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实用19篇)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请大家积极思考和借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一
摘要: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诸多优点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活力,从而帮助小学科学顺利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供实例。
(1)信息技术能够规范实验操作。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实验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小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不仅仅会使实验失败,甚至会有可能发生一些危险性的不良后果,进而使小学生害怕做实验,不利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对相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有一些科学知识相对而言难以理解,小学生很难顺利认识和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实验教学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动态以及视听效果,进而降低实验教学难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能够缩短实验周期。小学科学中很多实验需要很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相应的观察结果,这就使得小学科学教师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之内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实验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小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实验变化过程,使得他们不仅可以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又让他们得到相应结果,从而有利于缩短实验周期,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并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小学科学实验以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完美展现,从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静态与动态完美结合的教学虚拟实验情境,从而吸引和感染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进而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果仍然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小学科学应用在认真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深入探讨。如在进行粤教科技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第一课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先向小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海边归帆”,并且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利用视频和问题吸引小学生,并组织他们进行自由且充分的课堂讨论。总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动态和静态完美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探究不仅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而且同时还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教学目标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受限于课堂条件使得小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无法在实验室顺利进行的实验过程,这都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借助于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探究,将较为抽象无味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将相对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实现由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从而加深理解,优化科学探究。如在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点亮小灯泡》中,很多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然后分组实验,这样的探究活动相对单一,难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电路连接进行动态的视频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串联和并联的电流流动方向的演示,从而做到寓教于乐,不仅有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和结论等多方面。”因此,针对科学实验所需知识较为广泛的现实情况,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逐渐打破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之间的划分界限,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交流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拓展知识面和补充知识结构。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自由地进行网页浏览、信息检索、资料下载等,进而利用查找到的网络课程资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小学生也可以在科学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主动访问相关科学网站以及科学课程站,例如在《空气污染》教学时,组织小学生访问国家、省市环保局网站以及相关科普网站,组织他们进行课堂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给予他们科学的组织和引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外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
2.4利用信息技术注重适时适量。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天然优势,但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使得他们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只能进行机械式教学,完全抛弃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应该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科学且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在进行《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课程教学时,就不要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要我们找到小学生日常接触过的仙人掌、水仙花、萝卜、土豆等,经过教师简单的现场演示,就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观察与测量》,应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去收集各种信息,发现事物各自的特性。像这样的课程,都不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总之,如果我们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我们应坚持将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进而帮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二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人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所以音乐在学生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循序诱导,抓住学生学习兴趣。
二、选择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老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当然,音乐选材中生活性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学生。光听音乐并不感兴趣,因此只忙着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活动中加上故事、模仿、游戏、乐器模仿等形式后,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立刻参与活动中。因此,音乐的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选一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音乐,那么他们自然提不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老师选择的音乐要贴近学生的世界,让还是有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三、音乐欣赏———幼儿美育的关键途径。
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五、结语。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漓江出版社,1991.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三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很多个“为什么”这一些问题会时时刻刻的围绕在你的身边,等着你去研究,去探索。古代时期,有许多人从大自然的万物中得到了灵感,发明了许多东西。一个苹果落在了地上,很多人都会一位是很正常的事,而牛顿却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呢?牛顿就是通过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鲁班,有次上山砍树的时候,他被茅草划破了手指。鲁班并没有生气,而是对茅草的构造发生了兴趣,由此发明了锯。对这些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人们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通过鲸发明了轮船,通过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告诉了我们,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二、实验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种出了各种好吃的植物,为了想亲身体验一下种植物,于是,我利用这一个暑假的时间,自己试验种了一下葡萄。
三、具体实验。
从天文到地理,从动物到植物,从天空到陆地再到海洋,还有很多等着我们来探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的海洋吧!
为什么葡萄只有葡萄藤种下去才会发芽?
