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热门14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拟定教学策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历史》教案范文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一
井底之蛙,或称坐井观天,是《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
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二
《庄子·秋水篇》。
一口井底下住着一只青蛙,地方虽然很小,但它却自得其乐地生活了好久。井外的世界有多大,它一点也不知道,还以为这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青蛙忽然看见井口上出现一只大鳖,这只大鳖来自东海。于是青蛙便同大鳖闲聊起来。大鳖对青蛙生活在井底感到很奇怪。青蛙便向它夸口道:“喂,大鳖,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好啊!这里有蓝天,有阳光,有一汪水,还有柔软的淤泥,我生活得多快乐啊!
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周围宽敞得很,不用担心碰到头。累了,我还可以在井壁石洞里休息。想游泳,有足够的水让我舒服地泡在里面。休息够了,还可以在柔软的稀泥中散散步,踱来踱去。你看,附近那些小蝌蚪啦、小螃蟹啦,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我在这里逍遥自在,无比快乐!你为什么不来我的天地畅游一下呢!”
大鳖听了青蛙这段话,立刻产生了好奇心,便想到井底去看一看。可是它左脚还没有伸进去,右脚就被井口卡住了,进退两难。它只好慢慢退回去,站稳后,问青蛙:“喂,朋友,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愣住了,什么是大海,它连听也没听说过。
于是大鳖就简单地把大海的情况告诉它。
大鳖说:“海之广,何止千万里;海之深,何止千万丈。怎么才能使你明白呢?这样说吧,古时候,一连许多年闹水灾,洪水不断流入海里,可是海水并不因此增长多少;后来又一连许多年大旱,地都晒得开裂了,可是海水也并不因此减少多少。你说,生活在这样的大海里,真的快乐吗?”
青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了。
释义
井底观天的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三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四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典故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五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六
从前,一口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天天看着井口他自言自语地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天大着呢,你出来看看吧!”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哇,好美啊!有花有草,有高山有河流……实在太妙啦!”小青蛙站在地上禁不住惊叹道.小鸟说:”这不算什么,你跟我来.”小青蛙随着小鸟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哗哗哗……”的声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雄伟壮观的瀑布.小青蛙又被惊呆了,它对小鸟说:”小鸟,这太神奇了,没想到天底下还有竖着的河流呢!”小鸟哈哈大笑,说”你呀,的确是一只大笨蛙,这不是河流,这是瀑布.”瀑布?没听说过!”小鸟瞥了一眼,说:”小小的瀑布都没见过,要是带你到黄果树瀑布去瞧一瞧,再看一看三峡大坝,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定令你惊呆的.”小青蛙跟着小鸟继续往前走,它们走到一个大湖边,小青蛙说:”妈呀!好大的一口井啊.”小鸟听了捧腹大笑,说:”你真的是井底之蛙,这是一个湖泊.如果带你去太平洋去看看,你肯定会被吓坏的.”小青蛙遗憾地说:”我原以为天只有井口大,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尽收眼底,没想到我却是世界上最没有见识的动物,真是惭愧啊!”名师点评:小鸟带出了“井底之蛙”,让青蛙开了眼界。你有丰富的想象力,把青蛙见到外面天地时候的情景做了描述。“小青蛙站在地上禁不住惊叹道”“小青蛙又被惊呆了”“小青蛙遗憾地说”这些语言都非常生动的描述出了小青蛙的样子。用词准确。文章流畅自然,为我们描述的这个故事生动形象,也耐人寻味。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七
从前有一口井,因为井很浅井水不多,所以许多年都没人到这里来打水。井底住着两只青蛙,它们每天就是对着井口看着天空。
有一天,其中一只青蛙对另一只说:“嗨,伙计,我们每天都对着井口看天,天到底有多大呢?”
“我从一只蝌蚪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每天看到的天空也就井口这么大,我想天也就这么大吧。反正我们又出不去,别想这么多了,我们注定要对着这么大的天空看一辈子。”
“不,我想知道外面的天空到底有多大,我相信,有一天我会出去的。”
“别做梦了,还是快点找虫子吃吧,不吃早饭对胃可不好。不过话说回来,这里的虫子到是够我们吃一辈子的。我哪也不想去。”
有一年大旱,各处的井水都枯竭了,唯独这口井里还有井水。于是,人们纷纷到这里来打水。
一只青蛙对另一只青蛙说:“我们的机会来了,我想到外面去看看天空到底有多大。”
“你想怎么出去啊?”
“在他们打水的时候,我就吸在水桶边上,然后他们会把我拉上去的。”
“这太危险了,让他们抓住你就死定了。”
“那我明天,就去冒险了,你跟我一起吗?”
