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模板17篇)
演讲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以口头形式向观众传达信息、思想或情感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帮助人们展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念,传递信息,激发共鸣,引发思考,甚至改变世界。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演讲稿了吧。在撰写演讲稿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演讲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演讲稿的语言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以便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这次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杜甫曾经说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曹植曾经说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曾经说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意两昆仑。
......中华民族历经了千百年,从古代到现代;从殷商到明清;从甲骨文,到宋体字;从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到95式突击步枪、88狙、w8740毫米轻型榴弹枪,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文化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可是清朝那时的帝国主义者,给我们中国的光荣历史上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的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了中国几乎唯一的笑柄,唯一的耻辱,唯一的屈辱史。
从虎门销烟引发了战争,又有战争的失败,道光皇帝不得不签订了那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而这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海陆同时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平壤沦陷,中国又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随着这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人民坐不住了。
秋瑾、吴佩孚、李大钊、陈独秀、叶挺、孙中山,为了中国起义了,并成功压住了敌人的势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老师们、同学们: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啊!年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有的同学爱打架,甚至抢其他同学的东西吃,敲竹杠等,小小的年纪,就粘上了许多劣迹。
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就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
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懂法、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们四(1)班的同学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沉迷于网络。
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中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要做到自觉地不将通讯工具带进校园,及时纠正网络游戏、网上养宠、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2.不在教学区吃零食。
同学们要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做到勤俭节约,当花的节约开支,不当花的分文不浪费,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 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
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
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4. 穿着上不追求时髦,打扮上不标新立异。
着装和发型要做到整齐、大方、得体,符合小学生的主流文化和大众趋势。
学生时代与别人比吃、比穿、比戴没有什么品位,即使家里的条件好,也不能“骄奢淫逸”,因为这一切非你个人所创造。
求学阶段,要比品德好、比表现好,比心灵美,比学习优,比活动积极,比特长显著,这样比才比出今后自己的实力,才能比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人,不可能自然变得优秀,是内力自我约束和外力强制作用所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体统。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同学都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平安、健康、茁壮地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此刻我怀揣着12分的热情,满载着12分的活力再次站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舞台上,我的心中感慨万分!感谢公司给我提供如此宝贵的交流平台,感谢领导给我 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感谢台下这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目光,这所有的一切都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春天!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规范化在我心中!
规范迈着轻轻的脚步我们踏进了2011年的门槛,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开局之年,我们集团公司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计划:8800万重箱的年产值量180亿的销售 收入、20亿的利税总额。
这庞大的数字对每一个华尔润人来讲无疑是一种新的高度、新的挑战!再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金融危机后,国际动荡不安、贸易争端 不断加剧,国内经济通货膨胀、行业发展 “调而不控,控而不严”的现象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内忧外患,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与压力,我们的企业能否突 破困境再创佳绩?能否乘风破浪续写辉煌?在无数质疑与期待的目光中,我们英明 睿智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般的做出了重大改革:“六大模式转型” 。
一旦转型成功、 这将是别人学不会、买不到、带不走、偷不去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把规范化管理 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咽喉部位。
何谓规范化管理?仅仅是在企业运行系统中所制定的各项制度、流程、标准、规范吗?我认为更多的是应该灵活的运用这些准则去指挥引导每一项工作的实施开 展,从而使整个完整的企业链达到统一协调的运转。
以集团公司为首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已有声有色的开展了近两月之久,我们迁安公司也已进入了第三阶段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白热化状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到处充满着规范化管理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对规范化管理 的精髓与内涵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不仅明白了规范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灵魂 核心地位,更加了解了在一个企业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与目的。
俗话说“不以 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企业能否蓬勃发展?规范化管理势 在必行!
相信大家对国际上运行最成功的戴尔公司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公司沃尔 玛都深为熟悉,能够跻身世界 500 强,毋庸置疑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整个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只有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才能真正 实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干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最 大限度地吸纳积极因素,形成企业独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作为华尔润的一分子,我深感肩上的重担,我们不但要把规范化管理作为一切 行事的标准,更要把规范化管理融入到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融入每个华尔润人的心里,甚至融入到我们企业的生命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完成企业的宏伟目标奉献一己之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面对危机与挑战的勇气与毅力!折断一只筷子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成百上千的筷子放到一起,那样的力量将是蚂蚁托起大象的 传奇!让我们团结起来,手牵手,肩并肩为了华尔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吧!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企业定能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二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的名字叫子仁。他来自湖南湘潭。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三次亲切接见。
1958年6月,济南军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毛主席到会看望大家。他精神焕发、步伐稳健、面带笑容地走下汽车,向与会同志频频招手。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走在前面,兴高采烈鼓掌,说:“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声。那一次,我荣幸参加了接见并与毛主席合影留念。
会前,毛主席在杨得志上将、袁升平中将陪同下,接见了曾多年给他当过警卫员的陈昌奉同志,并鼓励他说:“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很有精神,工作干得不错嘛,光荣传统可不能丢啊!”当杨得志说了“他是伟大领袖教育出来的好同志,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的话后,毛主席风趣地指着杨得志说:“你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现在是将军得志了。”接着又指着袁升平说:“你也是老同志,现在升平了。”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至今,每当看到自己在毛主席与大会人员接见的合影时,心中总是抒发着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
我手头上还珍存着一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那是在1959年12月,军委总政治部在广州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作为办公室副主任,随从济南军区政治部李耀文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将近结束时,大会秘书处通知:准备毛主席接见。那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会议紧急通知集合,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数百个人的眼睛注视着前方。毛主席由广州市市长朱光和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总政治部领导同志陪同,面带笑容,挥着手向我们走来,全场掌声持续3分钟。我听见廖汉生副部长向毛主席说:“今天主席接见,正巧遇上阴天下小雨。”毛主席诙谐地说:“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谁也管不了,搞政治工作也有规律,就是管人、教人,也不能违背。”
当总政治部谭政主任向毛主席汇报说,这次政治工作会议着重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问题时,毛主席十分赞许地说:“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然后,毛主席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当晚我写了一篇日记,激情地写道:“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是我永生难以忘怀的,我一定把毛主席的教导铭刻在心,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军队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革”中,全军组织团以上干部分批赴首都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在北京军区八大处招待所等待接见的几天里,不准请假外出。1968年6月24日,听到毛主席要接见的喜讯,人们分乘大客车到达人民大会堂排成长队,依次坐好。当华灯齐放时,毛主席着一身浅色中山装,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健步登上主席台,向被接见的数千名军官招手致意,他有时眼光平视,有时又投向二三层,前后约计10分钟。顿时,全体人员鼓掌,欢呼,一片欢腾。
毛主席观看军事表演。
1964年6月15日下午,北京射击场彩旗飘扬,军威雄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毅、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群众团体领导人来到这里,检阅军事训练。
这是我军军事训练的一次空前大检阅,写下了我军训练史上辉煌的一页。杨得志同志是济南军区军事表演队伍的总指挥。
当时,我作为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副社长、参与了这一报导,至今记忆犹新。这次进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军事表演,是贺龙元帅在济南军区观看表演的基础上选出的“尖子”。
首先表演的是济南军区半自动步枪速射。罗瑞卿大将详细地向毛主席介绍表演的课目总称、条件和要求。毛主席拿望远镜看看,问:“打着用什么表示?”还未及答复,一阵“叭叭叭……”清脆的枪声,两名半自动枪手对150米外的80个钢板胸靶速射开始了,一个个靶子纷纷落地,弹无虚发。毛主席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这时,罗瑞卿走下主席台,将射手之一的宋世哲使用的半自动步枪送给毛泽东:“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1963年装备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毛主席接过枪举起来瞄了瞄。就这样,这支枪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于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又来到侦察分队的表演场地。一座高楼,侦察兵攀上滑下,如履平地,真是飞檐走壁!表演中,有一名矮个子战士因闹肚子体力不佳,在攀登高楼时,连爬两次都于中途滑了下来,但他咬紧牙关,毫不气馁,在领导人的掌声中,继续艰难地攀登,最后终于攀上了楼顶。毛主席和周总理同表演的战士握手问好,勉励战士要勇攀军事训练的新高峰。
走到擒拿格斗场地,毛主席观看了训练场上的训练器材,并拿起千斤棒来拧了拧。之后,毛主席在一个画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前驻足:“这不是蒋介石?老朋友,久违了,让我也打你几拳。”边说边打了三拳。毛主席的风趣、幽默,给紧张的表演场带来了一阵笑声。
接着,又观看了烟台崆峒屿一家祖、父、孙三代步枪射击。祖父吕其喜61岁,父吕志玉33岁,孙吕永顺14岁。
射击后,毛主席等领导同志起立鼓掌。杨得志司令员给毛主席介绍吕其喜一家三代人的年龄、籍贯。毛主席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枪?”杨得志说:“他们用的是老式步枪,是海岛上的渔民。”
毛主席关切地问:“给他们照了相没有?”罗总长说:“照了。”
单臂射击开始了。上场的是济南军区某部2连9班战士王巧生。在100米的距离上,用半自动步枪对着10个半身靶射击。王巧生右手5发5中,左手5发5中。毛主席鼓掌致意,问罗总长:“就是战场上一条臂膀负伤了,用另一只臂膀还可以射击?”罗总长回答说:“1963年,他们部队神枪手刘兴义负伤后单臂一枪击毙了匪特,这件事启发部队开展这项训练。”
女民兵半自动步枪速射开始了。上场的是山东长岛民兵连指导员刘凤和蒙阴县民兵连副连长沈秀爱。她们每人50发子弹,成绩分别为命中49发和47发。
罗总长走下主席台把弹孔如蜂窝似的靶子拿来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十分高兴,站起来,回过身来面向看台上的观众鼓掌。
民兵打酒瓶时,杨得志司令员介绍说,酒瓶只有茶杯那样大,每次命中后,毛主席等领导都热烈鼓掌。
毛主席问:“都是女民兵吗?”
