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精选21篇)
编写教案时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科目、不同年级的教案,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一
1、通过游戏,幼儿尝试用鼓点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节奏。
2、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腰鼓及鼓棒幼儿人手份,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屋》。
1、导入激趣--回声游戏。
幼儿随音乐边敲腰鼓边进入活动室。
幼1:教师敲,我们做回声。
幼2:我来敲,大家来做我的回声……。
师:好的,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合理采纳幼儿的方法,带领幼儿玩回声游戏,鼓励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型,丰富幼儿的节奏经验。
评析教师以前曾带领幼儿用唱歌的形式玩过回声游戏,此时,鼓励幼儿把以前的经验迁移到这里,用敲腰鼓的形式来玩,既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又巧妙地练习了多种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经验准备。
2、音乐游戏:开城门。
(1)开第一扇门。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段无规律的鼓点把画面内容表现出来)来,我们一起演奏音乐。(门打开了)评析第一扇门上的内容是许多无序的小手,所以表示的是一段无规律的节奏。看似非常简单,却让幼儿明白了看图的方法,循序渐进,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2)开第二扇门。
幼l:大手的地方敲鼓面,小手的地方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
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3)开第三扇门。
幼:可能是让我们停下来吧。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幼:只要敲一下。
师:那我们来试试看。
(幼儿集体拍一下,声音参差不齐)师:奇怪,门怎么不开呢?
幼:鼓声不整齐。
师:有道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的鼓声整齐呢?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幼1:老师喊1--2--3,然后大家一起敲。
幼2:可以说预备--起,大家一起敲。
幼3:我们看老师指挥,统一敲。
幼4:敲错的小朋友就站在旁边不要敲。
幼:那让他看好老师的指挥,就不会错了。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和游戏伙伴开展真正的儿童游戏,获得游戏的体验和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各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民间游戏的玩法有很浓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消除生疏拘束,一开始我与一位幼儿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戏的具体玩法,并且对这个游戏也非常感兴趣,“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活动,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玩的都很不错。但是,随着游戏的越来越熟练,问题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儿歌还没念完,你就套住了我”“老师,我套住了他他还在跑……。”越来越多的孩子反映着相同的问题,我仔细琢磨了游戏的全过程,发现是游戏的规则出现了漏洞,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
2.过程安排灵活。要根据幼儿实际,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何时探索,何时休息,视幼儿的需要而定,不作统一安排。如灵活地用情景来调控幼儿的活动量。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起来……“儿歌完后,套住的小朋友就不能再钻了,就表演节目”“遵守规则的才是好宝宝……”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同时活动密度加大,避免等待的现象,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能调动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
3.制定好游戏规则、玩法。到了活动实践阶段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意识到由于游戏规则制定的不够细化,没有制定违规惩罚措施,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再次游戏前规定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后,我决定将游戏的规则进行细化。最后,我们决定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将失去继续参加游戏的资格,同时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游戏宝宝”。游戏又继续运转起来了,这次,再也没有孩子耍小聪明了,游戏迅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4.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
5.不断变化,更新。老是一种玩法,有的孩子开始坐不住了,“老师,这个游戏太简单了”有的直嚷着要换个新游戏。“再教给我们一个好玩的吧……”于是,我提出新的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队胜。赢了小朋友就会忍不住“嘿嘿嘿”的笑,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欢乐的笑声充满整个教室。整个活动,老师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教,每一个孩子就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滚球的基本技能,并且充分感受着花样玩球的快乐!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班的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都玩儿的特别开心。
不足之处是在游戏环节和短暂的休息时,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动作,有相互碰撞现象发生。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准备上和安全预防设计上更细致一些。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二
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配乐故事,他们听的时候也非常认真。于是,我就想是不是让孩子亲身尝试一下,给故事配乐呢?我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他们听后都欢呼起来,这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在准备语言活动《大象和蚊子》时,利用师生合作的方法,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们配器演奏。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2、能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能认真、安静的听完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小鼓一面,串铃五对,响板两个,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5个
(一)、准备活动:
1、随音乐拍手走进教室,师生问好,做律动,让幼儿感知乐曲的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活动开始:
1、故事导入
(2)出示大象的图片,让幼儿感知一下大象的外形特点。
2、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大象和蚊子》,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教师边引导边提问:大象怎样走路?蚊子怎样飞?大象怎样摇尾巴?大象发怒时怎样?大象怎样跺脚?(让幼儿用肢体和语言模仿)
3、根据故事情节配上乐器
(2)老师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讨论: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大象走路?
