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热门18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实施的指南,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对于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教案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一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二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课前我们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
(3)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现在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通过汇报,让学生发现地图上有不同的标注。教师板书不同的标注。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如:师问比例尺1:60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厘米。
师: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引导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
2.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
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
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由上列公式并推导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规范语言,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了交流。)。
三、实际应用(比例尺的应用)。
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图)。
2.学习课本第30页内容。
(1)学生自己阅读。
(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家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计算出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独立算出笑笑家总面积,再全班交流。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5)先尝试解决,再全班交流。
3.谁帮老师算算小黑板上的图是按比例尺多少来画的?求出比例尺并标注。
4.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了"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5.完成第31页"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比例尺认识较少并且感受枯燥,所以我在课前拍摄学生照片,利用信息技术做成缩小或扩大的效果,课上展示让学生观察自己照片的变化。接着又介绍现实生活当中,根据需要有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再画到图纸上的例子。如缩小实例有:中国地图、某个学校平面图。扩大实力有:手表图。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2、通过观察、测量、设计平面图的体验过程,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在学生发现生活中缩小与扩大例子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当设计师进行测量教室周围物品、设计平面图,在体验中发现实际距离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得到了图上距离,进一步引导学生又发现自己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长和宽与实际距离长和宽的比也是相同的,通过说一说对课桌面1比10的理解,抓住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教学。然后又强调了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一般用厘米做长度单位及统一单位的问题。最后,学生计算自己设计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说明其意义,更深的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后,我创设了春游情境给学生看图片和地图,求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我又力求体现了开放性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让他们调查数据求图上距离并画出来。这些设计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三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p5859,例2、例3,练习十三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两个量的比推想出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桌讨论,再回答。
(估计学生回答:1、平均分,就是男生12个,女生12个;2、这样不合理。3、应该按人数来分,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0:18,化简后是5:3,按这个比例来分较合理。)。
师小结:这样24个实心球按5:3来分,男女生各能分到几个?你能解决这样问题吗?
二、主动探究,归纳方法:
老师把刚才的问题板书成应用题出示,并引导学生一起研究解决刚才的问题:
方法引导: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具体解题时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可以灵活地选择。
小结:我们分东西,可以用平均分,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来分。像刚才一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运用。
师: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出金点子:
学生先自己做,再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并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三14。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五
2.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六
第1课小小品评家学科美术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小小品评家》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学生分析课本中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好看的物品图片,有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出示这些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而是从欣赏的内容上提示了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寻找美,品评美的活动。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教学流程1、从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比较好看的物品,带来向同学们介绍,和大家一起欣赏。2、向学生提些思考问题:“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为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3、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在课本中有一段欣赏评述小闹钟的文字,就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出发来描述小闹钟到底是怎样看着好看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课后反思培养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对综合材料的驾驭。让学生认识到爱美是人的天性,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第2课我给书本穿花衣学科美术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我给书本穿花衣》课型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包含着两个美术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折纸的方法给书本包皮;二是尝试为包好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可以说,让美术服务于生活是美术课的目的,“我给书本穿花衣”的过程正是一个锻炼学生运用美术的手段为生活服务的过程。学生分析由于开学初学生的新课本较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上把所有的课本都包好,并设计上图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第一课时,准备报纸练习如何包书皮,第二课时,用素描纸包书皮,设计图案。教学目标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课前准备报纸、素描纸、水彩笔教学流程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课后总结非常实用的一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虽然他们包的书皮并不漂亮(为了练习建议孩子们使用的是报纸包书皮),但是还是非常珍惜,都舍不得拆下来。第3课爱美的小鸟学科美术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爱美的小鸟》课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很好利用。