杨得志说:“一个男民兵,两个女民兵。山东还有夫妻炮手,老公操炮,老婆装弹,打得很好。”
毛主席笑笑说:“不要解放军也可以了嘛!”毛主席的诙谐引得在场的领导一阵笑声。
82迫击炮简便射击表演时,罗总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炮盘掉了,或者射手负伤了,瞄准具也没有了,炮手这么一放就射击,这是炮兵赵章成同志的发明。赵章成和杨得志比过赛,杨得志都输了嘛。大渡河,他就三发炮弹,支援十七勇士过桥。”
毛主席问:“能打碉堡?”
杨得志说:“现在对付敌人碉堡的办法多得很,根本不成问题,有炮,有炸药。解放石家庄时,7000多座炮楼,大部分是用炸药搞掉的。”
表演场上,一条10米宽、2米深的壕沟,上面孤零零搭着两根铁轨,只见一辆辆墨绿色的卡车,从颤悠悠的铁轨上驶过去。毛主席赞叹不已。
毛主席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把全军比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邵华,是毛泽东的儿媳,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少将军衔。她撰著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之路》一书,抒发了她对毛主席绵绵儿女之情。我看过后深受启迪。
2003年11月23日,青岛获得书法“贴金立体凸字”专利的阚志一受邵华特邀,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请他将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制作在一个长2.48米、宽2.02米的四扇黑色桃木屏风上,安放在纪念堂。阚志一去北京前,我托他面交我给邵华的信,致以问候,并带去我撰著《烽火人生》一书,请她惠阅。
在邵华住宅里,当阚志一递上我给她的亲笔信和《烽火一生》一书时,邵华十分高兴。她很快翻阅着,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毛主席1958年在济南军区党代会期间,会见杨得志、陈宏、何志远、欧阳平的两张合影;书中介绍了张爱萍、杨得志、许世友三位上将受到毛主席亲切关怀、教诲的故事,邵华向阚志一啧啧称赞说:“这本著作的文字、照片充满了对我父亲热爱、敬慕之情,是本很值得读的书,在纪念我父亲110周年诞辰日子里,收到李治亭将军这本书,更有特殊意义。”接着邵华提议与阚志一两人拿着给她和李纳的两本《烽火人生》拍照。我看了阚志一带回的照片心情激动,立即给邵华打了电话,表达了我的谢意。
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热心研究中国历史,常常到各地做调查。我与她相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曾是《解放军报》领导成员之一。我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因新闻同行关系,接触过两次。她2001年来青岛我们相见、相聚,回忆到共同在新闻工作战线的岁月,感到格外亲切。在几次交谈中,我深感李讷待人稳重,学问高深。她的打扮朴素简洁,梳一根马尾辫,穿着布鞋,黑蓝色衣服。她向我打趣地说,买一件10元、20元以上的衣服就得考虑。她说话的声音,悦耳而富有节奏,有时简直像在朗诵,非常动听。我向李纳说:“这次见面虽然相隔30多年了,除了您脸上老相些了,但精神面貌、谈吐言行,您的心态还是年轻的。”她却一再讲,您夸奖了,不敢当,已是50多岁的中年人了。
她来青岛的第二天,我陪同她参观了迎宾馆毛主席住过的客厅、卧室,她动情地回忆了当时跟随毛主席在青岛的情景,默默地小声说,这已经成为历史了,留给后人评说吧。
孔东梅,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2002年3月29日,她代表母亲李敏与其他二位: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朱德女儿朱敏的丈夫刘铮,应市新华书店邀请,代表几位伟人后代写的书来青岛参加签名售书新闻发布会。
我参加了3月29日在书城五楼会议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孔东梅代表母亲李敏撰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签名售书。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她提问:你妈妈写了《我的父亲毛泽东》,那你有没有想过写你的姥姥贺子珍(毛泽东夫人、1984年去世)?她表示,她小的时候,曾与在上海疗养的姥姥住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姥姥是位坚强、刚毅、为人坦率的女性,一生充满传奇,自己打算并已准备把姥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是她作为外孙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8年我在济南军区《前卫报社》任社长时,我与她姥姥贺子珍、妈妈李敏见过一次面。她们到济南由山东省委安排住在南郊宾馆。因为李敏的公公是军委炮兵副司令,与部队有密切联系。她们到济南后,军区领导极为关心,曾派部队摄影记者跟随她们在济南参观时照相。我与孔东梅讲起25年前这段往事,她听得津津有味。这次在青岛相见,她感到很有缘分。她热情地将她妈妈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赠我,签上她的名。同时,我也将我撰写的《烽火人生》一书赠她,签上了我的名子,并合影留念。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的新作《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引发读者热议。
朱向前说,每一个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情结”——不管你是否承认,也无论你如何评判。
他说:“我讲毛泽东诗词,纯属无心插柳,歪打正着,然而这并非刻意为之的研究却一发而不可收,从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发展为一个专题,发展成听众数万并登陆权威电视媒体的系列讲座,最后整理出这本书。”
该书可分作两个部分:一为“朱向前解读毛泽东诗词”,另为“毛泽东诗词鉴赏”与“附录”。鉴赏与附录中的文字出自两个年轻人之手:朱寒汛执笔的“赏析”和刘常的“笺释”——由此,该书还具备了一种“代际对话”的性质。
所谓“另一种解读”,当然首先指书中朱向前对毛泽东诗词的整体解读,它是作者的“个人化”解读;同时出于讲座的需要,其循循善诱、潇洒放达又恭谨委婉的文风,使之成为了面向公众、面对你我的一次恳谈与交流。若从学术的角度作“正解”,“另一种解读”当指文章采用了“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从文学入手阐释毛泽东的精神传统,或言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阐发毛泽东诗词与人格之魅力。
书中所展示的“解读”有两个重要特色:其一,诗史合一,知人论世;其二,自创体系,独出机杼。延承中国文论“知人论世”之传统,作家主体与艺术文本互为参照、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是朱向前一以贯之的批评个性。书中广征博引,纵论古今,有史料钩沉,亦有生活趣闻:以史论诗,以诗论人,诗与史合一,人与诗互文。
不拘一格的“原创性”常常是朱向前批评文字的力量所在,且在《诗史合一》中,作者更推崇和持守“深入浅出”之原则,在史料发掘与理论阐释中有提升亦有辨析,保持了批评和景仰的均衡,以之引发读者的思索与回应,还原一个人性真实而又“千古一人”的毛泽东。书中对毛泽东个体人格之“三个侧面”的归纳阐释,对毛泽东关于文章做法之“神气”说的解读与领悟,对当年田中角荣获毛泽东手赠其写满眉批的《楚辞集注》之“深意”探幽、“旧典”新解,对毛泽东诗词特点的阐发,乃至对长征途中统帅三军的“马背诗人”推敲苦吟之神态的想象和描述,皆传递出作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研究态度和写作激情。
丰富而新鲜的史料,犀利而深邃的见解,职业且独具个性的艺术眼光,集合成《诗史合一》一书的基本品质,该书的特点及其带给读者的惊喜无疑是多层面的。作者共搜寻、厘定了104首毛泽东诗词,正式录入本书有76首(组),是截至目前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篇目最多的。一批诗作的初稿或发表前的未定稿收录在赏析文字之后,“初稿照录”无疑是全书的一个亮点。有精选的历史照片和书法绘画点缀其间。另一个颇为有趣的特点是,朱向前的两位合作者均为“80后”的青年作者,他们在飞扬的文字中,投入了自我的激情,也展示了独立个性,使得对毛泽东诗词之精神境界、艺术成就的探寻,在该书文本之内即构成了“代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朱向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就毛泽东诗词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结束时,有老者与青年踊跃登台,用传统评剧和美声唱法竞相演唱毛泽东诗词,为此作者叹曰:“我觉得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本身的魅力,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无论在他的生前还是故后,他的非凡伟绩、光辉思想和巨大魅力,总是超越时代、泽被后世,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这朴素的话语,发自一位“三落三起”、饱经沧桑的老一辈革命家之口,格外厚重深沉。这是伟人相望的崇敬,更是历史郑重的结论。
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精神世界;毛泽东的伟大品格情操,如此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以至在他逝去20多年后,他的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他是永远的毛主席。
毛泽东是思想巨人。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魏源到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人们共求强国富民之路,屡遭挫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承继先驱者未竟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解放和振兴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昙花一现的理论,而是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智慧,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党的指导思想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不移的信念就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在中国,改朝换代而又江河日下的历史,屡见不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并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毛泽东一生热爱人民,人民大众的命运是他始终魂牵梦萦的深情所在。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厥功至伟,六位至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伟大情操令新一代共产党人仰为楷模,敬为师表。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全国解放的千里决战,已成为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应该永远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思想依然是我们的旗帜,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依然是我们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毛泽东去世的几十年时间,各种思想潮流轮番涌现,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目不暇接,但中国这艘巨轮,始终在惊涛骇浪中拨乱向前,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今天,在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纪念日里,让我们由衷的道一声:毛主席啊!您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您是我们心中永远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万岁!