一次,妈妈给我买回了一串葡萄,紫莹莹的,让人看了就馋滟欲滴。我迫不及待的跑过去,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我吃着吃着,脑子里便冒出了一个念头,一串葡萄,吃完了就没有了,不如把它的葡萄籽留下来种在花盆里,说不定过了几个星期还会结葡萄呢。于是我把葡萄籽当宝贝似的留了下来。吃完了午饭,我就把它种在了花盆里,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去给它浇水,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发芽。
四、实验结果。
一脸疑惑的我,带着好奇心找到了我的“小老师”——网络,我来到网上寻找答案。原来,无性繁殖的植物用植株的某一营养器官(如枝条、根和芽等)作为繁殖材料繁育苗木的一种方法,所得苗木才称为营养苗。无性繁殖的方法有硬枝扦插、绿枝扦插、硬枝嫁接和绿枝嫁接等。通过这一次实验,我终于又增加了一项新的知识。
通过这一次的实验,我们都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勇于亲自试验、要学会提问题,更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次,使我有了不小的收获。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四
杨利蓉。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论文)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
二、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的几个内容。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汇报工作。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总结说:“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务。花朵传粉后,雄蕊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这时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谢,植物把更多的营养提供给果实,使果实长得更好。”学生很高兴,觉得收获很大。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科学实验后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双江小学)。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五
摘要:科学实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体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证据。并且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观察、收集、测量、和统计等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本文重点探讨了在进行科学实验中对于数据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经过学生分析完其统计的数据后,得到这样的结论:“经过科学的实验证明……”然后教师会再请其他实验小组进行发言,所有小组发言完毕,教师将最终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在这种形式主义下,往往会看到一些一脸茫然、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分析数据的思路,更别说怎样整理数据了,这种让教学流于形式的后果必然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培养的缺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呢?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使数据的整理实现有序化。
散列的数据就像一颗颗宝石,闪闪发光但是杂乱无章。只有将这些宝石进行有序化的整理后才可以发挥出强大的价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一种由形象转化为抽象的关键时期,因为数据的变化很抽象不像实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的困境。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归类、作图、列表、收集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声音》这一单元时,就可以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首先准备三只空烧杯分别标上a、b、c三个英文字母,然后再往烧杯中依次加入1/3、2/3和全部灌满的水量。最后用小金属棒依次敲击a~c三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从中得到声音变化的数据如下表:编号烧杯a烧杯b烧杯c音高高中低通过一份这样的表格,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当烧杯中加入的水越多时,呈现的声音就会越沉闷音量也就越低,加入的水量越少,声音越是清脆,音量也就越高。当然了,这样的实验涉及的数据可能相对较少,但如果换成其他实验,那么实验数据就不再仅限于这些了。本文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故采用了理解起来较为方便的实验。再如使用文字整理法整理数据,在教学六年级上学期的《物质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加热白糖观察它的.溶解过程。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记录表较为简单,但是展现出的实验现象却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一时间很难去构建物质变化的概念,所以,只有使这些文字实现了有序化才可以让学生构建出物质变化的概念。从而得出:(1)形态变化的过程是从固态(白糖颗粒)变成液态(2)气味变化的过程是从无味到甜味(3)颜色变化的过程是从最初的白色到黄色再到黑色的结论。
二、关注数据的科学本质。
当结束一组实验时,可能会得到很多的数据,那么是否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呢?其实不然,有时数据也带有一定欺骗性,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透过数据看清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磁铁》这一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并且得到了一组数据:如图,ns是一块条形磁铁,通过让磁铁吸引回形针观察磁铁每个部分吸引回形针的能力,探究a、b、c、d、e五部分的磁性强弱,经过实验得到下表:实验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磁铁中间是没有磁性的,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边最强,依次向中间递减,到中间部分无磁性。“那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分真的没有磁性吗?”在教师的启发下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虽然磁铁的中间部分无法吸住回形针,但是手上依然能感觉到条形磁铁对回形针微弱的吸引力。这时,教师可以用更小的曲别针或者小铁钉代替再次实验,事实证明,采用小铁钉或者更小的回形针后,磁铁的中间部分确实有能够吸引铁磁物质的能力,这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了磁铁中间磁性的存在。所以,在实践中不能盲目的相信实验得出的数据,因为数据所反映的不一定都是事实的本质,有些数据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为了弥补数据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能力,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实验结果。总之,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对顺利开展科学实验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只有透彻了,学生才能在每一次的科学实验中逐渐体会到数据作为依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多方关注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尽最大限度的努力使得到的数据客观、全面、准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媛媛.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导学,(11).
