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分一分教案(实用13篇)
教案是教学的计划和组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出的一份书面指导。写教案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和教学环节的衔接,促进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以下教案范文选自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供广大教师参考。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一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
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三
积极参加分类活动,能按事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发展思维能力。
课件-图片
一、引导幼儿了解画面内容。
1、出示视频照片画面,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
风车、皮球和娃娃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每种玩具的数量是多少?”为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做准备。
二、每人一捆图片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
1、引导幼儿尝试按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将卡片分开,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三、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引导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实物的数量,在按照数量将每组卡片继续分,
如:将水果按照数量分成7个和8个两组等。
四、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卡片分开,为什么这样分。
对不正确分类方法的幼儿,可请幼儿演示分卡的过程,教师帮助其概括出分类的标准,与大家共同分享。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请得到教师奖励的小朋友上讲台,先把得到奖励的小朋友分成两组,然后老师加入得奖的学生队伍,再把讲台上的人分成两组。(我把书上的5题和思考题组合并改编成这道实践操作题,一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资源-奖品再次得到利用,二是学生在形象的实践活动中,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2、整理书包。
五、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名称。
3.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数学考虑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同学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同学考虑,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同学用1/2表示。并让同学考虑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同学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同学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引导同学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 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同学介绍分数的写法和各局部名称。
6.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并说说表示什么。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六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到了: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用多种活动的载体对教学重点,逐步的化解。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摸一摸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觉机能!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发挥其他的形式,就可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所以课堂中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为这些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可能对部分暂差生的教育还不够,课堂上有些过快,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地搞懂,应该在课堂上留少许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4、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4、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的分类。
[学生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而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在此之前不过上了三、四节数学课而已,他们对“分东西”的事情又有多少体验呢?课堂上怎样才能让他们兴致勃勃而又能理解分类的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番调查了解。通过与小朋友做游戏、对话交流发现:我们班级48名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在家里或幼儿园有过整理玩具、物品的体验,但是能在平时生活中主动整理文具和学具的不到四分之一。并且,孩子们对物品的分类只是限于平常的生活经验,如: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会把吃的放一个袋子里,用的放一个袋子里等等,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有的小朋友只能按一定的标准将物品分类,但是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因此,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用小熊奇奇一天的生活、游戏的故事情境将新课和习题串联起来,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本节课上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要求。
[教学过程]。
一、在故事中让学生进入学的“情境”。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好吗?
学生兴高采烈地说:好!
课件展示:在森林学校里,小动物们放学了,小熊奇奇回到家做完作业,各种学具、文具杂乱地放在桌子上,奇奇正拿着橡皮和小刀朝学具盒里放呢。(此时画面定格)。
师:小朋友,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啊?
生1:小熊,你放错了!
生2:小熊,橡皮和小刀应该放在文具盒里!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熊谢谢你们的提醒啦!
(二)学生操作,探索方法。
1、自己动手,寻求分类策略。
师:小朋友们平时也会遇到和小熊一样的问题:写完作业后要整理用具,平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积极举手想要发言,教师指名几人发言。)。
师:小朋友桌上有和小熊奇奇一样的物品,请你们互相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形成分类策略。
(1)课件中传出小熊着急的声音:“小朋友们分好了吗?快点告诉我,让我也早点把这些物品整理好呀!”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展台上操作,汇报本组是怎样整理的,汇报后集体评议。
(3)多媒体演示小熊的操作,小熊一边操作一边说:“噢,现在我知道了,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文具盒里。谢谢小朋友教给我的好方法。”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分的“标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情境创设:(动画展示并配音)小熊奇奇刚整理好桌上的物品,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它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好朋友们来啦!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课件: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最后定格为一幅画面:鱼、小狗、白兔、青蛙、海狮、鲸、小鹿、螃蟹、猴子、松鼠、虾和小鸟)。
师:你能说一说,小熊的朋友中,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想把这些动物怎样分类呢,请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时教师参与,寻找不同的分类方法。反馈时适时表扬。
2、“想想做做”第2题。
(1)情境:熊妈妈对小熊说:“客人来了,快点把你的小桌子整理整理,把玩具拿给小客人玩。”小熊高兴地说:“好的,妈妈。”(课件呈现:小熊以及它很乱的小桌上摆着面包、牛奶、梳子、茶杯等等。)。
师:小朋友,桌上的东西要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我们和小熊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分类。
(3)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3、“想想做做”第3题。
情境:(动画:小熊把桌上的物品分别装入两个袋子里,高兴地说:“好啦好啦!现在可以玩玩具啦!画面呈现出第3题的玩具图。)。
(1)师: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生:飞机在天上飞,车子在路上跑,小船在水里行驶。
师:你说的真好,请小朋友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课件汇报分类方法,学生正确分类后,多媒体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
4、“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有几种分类策略。
(2)根据教师观察,选择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展示。
(3)展示结果后,学生自评:你认为他们组这样分类正确吗?为什么?(学生到前面指着分类结果评说。)。
生1: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一边是水果,一边是蔬菜。
生2: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也可以,一边是红色,一边是绿色,葡萄是紫色,他们这样是按颜色来分的。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拓展用的“范围”
1、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超市买的东西时,吃的放在一个袋子里,用的放在另一个袋子里。
生:放学站队时,坐公交车的站一队,走路的小朋友站一队。
生:学具盒里,三角形放一起,圆形放一起,正方形放一起。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就有好多数学知识。
师:你们商量一下,自己想上哪辆车,为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师:小朋友们一定要按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学生排好队后,做出开车的动作走出教室。)。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活动准备: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九