从1976年的9月9日到2016年的9月9日,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作为70后,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在众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里,特型演员们几乎把他的形象定格在了遥远的地方,让我感觉多少有些陌生。
不过,我还记得小时候翻开过爸爸那个宝贝的抽屉,里面居然有一本红色封面的毛泽东文选,因为听过毛主席故事的缘故,所以一直认为那本书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小学的水平的确看不懂,也就只能把这份尊敬埋藏在了心里。
高中时写作文,有位老师推荐我看了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写文章》,里面不是叫你怎样“偷奸耍滑”,也不是教你怎样写八股文,而是节选了许多名人大家对写文章的感悟,开头几篇的作者就是毛泽东,从讨论列宁的文章为什么能吸引人、引导人,到为什么要反对党八股,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公安工作几年后,有幸在老政委的隔壁办公,有一天中午闲聊,老政委说年轻人要多读点书,多写点东西,转身从他背后的书柜里翻出来一套《毛泽东文选》(简装版,封面上有绿颜色),让我好好读读。我把这套书拿回办公室恭恭敬敬的放在书柜后,工作一忙居然就忘了去读。有一天一位派出所的教导员到我办公室看到这一套书,死活要借,我这才意识到它的珍贵,借给他两本后,自己才真心开始读《毛泽东文选》。
这一读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他走的更近,他的文章几乎是他一生的倒影,无论是诗词、评论还是调研,都可以将他更为鲜活、更为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两本借出去的书并没有回来,我现在又从网上买了一整套,遇到不会写文章的时候,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去翻一翻,这套《文选》总能给我思想的火花,而毛泽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清晰可信了。
一、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励志的人。
毛泽东这样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书生,凭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情、对信念的坚定不渝,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志愿,他的一生可以激励每一个人奋进,也足可以激励中国继续前进。
二、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豁达的人。
很多人都在总结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就连蒋介石也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下场。可是我认为蒋介石输就输在他的气度上,毛泽东家的祖坟被他挖掉了,非但没有报复,反而把蒋家的祖坟保存的那么好。就这气场的比较,老蒋也就只配屈居在台湾那样的弹丸之地。
三、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无私的人。
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能翻身当家做主人,耗尽了自己的一身,他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了穷苦大众,把自己的亲兄弟和孩子们都领上了革命的道路,要说革命的彻底性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为党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无私奋斗了一辈子。
四、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认真的人。
毛泽东的认真是出了名的,看书认真、写文章认真,即使一个字、一个符号他都要计较;他的调研也是最认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在他认真调研后写出的惊世之笔,甚至可以说他的认真多少次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浪漫的人。
在他的诗词和书法里,充满了浪漫和不羁。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愿被束缚的抗争劲,但是他又时时处处心怀天下,心系黎民。他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他漫卷红旗,猛追穷寇;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他的胸中,可以放得下宇宙间的一切,却又揉不进一粒伤害人民的沙子。
六、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坚韧的人。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坎坷,他被敌人称为匪,他又被内部的一些人误认为不懂马克思主义;他在党内一度被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几次生病命悬一线;他深入敌占区笑谈国共合作,他甚至面临过追杀暗杀而死里逃生。但是他有一颗坚韧的心,愈挫愈勇,遇难奋进,他的这份韧劲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感染了整个民族。
七、他是天底下第一等睿智的人。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在纷乱的时局下他能看到希望;在黑暗的环境里他能寻到出路。他的文章是药,可以医治人们心里的病,可以剔除组织的症结;他的文章是号角,可以鼓舞人心,让人们凝聚起来,团结奋进;他的文章又是尖刀,可以撕开敌人的外衣,让敌人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他的文章又是一座桥,大家可以找到共同点,寻得公约数,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敌人变得少少的。他总能在中国革命最低迷的时候,唤起人民对革命的希望。
八、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勇敢的人。
他敢横渡长江去中流击水,他敢和美国较量把他们打回三八线以南,他敢和老大哥苏联绝交,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在他的勇敢里始终有一份倔强。这份倔强曾经成为新中国的一种性格。我们的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份倔强的勇敢中诞生的,世界不敢轻视中国也是被这份英雄气征服的。
九、他是天底下第一等为了人民的人。
在毛泽东的心里,人民的地位是最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他亲笔题写的。在他感情世界里,他最看重的就是那些为了人民而无私奉献的人,他敬重白求恩,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他敬重张思德,认为他的牺牲重于泰山;而在他的笔下那些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心里没有人民。他批判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必将灭亡,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人民。
毛泽东离开我们四十年了,却感觉他依然就在我们身边。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场合都不提毛泽东思想了,我也反思过难道他的思想和文章过时了?可是越看越觉得他的文章和思想对今天的时事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各种污蔑他,可是越看他的文章,越看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我就越相信毛泽东,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是阴谋家;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可能贪图享乐;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伤害人民。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三
今年3月5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二周年纪念日。每逢年年的3月5日,我的心情就格外激动。四十二年前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书,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那个火红的年代,我积极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号召,在一位雷锋式的解放军战士(当时是我的校外辅导员)引导下步入了学雷锋行列。从那时起至今,一学就是42年,一做就是万余件好事。并写有36年道德修养日记,约有280万字。四十多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我不后悔!相反倒觉得精神十分充实。名利如同粪土,无私奉献是我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之所以坚持不懈学雷锋,真心实意地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源于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雷锋精神是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雷锋精神的概括,我们已故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非常全面。1990年10月29日接见雷锋团时有一个讲话,其中关于对雷锋精神实质的看法,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实质。”我十分同意这种看法、观点,学雷锋就是要抓住本质学,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形式主义那套东西,真是害死人,败坏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对雷锋精神是一种歪曲、贬损,它破坏了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对此我很有想法、很有意见。由于认识明确,行动更加自觉。42年来学雷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来,有关我的事迹先后有1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我感到欣慰。这不仅是对我前半生学雷锋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教33年来,我坚持组建学习雷锋课外小组800多个,带领学生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学校、社会的赞誉和好评。“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扬光大”。这是湖南雷锋记念馆原馆长、全国学雷锋标兵雷孟宣同志给我们的赠言。它一直在激励我们师生学雷锋、做雷锋。
雷锋,我很崇拜、十分敬仰。不仅是我一人这样,上个世纪60年代,雷锋就是那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名星。42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及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在当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前半生的努力,就是想使雷锋成为今天的新新人类学习的榜样和心目中的明星。问题在于教育引导,在于舆论导向。
学雷锋就要大力提倡:像雷锋那样把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用知识武装自已,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像雷锋那样做好本职工作,创一流业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毛泽东、邓小平、我们党四代领导人都号召我们学雷锋,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望。历史已经证明、现实正在证明,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最有影响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已经跨越民族和时代,为整个进步人类关注。”
雷锋精神永恒!
五年级:mdq8633435。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四
在毛泽东去世的几十年时间,各种思想潮流轮番涌现,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目不暇接,但中国这艘巨轮,始终在惊涛骇浪中拨乱向前,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今天,在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纪念日里,让我们由衷的道一声:毛**啊!您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您是我们心中永远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万岁!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五
调查由中国新闻网发起。截至新闻发布时,共有4000多人参加了调查,其中6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回答哪个中国人的名字会让你想起英雄时,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毛泽东,在六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当被问及你心目中的英雄属于哪种类型时,除了伟大的领导人,最重要的答案是在关键时刻站起来的人和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这表明,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对积极人物的钦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伟大领袖和传统英雄形象的固有影响仍然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义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调查结果揭示了当代英雄观念的新变化: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在和平时期,日常生活中有亮点的人可以被认为是《纽约时报》的英雄。这种概念的转变值得肯定。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市场经济时代仍然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事实上,它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成为英雄的机会。然而,人们的英雄观念已经改变,从过去的高到平民,从过去的单一到多样化。也就是说,英雄不再是一个没有人类品味或神化的角色,英雄也可以有缺点,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英雄;此外,不再只向英雄学习,而是各行各业、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次的英雄。这一概念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对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
在这项调查中,前三名的选择是: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诚实勇敢;放弃自己,无私。张义武说:
反映出当代社会的英雄观,首先是建立在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基础上的”。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六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中国人民表达历尽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重获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上独立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独立了,民族企业再也不用怕被外来资本吞噬;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主专政,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本质上是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了,人民自己基本上在政治上实现了独立,不用再受到地主阶级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毛泽东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看革命电影,听着英雄人物故事长大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最让人激动的一句话!
