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专业14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教案编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下面是一些编写教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一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贬义词。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二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三
从前,一口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天天看着井口他自言自语地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天大着呢,你出来看看吧!”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哇,好美啊!有花有草,有高山有河流……实在太妙啦!”小青蛙站在地上禁不住惊叹道.小鸟说:”这不算什么,你跟我来.”小青蛙随着小鸟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哗哗哗……”的声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雄伟壮观的瀑布.小青蛙又被惊呆了,它对小鸟说:”小鸟,这太神奇了,没想到天底下还有竖着的河流呢!”小鸟哈哈大笑,说”你呀,的确是一只大笨蛙,这不是河流,这是瀑布.”瀑布?没听说过!”小鸟瞥了一眼,说:”小小的瀑布都没见过,要是带你到黄果树瀑布去瞧一瞧,再看一看三峡大坝,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定令你惊呆的.”小青蛙跟着小鸟继续往前走,它们走到一个大湖边,小青蛙说:”妈呀!好大的一口井啊.”小鸟听了捧腹大笑,说:”你真的是井底之蛙,这是一个湖泊.如果带你去太平洋去看看,你肯定会被吓坏的.”小青蛙遗憾地说:”我原以为天只有井口大,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尽收眼底,没想到我却是世界上最没有见识的动物,真是惭愧啊!”名师点评:小鸟带出了“井底之蛙”,让青蛙开了眼界。你有丰富的想象力,把青蛙见到外面天地时候的情景做了描述。“小青蛙站在地上禁不住惊叹道”“小青蛙又被惊呆了”“小青蛙遗憾地说”这些语言都非常生动的描述出了小青蛙的样子。用词准确。文章流畅自然,为我们描述的这个故事生动形象,也耐人寻味。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四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见识少。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反义词】见多识广。
【同韵词】厚积薄发、隔雾看花、似玉如花、百卉千葩、顾而言他、一片散沙、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走马观花、白手成家、触机便发。
【邂逅语】井底的癞蛤蟆。
【成语故事】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有吃有喝,觉得很满足。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五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六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典故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七
一只青蛙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口井里。
一天,一只乌龟来到了井边,对青蛙说:可怜的青蛙,你生活的地方也太小,伸个懒腰都会碰头,你知道我生活的大河吗,就是游上一年也到不了边。
青蛙听了有些羡慕,对乌龟说:哪,你们那,再要不要动物。
乌龟笑着说:我们哪太大了,谁去了都可以自由生活。
青蛙高兴地说:哪,你能不能给我指一下路,
乌龟热情地说:可以。
青蛙听了乌龟指的路后,就兴奋地跳出了井,朝大河的方向去了。它要到广阔的大河里去生活。
青蛙一路跋涉,就来到了乌龟指引的大河,可青蛙一到大河却傻眼了。
它见大河比它想象得还要大,只是水是黑的,臭的,根本无法生活。
青蛙悲叹地说:乌龟,你为什么只告诉我河有多大,而不告诉我河水已被污染。
青蛙只好丧气地又往回跳,可当它再次回到曾经生活的那口井时,发现井中已有了两只乌龟。两只乌龟还在在打架。
一个乌龟说:这口井是我的。
另一个乌龟说:这口井是我的。
以上就是本站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成语故事。想要获取更多成语故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本站网成语故事栏目,小编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本站,没有你不行!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三则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一教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二教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
小鸟说:天是很辽阔的。
青蛙说:我坐在井里天是很小的。
小鸟说:你弄错了,
青蛙说:你也弄错了,
小鸟第二天飞来说:你不信就跳上来看一看。小鸟就飞走了。
青蛙一看天是那么大,小鸟飞来,
青蛙说:对不起!小鸟说:咱们还是好朋友。
它们俩高兴的玩了起来。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一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以上就是本站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成语故事。想要获取更多成语故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本站网成语故事栏目,小编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本站,没有你不行!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二
1.为幼儿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1.每个孩子事先准备一个成语故事
2.小礼物若干
一、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1.要求幼儿口齿清楚、有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
2.可以适当地配上动作等肢体语言。
3.做有礼貌的小听众。
二、幼儿按顺序进行比赛
三、请幼儿评选出最佳故事大王,并给获奖的幼儿颁发奖品。
这个活动源于上学期期末,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孩子语言处于一个瓶颈阶段,想要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而且孩子的白话比较多,介于这个原因,我想应该让孩子更多地积累词汇,而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讲述故事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帮助幼儿积累成语。
在此次成语故事比赛中,很多幼儿进行了的准备,其中家长的辅导也功不可没。孩子们讲述的故事有《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等,这些故事的寓意比较浅显易懂,孩子们基本上能了解,但在日常表达过程中,怎样去合理利用还是要有一个过程,日常的应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对孩子言语能力的提升。
在这次故事比赛中,孩子们的讲述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孩子都能将故事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些孩子还能运用肢体动作,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还只是停留在背故事的阶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加强。
在评选故事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欣赏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民主选举出来的选手确实是讲述得比较好的,可见孩子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三
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
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顾曲周郎”这句成语,指歌曲评论家、内行人。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案篇十四
我就是《井底之蛙》中的那只小青蛙,自从听了小鸟说的那美丽的井外世界后,连做梦都想从这口深井中跳出去。
终于有一天,我用我的闪电跳跃法(先跳到井的一边,然后跳到另一边,成z字型,像闪电一样,所以称之为闪电跳跃法)跳出了深井。我抬头一看,外面世界并没有自己的梦那样美丽呀!看那天空,虽然广阔,可是满天的浓烟;看那大地,虽然那样绿,但点缀着许多垃圾;看那河流,虽然宽阔,但河面上却浮着泡沫和垃圾。
一只小鸟飞了过来,怎么这么眼熟呀?啊,那不是那只告诉我井外世界有多好的小鸟吧!我赶紧跳过去,对小鸟说:“你好呀!”小鸟一见是我,说:“你不是和你说的不太一样呀?怎么出来啦。我失望地回答:“出是出来了,可外面的世界是黑的,陆地上也有许多垃圾呀。”鸟儿说:“你出来得真不是时候,如果早一点出来,就不会看到这些了。如今,人类大量排放污水和废气,就连大气层也破了三个洞,全球都变暖了。就快没冬天了!”“那还不好,我不用冬眠了,你也不用飞来飞去了。”“还说好呢,那么样夏天你就变成烤青蛙了!”“啊!?”我心中好害怕。我还去拜访了几只河中的青蛙,他们都想到我的深井中去,可已来不及了,他们已经淹淹一息,走不动了。
我当天就跳回了深井,心想: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出去,但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外面世界虽然大,可是太脏了,连我的小井也比不上呀。我还是希望人类会为自己做的事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