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3篇)
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蓝图。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教案编写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1、知道小朋友、青蛙、大树小时候的名称及样子。
2、懂得人、动物、植物都会长大,初步理解一切都会变的现象和道理。
3、对自然科学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1、婴儿的图片;青蛙、蝌蚪、大树、小树苗的图片。
2、幼儿用书第五页。
3、知道动物和植物的概念。
1、通过故事初步小朋友、青蛙、大树小时候的名称及样子。
2、运用图片进一步观察认知。
(1)了解小朋友“婴儿”时的样子和活动,知道人会长大。
(2)了解青蛙、小树小时候的情况,知道动物、植物也同样能长大。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并和小朋友说说人、青蛙、大树不同阶段的名称及变化。
4、通过游戏巩固认知。
(它们)长大后的名称,并且用动作模仿出他们(它们)不同阶段的样子或是活动的样子,看看谁又快又对。
活动的开始我先以故事《我们都会长大》导入,并提出问题:“小时候的你的样子是怎么样的?人们是怎么称呼你的?”从问题中让孩子回忆并初步透过故事感知大家小时候的名称和样子。接着再次引出婴儿的相片,让孩子从具体形象的.图片中了解人类小时候的样子,并转折出问题:现在的你为什么和小时候不一样?想想我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能干什么?在这一环节的里面,让孩子敞开的聊,教师再进行小结,接着围绕这些问题,再引出植物—大树、动物—青蛙,让孩子知道动物植物也和人是一样的,需要成长。接着再让孩子们一起三三两两交流分享幼儿用书,再次从小图上了解认识人、青蛙、大树不同阶段的名称及变化。活动的最后以游戏《比比谁最快》,老师说出人、动物、植物小时候的名称,小朋友必须赶紧说出他们(它们)长大后的名称,并且用动作模仿出他们(它们)不同阶段的样子或是活动的样子。但在本次活动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在引出图片时,没有注意到可以做到逐一出现,而给孩子一个悬念、更好的思考空间。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
1、对生活中常见的树木产生兴趣,乐于观察它们的特点。
2、能够事辨别松树、苹果树和梧桐树的叶子及果实。
3、认识松树、苹果树和梧桐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
多媒体、图片(不同树的种子和果实和树)
:
开始部分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念出谜语给幼儿。教师:你们猜猜这是谁呢?
一大树大树朋友都给你点赞了
1、老师走在路上看见前方有三棵大树在前面就过去给他们打招呼,结果大树朋友们看起来不开心,就问问他们不开心的理由。
2、原来啊,是大树朋友们的果实妹妹和叶子弟弟走丢了,在小朋友们的帮助和大树朋友的提示下一同找到了丢失的弟弟妹妹们。
3、大树朋友们非常开心,要抢着给小朋友们显示自己四季外衣有多么的好看。
4、今天见识到了这么多的果实叶子和大树的外衣,可要来考考小朋友们记住了没。现在小朋友们变成一棵树,要仔细观察是什么树,再看看几个气泡中哪个是属于这棵树的,那就将那个抓回来。
你们真棒,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大树朋友们都在不停的夸你们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敲鼓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活动,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1.鼓与鼓槌、纽扣、回形针、小玩具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敲击鼓面,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探索兴趣。
(1)教师:新年快到了,人们敲锣打鼓,迎接新年的到来。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大鼓,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听一听。
(2)引导幼儿说出小鼓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提问:敲击小鼓,你们听到了什么?
2.通过将多种材料放在鼓面上探索,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1)提问:声音能用耳朵听,能用眼睛看吗?