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标志着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独立自主了!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七
从1976年的9月9日到2016年的9月9日,毛**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作为70后,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在众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里,特型演员们几乎把他的形象定格在了遥远的地方,让我感觉多少有些陌生。
不过,我还记得小时候翻开过爸爸那个宝贝的抽屉,里面居然有一本红色封面的毛泽东文选,因为听过毛**故事的缘故,所以一直认为那本书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小学的水平的确看不懂,也就只能把这份尊敬埋藏在了心里。
高中时写作文,有位老师推荐我看了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写文章》,里面不是叫你怎样“偷奸耍滑”,也不是教你怎样写八股文,而是节选了许多名人大家对写文章的感悟,开头几篇的作者就是毛泽东,从讨论列宁的文章为什么能吸引人、引导人,到为什么要反对党八股,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公安工作几年后,有幸在老政委的隔壁办公,有一天中午闲聊,老政委说年轻人要多读点书,多写点东西,转身从他背后的书柜里翻出来一套《毛泽东文选》(简装版,封面上有绿颜色),让我好好读读。我把这套书拿回办公室恭恭敬敬的放在书柜后,工作一忙居然就忘了去读。有一天一位派出所的教导员到我办公室看到这一套书,死活要借,我这才意识到它的珍贵,借给他两本后,自己才真心开始读《毛泽东文选》。
这一读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他走的更近,他的文章几乎是他一生的倒影,无论是诗词、评论还是调研,都可以将他更为鲜活、更为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两本借出去的书并没有回来,我现在又从网上买了一整套,遇到不会写文章的时候,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去翻一翻,这套《文选》总能给我思想的火花,而毛泽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清晰可信了。
一、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励志的人。
毛泽东这样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书生,凭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情、对信念的坚定不渝,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志愿,他的一生可以激励每一个人奋进,也足可以激励中国继续前进。
二、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豁达的人。
很多人都在总结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就连蒋介石也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下场。可是我认为蒋介石输就输在他的气度上,毛泽东家的祖坟被他挖掉了,非但没有报复,反而把蒋家的祖坟保存的那么好。就这气场的比较,老蒋也就只配屈居在台湾那样的弹丸之地。
三、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无私的人。
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能翻身当家做主人,耗尽了自己的一身,他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了穷苦大众,把自己的亲兄弟和孩子们都领上了革命的道路,要说革命的彻底性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为党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无私奋斗了一辈子。
四、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认真的人。
毛泽东的认真是出了名的,看书认真、写文章认真,即使一个字、一个符号他都要计较;他的调研也是最认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在他认真调研后写出的惊世之笔,甚至可以说他的认真多少次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浪漫的人。
在他的诗词和书法里,充满了浪漫和不羁。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愿被束缚的抗争劲,但是他又时时处处心怀天下,心系黎民。他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他漫卷红旗,猛追穷寇;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他的胸中,可以放得下宇宙间的一切,却又揉不进一粒伤害人民的沙子。
六、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坚韧的人。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坎坷,他被敌人称为匪,他又被内部的一些人误认为不懂马克思主义;他在党内一度被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几次生病命悬一线;他深入敌占区笑谈国共合作,他甚至面临过追杀暗杀而死里逃生。但是他有一颗坚韧的心,愈挫愈勇,遇难奋进,他的这份韧劲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感染了整个民族。
七、他是天底下第一等睿智的人。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在纷乱的时局下他能看到希望;在黑暗的环境里他能寻到出路。他的文章是药,可以医治人们心里的病,可以剔除组织的症结;他的文章是号角,可以鼓舞人心,让人们凝聚起来,团结奋进;他的文章又是尖刀,可以撕开敌人的外衣,让敌人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他的文章又是一座桥,大家可以找到共同点,寻得公约数,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敌人变得少少的。他总能在中国革命最低迷的时候,唤起人民对革命的希望。
八、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勇敢的人。
他敢横渡长江去中流击水,他敢和美国较量把他们打回三八线以南,他敢和老大哥苏联绝交,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在他的勇敢里始终有一份倔强。这份倔强曾经成为新中国的一种性格。我们的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份倔强的勇敢中诞生的,世界不敢轻视中国也是被这份英雄气征服的。
九、他是天底下第一等为了人民的人。
在毛泽东的心里,人民的地位是最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他亲笔题写的。在他感情世界里,他最看重的就是那些为了人民而无私奉献的人,他敬重白求恩,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他敬重张思德,认为他的牺牲重于泰山;而在他的笔下那些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心里没有人民。他批判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必将灭亡,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人民。
毛泽东离开我们四十年了,却感觉他依然就在我们身边。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场合都不提毛泽东思想了,我也反思过难道他的思想和文章过时了?可是越看越觉得他的文章和思想对今天的时事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各种污蔑他,可是越看他的文章,越看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我就越相信毛泽东,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是阴谋家;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可能贪图享乐;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伤害人民。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八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绚烂的烟花,明亮,却短暂;青山绿水,平坦而绵长。
有一次,我的弟弟同几个同龄的孩子在小河边玩泥巴,因为年小淘气,总是弄得一身脏兮兮,不到一天就换了好几身衣服。妈妈见了后大发雷霆,把弟弟好好训了一顿,还扬言不让他吃饭,以后再也不行出去玩之类的。我也很生气,便说:“你弄脏的衣服自己洗吧!”弟弟也知道自己的不是,就站在一边,也不说话。这样过了好久,终于还是我忍不住,带着弟弟去洗澡了,然后呢,他的晚饭也吃了,妈妈也没有半点的不同意。最后就连那几件沾满了泥巴的衣服也是我给洗的。从生气到平息,没有经过谁的调解,就这样自然而然,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严厉又略显霸道的爱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在意和关怀——因为如果父母不在意,大可置之不理。
爱,源于生活、属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爱,包括着关怀、担忧、喜欢等一系列有人类的正面情绪所演化、聚拢出的一种很抽象的心灵感受。人们身边的爱,无声无息,就像三月吹拂大地的春意。生活原本是一片寒冬,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这个世界才会显的生机勃勃;正是因为人们身边有爱,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才回觉得“暖意融融”。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九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主义英雄形象。然而,本次调查表明,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对他们的事迹“很熟悉”。孙云晓表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景仰的英雄,树立英雄形象也需要与时俱进”。张颐武则认为,“革命年代敢于牺牲的英雄、计划经济时代的劳模英雄与市场经济时代合法致富的英雄,都是并行不悖的,没必要把英雄的含义理解得过于狭窄。”
此次调查也把演艺明星刘德华列为英雄人物的备选,这也契合了当代青少年崇拜明星偶像的倾向。孙云晓认为,偶像和英雄榜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偶像往往是个人的选择,英雄榜样则往往来自社会的塑造,代表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青少年往往有自己的偶像,我们应注意挖掘偶像身上的榜样力量与英雄品质,对此进行引导。
张颐武也认为,政治、道德领域的楷模与文娱体育领域的楷模,有着不同的功能与性质。前者代表着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后者则主要是一种个人青春期的选择。如果非得把二者“非此即彼”地摆在一起进行选择,并不可取。当然,二者也并不矛盾,一个人既可以喜欢毛泽东,也可以同时喜欢刘德华。厘清这些概念,我们的英雄观才会更宽广包容,更有生命力。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众所周知,毛泽东是20世纪陶冶出的人类伟大的智者,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毛泽东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有外国元首说:“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诞生了毛泽东。”我们中国人应当珍惜毛泽东,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有人说时代造英雄,也有人说英雄造时代。在我认为,应该是时代造英雄。20世纪战争的世纪,毛泽东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于一身,他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奏响了他个人的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最壮美的乐章,在血色乱世之中,他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一生廉洁勤政、两袖清风。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朴素过一生,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毛泽东正是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生。毛泽东光明正大,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完全公开个人财产的人,堪称中外执政党领袖廉洁奉公的典范。这无不让人感叹致极。
毛泽东也是一个一身正气的人,自从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列强的侵略从来没有成功,都以失败告终。唯独有毛泽东真正扭转乾坤,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前途,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抵住了一切外来的干涉,扞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让后人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毛泽东还是一个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人。在许多重大历史关头,他总能预示未来历史事件的前景走势并且总与历史的车轮神奇契合,但有人认为毛泽东的预言只是巧合,但我认为毛汉东的预言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上的,他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才能得出合乎常理的结论,他所得出的一百多个科学的预言,其中的五十多个早已被历史证实。如:毛泽东197月25日预言:中日之间内必有一战;正好1937年7月7日,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1938年预言:《论持久战》中准确地预言了抗日时期的阶段时间,中国要打七八年,果然正好1945年才迫使日本投降,还有等等。
我看了之后,不禁更加相信了毛主席的另一个预言,1952年7月,毛泽东预言中国综合国力在一百年后,也就是2052,中国也跃飞到世界第一超级强国,我想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总之,毛泽东是文武双全的开国领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创始人、伟大导师,是中国千秋万世的伟人!自古至今,堪称伟大,也只有他才能落笔千般秀。
因此,人民永远记得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是党魂、军魂、国魂、民族魂的缔造者。同样是中国经济之魂、民族文化之魂。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位中华之魂——毛泽东吧!