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大象摇尾巴?
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蚊子飞?
大象生气跺脚时怎么用乐器模仿?
(3):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响板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连续敲打鼓表示大象生气。
(4)师生合作,教师边讲故事,让幼儿用乐器模仿动物的声音
(5)教师引导幼儿表演:大象来了,(幼儿用鼓声模仿)大象太累了,休息一会吧,(幼儿用声音模仿)一群蚊子飞来了,(幼儿用串铃模仿),扮演蚊子的幼儿一起说:“好可爱的屁股呀,我们一起叮叮它吧”大象这时醒来,用尾巴驱赶蚊子,(幼儿用响板模仿甩尾巴),蚊子飞走了,(用串铃模仿),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再次飞来,大象又用尾巴驱赶,反复几次,大象生气了,(幼儿连续敲鼓)这时大象站起身用大脚重重地一跺,“咚”(幼儿用鼓模仿)大象把蚊子都给吓死了!(幼儿用动作表演)
老师幼儿的表现,然后伴随着音乐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律动,结束活动。
让幼儿回家和父母合作,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动物的生活特点。
大象和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的,走起路来又重又慢。有一天大象出来散步,咚咚咚咚咚咚,它走累了,就趴在草地上睡起觉来。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好痒呀!就用尾巴赶蚊子,蚊子被赶跑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三
1、和着四拍子音乐学习大象走路、蚊子飞与叮的动作,和着三拍子音乐学习大象赶蚊子的动作。
2、在图谱和教师的提示下,能用身体动作完整地表演音乐故事。
教学音乐《大象与蚊子》、音乐图谱一张
一、从想像到音乐
2、播放音乐(第一遍),幼儿倾听音乐思考。提问:你觉得大象与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幼儿猜测。
二、从音乐到故事
1、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
你觉得这只大象走起路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幼儿走一走、学一学。
请小朋友来学一学小蚊子飞的动作。幼儿自由表现。看看老师的蚊子是怎么飞的,师示范蚊子一飞一停。
提问:为什么我的蚊子会一会飞一会停呢?幼儿猜测,自由表达。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身体的哪个部分来赶蚊子呢?幼儿自由表达,师可以请幼儿来模仿一下大象赶蚊子的动作。
请小朋友们来学一学蚊子是怎么飞的?
你觉得蚊子晕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模仿。
在这个故事中,大象一共赶了几次蚊子?
三、从故事到图谱
1、刚才老师已经讲过了故事,现在请小朋友来讲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你能行吗?如果不行或不够自信的话,那么老师这有一张关于这个故事的图谱来帮助大家。
2、师出示音乐图谱。幼儿观察。
3、师幼共同分析图谱。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再次讲述故事。
四、从图谱到音乐
1、刚才小朋友已经能根据图谱来讲故事了,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请小朋友来根据音乐表演故事了,你可以看着图谱表演,也可以看着老师一起来表演。
2、幼儿根据音乐,结合图谱和老师的动作指导初步完成故事表演。(第二遍)
3、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来一次表演。老师来演大象,小朋友来演蚊子,现在老师不能提醒大家了,小蚊子要边听音乐边看图谱,适时的出场哦!师幼合作共同表演。(第三遍)
4、分角色表演故事。
5、再次提高难度,请小朋友自己独立完成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把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完整地进行表演。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四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开心!请客人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五
1、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六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学习用笨重的体态和收缩的动作分别表现大象和小蚊子。
在教师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在重重敲大鼓时能保持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1、串铃人手一幅、大鼓一只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大象和小蚊子》
3、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大象和小蚊子的经验。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声音怎么样?(引导幼儿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谁会模仿大象走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2、师:你们见过小蚊子吗?小蚊子和大象比较,身体怎么样?
它飞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呢?(引导幼儿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谁会模仿小蚊子飞呢?(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3、师:请你们猜一猜,大象和小蚊子之间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老师讲述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1、师:大象走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小蚊子飞的时候是什么声音?
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2、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超大的大象走路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夸张的体态表现大象的笨重)
3、师:再来学一学超小的小蚊子飞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收缩和轻巧的脚步来表现小蚊子的灵巧)
三、出示串铃和大鼓,引导幼儿认识并听其音色。
1、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乐器呢?(串铃)它是什么样子呢?
2、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动串铃,幼儿倾听)
3、师:老师刚才是怎么拿串铃的?(再次摇动串铃,幼儿观察)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动串铃吗?(带领幼儿空手练习动作)
4、师:你觉得串铃摇起来的声音像刚才故事里哪个动物发出的声音?
