦难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幸作为一名小教师,期望学生们的困惑与迷惘我去点悟,我成人的世俗与世故更愿意他们来摆渡。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九
书中崔斯坦本是个冷漠的摆渡人,迪伦是个温暖爱笑的女孩子,崔斯坦随着与迪伦慢慢的深入接触,终究被迪伦的温暖而感化。
崔斯坦是灵魂的摆渡人,但迪伦由何尝不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呢!崔斯坦用自己的奋不顾身保护着迪伦,迪伦也用柔情回应着崔斯坦。他们都是对方的摆渡人。
全书也因此让人深思,摆渡人不是人,是光,因爱使它变成了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很多帮助自己,改善自己,感动自己的人,他们也是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也让我们明白,爱具有两种能力:爱别人的能力,和让别人爱自己的能力。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
篇幅不算长,外加本人“刷书如神”,所以没用太长时间,就轻轻松松的把它看完了,真的是轻轻松松,是那种心中格外平静温暖的轻松感,不用去思考什么,去总结什么。
情节简单而流畅,即使主人公穿梭在两界之间时也有波折,却毫不虐心;即使当你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局,但心情依然会随着情节的走向慢慢舒展,并且为故事那看似毫无悬念结局的而感到一丝欣慰,不会想弃之,不会想快进,就这样跟着作者的思路,平静地徜徉在那唯美且荒凉的荒原之上,去体味那单纯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挺喜欢作者对于故事中,各种不同场景的描写手法的,虽然篇幅并不算多,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大:
雾中的荒原,夕阳下的山丘,阴霾下的沼泽地,深邃悠长的峡谷,破旧的小屋……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不禁浮想联翩,想象着拉长镜头里,男女主人公在清晨的阳光下携手在小山丘上前行的画面,满满的阳光,两个温暖的影儿;想象在晦暗的镜头下,他们在沼泽地里艰难前行的画面,被水打湿的头发和衣服,满眼的泥泞,满天的灰;想象黑暗中,被炉火勾勒出的脸庞与表情,仿佛一幅幅中世纪的油画,唯美,圣洁……..这些想象中的画面与构图,使自己仿佛也有种正在穿越荒原的感觉,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体验。
不过,如果想在这本书中读出什么所谓“震撼”或者什么所谓“荡气回肠”,那十有八九估计你会失望。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本更像是童话的故事书,对于童话来说,当你看完它,然后沉静再那温暖里进入梦乡的意义,会远远大于什么收获总结的意义,“我爱你,所以要和你永远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看到类似“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也就是最美的结尾,看童话就别想那么多,否则我觉得那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而,根据我国传统文化来推算,类似职业的从业者角色造型基本如下:
a.牛头。
b.马面。
c.黑白无常。
d.其他类似恐怖生物。
……。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一
01、《摆渡人》吸引我的,首先是它封面上的两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很有疗愈效果。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不后悔。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这个男孩就是摆渡人崔斯坦。
02、这是一个有关心灵成长的故事。迪伦糟糕的原生家庭,给她的感受也是糟糕的。
父母离异,青春期没有父亲的陪伴认同,有的只是与母亲的争吵与抗争,在学校受到的伤害无人可诉说,无人能懂得。她的成长,缺少支持,缺少爱。
她有对过往的后悔与抑郁,也有对未来的焦虑与担心。
崔斯坦说,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迪伦面前的荒原阴雨绵绵,雾霭沉沉,沼泽泥泞,群山重叠,正像她去赴父亲之约的忐忑不安,她面对荒原的手足无措。
而崔斯坦,像一束光,像一盏灯,给她温暖,给她陪伴,给她指引。崔斯坦对迪伦的关注是积极地,无条件的。
在属于迪伦的荒原,崔斯坦让迪伦接纳她已经死去的事实,带领她勇敢地穿越荒原。每当迪伦追悔过去,或者焦虑未来,崔斯坦都会及时地鼓励她,无声无息地拉她回到现在,没有偏见,没有嘲讽,只有尊重。
所以,毫无悬念地说,崔斯坦是迪伦从人间到天堂的灵魂摆渡人。他让迪伦学会了接纳和宽容,学会面对挫折和困境,学会如何战胜荒原恶魔,也学会了对别人的感同身受和感恩。
而在接受崔斯坦的指引时,迪伦也开始了解摆渡人的人生。迪伦痛苦着崔斯坦的痛苦,忧伤着崔斯坦的忧伤,崔斯坦是一道光芒,温暖了迪伦那颗缺爱的心灵。
而迪伦的纯洁善良,勇敢坚定,也安顿了崔斯坦日渐淡漠的心,重新激发了他摆渡人的工作热情,对他是一种唤醒。
03、所谓的高山流水,不过是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灵魂深处的自己。他们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给予了对方生命最丰厚的滋养,他们爱上了对方。他们互相懂得对方的想法和困惑,他们留恋在荒原的每一天每一晚。所以在荒原和天堂的界线,他们互相表白,崔斯坦谎称自己会陪伴迪伦跨过界线,内心却怅然若失。而迪伦在崔斯坦的承诺下,勇敢地跨入天堂。才发现崔斯坦的谎言,原来崔斯坦永远无法跨过那道界线。迪伦开始恐惧,焦躁,不安,然后开始独立思考。在天堂的几个小时,是她自我分析,自我觉察,叩问心灵的开始。
她一次次叩问自己,到底是在天堂等待亲人到来,却永远等不到自己的爱人崔斯坦?还是重返荒原去寻觅自己的爱人——灵魂摆渡人崔斯坦。
这是迪伦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她完成成长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纠结痛苦,又刻骨铭心。这时的迪伦,成长为自己的摆渡人。
04、重返荒原,没有了摆渡人的灵魂,随时会被恶魔吞噬,而内心坚定的迪伦,一次次战胜恶魔,终于与崔斯坦重逢。