[2]应小敏.小学科学课堂中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08).
[3]许水勇.对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的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02).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六
黄老师让我们在周末做一个小实验,接到消息的时候我都还没有主意。到了星期五,我突然想起来黄老师发的一篇范文,这篇范文写的是“实验是水中点灯”,我觉得这个实验很不可理解,为了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我打算挑战水中点灯这个实验。
第一步,先准备材料。我准备了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一些水和一个矿泉水瓶的细段,也就是瓶口段。
关于这个瓶子,我为什么选的是细段呢?那是因为我这次实验开始前,我先做了一个预备实验,我选的是矿泉水瓶的瓶底段,结果预备实验开始没有多久,蜡烛就漂起来了,我吸取上次的教训,不用瓶底段,选用细的瓶口段。
第二步,我用双面胶把蜡烛粘在了瓶子上,倒入水,水不要超过蜡烛。
第三步,我让妈妈妈点燃了蜡烛,哇!太美了!我看见了火焰,把蜡烛的顶部烧出了一个小盆地,接着我又看见了蜡油,从盆地溢出,流向了水面上。这时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提到了嘴里,差点就跳了出来。我想蜡油流到水面会怎么样呢?是会凝固,还是原来的样子?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这些我都不知道。
当蜡油流到了水面的一瞬间,蜡油一下子就凝固了,下一波蜡油流到了第一波蜡油上,又流到了水上,又凝固了,这样一层一层的叠加和扩散,像火山喷发后岩浆的冷却凝固。一会儿我的蜡油形成一个大圆岛,我特别得开心。
不过快要到最刺激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事情是这样的,在火焰熊熊燃烧的时候,我在火焰上滴了几滴水,接着,我听到了劈里啪啦的声音,火苗挣扎着,慢慢变弱,后来竟然熄火了,这是水能灭火的道理。我让妈妈用打火机复活我的小火焰,打火机点了几下,火焰终于又熊熊发出光芒。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火焰的周围形成一个更大的.盆地,中间的火焰已经到水面以下了,但是火苗还是没有熄灭,又过了一会儿,火苗慢慢熄灭了,消失在蜡油之中。
原来蜡油遇到水会凝固,这样形成了一道围墙,挡住水,保护蜡烛芯不被水浇灭。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身边处处有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七
摘要:实验设计是实验重要的一环,是成功地进行实验的前提。从实验设计的目的、材料、方法三个环节描述实验设计的过程,目的要“明”、材料要“精”、方法要“妙”。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提出实验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大部分。实验设计部分重在依据科学知识和学生实际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材料、装置)、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设想和规划,要求思维有序、缜密。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引导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那么怎么进行实验设计呢?我认为它应符合人的科学探究思维的一般过程,即明确实验目的――思考实验所需材料――确定实验方案。
一、目的“明”才能有的放矢。
实验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导学生仔细审阅实验题目,通过把握重点词的方式来明确实验目的。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一课有“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认识到重点词明显就是“光”和“直线传播”,其中“光”既是主语,又是实验对象,“直线传播”是要通过实验验证的现象。二是教师展示实验题目,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进行讨论,教师点拨纠正,让学生正确确立实验目的。
二、材料“精”才能物尽其用。
良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考虑从实验室获取,但很多小学科学实验材料从实验室不易得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制教具,从生活中获取简易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材料。比如,小学科学教材《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选择材料是铜球,加热用酒精灯,冷却用冷水,观察方法用铁圈套铜球。这个实验有两个弊端,一是铜球温度很高,易烫伤学生,有危险性;二是加热时间比较长。因此,我将实验材料改为pp-r塑料,因为pp-r塑料热膨胀系数远远大于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现象特别明显。再如教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我把马铃薯改为葡萄,在烧杯中就可以做。这样既节省实验用品,实验效果又明显。
方法“妙”才能一目了然。
(一)充分利用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是提前控制“因”,然后观察“果”;对比实验是通过对“果”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因”,探究性更强一些。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两种方法。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苗的诞生》中的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适宜的温度、水、空气等诸多条件中,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次设置多个样本,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使样本间条件有所区别,最后通过将样本两两对照得出结论。本实验要求设计记录表,能对浇水量、光照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自行控制变量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二)改进实验,一切为了效果。
实验设计时,参照课本、参考书、网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从各角度思考,找出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设计确定最优方案。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教材中提到森林中的光线直线传播,但缺点是远离生活只能想象;观察教室窗户中的一缕光线,实施起来也有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利用激光笔大角度倾斜打在黑板上的方法,很方便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效果很好。
(三)方案周密,预知可能的败笔之处。