5、出示大鼓:这是什么乐器呢?它发出的声音像故事里哪个动物?
1、老师讲故事,示范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
2、学习用串铃演奏。提醒幼儿,不演奏的时候每个人的串铃都不可以发出声音。
幼儿和老师分别用串铃和大鼓表现故事:小朋友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老师用大鼓模仿大象走路: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七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八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九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 大 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 (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我 赶 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
1.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要求幼儿通过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1.每人一个串铃,
2.一面鼓。
3.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1.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象,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象尾巴碰着,当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象,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鼓表示象生气使劲跺脚。
3.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腕象,长得可拉!脑袋的,身体的,屁股也好好(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象的屁股叮了起来,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象又打起了瞌睡,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好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一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教案.出自:.教案网)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开心!请客人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二
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围绕“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三
3、通过用法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欢乐。
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5、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一)、导入:律动嬉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厌烦,始终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
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解并描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仿照。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伴侣仿照,老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大
赶
赶
(幼儿仿照)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我
赶
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观察了叮,观察了叮…。
….
嗡…嗡…。
哼~,蚊子真厌烦,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老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伴侣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伴侣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小伴侣们表演的特别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熟悉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终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5.老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伴侣们表现特殊棒,今日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预备好了吗?(老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情愿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老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老师示意全部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觉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观察了叮,观察了叮”。哎呀!大象发觉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最终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全部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爱好很高,擅长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嬉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嬉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快乐,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嬉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四
这节中班音乐教学活动《大象和蚊子》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第一个活动环节是教师为幼儿讲有关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并通过动作将故事表现出来,并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幼儿们也听得很入神,并积极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图谱,教师边让幼儿看图谱边告诉幼儿图谱与前面所讲的故事的联系。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了该故事的情节。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开始播放音乐,并示范用前面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跟着教师一起听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各种动作。幼儿跟随音乐做了几遍动作之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拿出了5种乐器,展示和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然后让每个幼儿选择一种乐器,然后让他们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让幼儿等待好几个八拍才轮到自己演奏,有些幼儿注意力无法集中开始想其他的事情或与旁边的幼儿嬉戏,有些幼儿就不知道何时轮到他们来用乐器演奏。尽管教师在努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似乎作用不大。
从本案例可看出教师前面几个环节似乎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们合作用各种乐器来表现音乐的变化,但幼儿最终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第一、二两个环节,教师设置的故事比较有趣,也很吸引幼儿。幼儿也积极跟着教师用动作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但在这两个环节幼儿始终没有听到音乐,教师一直是在用语言,图谱讲述故事,用动作表现故事,前两个环节耗时过多。到了第三个环节,教师才开始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听了几遍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在幼儿对乐曲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拿出5种乐器来让幼儿认识,并要求幼儿用这5种乐器来表现前面听的乐曲。由于乐器种类过多,幼儿很难一下就熟悉每个乐器。将乐器分给不同的幼儿后,每个幼儿都要等待好几个八拍才轮到自己演奏,等待的时间也较长。幼儿对乐曲和乐器的不熟悉,及等待的时间较长,自然会出现有些幼儿注意力分散及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她来用乐器演奏的情况。由于教师把让幼儿根据故事做动作,幼儿倾听音乐,能用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和让幼儿合作用乐器演奏音乐这些环节放在一起用一节教学活动的时间急匆匆地教给幼儿,幼儿显然无法咀嚼这种压缩饼干,最终幼儿既没有很好地感受音乐,更无法用乐器合作表现音乐。