广东揭阳揭西县揭西县第一华侨中学初二:刘伟哲。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一
当今的中国迅猛发展举世瞩目,谱写着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
吃水不忘挖井人,树高千尺不忘根。回望来路,几多的艰辛。这个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就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明天,是他的124周年诞辰。
他让人民喜欢,更让对手胆寒。峥嵘岁月,哀鸿遍野。乌云密布,烽火不息。他带领积贫积弱的数亿百姓,披荆斩棘,开天辟地,实现了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前所未有的兴盛,树立了一个民族彪炳千秋的自信。
一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坚持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他阅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曾写下这样批注: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这样的句子,流韵壮古今!无论才情还是气势,无人能出其右。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这段论述,至今让我们热血沸腾。
他以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
作为千秋伟人,毛泽东的创业史波澜壮阔无与伦比。创党,建军,开国,缔造了一个个的传奇。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之第一人。古今人物在这三方面的成就,只有王阳明、曾国藩可与毛泽东相比。但这两位在立功方面,与毛泽东相差得太远了。
建国初毛泽东亲自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其中的“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之语,成了无数国人至今的人生追求与信仰。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君师合一”大才,即既做到最高领袖,又能以最顶尖的学问大家去传道授业解惑。
他的思想光照千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开国伟人创立过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尤其是贡献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本哲学著作,将毛泽东思想推到了世界思想史的巅峰。至于毛泽东思想所囊括的内容,更是世界任何思想家都远远不及。
他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在毛泽东的人生中,最富丰采、最有激情、最难以忘怀的岁月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凭着超群的智慧和才能,毛泽东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而且他亲自组织指挥战役战斗的数量之多、胜率之高,在世界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家能与之相比拟。西方最推崇的军事家拿破仑无论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沙场战绩、战斗结局均无法与毛泽东比肩,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1939年7月7日,毛泽东对即将上前线的陕北公学(即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师生讲话,以《封神演义》故事作比: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他的立场观点方法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还一手创建了独立自主的强大工业体系,且推出了“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真正的人民领袖,终其一生始终与普罗大众同呼吸共命运。
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年墨客,谁有此奇雄?
文韬武略,纵横捭阖,敢问乾坤沉浮。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无限沧桑,无比精彩,尽在《魅力毛泽东》一书中……”
这是我为自己首次出版的领袖题材的书籍《魅力毛泽东》封底所写的宣传语,那是2009年秋季。回想当时此书付梓时,至今心情仍难抑激动。
拙著《魅力毛泽东》出版面市之后,市场反映非常之好,一个月后出版此书的新华出版社就再次加印了,随后又出了精装本。台湾的晶冠出版社也出版了此书的繁体字版本。
很感谢这家台湾的出版社,直至目前,他家已经出版了我的七本书了,都是历史类的。能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些事情,我很感欣慰。
随后几年,我又在中国文史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轶事》《风雅毛泽东》等书,对毛泽东的研究不断深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这些书中,我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志趣以及生活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力求史料翔实,论述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力求写出毛泽东经天纬地的救世雄才,高山仰止的情操风范,以及独步天下的文思诗情……希望能对当代人有一些人生等方面的有益启示,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的研究,使其深邃的思想和飞扬的才情能润泽更为长久的岁月,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三
毛泽东创造了这样的中国:
一个消除了军阀割据实现了大陆真正统一的中国;
一个没有民族冲突、族群矛盾、省籍矛盾的中国;
一个不再挨打的中国;
一个没有一兵一卒外国驻军的中国;
一个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中国;
一个使人均寿命只有35岁的“东亚病夫”,恢复健康到人均寿命65岁以上的中国;
一个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的中国;
一个被国际组织评为廉洁指数在6以上,只有轻微腐败的中国;
一个被国际经济学家计算基尼系数在3以下,分配公平的中国;
一个不许一夫多妻、包办婚姻的中国;
一个消除了恶霸、地主、买办的中国;
一个历朝历代都不能消除的匪患,在短短几年就使匪患绝迹的中国;
一个消除了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低犯罪率的中国;
一个识字率从20%上升到70%左右的中国;
一个住户不装防盗门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货币贬值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食品安全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中国;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二
毛泽东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从小就在湖南韶山立下了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离开桑梓告别父亲时,一首《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定格了青年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和人生之路。
在中国白色恐怖的岁月,毛泽东冒着棘荆、踏着坎坷,不惧生死、与广大的爱国志士巧妙与敌人周旋,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共一大终于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舵篷内一锤定音!
枪林弹雨的秋收起义,杀喊震天的南昌城头,从井冈山到古田,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巧渡金沙江到横穿大渡河,从小米加步枪到胸中百万兵、气势恢如宏,从八年抗日游击战争到三年国内解放战争,从四海翻腾云水怒到五洲震荡风雷激,从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三大战役,从不彰显一代伟人超凡脱俗的气魄胆略和无人能及的军事指挥才能!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不是神。但他所创造的一切丰功伟绩和气定神若的文韬武略非平常人所能及。一次次战斗的凯旋,一场场风雨的动荡,一回回战歌的唱响,一首首华章的抒豪,一代天骄非凡的气质和文才无不让每一位战士倾迷佩服!
当年骄横狂躁的小日本曾经扬言:“在一周之内,拿下整个中国!”但是,这铿锵有力的断言,这滚滚抗日的风烟,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著名的游击战术中变成了虚构。毛泽东同志不仅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横极一时的日本兵,更把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英雄豪迈气概彰显!
蒋介石曾经动用百万美式精装国民党军队想把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工农红军扼杀在婴儿的摇篮中。毛泽东同志历磨心智、酝酿良策,以退为进的战略思想巧妙运用其中,把人类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弘扬!
毛泽东同志一生久经杀场、屡破顽敌,创建了震惊世界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人民是天的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重的位置!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指挥家、思想家,而且是五千年历史文海中的一颗璀璨的文曲星!他曾经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他曾经挥豪泼墨,诗书人生!他更把自己一生的抱负和理想,展露于集风雅浪漫于一脉的诗句中。读他的诗句,句句铿锵豪迈,大气磅礴!诵他的诗作,犹如滔滔江水、更似激流涌动。
你的气度和风骨无人能及!
一代军事指挥专家毛泽东。
你用小米加步枪战胜装备精良的美式武器。
创造了中国军事战争上的历史神话。
你的诗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你超人的天赋和胆略。
把中国的历史改变。
毛泽东同志,你永远是我心中不变的丰碑!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三
调查由中国新闻网发起。截至新闻发布时,共有4000多人参加了调查,其中6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回答哪个中国人的名字会让你想起英雄时,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毛泽东,在六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当被问及你心目中的英雄属于哪种类型时,除了伟大的领导人,最重要的答案是在关键时刻站起来的人和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这表明,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对积极人物的钦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伟大领袖和传统英雄形象的固有影响仍然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义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调查结果揭示了当代英雄观念的新变化: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在和平时期,日常生活中有亮点的人可以被认为是《纽约时报》的英雄。这种概念的转变值得肯定。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市场经济时代仍然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事实上,它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成为英雄的机会。然而,人们的英雄观念已经改变,从过去的高到平民,从过去的单一到多样化。也就是说,英雄不再是一个没有人类品味或神化的角色,英雄也可以有缺点,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英雄;此外,不再只向英雄学习,而是各行各业、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次的英雄。这一概念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对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
在这项调查中,前三名的选择是: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诚实勇敢;放弃自己,无私。张义武说:
反映出当代社会的英雄观,首先是建立在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基础上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主义英雄形象。然而,本次调查表明,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对他们的事迹“很熟悉”。孙云晓表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景仰的英雄,树立英雄形象也需要与时俱进”。张颐武则认为,“革命年代敢于牺牲的英雄、计划经济时代的劳模英雄与市场经济时代合法致富的英雄,都是并行不悖的,没必要把英雄的含义理解得过于狭窄。”
此次调查也把演艺明星刘德华列为英雄人物的备选,这也契合了当代青少年崇拜明星偶像的倾向。孙云晓认为,偶像和英雄榜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偶像往往是个人的选择,英雄榜样则往往来自社会的塑造,代表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青少年往往有自己的偶像,我们应注意挖掘偶像身上的榜样力量与英雄品质,对此进行引导。
张颐武也认为,政治、道德领域的楷模与文娱体育领域的楷模,有着不同的功能与性质。前者代表着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后者则主要是一种个人青春期的选择。如果非得把二者“非此即彼”地摆在一起进行选择,并不可取。当然,二者也并不矛盾,一个人既可以喜欢毛泽东,也可以同时喜欢刘德华。厘清这些概念,我们的英雄观才会更宽广包容,更有生命力。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四
在毛泽东去世的几十年时间,各种思想潮流轮番涌现,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目不暇接,但中国这艘巨轮,始终在惊涛骇浪中拨乱向前,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今天,在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纪念日里,让我们由衷的道一声:毛主席啊!您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您是我们心中永远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万岁!