实验设计时,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不利因素要提前预知并加以避免。如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一课中“风的形成”实验,学生需要制作自己的实验箱,在实验设计阶段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实验箱密封效果一定要好,任何地方不能漏气,否则蚊香的烟会溜走;实验箱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点燃的蜡烛会引起燃烧,不安全。
实验设计过程是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让他们掌握实验设计用到的基本方法,比如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等;让他们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实验设计上下大力气是值得的,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科学的魅力。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八
摘要: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教好科学课,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实验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方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实验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能会出现测量温度颠倒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出手十预,告知学生正确的测量顺序,如果测量热水之后再返回来测量冷水,就有可能读数并不是那么精确,产生误差。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处在一个不范者和监督者的位置,在跟小学生说清楚测量的要点以及测量的具体方法之后,其他的教学细节以及课堂最后的总结和提问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集思广益、集体思考的过程。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动手实验。教师还要引入一些有竞争一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一意识。例如,在学习磁铁的性质小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在基本课堂知识教授之后,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被吸引物体,然后以小组竞争一的方式来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最多。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之后,开展“吸吸乐”实验比赛,并给予表扬和奖励。磁铁吸引实验的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性,利用小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磁铁所能吸引的物体的种类和内容。这种实验使得学生对实验对象、实验步骤等内容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值得回味。
三、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实验后的总结。
仟何一个实验的步骤都必须经历提前的实验设计,中间的实验操作,后期的实验监控,最后的实验总结这四个必要的步骤。这四大步骤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设计之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总结。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限制,不可能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在新媒体的教学形式之下,鼓励学生利用语音录音的方式进行实验报告的记录,但是无论如何,必要的实验后总结过程和步骤是不可省略的。比如说,在进行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将烧杯装上水,将高锰酸钾药品逐步投入烧杯。在投入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高锰酸钾,否则可能会把手染色。
此外,整个实验步骤应该使用专业的化学实验器具来进行。当高锰酸钾被放入烧杯之后,采用玻璃棒进行均匀地搅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溶解情况以及颜色变化。在整个实验步骤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最终总结,尤其要积累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影响实验精确度效果的各种因素。比如说,在本实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取水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打湿高锰酸钾药品,否则很有可能影响药品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同时,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将实验器皿打破,造成不同程度受伤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类似化学实验或者有一定安全风险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事先反复向学生讲明安全实验的必要步骤和简单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遇事不要慌张的能力,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问题应当怎样紧急处理的一些必要小常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总结,不断去纠正,不断去改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九
1.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养学生创新意识。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克服“满堂灌”、“一言堂”行为,去掉老师的架子,以学生为中心,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温暖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
学生的发明创造精神,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和好奇心之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操作演示,即便是错的、失败的,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和职责,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使学生遇到失败也不会气馁,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的热情。
再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培养他们坚定不移的超前意识。