1、准确把握幼儿的原有基础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前提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无论从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研究的许卓娅教授指出“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地把握学前儿童的原有基础。‘原有基础’在此特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发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音乐的经验,而且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 [1]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无论是确定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还是选择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在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仔细认真地考虑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比如,在本教学活动案例中,教师如果能将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结合起来,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出示图谱,将抽象地语言和形象的图像相结合,这样便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在幼儿对故事了解并能根据故事做动作之后,幼儿将比较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此外,在第四个环节,教师在采用让幼儿轮流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活动时,教师如果能考虑中班幼儿的特点,给中班幼儿提供2~3种乐器,那么幼儿不仅能较快地熟悉这些乐器,而且等待轮到自己演奏乐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每次教学都应让幼儿从最简单的活动开始,通过多次重复直到幼儿能熟练前面的活动后,才开始下一个活动。这样前面的基础牢靠了,才有利于下一个环节活动的展开。幼儿在充分掌握中低层次的活动之后再进入较高层次的活动中,通过小步递进的形式真正推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获得发展,慢慢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审美经验提升。比如,在本教学活动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应让幼儿多次重复倾听音乐,以便幼儿充分感知音乐的变化与故事人物、动作的关系,在幼儿熟悉音乐后,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这个环节应该是这节音乐活动的重点环节,耗费的时间也是较长的。这个环节将为下一个环节: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打下基础。一节音乐课时间不够的话,可以把该音乐活动分成两节课上,“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放到下节音乐活动中进行,而不要像本案例中那样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中匆忙就教给幼儿。
音乐教学活动最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在体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中低层次活动的游戏性,比如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认为让幼儿按照她的要求能用动作和乐器来表现出音乐就达到了这节音乐活动的目的,而笔者认为这节音乐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沉浸在《大象和蚊子》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享受用动作和乐器和大家一起合作来表现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对音乐更加有兴趣,更加热爱音乐。
总之,教师应始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本班幼儿自身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基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对幼儿来说简单的,并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入手,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并时刻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五
引导幼儿摇一摇、敲一敲、打一打、听听哪种乐器像大象走路、蚊子飞的声音。
3、角色情境法:一教师扮演大象、教师、幼儿均扮演蚊子去咬大象,并且用上铃鼓和木琴。
反思评析。
1、教师准备充分,教态亲切,但是在语言上有教频繁的口语出现;
2、活动个环节清晰,目标设立明确并在活动中逐一体现;
5、环境布置可以再丰富些,体现音乐活动的音乐性、情景性。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六
1、让幼儿初步感受3/4拍和6/8拍节奏的不同特点,创编水牛走、小蚊子叮咬等动作。
2、通过故事内容以及体态律动,助幼儿感受乐曲ababa曲式的变化特点,以及音乐力度和强度的变化。
3、体验乐曲带来的`恢的气氛。
音乐:《铁匠的徒弟》。
一、导入。
在森林的一个池塘里住着一只动物,它是谁?看图片。
二、配乐讲述段落一。
1、描述水牛的体质特征,并画出图谱,同时,让幼儿创编水牛的动。
作。(感受3/4拍节奏特点)。
水牛长着一对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还有一张嘴巴,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屁股,屁股,屁股,屁股,走路怎么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谁来说说水牛的样子?
3、配乐练习。
你们想再表演一次水牛吗?
配乐讲述段落二。
1、根据音乐情节,创编蚊子动作。(飞叮,感受6/8拍乐曲节奏。
的特点)。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3、配乐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
三、重复第一、第二段,巩固表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水牛又来了,它有……。
四、配乐讲述段落三。
1、用故事情节助幼儿感受音乐段落三的节奏特点。
2、幼儿表演。
六猜一猜小蚊子怎么了?
讲述表演小蚊子。
七、结局。
表现水牛和小蚊子成为好朋友的快乐情景。
与幼儿一起提林曲结构:第一、第三、第五段是相同的,第二、第四段。
是相同的(让幼儿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
八、幼儿自选角色打扮表演。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八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引发大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习惯,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乐器的兴趣以及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的快乐。
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3、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 (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4、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九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鼓、摇铃、盘。
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哮来的'快乐。
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
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
(1)、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鼓配合。
(2)、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
(4)、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
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六、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象和小蚊子。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二十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六、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二十一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和蛙鸣筒的音色。
2、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助下,在重重敲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1、乐器:鼓、串铃(幼儿人手一个)。
2、ppt、视频。
3、象头饰、尾巴。
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助下,在重重敲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1、导入活动,认手器朋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教师逐一出示乐器:鼓、蛙鸣筒和串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音色。
2、教师结合乐器讲述故事。
(1)教师放视频,展示鼓、蛙鸣筒和串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关系。
(2)根据故事进行提问,巩固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事情?(象和小蚊子)。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象走路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鼓轻轻地、慢慢地敲,就像象走路的声音)。
小蚊子飞来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串铃摇一摇,就像好多小蚊子飞来了)。
象甩尾巴赶蚊子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呢?(蛙鸣筒刮一刮,好像象甩尾巴呢)。
最后象生气了,重重的跺脚,是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鼓重重的敲!)小蚊子都吓死了。
鼓励幼儿胆做小蚊子吓死的样子。
4、教师和幼儿用乐器进行表演。
(1)请幼儿拿出串铃,引导幼儿拿串铃轻轻摇动,尝试摇串铃,表示蚊子飞。
(2)教师扮演象,幼儿扮演小蚊子,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3)教师再次和幼儿用乐器进行游戏。
5、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出去表演游戏。