从1976年的9月9日到2016年的9月9日,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作为70后,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在众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里,特型演员们几乎把他的形象定格在了遥远的地方,让我感觉多少有些陌生。
不过,我还记得小时候翻开过爸爸那个宝贝的抽屉,里面居然有一本红色封面的毛泽东文选,因为听过毛主席故事的缘故,所以一直认为那本书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小学的水平的确看不懂,也就只能把这份尊敬埋藏在了心里。
高中时写作文,有位老师推荐我看了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写文章》,里面不是叫你怎样“偷奸耍滑”,也不是教你怎样写八股文,而是节选了许多名人大家对写文章的感悟,开头几篇的作者就是毛泽东,从讨论列宁的文章为什么能吸引人、引导人,到为什么要反对党八股,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公安工作几年后,有幸在老政委的隔壁办公,有一天中午闲聊,老政委说年轻人要多读点书,多写点东西,转身从他背后的书柜里翻出来一套《毛泽东文选》(简装版,封面上有绿颜色),让我好好读读。我把这套书拿回办公室恭恭敬敬的放在书柜后,工作一忙居然就忘了去读。有一天一位派出所的教导员到我办公室看到这一套书,死活要借,我这才意识到它的珍贵,借给他两本后,自己才真心开始读《毛泽东文选》。
这一读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他走的更近,他的文章几乎是他一生的倒影,无论是诗词、评论还是调研,都可以将他更为鲜活、更为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两本借出去的书并没有回来,我现在又从网上买了一整套,遇到不会写文章的时候,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去翻一翻,这套《文选》总能给我思想的火花,而毛泽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清晰可信了。
一、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励志的人。
毛泽东这样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书生,凭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情、对信念的坚定不渝,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志愿,他的一生可以激励每一个人奋进,也足可以激励中国继续前进。
二、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豁达的人。
很多人都在总结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就连蒋介石也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下场。可是我认为蒋介石输就输在他的气度上,毛泽东家的祖坟被他挖掉了,非但没有报复,反而把蒋家的祖坟保存的那么好。就这气场的比较,老蒋也就只配屈居在台湾那样的弹丸之地。
三、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无私的人。
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能翻身当家做主人,耗尽了自己的一身,他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了穷苦大众,把自己的亲兄弟和孩子们都领上了革命的道路,要说革命的彻底性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为党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无私奋斗了一辈子。
四、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认真的人。
毛泽东的认真是出了名的,看书认真、写文章认真,即使一个字、一个符号他都要计较;他的调研也是最认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在他认真调研后写出的惊世之笔,甚至可以说他的认真多少次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浪漫的人。
在他的诗词和书法里,充满了浪漫和不羁。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愿被束缚的抗争劲,但是他又时时处处心怀天下,心系黎民。他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他漫卷红旗,猛追穷寇;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他的胸中,可以放得下宇宙间的一切,却又揉不进一粒伤害人民的沙子。
六、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坚韧的人。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坎坷,他被敌人称为匪,他又被内部的一些人误认为不懂马克思主义;他在党内一度被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几次生病命悬一线;他深入敌占区笑谈国共合作,他甚至面临过追杀暗杀而死里逃生。但是他有一颗坚韧的心,愈挫愈勇,遇难奋进,他的这份韧劲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感染了整个民族。
七、他是天底下第一等睿智的人。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在纷乱的时局下他能看到希望;在黑暗的环境里他能寻到出路。他的文章是药,可以医治人们心里的病,可以剔除组织的症结;他的文章是号角,可以鼓舞人心,让人们凝聚起来,团结奋进;他的文章又是尖刀,可以撕开敌人的外衣,让敌人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他的文章又是一座桥,大家可以找到共同点,寻得公约数,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敌人变得少少的。他总能在中国革命最低迷的时候,唤起人民对革命的希望。
八、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勇敢的人。
他敢横渡长江去中流击水,他敢和美国较量把他们打回三八线以南,他敢和老大哥苏联绝交,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在他的勇敢里始终有一份倔强。这份倔强曾经成为新中国的一种性格。我们的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份倔强的勇敢中诞生的,世界不敢轻视中国也是被这份英雄气征服的。
九、他是天底下第一等为了人民的人。
在毛泽东的心里,人民的地位是最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他亲笔题写的。在他感情世界里,他最看重的就是那些为了人民而无私奉献的人,他敬重白求恩,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他敬重张思德,认为他的牺牲重于泰山;而在他的笔下那些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心里没有人民。他批判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必将灭亡,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人民。
毛泽东离开我们四十年了,却感觉他依然就在我们身边。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场合都不提毛泽东思想了,我也反思过难道他的思想和文章过时了?可是越看越觉得他的文章和思想对今天的时事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各种污蔑他,可是越看他的文章,越看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我就越相信毛泽东,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是阴谋家;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可能贪图享乐;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伤害人民。
三次亲切接见。
1958年6月,济南军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毛主席到会看望大家。他精神焕发、步伐稳健、面带笑容地走下汽车,向与会同志频频招手。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走在前面,兴高采烈鼓掌,说:“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声。那一次,我荣幸参加了接见并与毛主席合影留念。
会前,毛主席在杨得志上将、袁升平中将陪同下,接见了曾多年给他当过警卫员的陈昌奉同志,并鼓励他说:“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很有精神,工作干得不错嘛,光荣传统可不能丢啊!”当杨得志说了“他是伟大领袖教育出来的好同志,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的话后,毛主席风趣地指着杨得志说:“你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现在是将军得志了。”接着又指着袁升平说:“你也是老同志,现在升平了。”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至今,每当看到自己在毛主席与大会人员接见的合影时,心中总是抒发着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
我手头上还珍存着一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那是在1959年12月,军委总政治部在广州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作为办公室副主任,随从济南军区政治部李耀文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将近结束时,大会秘书处通知:准备毛主席接见。那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会议紧急通知集合,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数百个人的眼睛注视着前方。毛主席由广州市市长朱光和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总政治部领导同志陪同,面带笑容,挥着手向我们走来,全场掌声持续3分钟。我听见廖汉生副部长向毛主席说:“今天主席接见,正巧遇上阴天下小雨。”毛主席诙谐地说:“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谁也管不了,搞政治工作也有规律,就是管人、教人,也不能违背。”
当总政治部谭政主任向毛主席汇报说,这次政治工作会议着重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问题时,毛主席十分赞许地说:“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然后,毛主席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当晚我写了一篇日记,激情地写道:“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是我永生难以忘怀的,我一定把毛主席的教导铭刻在心,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军队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革”中,全军组织团以上干部分批赴首都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在北京军区八大处招待所等待接见的几天里,不准请假外出。1968年6月24日,听到毛主席要接见的喜讯,人们分乘大客车到达人民大会堂排成长队,依次坐好。当华灯齐放时,毛主席着一身浅色中山装,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健步登上主席台,向被接见的数千名军官招手致意,他有时眼光平视,有时又投向二三层,前后约计10分钟。顿时,全体人员鼓掌,欢呼,一片欢腾。
毛主席观看军事表演。
1964年6月15日下午,北京射击场彩旗飘扬,军威雄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毅、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群众团体领导人来到这里,检阅军事训练。
这是我军军事训练的一次空前大检阅,写下了我军训练史上辉煌的一页。杨得志同志是济南军区军事表演队伍的总指挥。
当时,我作为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副社长、参与了这一报导,至今记忆犹新。这次进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军事表演,是贺龙元帅在济南军区观看表演的基础上选出的“尖子”。
首先表演的是济南军区半自动步枪速射。罗瑞卿大将详细地向毛主席介绍表演的课目总称、条件和要求。毛主席拿望远镜看看,问:“打着用什么表示?”还未及答复,一阵“叭叭叭……”清脆的枪声,两名半自动枪手对150米外的80个钢板胸靶速射开始了,一个个靶子纷纷落地,弹无虚发。毛主席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这时,罗瑞卿走下主席台,将射手之一的宋世哲使用的半自动步枪送给毛泽东:“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1963年装备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毛主席接过枪举起来瞄了瞄。就这样,这支枪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于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又来到侦察分队的表演场地。一座高楼,侦察兵攀上滑下,如履平地,真是飞檐走壁!表演中,有一名矮个子战士因闹肚子体力不佳,在攀登高楼时,连爬两次都于中途滑了下来,但他咬紧牙关,毫不气馁,在领导人的掌声中,继续艰难地攀登,最后终于攀上了楼顶。毛主席和周总理同表演的战士握手问好,勉励战士要勇攀军事训练的新高峰。
走到擒拿格斗场地,毛主席观看了训练场上的训练器材,并拿起千斤棒来拧了拧。之后,毛主席在一个画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前驻足:“这不是蒋介石?老朋友,久违了,让我也打你几拳。”边说边打了三拳。毛主席的风趣、幽默,给紧张的表演场带来了一阵笑声。
接着,又观看了烟台崆峒屿一家祖、父、孙三代步枪射击。祖父吕其喜61岁,父吕志玉33岁,孙吕永顺14岁。
射击后,毛主席等领导同志起立鼓掌。杨得志司令员给毛主席介绍吕其喜一家三代人的年龄、籍贯。毛主席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枪?”杨得志说:“他们用的是老式步枪,是海岛上的渔民。”
毛主席关切地问:“给他们照了相没有?”罗总长说:“照了。”
单臂射击开始了。上场的是济南军区某部2连9班战士王巧生。在100米的距离上,用半自动步枪对着10个半身靶射击。王巧生右手5发5中,左手5发5中。毛主席鼓掌致意,问罗总长:“就是战场上一条臂膀负伤了,用另一只臂膀还可以射击?”罗总长回答说:“1963年,他们部队神枪手刘兴义负伤后单臂一枪击毙了匪特,这件事启发部队开展这项训练。”
女民兵半自动步枪速射开始了。上场的是山东长岛民兵连指导员刘凤和蒙阴县民兵连副连长沈秀爱。她们每人50发子弹,成绩分别为命中49发和47发。
罗总长走下主席台把弹孔如蜂窝似的靶子拿来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十分高兴,站起来,回过身来面向看台上的观众鼓掌。
民兵打酒瓶时,杨得志司令员介绍说,酒瓶只有茶杯那样大,每次命中后,毛主席等领导都热烈鼓掌。
毛主席问:“都是女民兵吗?”
杨得志说:“一个男民兵,两个女民兵。山东还有夫妻炮手,老公操炮,老婆装弹,打得很好。”
毛主席笑笑说:“不要解放军也可以了嘛!”毛主席的诙谐引得在场的领导一阵笑声。
82迫击炮简便射击表演时,罗总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炮盘掉了,或者射手负伤了,瞄准具也没有了,炮手这么一放就射击,这是炮兵赵章成同志的发明。赵章成和杨得志比过赛,杨得志都输了嘛。大渡河,他就三发炮弹,支援十七勇士过桥。”
毛主席问:“能打碉堡?”