引导学生从鸟的体态、毛色、花纹等方面重点欣赏。由于版面限制,鸟的图片还需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2.《鹭鸶》是一幅农民画,其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学生分析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鸟,表达自己的情感。2、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锻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3、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课前准备素描纸、水彩笔教学流程1、布置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小鸟,或搜集有关鸟的图片,或查阅资料,了解鸟的知识、歌曲、趣闻,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标本、名家美术作品作为补充。)2、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鸟的资料。(你知道哪些鸟的名字?鸟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你认为小鸟美在哪?引导学生从小鸟的形体美、羽毛的花纹、色彩美、飞翔的姿态美)。3、让学生结合生活记忆和有关鸟的故事、谈谈小鸟给自己的印象和感受。4、让学生模仿小鸟的飞行、捕食、嬉戏的情景以及不同小鸟的鸣叫,欣赏表现小鸟的音乐。(重点可以放在对鸟的装饰和美化上,也可以放在大胆想象,组织有情节的画面上。)5、利用对比的方法,看看这只“鹭鸶”与真的鹭鸶有什么不同,找一找画家用了怎样的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如果让你来装饰和美化你会画些什么。6、补充一些刺绣、剪纸、风筝中的鸟形装饰,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其装饰、美化特点,以丰富学生思维,为他们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说说生活中与小鸟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还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讲讲小鸟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想象中的小鸟是什么样子?小鸟之间,小鸟和小朋友之间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8、创设“小鸟王国选美比赛”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课后总结:努力在教学中突出装饰色彩,反复强调了线条的规律排列和色彩的规律排列,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2.4班的作品表现十分突出。每班选出比较出色的作品张贴在班内的“成果起跑线”专栏里进行展示,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第4课灵巧的手学科美术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灵巧的手》课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了手影游戏、手形添画、手的趣味装饰造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由选择和扩展。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表现的个性发展空间。本课巧妙地将创作和游戏结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创新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分析通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材料的运用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意识地结合手造型,大胆尝试用颜料在手上彩绘出“好朋友”;2.培养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表达能力;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用小小手美化生活。课前准备素描纸、水彩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请大家看一段精彩的表演。提问:发现是什么在表演?二、尝试手部造型,想象成好朋友:我们会不会表演?做给你们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请几位到投影下来试试,做出不一样的手型。动一动,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告诉大家你是谁,配音:真可爱,我们跟他们交朋友好吗?三、彩绘好朋友:1.描述: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兔。小白兔的耳朵在哪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的?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出示课件小白兔的彩绘过程)剩下的大拇指可以想象成什么?为她准备两根红萝卜。2.你想不想用手做个好朋友,它是什么样子的?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几位上台说一说。手型是怎样的?还打算添画些什么?你的朋友一定能受到大家的欢迎。3.大家都有了好朋友,熊老师也不甘示弱,我想做一个很高大、脖子长长的好朋友,小朋友来猜猜他是谁?――小鹿。头上有什么?身上是怎样的?那手型是怎样的?谁帮我想想?四、师生互动学方法:我们一起把小鹿做出来,注意步骤方法。伸出(左)手,扎起袖子,点一点颜料,在手上揉开。换一种颜色画鹿角了,但老师的手指脏了,怎么办呢?在抹布上擦干净,干净的手指才能点其他的颜色,否则颜色就脏了。小鹿的眼睛?点在哪儿好?谁来给小鹿点上。点完了把手指擦干净。真是画龙点睛啊,小鹿活起来了!大家好,我是交朋友聚会的主持人小鹿,我想找一些朋友来参加聚会,大家说我能找到吗?他们在哪儿呢?听说这儿也有新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好吗?欣赏学生作品。五、提出作业要求:小朋友想不想加入到好朋友的队伍里来。要注意一些什么才能把好朋友做好呢?小结:1.先做好手型再添画完成,要跟别人做的不一样;2.换颜色时一定要擦干净手指才能点颜料,四个同学用一盘颜料,看看最后哪个组的颜料盘保持得最干净;3.老师准备了一个大西瓜,西瓜吃完时好朋友也得做完了,小组长把颜料盘收进抽屉,先做完的小朋友在座位上准备好参加聚会的要讲的话或者节目。小朋友们,扎起你的袖子,开始吧!六、老师指导,学生作业。七、组织“好朋友”参加聚会活动。西瓜全吃完了,收起颜料,音乐响起来了,小朋友各就各位。有请主持人出场。1.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小鹿,交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七
最近两节课教了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总感觉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到位等等。其实我深知本课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怎样让这些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化,教学中我注重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感知,我从多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充分感悟所学的数学概念。随后还进行了大量的`层次不同的练习。
教学效果与以往相比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感觉还是那么不太令人满意。练习中学生对两种正反比例的量判断还不是那么熟练,特别是像有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不成比例,如人的身高和年龄;圆的面积和半径等等。学生判断时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正比例、反比例张冠李戴。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不是那么清晰。
所以我感觉对于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课,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八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互动设计。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二)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2)某住宅小区要。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九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2、填空。
(1)()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的比。
(3)比例尺分()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请你根据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5、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一量团结路上在图上的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6、七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量出下图七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7、附加题。
用1:1000000,1:6000000,1:250000,1:100这四种比例尺画同一种物体,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图比较大?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是需要大家探索的学科,希望大家多多发现问题,多多解决问题。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
谈话导入。
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班男女同学的人数情况?