而崔斯坦,再次面对迪伦,惊愕,欢喜之后,面对失而复得的爱情,他开始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面对迪伦重返人间的建议,面对所有的未知,崔斯坦选择追随自己的内心,追随迪伦难得的懂得,追随两人的爱情,这是对真爱,对生命,对梦想的执着,那份信念支撑着他们,终于从荒原返回人间。
迪伦也成为崔斯坦从荒原到人间的摆渡人。
05、可以说,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他们都为彼此而生,成为彼此的灵魂摆渡人,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这部小说,打破了我们从小对生死的认知。
它真正要表达的或许不是超越生死的爱情,而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摆渡人,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摆渡人,而最终,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面对生命中的荒原,挫折,逆境,要心存善意,内心坚定,才会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
我似乎明白了封面上的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二
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心中百般滋味,但更多的是那种冲击心灵的震撼。我不知道当作者写完整本书时,会不会有着和我一样的感慨,但我知道当作者把结局写完时,她一定面带发自内心的微笑,去轻轻抚摸着两个名字——迪伦、崔斯坦。
我和女主人公迪伦有着相同的年龄,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十五岁的她就像是被命运各种捉弄,命运也不想为她驱散黑暗,给她希望。但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迪伦,她不以为然,仍对生活充满希望,她阳光、她乐观,她更坚强。但命运的捉弄是她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承受不起的,她的父母离异,她的父亲去寻找更好的生活了,母亲则是带着她自己在外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我想,每个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孩子,都曾幻想过之前和父母一起玩耍的回忆,但之后,这种回忆被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不舍得丢掉,也不敢拿出来,就这样一直藏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就像孩子内心的藏宝阁,把它放在了那个不常去的里层。
我记得书中她的母亲,琼,总是告诉迪伦不要她与她的父亲詹姆斯。米勒有任何的联系和任何的接触,但是迪伦,纯真善良她不相信她的父亲会抛弃她们母女,更不相信他不爱她。所以迪伦偷偷跑到琼的房间里拿到了父亲的电话号码,而且决定去和父亲见面,但她也是一个孩子,她也有担忧,她怕当见到父亲时他的眼中会出现厌恶的神情,她也害怕父亲不爱她了。但迪伦下定决心要去见到她父亲,于是她满怀期望的踏上了去见父亲的路途,但她也不知道那将是怎样的一段路途。迪伦更不知道命运又跟她开了一个怎样的玩笑,这也将是迪伦留在这乱世中最后一点美好。
她与他相遇了,可以说是迪伦和崔斯坦,他们的相遇是偶然还是意外,或者说又是命运吗?这场相遇是谁也没有想到的,而且改变的不将是迪伦一个人,还有崔斯坦,迪伦的灵魂摆渡人。
如果不是遇见迪伦,崔斯坦的命运将是重复的工作,不停地工作,听从命运的安排,一直到他不复存在。但是迪伦的出现改变了命运对他的缚束。崔斯坦从迪伦身上看到对命运不公的抵抗,即使力量在命运前如同蚂蚁一样,但是迪伦相信着,只要不怕它,有着坚强的信念和深深的牵挂,这就是的抵抗命运的本钱。
在书中我也仿佛感受到了迪伦和崔斯坦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强大力量,还有两个对对方的爱意,这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两个人却深深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又是怎样的结局。但是两人却不接受命运给予他们的那个糟糕又悲伤的结局,他们想在一起永远都不分开,于是两人改变了结局。相比那些连尝试都不敢的家伙们而言,迪伦和崔斯坦是勇敢而想要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他们是高尚的,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要努力去拥有和命运对抗的本钱,若是是命运不公,不要不安和气馁,要坦然接受它,而且要试着改变它,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它的强大是因你而已,所以加油吧!勇敢吧!去正面和他抵抗吧!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奇幻故事,但不排除他是真实存在的。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三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自己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结局让人欣慰,但是这样的结局也只能发生在崔斯坦和迪伦这样的人身上。
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生活中太多的活久见,而怀疑真情,怀疑他人,怀疑自己,怀疑世界的时候。这两个人还保存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尤其是迪伦,当她从崔斯坦口中得知自己的死讯,崔斯坦的职责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遗憾抱怨,当意外先于明天到来的时候,她平静的接受了。