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讲述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以及青少年发明创造的实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创造的环境,提供成功的条件,以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搜集多种思路、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路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讨论研究,同学之间相互争辩,相互启发,生动活泼,达成共识,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去创新,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这个道理。
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试验内容较多。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发现和获取新知。
实验探索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学生生在农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对一些自然现象耳闻目睹,了然于胸,这是不可多得教学优势。
在教《土壤的种类》,讲解土壤的特点时,本计划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用探究的方式解决,可问题刚刚提出,同学们马上举手发言:“河边的土壤沙土颗粒大、渗水快;黄土岗上的土是细末组成的,渗水慢;菜地里的土,菜地里的土手一抓湿乎乎的,不易散,成型……”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对于较难问题的理解,生活阅历同样功不可没:《保持水土》一课的教学中,植被在保持水土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我又想起农村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来。
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记忆如决提之水,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点迎刃而解。
这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任凭你动画展示,实验操作,都不如学生在大自然中的亲身所体验深刻。
2.利用农村丰富的教学材料搞好教学。
农村天地广阔,可供教学材料很多,可以信手拈来,在教学《各式各样的叶》时,我带学生到野外,分头采集各种叶子。
凯旋时,学生收获真不小:榆叶、杏叶、桃叶、玉米叶、红薯叶、蓖麻叶……然后按书上的分类把收集的叶子进行分类,对于无法分类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老师进行讲解,加以解决。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用收集的叶子进行一次拼图比赛。
学生看着拼成的“金鱼、小鸟、帆船……”指点着,评说着,脸上漏出了兴奋的表情。
同样,教学岩石的内容是,可以把课堂搬到野外,到河边去拾石子;教学昆虫时,到草地上逮蝴蝶、蜻蜓……总之,科学教学和农村特色结合起来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3.利用环境优势,搞好科学教学。
科学学科强调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规范的操作习惯、互动交流能力、有效的合作习惯,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对以上目标的实现很有成效。
农村特有的环境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如做“小白兔的生活习性”的课题,农村丰富的蔬菜、瓜果、庄稼、树、草为小白兔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农村真实的自然环境,为小白兔生活习性提供了最好平台。
这样能够使实验持续进行下去,为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当然,农村在科学教学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还远远没有认识到位、利用到位,但只要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同样有一番作为,使农村的小学生和城里的小学生同样出色。
作者:安庆敏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中心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
其他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去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结果我发现,绝大多数的落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难道树叶也和我做的风筝一样,一面重一面轻?带着这个假设,我采了许多种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我发现,叶面表皮好像是里面的叶脉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叶背面叶脉排列紧密一些,粗糙一些。于是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叶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细铁丝,编成了网状,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然后把稀疏的铁丝网和紧密的铁丝网连成正反两面。然后我将“叶片”从空中抛下10次,8次是紧密的铁丝网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铁丝网一面在下。
通过实验,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又到互联网、书上查找有关树叶的资料,终于明白了落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秘密,原来,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同一片树叶的“背”与“面”,由于比重不同,树叶在飘落的过程中,会翻转变化,重的一面朝下,轻的一面朝上,这样降落最稳定。所以落的后,细胞紧密而重的一面朝黄土,细胞系数而轻的一面朝天。
科学真有趣,今后我要多做这样的实验,长大后做更多更复杂的实验,为人类造福。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一
后来我想用实验来解开它。我从家里的玉米仓中取出玉米,在仓底下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我想捉两只老鼠来做实验,先用筛子盖住前洞,然后提来一桶水,从后洞往里灌,果然,捉住了几只老鼠。说也真巧,其中正有一公一母。我非常高兴,就用绳子拴好鼠腿,然后,找来一把剪刀,把母鼠的胡子剪掉,再把两只老鼠一起放在洞口附近。只见那公鼠用胡子探测了一下四周,便很机灵的钻进洞里。可是那母鼠却找不到洞口了,到处乱撞。接着,我又用水把公鼠灌了出来,捉住了它,也把胡子剪掉,结果它也找不到洞口了。由此看来,老鼠的胡子用处还真大。
我又想,老鼠常常夜里跑出来偷粮食吃,人们说它们有“夜晚”,何不趁此机会再实验一次呢?到了晚上,我先把灯关上,再把剪去胡子的两只老鼠放在的上,借着窗口射进来的淡淡月光,只见这两只老鼠东窜西撞,不时发出“咝咝”的叫声,总是找不到洞口。通过这两个实验,我明白了:老鼠长胡子,是专门为了探路呀!