(2)观察敲击下纽扣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
教师:请你们把一粒纽扣放在鼓面上,然后再敲一敲,看一看。
(3)请幼儿再将回形针、小玩具等放在鼓面上,观察敲击使物体上跳动的现象。
(4)请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鼓面上,感受敲击鼓面的振动现象。
3.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经验,引导幼儿说出看见了物品在振动,听见了“咚咚咚”的声音。
提问:(1)敲击小鼓,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2)没有敲小鼓时,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4.引导幼儿围绕“鼓面为什么会动”“不敲鼓的时候鼓面会不会动?”进行讨论。
(1)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2)总结:原来我们敲小鼓的时候,引起了鼓面的振动,我们的耳朵就听见了声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食品。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1)ppt课件:种子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参与科学活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教师先示范将相同的两个物品旁的点点用直线连起来,然后请幼儿徒手练习)。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八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7.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九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知道物体的每一面只有一个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难点:探索物体的平衡。
终点: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知道物体的每一面只有一个平衡点。
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若干。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彩笔。
这是什么?彩笔可以在纸上画画,但是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彩笔把纸顶起来,你们可以吗,请你们自自己试一试。
2.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原来用彩笔顶在这个点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打一点做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纸的其他地方有没有平衡点。
小结:所以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将纸剪去一个角,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布飞盘,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等。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利用平衡原理做出来的东西。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探索白纸的平衡点,然后让幼儿把找到的平衡点进行标记,再让幼儿改变纸的形状,再次找平衡点,知道物体形状的改变会让平衡点也随之改变,之后让幼儿找找其他物品的`平衡点,但是在这里介绍活动规则是没能讲清楚活动的要求,导致活动中有部分幼儿不能清除明白的操作,让这一环节表现得有些凌乱,所以老师又需要加强操作要求的讲解,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经过各位老师的建议,在总结环节,应该有一个记录,让幼儿能直观的感受他们操作的结论,更能巩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认识。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需注意自己的提问语言,需要跟多的思考,提炼语言,减少无效提问,给幼儿正确的引导,在幼儿回答错误时能及时纠正,特别是幼儿找到的不是平衡点而是一个面时,应该及时提醒,才不会偏离自己的目标设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
1、寻找弯曲物体的朋友。
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曲物体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剥开的桔子、电话线、蚊香、弯柄的雨伞、发卡、弹簧、毛线、铁丝、秤钩、晾衣架等。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与教师收集的物品放在筐中,摆在各组的桌子上,布置成“弯弯乐园”。
(一)开始部分。
利用音乐《去郊游》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把幼儿带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弯弯绕绕的东西。
(1)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什么地方是弯弯绕绕的,有什么作用?
如:
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发夹弯弯的秤钩。
弯弯的桔子弯弯的'伞把弯弯的晾衣架。
(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
如:
弯弯绕绕的大大卷弯弯绕绕的电话线。
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
弯弯绕绕的弹簧弯弯绕绕的铁丝。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
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是为了让人们与汽车爬起来更省力。
弯弯绕绕的铁路是为了避开城市与庄稼。
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彩虹。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看看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级叶片上的“脚”向上攀援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这些植物就是利用弯弯绕绕来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
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
小狗、小猫、牛、公鸡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
(1)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
如关节、眼睛、眉毛、耳朵、嘴巴、肠子、血管等。
(2)幼儿相互寻找、讨论。
(3)游戏《去郊游》。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身体的弯弯绕绕。
(三)结束部分。
幼儿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一
1、了解各类运动项目。
2、能通过身体动作、绘画创作等方式表现运动的姿态。
3、感受运动员的姿态美。
1、幼儿观看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乒乓球……)。
2、环境布置各种运动员比赛项目的图片。
1、导入。
说说运动项目。
“在奥运会中有很多的比赛项目,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幼儿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比赛项目。
2、感受运动姿态。
(1)“这里啊有好多运动员正在参加比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参加的'是什么项目。”
让幼儿模仿运动员的动作,并且分析其动作的特征。
让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如快跑。让幼儿讲讲他快跑的姿势。
提问:他的手和脚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范画。
幼儿学一个运动姿势保持不动,老师进行范画,讲解绘画的注意事项。
3、幼儿创作。
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运动姿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抓住动态。
4、评价。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一学自己画的运动姿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二
1、通过闯关游戏,初步感知磁铁能吸铁和相互吸引的特性。
2、锻炼幼儿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游戏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1、人手大磁铁一块,若干地雷卡片上放有小磁铁,与人数相等的瓶子里装有颜料水和曲别针,场景布置,钥匙和各种形状的磁铁。
2、课件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一、引导谈话,切入主题。
t:早上,老师收到一封求救信,(课件),看看是谁给的?(喜羊羊)
t:快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信,并读内容:我是喜羊羊,我被灰太狼抓住了,关在它的城堡里,请你们快救救我。)
t:哎呀(课件灰太狼的城堡)灰太狼的城堡太危险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要互相帮助。可你们不害怕吗?瞧!这是喜羊羊悄悄给我们画的城堡路线图,有了它就能顺利救出喜羊羊了。我们先看看城堡里都有些什么危险。(课件:分析三关,让幼儿明确危险。)
t: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救喜羊羊?
