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优质12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一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下一页更多精彩“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情境图。
(生:图上楼房建筑框架上,吊车框架上都有大量的三角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2)、教师出示小黑板,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c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3)判断练习。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说法,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并说说为什么。
(4)讨论怎样对三角形下定义才更准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对三角形的定义,并根据定义用小棒来摆一摆三角形,说说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三条线段”“围”“相邻两个端点相连”这三个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给三角下了一个定义,现在我们再来给三角形取一个名字吧,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生图片。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
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指)。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2、自学定义。
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3.学习画高。
(1)教师边示范板演画高并讲解画高方法步骤。
(2)请三位学生上到黑板画高,其他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练习画高,画完高,全班一起看到黑板上检验三位同学所画的高是否正确。
四.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2)让学生做实验,通过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学具和三角形学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最后得出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学生思考课后练习:如果椅子太摇晃了,怎样给椅子加固?
(4)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教师出示其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感知。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板书设计:
1.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2.定义。
3.稳定性。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适当的图形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分解训练,分析几何图形之间包含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单位图形.。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色图形、小卷子两张(同题板1、题板2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导入。
师:这儿有三种图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吗?它呢?
(师一个个出示,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形状)。
2.准备题(一)。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四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判断。
3、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求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五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学生自读了解)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反馈、订正)。
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学生板书)。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六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课件展示课本情境图)。
生1:建筑物上有三角形。(课件动态闪烁三角形)。
生2:吊重机的架子上。
生3:吊重机的铁线上。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1:自行车上三角形。
生2:电线杆上有三角形。
生3:班里的流动红旗有三角形。
师:天坛、金字塔、铁塔、天安门、铁架、自行车上都有三角形。(课件展示)。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1:第一个不是三角形,因为有一条边是弯曲了,不是线段。
2:第二个也不是三角形,它的边没有合拢在一起。
师:也就是它的边没有封闭吧。但它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呀?所以光有三条边组成不行,还要封闭起来。
3:第三个不是三角形,他没有封闭起来,而且有四条线段。
4:第四个不是三角形,虽然有三条边,三个角,但也没封闭起来。
5:第五个呢,图形封闭起来了,所以是三角形。
师:根据对这些图形的判断,小组讨论:上面哪种说法更准确?
师:根据刚才的判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
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小组内展示画的三角形,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师:请你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生: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
师:请拿出平行四边形,用手拉动,感受三角形的不稳定性。
师:去掉一条边,再扣上围成三角形。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生:拉不动。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师:通过实验操作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1:自行车中间的铁架有三角形。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2:篮球架上有三角形。有稳定的作用,如果不是三角形,有可能会掉下来,压到同学了。
3:电线杆上有三角形。有稳定的作用。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师: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举行,我国的射击健儿曾在历届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什么射击健儿的手和枪支要成一个三角形呢?(课件展示)。
生1:可以稳定枪支。
生2:这样可以瞄准目标。
师: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还有:马扎,空调架子。(课件展示)。
活学活用:。
桌子太摇晃,怎样能使它加固?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错)。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对)。
3、每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错)。
二、判断下列图形是三角形吗?
答案:都不是三角形。
三、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到三角形吗?怎样测量这个屋顶的高度?
答案:屋顶是三角形,画出三角形的高即可测量。
拓展提升。
生: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老师板演画高)。
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我们来看有一位同学做的高.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请你在练习纸第1题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师:同位用三角尺互相检查一下,高画对了吗?再看一下底标对吗?
生:从b点到ac边引一条垂线,b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高,ac边是这个三角形的底。
师: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ac边重合,沿着ac边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b点,从b点到ac边引一条垂线。b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它的高,ac边是它的底。(板演)。
师: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生1:不是,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活学活用。
板书。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七
1.教师自我介绍创境。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这就是自我介绍。
2.看小朋友也来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挂图)。
3.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要求说话大声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激起学生了解他人的兴趣,产生介绍自我的愿望。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明确自我介绍要说些什么,从那些方面说。)。
(二)交流体会。
1.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2.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3.同桌互相介绍自己。
4.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5.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让其中以为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在明确掌握自我介绍内容基础上,使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练习说话,达到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并且在将你喜欢的同学界介绍给大家这一环节中,进行了倾听、复述的训练,从中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6.教师语言创境:开学不久,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你,请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勇敢地介绍自己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讲得棒的同学奖励小红星同学们纷纷举手。)。
7.上台的同学先问候大家,做到有礼貌。介绍自己是要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8.同学们上台介绍后,师生进行评价。(当讲的好的同学讲完时,下面的同学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9.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用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言语情景,锻炼学生在人多的情况下能大胆介绍自己,使学生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并在师生互评中有所提高。可后介绍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说话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训练。
(三)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习作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与日记结合,重在积累;与生活结合,留心观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习表达。营造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氛围,注意对学生点滴精彩的肯定和呵护,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心。
(四)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下面三项小游戏自选一项,说一说自己的特点,
给自己画像。自述性格。自述爱好或特点。
注:自由评价,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让孩子愿意写,有的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像世界出发,依据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循循善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八
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
2、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知道它像什么吗?(介绍人字梁)。
3、我们要最出这幅人字梁的高,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指明:人字梁的高度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4、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后,提问:数学中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呢?
从三角形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5、示范画高。
边画边讲:现在要找它的高,就是从顶点画出这条边底边垂直线段。从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既然是垂直线段,画完后还要要注意标上直角标志。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九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里面的角),它有几个内角?(三个)出示纸片,那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为后面做铺垫。
现在有3个三角形(出示课件),直角三角形说:“我是直角三角形,我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比你们三个角都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锐角三角形说:“我虽然是锐角三角形,但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孩子们,它们这样吵起来可不是办法呀!你们可知道它们谁的内角和最大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证明给他们看。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十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十一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
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