科学知识真奇妙啊!我想长大以后当一个科学家,再去发现一些奇妙的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二
回到家,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爸爸妈妈,可他们都不知道原因,还是爱上网的哥哥在网上帮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荷叶的表面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排列得很紧密,而且上面含有蜡质,因此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也渗不进去,只能变成水珠滚来滚去,这在物理学上叫做“不浸润”。
荷叶上的水珠不仅不会弄湿荷叶,而且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难怪荷叶看起来总是那么一尘不染。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们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这种特性,不就不怕灰尘和雨淋了吗?那该多好啊!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三
摘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决定了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当前数字校园的环境下,高校对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文科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对开放性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并结合国内部分高校一些具有文科特色的实验室构建模式对传统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科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开放性教学;创新发展。
一、绪论。
文科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1]。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于文学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方式影响下,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实证与调查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创新能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同等重要,其应用和管理水平也日益成为评定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2]。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因为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距离理工科实验室相对成熟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多模式教学、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等,成为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高校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综合性要求,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从单纯的理论性学习变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穿插,再到构建专业实验室、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验训练和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从仅仅配置有教学设备,用专业设备辅助教学,再到建立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逐步转变,“应用型”的特点逐步凸显。
(一)构建文科实验室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理论的灌输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很少设置有学生交流或互相提问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互动性差。实验课虽是专业理论外的辅助课程,但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拿出来运用或求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性大大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文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场地,专业设备、教具和软件的配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这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专业实验作品的设计创造、对文科特色实验室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较早建立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筹备资金购入设备,并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了汉字研究实验室,以“学研一体”为宗旨,充分证明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作用,成为了学科内的先导;在文科研究数据化平台的构建方面,浙江大学创办了社会科学研究实验室,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对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是文科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典范。
(二)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实验教学被纳入到文科实验教学大纲中,每学期有固定的实验课时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高校对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思路仍有待完善。1.重数量、求规模,资源重复率高。文科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一定是从“质”上首先满足需要,要建立专业要求达标、技术水平先进、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一味追求实验室数量多、规模大而不求内容的达标和丰富,非但不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的需求,也造成了学校经费和专业资源的浪费。2.缺少专业人才,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有丰富的行业内实践经验,是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理论而言,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诸多高校实验岗的教师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实践经验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下,实验课程一直都处于教学的辅助地位,实验岗福利待遇低、职务升迁机会少,造成许多科研或教学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无心创新实验室教学内容以及管理工作[3]。3.开放程度不够高。目前高校的文科实验室一般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放,开放范围小,没有发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其次,开放时间短,学生课程以外的时间可以申请借用实验室,但又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或管理者进行技术指导,很容易造成设备或软件的损坏。4.硬件设施更新换代速度过慢。实验室建设一般以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设备为基础,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做好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计算机和专业设备都比较陈旧,更新换代慢,软件升级节奏落后,造成课堂实际操作与现实应用要求的严重脱节。以传媒行业为例,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广泛采用高清摄像机和编辑系统,并有专业制播流水线保证节目的高品质播出。但在一些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摄像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的已经是被淘汰的器材种类,软件版本过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三、开放性教学改革的模式及重要性。
对于文科实验室的发展而言,建立专业化实验室,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和课时,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效果,为理论转化成实践经验而服务。
