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情和思考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给读后感写一篇吸引人的开头和概括性结尾?下面是一些优秀读者写的读后感,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借鉴。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一
现在,我们国家“神舟十号”已升上太空,弹道导弹被西方称为“神一般的导弹”。中国的科技正不断发展,让侵略者胆战心惊。但是历史不会重演,圆明园还是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我想现在硝烟已散去,为什么不再重建一个圆明园呢?我想象自己来到了政府部门,诉说着我的愿望。可是耳边却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不能重建圆明园,遗址的存在就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记住那次惨痛的教训!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二
读了这篇历史记录文章,我感到无比的悲愤。
圆明园是一个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的名胜文化,是当时举世无双的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但是,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抢劫后放到火烧了三天三夜,之后,圆明园便成了一片废墟。
历史不仅仅记载了过去,还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如今的圆明园已被入侵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这些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的耻辱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惋惜。历史的悲愤不会在演,一定要中国自身强大起来,回想起刚过去的奥运会,我深深感受到现在中国现在哪方面都发在得很快,综合国家加强了,中国人民终于被世界认可了,我为中国感到自豪。
中国未来的发展的'道路可能更艰巨,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代身上,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打好各方面基础,为将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长寄语: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从中孩子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中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侵略者在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使圆明园断壁残横。
我读完这篇课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侵略圆明园时的惨痛情景,也深深体会到英法联军竟如此贪婪、野蛮,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横行霸道。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圆明园中那燃烧之火还在奔腾,却曾把烈火耻辱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这不仅说明政府软弱无能,还说明中国那时一定受人欺凌,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凶猛的大火蔓延,也只能手握空拳。
我情不自禁地紧握右手,大声说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只属于中国的口号声。我们作为一个少年先队员应该增强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在我们国家虽然是和平的,但是还有许多国家都还在打算着中国这块“美肉”,我们国家还依旧落后。所以,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努力学习。以后使国家更加富强!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四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思考再三,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在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锻炼,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五
虽然有些心疼钱,但我心里却美滋滋的,忍不住穿到同事面前炫耀。就赶紧去看熟睡中老头子的胳膊,就看见了他肘弯处,一个醒目的针眼,还有好大一片淤青。几年来她一直工作轻闲,持家的精力就多些,要不是月月能领到工资,她更像一个专职的家庭主妇;漂亮女人有点象畅销书,但往往因流行而品味不高,过目不久即被忘却,成为旧挂历。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被称为万园之园。
可就在1860年6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他们把圆明园中有名的历史文物和各种珍品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纵火焚烧,一把火就是连烧3天3夜啊,就这样圆明园化为一片无有,谁又会不感到惋惜呢!
这些可恶的英法联军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是多么的可恨?可当时的中国也只有这样忍受了,谁又会站出来反抗,谁又会站出来为我们中国说理?也只得这样忍受了。
当时那只能听比人任意摆布的中国在今天终于强大起来,终于不用听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了,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出来辩抗了。
现在圆明园也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是中国人永远忘不了的。现在圆明园虽然没有了,但留在我们中国人心里的只有,振兴中华。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崛起而好好读书!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六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
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七
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境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一个莫大的耻辱。
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英法联军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终,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一片灰烬。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园林感到无限的惋惜。仿佛看见了那一把大火将圆明园烧成灰烬,仿佛看见了英法联军正在贪婪地搬运着圆明园里宝物。仿佛看见了慈禧太后拖家带口的从圆明园中逃离,又仿佛看见了千万中国人在圆明园仅剩的几根残柱旁叹息。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作文。
从圆明园被毁的耻辱,我想,为了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水平,所以我们要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赶上先进国家,不再受到外来侵略。
同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必须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圆明园是一座昔日最大的皇家园林,但为什么此刻人人都说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了呢?这个问题原先我弄不明白,此刻我读了这篇课文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
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的位置;
圆明园的建筑特色;
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和圆明园的毁灭。最令我惊讶的是圆明园中不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更有热闹的“买卖街”和美丽的山乡村野;
还有仿造各地名胜和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
甚至还有西洋景观;
真是置身于地球村呀!
可是这么秀丽的景观却被两个大强盗——法兰西和英吉利残忍的毁灭了。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多么可恶的强盗,他们无缘无故的大肆抢劫,还放火烧了圆明园。把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素材搞得面目全非,使祖国的后代无法看见这个“万园之园”。
英法联军的侵略是罪恶的!
今日,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境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
读完了这一文我明白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在北京西北郊,以往被誉为“万园之园”。但在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终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此刻,我们在那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
可是,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这些侵略者如此野蛮贪婪,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仅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八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10月18日,3500名士兵奉命闯进圆明园中,放火烧毁圆明园。大火三天不灭,八囯联军把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则烧掉毁掉。原来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仅仅三天就变成了现在的一片废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实在感到痛心!
八国联军的这次行为不仅是中国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火烧后,就连英国的一位军官都感到可惜。这位军官不仅感叹到:“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所有人都将变得无比的贪婪、无比的残暴、野心无比的大!”课文中“通通掠走”这个词把八国联军的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圆明园里有着中国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各种奇珍异宝称他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完全不迁就,却被残暴的八国联军毁之一旦。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八国联军的错,而且还有我们的错。如果当时我们重视自己国家的国防,把大量的钱财都放到国防上,把精力放在抵御外敌上,这样别的国家觉得我们无比强大,让他们不敢靠近我们国家半步,也许就不会有今天了!
他们八国联军烧毁的不仅仅有圆明园,而且还有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尊严!