唯一牵挂的还是父母联系不到自己可能会着急焦虑。紧接着,她竟然想到的是崔斯坦,自己曾经来到过世间,体会过生命中的悲喜,而作为摆渡人的崔斯坦,他的生命里除了职责还是职责。等待他的只有周而复始的迎接新的灵魂,带领那形形色色的灵魂穿越两个世界之间的荒原。为了保护自己所摆渡的灵魂不被魔鬼所掠夺伤害,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拼尽全力,面临魔鬼们各种各样的伤害。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自己,怪不得《红楼梦》里,宝玉曾经说过:“结了婚的女人,就像鱼眼珠子,活得越久,这珠子就越浑浊”。年少时,觉得宝玉的话刻薄难听,但等到真正的有了些生活经验后,便深深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心酸与无奈。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与自己所爱相遇,相处,分离。慢慢的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学会了当自己的铠甲。于是再去爱的时候,便没有了年少时的纯粹与不顾一切。我们变得理智,更加懂得权衡利弊。我们变得世俗,更加了解爱的艺术,但是这样的爱很多时候却显得世俗也世故。回不去的曾经承载了我们所有的年少轻狂和少不经事,以及太多生命当中的美好。
怪不得在作者的笔下,那些在俗世里生存了太久的灵魂们他们是苦涩的,甚至激不起魔鬼们的兴趣。想想何尝不是,所有的从容淡定,理智优雅无一不是我们用自己的美好青春换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路跌跌撞撞,用太多的泪水与辛酸才换来了自己的蜕变。只是这种蜕变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觉得面目可憎。
大抵生活中的英雄就是这样的吧,在成人的世界里,无论前一天晚上我们怎样辗转难眠,怎样痛哭流涕,怎样卑微心痛,第二天当朝阳升起,我们依然会理智洗漱,甚至化着淡妆,满面微笑去面对这个世界。成人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心碎停留,生活留给我们太多的责任要去背负。尤其人到中年,光是看似优雅的活着,就已经让我们心力交瘁。
也许生活真的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承担好自己的每一份责任,尽己所能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然后在生命的间隙时刻,还留有给自己的一份空间,时不时的还能有一些场景触动我们的心灵,还有一些人物可以唤醒我们的情感。心中有所期待,眼里有所希望,脚下有所行动,如此就甚好!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四
人过中年,平日所读之书多是时政财经官场商战历史名传之类,多少年已不再读青春励志、激荡灵魂的书了,近日偶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穿过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坚定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我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应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职责,崔斯坦最终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我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二十年前当我还在铁路学校读书时的青涩年代,时常悲观无望地苦叹、恐惧着所要面临终生居无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时,内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读过《摆渡者》却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
刚踏入社会时,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们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们的摆渡人,使我们渐有立足之地!
无论为官为商为国为家,一项事业、一份工作、一段姻缘、一份情感,总会有时起、有时落,谁也不可能一向都一帆风顺、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仅一时!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会能体味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仅有坚信自我!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五
书的封面有这样的介绍: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标题应该是在《解忧杂货铺》封面上。出于它的名气以及我的好奇,某个下午我在言几又全文翻阅了这本书。意料之外,我并没有被故事吸引,更谈不上被治愈。再一次印证了阿塞尔普鲁斯特的那句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这份治愈不在我心,因此没有共鸣。
最初吸引我并让我下决心买下这本书的是封面上的这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一直很认同生命是一趟孤独的旅行这一论点。人的天性就是寻求认同,孤独的人更会下意识的寻求依靠,看起来这个摆渡人一定让人感觉温暖幸福。
书的开篇铺垫部分有一些单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迪伦的家庭背景、生活状态:父母离异并分居两地。迪伦死于开往父亲所在地的火车事故上。随着迪伦的灵魂前往荒原与崔斯坦相遇,故事逐渐精彩起来。他们一路披荆斩棘,仓皇逃亡,躲避恶魔的吞噬。在崔斯坦履行护送迪伦职责的过程中两人渐生情愫,难舍难分。所以,当崔斯坦顺利将迪伦送达彼岸后,两人伤心欲绝。迪伦心有不甘,于是在一位前辈的帮助下了解到可以返回荒原的可能性。最终,对崔斯坦的浓浓爱意和思念战胜了恐惧和犹豫,迪伦重新回到荒原。她只身一人四处闯荡,抵抗恶魔,并发现了躲避他们的方法:专注,不对视。最终,以牺牲崔斯坦引领的新一个灵魂为代价,迪伦成功找到崔斯坦,开启了两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旅。
在迪伦的鼓励下,两人逆流而上穿越荒原,回到了迪伦火车事故发生地,并重新回到了人类世界。
全文最让人惊讶的是:尽管八成的篇幅都在写相似的逃亡情节,却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单调重复,次次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故事中两人互诉衷肠的情感让人感觉甜蜜又美好,最终,都顺利重返人间更是先让人松了一口气,然后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