(一)开设不同形式的开放性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覆盖范围广,对学生而言,参与实验课程可以从本专业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要求扩大学习范围;对实验教师来讲,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设施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首先,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加强沟通互动。小组内同学以某一个实验教学方向为学习目标,自由掌握课内课外的实践操作,形成协作团队。实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近两年来“无人机”的现实应用和技术操作等,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课下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次,培养实验助理,辅助教师指导完成课堂实验。由于实验课程大多涉及到专业软件或信息平台的使用,与计算机或专业设备打交道,因此课堂上容易出现多位同学同时需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景。这样的情况下,实验教学助理相当于学科代表的身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可以协助教师完成课堂内外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处理。最后,为学生参赛作品、毕业作品的制作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涉及专业学科方面,文科也有较多的专业领域内比赛,如何选定并完善参赛作品,实验教师应当提供更多的技术性指导,可以由学生申请后在实验室设备上完成个人作品的创作与润色。
(二)改革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加强实验环节。
传统实验课程给人的印象是呆板、枯燥和难以理解,课堂互动性差。在文科实验教学中,最应当注重的问题是,教师不再引导学生去“想当然”,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完成实验作品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课时的前半部分应为理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投入实践,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个人或小组作品。
(三)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实验作品或成果的产出。
对成果的鉴定与考察也是检验一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生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文科实验室应当设立专门的素材资源库,一方面为更多学生提供各类专业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分类归档留存学生实验作品,并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四、构建文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发展的新体系。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应当有“三个注重”,即:“基础实验注重分享、专业实验注重方向、综合实践注重个性”[4]。这既是教学理念,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文科实验教学要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在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的主观能动性,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促使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5]。
(一)继续加大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及时更新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已经建立的文科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70%是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少量的为艺术和传媒、法学,而其他的文科类专业几乎没有相应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文科实验室目前的建设发展主要以院、校极实验中心为基础单位。高校应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建设,从数量、质量上严格把关,加大技术扶持和资金投入,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早日创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当做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具有文科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形成专业教材。
1.打破原有课程限定,凸显实验课特色。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两部分,实践环节可以不受场地和原有课堂规定的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传媒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有《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实践课程,此类课程因为涉及到专业照相机、摄像机、剪辑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取景拍摄,由学生自由设定主题进行练习。2.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实验课教材。每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理论、实践操作内容、课堂作业设计、备用练习素材、学生提出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教师的课堂记录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实验教材。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对彰显专业特色、宣传推广实验中心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入实验岗人才时注重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的身份进行融合,管理的同时承担教学,可以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实验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讲座、培训或深造,努力打造出一支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过硬的专业化实验师队伍。
(四)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和规章体系。
针对实验人员的职称考核要结合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制定更为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这应该有别于对教师岗的职称考核办法。比如除强调学术论文、教学论文的成果以外,也应该注重实验教学成果的产出,有无创新性实验项目报告、有无指导学生完成的大赛获奖作品等等,都可以纳入综合考评的范围。
(五)构建专业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实验教学成果。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文科专业而言,在专业平台上上传学生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风貌、开辟留言分享区加强互动、设置大赛链接专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都是文科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推广实验教学平台对促进文科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加强与文科兄弟院校间的沟通交流。
文科专业实验室存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差异化现象,不同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互动,有利于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场地和条件,加大对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需求。此外,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科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经验,总结自身不足,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要充分了解并及时适应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为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2]魏晴.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趋势[j].中国市场,(5).
[3]陈玉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对策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7).