(指名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它们的应用。
预设。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如5÷2,可以写成5∶2。
生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8∶4=24∶12。
生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生4:配制农药会应用到比的知识;地图上一般都有比例尺。
……。
(2)说一说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
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0.6=1.5。
前项后项比值。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出示教材83页“回顾与交流”2题。
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全班交流。
预设。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比的比号。
生2: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比的比值。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及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一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同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同学胜利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同学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使同学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保守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出现,让同学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同学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自身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的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同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同学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同学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1、把同学分成四大组,让同学给自身组取名(如精灵队、快乐队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局部的知识包括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和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果,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考虑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2、教师准备地图一张、投影片、小黑板若干。
3、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局部知识名称和一张白纸。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二
使学生理解的含义,会根据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和实际距离。
一、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2、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怎样列式。
50×5.5=275(千米)。
3、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么改写?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4~8题。
四、课堂小结。
创意作业:
在地图上找出我们的家乡和北京,并计算出它们离多远。如果用5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你能画出它们在图上的距离吗?同学们试一试。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三
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一、复习。
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学习例7。
(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
(5)教师作评讲并小结。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
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
由学生比、说。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2、p49第1题。
四、课堂小结:
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六、课后作业。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四
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一、复习
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学习例7
(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
(5)教师作评讲并。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
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
由学生比、说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2、p49第1题。
四、课堂:
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p49第2题(1)(4)(5)(6)(9)
六、课后作业
1、p49第2题(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电脑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2)一堆货物一定,运走的量和剩下的量。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说说什么是正比例。
师: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2.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指导自学。
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学习提示:独立思考?
1、“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2顶帽子,10顶都可以呢?”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上述的问题。看书合作学习。
1、把25页例。
2、例3的表格补充完整。
4、你知道什么是反比例吗?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说说自学要求中的内容。
师归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种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六、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你们还找出类似这样关系的量来吗?”
学生:要走一段路,速度越慢(快),用的时间就越多(少)运一堆货物,每次运的越多(少),运的次数就越小(多)百米赛跑,路程100米不变,速度和时间是反比例;排队做操,总人数不变,排队的行数和每行的人数是反比例;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反比例。
七、当堂训练基础练习。
1、填空。
两种_____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关系。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5)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6)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7)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提高练习。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联,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积一定。
xy=k(一定)。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六
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七
教材第106、107页例1,例2。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效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修地下管道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三第1题。
先自己判断,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完成练习十三第2~6题的解答。
比例的教案冀教版篇十八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
题教师: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一下。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8题a。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47页第8题,先轻声地读一读。
教师: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然后看一看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教师:可以写成这样的比25:200、30:250,它们能组成比例。
流程11:完成练习十第8题b。
教师:大家看第2个问题,题目中的“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是什么意思?教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300毫升水中应加入的蜂蜜与水的体积的比等于第一杯中蜂蜜与水体积的比。
教师:正确理解了这个条件的意思后,就请大家列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教师:下面我们要来挑战一下自己了,有信心吗?请看??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呢?
流程13: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十的第5题。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