我们大家一定要勿忘国耻,好好学习,争取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九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在英法联军强盗、野兽般的洗劫后,园中的风景名胜、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藏品都所剩无几,只留下几根残柱孤独地立在冷冷的寒风中。中国人民一百五十一年的心血,历经了多少个世世代代的文化结晶就这样在英法联军的魔爪下毁于一旦,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野蛮的英法联军,是你们在1860年烧毁了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你们掠走了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你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还知道在你们野蛮的国度里有这么一对世界罪人,那就是额尔金父子,他们不但烧毁了圆明园,而且之前还烧毁了希腊的巴特神农庙。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曾给你们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的名字叫作圆明园。”如今,你们已把这个世界奇迹用以无比野蛮的方式销毁掉了,难道你们还不觉得可耻吗?你们终究会成为世界历史的罪人。
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圆明园见证了中国历代的辉煌和清政府的无能。
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与成就的画面,再看看语文书上的残垣断壁和照片上的那几根残柱,总使我想起晚清政府的无能,回想汉唐时期我们的`中国是多么强大啊,可是到了晚清,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在我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我真为我们那时的祖国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不再那么弱小,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一样装扮着美丽的祖国,所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更要学好更多的本事。周恩来小时候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像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一样勇敢,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和美。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1709年,到1744年完工。园中有许多名人书画等奇珍异宝,所以她又是闻名中外的博物馆、艺术馆。可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历史文物而把侵略者的野心勾了起来。1860年10月6日,这帮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把所有宝贝都掠走,大花瓶等物品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10月18日三千多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把中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成了一片灰烬,1860年10月6日,这可恨的一天。
圆明园的毁灭给封建落后的中国人当头一棒,这在一百四十五年后仍然警告着我们,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负的道理,一直激励着我们。正是为以前的中国是那么的落后,才会遭受各国的欺凌,如《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
小时候我总把圆明园的毁灭视为小事,现在才知道它背后的含义。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为祖国的将来出一份力。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一
圆明园是所有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艺术文化的象征,里面有着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小学生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漫步园内,犹如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园内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名人书画,圆明园的出现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艺术的奇迹!可是,好景不长,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竟然把我们几千年以来珍藏的历史文物给掠走了,没想到他们抢走了宝物还不知足,竟用一把火点着了圆明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
可恶的强盗,你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一定会“青史留名”的;你们的罪恶,我一定会加倍还偿的!如今的圆明园已只剩下几根残柱了,他好像一位历经了沧桑的老爷爷,跟我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的恶行,这几根历经了无数风吹雨打的老石柱仿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贫穷要受气,落后要挨打。只有我们强大了,国家才会强大,所以要好好读书,绝不能再让圆明园的悲剧重演!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二
圆明园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建造,只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150多年,总面积达347公顷。但是,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我看着书本上圆明园剩下的残柱,心里闷闷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鼻子也酸酸的,有种想哭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是中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吧。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感到的不止是愤怒与惋惜,而是一种责任感……。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三
我从课文中看到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内容使我痛恨不已!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浓缩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多年才完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残垣断柱了。
这帮可恶又可恨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的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而且破坏了世界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我读到这篇课文时,脑子里就浮现出圆明园毁灭的画面。那些残留的石柱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仿佛在哭泣着,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毁灭它们时的悲惨情形,地上的野草随着凉飕飕的风左右摆动,好像在哀叹,哀叹这样一座精美壮观的园林的毁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着青铜礼器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帮侵略者,我们中国的珍宝怎能全归你们所有!这可是当时的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啊!
侵略者真的是欺人太甚,同时也使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想要我国不落后,不贫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用我们的智慧去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最富强的国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把敌人打败!如果连学习都跟不上的话,那怎能为国家献出智慧?!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四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讲了英法联军侵入之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样子;英法联军破坏过的,满城硝烟、满地残柱的样子,和英法联军对圆明园中奇珍异宝的随随便便,我还从“统统掠走”这个词看出英法联军在我们中国的圆明园中非常放肆。
圆明园中可是有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文物和珍宝,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中国国宝级别的文物。在周围应该有很多守卫才对啊!怎么英法联军还能闯进来呢?到后来我才知道原因。
原来,当时的大清王朝非常腐败,英法联军来了,腐败的大清王朝没做什么反抗就投降了,就屈服了。英法联军就这样畅通无阻的闯进了圆明园,在里面烧杀抢掠,最后,尽然还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
就不会被英法联军欺负得那么惨啦!中国人要强大起来,这样才不会被别的国家压在身子下面,只有那我们中国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读完这篇课文我不仅恨侵略者,还对当时的中国人民的腐败无能感到无奈。
可是,这样举世闻名的建筑却在1860年10月6日被无情的,可恶的侵略者给肆意毁掉了。
读到这里我决定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祖国争光,不让外来的外来的侵略者,再来毁坏中国的历史文物。同时也向大家呼吁:“好好学习吧,为祖国争光。”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叙述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化为了灰烬。他们在园内任意抢烧、肆意掠夺,而我们的清政府视若无睹,更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眼睁睁地看着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仅仅用了三天三夜就化成乌有。真是惨不忍睹啊!
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的蛮横与疯狂,也毁于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圆明园之火,既是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就会挨打的见证。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六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之后,我不禁感到了无比的惋惜和愤怒。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毁灭圆明园的过程。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的。园中不仅有西洋景观,还有民族建筑,它集中了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是古代人民劳动的结晶!可是就在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了圆明园,他们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就故意破坏,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这篇文章使我联想起了圆明园中每隔两小时就喷水一次的十二生肖。这也是属于中国的文物,自从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圆明园后,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找回了六个,有三个下落不明,还有三个在英国那里。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
今时的圆明园已被掠去了昔日的辉煌,再也恢复不了了,但我希望有朝一日,属于中国的东西要物归原主!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宁死不屈!就算死,也要死得光荣,我们中国人不怕死!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七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学生圆明园毁灭读后感篇十八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八国联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