[4][5]李殿鹏,吴华洋,李艳酥,韩莉.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
[6]刘二虎,戴玉蓉,熊宏齐.高校人文社科类十堰市发展现状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四
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帅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四)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其更新速度较快,存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霞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五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虽然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但“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都能如实填写,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六
上课了,这次上课和以往不同。老师拿出了一个杯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一个铁做的透明杯子,上面还印有五彩的小花,美丽又不失淡雅。”我也默默地想:刚写完了闹钟和冰箱,这次不会又让写水杯吧?想着想着,老师又拿出了一瓶水,有的同学问这瓶水是用来干什么?水是冷的还是热的?用他们来做实验?“对了!就是做实验。”老师说。我们带着一大串疑问,观看老师做实验的全过程。
老师首先拿出这瓶水倒入杯中,先是大胆地倒,后来又小心翼翼,生怕水溢出来,最后甚至又一滴一滴地倒,直到把杯子盛满。之后,老师拿出一盒回形针,说:“如果我把一个回形针投入水中会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形针会沉到水中,水会溢出来。”“我们来试试吧”,老师微笑地说。说着,一个回形针被投入水中。可是,水竟没有溢出来。同学们一下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回形针能吸水吗?回形针不是铁的吧?老师仍然笑着,说:“要不我们再投几个?”说罢,四个回形针又快速投入水中。这时,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到底投多少个回形针可以将水溢出来?”有的同学说20个,有的同学说40个,有的说60个,有的还大胆猜测无数个!老师又开始投了,随着同学们那“6个、7个……20个”,20个的希望破灭了;“21个、22个……60个”,水还没有溢出来。就这样,40个和60个的希望也这样破灭了。其中,有的同学还不时发出“太神了!”“怎么可能?”“不会永远也溢不出来吧?”这样的连连疑问。就这样,70个……80个……一直到164个,一滴水才忍不住跳了出来。这中间,我们小小的脑瓜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带着这些为什么,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这其中的奥秘:水中有无数个水分子,在一根根回形针落入水中时,它们不想失去一个伙伴,就紧紧地拉着手。到了164个的时候,它们无法再握紧了,才失去了一个伙伴。
我们在同学相处时也要这样。我还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拉断一根线很简单,但一个人拉断几根线却无法完成。如果有很多人一起拉,线一定会断的。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大的力量也比不过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成功。通过这次实验,我领悟了这个道理。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七
生活中,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万万千千,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许多奇怪的事。
星期六的早晨,我经过厨房时,无意看见桌子上的一盒火柴。我拿起火柴,从盒子里拿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一边的黑条上,不停的划着,随着“咝“的一声,火柴燃烧起来了。忽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问题:火柴是靠摩擦什么而产生火花的呢?是不是靠摩擦后产生静电才有了火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接着拿起一根火柴在墙壁上、的上、椅子上摩擦,都没有起火。于是我又在自己的毛衣上摩擦,可还是没有燃烧起来。首先,我可以确定:火柴不是靠摩擦后产生静电而产生火花的。可我还是不明白火柴是摩擦什么而燃烧的。没办法,只好却请教好学的姐姐了。
姐姐听了我的问题后,微微一笑,拿起一盒火柴,指在边上的黑条上说:“秘密就在这里。”我的疑问更深了,这跟火柴的燃烧有什么关系呢?我迫不期待的让姐姐给我说个清楚。姐姐不紧不慢的说:“火柴两边的黑条上涂有一层叫磷的化学物质,磷非常易燃,只要一接触到空气就会燃烧。而黑条上的磷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它只有和火柴头上的火药进行摩擦才能产生火花,这样火柴就能燃烧了。”听了姐姐的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了火柴燃烧的秘密。
我看着这一盒小小的火柴,不禁感叹道:想不到这小小的东西也有这么大的奥秘。科学世界真奇妙!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八
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不知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实验开始了,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只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杯里一片黑色。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点地散开,然后这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我再一次做了实验。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把水染黑了。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在热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所以,把墨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吃下肚的种子可以发芽吗?
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
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的粪便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就不会发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书。我发现,这是由于鸟和狗的消化系统不同所造成的。鸟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喙、嗉囊、沙囊和前后胃,没有牙齿,也不会分泌唾液、胆汁等消化液,它最大的消化器官是沙囊,借助沙粒来磨碎食物。可是,辣椒籽比较硬,沙粒不容易把它磨碎。没有被磨碎的辣椒籽随粪便排出体外,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就发芽了。而狗是哺乳动物,它的消化器官比较发达,它的门齿、犬齿和臼齿可以把食物嚼得很碎,并通过体内其他的消化器官充分地消化、吸收,从而破坏了辣椒籽的结构。换句话说:辣椒籽被狗吃了,消化了,当然就不能发芽了。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篇十九
在网上看到这个实验,我想既然人家都写到网上上了,肯定不会有错,只要我一做就能成功。但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我和书维在矿泉水瓶子里灌满了水,然后把纸小心翼翼地放到瓶口上,再慢慢地把瓶子倒过来。我小声地说:“我的好水,我的好纸,你们千万别掉下来呀。”但是它们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还是淘气地跑了出来。水溅在我的脚上,凉丝丝的。
书维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经常是先看到我的瀑布——瓶子里的水哗啦流了下来,然后就听到哗的一声——书维的“瀑布”也制造好了。接着就是我们俩的一阵狂笑。我们两个好像在比赛倒水似的,你一瓶我一瓶地往下倒,总不见成功。地上已经是一大滩水,上面沾着许多废纸。
就在我们快要灰心的时候,妈妈看了看说;“你们的水装得不够满,必须要灌得水流出来才行。水装不满,里面留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把纸压下来。”我们就把水装得灌不进水为止。可还是不行。妈妈又说可能是纸太小了的缘故。我又去拿了一个本,一次用一整张,还是不行。妈妈看见纸张又厚又硬,给我们拿来一个纸张又薄又软的作业本,还是不行。“是不是一张纸太大了,重力过大会掉下来?”妈妈猜测着。我们就一次用半张纸来试。哈哈,我终于成功了!不一会,书维也成功了!我们俩欢呼起来。妈妈高兴地给我们照相作纪念。更让人高兴的是,照相持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们俩的纸都没掉下来。哈哈!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的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所以,如果水不灌满,里面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纸就会掉下来。那么,为什么纸必须得是薄的才行呢?稍微厚一点的本纸却不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还是想不明白。
现在知道了吧,科学实验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