本节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用整数来表示数的经验,但是关于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以及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与整数大不相同。我班孩子农村的比较多,相对来说实践经历比较丰富些,我想在突破平均分这个难点上应该容易些。但在用分数表示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导入部分和习题部分我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适用于我班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涂一涂、说一说、折一折、练一练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感悟分数的意义,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悟出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二部分:说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会读、会写分数。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平均分。
第三部分:说教学流程。
《分一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本节课我是从半个花瓶、半件衣服、半个苹果图片进行导入的。让孩子们欣赏过这些图片之后,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半个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从半个进行导入,可以说我是做了一次大胆的设计,打破了从吃东西、分东西角度进行导入,对于导入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们对半个不陌生,像半个苹果、半块月饼。。等等,可是在孩子们的表象中这半个并不一定就是指正好的一半,大小不等的半个孩子也认为是一半,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区分真正的半个是指平均分所得到的,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借助了在对称图形中接触过的对称图片来导入,使孩子们的思维迅速的就进入了平均分的表象中,。这样也就在孩子的印象中建立了平均分这个模型。本课的导入有待于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点拨、指正。
半个用数字谁来表示?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后,在孩子们困惑的时候,插入一个知识链接,引出二分之一这个数学符号。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孩子们理解二分之一是表示平均分的半个事物。
二、探究实践、感悟新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二分之一的现象,然后理解二分之一中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完成教材所给的对应练习。
对整体1的认识和理解,按教材的安排第一课时只是让学生明白把一个整个的物体进行平均分从而得到一个分数。但在对应的习题中却出现了把几个圆看做一个整体的练习,所以在和大家研讨的过程中我也很是矛盾,各位网友老师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思考我最终决定还是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1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课中。先让孩子们举例说一说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到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1,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中孩子们就把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这个难点突破了,在课堂实践中我觉得这样的调整还是得当的,孩子们很自然、很顺畅的对整体1的认识就拓展到多个物体。这样一来对解决课后的对应练习孩子们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处只是个人的设计想法,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共同探究,给予批评指正。
三、自主探究、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中孩子们无形中对分数的读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处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汇报的形式完成的。课件出示课堂反馈来看,效果比预期的要好,除了个别孩子读分数、写分数的时候出现分子、分母读写颠倒的。其它地方的知识点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
四、拓展与应用:课件出示。
练习是巩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尊重教材和拓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知识的难度降低,学困生跳一跳够得着。优等生想一想做得上。(课件演示)。
五、全课回顾。
通过学习让学生谈一谈你获得了哪些收获?那些快乐?最后是课堂小结。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和老师猜猜这个谜语?(分)板书。
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三、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四、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板书设计: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一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1)玩扑克牌。
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
(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四、小结。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二
《分一分》一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时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的阐述、确定的依据及落实的设想: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中感受分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分、折、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
三、教学法及手段。
1、教学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作用,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媒体辅助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分苹果。
1、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接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一半)。
这个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但是,“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并把自己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活动二:折圆。
让学生拿出圆通过对折,折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建立1/2的表象,还使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利用1/2教学分数的写法。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三:涂一涂。
出示一些彩色的图形,让学生涂出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张纸、半件衣服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活动四:折喜欢的图形。
让学生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伙伴交流。鼓励孩子进一步折纸,探索出1/3、1/4、1/6、1/8、1/10、1/12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分数的理解。最后得出: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并由孩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后我指着其中的一个图形(电脑出示)问:“看到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阴影部分表示1/3,在图形中找到了另外2个1/3,一个1/3是1/3,2个1/3是几?3个1/3就是这个圆。
(设计意图:传统的教材采取的是小碎步式的教学,在这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教材例2~例5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练习设计力求作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我除了利用好书本的习题外,还精心设计了写数___、涂色___、判断___,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最后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拓展思维题,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绳子,反复对折。通过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占的就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这样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四)、归纳整理、评价总结。
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此环节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三
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星期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让学生把一些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采取教、扶、放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好处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再给定分类标准让孩子分一类、分两类乃至分三类;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如夺红星、闯关等,激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
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
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
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
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
3.可以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学说,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教师同时多提问,多指名进行强化。
之后的练习教学时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学生出错现象大量减少,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