杨得志说:“现在对付敌人碉堡的办法多得很,根本不成问题,有炮,有炸药。解放石家庄时,7000多座炮楼,大部分是用炸药搞掉的。”
表演场上,一条10米宽、2米深的壕沟,上面孤零零搭着两根铁轨,只见一辆辆墨绿色的卡车,从颤悠悠的铁轨上驶过去。毛主席赞叹不已。
毛主席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把全军比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与毛泽东后代人的情结。
邵华,是毛泽东的儿媳,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少将军衔。她撰著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之路》一书,抒发了她对毛主席绵绵儿女之情。我看过后深受启迪。
2003年11月23日,青岛获得书法“贴金立体凸字”专利的阚志一受邵华特邀,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请他将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制作在一个长2.48米、宽2.02米的四扇黑色桃木屏风上,安放在纪念堂。阚志一去北京前,我托他面交我给邵华的信,致以问候,并带去我撰著《烽火人生》一书,请她惠阅。
在邵华住宅里,当阚志一递上我给她的亲笔信和《烽火一生》一书时,邵华十分高兴。她很快翻阅着,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毛主席1958年在济南军区党代会期间,会见杨得志、陈宏、何志远、欧阳平的两张合影;书中介绍了张爱萍、杨得志、许世友三位上将受到毛主席亲切关怀、教诲的故事,邵华向阚志一啧啧称赞说:“这本著作的文字、照片充满了对我父亲热爱、敬慕之情,是本很值得读的书,在纪念我父亲110周年诞辰日子里,收到李治亭将军这本书,更有特殊意义。”接着邵华提议与阚志一两人拿着给她和李纳的两本《烽火人生》拍照。我看了阚志一带回的照片心情激动,立即给邵华打了电话,表达了我的谢意。
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热心研究中国历史,常常到各地做调查。我与她相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曾是《解放军报》领导成员之一。我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因新闻同行关系,接触过两次。她2001年来青岛我们相见、相聚,回忆到共同在新闻工作战线的岁月,感到格外亲切。在几次交谈中,我深感李讷待人稳重,学问高深。她的打扮朴素简洁,梳一根马尾辫,穿着布鞋,黑蓝色衣服。她向我打趣地说,买一件10元、20元以上的衣服就得考虑。她说话的声音,悦耳而富有节奏,有时简直像在朗诵,非常动听。我向李纳说:“这次见面虽然相隔30多年了,除了您脸上老相些了,但精神面貌、谈吐言行,您的心态还是年轻的。”她却一再讲,您夸奖了,不敢当,已是50多岁的中年人了。
她来青岛的第二天,我陪同她参观了迎宾馆毛主席住过的客厅、卧室,她动情地回忆了当时跟随毛主席在青岛的情景,默默地小声说,这已经成为历史了,留给后人评说吧。
孔东梅,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2002年3月29日,她代表母亲李敏与其他二位: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朱德女儿朱敏的丈夫刘铮,应市新华书店邀请,代表几位伟人后代写的书来青岛参加签名售书新闻发布会。
我参加了3月29日在书城五楼会议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孔东梅代表母亲李敏撰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签名售书。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她提问:你妈妈写了《我的父亲毛泽东》,那你有没有想过写你的姥姥贺子珍(毛泽东夫人、1984年去世)?她表示,她小的时候,曾与在上海疗养的姥姥住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姥姥是位坚强、刚毅、为人坦率的女性,一生充满传奇,自己打算并已准备把姥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是她作为外孙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8年我在济南军区《前卫报社》任社长时,我与她姥姥贺子珍、妈妈李敏见过一次面。她们到济南由山东省委安排住在南郊宾馆。因为李敏的公公是军委炮兵副司令,与部队有密切联系。她们到济南后,军区领导极为关心,曾派部队摄影记者跟随她们在济南参观时照相。我与孔东梅讲起25年前这段往事,她听得津津有味。这次在青岛相见,她感到很有缘分。她热情地将她妈妈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赠我,签上她的名。同时,我也将我撰写的《烽火人生》一书赠她,签上了我的名子,并合影留念。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无论在他的生前还是故后,他的非凡伟绩、光辉思想和巨大魅力,总是超越时代、泽被后世,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这朴素的话语,发自一位“三落三起”、饱经沧桑的老一辈革命家之口,格外厚重深沉。这是伟人相望的崇敬,更是历史郑重的结论。
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精神世界;毛泽东的伟大品格情操,如此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以至在他逝去20多年后,他的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他是永远的毛主席。
毛泽东是思想巨人。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魏源到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人们共求强国富民之路,屡遭挫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承继先驱者未竟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解放和振兴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昙花一现的理论,而是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智慧,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党的指导思想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不移的信念就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在中国,改朝换代而又江河日下的历史,屡见不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并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毛泽东一生热爱人民,人民大众的命运是他始终魂牵梦萦的深情所在。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厥功至伟,六位至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伟大情操令新一代共产党人仰为楷模,敬为师表。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全国解放的千里决战,已成为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应该永远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思想依然是我们的旗帜,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依然是我们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的新作《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引发读者热议。
朱向前说,每一个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情结”——不管你是否承认,也无论你如何评判。
他说:“我讲毛泽东诗词,纯属无心插柳,歪打正着,然而这并非刻意为之的研究却一发而不可收,从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发展为一个专题,发展成听众数万并登陆权威电视媒体的系列讲座,最后整理出这本书。”
该书可分作两个部分:一为“朱向前解读毛泽东诗词”,另为“毛泽东诗词鉴赏”与“附录”。鉴赏与附录中的文字出自两个年轻人之手:朱寒汛执笔的“赏析”和刘常的“笺释”——由此,该书还具备了一种“代际对话”的性质。
所谓“另一种解读”,当然首先指书中朱向前对毛泽东诗词的整体解读,它是作者的“个人化”解读;同时出于讲座的需要,其循循善诱、潇洒放达又恭谨委婉的文风,使之成为了面向公众、面对你我的一次恳谈与交流。若从学术的角度作“正解”,“另一种解读”当指文章采用了“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从文学入手阐释毛泽东的精神传统,或言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阐发毛泽东诗词与人格之魅力。
书中所展示的“解读”有两个重要特色:其一,诗史合一,知人论世;其二,自创体系,独出机杼。延承中国文论“知人论世”之传统,作家主体与艺术文本互为参照、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是朱向前一以贯之的批评个性。书中广征博引,纵论古今,有史料钩沉,亦有生活趣闻:以史论诗,以诗论人,诗与史合一,人与诗互文。
不拘一格的“原创性”常常是朱向前批评文字的力量所在,且在《诗史合一》中,作者更推崇和持守“深入浅出”之原则,在史料发掘与理论阐释中有提升亦有辨析,保持了批评和景仰的均衡,以之引发读者的思索与回应,还原一个人性真实而又“千古一人”的毛泽东。书中对毛泽东个体人格之“三个侧面”的归纳阐释,对毛泽东关于文章做法之“神气”说的解读与领悟,对当年田中角荣获毛泽东手赠其写满眉批的《楚辞集注》之“深意”探幽、“旧典”新解,对毛泽东诗词特点的阐发,乃至对长征途中统帅三军的“马背诗人”推敲苦吟之神态的想象和描述,皆传递出作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研究态度和写作激情。
丰富而新鲜的史料,犀利而深邃的见解,职业且独具个性的艺术眼光,集合成《诗史合一》一书的基本品质,该书的特点及其带给读者的惊喜无疑是多层面的。作者共搜寻、厘定了104首毛泽东诗词,正式录入本书有76首(组),是截至目前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篇目最多的。一批诗作的初稿或发表前的未定稿收录在赏析文字之后,“初稿照录”无疑是全书的一个亮点。有精选的历史照片和书法绘画点缀其间。另一个颇为有趣的特点是,朱向前的两位合作者均为“80后”的青年作者,他们在飞扬的文字中,投入了自我的激情,也展示了独立个性,使得对毛泽东诗词之精神境界、艺术成就的探寻,在该书文本之内即构成了“代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朱向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就毛泽东诗词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结束时,有老者与青年踊跃登台,用传统评剧和美声唱法竞相演唱毛泽东诗词,为此作者叹曰:“我觉得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本身的魅力,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他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dajiangdongqu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虽一生坎坷,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云壮志。
我心中的苏轼是多情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己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语”里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心中的苏轼是放达的苏轼。他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我心中的苏轼是爱民的苏轼。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他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他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心中的苏轼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苏轼。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六