“不不不,你准是疯了,我可不赞成这么做。”
第二天,想出去的那只青蛙,按它的计划,等水桶下来打水的时候,偷偷的趴在了水桶的边上,等人把水桶提到井边的时候,一下子跳到了田里。在田里它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天好大,好蓝,还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还有好多和自己一样的同伴,在田间奔奔跳跳,它看到了它在井里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世界。
有的时候,成功往往只需要对未来抱有一点点希望,对自己有一点点的勇气,还有上天给的那一点点运气。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八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九
一只青蛙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口井里。
一天,一只乌龟来到了井边,对青蛙说:可怜的青蛙,你生活的地方也太小,伸个懒腰都会碰头,你知道我生活的大河吗,就是游上一年也到不了边。
青蛙听了有些羡慕,对乌龟说:哪,你们那,再要不要动物。
乌龟笑着说:我们哪太大了,谁去了都可以自由生活。
青蛙高兴地说:哪,你能不能给我指一下路,
乌龟热情地说:可以。
青蛙听了乌龟指的路后,就兴奋地跳出了井,朝大河的方向去了。它要到广阔的大河里去生活。
青蛙一路跋涉,就来到了乌龟指引的大河,可青蛙一到大河却傻眼了。
它见大河比它想象得还要大,只是水是黑的,臭的,根本无法生活。
青蛙悲叹地说:乌龟,你为什么只告诉我河有多大,而不告诉我河水已被污染。
青蛙只好丧气地又往回跳,可当它再次回到曾经生活的那口井时,发现井中已有了两只乌龟。两只乌龟还在在打架。
一个乌龟说:这口井是我的。
另一个乌龟说:这口井是我的。
以上就是本站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成语故事。想要获取更多成语故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本站网成语故事栏目,小编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本站,没有你不行!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
我是一只青蛙,常年蜗居在一口废井中。人们便把我称为井底之蛙。井内的资源比较勉强,起码饿不死。但是多年以来,我早就厌倦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了。梦寐以求就有朝一日从这个又闷又无聊的井里逃出去。
终于,机会来了……这一天,头上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把井口给灌满了。我顺势乘着水势逃了出来就。呼……我睁开了眼,映入眼帘的是蔚蓝的天空,此刻已经被雨水洗刷得更干净。还有金黄色的田野,噢!我看到了,那是我的同类,他们正在捕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另一个世界。
可是这样的好景没多久,一个专门捕捉青蛙的人来了,他就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用某种我叫不上名儿的东西捉住了我。顿时,我感到我的“蛙生”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被人类吃掉。想到这,我出于本能地垂死挣扎,可并没有什么用,只能自求多福了!想到这里,我又骂了自己一声,对!我不能就这样被人类所屈服!不知道是何力量鼓舞了我,我就趁那个大块头去捉别的青蛙时,我就使出了我吃奶的力气咬破了那个困住我的东西,然后竭尽全力地跳到了安全地带。
我再次回到我以前的住宅——废井。可,我已经筋疲力尽了。随后,我又纵身跳入井里。这时,我突然想起老祖先教给我们的一句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我猛一拍了自己的头,说:“哎!我怎么就没记住老祖先的教诲呢?真活该!差点送了命!”这句话果然说的没错啊!我决定了,我以后都不要再离开井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一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二
我就是《井底之蛙》中的那只小青蛙,自从听了小鸟说的那美丽的井外世界后,连做梦都想从这口深井中跳出去。
终于有一天,我用我的闪电跳跃法(先跳到井的一边,然后跳到另一边,成z字型,像闪电一样,所以称之为闪电跳跃法)跳出了深井。我抬头一看,外面世界并没有自己的梦那样美丽呀!看那天空,虽然广阔,可是满天的浓烟;看那大地,虽然那样绿,但点缀着许多垃圾;看那河流,虽然宽阔,但河面上却浮着泡沫和垃圾。
一只小鸟飞了过来,怎么这么眼熟呀?啊,那不是那只告诉我井外世界有多好的小鸟吧!我赶紧跳过去,对小鸟说:“你好呀!”小鸟一见是我,说:“你不是和你说的不太一样呀?怎么出来啦。我失望地回答:“出是出来了,可外面的世界是黑的,陆地上也有许多垃圾呀。”鸟儿说:“你出来得真不是时候,如果早一点出来,就不会看到这些了。如今,人类大量排放污水和废气,就连大气层也破了三个洞,全球都变暖了。就快没冬天了!”“那还不好,我不用冬眠了,你也不用飞来飞去了。”“还说好呢,那么样夏天你就变成烤青蛙了!”“啊!?”我心中好害怕。我还去拜访了几只河中的青蛙,他们都想到我的深井中去,可已来不及了,他们已经淹淹一息,走不动了。
我当天就跳回了深井,心想: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出去,但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外面世界虽然大,可是太脏了,连我的小井也比不上呀。我还是希望人类会为自己做的事负责的。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三则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一教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四
1.为幼儿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1.每个孩子事先准备一个成语故事
2.小礼物若干
一、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1.要求幼儿口齿清楚、有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
2.可以适当地配上动作等肢体语言。
3.做有礼貌的小听众。
二、幼儿按顺序进行比赛
三、请幼儿评选出最佳故事大王,并给获奖的幼儿颁发奖品。
这个活动源于上学期期末,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孩子语言处于一个瓶颈阶段,想要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而且孩子的白话比较多,介于这个原因,我想应该让孩子更多地积累词汇,而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讲述故事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帮助幼儿积累成语。
在此次成语故事比赛中,很多幼儿进行了的准备,其中家长的辅导也功不可没。孩子们讲述的故事有《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等,这些故事的寓意比较浅显易懂,孩子们基本上能了解,但在日常表达过程中,怎样去合理利用还是要有一个过程,日常的应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对孩子言语能力的提升。
在这次故事比赛中,孩子们的讲述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孩子都能将故事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些孩子还能运用肢体动作,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还只是停留在背故事的阶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加强。
在评选故事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欣赏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民主选举出来的选手确实是讲述得比较好的,可见孩子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