三、闯关游戏,初步探索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并尝试记录。
t:今天,灰太狼和红太狼刚好出去吃饭,真是营救的大好时机,但是我们声音一定不能大,否则会把它们叫回来的,那可就糟了。出发前,老师送你们每人一块磁铁,会对我们有帮助的。
2、幼儿取磁铁。
t:看看你的磁铁长什么样,和别人的一样吗?幼儿观察并相互介绍。瞧,老师这里有几个形状不一样的磁铁。展示马蹄形和长条形。
t:真不知道磁铁能怎么救喜洋洋,还是让我们先出发吧。一会儿就知道了。
t:(走到一排箱前)这是城堡的城墙。课件:展示墙上有像钉子一样尖的东西,会扎到我们的脚的。怎么办?用我们的磁铁来帮忙吧,看看有什么东西被吸上来,把它轻轻拿下来放到旁边的这两个箱子里。
5、幼儿操作,师询问。
6、集体检查箱内的物体,(让幼儿来发现)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叫铁制品,我们幼儿园和家里还有什么是铁制品?这边不能被吸上来的有什么?看来,磁铁只能吸铁制品。这把钥匙你们说是什么做的,怎么知道它是不是铁呢?谁来试试。以后我们想知道身边的东西是不是铁的,只要用磁铁一吸就可以了。
7、(课件:将第一个危险画叉。前进一步出现小河)好了,危险排除了,前进,小心过桥保持平衡互相帮助。鼓励勇敢的和相互帮助的幼儿。
四、发现磁铁能相互吸引的特性。
t:(课件)看看路线图,原来是地雷区,踩到地雷会怎样?怎么办,你们看地雷上的引信是什么?(小磁铁)只要拆掉它,地雷就不能爆炸了。怎么拆。用大磁铁把它吸上来。
t:你们推选几个能干的拿着大磁铁法宝小勇士去试试。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加油。
t:个别幼儿尝试。其余幼儿蹲下作保护状。快给小勇士们拍拍手。原来,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的吸在一起。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试试。
t:好了,这下地雷不会爆炸了,可以继续前进了。(课件:第二个危险排除)
五、发现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
t:个别幼儿尝试(师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用途)。一定不要弄洒毒水。原来磁铁还能隔着薄薄的东西吸铁呀。
t:全部幼儿尝试。(课件:天晴了,危险排除,喜羊羊高兴的跑出来。)幼儿欢呼。
六、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三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没有出生前是住在妈妈子宫里的,加强对妈妈的情感。
2、让幼儿了解一些小动物出生的常识,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幼小生命的情感。
vcd光盘木偶(小宝)企鹅图片。
1、由律动活动导出本次活动主题。
(2)教师与木偶对话,引出本次活动话题。
小宝问题:我的肚子上为什么有一个肚脐。
2、看录像让幼儿了解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成长的过程。
教师提问:
(1)宝宝没出生前生活在妈妈肚子里的什么地方?
(2)宝宝肚脐上的带子有什么用途?
(3)宝宝肚脐上的`带子到哪去了?
教师小结:宝宝没出生前是生活在妈妈的子宫里的,靠长在宝宝肚脐上的带子同妈妈连接在一起,吸收妈妈子宫里的营养,一天天的长大。等到宝宝出生后,医生就把宝宝肚脐上的带子绞断,留下的小节带子慢慢就会干枯脱落,最后就剩下我们肚子上的肚脐了。
1.请孕妇讲一讲自己怀孕后的感受,激发幼儿热爱妈妈情感。
(1)请孕妇讲一讲自己怀孕后的感受。
(2)让幼儿摸一摸孕妇的肚子,对没出生的宝宝说一句祝福的话。
(3)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幼儿热爱妈妈情感。
2.让幼儿了解一些小动物出生的过程。
(1)、幼儿观看观看vcd欣赏了解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出生过程。
(3)、教师小结:猫宝宝、狗宝宝和我们人类一样,在没出生前都是生活在它们妈妈的子宫里的,而鸡宝宝鸭宝宝先是住在鸡妈妈、鸭妈妈生的蛋里,然后自己咬破蛋壳跑出来。
3.让幼儿了解小企鹅孵化的过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4.连线:用连线,加深对一些动物出生过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