1958年6月,济南军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毛主席到会看望大家。他精神焕发、步伐稳健、面带笑容地走下汽车,向与会同志频频招手。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走在前面,兴高采烈鼓掌,说:“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声。那一次,我荣幸参加了接见并与毛主席合影留念。
会前,毛主席在杨得志上将、袁升平中将陪同下,接见了曾多年给他当过警卫员的陈昌奉同志,并鼓励他说:“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很有精神,工作干得不错嘛,光荣传统可不能丢啊!”当杨得志说了“他是伟大领袖教育出来的好同志,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的话后,毛主席风趣地指着杨得志说:“你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现在是将军得志了。”接着又指着袁升平说:“你也是老同志,现在升平了。”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至今,每当看到自己在毛主席与大会人员接见的合影时,心中总是抒发着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
我手头上还珍存着一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那是在1959年12月,军委总政治部在广州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作为办公室副主任,随从济南军区政治部李耀文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将近结束时,大会秘书处通知:准备毛主席接见。那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会议紧急通知集合,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数百个人的眼睛注视着前方。毛主席由广州市市长朱光和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总政治部领导同志陪同,面带笑容,挥着手向我们走来,全场掌声持续3分钟。我听见廖汉生副部长向毛主席说:“今天主席接见,正巧遇上阴天下小雨。”毛主席诙谐地说:“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谁也管不了,搞政治工作也有规律,就是管人、教人,也不能违背。”
当总政治部谭政主任向毛主席汇报说,这次政治工作会议着重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问题时,毛主席十分赞许地说:“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然后,毛主席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当晚我写了一篇日记,激情地写道:“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是我永生难以忘怀的,我一定把毛主席的教导铭刻在心,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军队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革”中,全军组织团以上干部分批赴首都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在北京军区八大处招待所等待接见的几天里,不准请假外出。1968年6月24日,听到毛主席要接见的喜讯,人们分乘大客车到达人民大会堂排成长队,依次坐好。当华灯齐放时,毛主席着一身浅色中山装,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健步登上主席台,向被接见的数千名军官招手致意,他有时眼光平视,有时又投向二三层,前后约计10分钟。顿时,全体人员鼓掌,欢呼,一片欢腾。
毛主席观看军事表演。
1964年6月15日下午,北京射击场彩旗飘扬,军威雄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毅、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群众团体领导人来到这里,检阅军事训练。
这是我军军事训练的一次空前大检阅,写下了我军训练史上辉煌的一页。杨得志同志是济南军区军事表演队伍的总指挥。
当时,我作为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副社长、参与了这一报导,至今记忆犹新。这次进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军事表演,是贺龙元帅在济南军区观看表演的基础上选出的“尖子”。
首先表演的是济南军区半自动步枪速射。罗瑞卿大将详细地向毛主席介绍表演的课目总称、条件和要求。毛主席拿望远镜看看,问:“打着用什么表示?”还未及答复,一阵“叭叭叭……”清脆的枪声,两名半自动枪手对150米外的80个钢板胸靶速射开始了,一个个靶子纷纷落地,弹无虚发。毛主席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这时,罗瑞卿走下主席台,将射手之一的宋世哲使用的半自动步枪送给毛泽东:“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1963年装备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毛主席接过枪举起来瞄了瞄。就这样,这支枪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于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又来到侦察分队的表演场地。一座高楼,侦察兵攀上滑下,如履平地,真是飞檐走壁!表演中,有一名矮个子战士因闹肚子体力不佳,在攀登高楼时,连爬两次都于中途滑了下来,但他咬紧牙关,毫不气馁,在领导人的掌声中,继续艰难地攀登,最后终于攀上了楼顶。毛主席和周总理同表演的战士握手问好,勉励战士要勇攀军事训练的新高峰。
走到擒拿格斗场地,毛主席观看了训练场上的训练器材,并拿起千斤棒来拧了拧。之后,毛主席在一个画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前驻足:“这不是蒋介石?老朋友,久违了,让我也打你几拳。”边说边打了三拳。毛主席的风趣、幽默,给紧张的表演场带来了一阵笑声。
接着,又观看了烟台崆峒屿一家祖、父、孙三代步枪射击。祖父吕其喜61岁,父吕志玉33岁,孙吕永顺14岁。
射击后,毛主席等领导同志起立鼓掌。杨得志司令员给毛主席介绍吕其喜一家三代人的年龄、籍贯。毛主席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枪?”杨得志说:“他们用的是老式步枪,是海岛上的渔民。”
毛主席关切地问:“给他们照了相没有?”罗总长说:“照了。”
单臂射击开始了。上场的是济南军区某部2连9班战士王巧生。在100米的距离上,用半自动步枪对着10个半身靶射击。王巧生右手5发5中,左手5发5中。毛主席鼓掌致意,问罗总长:“就是战场上一条臂膀负伤了,用另一只臂膀还可以射击?”罗总长回答说:“1963年,他们部队神枪手刘兴义负伤后单臂一枪击毙了匪特,这件事启发部队开展这项训练。”
女民兵半自动步枪速射开始了。上场的是山东长岛民兵连指导员刘凤和蒙阴县民兵连副连长沈秀爱。她们每人50发子弹,成绩分别为命中49发和47发。
罗总长走下主席台把弹孔如蜂窝似的靶子拿来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十分高兴,站起来,回过身来面向看台上的观众鼓掌。
民兵打酒瓶时,杨得志司令员介绍说,酒瓶只有茶杯那样大,每次命中后,毛主席等领导都热烈鼓掌。
毛主席问:“都是女民兵吗?”
杨得志说:“一个男民兵,两个女民兵。山东还有夫妻炮手,老公操炮,老婆装弹,打得很好。”
毛主席笑笑说:“不要解放军也可以了嘛!”毛主席的诙谐引得在场的领导一阵笑声。
82迫击炮简便射击表演时,罗总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炮盘掉了,或者射手负伤了,瞄准具也没有了,炮手这么一放就射击,这是炮兵赵章成同志的发明。赵章成和杨得志比过赛,杨得志都输了嘛。大渡河,他就三发炮弹,支援十七勇士过桥。”
毛主席问:“能打碉堡?”
杨得志说:“现在对付敌人碉堡的办法多得很,根本不成问题,有炮,有炸药。解放石家庄时,7000多座炮楼,大部分是用炸药搞掉的。”
表演场上,一条10米宽、2米深的壕沟,上面孤零零搭着两根铁轨,只见一辆辆墨绿色的卡车,从颤悠悠的铁轨上驶过去。毛主席赞叹不已。
毛主席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把全军比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邵华,是毛泽东的儿媳,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少将军衔。她撰著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之路》一书,抒发了她对毛主席绵绵儿女之情。我看过后深受启迪。
2003年11月23日,青岛获得书法“贴金立体凸字”专利的阚志一受邵华特邀,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请他将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制作在一个长2.48米、宽2.02米的四扇黑色桃木屏风上,安放在纪念堂。阚志一去北京前,我托他面交我给邵华的信,致以问候,并带去我撰著《烽火人生》一书,请她惠阅。
在邵华住宅里,当阚志一递上我给她的亲笔信和《烽火一生》一书时,邵华十分高兴。她很快翻阅着,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毛主席1958年在济南军区党代会期间,会见杨得志、陈宏、何志远、欧阳平的两张合影;书中介绍了张爱萍、杨得志、许世友三位上将受到毛主席亲切关怀、教诲的故事,邵华向阚志一啧啧称赞说:“这本著作的文字、照片充满了对我父亲热爱、敬慕之情,是本很值得读的书,在纪念我父亲110周年诞辰日子里,收到李治亭将军这本书,更有特殊意义。”接着邵华提议与阚志一两人拿着给她和李纳的两本《烽火人生》拍照。我看了阚志一带回的照片心情激动,立即给邵华打了电话,表达了我的谢意。
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热心研究中国历史,常常到各地做调查。我与她相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曾是《解放军报》领导成员之一。我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因新闻同行关系,接触过两次。她2001年来青岛我们相见、相聚,回忆到共同在新闻工作战线的岁月,感到格外亲切。在几次交谈中,我深感李讷待人稳重,学问高深。她的打扮朴素简洁,梳一根马尾辫,穿着布鞋,黑蓝色衣服。她向我打趣地说,买一件10元、20元以上的衣服就得考虑。她说话的声音,悦耳而富有节奏,有时简直像在朗诵,非常动听。我向李纳说:“这次见面虽然相隔30多年了,除了您脸上老相些了,但精神面貌、谈吐言行,您的心态还是年轻的。”她却一再讲,您夸奖了,不敢当,已是50多岁的中年人了。
她来青岛的第二天,我陪同她参观了迎宾馆毛主席住过的客厅、卧室,她动情地回忆了当时跟随毛主席在青岛的情景,默默地小声说,这已经成为历史了,留给后人评说吧。
孔东梅,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2002年3月29日,她代表母亲李敏与其他二位: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朱德女儿朱敏的丈夫刘铮,应市新华书店邀请,代表几位伟人后代写的书来青岛参加签名售书新闻发布会。
我参加了3月29日在书城五楼会议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孔东梅代表母亲李敏撰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签名售书。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她提问:你妈妈写了《我的父亲毛泽东》,那你有没有想过写你的姥姥贺子珍(毛泽东夫人、1984年去世)?她表示,她小的时候,曾与在上海疗养的姥姥住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姥姥是位坚强、刚毅、为人坦率的女性,一生充满传奇,自己打算并已准备把姥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是她作为外孙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8年我在济南军区《前卫报社》任社长时,我与她姥姥贺子珍、妈妈李敏见过一次面。她们到济南由山东省委安排住在南郊宾馆。因为李敏的公公是军委炮兵副司令,与部队有密切联系。她们到济南后,军区领导极为关心,曾派部队摄影记者跟随她们在济南参观时照相。我与孔东梅讲起25年前这段往事,她听得津津有味。这次在青岛相见,她感到很有缘分。她热情地将她妈妈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赠我,签上她的名。同时,我也将我撰写的《烽火人生》一书赠她,签上了我的名子,并合影留念。
我心中的毛泽东演讲稿篇十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每当听到响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我总是热血沸腾,心中顿时燃起自豪的火焰: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抢劫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由于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